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金属表面热处理,是一种加入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稀土、碳、氮共渗化学热处理渗剂。 目前,碳、氮共渗作为一种金属表面强化工艺,在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以及齿轮、轴承、传动轴等耐磨、耐疲劳的零部件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该工艺共渗时间长,能源消耗较大,而且渗层组织分布不宜控制,使得产品质量不够稳定。近年来,人们利用稀土元素所特有的化学活性,将稀土加入钢中,可明显改善钢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1985年4月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出“稀土、碳、氮三元共渗,稀土、碳二元共渗化学渗剂及配方”,并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85100594。该项申请专利的渗剂成份为氯化稀土、甲醇、甲酰铵、尿素和络合剂。该渗剂具有渗速快、节省能源、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渗剂中加入的氯化稀土吸水性强,而且比放射性高,渗剂中加入的尿素还易出现结焦现象,在工艺实施中容易堵塞滴注设备,不易于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稀土、碳、氮共渗的化学渗剂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配制简单,渗速快,渗剂性能稳定,易于操作的稀土、碳、氮共渗化学热处理渗剂。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所提供的稀土、碳、氮共渗化学热处理渗剂是由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甲醇、甲酰铵、四氯化碳等成份组成。 该渗剂中的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为羧酸稀土或环琓酸稀土。
在金属表面进行稀土、碳、氮共渗的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由于稀土具有强烈的化学活性,它会加快甲醇、甲酰铵、四氯化碳等渗剂的分解以及活性碳、氮原子被金属表面吸收和扩散等化学热处理过程。稀土与氧有较大的亲合力,当稀土吸附在金属表面,就会夺取金属表面钝化膜中的氧,起到了净化金属表面和消除钝化膜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使活性碳、氮原子被金属表面吸收。另一方面,稀土与氧结合,在金属表面形成的稀土氧化物为多孔性疏松物质,它的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的形核几率增加,使更多的活性碳、氮原子吸附在稀土氧化物上,增大活性碳、氮原子的浓度,使之扩散进入到金属表面,实现了稀土、碳、氮共渗。该化学热处理渗剂中的甲醇为稀释剂;甲酰铵提供活性碳、氮原子;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羧酸稀土,或环琓酸稀土)除提供稀土金属原子外,还可起到活化、催化作用;四氯化碳为助催剂,同时有助于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溶解。
该化学热处理渗剂的配比为,在500毫升的甲醇中加入20~40毫升羧酸稀土;在1000毫升甲酰铵时,羧酸稀土为40~80毫升;5~15毫升的四氯化碳中加入10~20毫升的羧酸稀土。在上述渗剂的配制中,也可用环琓酸稀土代替羧酸稀土。
该化学热处理渗剂的配制方法为:(1)将四氯化碳溶于羧酸稀土或环琓酸稀土。(2)将混合后的四氯化碳与羧酸稀土或环琓 酸稀土溶液溶于甲醇。(3)将甲酰铵溶于上述(2)中。
采用本发明配制的渗剂对20钢,20CrMnTi钢进行稀土、碳、氮共渗,与常规碳、氮共渗工艺相比,有以下效果:
1、渗速可提高15~25%;
2、钢表面碳、氮浓度提高;
3、钢表层碳化物分布均匀,马氏体针细小,亚表层内残余奥氏体明显增多;
4、处理钢件的硬度提高HRC2~4,接触疲劳强度提高10~20%。
本发明加入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稀土、碳、氮共渗化学热处理渗剂,具有渗剂配制简单,渗剂性能稳定,工艺效果显著,易于操作,劳动条件好等优点。采用该渗剂可大大提高金属表面地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与碳、氮共渗工艺相比,渗速可提高15~25%,接触疲劳强度提高10~20%,从而大大节省了能源,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