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4898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5107723

申请日:

1985.10.15

公开号:

CN85107723A

公开日:

1987.04.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C23C8/26; F02M61/18

主分类号:

C23C8/26; F02M61/18

申请人:

荣兆顺; 王永琴

发明人:

荣兆顺; 王永琴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井湾子长沙工业泵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它是属于一种用气体热分解在热表面上的气相渗镀的工艺。其特征是采用软氮化法,获得索氏体基体,其几何尺寸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表面形成均匀的硬质渗层,耐磨损又耐腐蚀,以代替现行热处理工艺的马氏体硬化法。本发明易生产实施,成本低,制作的优质针阀偶件能在高温、高压、冲击、腐蚀等恶劣条件下工作。本发明还适用于柴油机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及其它某些高精密机械零件的制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气体热分解在热表面上的气相渗镀的工艺,包括淬火、回火和软氮化。其特征是:软氮化处理温度控制在570°±10℃,软氮化处理后柴油机针阀偶件的基体金相组织主要为索氏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先淬火,后回火,回火加热温度为350°~48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是:软氮化处理后柴油机针阀偶件的表面为含碳氮化合物层和含氮扩散层。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气体热分解在热表面上的气相渗镀的工艺。

    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亦称喷油咀)从发明到现在的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均采用淬火,获得马氏体的硬化法。

    长期以来,一般采用GCr15钢作为制造针阀偶件材质,因其资源丰富、冷热加工性能好、成本较低,通过现行热处理工艺强化后,在中低转速柴油机上使用,基本上是可以胜任的。

    现行热处理工艺的要点,如资料《农机油泵油咀热处理工艺汇编(现行工艺)》(《热处理工艺汇编》编,1980年6月)指出的:

    淬火:用氰盐炉或氨分解气体保护炉,加热温度850°±10℃,用150°~190℃的硝盐浴冷却或机油冷却。达到获得硬度HRC62~65,金相组织1~4级马氏体,表层不正常组织≤0.01毫米。淬火后1小时内须进行-60℃、保温1小时的冷处理。

    回火:加热温度160°~170℃;保温3小时。

    时效:加热温度130°±5℃,保温6小时,在回火后和磨削加工后各进行一次。

    尽管现行工艺的要求是严格的,但还存在残余奥氏体,且回火温度低于针阀偶件工作温度,短时间工作后,硬度便有明显下降。还在工作中出现微量变形,导至产生“卡死”、“雾化不良”、“使用期短”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柴油机的性能。目前国内外油泵油咀生产厂迫于此况,为提高几何尺寸稳定性和红硬性,纷纷淘汰GCr15钢,改用高合金钢种,如采用18Cr2Ni4WA-W18Cr4V钢作针阀偶件材质,卡死等不良现象虽减轻了,却大大增加了冷热加工难度,成本提高,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任务是采用软氮化法,获得索氏体基体,提高工作时的几何尺寸稳定性;表面形成均匀的硬质渗层,既耐磨损又耐腐蚀。制作出优质针阀偶件。

    本发明的依据是:在高速增压柴油机上采用GCr15钢现行热处理工艺制作的针阀偶件,普遍存在“卡死”等不良现象。除少数因机械夹杂物导致的卡死外,大多数是针阀体、针阀在工作时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卡死。以一种具体型地针阀体结构,如图1所示,说明卡死机理。在环形壁(2)上钻有通入燃油的三个注油孔(3),偶件卡死后在中孔(4)的导向面上可见到擦伤块,大多数位于相邻两个注油孔的中部区域,且靠近盛油槽(5)端部的擦伤块比靠密封端面(1)者为多。

    金属学原理阐明:GCr15钢淬火形成马氏体时,由于受残余母相刚性的限制,相变时新旧相之间互相牵制、互相配合,使得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都会发生协作形变,马氏体及邻近的奥氏体都具有高密度位错。对针阀体来说,注油孔附近的环形壁被严重削弱,位错运动受到了阻碍,因此在注油孔附近形成应力集中。由此或产生裂纹,或引起变形才能使应力松弛。又对GCr15钢来说,淬火并经低温回火后,横向比纵向的强度低得多。故针阀体在汽缸工作温度的作用下,应力松弛将引起中孔在注油孔附近发生横向形变。本发明人使用X-射线应力测定仪检查,证实在注油孔附近的薄壁处存在较高的拉应力,在相邻两个注油孔之间的环形壁中部应力为零。本发明人对钻有不同个数注油孔的针阀体,进行诱发形变后,用泰勒“73”型园度仪(TALYROND    73    SYSTEM)检测中孔园度,放大2000X,自动记录中孔园度图象(图2-图6)。显示出中孔中心与各注油孔中心的连线上,即环形壁最薄处,中孔外凸变形量最大。而在相邻两个注油孔之间的环形壁中部,因受牵动,中孔半径变得最短,所以此处最易引起卡死。又汽缸工作温度愈高、形变量愈大;还有由于注油孔偏向中孔斜钻,靠盛油槽端的环形壁更薄,中孔变形量增大。这些与实际卡死现象是吻合的。

    以上说明:用GCr15钢经现行热处理工艺制作的针阀体,因获得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等高密度位错金相组织,注油孔阻碍了位错运动的连续性,注油孔附近存在应力集中,在汽缸工作温度作用下,应力释放,导致中孔产生似多棱形形变而卡死。

    从具体工作状况分析,针阀体和针阀的心部,即基体部分须具高度的几何尺寸稳定性,不存在磨损,所以通过淬火获得马氏体,并不是良好的选择。而中孔、密封座面(6)、喷孔(7)等工作表面,允许的磨损量很小,只需有厚度≥0.03毫米的耐磨损的硬化层就可满足工作要求,这在近代技术中,不一定非采用马氏体不可。

    本发明就是根据上述卡死机理的发现完成的,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具体作法是:GCr15钢制针阀体、针阀在软氮化前进行由淬火和回火组成的预处理。

    淬火:采用中温盐浴炉或氨分解气体保护炉,加热温度850°±10℃,保温时间视工件大小及加热方式按常规确定。用150°~190℃的硝盐冷却2~3分钟或用低于80℃的10号机械油冷却。抽检硬度HRC≥60。采用盐浴加热或硝盐浴冷却者需用热水将残盐清洗干净。

    回火:用井式回火炉或箱式炉,加热温度350°~480℃,保温时间1.5~2小时,空气冷却,转机加工。

    软氮化:用汽油将待处理的另件清洗干净,去除油垢及锈蚀,用专用的工装夹具一个一个分开摆放,不得互相紧靠。装入气体软氮化炉内,通氨滴醇,或者采用尿素、三乙醇胺等为渗剂。加热温度为570°±10℃,加压保温时间为3~4小时。压力为80~110毫米水柱。以达到总渗层(碳氮化合物层及含氮扩散层之和)≥0.1毫米为准。机油冷却或罐冷却。用显微硬度计抽测表面硬度,100克载荷,HV≥650。采用液体软氮化法亦可。

    采用软氮化法,可获得双重效果:经过预处理后再经加热温度为570°±10℃的软氮化,可获得以索氏体为主的基体,受热时,其几何尺寸稳定性优于马氏体为主的金相组织,其综合机械性能也较好,故适合作偶件的基体。又通过软氮化处理后,表面渗层均匀稳定可靠,其深度、硬度足够满足偶件使用期要求。由于氮元素的渗入,具有润滑减磨作用,提高了工作表面的耐磨、耐腐蚀性。渗层呈压应力状态,提高了抗疲劳性能,这些性能均优于马氏体。基体和表面紧密结合,似复合材料,各司其能,适合针阀偶件处在高温、高压、冲击、腐蚀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因此优于现行热处理工艺的马氏体硬化法。

    本发明工艺还适应于柴油机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及其它某些高精密机械另件的制作。

    本发明人用本发明工艺在工业生产条件下,仍采用GCr15钢作针阀体和针阀材料,制作了批量ZS4S1型和ZS15S15型针阀偶件样品,装在195型、6105Q型、东-75型等多种柴油机上,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实际生产运转或台架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其主要优点、效果列出:

    1、主要特点:用发明工艺生产的,基体主要金相组织为索氏体,工作表面为含碳氮化合物层和含氮的扩散层,渗层深度≥0.1毫米,表面硬度HV≥650(100克载荷)。而用现行热处理工艺生产的,基体和工作表面的主要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硬度HRC62~65。

    2、允许工作温度: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不低于350℃;用现行工艺生产的,约250℃左右。

    3、可靠性:用发明工艺生产的针阀偶件,装在各种柴油机型并在不同负荷下工作,未发现因变形导致的“卡死”、“咬伤”现象。用现行工艺生产的,在一般转速柴油机上工作,经常出现因变形导致的卡死、咬伤现象,在增压高速柴油机上工作,更容易卡死。

    4、使用期:用发明工艺生产的,使用期为3000工作小时左右。用现行工艺生产的,使用期一般为500~800工作小时,最高约2000工作小时。

    5、油耗:用发明工艺生产的ZS4S1型装在6105Q型柴油机台架上检测,油耗为185克/马力·小时左右,达到优质品要求。同机检测国产18Cr2Ni4WA-W18Cr4V钢制优质针阀偶件,其油耗也为185克/马力·小时左右,且油耗在较长的工作期内能保持工作初期水平。

    6、加工情况:发明工艺与现行工艺比较,工序进行了调整,有增有减,但不增加加工难度,也不增加总工时。

    7、生产成本:估算用发明工艺制作与用现行工艺制作,总成本大致相同。如与18Cr2Ni4WA-W18Cr4V钢制针阀偶件比较,总成本则低得多。

    8、发明工艺采用了软氮化,提高了表面防锈蚀能力,可减轻防锈处理工作量,大大延长了出厂成品的防锈期。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一种轴针式针阀体简图。其中(1)密封端面;(2)环形壁;(3)注油孔;(4)中孔;(5)盛油槽;(6)密封座面;(7)喷孔。

    图2:钻一个注油孔的针阀体经诱发形变后的中孔园度图象。

    图3:钻二个相距180°注油孔的针阀体经诱发形变后的中孔园度图象。

    图4:钻二个相距120°注油孔的针阀体经诱发形变后的中孔园度图象。

    图5:钻三个相距120°注油孔的针阀体经诱发形变后的中孔园度图象。

    图6:钻六个相距60°注油孔的针阀体经诱发形变后的中孔园度图象。

    本发明实施例:以一种GCr15钢制轴针式针阀体为例说明。

    预处理:淬火,采用氨分解气体保护炉,加热温度850°±10℃,推料周期约20秒,低于80℃的10号机械油冷却,抽检硬度HRC≥60。回火,采用井式回火炉,加热温度400±10℃,保温1.5小时,出炉空气冷却。转机加工。

    软氮化:采用通氨滴醇气体软氮化法。用汽油将待处理件清洗干净,去除表面油垢、锈蚀,用专用工装夹具一个一个分开摆放,装入气体软氮化炉内,可用RJJ-75-9T井式渗碳炉作少量修改后,改作气体软氮化炉。料框下部装催渗剂NH4Cl20克左右。严密封好炉盖。排气阶段,通氨量为0.3~0.4米3/时,滴乙醇量145~155滴/分,待升温至560℃时加压保温。加压保温阶段,温度570°±10℃,通氨量为0.65~0.75米3/时,滴乙醇量65~75滴/分,压力为80~110毫米水柱,保温时间3.5~4小时。机油冷却。检验:表面硬度HV≥650(100克载荷);总渗层≥0.1毫米。

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柴油机针阀偶件软氮化工艺,它是属于一种用气体热分解在热表面上的气相渗镀的工艺。其特征是采用软氮化法,获得索氏体基体,其几何尺寸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表面形成均匀的硬质渗层,耐磨损又耐腐蚀,以代替现行热处理工艺的马氏体硬化法。本发明易生产实施,成本低,制作的优质针阀偶件能在高温、高压、冲击、腐蚀等恶劣条件下工作。本发明还适用于柴油机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及其它某些高精密机械零件的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