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496653 上传时间:2020-07-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910122.3

申请日:

20170726

公开号:

CN208389164U

公开日:

2019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10

主分类号:

A61M25/10

申请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发明人:

范隆,王天龙,兰飞,冯鲲鹏

地址:

100000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优先权:

CN201720910122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朱健;陈国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气囊、气囊导管、充放气装置、控制装置,气囊包裹导管,并与导管可拆卸连接,气囊导管一端与气囊连通,气囊导管另一端与充放气装置连通,充放气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通过自动充气实现固定的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气囊(2)、气囊导管(3)、充放气装置(4)、控制装置(5),所述气囊(2)包裹所述导管(1),并与所述导管(1)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与所述气囊(2)连通,所述气囊导管(3)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装置(4)连通,所述充放气装置(4)与所述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装置(4)包括第一套筒(6)、电机(7)、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第二套筒(10)、密封头(11),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所述第二套筒(10)、所述密封头(11)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与所述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贯穿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上,所述第二套筒(10)包裹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第二套筒(1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筒(6)筒壁上设有气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器(13)、控制按钮(14)、电池(15),所述控制按钮(14)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外表面上,所述控制器(13)、电池(15)均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的内部,所述控制按钮(14)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3)与所述电池(15)电性连接,所述电机(7)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11)上靠近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16),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配合的限位块(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上设有管卡(1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医疗导管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广泛用于临床手术麻醉和气道管理,但由于这种体内导管比较细,插入体内不好固定,容易出现滑脱体外的现象,从而给手术带来麻烦,也给患者增加痛苦,所以需要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包括导管1、气囊2、气囊导管3、充放气装置4、控制装置5,所述气囊2包裹所述导管1,并与所述导管1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与所述气囊2连通,所述气囊导管3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装置4连通,所述充放气装置4与所述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放气装置4包括第一套筒6、电机7、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第二套筒10、密封头11,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所述第二套筒10、所述密封头11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与所述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贯穿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上,所述第二套筒10包裹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第二套筒1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筒6筒壁上设有气孔12。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器13、控制按钮14、电池15,所述控制按钮14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外表面上,所述控制器13、电池15均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的内部,所述控制按钮14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3与所述电池15电性连接,所述电机7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头11上靠近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16,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配合的限位块17。

优选地,所述导管1上设有管卡1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包括导管、气囊、气囊导管、充放气装置、控制装置,气囊包裹导管,并与导管可拆卸连接,气囊导管一端与气囊连通,气囊导管另一端与充放气装置连通,充放气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充放气装置能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气囊的自动充放气,使得导管的固定更为牢靠。

2、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在密封头上面向导管端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气囊中气体达到设定压力值,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正转,密封头停止向导管侧运动,即停止向气囊中充气,因此能够准确控制气囊中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管,2-气囊,3-气囊导管,4-充放气装置,5-控制装置,6-第一套筒,7-电机,8–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9–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10-第二套筒,11-密封头,12-气孔,13-控制器,14-控制器按钮,15-电池,16-压力传感器,17-限位块,18-管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包括导管1、气囊2、气囊导管3、充放气装置4、控制装置5,所述气囊2包裹所述导管1,并与所述导管1可拆卸连接,采用医用胶粘贴,因为导管在体内不能放置时间长,会感染,所以除掉医用胶,就能对所述导管1进行更换。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与所述气囊2连通,所述气囊导管3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装置4连通,所述充放气装置4与所述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充放气装置和控制装置可以使用现有的装置,比如充放气装置为气泵和电磁阀门,控制装置为与其连接的开关。本申请中,优选以下结构:所述充放气装置4包括第一套筒6、电机7、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第二套筒10、密封头11,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所述第二套筒10、所述密封头11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与所述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贯穿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上,所述第二套筒10包裹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第二套筒1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筒6筒壁上设有气孔12。所述密封头11紧贴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滑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0连接的所述密封头11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气孔12为气囊提供气体;当所述电机7正转,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旋转带动与其贯穿设置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向所述第一套筒6设导管端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连接的所述第二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0连接的所述密封头11向设导管端作直线运动,当所述密封头11滑过所述气孔12时,所述气孔12与所述第一套筒6间的气体被推进所述气囊2中;当所述电机7反转,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旋转带动与其贯穿设置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筒6设导管端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连接的所述第二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0连接的所述密封头11向远离导管端作直线运动,并在所述套筒6内部形成负压,所述气囊2中的气体被吸出,当所述密封头11滑过所述气孔12时,所述气囊2中的气体由于负压被完全释放,恢复原先状态。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结构及原理:主要由丝杠、螺母、滚珠和滚道等组成,在丝杠和螺母上加工有弧行螺旋槽,当它们套装在一起时便形成螺旋滚道,并在滚道内装满滚珠,而滚珠则沿滚道滚动,并经回珠管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回珠管两端还起挡珠的作用,以防滚珠沿滚道掉出,当丝杠固定旋转运动,螺母就带动与其连接的构件做直线运动。

当导管带气囊埋入皮下,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带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正转,由于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固定,所以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套筒、与第二套筒连接的密封头往设气囊导管端滑动,当密封头滑过在第一套筒筒壁上的气孔,气孔与第一套筒中的气体被推进气囊中,气囊被充气后固定在人体内,导管不易拔出;反之,当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密封头向远离设气囊导管端滑动,气囊的气体被排出,从而方便拔管。所以,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导管插入人体内不易滑脱。

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器13、控制按钮14、电池15,所述控制按钮14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外表面上,所述控制器13、电池15均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的内部,所述控制按钮14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3与所述电池15电性连接,所述电机7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14有充气挡、中间档、放气档三挡,按充气档为向所述气囊2充气,按中间档所述电机7不工作,按放气档为向所述气囊2放气;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电机7正转、反转或者不转。

上述防滑脱导管使用方法如下:向人体插入所述导管1之前,按所述控制按钮14上的放气档,排出气囊中的气体,然后把带气囊端的导管插入人体内部,按所述控制按钮14上的充气档,所述气孔12与所述第一套筒6间的气体被推进所述气囊2中,即所述气囊2充气,所述导管1不容易从人体内部滑出;当需要拔出所述导管1时,按所述控制按钮14上的放气档,所述气囊2中的气体被快速释放,方便拔管;当所述导管1不用时,所述控制按钮14置于中间档即可。

所述密封头11上靠近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16,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能控制所述气囊2中的压力,充气时,当所述气囊2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所述控制器13就会控制所述电机7停止正转,即所述密封头11停止向设导管端运动;反之压力小于设定值,所述电机7会继续正转,即所述密封头11继续向设导管端运动,从而达到控制压力与稳压的作用。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配合的限位块17。当所述珠丝杠副螺母9与限位块17接触,所述控制器13就会控制所述电机7停止反转,防止所述珠丝杠副螺母9与电机输出端相撞。所述导管1上设有管卡18,所述气囊导管3通过所述管卡18固定。通过所述管卡18把所述导管1与所述气囊导管3固定在一起,方便操作、使用。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10122.3 (22)申请日 2017.07.26 (73)专利权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地址 100000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72)发明人 范隆 王天龙 兰飞 冯鲲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代理人 朱健 陈国军 (51)Int.Cl. A61M 25/10(2013.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其 特征在于, 包括导管、 气囊、 气囊导管、 充。

2、放气装 置、 控制装置, 气囊包裹导管, 并与导管可拆卸连 接, 气囊导管一端与气囊连通, 气囊导管另一端 与充放气装置连通, 充放气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 连接。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通过自动充 气实现固定的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8389164 U 2019.01.18 CN 208389164 U 1.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导管(1)、 气囊(2)、 气囊导管(3)、 充放气装 置(4)、 控制装置(5), 所述气囊(2)包裹所述导管(1), 并与所述导管(1)可拆卸连接, 所述气 囊导管(3)一端与所述气囊(2)连通, 。

3、所述气囊导管(3)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装置(4)连通, 所述充放气装置(4)与所述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放气装置(4)包括第 一套筒(6)、 电机(7)、 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 第二套筒(10)、 密 封头(11), 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 所述滚 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 所述第二套筒(10)、 所述密封头(11) 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与所述电机(7)输出轴连接, 所述滚。

4、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贯穿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上, 所述第二套筒 (10)包裹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 螺母(9)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第二套筒(10)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套筒(6)筒 壁上设有气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 器(13)、 控制按钮(14)、 电池(15), 所述控制按钮(14)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外表面上, 所 述控制器(13)、 电池(15)均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远离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的内 部, 所述控制按。

5、钮(14)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13)与所述电池(15)电性 连接, 所述电机(7)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头(11)上靠近所述 气囊导管(3)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16), 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 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上设 有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配合的限位块(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1)上设有管卡 (18)。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6、 CN 208389164 U 2 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 医疗导管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医学领域, 广泛用于临 床手术麻醉和气道管理, 但由于这种体内导管比较细, 插入体内不好固定, 容易出现滑脱体 外的现象, 从而给手术带来麻烦, 也给患者增加痛苦, 所以需要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来解决 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包括导管1、 气囊2、 气囊 导管3、 充放气装置4、 控制装置5, 所述气囊2包裹所述导管1, 。

7、并与所述导管1可拆卸连接, 所 述气囊导管3一端与所述气囊2连通, 所述气囊导管3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装置4连通, 所述 充放气装置4与所述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 0004 优选地, 所述充放气装置4包括第一套筒6、 电机7、 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滚珠丝 杠螺母副螺母9、 第二套筒10、 密封头11, 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远离所述气 囊导管3的一端,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 所述第二套筒10、 所述密封头11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与所述电机7输出 轴连接,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贯穿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上。

8、, 所述第二套 筒10包裹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 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第二套筒10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套筒6筒壁上设有气孔 12。 0005 优选地, 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器13、 控制按钮14、 电池15, 所述控制按钮14设置 在所述第一套筒6外表面上, 所述控制器13、 电池15均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远离所述 气囊导管3一端的内部, 所述控制按钮14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13与所述电 池15电性连接, 所述电机7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0006 优选地, 所述密封头11上靠近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

9、设置压力传感器16, 所述压力 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0007 优选地, 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配合的限位块 17。 0008 优选地, 所述导管1上设有管卡18。 0009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0 1、 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包括导管、 气囊、 气囊导管、 充放气装置、 控制 装置, 气囊包裹导管, 并与导管可拆卸连接, 气囊导管一端与气囊连通, 气囊导管另一端与 充放气装置连通, 充放气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充放气装置能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气 囊的自动充放气, 使得导管的固定更为牢靠。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

10、8389164 U 3 0011 2、 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在密封头上面向导管端设置压力传感器, 压 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当气囊中气体达到设定压力值, 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正转, 密 封头停止向导管侧运动, 即停止向气囊中充气, 因此能够准确控制气囊中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4 其中, 1-导管, 2-气囊, 3-气囊导管, 4-充放气装置, 5-控制装置, 6-第一套筒, 7-电 机, 8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 9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 10-第二套筒,。

11、 11-密封头, 12-气孔, 13-控制器, 14控制器按钮, 15-电池, 16-压力传感器, 17-限位块, 18-管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0016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 包括导管1、 气囊2、 气囊 导管3、 充放气装置4、 控制装置5, 所述气囊2包裹所述导管1, 并与所述导管1可拆卸连接, 采 用医用胶粘贴, 因为导管在体内不能放置时间长, 会感染, 所以除掉医用胶,就能对所述导 管1进行更换。 所述气囊导管3一端与所述气囊2连通, 所述气囊导管3另一端与所述充放气 装置4连通, 所述充放气装置。

12、4与所述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 充放气装置和控制装置可以使用 现有的装置, 比如充放气装置为气泵和电磁阀门, 控制装置为与其连接的开关。 本申请中, 优选以下结构: 所述充放气装置4包括第一套筒6、 电机7、 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滚珠丝杠 螺母副螺母9、 第二套筒10、 密封头11, 所述电机7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远离所述气囊 导管3的一端,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 所述第二套筒10、 所 述密封头11都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与所述电机7输出轴 连接,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贯穿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上, 所述第二套。

13、筒 10包裹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 所述第二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固 定连接, 所述密封头11与所述第二套筒10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套筒6筒壁上设有气孔12。 所述密封头11紧贴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 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壁滑动; 所述滚珠丝 杠螺母副螺母9可以带动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套筒10、 与所述第二套筒10连接的所述密封 头11在所述第一套筒6内部做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气孔12为气囊提供气体; 当所述电机7正 转,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旋转带动与其贯穿设置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向所述 第一套筒6设导管端作直线运动, 从而带动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连。

14、接的所述第二套 筒10、 与所述第二套筒10连接的所述密封头11向设导管端作直线运动, 当所述密封头11滑 过所述气孔12时, 所述气孔12与所述第一套筒6间的气体被推进所述气囊2中; 当所述电机7 反转, 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8旋转带动与其贯穿设置的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向远 离所述第一套筒6设导管端作直线运动, 从而带动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9连接的所述 第二套筒10、 与所述第二套筒10连接的所述密封头11向远离导管端作直线运动, 并在所述 套筒6内部形成负压, 所述气囊2中的气体被吸出, 当所述密封头11滑过所述气孔12时, 所述 气囊2中的气体由于负压被完全释放, 恢复原先状态。

15、。 0017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结构及原理: 主要由丝杠、 螺母、 滚珠和滚道等组成, 在丝杠和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389164 U 4 螺母上加工有弧行螺旋槽, 当它们套装在一起时便形成螺旋滚道, 并在滚道内装满滚珠, 而 滚珠则沿滚道滚动, 并经回珠管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回珠管两端还起挡珠的作用, 以防 滚珠沿滚道掉出, 当丝杠固定旋转运动, 螺母就带动与其连接的构件做直线运动。 0018 当导管带气囊埋入皮下, 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正转, 带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滚 珠丝杠螺母副丝杠正转, 由于滚珠丝杠螺母副丝杠固定, 所以滚珠丝杠螺母副螺母带动与 其连接的第二套筒、。

16、 与第二套筒连接的密封头往设气囊导管端滑动, 当密封头滑过在第一 套筒筒壁上的气孔, 气孔与第一套筒中的气体被推进气囊中, 气囊被充气后固定在人体内, 导管不易拔出; 反之, 当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 密封头向远离设气囊导管端滑动, 气囊的气 体被排出, 从而方便拔管。 所以, 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方便, 导管插入人体内不易滑脱。 0019 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器13、 控制按钮14、 电池15, 所述控制按钮14设置在所述 第一套筒6外表面上, 所述控制器13、 电池15均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6远离所述气囊导 管3一端的内部, 所述控制按钮14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13与所。

17、述电池15电 性连接, 所述电机7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按钮14有充气挡、 中间档、 放气档三 挡, 按充气档为向所述气囊2充气, 按中间档所述电机7不工作, 按放气档为向所述气囊2放 气; 所述控制器13控制所述电机7正转、 反转或者不转。 0020 上述防滑脱导管使用方法如下: 向人体插入所述导管1之前, 按所述控制按钮14上 的放气档, 排出气囊中的气体, 然后把带气囊端的导管插入人体内部, 按所述控制按钮14上 的充气档, 所述气孔12与所述第一套筒6间的气体被推进所述气囊2中, 即所述气囊2充气, 所述导管1不容易从人体内部滑出; 当需要拔出所述导管1时, 按所述控制按。

18、钮14上的放气 档, 所述气囊2中的气体被快速释放, 方便拔管; 当所述导管1不用时, 所述控制按钮14置于 中间档即可。 0021 所述密封头11上靠近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16, 所述压力传感器 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3电性连接能控制所述气囊 2中的压力, 充气时, 当所述气囊2中的压力达到设定值, 所述控制器13就会控制所述电机7 停止正转, 即所述密封头11停止向设导管端运动; 反之压力小于设定值, 所述电机7会继续 正转, 即所述密封头11继续向设导管端运动, 从而达到控制压力与稳压的作用。 所述第一套 筒6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丝。

19、杠螺母副螺母9配合的限位块17。 当所述珠丝杠副螺母9与限 位块17接触, 所述控制器13就会控制所述电机7停止反转, 防止所述珠丝杠副螺母9与电机 输出端相撞。 所述导管1上设有管卡18, 所述气囊导管3通过所述管卡18固定。 通过所述管卡 18把所述导管1与所述气囊导管3固定在一起, 方便操作、 使用。 0022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一种体内防滑脱导管作了描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各 种变化、 改变和替换。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38916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8389164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