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氧死腔面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低氧死腔面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10435.7 (22)申请日 2016.07.28 (73)专利权人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地址 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京西 路6号 (72)发明人 居克举 倪小宇 仲玲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48 代理人 李静 (51)Int.Cl. A61M 16/06(2006.01) A61B 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包。
2、括 死腔气囊、 呼吸面罩和氧气管, 在所述死腔气囊 上设有三通管, 所述死腔气囊通过三通管与呼吸 面罩连接, 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设有单向阀门, 所述单向阀门的方向向外, 在所述呼吸面罩上设 有氧气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投入较小, 简单易行 的特点, 适合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896584 U 2018.01.19 CN 206896584 U 1.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死腔气囊(1)、 呼吸面罩(2)和氧气管(3), 在所 述死腔气囊(1)上设有三通管(4), 所述死腔气囊(1)通过三通管(4)与呼吸面罩(2)连接, 所 述三通管(4)的另。
3、一端设有单向阀门(5), 所述单向阀门(5)的方向向外, 在所述呼吸面罩 (2)上设有氧气管(6); 所述呼吸面罩(2)为无创通气呼吸面罩; 所述死腔气囊(1)的容量大于2000ml; 所述氧气管(3)内的氧气流量为0.3L/M; 所述死腔气囊(1)为PVC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896584 U 2 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背景技术 0002 生理上, 人脑血流受到精确的调控, 一般在脑代谢增加后的数秒钟内脑血流量就 会有显著改变, 尽管其调节的具体过程还不是非常清楚, 但一些代谢产物的影响是肯。
4、定的, 如H+、 K、 NO、 内皮素、 CO2等, 其中CO2分压的改变对脑血流改变影响尤其明显1。 基于这一原 理人们设计了CO2吸入试验、 屏气试验、 乙酰唑胺试验等方法来研究血管的反应性 (vasomotor ractivity,VMR), CO2吸入试验是较早应用的一种方法, 让患者吸入含有2-8 的CO2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这时患者血液中的CO2浓度会逐步升高, 刺激脑血管舒张, 用头架 固定的2MHz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探头能够探测到脑血速 度的增加,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现脑血管反应性: VMR(Vm高 碳 酸 血。
5、 症 期-Vm正 常)/Vm正 常, 也可以进 一步根据CO2浓度的改变相对精确的计算出现单位CO2浓度脑血管反应性: VMRCO2 (Vm高 碳 酸 血 症 期-Vm正 常)/(Vm正 常*CO2),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需要CO2发生 器及精密的仪器来混合CO2及氧气, 其次, 使用固定浓度的CO2并不能准确反映CO2对脑血管 的最大扩张能力, VMRCO2也仅能反应脑血管对CO2的敏感性, 而不能反应其最大扩张限度; 乙酰唑胺试验是另一个测定血管反应性的试验, 采用乙酰唑胺静脉注射, 对脑血管的扩张 作用时间较长, 达到10至20分钟以上, 但需要静脉应用药物, 存在。
6、药物相关副作用、 过敏反 应, 不同的剂量可能存在结果的不一致, 且检查时间明显延长。 还有一种是屏气试验4, 虽 然简单易行, 但需要患者的配合, 对于年老体弱或智能障碍的患者, 根本无法进行检查, 而 且不同的患者对屏气时间的耐受性有较大的差别, 造成检查结果的变异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 提供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可以 应用于绝大部分患者, 进行有效的血管反应性测试。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4 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包括死腔气囊1、 呼吸面罩2和氧气管3, 在所述死腔气囊1上设 有三通管4, 所述死腔气囊1通过三通管4与呼吸面罩2连接,。
7、 所述三通管4的另一端设有单向 阀门5, 所述单向阀门5的方向向外, 在所述呼吸面罩2上设有氧气管6。 0005 进一步, 所述呼吸面罩2为无创通气呼吸面罩。 0006 进一步, 所述死腔气囊1的容量大于2000ml。 0007 进一步, 所述氧气管3内的氧气流量为0.3L/M。 0008 进一步, 所述死腔气囊1为PVC袋。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0 本实用新型采用低氧死腔通气相比屏气试验可以有效改善缺氧造成的患者恐惧, 同时由于在检测过程中, 吸入气体的CO2浓度是逐步增加的, 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增加患者 配合程度; 相比CO2吸入试验, 该方法不需。
8、要昂贵的设备支持, 投入较小, 简单易行。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896584 U 3 0011 低氧死腔通气相比屏气试验及CO2吸入试验测定的VMR值更加精确, 能够反应CO2对 脑血管的最大扩张能力, 对脑血管扩张功能储备的评价具有更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0012 VMR能够反映动脉狭窄后的血流代偿能力, 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或颅内外支架植 入病例选择及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评估预测作用, 可以作为大动脉狭窄后 相关治疗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这种检测提供了简便易行, 客观准确的检测 装置, 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 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
9、本实用新型低氧死腔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5 参照图1, 一种低氧死腔面罩, 包括死腔气囊1、 呼吸面罩2和氧气管3, 在所述死腔 气囊1上设有三通管4, 所述死腔气囊1通过三通管4与呼吸面罩2连接, 所述三通管4的另一 端设有单向阀门5, 所述单向阀门5的方向向外, 在所述呼吸面罩2上设有氧气管6。 0016 所述呼吸面罩2为无创通气呼吸面罩。 0017 所述死腔气囊1的容量大于2000ml。 0018 所述氧气管3内的氧气流量为0.3L/M。 0019 所述死腔气囊1为PVC袋。 0020 本实用。
10、新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 : 采用无创通气呼吸面罩, 连接氧气管3, 氧气流量 0.3L/M, 面罩通过三通管4连接死腔气囊1及单向阀门5, 死腔气囊1的容量大于2000ml, 以保 证患者吸气时的最大吸气量, 死腔气囊1也可用2000ml以上的PVC袋替代, 单向阀门5方向向 外, 排气压力必须大于死腔气囊1扩张的压力, 以便排除多余的气体, 避免患者呼气受阻。 0021 患者取平卧位, 进行常规颈部及颅内血管TCD检查后, 选择较为清晰的颞窗, 以头 架固定2MHz探头, 选择50-60MM深度的同侧大脑中动脉为目标血管, 以压颈试验进一步确定 为同侧大脑中动脉, 平静呼吸2分钟, 待血流频。
11、谱速度较为稳定后开始记录, 采用深吸气后 低氧死腔通气, 目标时间为3分钟, 通气时补充氧气0.3L/M, 记录平均血流速度曲线, 根据平 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计算血管反应性: VMR(Vm高 碳 酸 血 症 期-Vm正 常)/Vm正 常。 0022 正常情况下, 人吸入气体的成分为: N2:78、 O2:21、 CO2:0.03、 H2O:0.07其 他: 0.9; 呼出气体成分为: N2:78、 O2:16、 CO2:4、 H2O:1.1其他: 0.9。 因此呼入呼出 气体中主要改变的气体是O2和CO2。 在理想状态下, 假定个体的呼吸频率是12次/分钟, 潮气 量是500ml, 基础代谢率不。
12、变, 那么其每分钟需要的氧气量为12*500*(21-16)300ml, 死腔通气时补充0.3L/分钟的氧气能够基本维持机体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第N次呼入气体中 CO2浓度(500*0.03+500(4-0.03)*N)/(500+N*300/12), 吸入的CO2浓度随着呼吸次 数的增加逐步增加, 因此血液中的CO2分压也会逐步升高。 随着血液中CO2分压的升高, 刺激 颅内小动脉发生扩张, 脑血流量增加, 在TCD仪器上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增快, 随着呼吸次数 的增多, 时间的延长, 一般在两分钟左右, 脑血管扩张储备能力逐步耗竭, 血管不再扩张, 出 现平台期, 这时所得的VMR值即为血管的最大反应能力。 0023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896584 U 4 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显而易见地得到 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89658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896584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