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pdf

上传人:龙脉 文档编号:8494816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95751.3

申请日:

20140717

公开号:

CN203989420U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10,A61M29/02

主分类号:

A61M25/10,A61M29/02

申请人:

程龙,骆助林

发明人:

程龙,骆助林,田伏洲,向珂

地址:

610083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270号

优先权:

CN201420395751U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聂孟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有效解决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后能术后渐进扩张胆管、预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道支撑扩张,同时又具有引流胆汁功能的问题,结构是,支管置于主导管内,并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固定成一体,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支管内腔为充气通道,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主导管长于支管的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囊,其端部伸出葫芦形气囊5mm,葫芦形气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支管的一端与葫芦形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伸出主导管端部侧面,与第二圆锥接头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制备,成本低,效果好,有效克服了球囊易滑脱,胆汁引流不畅的技术缺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包括葫芦形气囊和双腔导管体,其特征在于,双腔导管体包括主导管(1)和支管(4),支管(4)置于主导管(1)内,并沿主导管长向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固定成一体,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1a),支管内腔为充气通道(4a),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主导管长于支管,长于支管的主导管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囊(2),主导管端部伸出葫芦形气囊5mm,葫芦形气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支管的一端与葫芦形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伸出主导管端部侧面,与第二圆锥接头(7)相连,与第二圆锥接头相对应的主导管端部上装有第一圆锥接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葫芦形气囊(2)是由4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充气后葫芦形气囊长40mm,直径8-12mm,每个球囊形成一个凸起,每个凸起沿主导管长向的长度为10mm,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面,构成表面不光滑的防滑脱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导管长450mm,内径3mm,葫芦形气囊两端内壁处的主导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显影材料标记(3a)和第二显影材料标记(3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导管端部的支管开口及相应的主导管端部的开口符合医疗器械6%内圆锥接头标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在涉及胆道整形、胆道修补和胆肠吻合等手术时,术中置入胆管吻合口或者胆肠吻合口等部位并引出体外,用于术后胆汁引流和胆道吻合口渐进扩张的的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胆道整形、胆道修补和胆肠吻合等手术是胆道损伤后常见的手术操作,术中均涉及到胆管的损伤修补和缝合,但是胆管由于其特殊的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手术过后胆管创面长期侵泡在具有腐蚀性的胆汁中,造成术后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胆管缝合部位或者胆肠吻合口形成的环状瘢痕,导致术后胆管狭窄的并发症,严重者将发生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甚至死亡,而首次手术修复后效果不良者,再次手术十分困难,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个棘手的课题。因此针对胆道手术后胆管损伤易发生术后狭窄的特点,本申请人曾研制了一种球囊式导管,并获得了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220073317.4,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结构上的问题,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外表面光滑的圆柱形球囊,在胆道或胆肠内固定不良,经常有导管滑脱,造成胆汁引流不畅,大大影响了手术质量和术后康复,而且当球囊外表面由不光滑材料制备防滑层时,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还会造成防滑层的脱落,达不到防滑效果,因此,对现有球囊式导管进行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从而发明一种可以用于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后能术后渐进扩张胆管、预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道支撑扩张装置,同时又具有引流胆汁的功能,在胆道手术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可有效解决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后能术后渐进扩张胆管、预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道支撑扩张,同时又具有引流胆汁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葫芦形气囊(球囊)和双腔导管体,双腔导管体包括主导管和支管,支管置于主导管内,并沿主导管长向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固定成一体,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支管内腔为充气通道,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主导管长于支管,长于支管的主导管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囊,其端部伸出葫芦形气囊5mm,葫芦形气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支管的一端与葫芦形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伸出主导管端部侧面,与第二圆锥接头相连,与第二圆锥接头相对应的主导管端部上装有第一圆锥接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制备,成本低,效果好,有效克服了球囊易滑脱,胆汁引流不畅的技术缺陷,非常有利于胆道整形、胆道修补和胆肠吻合等手术时使用,既方便使用,又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葫芦形气囊(球囊)和双腔导管体,双腔导管体包括主导管1和支管4,支管4置于主导管1内,并沿主导管长向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固定成一体,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1a,支管内腔为充气通道4a,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主导管长于支管,长于支管的主导管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囊2,主导管端部(或称尾部)伸出葫芦形气囊5mm,葫芦形气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支管的一端与葫芦形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伸出主导管端部侧面,与第二圆锥接头7相连,与第二圆锥接头相对应的主导管端部上装有第一圆锥接头6。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葫芦形气囊2是由4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充气后葫芦形气囊长40mm,直径8-12mm,每个球囊形成一个凸起,每个凸起沿主导管长向的长度为10mm,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面,构成表面不光滑的防滑脱结构;所述的主导管长450mm,内径3mm,葫芦形气囊两端内壁处的主导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显影材料标记3a和第二显影材料标记3b;所述的支管内截面为主导管内截面的1/4-1/5。

所述的主导管端部的支管开口及相应的主导管端部的开口符合医疗器械6%(鲁尔)内圆锥接头标准,可以外接三通医用接头,随时开放及封闭管道开口,以方便手术后采用注射器往气囊充气,以及胆汁引流的冲洗等。

所述的葫芦形气囊、主导管、支管及接头均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截面为圆形的空心状,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聚酰胺类高分子材料、改性聚酰胺高分子材料或者高分子复合材料,使葫芦形气囊能够承受反复500次以上充气放气。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引流管在使用时易滑脱,胆汁引流不畅,不能用于术后胆汁引流和胆道吻合口渐进扩张,不能解决胆道手术后胆管损伤易发生术后狭窄的问题,而经反复试验、研究,并结合手术使用中的实际情况而研制成功的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有效用于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渐进扩张胆管、预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道支撑扩张,同时又用于引流胆汁,经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在涉及胆道整形、胆道修补和胆肠吻合等手术时,术中置入胆管吻合口或者胆肠吻合口等部位并引出体外,使球囊部分跨过胆管或者胆肠吻合口。将球囊导管后部截孔引出肠腔及腹壁并固定于腹壁皮肤,导管体后部开口接引流袋。术后第7天开始渐进式扩张球囊,注气管接头接三通阀,用20mL普通注射器缓缓注入空气,当病人感觉轻微胀痛时即停止注气并关闭三通阀,保持2-4h后可将气放出,以免长期压迫管壁造成黏膜坏死。每天注气扩张3-4次,每次少量增加注气量。只在夜间放气2-4h,以利胆汁引流。3个月后完成扩张,带管期间每月1次B超检查,观察球囊是否在位。术后3个月即可拔管。由于采用了葫芦形气囊,充气后相应使葫芦形气囊所处位置具有弹性的胆管或者胆肠产生相应的形变,使葫芦形气囊外壁与胆管或者胆肠内壁咬合在一起,从根本上解决了引流管脱落的问题,效果非常好,不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而且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非常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42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 CN 203989420 U (21)申请号 201420395751.3 (22)申请日 2014.07.17 A61M 25/10(2013.01) A61M 29/02(2006.01) (73)专利权人 程龙 地址 610083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 270 号 专利权人 骆助林 (72)发明人 程龙 骆助林 田伏洲 向珂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41113 代理人 聂孟民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57) 摘要 本。

2、实用新型涉及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 张导管, 有效解决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后能术后 渐进扩张胆管、 预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道 支撑扩张, 同时又具有引流胆汁功能的问题, 结构 是, 支管置于主导管内, 并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 固定成一体, 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 支管内腔为 充气通道, 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 主导管长于 支管的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囊, 其端部伸出葫芦 形气囊 5mm, 葫芦形气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 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 支管的一端与葫芦形气囊相连通, 另一端伸出主 导管端部侧面, 与第二圆锥接头相连, 本实用新型 结构简单, 易制备, 成本低, 效。

3、果好, 有效克服了球 囊易滑脱, 胆汁引流不畅的技术缺陷。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420 U CN 203989420 U 1/1 页 2 1. 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包括葫芦形气囊和双腔导管体, 其特征 在于, 双腔导管体包括主导管 (1) 和支管 (4) , 支管 (4) 置于主导管 (1) 内, 并沿主导管长 向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固定成一体, 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 (1a) , 支管内。

4、腔为充气通道 (4a) , 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 主导管长于支管, 长于支管的主导管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 囊 (2) , 主导管端部伸出葫芦形气囊 5mm, 葫芦形气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 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 支管的一端与葫芦形气囊相连通, 另一端伸出主导管端 部侧面, 与第二圆锥接头 (7) 相连, 与第二圆锥接头相对应的主导管端部上装有第一圆锥接 头 (6)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葫 芦形气囊 (2) 是由 4 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 充气 后葫芦形气囊长 40mm。

5、, 直径 8-12mm, 每个球囊形成一个凸起, 每个凸起沿主导管长向的长 度为 10mm, 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面, 构成表面不光滑的防滑脱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 导管长 450mm, 内径 3mm, 葫芦形气囊两端内壁处的主导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显影材料标记 (3a) 和第二显影材料标记 (3b)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 导管端部的支管开口及相应的主导管端部的开口符合医疗器械 6内圆锥接头标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89420 U 2 1/3。

6、 页 3 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在涉及胆道整形、 胆道修补和胆肠吻合等手术 时, 术中置入胆管吻合口或者胆肠吻合口等部位并引出体外, 用于术后胆汁引流和胆道吻 合口渐进扩张的的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 胆道整形、 胆道修补和胆肠吻合等手术是 胆道损伤后常见的手术操作, 术中均涉及到胆管的损伤修补和缝合, 但是胆管由于其特殊 的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 手术过后胆管创面长期侵泡在具有腐蚀性的胆汁中, 造成术后仍 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胆管缝合部位或者胆肠吻合口形成的环状瘢痕。

7、, 导致术后胆管狭窄的并 发症, 严重者将发生肝内胆管结石、 肝硬化甚至死亡, 而首次手术修复后效果不良者, 再次 手术十分困难, 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个棘手的课题。因此针对胆道手术后胆管损伤易 发生术后狭窄的特点, 本申请人曾研制了一种球囊式导管, 并获得了专利, 专利申请号为 201220073317.4, 但在实际使用中, 由于结构上的问题, 使用效果不尽人意, 特别是外表面 光滑的圆柱形球囊, 在胆道或胆肠内固定不良, 经常有导管滑脱, 造成胆汁引流不畅, 大大 影响了手术质量和术后康复, 而且当球囊外表面由不光滑材料制备防滑层时, 其制作工艺 复杂, 成本高, 还会造成防滑层的脱落。

8、, 达不到防滑效果, 因此, 对现有球囊式导管进行改进 和创新势在必行, 从而发明一种可以用于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后能术后渐进扩张胆管、 预 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道支撑扩张装置, 同时又具有引流胆汁的功能, 在胆道手术处 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 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易于固 定的胆道曲面气囊扩张导管, 可有效解决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后能术后渐进扩张胆管、 预 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道支撑扩张, 同时又具有引流胆汁功能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葫芦形气囊 (球囊) 和双腔导管体, 双腔导管 体包括主导管和。

9、支管, 支管置于主导管内, 并沿主导管长向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固定成 一体, 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 支管内腔为充气通道, 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 主导管长 于支管, 长于支管的主导管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囊, 其端部伸出葫芦形气囊 5mm, 葫芦形气 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 支管的一端与葫 芦形气囊相连通, 另一端伸出主导管端部侧面, 与第二圆锥接头相连, 与第二圆锥接头相对 应的主导管端部上装有第一圆锥接头。 000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易制备, 成本低, 效果好, 有效克服了球囊易滑脱, 胆汁引流 不畅的技术缺陷, 非常有利于胆道整形、 胆道修。

10、补和胆肠吻合等手术时使用, 既方便使用, 又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说 明 书 CN 203989420 U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0007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图 1 中 A-A 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09 由图1、 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葫芦形气囊 (球囊) 和双腔导管体, 双腔导管体包括 主导管 1 和支管 4, 支管 4 置于主导管 1 内, 并沿主导管长向与主导管一侧内壁紧密固定成 一体, 主导管内腔为引流通道 1a, 支管内腔为充气通道 。

11、4a, 构成并行的双腔导管结构, 主导 管长于支管, 长于支管的主导管部分上装有葫芦形气囊 2, 主导管端部 (或称尾部) 伸出葫芦 形气囊 5mm, 葫芦形气囊是由多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 结构, 支管的一端与葫芦形气囊相连通, 另一端伸出主导管端部侧面, 与第二圆锥接头 7 相 连, 与第二圆锥接头相对应的主导管端部上装有第一圆锥接头 6。 0010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 所述的葫芦形气囊 2 是由 4 节球囊依次连接成一体构成的外 表面凸凹不平的曲面防滑结构, 充气后葫芦形气囊长 40mm, 直径 8-12mm, 每个球囊形成一 个凸起, 每个凸起沿主导管长向的。

12、长度为 10mm, 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面, 构成表面不光滑的 防滑脱结构 ; 所述的主导管长 450mm, 内径 3mm, 葫芦形气囊两端内壁处的主导管上分别安 装有第一显影材料标记 3a 和第二显影材料标记 3b ; 所述的支管内截面为主导管内截面的 1/4-1/5。 0011 所述的主导管端部的支管开口及相应的主导管端部的开口符合医疗器械 6(鲁 尔) 内圆锥接头标准, 可以外接三通医用接头, 随时开放及封闭管道开口, 以方便手术后采 用注射器往气囊充气, 以及胆汁引流的冲洗等。 0012 所述的葫芦形气囊、 主导管、 支管及接头均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截面为圆形 的空心状, 所述的高分子。

13、材料为聚酰胺类高分子材料、 改性聚酰胺高分子材料或者高分子 复合材料, 使葫芦形气囊能够承受反复 500 次以上充气放气。 001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引流管在使用时易滑脱, 胆汁引流不畅, 不能用于术后胆汁 引流和胆道吻合口渐进扩张, 不能解决胆道手术后胆管损伤易发生术后狭窄的问题, 而经 反复试验、 研究, 并结合手术使用中的实际情况而研制成功的一种易于固定的胆道曲面气 囊扩张导管, 有效用于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后渐进扩张胆管、 预防远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胆 道支撑扩张, 同时又用于引流胆汁, 经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在涉及胆道整形、 胆道修补和胆 肠吻合等手术时, 术中置入胆管吻合口或者胆肠吻合。

14、口等部位并引出体外, 使球囊部分跨 过胆管或者胆肠吻合口。将球囊导管后部截孔引出肠腔及腹壁并固定于腹壁皮肤, 导管体 后部开口接引流袋。 术后第7天开始渐进式扩张球囊, 注气管接头接三通阀, 用20mL普通注 射器缓缓注入空气, 当病人感觉轻微胀痛时即停止注气并关闭三通阀, 保持 2-4h 后可将气 放出 , 以免长期压迫管壁造成黏膜坏死。每天注气扩张 3-4 次, 每次少量增加注气量。只 在夜间放气 2-4h, 以利胆汁引流。3 个月后完成扩张 , 带管期间每月 1 次 B 超检查, 观察球 囊是否在位。术后 3 个月即可拔管。由于采用了葫芦形气囊, 充气后相应使葫芦形气囊所 处位置具有弹性的胆管或者胆肠产生相应的形变, 使葫芦形气囊外壁与胆管或者胆肠内壁 咬合在一起, 从根本上解决了引流管脱落的问题, 效果非常好, 不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而 说 明 书 CN 203989420 U 4 3/3 页 5 且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而且非常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说 明 书 CN 203989420 U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9420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