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管管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针管管杯.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286533.6 (22)申请日 2017.09.30 (73)专利权人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地址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东 谷路291号 (72)发明人 李雪儿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270 代理人 顾赛喜 (51)Int.Cl. A61M 5/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针管管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管管杯包括管杯 和固定装置, 管杯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 上壳体 设有。
2、多个针帽存放孔, 针帽存放孔间隔地开设于 上壳体上端, 下壳体设有启动按钮、 卡槽以及第 一复位驱动装置, 启动按钮安装于下壳体外壳, 卡槽设置于下壳体下端, 第一复位驱动装置安装 于下壳体内, 启动按钮控制第一复位驱动装置上 下伸缩移动, 得以控制上壳体地开合, 固定装置 包括控制装置、 卡扣装置以及多个第二复位驱动 装置, 固定装置设有容纳腔, 卡扣和多个第二复 位驱动装置安装于容纳腔内, 卡扣装置通过卡槽 固定管杯, 防止管杯被随意地移动或者被打翻, 得以提高管杯的稳定性, 控制装置控制卡扣装置 的开合以及第二复位驱动装置上下伸缩移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08。
3、389114 U 2019.01.18 CN 208389114 U 1.一种针管管杯,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管杯和固定装置, 所述管杯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设有多个针帽存放孔, 所述针帽存放孔间隔地开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端, 所述下 壳体设有启动按钮、 卡槽以及第一复位驱动装置, 所述启动按钮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外壳, 所 述卡槽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下端,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 所述启动按 钮控制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上下伸缩移动,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控制装置、 卡扣装置以及 多个第二复位驱动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设有容纳腔, 所述卡扣装置和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 置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4、, 所述卡扣装置通过所述卡槽固定所述管杯,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电 连接于所述卡扣装置和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卡扣装置的开合以 及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上下伸缩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管管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 下壳体, 所述启动按钮控制所述上壳体沿连接处张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管管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帽存放孔的上部设有开 口, 下部封闭, 每个所述针帽存放孔之间相互隔开, 所述针帽存放孔设有不同型号针帽的孔 径, 所述针帽存放孔的形状大小与不同型号针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管管杯, 。
5、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进一步包 括弹簧, 所述弹簧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管管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数目为4 个,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复位推杆, 所述复位推杆通过上下伸缩移动来控制 所述管杯的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管管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按钮、 第 二按钮、 第一电源单元、 第二电源单元, 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 第二按钮与所述第二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单元通过电力驱动所述卡扣装置地 开合, 所述第二电源单。
6、元通过电力驱动控制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89114 U 2 一种针管管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卫生器具领域, 具体地说, 是涉及一种用于套接一次性 注射器针头的针管管杯。 背景技术 0002 在临床工作中, 医护人员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 其中针刺伤是医护人员面临的主 要危害之一。 因为医护人员经常会接触到用过的注射针之类的锐器, 这些针头容易刺伤人 体, 里面残存的液体可能使医护人员存在感染乙肝、 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给传染者身心造 成极大的伤害。 当护士给病人打完针后, 处理废弃注射器的方法是双手操作: 一只手拿着针。
7、 帽, 另一只手将用过的针头回套在针帽中, 这样的操作很容易引起刺伤的危险。 有时候由于 工作繁忙, 没能及时的将针头套入针帽中, 这些裸露在外面的针头会刺伤医护人员或者周 围的人, 容易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管管杯, 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该针管 管杯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将注射器针头套入针帽, 有效地避免医护人员被一次性注射器针 头刺伤对身体造成的感染伤害。 0004 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管管杯包括管杯和固定 装置, 所述管杯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上壳体设有多个针帽存放孔, 所述针。
8、帽存放孔间 隔地开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端, 所述下壳体设有启动按钮、 卡槽以及第一复位驱动装置, 所述 启动按钮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外壳, 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下端,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 置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内, 所述启动按钮控制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上下伸缩移动, 所述固 定装置包括控制装置、 卡扣装置以及第二复位驱动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设有容纳腔, 所述卡 扣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卡扣装置通过所述卡槽固定所述管杯, 所述 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卡扣装置和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卡 扣装置的开合以及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上下伸缩移动。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9、一实施例, 所述上壳体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下壳体, 所述启动 按钮控制所述上壳体沿连接处张开或闭合。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 所述针帽存放孔的上部设有开口, 下部封闭, 每个所 述针帽存放孔之间相互隔开, 所述针帽存放孔设有不同型号针帽的孔径, 所述针帽存放孔 的形状大小与不同型号针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 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数目为4个, 所述第二复位驱 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复位推杆, 所述复位推杆。
10、通过上下伸缩移动来控制所述管杯的上下移 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389114 U 3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 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按钮、 第二按钮、 第一电源单 元、 第二电源单元, 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第二 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单元通过电力驱动所述卡扣装置的开合, 所述第二电源 单元通过电力驱动控制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其采用所述针帽存 放孔将所述针帽固定, 医护人员可单手操作, 不仅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而且也有效地避免医 护人员被针头。
11、刺伤造成感染事件的发生, 增加了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的安全性; 同时本装置 通过所述复位驱动装置的弹簧向上推动, 得以使所述上壳体倾斜, 将注射器倒出到回收袋 中, 这样医护人员就不需要再去回收注射器。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2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壳体旋转的立体示意图。 0013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管杯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5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0016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示意图。 。
12、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 以下描 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18 如图1至图6所示的是一种针管管杯1包括管杯10和固定装置20, 所述管杯10分为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所述上壳体11设有多个针帽存放孔111, 所述针帽存放孔111间隔地 开设于所述上壳体11上端, 所述下壳体12设有启动按钮121、 卡槽122以及第一复位驱动装 置123, 所述启动按钮121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外壳, 所述卡槽12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2下 端,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123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
13、2内, 所述启动按钮121控制所述第一复 位驱动装置123上下伸缩移动, 得以控制所述上壳体11的开合, 所述固定装置20包括控制装 置21、 卡扣装置22以及第二复位驱动装置23, 所述固定装置20设有容纳腔24, 所述卡扣装置 22和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23安装于所述容纳腔24内, 所述卡扣装置22通过所述卡槽122 固定所述管杯10, 防止所述管杯10被随意地移动或者被打翻, 得以提高所述管杯10的稳定 性, 所述控制装置21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卡扣装置22和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23, 所述控制 装置21控制所述卡扣装置22的开合以及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23上下伸缩移动。 0019 优选地,。
14、 所述上壳体11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下壳体12, 所述启动按钮121控制所述 上壳体11沿连接处张开或闭合, 便于对所述管杯10进行消毒、 清洗。 0020 优选地, 所述针帽存放孔111的上部设有开口, 下部封闭, 每个所述针帽存放孔111 之间相互隔开, 所述针帽存放孔111设有不同型号的孔径, 有效地解决在现实中医护人员给 病人输液或者打针时使用不同型号的注射器也可以同时进行回收, 所述针帽存放孔111的 形状大小与不同型号针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当所述针帽嵌入所述针帽存放孔111时, 使得 所述针帽与所述针帽存放孔111成为一整体, 得以固定所述针帽, 方便医护人员单手将注射 说 明 书。
15、 2/3 页 4 CN 208389114 U 4 器针头套入所述针帽存放孔111。 0021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123进一步包括弹簧124, 所述弹簧124与所述上壳 体1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123与所述下壳体12固定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复位 驱动装置123工作流程如下: 当医护人员按下所述启动按钮121, 所述启动按钮121得以启动 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123的弹簧124向上拉伸, 使得所述上壳体11缓慢地抬起, 将注射器 倾倒出来, 然后再按两下所述启动按钮121, 所述启动按钮121启动所述第一复位驱动装置 123的弹簧124, 使所述弹簧124收缩, 得。
16、以使所述上壳体11回到原位。 0022 优选地,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23数目为4个, 布设于所述容纳腔24底部圆周上两 两对称, 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23进一步包括复位推杆231, 所述复位推杆231通过上下伸 缩移动来控制所述管杯10的上下移动。 0023 优选地, 所述控制装置21设有第一按钮211、 第二按钮212、 第一电源单元213、 第二 电源单元214, 所述第一按钮211与所述第一电源单元213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按钮212与所 述第二电源单元21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单元213通过电力驱动所述卡扣装置22的开 合, 所述第二电源单元214通过电力驱动控制所述第二复位驱动。
17、装置23, 具体工作过程如 下: 当医护人员将所述管杯10放入所述容纳腔24后, 按下所述第一按钮211, 所述第一按钮 211通过所述第一电源单元213电力驱动所述卡扣装置22闭合, 所述卡扣装置22通过所述卡 槽122将所述管杯10固定住, 医护人员便可单手进行针头套管操作, 当医护人员将注射器倾 倒出来后, 再按两下所述第一按钮211, 所述第一按钮211通过所述第一电源单元213电力驱 动所述卡扣装置22张开; 此时医护人员按下所述第二按钮212, 所述第二按钮212通过所述 第二电源单元214电力驱动所述第二复位驱动装置23, 所述复位推杆231缓缓向上升起, 得 以使所述管杯10向。
18、上移动, 医护人员便可快速地将所述管杯10从所述固定装置20中取出。 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 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38911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208389114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208389114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208389114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208389114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208389114 U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208389114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