一种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5065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8068.6

申请日:

1993.10.14

公开号:

CN1101658A

公开日:

1995.04.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9K17/00

主分类号:

C09K17/00

申请人:

王惠新; 成诗武

发明人:

孙鹤龄; 王惠新; 成诗武

地址:

100043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北路43楼9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首都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杨思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土壤调节材料的方法,它将白地霉、桔静霉、巨大芽抱杆菌、胶冻样芽抱杆菌和绿色木霉五种菌种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培养,菌液稀释后与载体作物秸杆和粉煤灰混合、搅拌,将搅拌好的原料放入发酵池中发酵24—72小时,最后进行造粒、烘干和入库,使用它既能避免化肥对人类的危害,又能保证农业的稳步高产,造福于人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物土壤调理剂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将白地霉、桔静霉、巨大芽抱杆菌、胶冻样芽抱杆菌和绿色木霉五种菌种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将产品的载体作物秸杆粉碎至200目,与粉煤灰以6∶4比例搅拌均匀;将培养好的菌液稀释100倍后按1∶2的比例与粉煤灰和桔杆的混合物搅拌;将搅拌好的原料放入发酵池中发酵24-72小时;用造粒机进行造粒,要求直径不超过3毫米;最后在烘干温度不超过60℃下进行颗粒低温烘干,烘干后的颗粒含水量在10%-15%之间。

说明书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土壤调节材料的方法,涉及生物化学工程。

    目前在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仍以施用化肥为主,而化肥无论在生产还是施用过程中,都严重污染环境,污染水源,破坏土壤,降低农副产品的品质,以致影响人类健康。化肥的危害性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并为人类所重视。各国相继开始研制能够取代化肥,并对人类无毒、无害,又能使农作物稳定高产的新型产品,这就是土壤调理剂,现在也有采用生物技术完成的,但都是单一菌种加上不同载体制成的,其产品用于沙土地的改良,有极个别的产品用于盐碱地。生产方法主要采用高压、高温的生产方法,并在现有的产品中加入适量的化肥方能达到予期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利用生物生产一种新型的土壤调理剂,使用它既能避免化肥对人类的危害,又能保证农业的稳步高产,造福于人类。

    本发明采用地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出自于《中国农业菌种目录》和《医学真菌鉴定初编》,将五个菌种组合使用,它们是“白地霉、桔静霉、巨大芽抱杆菌、胶冻样芽抱杆菌和绿色木霉”,产品的载体是粉煤灰和作物秸杆。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土壤调理剂的五个菌种是分别培养,按比例综合复配而成。上述菌种的培养基为:

    〈1〉巨大芽抱杆菌

    营养肉汁琼脂    28-30℃

    蛋白胨    5克    肉膏    3克

    NaCl    5克    琼脂    15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PH值    7.0

    培养芽抱杆菌时加入5毫升MnSO4·H2O则有利于生产芽抱。

    〈2〉胶冻样芽抱杆菌

    钾细菌琼脂    28-30℃

    蔗糖 10克 CaCO31克

    K2HPO40.5克 酵母膏 0.4克

    MgSO4·7H2O 0.2克 琼脂 15-20克

    MgCl20.2克 PH值 7.0-7.2

    蒸馏水    1000毫升

    〈3〉绿色木霉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25-28℃

    取去皮的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00毫升,加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溶化后分装,15磅灭菌30分钟。

    〈4〉白地霉同上。

    〈5〉桔静霉

    察氏(Czapeks)琼脂    28-30℃

    蔗糖 30克 NaNO33克

    MgSO4·7H2O 0.5克 KCl 0.5克

    FeSO4·4H2O 0.01克 K2HPO41克

    琼脂    15克    蒸馏水    1000毫升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土壤调理剂生产方法是将白地霉、桔静霉、巨大芽抱杆菌、胶冻样芽抱杆菌和绿色木霉五种菌种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将产品的载体作物秸杆粉碎至200目,与粉煤灰以6∶4比例搅拌均匀;将培养好的菌液稀释100倍后按1∶2的比例与粉煤灰和桔杆的混合物搅拌;将搅拌好的原料放入发酵池中发酵24-72小时;用造粒机进行造粒,要求直径不超过3毫米;最后在烘干温度不超过60℃下进行颗粒低温烘干,烘干后的颗粒含水量在10%-15%之间。

    本发明粉煤灰占60%,作物秸杆占40%,骨胶占前两项总和的0.1%,含菌水为前总量的60%。粉煤灰是由硅、铝、铁、钙、碳等元素为主的氧化物,主要组成是硅酸盐,其粒经一般在200微米以下,具有较高的胶凝活性,孔隙多,吸附性好。粉煤灰的主要元素含量见图1。作物秸杆主要成份是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把其粉碎至200目以下方可使用。其主要成份含量见图2。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这样的:(见图3)

    (1)按比例将培养基制好,无菌操作接种,放入摇床上培养72小时后,兑入蒸馏水10000毫升,放置摇床培养72小时。

    (2)将秸杆粉碎至200目,与粉煤灰以6∶4比例搅拌均匀,待用。

    (3)将培养好的菌液稀释100倍后与粉煤灰、桔杆搅拌,每吨原料加500公斤稀释菌液。

    (4)将搅拌好的原料放入发酵池中发酵48-72小时。

    (5)使用造粒机进行造粒,直径不超过3毫米为好。

    (6)将制成的颗粒低温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60℃,烘干后的含水量在10%-15%之间。

    (7)包装、入库。

    本发明生物土壤调理剂中的巨大芽抱杆菌可分解有机磷;胶冻样芽抱杆菌可利用硅酸盐,分解钾和提高钾的利用率和硅的吸收率,且能固氮;白地霉可产生大量的核酸;桔静霉的代谢产物磷酸二脂酸可降解柱酸,从而产生植物生长调节剂;绿色木霉可产生纤维素酶,从而分解纤维素,而得到碳水化合物。它们的代谢产物可双向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本发明的生物土壤调理剂中还含有-COOH-OH〈-〉OH>C=O-OCH3官能团,能与土壤中的Ca2+、Fe2+、Fe3+等高离子结合,可以浸透在土壤的微细胞粒间,从而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代表是真菌和细菌,它们的重量平均为6.6KgC·m-2,与土壤中的有机碳的含量相等。它们和植物根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保存和积累,与其它吸收作用有着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微生物能按照它们生活的需要,对一些养料元素进行有选择吸收;其次,微生物可将底土的养料吸收、集中到生物最活跃的表土层;再次,它们能利用自身不同的特点,将空气中、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分离出来,再综合提供给植物吸收;最后,生物活动越旺盛,生物吸收和留给土壤中的养料物质就越多;而土壤中的养料物质越多,就越刺激生物活动,这样无限的循环,就可以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将本发明的生物土壤调理剂与所需化肥比较:

    使用化肥:尿素35Kg、二胺15Kg、共计50Kg,价格约54.50元;

    使用土壤调理剂:60Kg,价格约36.00元,最少可节省一个人工,可增产7-10%。

一种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土壤调理剂的生产方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土壤调节材料的方法,它将白地霉、桔静霉、巨大芽抱杆菌、胶冻样芽抱杆菌和绿色木霉五种菌种分别在各自的培养基中培养,菌液稀释后与载体作物秸杆和粉煤灰混合、搅拌,将搅拌好的原料放入发酵池中发酵2472小时,最后进行造粒、烘干和入库,使用它既能避免化肥对人类的危害,又能保证农业的稳步高产,造福于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