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849505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13114.3

申请日:

1992.11.19

公开号:

CN1072724A

公开日:

1993.06.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13K1/00; C13K7/00

主分类号:

C13K1/00; C13K7/00

申请人:

日本新药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丸尾重昭; 太刀挂则之; 江连洋治

地址:

日本京都

优先权:

1991.11.19 JP 331212/91; 1992.01.22 JP 32569/92; 1992.09.08 JP 266639/92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按一定顺序生产糖的方法,包括不用任何转葡萄糖苷酶而使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这种糖的混合物的还原端改性,然后用能以外切方式将糖切成具有确定链长的糖链的酶处理所说的改性产物以得到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回收高纯度的所说的目的产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产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不用任何转葡萄糖苷酶而将一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这种糖的混合物进行还原端改性,然后用能以外切的方法将糖链切成确定链长的酶处理上述改性产物以得到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回收所说的目的糖。
2: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是淀粉或化学法加工的淀粉,或它们的水解产物。
3: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糖的还原端改性包括使所说的糖与能对其还原端进行改性的化学物反应。
4: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糖的还原端改性包括对所说的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所说的混合物的还原端进行氧化。
5: 按照权利要求1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糖的还原端改性包括将一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氨基引入所说的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所说混合物的还原端。
6: 一种生产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不用任何转葡萄糖苷酶而将一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这种糖的混合物进行还原端改性,然后使改性产物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再用能以外切的方式将糖链切成确定链长的酶处理所说的改性产物以得到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从所说的离子交换树脂上回收所说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
7: 按照权利要求6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是淀粉或化学法加工的淀粉,或它们的水解产物。
8: 按照权利要求6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糖 的还原端改性包括使所说的糖与能对其还原端进行改性的化合物反应。
9: 按照权利要求6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糖的还原端改性包括使所说的糖与能对其还原端进行改性的化合物反应。
10: 按照权利要求6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糖还原端的改性包括将一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氨基引入所说的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所说混合物的还原端。
11: 按照权利要求6的生产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或一电渗析器或二者结合除去其它糖,留下所说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糖,并加以回收。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高纯糖的生产方法,所说的糖具有确定的链长,如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寡糖的和异麦芽寡糖。

    可按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糖中,无支链的那些糖包括且特别是葡萄糖和下式所代表的物种:

    其中m为一整数,且优选0-5中的一个整数

    在上述糖中,麦芽糖(m=0)、麦芽三糖(m=1)、麦芽四糖(m=2)、麦芽五糖(m=3)和麦芽六糖(m=4)等可用作药物组分、仪器添加剂和诊断制剂的原料等。

    迄今所知的制备具有确定链长的高纯糖地方法通常包括用一种或多种适当的淀粉酶分解具有任意链长的糖,一般是淀粉或类似物,然后按已知的柱色谱法和其它分馏技术[参见Jiro    Nikuni(主编):Denpun    Kagaku手册(淀粉科学手册),Asakura    Shoten出版,东京,1987,P452]将目的糖与其它不需要的寡糖和/或单糖分离,如果需要,可将所说的目的糖从不需要的其它寡糖和/或单糖杂质中结晶出来以进一步提纯之[参见Denpun    Kagaku手册(videsupra),P456]。

    但是,这些方法除了分不开的糊精外总是会产生不需要的副产物寡糖,因此,它们有其固有的缺点。

    关于麦芽糖,已有人提出了一种用陆生植物的淀粉生产高纯麦芽糖的方法(日本特许公开JP04-158795,Tokkyo    Koho),但是该方法从商业的角度看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可能有高浓度量的淀粉。

    为了解决上述种种问题,已有人作出的发明并公开在国际专利申请PCT/JP91/00984(PCT申请号WO92/01805)中。按照上述发明,通过转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将糖链由糖链源直接或藉一中介体转移至一物质上,该物质与具有确定链长的所要求的糖基本是可分离的(所说的物质在下文简称为可分离物);然后,用能够以外切的方式将所说的糖切割成具有一定链长的糖链的酶(该酶后文简称外切酶)处理上述所得到的糖;最后,分离出所要求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糖。

    关于这方面,Nakakuki等人对外切酶使用于直链淀粉的方式作了阐述[T.Nakakuki,K.Azuma和K.Kainuma,碳水化合物研究,128(1984)287-310],Marshall等人也对此作过说明,其中包括高碘酸氧化技术的应用[J.J.Marshall和W.J.Whelan,分析生物化学,43(1971)316-321]。但是,这些技术均与本发明的整个技术无直接关系。

    尽管PCT/JP91/00984所述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能决一定问题的方法,但仍存在着下述缺点:

    (1)由于用转葡萄糖苷酶作基本酶制剂,因此,必须提供糖链源以供给必要的糖链,这样,目的糖的产率必然低。

    (2)使用转葡萄糖苷酶要求所说的可分离物具有能作为该酶受体的结构(如,在2,3和4位上的羟基呈葡萄糖类构型的物质,或抗坏血酸等)。

    (3)当在外切酶的作用下形成了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后,必需有一步分离所说糖的步骤,因此产率必然受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产率的糖的生产方法。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人作了大量调查工作,结果发现:(1)不用任何转葡萄糖苷酶即能实现上述本发明目的,(2)不必使用任何具有葡萄糖类构型的可分离物,(3)如果用外切酶进行处理的过程是在交换树脂上进行,可以以明显改进的方式分离出目的产物。基于上述及其它种种发现,发明人现已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不用任何转葡萄糖苷酶而将一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这种糖的混合物进行还原端改性,然后用能以外切的方法将糖链切成确定链长的酶处理上述改性产物以得到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回收所说的目的糖。换言之,本发明的顺序生产方法包括将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淀粉糖的混合物在其还原端改性,然后,用能以外切的方式将糖链切割成确定链长的酶处理改性产物得到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回收所说的目的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不使用转葡萄糖苷酶。

    本发明还包括进一步限定的上述顺序生产方法,其中包括按上述方法改性任意链长的糖原料,然后将其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再用外切酶处理。

    本发明所说的改性是指原料的衍生转化,即通过在原料的还原端进行化学处理使之转化成用简单的分离方法,如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溶剂萃取、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可分离的化合物(如后文中提到的化合物A、B、C、D或E)。所说的改性包括两类情况,一类是通过化学反应,由外源将某一特定官能基团引入还原端,另一类是将还原端的部分结构转化成一官能基团。

    本发明所说的还原端是指异头碳位,即所说的任意链长的糖的终端单糖上的1号位。

    由于有时将有这种异头碳位的单糖称为还原端,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亦将有还原端的单糖称为还原端。

    根据本发明,利用一种能使糖还原端改性的化合物(后文称为“还原端改性剂”)可获得相当于上述现有技术称为可分离物(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92/01805)的物质。

    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可以通过如氧化糖原料的还原端或在所说的还原端引入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氨基而将还原端改性。

    上述取代的氨基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取代基可以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芳基,等等。

    按照本发明,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来有效地实现本发明。

    在此方案中,可将还原端改性后的糖原料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吸附步骤完成之后,按已知的方法洗涤该树脂,通过洗涤处理,可仅将借助离子键合而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按本发明方法而得到的还原端改性的糖留下。此后,根据本发明,可用一外切酶作用于上述改性的糖,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如洗涤或洗提来回收在离子交换树脂上形成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

    完成了本发明的上述顺序步骤之后,就有可能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步骤来分离按本发明方法而产物的目的产物。另外,获得非常高纯度的目的产物也是可能的。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更详细地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中,采用具有任意链长的糖作为原料。

    上述糖的优选实例是种子淀粉、根块淀粉、化学改性淀粉和类淀粉物种。

    化学方法加工的淀粉不仅包括化学法淀粉物种,如酸处理淀粉、氧化淀粉、交联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和接枝共聚淀粉,而且还包括物理法加工的淀粉物种,如湿热法处理的淀粉和α化淀粉,以及酶法改性淀粉物种,如糊精、直链淀粉和高含量直链淀粉,等等。

    作为上述提及的一重要类的糖,可以认为是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单元的糖,含α-1,6苷键的糖也是适用的。另外,还可以使用含β-1,4苷键的糖。

    根据本发明,当用后文提及的外切酶如β-淀粉酶作用于含α-1,4苷键的糖如淀粉时,可获得最终产物麦芽寡糖。

    根据本发明,当用后文所述的外切酶如葡萄糖淀粉酶作用于含α-1,4苷键的糖如淀粉时,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根据本发明,当用异麦芽糖葡萄糖酶之类的外切酶作用于含α-1,6苷键的糖如葡聚糖时,最终产物为异麦芽寡糖,如异麦芽糖。

    根据本发明,当用外切酶如纤维素酶作用于含β-1,4苷链的糖如纤维素时,最终产物为纤维寡糖,如纤维二糖。

    从后文所述的外切酶中选择使用一种适当的酶即可选择按本发明方法而得到的产物。

    上述糖原料可以是任意链长的,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也可以使用直链和支链糖的混合物。

    所说的糖可以是如种子淀粉、根块淀粉、化学法加工的淀粉、糊精、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上述淀粉物种经α-淀粉酶等作用后的液化产物,该液化产物再经脱支链酶如支链淀粉酶或异淀粉处理而得的产物以及麦芽稠浆等是所说的糖的另一些实例。通过添加一价或多价金属氢氧化物或盐等可以实现所说的液化,所说的金属氢氧化物或盐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氢氧化钙、碳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钡、碳酸钡、氯化钡、氢氧化铝或氯化铝。

    直链淀粉、麦芽五糖、其它的麦芽寡糖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也是值得推荐的适用的糖。

    在本发明的实施中,还可以使用上述那些糖的混合物。

    上述氧化淀粉是指一种化学法加工的淀粉,其可以用作本发明方法的原料,但其不包括作为实施本发明而用的一种还原端改性方法,即氧化处理后而得到的糖[Jiro    Nikuni(主编):Denpun    Kagaku手册,Asakura    Shoten,1987,P501;Doutoku    Nakamura和Keiji    Kainuma(编辑):Denpun    Kanren    Toushitsu    Jikken-ho(Experiments    with    Starch-Related    Carbohydrates),Asakura    Shoten,1989,P298;Hiromichi    Kato等:ShinNousanbutsu    Riyou-gaku(农产品新用途),Asakura    Shoten,1987,P35)。

    下面按照几种有代表性类型的还原端改性方法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上述具有任意链长的糖。但应注意是,这些类型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还原端改性类型Ⅰ-(1)]

    代表单键或双键,n是大于m的一个整数。

    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先将还原端改性剂偶合到糖原料上。

    所说的还原端改性剂可以是能与糖原料的还原端发生反应的那些化合物的任何一种。其典型的实例将在后面给出,现在可以说其包括如能与糖原料的还原端反应和具有碱性或酸性官能团的化合物。

    在实施本发明时,例如可以用还原端改性剂制备能吸附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合物A。

    含氨基的化合物可作为还原端改性剂。其典型的实例有苯肼、2,4-二硝基苯肼、其它的取代苯肼、缩氨基脲、羟胺、胺,如可被任意取代的烷基胺,以及含有苯基的烷基胺或其它胺,其中苯基可被任意地取代。

    除了上述还原端改性剂外,含有杂环的及带有能与醛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如α-氨基吡啶也可用作实施本发明的还原端改性剂。以其它某些形式存在的胺给体,如乙酸铵也可使用。

    在上述反应中,通常生成一种现有技术已知的所谓的席夫碱(Schiff    base)的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向反应系统添加氢硼化钠、氰基硼氢钠等,席夫碱的双键可以转化成单键,得到更稳定的化合物。用适当的催化剂如阮内镍或钯-碳催化剂,加氢还原刚生成的席夫碱也是可行的。

    当还原端改性剂是类型Ⅰ-(1)中的大分子时,本发明可以以下述方式实施。在此情况下,采用简单的方法如过滤可以使后继分离步骤简单化。

    Ⅰ-(2)的实例

    Ⅰ-(3)的实例

    实施本发明时,通过使糖原料与诸如氰基硼氢化物或乙酸铵之类的还原端改性剂反应可以将所说的糖转化成具有碱性的化合物B。

    然后,化合物B藉例如所谓的双官能间隔基如戊二醛或1,4-丁二醇二环氧甘油醚可化学地结合到一大分子化合物上(如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类型Ⅰ-(2)]。

    实施本发明时,通过使糖原料与诸如溴、氯、含水溴、次碘酸、次氯酸、漂白粉或过氧化氢之类的还原端改性剂反应可以将所说的糖衍生成具有酸性的化合物C。

    在此情况,可以进行与后文所说相同的氧化反应,详见类型Ⅲ。

    然后,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作缩合剂将化合物C化学地结合到含氨基的大分子化合物如ω-氨基烷基胺-琼脂糖上[类型Ⅰ-(3)]。

    当用一外切酶处理连接有大分子的化合物C时,仅通过过滤即可将目的产物分离出来。

    在上述欲将糖化学地结合到大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中,可预先将大分子化合物激活[如环氧激活的芳酰胺,环氧激活的Sepharose(商品名,琼脂糖)],然后再与化合物C反应。

    所说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是水不溶性的化合物,亦可是水溶性化合物,其分子量从几千至上万。对后一种情况,可采用超过滤法。

    没有必要让每个大分子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官能团都与一个间隔基等反应。例如,如果留有某些极性官能团,特别是当大分子可溶于水等时,在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情况下,这些极性官能团能很好地被利用来进行产物分离。

    就糖还原端改性的其它方法将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还也可以如此实现,即将原料糖的还原端醛转化成含腈基的化合物如氰醇,然后将所说的化合物还原成含氨基的化合物。另外,使用通过亚硫酸氢盐等使醛转化而得的呈亚硫酸氢盐加合物形成的原料糖,或由该加合物衍生而得的含磺基化合物形式的原料糖亦可实现本发明之目的。

    [还原端改性类型Ⅱ]

    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还有另一类改性形式,在这类方式中,可用低级烷基醇或酚衍生物作还原端改性剂,其中所说的醇或酚衍生物可以是任意取代的。

    所说的可以任意取代的低级烷基醇或酚衍生物必须具有一碱性官能团如氨基,或一酸性官能团如磺基或羧基。(官能团可以是适当地被保护的)。

    作为还原端改性剂的化合物与异头碳位上的羟基反应可以得到所要求的化合物D,在该反应过程中,无机酸、路易斯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可作为酸催化剂。当所用还原端改性剂有一保护基时,可将改性产物脱保护基而得到化合物D。

    还原端酰化是又一实例,其包括在一酸或碱催化剂存在下,使原料糖与一酸酐或酰基卤反应。当酸酐等有一适当的保护基氨基时,酰化反应后脱保护基即可获得化合物D。

    在实施本发明时,原料糖与还原端改性剂的反应可按与此类型相同的一般化学反应方式进行。反应温度和时间及其它条件可任意选择或应用,使它们对于选用的反应来说是最佳条件。对于分离反应产物而言,常用技术如调节pH、离心分离、沉淀或过滤是适用的。

    [还原端改性类型Ⅲ]

    在本发明的实施中,通过氧化糖的异头碳位可使原料糖的还原端转化成羧酸而得到化合物E。利用次卤酸如次碘酸、次氯酸和次溴酸,次卤酸盐如次溴酸钠、次氯酸钠、次碘酸钠、次溴酸钾、次氯酸钾和次碘酸钾,以及溴、氯、碘、漂白粉或过氧化氢等之类的氧化剂可以进行该氧化反应。

    在上述氧化剂中,优选溴、氯、次卤酸盐如次碘酸钠、次氯酸钠和次溴酸钠。

    向反应混合物中添加氯、溴或碘亦可进行该氧化反应。在此情况下,反应混合物的pH值不是关键,但考虑到原料糖如淀粉的稳定性以及氯、溴或碘的有效反应率,最好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使所说混合物处于碱性时,向其内添加氯、溴或碘。

    在实施本发明时,上述氧化反应还可以以空气氧化的方式进行,其中所用催化剂为,如钯-碳催化剂。

    在所述的氧化反应中,可适当地使缓冲剂如碳酸钡,共存在于反应混合物中。

    还可以按电解氧化或生物氧化的方式进行上述氧化反应,后者利用具有醛糖脱氢酶活性的微生物或用醛糖脱氢酶。

    高碘酸氧化不适用于本发明,因为除还原端外,高碘酸同时还对其它部分显示出强的氧化趋势。

    在上述某些氧化反应条件下,例如在碱性溶液中用次氯酸钠的反应,在氧化反应期间,有少量的原料糖会发生异构化,转化成非还原糖类即酮糖。这些酮糖在氧化反应过程中进行氧化,最终变成还原端带羧酸基团的酸性糖类。

    因此,显然本发明甚至在上述这些条件下也是完全可行的。

    [还原端改性类型Ⅳ]

    不属上述任何一类的其它类型也是可行的。

    在实施本发明时,可将原料糖转化为具有极性基团的可分离物,如磷酸酯,以用于本发明方法,即,使还原端的1号位O-乙酰化,再用一卤化氢处理酰化产物,得到有一卤原子取代基的卤化物,随后进一步衍生该化合物。

    另外,通过将原料糖的还原端转化成烯糖,随后再进一步处理之,可将所说的原料糖转化为含极性基团的可分离物,以用于本发明的方法。该物质不属于上述有代表性的还原端改性的化合物A、B、C、D和E的范畴。

    本发明方法的还原端改性反应可按上述Ⅰ-Ⅳ的类型进行。

    在实施本发明时,上述还原端改性反应后可以立即用外切酶处理。可以相信会出现这些情况,如,除了目的产物外,最终产物中混杂有少量其它的寡糖和/或少量的未发生还原端改性反应的原料糖,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还有一类情况是,方法中所用反应条件很恰当,使得不用进行任何特别的提纯处理即可达到发明目的。

    实施本发明时,在上述还原端改性反应之后,可以先进行针对极性官能团的分离步骤,然后再用外切酶处理。

    因此,例如,当为上述化合物A、D或E的情况时,如果必要的话,可用有机溶剂或借助透析,和/或脱盐等之类的方法除去未反应的过量的反应物。

    采用上述还原端改性类型Ⅰ-(1)时,如有必要,可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上述处理。可作为该离子交换树脂的那些实施在后文给出。

    在实施本发明时,还原端改性反应之后,或用或不用上述措施(针对极性官能团的分离步骤),跟着进行外切酶处理,这在前文已是很明确的了。

    实施本发明时,可在适于外切酶的pH值下进行外切酶处理。

    外切酶的种类可依所要求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糖产物作出适当的选择。

    外切酶的添加量可依所用酶的种类及其它因素作适当选择。

    反应温度和时间可根据所用酶的种类和用量作适当变化。

    在用外切酶处理过程中,外切酶可以在有其它酶如支链淀粉酶、异淀粉酶或β-淀粉酶存在时作用于最终改性的糖。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外切酶的典型实例有葡萄糖淀粉酶、β-淀粉酶,尤其是能产生麦芽寡糖的酶。

    下面对所说的外切酶作更详细的描述。所说的酶可以是能产生麦芽三糖的酶,尤其是Denpun    Kagaku,25,155-161,(1978)中所指述的来源于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qriseus)NA-468(FERM-2227)的酶。

    能产生麦芽四糖的酶也是可用的,尤其是Arch.Biochem.Biophys.,145,105-114,(1971)中所描述的来源于stutzeri极毛杆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几个菌种的酶,或是在1985年日本农业化学协会年度的论文摘要(the    Abstracts    of    Paters    Presented)(P370)上描述的来源于嗜糖极毛杆菌(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IAM    1504的酶。

    作为能产生麦芽五糖的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1984年日本农业化学协会年会的论文摘要(the    Abstracts    ofPapers    Presented)中描述的来源于极毛杆菌(Pseudomonas)KO-8940(FERM    p-7456)的酶。

    对于能产生异麦芽糖的酶,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异麦芽糖葡聚糖酶。作为能形成纤维二糖的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纤维素酶。

    为了生产麦芽糖,例如可以使用β-淀粉酶。推荐将反应系统的pH调节到适合于β-淀粉酶,也就是pH为4-10,最佳pH为7.6,然后向反应系统添加β-淀粉酶,该混合物在25-65℃的反应温度保温几小时至2天。当使用能产生麦芽四糖的酶时,调节pH值使之适合于该酶,即pH4-10,最佳pH8.0,在25-55℃反应几小时至2天,可以完成上述反应目的。

    外切酶可以回收再用。

    外切酶可以以溶液的形式使用,也可以以固定化酶的形式使用,固定化酶的制备是已知的一般的固定化方法。具体而言,当所用的酶为粗制品时,将其以固定化的形式使用可以降低杂质含量,从提纯的角度看这是有益的。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离子交换树脂或电渗析器处理外切酶处理的混合物,可以基本上只将所要求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糖分离出来。

    按本发明方法进行外切酶处理后,当用离子交换树脂来达到分离所需产物的目的时,其作法是将反应混合物负载于离子交换树脂上,然后彻底洗涤该树脂,由此通过洗涤而回收目的产物。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同时也是脱盐处理和/或类似的处理。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离子交换树脂根据具体要求可以是酸性或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例如,所说的树脂可以是Dowex    50WX2(注册商标)、Dowex    1X2(注册商标)、Dowex    SBR(注册商标)、Dowex    66(注册商标)、Diaion    SK-104(注册商标)、Diaion    SA-11A(注册商标)、Diaion    WK20(注册商标)、Diaion    WA20(注册商标)、Diaion    CR10(注册商标)、Diaion    PA306(注册商标)、Diaion    PA406(注册商标)、Amberlite    IR-120(注册商标)和Amberlite    HFS-471X(注册商标)。如果必要,可增加或减少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时,当以淀粉为原料,用外切酶进行反应时,反应混合物含有糊精和类似高分子量物,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产物,还原端改性为羧酸的糖以及无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碱金属型或碱土金属型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够有效地除去这些杂质,因此可以生产高纯度的糖。

    该改进方法是基于下述发现而确立的,即在对上述本发明顺序方法所包括的步骤作改进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混合物中的那些杂质可以用碱金属型或碱土金属型强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效地除去。

    该改进的方法构成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它可以以三步实施,包括(1)原料糖的还原端改性,(2)外切酶反应处理,(3)提纯,用碱金属型或碱土金属型强阳离子交换树脂。

    根据所说的改进方法,将外切酶反应后的反应混合物进行诸如活性碳处理、过滤、浓缩、通过碱金属型或碱土金属类强阳离子交换树脂之类的处理,并用洗脱溶液如水进一步处理,可以获得含有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的洗脱液部分。

    发明人新发现了这样的事实,还原端变为羧酸的糖及外切酶反应后存在于反应混合物中的那些杂质比目的糖洗脱的快,这就使本发明成为可能。这也是所说方法的意外效果之一。

    该改进方法可以使用目前淀粉工业所用的设备(如模拟移动床吸附器或普通型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强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等等),并可以显著减少阳离子树脂再生的次数。

    在实施本发明时,按上述顺序的方法,外切酶处理步骤可以是在还原端改性的糖处于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的状况下进行。

    该改进方法的确定是基于在上述顺序方法所包括的复杂步骤过程而获得的发现作出的,即外切酶反应可以在离子交换树脂层上成功地进行。

    所说的改进方法,构成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方法可省去上述顺序方法中的(2)和(4)步,而且允许步骤(3)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所说的原顺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糖的还原端改性,(2)提纯,(3)外切酶反应,(4)提纯。

    根据所说的改进方法,可将经过上述还原端改性反应而最终改性的原料糖吸附在一离子交换树脂上。前文给出的那些离子交换树脂可作为所说树脂的实例。

    树脂可用水等洗涤。

    在本发明方法的洗涤步骤中,因还原端改性反应不充分而留下的未改性糖未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作为杂质被洗提分离。因此,采用非常简便的方法即可完成原料的提纯,这就是本发明的意外效果之一。

    在本发明方法中,让上述外切酶通过一离子交换柱就可以进行酶催反应。

    按本发明方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甚至在外切酶反应过程中都可分离出目的物,因为其是中性物质。更好的是,在外切酶反应完成后,通过彻底洗涤树脂来回收目的产物。

    所说的改进方法能简化本发明方法,并能提高所生成的目的产物的纯度。

    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所有生产方法中,包括上述改进的方法,适当结合使用已知技术,可以确定每一提纯步骤。

    为此,例如,当还原端改性反应完成之后,立刻进行外切酶处理,随后可应用过滤、活性炭处理、超过滤和脱盐之类的技术。

    为了除去那些经外切酶处理后仍以断裂片段形式存在的还原端改性的糖,可以适当结合使用下述处理方法: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浓缩、重结晶和干燥。

    例如,将完成淀粉还原端改性反应后获得的混合物先进行针对极性官能团的分离步骤,如进行过滤和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然后再进行外切酶处理,这样就有可能用外切酶来处理分离步骤后的反应混合物,然后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经外切酶处理后残存的那些还原端改性的糖基断裂片段,所说的去除方法如电渗器法或离子交换树脂法,必要时还可在此之后选择且适当结合使用活性炭处理、过滤、浓缩、重结晶和干燥之类的处理。

    在所说的提纯步骤中,例如,当原料糖经还原端改性转化成酸性物质后,为了减少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和/或后继处理所需的其它材料,或为了便于电渗析器处理,可以结合采用下述步骤,即将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加到反应混合物中,浓缩所得混合物,由此使在经外切酶处理后残存的大部分还原端改性的糖基断裂片段沉淀下来。

    在所说的提纯步骤中,例如,当把氧化剂如次氯酸钠用于原料糖的还原端改性时,如果必要,可以用还原剂如亚硫酸钠使过量的氧化剂失去作用,然后再采用上述提纯方法。

    当还原端改性反应中包括有疏水化合物时,可以结合使用有机溶剂提取之类的措施。

    与现有技术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不仅可以获得纯的具有确定链长的糖,而且可以明显的简化生产方法,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劳力,显著地提高产率。

    在用本发明方法可获得的糖中,例如,葡萄糖和麦芽糖特别适合于要求高纯度的药剂用途,如输注液。

    它们当然可用于食品工业领域。就像在药物领域中一样,麦芽糖在所说的要求高纯度的食品工业领域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这里提到的仅是本发明生产方法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

    在按本发明方法可获得的糖中,麦芽三糖(m=1)、麦芽四糖(m=2)、麦芽五糖(m=3)和麦芽六糖(m=4)等可作为诊断制剂的原料。

    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麦芽糖通过将其还原,能非常有效地生产出麦芽醇(一种甜味剂),因为用较纯的麦芽糖作原料可以形成更好的麦芽醇晶体。

    麦芽四糖和麦芽五糖等也可作为饲料组合物的成份[Shokuhin    Kogyo(食品工业),1990.8.30出版,P52]。

    在医药领域,可以使用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糖,例如输注液组合物。当麦芽糖用于输注液时得到浓度为10%的等渗溶液,麦芽糖比等量的葡萄糖的卡路里值高两倍。因此种种原因,已知麦芽糖比葡萄糖等更有益[Masui    to    Sosei(Anesthesia    and    Resuscitation),20(3),163(1984)]。同样,15%的麦芽三糖溶液是等渗的,并且比葡萄糖的卡路里值高三倍,因此更有效。

    在将按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糖用于药物领域时,例如可采用后文所给的配方作为输注液组合物。通常,输注液可以含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等),或混合有葡萄糖和/或麦芽糖,并且还含有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和醋酸钠,以上每一成份均取适量。

    在实施本发明时,当氧化剂用于上述还原端改性反应时,反应一般在50℃或更低的温度下进行,但也可在高于50℃进行,或者如果必要,为了缩短反应时间,可以在90℃-100℃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

    在高温下,反应速度快,但氧化剂会加快分解。因此,在以工业规模实施本发明时,可以在管道中连续反应,如用连续液化设备和连续糖化设备,例如在将氧化剂加入管路的同时,便按本发明制备的含液化淀粉的溶液、淀粉乳浆等在高温度下通过该管路。

    当使用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时,反应器的构造材料受到限制,原因是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及在某些情况下,用一般材料制造的反应器用于淀粉工业等是不适宜的。但是,如果氧化反应在管路中完成,氧化剂等在通过管道时即已绝大部分被消耗,这时当将管道中反应而得的反应混合物连续注入下个反应步骤如脱支链酶处理或糖化反应的反应器时,所说的下个反应可以在普通反应器内完成。在此情况下,管道内的反应可以在很宽的反应温度内进行,可以通过选择管道长度,使之适合于反应温度。另外,如果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可以防止因氧化剂而引起的管道腐蚀,从设备成本,维修费用及其它方面考虑这样是有利的。

    本发明能产生如下效果:

    (1)因为未用转葡萄糖苷酶,可以获得高产率的目的产物。

    (2)原料范围宽,可以用各种糖原料,如种子淀粉、根块淀粉、化学法加工的淀粉、糊精、寡糖、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3)可以得到用现有技术液化/糖化方法不能生产的那些高纯产物,并且产率提高。

    (4)提纯步骤可以简化。

    (5)由于还原端改性后的淀粉粘度低,现就有可能以工业规模对高浓度淀粉进行酶催反应,由此,产率提高,成本降低。

    (6)如玉米淀粉,高浓度时,浊度极高,当以其为原料时,还原端改性使浊度下降,溶解度提高,因此后继提纯步骤可以简化。

    (7)次氯酸钠这样的食品添加剂可作为氧化剂,通过氧化使还原端改性,这样非常适于用于食品的目的产物的生产。

    下面的实施例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下面的实施例7、8、11、13、14、15、16和17中,麦芽糖和麦芽四糖的纯度是由HPLC测定的值,这些值是指麦芽糖及麦芽四糖在麦芽寡糖中的纯度。

    实施例1

    将麦芽五糖(200mg,纯度至少98%,来自Seikagaku Kogyo)溶于20ml蒸馏水中,加入4ml苯肼溶液(苯肼∶乙酸∶水=2∶1∶1,体积比),在沸水浴中加热该混合物90min,然后冷却。冷却后,加入16.5ml 1M碳酸钠使之成为弱碱性(pH 8.65),并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用一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1)将含水层脱盐,该设备所用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0。处理后所得溶液体体积为21.3ml。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用硅胶60F β45板(Merck;展开剂:1-丙醇∶氨∶水=6∶1∶2,体积比)证明形成了麦芽五糖脎,且已无原料麦芽五糖。除非另有说明,后文所称的“TLC”或“TLC分析”在每个实例中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的。

    将6,658.5单位(6.9mg蛋白质)的β-淀粉酶(EC3.2.1.2,Sigma Chemical Company;来源于红薯)加入到上述麦芽五糖脎溶液中,所得混合物在40℃下保温60min。通过TLC证实麦芽糖生成后,用冰冷却混合物,并且采用离心分离(14,250G×15min)除去产生的沉淀物。用蒸馏水将上清液稀释到100ml体积,将该稀释液加到装有100m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H+形式)的柱内(25mmφ×50cm)。流出物被视为未吸附部分。用水洗涤柱,按每次100ml分次洗脱,得洗脱液,减压蒸发每次洗脱液至干燥,将所得固体溶解于1ml蒸馏水中,对此溶液进行TLC分析。由此发现流出物部分和第一次100ml洗脱液部分含有目的产物麦芽糖。将上述各部分洗脱液合并起来,并浓缩至5.0ml。把甲醇(1.2ml)和40mg活性炭(Darco    G-60,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加到此浓缩物中,该混合物在50℃下保温30min。然后离心(14,250G×15min)分离出活性炭,其上清液减压蒸发至干燥,由此得到53.4mg的麦芽糖,产率为66.8%。在TLC上分析,该产物只出现一个显色点。

    实施例2

    将直链淀粉A(200mg;Nakalai    Tesque;来源于玉米淀粉,平均分子量约2,900)溶于20ml加热的蒸馏水中,加入4ml苯肼溶液(苯肼∶醋酸∶水=2∶1∶1体积比),然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该混合物90min。随后冷却该混合物并加13.0ml    1M碳酸钠调节pH为9.25,再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

    用一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1),其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10,使含水层脱盐。经此处理后的液体体积为29.8ml。将β-淀粉酶(EC    3.2.1.2,购Sigma,来源于红薯)(6,658.5个单位,6.9mg蛋白质)加到上述直链淀粉A脎溶液(pH7.57)中,该混合物在40℃下保温60min。由TLC证明麦芽糖产生后,用冰冷却该混合物,所生成的沉淀通过离心分离(14,250G×15min)除去。用蒸馏水将其上清液稀释至100ml体积,此稀释液(pH6.96)加到装有100m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H+形式)的柱内(25mmφ×50cm)。流出液部分视为未吸附部分。用水洗涤柱,按每次100ml分次洗脱得洗脱液,每次洗脱液均用上述Microacilyzer处理,然后减压蒸发至干燥,再将干燥物溶解于1ml的蒸馏水中,对此溶液进行TLC分析,由此发现流出液部分和第一次100ml洗脱液部分含有目的产物麦芽糖。将每次洗脱液混合起来,并浓缩至5.0ml,再向该浓缩物中加入1.2ml甲醇和40mg活性炭(Darco G-60,来源于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所得混合物在50℃下保温30min。通过离心分离(14,250G×15min)除去活性炭,其上清液减压蒸发至干燥,由此得到123.5mg麦芽糖,产率为69.5%。在TLC上分析,该产物只出现一个显色点。

    实施例3

    将麦芽五糖(300mg,购自Seikagaku    Kogyo,纯度至少98%)溶于30ml蒸馏水中,此溶液冷却至0℃后,加入0.3ml的溴,将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7小时,其间应避光。用TLC(展开溶剂:正丁醇∶乙醇∶水=5∶3∶2)确定已无麦芽五糖时,把空气吹入反应混合物中以去掉过量的溴,然后再加入300mg亚硫酸钠。用2N氢氧化钠将所得混合物pH值调到6.17,加入6,658.5单位(6.9mg蛋白质)β-淀粉酶(EC3.2.1.2;购自Sigma;来源于红薯),该混合物在40℃下反应2小时。经TLC证实麦芽糖生成后,用一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1)处理反应混合物,所用的脱盐设备其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0。经HPLC测定麦芽糖产率,结果为80.3mg。在TLC上分析,该产物只出现一个显色点。

    实施例4

    将麦芽五糖(0.25mmol,207.18mg;由Hayashibara Biochemical Laboratories)得到,纯度至少98%)、20mmol(1.54g)醋酸铵和10mmol(630mg)氰基氢硼化钠溶于10ml甲醇溶液(甲醇∶蒸馏水=9∶1体积)中,在室温下反应40小时,加入6.5ml 6N盐酸,随后用一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1)使上述反应混合物脱盐,设备使用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0。用蒸馏水调整该样品溶液至50ml体积,再加到装有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H+形式)的柱内(20mmφ×30cm)。用300ml蒸馏水洗涤该柱后,用300ml氨水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减压浓缩。

    向上述所得溶液(6ml,pH9.05)中加入6,658.5单位(6.9mg蛋白质)的β-淀粉酶(EC3.2.1.2;由Sigma获得;来源于红薯),在40℃保温120min。经TLC证实麦芽糖生成后,用蒸馏水调节样品溶液至50ml体积,按上述同样的条件,再次进行树脂处理。流出物部分被视为未吸附部分。用水洗涤柱,并按每次100ml分次洗脱得洗脱液。每次洗脱液部分用上述Microacylizer处理,并减压蒸发至干燥,然后溶解于1ml蒸馏水中,进行TLC分析,由此发现流出液部分和第一次100ml洗脱液部分含有目的产物麦芽糖。将上述两部分合并,并减压蒸发至干燥,得到66.1mg麦芽糖,产率为78.4%。在TLC上分析,该产物只出现一个显色点。

    实施例5

    将3g直链淀粉A(由Nakalai Tesque提供,来源于玉米淀粉,平均分子量为2,900)溶于加热的100ml蒸馏水中。冷却后,加入1ml溴,所得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天,其间应避光。通过将空气吹入混合物中除去过量的溴,进一步搅拌该混合物,直到颜色消失。把混合物加到200ml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Diaion SA-10A,OH-形式)上,然后用2,000ml水洗涤,其后,用2,000ml 0.5N盐酸洗脱羧酸衍生物,洗脱液用KOH中和,再用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1)脱盐,该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400,随后减压浓缩。将此浓缩物冻干得到1.40g粉,称取其中200mg并溶于加热的10ml 20mM乙酸盐缓冲液(pH4.8)中,冷却后,加入2,219.5单位12.3mg蛋白质)的β-淀粉酶(由Sigma获得,来源于红薯)。将上述混合物在40℃下保温3小时,然后离心除去不溶物,其上清液用Microacilyzer G1设备脱盐和除去β-淀粉酶切割的残基,所说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30-10。经HPLC分析麦芽糖得率为137mg。

    输注液实例

    把麦芽三糖(15g)、0.03g氯化钾、0.02g氯化钙、0.6g氯化钠和0.31g醋酸钠混合溶解于水中,得到100ml输注液。

    参考例1

    制备能产生麦芽三糖的酶

    将灰色链霉菌NA-468接种于含3%糊精、2%大豆粉、0.1%酵母提取物、0.1%聚胨、0.3%KH2PO4、0.5%CaCl2和0.1%(NH4)2SO4的培养基(pH7.0)中,在27℃下摇瓶培养4天。硫酸铵加到该培养上清液中使之达到40-60%的饱和浓度。收集所得沉淀部分并在0.01M乙酸盐缓冲液(pH5.8)中渗析,将此渗析物进行离心分离,上清液即作为能产生麦芽三糖的酶制剂。

    参考例2

    能产生麦芽四糖的酶的制备

    将stutzeri极毛杆菌IFO 3773接种于含1.0% Bactocasitone、0.5%酵母提取物、0.28% KH2PO4和0.1%K2HPO4的培养基(pH7.0)中,在30℃下培养18小时。通过添加硫酸铵沉淀及继后的渗析初步提纯培养上清液,并以其作为能产生麦芽四糖的酶制剂。

    参考例3

    5%钯-碳催化剂的制备

    将PdCl2(320mg)溶解在浓盐酸(5ml)中,再加入蒸馏水(30ml)和活性炭(Shirasagi Z;3.8g)。用10N氢氧化钠将上述混合物调至pH为5.0,然后将由NaBH4(341mg)溶解于蒸馏水(10ml)而得的含水溶液快速地加到混合物中。过滤此混合物,用水洗涤固体物,以此作为5%钯-碳催化剂。

    实施例6

    马铃薯淀粉用β-淀粉酶和支链淀粉酶处理。向如此获得的溶液(198mg/20ml)中加入4ml苯肼溶液(苯肼∶醋酸∶水=2∶1∶1体积比),在沸水浴中加热该混合物90min,然后冷却,并加入17ml 1M碳酸钠使之成为弱碱性,随后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所得含水层用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oroacilyzer Model G1)脱盐,该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0。向上述所得淀粉脎溶液(pH7.6)中添加6,660单位(6.9mg蛋白质)的β-淀粉酶(由Sigma获得;来源于红薯),在40℃下保温60min。经TLC证实麦芽糖生成后,将反应混合物用冰冷却,离心除去生成的沉淀粉。其上清液加到装有100ml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H+形式)的柱内。流出物部分和最初洗脱液部分发现含麦芽糖,收集之。得麦芽糖75.7mg,产率38.2%,TLC分析,只有一个显色斑。

    实施例7

    将玉米淀粉(30g)溶于70ml蒸馏水中,加入1ml    1M氯化钙。然后加入2,400单位(2.4mg蛋白质)β-淀粉酶[由Sigma获得,来源于地衣形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此混合物在85℃下保温50min,加压热中止反应。此后,按3.5mg的蛋白质量加入支链淀粉酶[由Hayashibara获得;来源于pneumoniae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在50℃下保温20小时。取上述液化淀粉溶液8ml加160μl溴,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70小时,其间应避光。然后将空气吹入混合物去除溴,再用氢氧化钠溶液把混合物的pH值调到6.0,加48单位(50μg蛋白质)的β-淀粉酶(由Sigma获得;来源于红薯),此混合物在40℃下保温24小时。经HPLC测定纯度为96%,产量为61%。

    实施例8

    将马铃薯淀粉(15g)悬浮于135ml的蒸馏水中,加入2.5μl(等于75μg蛋白质,75单位)α-淀粉酶(由Sigma获得;来源于地衣形芽孢杆菌),此混合物在85℃下强烈搅拌20min。然后,加压热中止反应,冷却后,加入1ml(4.1mg蛋白质)支链淀粉酶溶液(由Hayashibara),该混合物在50℃下保温4小时。冷却后,加入2ml溴,在室温下搅拌此混合物2天,其间应避光。然后将空气吹入混合物去除溴,再用氢氧化钠中和混合物,此后用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3)脱盐,该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400,由此得到24.4mg/ml液化氧化淀粉溶液。取该溶液10ml,加入20μl(185μg蛋白质)3-淀粉酶(由Nagase    Sangyo获得;来源于大豆),此溶液在40℃下保温22小时。然后,用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S1)将反应混合物脱盐,该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0,并用活性炭处理,然后用HPLC分析麦芽糖,发现麦芽糖产率为113mg,即46.3%,纯度98.7%。

    实施例9

    将200mg Fuji-Oligo 6.7(由Nihon Shokuhin Koko获得)溶于4ml蒸馏水中,随后加入3.6gα-氨基吡啶、1.6ml醋酸和14.4ml甲醇。溶液均匀后,加入1.4g氰基氢硼化钠,在75℃下反应75小时。此后加入8ml 6N盐酸,将此反应混合物用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1)脱盐,该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0。然后,将脱盐后的混合物加到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 H+形式,25ml)上。用水洗涤后,用150ml 1N氨水进行洗脱,将洗脱液部分合并,蒸发至干燥,然后重新溶解到5ml水中。该溶液的pH调到6.0,向其中加入53单位(1.2mg蛋白质)的按参考例1所述制备的能产生麦芽三糖的酶,在40℃下保温4小时。经TLC证实麦芽三糖生成后,将此保温反应混合物再次进行与上述相同的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把未吸附部分(流出液)和最初洗脱液部分合并起来,再次脱盐,得到20mg麦芽三糖。该产物在TLC上产生单色斑,经HPLC测定纯度为89%。

    实施例10

    将227mg San-Oligo 5.6(由Sanmatsu Kogyo获得)溶于1ml蒸馏水中,随后加入100μl 2N氢氧化钠和1.5g醋酸铵。此溶液均匀后,加入甲醇,再加入630mg氰基氢硼化钠,在室温下反应62小时。反应混合物由6N盐酸中和,然后用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i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1)脱盐,该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10,脱盐后的反应混合物加到50ml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H+形式)上进行吸附处理。用水洗涤树脂后,再用300ml 1N氨水洗脱。将洗脱液部分合并,蒸发至干燥,并重新溶解于5ml水中。调节该溶液pH至6.0,向此溶液中加入53单位(1.2mg蛋白质)按参考例1所述制备的能产生麦芽三糖的酶,在40℃下保温2小时。证明麦芽三糖生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再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树脂处理。把未吸附部分和最初洗脱液部分合并起来,再脱盐,得到55.7mg麦芽三糖,经HPLC测定纯度为97%。

    实施例11

    将720mg按实施例8所述方法用马铃薯作原料制备而得到的还原端氧化的液化淀粉溶于9.3ml蒸馏水中,向此溶液中添加500μl 0.5M醋酸盐缓冲液(pH6.0,含0.1M CaCl2)和250μl按参考例2制备的能产生麦芽四糖的酶,在30℃下反应。HPLC分析表明纯度为84.8%,产率为45.6%。

    实施例12

    把San-Oligo    5.6(10g,由Sanmatsu    Kogyo获得)溶于190ml蒸馏水中,再把按参考例3制备的全部5%钯-碳催化剂加入到其中,然后,随着搅拌把空气以41ml/min的速度吹入混合物,时间为13小时,而且同时保持温度在50℃,用氢氧化钠把pH调到9-10。过滤反应混合物,过滤器用水洗涤。将滤液和洗液合并,浓缩到200ml,然后调pH到4.0。自此浓缩液中加β-淀粉酶(由Nagase    Sangyo获得;来源于大豆;500μl,1,670单位),40℃下反应7小时。用台式脱盐设备(Asahi    chemcal    Industry    Microacilyzer    Model    G3)使反应混合物脱盐,并脱除β-淀粉酶切断残基,该设备的分离膜为Aciplex    cartridge    AC-220-400。HPLC分析表明生成2.4g麦芽糖,纯度为92.5%。

    另外,未氧化的San-Oligo    5.6以同样的方式用β-淀粉酶处理,麦芽糖的纯度为70%。

    实施例13

    把溴(88mg)溶解于10ml    0.2N    NaOH中,并用10N    NaOH调pH到13。加入麦芽五糖(0.46g,由Seikagaku    Kogyo得到),反应器用毛玻璃塞塞位,在室温下搅拌混合物过夜。用电渗析法(Asahi    chemical    Industry′s    Microacilyzer    Model    S1,Aciplex    cartridge    AC-110-10)使反应混合物脱盐,然后加入0.5ml    0.2M醋酸盐缓冲液(pH5.0)和0.5ml与实施例12所用相同的β-淀粉酶,在40℃下反应过夜。该反应混合物经HPLC分析表明麦芽糖纯度为97.1%,产率为36.9%(理论产率为43.5%)。

    实施例14

    将玉米淀粉(4.5kg)悬浮于10.35l蒸馏水和150ml 1MCaCl2·2H2O中得到30%(w/w)的淀粉乳浆,向其中加入12mlβ-淀粉酶(由Sigma获得,来源于地衣形芽孢杆菌;按每克玉米淀粉80单位加入),在90℃下进行液化50min。(该液体D.E.值为3.7)混合物在121℃下加压热10min使β-淀粉酶失活。然后加入320ml(每克玉米淀粉17.78单位)支链淀粉酶DE-250(由Amano Pharmaceutical获得),反应在50-55℃下进行16小时。取反应混合物(D.E.值为8.2)5ml,用5ml水稀释。向此溶液中加入稀释2倍(稀释剂:水;pH调到11.1)的1.25ml次氯酸钠溶液,其中有效氯浓度为8.5-13.5%(Antiformin,Nakarai Chemical),并且同时pH值用1N NaOH维持在11.05-11.25,液体温度为40℃。反应在40℃下进行2小时。然后加入200mg亚硫酸钠,搅拌此混合物5min,并用3N盐酸调pH为6.54。用一电渗析器(Asahichemical Industry′s Microacilyzer Model Sl,Aciplexcartridge AC-110-10)处理液体,然后调pH至5-6,再加入0.5ml与实施例12所用相同的β-淀粉酶,反应在40℃下进行18小时。离心分离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沉淀,其上清液进行超滤(微孔,1Ultrafree C3LCC),滤液用HPLC分析,产物麦芽糖的纯度为95.6%,产率为67.8%。

    实施例15

    取20ml实施例14制备的30%(w/w)玉米淀粉液化混合物(D.E.值8.2),加0.1ml    10N    NaOH调pH到11.5。向此混合物中逐渐滴加4ml次氯酸钠溶液,其有效氯含量为8.5-13.5%(Antiformin,Nakarai    Chemical),且同时将液体温度保持在26℃,用3N    NaOH保持pH在11.1-11.6。在26℃下反应5小时。反应混合物按实施例14同样的方式进行β-淀粉酶处理,得到麦芽糖纯度为99.1%的反应混合物,产率为37.8%。

    实施例16

    取20ml实施例14制备的30%(w/w)玉米淀粉液化混合物(D.E.值8.2),加0.1ml    10N    NaOH调pH到10.7。向其中逐渐滴加4ml次氯酸钠溶液,其有效氯含量为8.5-13.5%(Antiformin,Nakarai    Chemical),且同时将液体温度保持在40℃,用10N    NaOH保持pH在10.7-11.4。然后在40℃下反应3小时。用浓盐酸调节反应混合物pH至5.8,加入1.2ml与实施例12所用相同的β-淀粉酶,在40℃下反应18小时,得麦芽糖纯度为99.3%的反应混合物,产率为55.7%。

    实施例17

    取20ml实施例14制备的30%(w/w)玉米淀粉液化混合物(D.E值8.2),加0.1ml    10N    NaOH调pH到10.7。向其中逐渐滴加4ml次氯酸钠溶液,其有效氯含量为8.5-13.5%(Antiformin,Nakarai    Chemical),且同时保持液体温度在40℃,用10N    NaOH保持pH在10.7-11.4。然后在40℃下反应3小时。用浓盐酸调节反应混合物pH至5.8,同时加入1.2ml与实施例12所用相同的β-淀粉酶和0.1ml与实施例12所用相同的支链淀粉酶,反应在55℃下进行3小时,得到麦芽糖纯度为99.0%的反应混合物,产率为71.9%。

    实施例18

    取2g实施例8制备的由氧化液化淀粉溶液而得的冻干物,以其适当的水溶液形式加到3g阴离子交换树脂(Dowex 1×2,OH-形式)上吸附处理。用水彻底洗涤柱。每毫升树脂吸附251mg的氧化液化淀粉。将1.3ml这种树脂装入带夹套的柱内(φ9mm×12cm),并装入5ml水和8μl与实施例12所用相同的β-淀粉酶,以循环的方式进行反应。收集反应混合物,经HPLC分析,麦芽糖产率为108mg(43%),纯度为100.0%。

    实施例19

    按照实施例17的步骤,用5%次氯酸钠氧化玉米淀粉液化产物。将此氧化混合物加到一电渗析器(Asahi Chemical Industry′s Microacilyzer Model S1)中,然后再加到离子交换树脂(Dowex1×2,OH-形式)上充分吸附,由此每毫升树脂吸附了112mg上述氧化产物。将1ml这种树脂装入与实施例18所用同样的带夹套柱内,并以同样的方式用β-淀粉酶处理,得到麦芽糖25mg,纯度为99.6%。

    实施例20

    将按实施例8步骤制备的氧化液化淀粉溶液加到阴离子交换树脂(Dowex 1×2,OH-形式)上进行充分吸附。每毫升树脂上吸附了233mg的氧化液化淀粉。取1ml这种树脂装入如实施例18的带夹套柱内,并将1.3mg来源于niveus根霉(Rhizopus Niveus)(Seikagaku Kogyo,39.4U/mg)的葡萄糖淀粉酶装入其内以循环的方式进行反应。以此方式在40℃下反应16小时后,收集反应混合物。经HPLC分析,葡萄糖产量为55mg,纯度为100.0%。

    实施例21

    将由实施例15得到的含高纯度麦芽糖的反应混合物(10ml)离心,使上清液(1ml)通过强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Na+50-100目)的柱(直径:1.5cm,长度:23.5cm),然后用水洗涤。在麦芽糖洗脱之前,先将高分子量化合物如糊精等,还原端已改性为羧酸的糖和β-淀粉酶反应后仍以断裂片段形式存在的糖,以及无机盐洗脱出来,那么麦芽糖就容易与其它化合物分离了。将含麦芽糖的洗脱液部分蒸发并减压干燥,由此得到固体的纯度为99.3%的高纯麦芽糖(58mg)。

糖的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糖的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糖的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的生产方法.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按一定顺序生产糖的方法,包括不用任何转葡萄糖苷酶而使具有任意链长的糖或这种糖的混合物的还原端改性,然后用能以外切方式将糖切成具有确定链长的糖链的酶处理所说的改性产物以得到具有确定链长的目的糖,回收高纯度的所说的目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糖工业〔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