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17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 CN 203989177 U (21)申请号 201420481835.9 (22)申请日 2014.08.25 A61M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卢冠雄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 街 188-1 号 (72)发明人 卢冠雄 赵滨滨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 务所 23109 代理人 牟永林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57) 摘要 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本实用 新型属于一种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宫腔。
2、内吸引机 过滤式吸引器瓶。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宫腔吸 引机吸引器瓶需人工进行过滤, 工作效率低, 无法 做到瓶体消毒, 且吸引物的处理不符合国家感染 控制标准的问题。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 引器瓶包括主作业瓶和备用瓶, 主吸气管通过三 通与分气管路连接, 分气管路的一端与主作业瓶 的作业瓶壳体通气管连接, 分气管路的另一端与 备用瓶的备用瓶壳体通气管连接, 主作业瓶和备 用瓶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主作业瓶柔性袋袋口 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装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 网, 备用瓶柔性袋的内部装设有第三过滤网。 本实 用新型用于宫腔吸引机。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
3、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177 U CN 203989177 U 1/1 页 2 1. 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 引器瓶包括主作业瓶 (1) 和备用瓶 (2), 主吸气管 (3) 通过三通 (4) 与两根分气管路 (5) 的一端连接, 一根分气管路 (5) 的另一端与主作业瓶 (1) 的主作业瓶壳体通气管 (11-1) 连 接, 另一根分气管路 (5) 的另一端与备用瓶 (2) 的备用瓶壳体通气管 (15-1) 连接。
4、, 主作业 瓶 (1) 和备用瓶 (2) 之间通过连接管 (6) 连接, 主作业瓶 (1) 包括主作业瓶上盖 (7)、 主作 业瓶柔性袋 (10) 和主作业瓶外壳体 (11), 主作业瓶外壳体 (11) 为桶体, 主作业瓶柔性袋 (10)的开口端套装在主作业瓶外壳体(11)的桶口处, 主作业瓶上盖(7)套装在主作业瓶柔 性袋 (10) 端口的外侧, 主作业瓶上盖 (7) 上分别设有主作业瓶入流口 (7-1) 和主作业瓶连 接口(7-2), 连接管(6)的一端插装在主作业瓶连接口(7-2)上, 主作业瓶柔性袋(10)袋口 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装有第一过滤网 (8) 和第二过滤网 (9), 第一过滤。
5、网 (8) 的网眼稀疏, 第二过滤网 (9) 的网眼致密, 备用瓶 (2) 包括备用瓶上盖 (12)、 备用瓶柔性袋 (14) 和备用 瓶外壳体 (15), 备用瓶外壳体 (15) 为桶体, 备用瓶柔性袋 (14) 的开口端套装在备用瓶外 壳体 (15) 的桶口处, 备用瓶上盖 (12) 套装在备用瓶柔性袋 (14) 端口的外侧, 备用瓶上盖 (12) 上设有备用瓶连接口 (12-1), 连接管 (6) 的另一端插装在备用瓶连接口 (12-1) 上, 备 用瓶柔性袋 (14) 袋口的内部装有第三过滤网 (13)。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其特征在于 : 所。
6、述主作业 瓶入流口 (7-1) 和备用瓶连接口 (12-1) 上均设有防倒流胶垫。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作业 瓶外壳体 (11) 的外侧壁上设有主作业瓶耳板 (17), 主作业瓶外壳体 (11) 通过主作业瓶耳 板(17)与吸引机本体连接, 备用瓶外壳体(15)的外侧壁上设有备用瓶耳板(18), 备用瓶外 壳体 (15) 通过备用瓶耳板 (18) 与吸引机本体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作业 瓶上盖 (7) 和主作业瓶柔性袋 (10)、 备用瓶上盖 (12) 和备用瓶。
7、柔性袋 (14)、 主作业瓶柔性 袋(10)和主作业瓶外壳体(11)、 备用瓶柔性袋(14)和备用瓶外壳体(15)之间的连接方式 均为过盈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备用瓶 柔性袋 (14) 端口下方的侧壁上设有防溢出胶塞 (16)。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89177 U 2 1/3 页 3 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宫腔内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宫腔内吸引机的吸引器瓶大部分为玻璃容器, 且无过滤装置。每次使用后需 将吸引物倒出至另一。
8、过滤容器中重新过滤筛选, 并只对瓶体进行简单清洗无法做到消毒, 尤其是血性液体未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上述几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以及工 作质量, 且不符合国家感染控制标准。为改变现存此种医疗操作现状急需一款替代性产品 以解决现实临床存在的多种痹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宫腔吸引机吸引器瓶需人工进行过滤, 工作效率低, 无 法做到瓶体消毒, 且吸引物的处理不符合国家感染控制标准的问题, 进而提出一种宫腔内 吸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作业瓶和 备用瓶, 主吸气管通过三通与两根分气管路的一端。
9、连接, 一根分气管路的另一端与主作业 瓶的主作业瓶壳体通气管连接, 另一根分气管路的另一端与备用瓶的备用瓶壳体通气管连 接, 主作业瓶和备用瓶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主作业瓶包括主作业瓶上盖、 主作业瓶柔性袋 和主作业瓶外壳体, 主作业瓶外壳体为桶体, 主作业瓶柔性袋的开口端套装在主作业瓶外 壳体的桶口处, 主作业瓶上盖套装在主作业瓶柔性袋端口的外侧, 主作业瓶上盖上分别设 有主作业瓶入流口和主作业瓶连接口, 连接管的一端插装在主作业瓶连接口上, 主作业瓶 柔性袋袋口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装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 第一过滤网的网眼稀疏, 第二过滤网的网眼致密, 备用瓶包括备用瓶上盖、 备用瓶柔性。
10、袋和备用瓶外壳体, 备用瓶外 壳体为桶体, 备用瓶柔性袋的开口端套装在备用瓶外壳体的桶口处, 备用瓶上盖套装在备 用瓶柔性袋端口的外侧, 备用瓶上盖上设有备用瓶连接口, 连接管的另一端插装在备用瓶 连接口上, 备用瓶柔性袋袋口的内部装有第三过滤网。 000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 本实用新型仍应用原有引流器工 作原理, 保留原有电动流产吸引器主体, 只对吸引器瓶进行改进, 在吸引的同时并增添过滤 功能, 改进后的吸引器瓶性能安全、 密封, 操作简便、 高效, 吸引器瓶属一次性产品, 环保、 卫 生, 且符合国家感染控制标准, 可实现过滤功能, 免除二次分拣作业 ; 免清。
11、洗, 工作效率提高 了 70, 减少劳动强度 ; 改善卫生环境, 避免医源性污染, 符合医疗原则 ; 易管理, 易存放。 附图说明 000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作业瓶1的剖视图 ;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中备用瓶 2 的剖视图 ; 图 4 是吸引机装配本实用新型后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 说 明 书 CN 203989177 U 3 2/3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具体实施方式一 : 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宫腔内吸 引机过滤式吸引器瓶包括主作业瓶 1 和备用瓶 2, 主吸气管 3 通过三通 4 与两根分气管路 5 的一端连接。
12、, 一根分气管路 5 的另一端与主作业瓶 1 的主作业瓶壳体通气管 11-1 连接, 另 一根分气管路 5 的另一端与备用瓶 2 的备用瓶壳体通气管 15-1 连接, 主作业瓶 1 和备用瓶 2 之间通过连接管 6 连接, 主作业瓶 1 包括主作业瓶上盖 7、 主作业瓶柔性袋 10 和主作业瓶 外壳体11, 主作业瓶外壳体11为桶体, 主作业瓶柔性袋10的开口端套装在主作业瓶外壳体 11 的桶口处, 主作业瓶上盖 7 套装在主作业瓶柔性袋 10 端口的外侧, 主作业瓶上盖 7 上分 别设有主作业瓶入流口7-1和主作业瓶连接口7-2, 连接管6的一端插装在主作业瓶连接口 7-2 上, 主作业瓶柔。
13、性袋 10 袋口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装有第一过滤网 8 和第二过滤网 9, 第 一过滤网 8 的网眼稀疏, 第二过滤网 9 的网眼致密, 备用瓶 2 包括备用瓶上盖 12、 备用瓶柔 性袋 14 和备用瓶外壳体 15, 备用瓶外壳体 15 为桶体, 备用瓶柔性袋 14 的开口端套装在备 用瓶外壳体 15 的桶口处, 备用瓶上盖 12 套装在备用瓶柔性袋 14 端口的外侧, 备用瓶上盖 12 上设有备用瓶连接口 12-1, 连接管 6 的另一端插装在备用瓶连接口 12-1 上, 备用瓶柔性 袋 14 袋口的内部装有第三过滤网 13。 0008 具体实施方式二 : 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
14、实施方式所述主作业瓶入流 口 7-1 和备用瓶连接口 12-1 上设有防倒流胶垫。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相同。如此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液溢出。 0009 具体实施方式三 : 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主作业瓶外壳 体11的外侧壁上设有主作业瓶耳板17, 主作业瓶外壳体11通过主作业瓶耳板17与吸引机 本体连接, 备用瓶外壳体15的外侧壁上设有备用瓶耳板18, 备用瓶外壳体15通过备用瓶耳 板 18 与吸引机本体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0 具体实施方式四 : 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主作业瓶上盖 7和主作业瓶柔。
15、性袋10、 备用瓶上盖12和备用瓶柔性袋14、 主作业瓶柔性袋10和主作业瓶 外壳体 11、 备用瓶柔性袋 14 和备用瓶外壳体 15 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过盈连接。其它组成 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1 具体实施方式五 : 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述备用瓶柔性袋 14 端口下方的侧壁上设有防溢出胶塞 16。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2 工作原理 0013 电动吸引器主机的空气压缩泵是整机动力源头, 用以提供负压。负压通过主吸气 管 3, 主吸气管 3 通过三通 4 连接两根分气管路 5, 分气管路 5 分别连接主作业瓶外壳体 11 和备用。
16、瓶外壳体 15, 在防溢出胶塞 16 拔出情况下, 由于备用瓶 2 内的备用瓶柔性袋 14 瓶 口下方侧壁开孔与备用瓶外壳体15通气, 负压经备用瓶连接口12-1、 连接管6、 主作业瓶入 流口 7-1 最终到达主作业瓶柔性袋 10 内, 此时主作业瓶 1 内充满负压, 将吸引软管与主作 业瓶入流口7-1连接, 由于受到负压作用, 可将血液及组织吸入主作业瓶柔性袋10内, 在此 过程中, 血性组织首先通过主作业瓶柔性袋 10 袋口的第一过滤网 8, 滤除较大的病理组织, 然后通过第二过滤网 9, 滤除较小的病理组织, 最终流入到主作业瓶柔性袋 10 中, 充分达到 固液分离的作用 ; 当主作业。
17、瓶柔性袋 10 吸满后, 血液又将通过连接管 6 进入备用瓶柔性袋 说 明 书 CN 203989177 U 4 3/3 页 5 14, 经过第三过滤网 13 过滤, 最终完成整个过程。其中吸引瓶为一次性用品且可投放消毒 制剂进行无污染处理。 操作完毕后, 打开主作业瓶上盖7和备用瓶上盖12, 将所需诊断组织 从滤网上取出, 剩余组织及吸引的血性液体加入消毒剂后重新加盖, 防溢出胶塞 16 堵好, 直接按医疗垃圾处理。其中主作业瓶 1 中的过滤网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整使用第一过滤 网 8 和第二过滤网 9, 也可使用二者之一, 以便达到预期效果。 说 明 书 CN 203989177 U 5 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9177 U 6 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9177 U 7 3/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9177 U 8 4/4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9177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