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4886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68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51087.3

申请日:

2011.11.04

公开号:

CN102462925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3B 21/0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艾肯IP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艾肯运动与健康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犹他州变更后权利人:美国犹他州登记生效日:201404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3B 21/002申请日:20111104|||公开

IPC分类号:

A63B21/002; A63B21/16

主分类号:

A63B21/002

申请人:

艾肯IP有限公司

发明人:

威廉·达勒布特; 迈克尔·奥尔森

地址:

美国犹他州

优先权:

2010.11.08 US 61/411,39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武树辰;田军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非弹性训练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该细长部件是非弹性带。该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该训练装置还包括刚性轭架,刚性轭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轭架外壳,其中,轭架外壳的第一端部联接到固定器的第二联接部分上,轭架外壳的第二端部限定构造成容纳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训练装置, 包括 : 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 其中, 所述细长部件是非弹性带 ; 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 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 ; 以及 刚性轭架, 所述刚性轭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轭架外壳, 其中, 所述轭架外 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联接到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 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 限定构造成容纳所述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 所述 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细长部件在所述平移通道内的位置。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 : 包括轴的定位销 ; 和 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 所述孔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 靠近所述平移通道, 所述至少一个 容纳轴的孔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所述轴。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训练装置, 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固定零件, 所述固 定零件定尺寸为当所述轴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内时容纳所述轴, 以在所述平移通 道中按位置固定所述非弹性带。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固定零件形成在一段所述非弹性带的中 心点上。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固定零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的上 表面上的环。
7: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训练装置, 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多个固定零件。
8: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靠近所述平移通道的 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还包括第一容纳轴的孔和第二容纳轴的孔, 所述第一容纳轴的孔 由所述轭架外壳的前表面限定, 所述第二容纳轴的孔由所述轭架外壳的后表面限定, 所述 平移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轴的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轴的孔之间, 其中, 当所述轴插入所 述第一容纳轴的孔和所述第二容纳轴的孔内时, 所述轴横过所述平移通道。
9: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在所述平移通道 内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轭架外壳上的凸轮。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所述平移通道还由轭 架接合面限定, 所述轭架接合面形成在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上 ; 其中, 所述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平移通道的下部。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轭架由第一材料形成, 所述轭架接合面 由第二材料形成。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比所述第一材料更低的 摩擦系数。
13: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训练装置, 还包括构造成与所述轭架接合面可拆卸地接合的 可拆卸插入部件。
1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 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包括柔性环 ; 以及 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还包括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固定器孔, 所述固定器孔 2 联接到所述柔性环。
1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用于安装到结构件的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一 部分包括 : 沿第一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一带环 ; 和 沿第二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二带环 ; 其中, 所述第一带环和所述第二带环彼此靠近地定位, 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方向和所述 第二折叠方向会聚。
16: 一种训练装置, 包括 : 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 其中, 所述一对端部的每一个包括手柄, 所述细长部件是非 弹性带 ; 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 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 所述第 二联接部分包括环 ; 以及 包括轭架外壳的刚性轭架, 所述轭架外壳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其中, 所述轭架外 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联接到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环上, 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限定构造 成容纳所述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 ; 其中, 所述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性 地固定所述细长部件在所述平移通道内的位置。
17: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 : 包括轴的定位销 ; 和 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 所述孔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 靠近所述平移通道, 所述至少一个 容纳轴的孔的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所述轴 ; 其中, 所述非弹性带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零件, 所述至少一 个固定零件定尺寸为当所述轴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内时容纳所述轴, 以在所述平 移通道中按位置固定所述非弹性带。
18: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所述平移通道还由 轭架接合面限定, 所述轭架接合面形成在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上 ; 其中, 所述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平移通道的下部。
19: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训练装置, 其中, 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的所述固定器的所述 第一部分包括 : 沿第一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一带环 ; 和 沿第二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二带环 ; 其中, 所述第一带环和所述第二带环彼此靠近地定位, 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方向和所述 第二折叠方向会聚。
20: 一种训练装置, 包括 : 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 其中, 所述一对端部的每一个包括手柄, 所述细长部件是非 弹性带 ; 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 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 所述第 二联接部分包括柔性环 ; 以及 包括轭架外壳的刚性轭架, 所述轭架外壳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其中, 所述轭架外 3 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联接到所述固定器的所述柔性环, 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限定构 造成容纳所述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 其中, 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所述平移通道还由轭架 接合面限定, 所述轭架接合面形成在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上, 其中, 所述轭架接合 面限定所述平移通道的下部 ; 其中, 所述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性 地固定所述细长部件在所述平移通道内的位置 ; 并且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定位销和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 所述定位销包括轴, 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 靠近所述平移通道, 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 的孔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所述轴, 其中, 所述非弹性带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至 少一个固定零件, 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零件定尺寸为当所述轴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 内时容纳所述轴, 以在所述平移通道中按位置固定所述非弹性带。

说明书


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训练装置传统地采用由使用者提起的自由重量或由装置的使用者牵拉的绳索致 动的配重片。 近来, 阻力弹性部件, 比如条带或板, 已结合到训练设备内以提供运动阻力。 尽 管这些装置提供有利的抗阻力训练, 但其通常较大和笨重, 这妨碍了它们的运输和 / 或存 储的便利性。
     背景技术
     最近, 几乎完全由弹性条带制造的阻力训练装置已得到普及。这些弹性条带一般 限制使用者的臂和 / 或腿的运动, 或者限制使用者与支承结构之间的运动。弹性训练装置 可较小, 甚至为便携式, 但由于其阻力特性而具有有限的用途, 该阻力特性取决于弹性条带 的长度和弹性。这些特性使得弹性条带对于特定长度范围是有用的, 因此限制了可使用弹 性带的训练的多样性。另外, 由于不同使用者之间在身高、 体重或力气上的差异, 对于相同 的训练不同使用者可能不能使用相同的装置。 因此, 对于通用的弹性装置, 比如提供完全的 体育锻炼或允许不同使用者使用, 需要多个弹性条带, 该多个弹性条带必须是易于互换的。弹性阻力训练装置的另一个缺陷是, 阻力不一致并随位移的增加而增大, 并且当 使用者减小其作用力时趋于迅速回复。尽管该阻力响应提供紧凑的设计, 但由于其不能再 现在更自然的类型的锻炼, 比如跑步、 游泳等等期间肌肉遇到的阻力, 因此它是有问题的。 此外, 弹性装置的另一缺陷是不能支承很大范围内的使用者的重量。 相反, 该装置一般适于 仅支承由使用者的肌肉提供的阻力。这还限制了能够由任意单独的弹性装置执行的训练。 因此, 弹性装置必须在有限范围的姿势上应用, 进一步限制了使用者的体育锻炼。
     另一种阻力训练装置设置非弹性带, 该非弹性带可附接到固定位置, 比如, 举例来 说门上。通过设置能够固定在门与门侧柱之间的非弹性带, 这些装置可克服前述的弹性装 置的一些缺陷。许多结合非弹性带的传统装置具有固定长度, 并限制在其能够应用的训练 的范围内。
     一种阻力条带装置在授予 Randal A.Hetrick 并转让给 FitnessAnywhere 有限公 司的美国专利 No.7,044,896 中公开。在该专利中, 训练装置包括在两端具有两个臂和握把 的非弹性可调整长度的部件。 该非弹性可调整长度的部件附接到位于中央的、 柔性、 基于带 的固定器上, 该固定器提供臂之间长度的分配。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 可调整非弹性训练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 其中, 该细长部件是基本上非弹性的带。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结合, 并还可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 联接部分的固定器, 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基本为刚性的轭架, 该刚性轭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轭架外壳, 其中, 轭架外壳的第一端部联接到固定器的第二联接部分上, 轭架外壳的第二端部限定构造成容纳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该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 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性地固定细长部件 在平移通道内的位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 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定位销, 该定位销包括轴和由轭架外壳限定的靠近平移通道的至 少一个容纳轴的孔, 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该轴。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形成在基本上非弹性 的带上的固定零件, 该固定零件定尺寸为当轴插入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内时容纳该轴, 以 在平移通道中按位置固定基本上非弹性的带。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基本上形成在基本上 非弹性的带的中心点上的固定零件。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形成在基本上非弹性 的带的上表面上的环。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形成在基本上非弹性 的带上的多个固定零件。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第一容纳轴的孔和第 二容纳轴的孔, 第一容纳轴的孔由轭架外壳的前表面限定, 第二容纳轴的孔由轭架外壳的 后表面限定, 其中, 当轴插入第一容纳轴的孔和第二容纳轴的孔内时, 该轴横越平移通道。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在平移通道内的可旋 转地联接到轭架外壳上的凸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形成在轭架外壳的第 二端部上的轭架接合面, 其中, 轭架接合面限定平移通道的下部。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轭 架和由第二材料形成的轭架接合面, 其中, 第二材料具有比第一材料更低的摩擦系数。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构造成与轭架接合面 可拆卸地接合的可拆卸插入部件。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柔性环和固定器孔, 所述柔性环形成在固定器的第二联接部分上, 所述固定器孔形成在由轭架外壳限定的轭架 的第一端部上, 固定器孔联接到柔性环上。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并还可包括固定器结构, 所述固 定器结构包括沿第一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一带环和沿第二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二带环, 其中, 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定位成彼此靠近, 以使第一折叠方向和第二折叠方向会聚。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了本方法和系统的各种实施例, 并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所示实施例仅 作为本系统和方法的例子, 而不限制其范围。
     图 1A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在门与门侧柱之间的训练装置的前视图 ;
     图 1B 是使用者利用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A 的训练装置执行高位划船训练(high row exercise) 的侧剖视图 ;
     图 1C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A 的训练装置的细部透视图 ;
     图 2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C 的训练装置的上部的放大透视图 ;
     图 3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C 的训练装置的上部的前视图 ;
     图 4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C 的训练装置的上部的侧视图 ;
     图 5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C 的训练装置的细长部件的透视图 ;
     图 6A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C 的训练装置的部件固定零件的透视图 ;
     图 6B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C 的训练装置的部件固定零件的俯视透视图 ;
     图 7A 和 7B 是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固定器和轭架组 件的透视图 ;
     图 8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固定器的侧视图 ;
     图 9A 和 9B 是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把手的透视图 ;
     图 10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俯视透视 图;
     图 11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前视图 ;
     图 12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仰视透视图; 图 13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俯视图 ;
     图 14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可更换插入物的刚性轭架的透视图 ;
     图 15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图 10-14 的刚性轭架一起使用的定位销的 侧视图 ;
     图 16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可旋转地联接于其上的带保持凸轮的刚性轭架 的横截面侧视图。
     在整个附图中, 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提供一种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 其构造成提供选择性的握把位置和可控 制的运动阻力。具体地, 本系统提供一种基于非弹性的训练装置, 其包括竖直定位固定器、 基本上刚性的轭架壳体、 中央非弹性带和至少一个把手或使用者接合装置。根据一种实施 方式, 中央非弹性带包括至少一个销接合零件, 比如环, 该至少一个销接合零件通过销或其 它固定部件的插入选择性地固定到刚性轭架壳体上。因此, 非弹性带选择性的固定至刚性 轭架壳体上为用于所需训练的把手定位提供附加的稳定性和位置保证。此外, 如以下参照 附图所述, 本系统还可包括多个可拆卸摩擦改变部件, 所述多个可拆卸摩擦改变部件构造 成选择性地改变带在基本上刚性的轭架壳体内的摩擦抵抗运动, 同时增加系统的易于承受 最大摩擦力的部分的耐用性。以下详细说明此基于阻力的训练系统的多个结构和方法。
     如在此所使用, 术语 “带” 在此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均应广义地理解为任意长的、 柔韧的带材, 包括但决不限于皮革、 布料、 尼龙、 聚乙烯、 聚丙烯、 棉、 亚麻、 大麻纤维以及类 似材料。另外, 仅为了便于说明, 此带示出为基本上的平带。但是, 由本系统和方法结合的 带可采取任意多个横截面几何形状, 包括平面、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等等。如在此所使用, 术语 “轭架” 在此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均应广义地理解为包括无活动 零部件的任意基本上实心的部件, 所述任意基本上实心的部件构造成便于两个单独的物件 或单个物件的两个端部的协调运动, 所述物件比如为带。
     此外, 如在此所使用, 术语 “刚性” 在此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均应理解为包括不能弯 曲或抗弯曲性高的任意材料或物体。
     一般地, 本系统和方法提供一种非弹性训练装置, 该非弹性训练装置由支承结构 支承或能够容易地附装到支承结构上, 并允许使用者通过简单地调整装置的长度、 选择性 地固定把手的相对位置以及此后在使用者将其重量传递到装置上时平衡该装置来执行许 多训练。现在将参照图 1A-1B 说明本系统和方法的多个特征, 这并不意味着以任何方式限 制该系统和方法的范围, 图 1A-1B 示出本系统和方法的安装和使用。
     如图所示, 图 1A 是固定在门 D 与门侧柱 J 之间的点 A 处的基于非弹性的训练装置 100 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示意图。类似地, 图 1B 是示出用图 1A 的训练装置训练的使用 者 U 的局部剖视图。以下将提供基于非弹性的训练装置的更多细节。如在此所使用的, 术 语 “非弹性” 应理解为杨氏模量大于 0.5GPa 的任意材料。
     如图 1A 和图 1B 所示, 本训练装置 100 一般包括固定器 110 和细长部件 140, 细长 部件 140 在固定器的两侧上形成一对臂, 如图 1A 和图 1B 中示意性所示。如图所示, 固定器 110 经由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联接到细长部件 140 上。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一对握把 168 设置在联接到细长部件 140 的端部的把手 160 的端部上。根据该实施例, 细长部件 140 包 括设置用于增大或减小长度 S, 如双箭头 S 所示, 的至少一个长度调整机构 150。另外, 细长 部件 140 的每个端部以延伸接合部件 154( 图 1C)——比如卡扣——终止, 该延伸接合部件 154 附装到把手 160 和相应的握把 168 上。 固定器 110 用于为训练装置 100 提供固定的固定点并用于在使用者的重量施加到 把手 160 和连接的细长部件 140 上时支承使用者的重量, 如图 1B 中的箭头 F 所示。如图 1B 所示, 固定器 110 适用于将训练装置 100 定位在门内, 并由于具有扩大部分或固定器基部 112、 固定器带部分 114 以及联接到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上的环, 提供对细长部件 140 的 支承以用于将细长部件选择性地支承成滑动构型或固定构型。由于固定器基部 112 自细长 部件 140 而位于门 D 的相对侧上, 当牵拉握把 168 时, 固定器 110 支承使用者的重量, 如图 1B 所示。另外, 轭架 120 允许细长部件通过其选择性的平移, 如图 1A 中的双箭头 C 所示。 因此, 通过至少一个长度调整机构 150 并通过牵拉细长部件的端部, 能够容易地调整细长 部件 140 的总长度和该长度在轭架 120 的每一侧上的分布。根据细长部件 140 在轭架 120 内的取向和调整机构 150 的使用, 由细长部件形成的臂可具有相似或变化的长度 L。
     当本训练装置由结构件, 比如门 D( 图 1A-1B 所示 ) 或栏杆、 杆、 树、 摆动组合或任 意其它适当的支承部件 ( 未示出 ) 支承时, 本训练装置根据使用者相对于装置的位置利用 人员的重量设置用于使用者训练的一对握把 168, 并提供装置的长度的简易调整。此外, 如 下所述, 根据选择的可调整的长度、 细长部件 140 在轭架 120 中的选择性的固定、 以及根据 使用者相对于训练装置在哪儿定位和如何定位, 本训练装置可用于在许多朝向中的任意一 个中训练。
     参照图 1B, 使用者 U 示出为处于许多训练姿势中的一个, 特别是高位划船训练, 用 使用者的双手抓住一对握把 168, 并将使用者的双脚距离固定点 A 水平距离 X 放置。当固
     定到门上时, 优选地, 固定点 A 位于门的内侧上 ( 即, 门远离使用者 U 打开 ), 以使侧柱 J 能 够支承使用者的重量。使用者 U 示出为远离固定点 A 倾斜, 并通过装置 100 支承使用者的 重量的一部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使用者 U 通过调整其相对于固定点 A 的姿势 ( 距离 X) 和细长部件 140 和所形成臂的长度 ( 长度 L), 能够改变被支承的重量的数值, 并由此改变训 练装置 100 的阻力。图 1B 的使用者 U 通过沿朝向和远离固定点 A 的方向 M 运动其身体, 可 执行高位划船训练。当高位划船训练为图 1B 所示时, 使用者的重量由地面和训练装置 100 支承时, 使用者通过沿其它方向运动, 使用者在该位置内也能够做许多其它训练。
     图 1C-15 是训练装置 100 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详细视图。首先参考图 1C, 训练装置 100 的透视图显示为包括固定器 110 和细长部件 140, 该固定器 110 和细长部件 140 经由基 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联接在一起。根据所示实施例, 固定器 110 包括非弹性柔性带 114, 非 弹性柔性带 114 具有比带更宽的扩大的第一端部或基部 112 和形成联接环 116 的第二端 部。根据图 1C 所示的实施例, 环 116 穿过限定在轭架 120 中的固定器孔 126, 由此将固定器 110 枢转地联接到轭架 120 上。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轭架 120 包括限定固定器孔 126 的主轭架壳体 122, 固定器孔 126 将固定器 110 的环 116 联接到轭架上。此外, 轭架壳体 122 限定具有带接合面 124 的中 央带平移通道 (200 ; 图 2), 带接合面 124 构造成当细长部件 140 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时接 合细长部件 140。 如在此所使用, 术语 “通道” 应当广义地理解为包括提供用于引导物体—— 比如带——平移的引导部的任意结构。此外, 根据图 1C 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 基本上刚性 的轭架 120 包括构造成选择性地容纳定位销 130 的零件, 定位销 130 可包括销带 132。 继续参照图 1C, 细长部件 140 穿过轭架 120, 限定一对臂 170, 表示为臂 170a 和 170b。每个臂 170 具有各自的以延伸接合部件 154 终结的端部, 延伸接合部件 154 构造成 与把手接合部件配合以联接一对把手 160 的一个或其它使用者接合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 一种实施方式, 把手 160 可包括形成在把手环 164 上的握把 168, 把手环 164 联接到把手接 合部件 162 上。尽管图 1C 示出了具有握把 168 的把手, 但任意数量的把手、 带或其它接合 部件可联接到图 1C 所示的延伸接合部件 154 上。
     本训练装置 100 的细长部件 140 还可包括一对长度调整机构或带扣 150, 示出在 中央带 144 的任一端部, 该对长度调整机构或带扣 150 设置用于调整细长部件的长度。具 体地, 根据图 1C 中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 中央带 144 具有布置在每个端部上的一对接合端 部 146。如图所示, 中央带 144 的每个端部独立地穿过长度调整机构 150, 具体是凸轮带扣, 这种设计及其应用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如接下来所述, 细长部件 140 是基本上非弹性的, 通过长度调整机构 150 中的一个或两个的作用可调整细长部件的长度。根据一个具体实施 例, 使用者可致动长度调整机构 150 上的凸轮, 允许当牵拉接合端部 146 时中央带 144 平移 通过带扣。更具体地,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长度调整机构 150 包括具有凸轮的带扣, 凸轮是 弹簧加载的以使其通常限制带 144, 而且在使用者的作用下, 比如通过推或拉凸轮, 凸轮移 动以允许带运动。通过推动凸轮由使用者和长度调整机构 150 内的弹簧调整凸轮与相对棒 杆之间的距离, 允许带 144 在凸轮与相对棒杆之间滑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 中央带 144 穿 过带扣的平移改变细长部件 140 的有效长度。当达到要求的长度时, 可释放长度调整机构 150 的凸轮部分, 固定细长部件 140 的有效长度。中央带 144 的牵拉穿过长度调整机构 150 并关于本身折回的部分可通过任意数量的锁紧部件 148 锁紧到中央带上, 锁紧部件 148 包
     括但决不限于维可牢 (Velcro) 带、 联接到中央带上滑动靴套以及类似部件。
     从每个长度调整机构 150 延伸的是以延伸接合部件 154 终结的带扣延伸部 152。 如 前所述, 延伸接合部件 154 构造成能够附接任意数量的把手 160、 环、 握把、 带及类似部件。 如图 1C 所示, 延伸接合部件可包括但决不限于卡扣或其它联接装置。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形成中央带的一部分的部件固定零件 142 靠近中央带 144 的 中心。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 142 上的零件构造成当其穿过基本上刚性 的轭架 120 时被定位销 130 选择性地接合, 由此相对于轭架 120 固定细长部件 140 的位置。 可选择地, 当使用者不希望固定细长部件 140 相对于轭架 120 的相对位置时, 部件固定零件 142 能够与定位销 130 分离, 允许中央带穿过轭架自由平移。 选择性地固定细长部件 140 相 对于轭架 120 的位置的能力能够执行附加训练, 同时加强了执行多种训练期间的稳定性。 另外, 选择性地固定细长部件 140 相对于轭架 120 的位置的能力协助新手使用者在执行相 对新式的训练时努力克服肌肉不平衡。以下将参照图 2-15 提供图 1C 中示出的单独构件的 更多细节。
     图 2-4 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1C 的组装的基于重力的训练装置 100 的上部 的各种视图。如图所示, 中央带 144 与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接合。类似地, 固定器 110 通 过由轭架 120 的上部限定的固定器孔 126 联接到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上。如图所示, 形 成在固定器带 114 中的环 116 穿过固定器孔 126 以将固定器联接到轭架上。尽管轭架 120 之间的连接在此示出和描述为包括穿过由轭架形成的孔的环 116, 但是任意数量的联接机 构可用于将固定器 110 联接到轭架上。即, 所述连接是有利的, 这是由于所述连接提供具有 相对于固定器 110 枢转的能力的轭架, 由此增加了整个训练装置 100 在使用期间的侧向自 由度。但是, 其它枢转和不枢转联接系统可类似地用于将固定器 110 联接到轭架 120 上, 其 它枢转和不枢转联接系统包括但决不限于机械紧固件, 比如环、 卡扣及类似部件。
     另外, 根据图 2-4 中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 中央带 144 穿过由轭架壳体 122 限定的 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以便将细长部件 140 选择性地联接到轭架 120 上。如图 2 所示, 轭架 120 的限定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的下部是表示为轭架接合面 124 的表面, 轭架接合面 124 构 造成容纳中央带 144 并允许中央带 144 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平移。 如图所示, 轭架接合 面 124 大致与中央带 144 同宽, 在有些实施例中, 比中央带 144 的宽度稍宽。如图所示, 轭 架接合面 124 还可采取弯曲形状, 以便在中央带 144 的平移期间减小摩擦和 / 或提供热能 的耗散, 以及便于中央带沿其进入轭架 120 的相似方向返回, 以便形成两个臂 170a、 170b。 根据以下参照图 10-14 进一步详细说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整个轭架 120 和 / 或仅轭架接合 面 124 可由一种材料形成, 并具有设计成可预测地改变轭架接合面与中央带之间的摩擦相 互作用的表面加工。此外, 为轭架 120 和 / 或仅用于轭架接合面 124 选择的材料可为其热 耗散特性而挑选, 以在激烈锻炼期间促进热能的耗散。在以下参照图 14 详述的一种实施 方式中, 可将可互换插入件放置在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的底部上, 以便改变轭架接合面与 中心带之间的摩擦相互作用, 由此调整在一些基于带运动的训练中的阻力。根据一种可选 择的实施方式, 相反地, 或除上述元件之外, 可在中央带 144 的底面上形成或放置可更换部 件, 以改变中央带与轭架接合面 124 之间的摩擦相互作用。
     图 2-4 还示出定位销 130 与轭架 120 和 / 或形成在中央带 144 上的部件固定零件 142 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 当臂 170 基本上等长时, 形成在中央带 144 上的部件固定零件 142 布置在轭架接合面 124 上的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中。当在该位置中时, 部件固定 零件 142 与定位销 130 对准, 定位销 130 与轭架 120 接合。如图所示, 销 130 包括销轴 420 和销头 410, 销轴 420 和销头 410 定尺寸为使销轴能够穿过轭架壳体 122, 横越整个中央带 平移通道 200, 并经由销固定入口 700 和出口 710 接合轭架壳体 122 的相对壁, 如图 7A 所 示。具体地, 参照图 15, 销 130 包括销头 410、 销轴 420、 形成在与销头相对的轴端上的接合 斜面 1510、 和弹簧加载轴承形式的至少一个可选的销保持部件 1500。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销轴 420 定尺寸为横越销固定入口 700 和出口 710, 同时销头 410 用作防止进一步插入的止 动器。此外, 可选的销保持部件 1500 可用于产生偏置干涉配合, 该偏置干涉配合的目的是 保持销轴 420 的插入。另外, 具有销带环 430 的销带 132 靠近销头 410 地联接到销轴 420 上, 以帮助销 130 附接轭架 120 和 / 或从轭架 120 拆除。此外, 返回到图 2-4, 轭架壳体 122 限定第二销孔 300, 第二销孔 300 定尺寸为容纳销轴 420, 而不与中央带 144 相互作用或否 则影响中央带 144 的运动。
     根据该实施例, 当使用者需要中央带 144 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自由运动时, 使 用者可将销轴 420 插入形成在轭架 120 中的第二销孔 300 内。在此构造中, 销轴 420 与部 件固定零件 142 之间不形成接触, 允许中央带 144 在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中无阻碍地平移。 该构造可由使用者选择以便参与基于平衡或动态带运动的训练。可选择地, 当使用者为了 存储或为了特殊训练需要中央带 144 相对于轭架 120 固定在稳定位置时, 销轴 420 可插入 销固定入口 700 和出口 710 内, 如图 7A 所示, 使得销轴 420 接合部件固定零件 142, 以便阻 止中央带 144 在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中的平移运动。 具体地, 根据图 5-6B 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 细长部件 140 包括中央带 144, 部件固 定零件 142 形成在中央带 144 上。如图 5 和图 6A 所示, 部件固定零件 142 可以是联接至中 央带 144 的中心点附近的附加柔性带。附加柔性带可通过任意已知的紧固方法联接到中央 带 144 上, 任意已知的紧固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粘合或缝合。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销接合零件 500 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 142 上, 以便在插入时容纳并牢固地联接销轴 420。根据图 5 和图 6A 所示的实施例, 环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 142 内, 以便形成销接合零件 500。 根据该实施例, 多余的带可聚集在所需的位置, 形成环, 且加强缝、 粘合剂或其它紧固装置可用于将环保持 在所需的位置。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所需的位置可位于中央带的中点处, 以便能够固定细长 部件 140, 使得臂 170 维持在等长处。如图所示, 销接合零件定尺寸为使得当中央带 144 与 轭架接合面 124 接触时, 由销接合零件 500 产生的间隙或空腔定位成并且定尺寸为当销轴 420 穿过销固定入口 700 和出口 710 时容纳销轴 420, 如图 4 所示。接合轭架壳体 122 的销 轴 420 将抵抗中央带 144 随后的任何试图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的平移。
     可选择地, 如图 6B 所示, 环形式的多个销接合零件 500 可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 142 上。根据该实施例, 使用者可从多个销接合零件 142 中选择, 以改变臂 170 的相对长度。根 据该实施例, 使用者可能希望执行不均匀上推或其它相似训练, 此训练设计成在身体的特 定部分上施加不相等的阻力。因此, 使用者可通过选择不同的销接合零件 500, 将把手 160 布置在当从轭架 120 测量时相对彼此的不同距离处, 如图 6B 所示。尽管在此说明的形成在 部件固定零件 142 上的本销接合零件 500 是形成在联接到中央带 144 上的第二带中的环, 但在中央带内、 上或其周围可形成任意数量的零件, 以便允许中央带 144 相对轭架 120 的选 择性的固定, 任意数量的零件包括但决不限于机械地固定到中央带上的模制接收孔等。
     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例, 中央带 144 相对于轭架 120 的位置固定可由除销 / 孔接 合或其它类似干涉系统以外的机构实现。比如, 根据图 16 所示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 凸轮 部件 1600 或双稳定杆可在中央带平移通道内绕枢轴线 1610 枢转地联接到轭架壳体 122 上。根据该实施例, 当中央带 144 处于所需的位置时, 使用者可沿方向 R 旋转凸轮, 使得凸 角 1620 接合中央带并将中央带相对于轭架接合面 124 固定, 使得其不再能相对于轭架 120 平移。根据该实施例, 当使用者再次需要中央带 144 相对于轭架 122 自由运动时, 凸轮可沿 相反的方向转动, 将突出的凸角 1620 从中央带 144 移走, 并恢复训练装置 100 的自由运动。
     图 7A-8 呈现了固定器 110 的多个视图, 其中, 图 7A 是联接到轭架 120 上的固定器 的透视图, 图 8 是固定器的侧视图。 如前所述, 固定器 110 包括非弹性的柔性固定器带 114, 固定器带 114 的一端限定环, 另一端联接固定器基部 112。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包括固定器 基部 112、 固定器带 114 和环 116 的固定器 110 由包括但不限于具有足以支承使用者的重量 的强度的天然或合成材料的织物的带的材料形成。 优选地, 所述带包括但不局限于由尼龙、 聚丙烯或其它聚合纤维制成的带。可以理解, 根据本系统和方法的柔性材料的单个长度能 够可选择地包括缝合、 粘结或彼此附接的两块或更多块。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固定器 110 的 长度从 4 英寸变化到 30 英寸, 并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长度可为大约 12 英寸。 如图 7B 所示, 延长系绳 740 可选择地联接到固定器基部 112 上。根据一种实施方 式, 延长系绳 740 可为任意的结构性带或联接装置, 任意的结构性带或联接装置构造成用 作用于锁紧训练装置 100 的附加或可选的固定部件。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延长系绳 740 可 包括环和钩、 带扣或构造成允许延长系绳牢固地附接到物体上的其它锁紧部件, 所述物体 比如为分支件、 汽车摆动组、 栏杆、 引体向上棒杆或其它的结构性物体。 这允许训练装置 100 可选择地固定到除门以外的另外的物体上。
     继续参照图 7A 到图 8, 固定器带 114 可选择地包括覆盖固定器带的至少一个表面 的耐磨加强部件 730。如图所示, 可选择的耐磨加强部件 730 可为任意增加材料, 所述任意 增加材料构造成防止固定器带 114 上接合门的固定器带处的过度磨损。根据一种实施方 式, 可选择的耐磨加强部件 730 可包括但决不限于尼龙、 聚丙烯、 聚乙烯或其它聚合纤维的 附加带。
     如图 7A、 图 7B 和图 8 所示, 固定器 110 的固定器基部 112 包括比固定器带更宽的 扩大的第一端部。 由于固定器 110 的一个预定用途为将训练装置 100 固定在门与侧柱之间, 优选地, 端部 112 包括足够柔软以防止破坏木门或门框但足够坚固以支承使用者的重量的 材料。如图 8 所示, 固定器带 114 具有由带的延续形成的端部。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制成固 定器带 114 的材料折叠成两个相对的折层, 两个相对的折层具有相反的折叠方向。具体地, 如图 8 的实施例所示, 固定器基部 112 包括具有顺时针折叠方向的第一折层和具有逆时针 折叠方向的第二折层。能够通过沿指示的方向将带端向后粘结和 / 或缝合到其自身上, 形 成构成图 8 的固定器基部 112 的相对折层。根据该实施例, 当固定器基部 112 由门和侧柱 结合时, 力 F 施加到每个折层的背侧上。该力 F 使得相对折层沿与其各自的折叠方向 T 相 同的方向折叠到其自身上。 当每个相对折层承受进一步促进相对折层的紧固的基本上相等 的力时, 任何折层都不会相对于另一个松开或移位。 因此, 由相对折层形成的扩大的固定器 基部 112 被保持, 并防止整个固定器 110 在门与侧柱之间通过。
     如上所述, 固定器 110 构造成在使用期间抵抗由于使用者给与把手 160 上的力而
     施加在训练装置 100 上的牵引力。图 9A 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 用的把手的透视图。如图 9A 所示, 把手 160 包括把手环 164, 把手环 164 可由与中央带 144 相同或类似的带材料形成。可选择地, 把手 160 可由其它不同的材料或完全不同的形式制 成。 把手环 164 在第一端部联接到把手接合部件 162, 把手接合部件 162 在此示出为构造成 直接联接到卡扣形式的延伸接合部件 154 上的圈。尽管在图 9A 中示出的是环和卡扣配合 接合, 但可使用任意数量的机械配合系统将把手 160 连接到带扣延伸部 152 上。在把手环 164 的第二端部上, 可设置握把 168 或其它训练方便部件。根据所示实施例, 握把 168 包括 穿过握把中央的把手环空腔 910。具体地, 握把 168 具有大致的管状, 外盖和内部筒形管状 部分限定把手环空腔 910。 把手环空腔 910 定尺寸为提供用于把手环 164 在此穿过的空间。 尽管图 9A 集中在具有握把 168 的把手 160 上, 但仅通过将附加握把附件联接到延伸接合部 件上, 各种其它附加握把附件或握把以及不同设计的把手 ( 未示出 ) 可与训练装置 100 一 起使用。比如,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如上详述的把手握把可由许多可选择的附件代替, 包括 但不限于用于前臂展开的绳索握把、 用于轻便体育锻炼的手指握把、 和 / 或用于将双脚锁 紧到把手上用于腿伸展训练的脚跟垫附件。此外, 如图 9B 所示, 把手 160 可包括圆形截面, 由柔性材料, 比如尼龙形成, 并具有有些柔性的握把 168。 联接到延伸接合部件 154 上的是带扣延伸部 152, 带扣延伸部 152 包括在第一端部 上具有带扣配合孔 900 并在第二端部上具有接合部件孔 920 的带。如图 1C 所示, 带扣延伸 部 152 构造成将细长部件 140 从长度调整机构 150 过渡到延伸接合部件 154 上。带扣配合 孔 900 构造成牢固地容纳并联接长度调整机构 150 的一部分。尽管带扣配合孔 900 示出为 由带扣延伸部限定的容纳并锁紧长度调整机构 150 的孔, 但任意数量的机械紧固件、 粘合 剂等可用于将带扣延伸部 152 联接到长度调整机构 150 上。类似地, 接合部件孔 920 构造 成牢固地容纳并联接延伸接合部件 154 的一部分。尽管接合部件孔 920 示出为由带扣延伸 部 152 限定的容纳并锁紧延伸接合部件 154 的孔, 但任意数量的机械紧固件、 粘合剂等可用 于将带扣延伸部 152 联接到延伸接合部件 154 上。
     图 10-13 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的各种视图。 如上所述, 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包括轭架壳体 122, 该轭架壳体 122 限定许多零件, 该许多零件包括 但决不限于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固定器孔 126、 销固定入口 700、 销固定出口 710、 第二销孔 300 以及轭架接合面 124。 如上所述, 固定器孔 126 构造成接合并枢转地联接固定器带 114。 类似地, 销固定入口 700 和销固定出口 710 构造成容纳定位销 130 并将该销定位成靠近轭 架接合面 124, 以使定位销 130 或其它类似固定装置可接合部件固定零件上的配合零件, 以 选择性地固定中央带 144 相对于轭架 120 的位置。另外, 第二销孔 300 形成在基本上刚性 的轭架 120 内的不与中央带 144 接触的位置中, 中央带 144 横越中央带平移通道。根据一 种实施方式, 第二销孔 300 构造成当需要中央带 144 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 200 自由平移时 牢固地容纳定位销 130。另外, 轭架壳体 122 可限定多个材料减轻部 720, 在此处出于重力 考虑已去除材料。
     如前所述, 轭架接合面 124 可设计成提供与中央带 144 的已知所需的摩擦相互作 用。具体地,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用于形成轭架接合面 124 的材料可选择为提供低摩擦系 数、 高摩擦系数、 增强的耐用性或其任意组合。通过制造具有所需性能的材料的整个轭架, 可在轭架接合面 124 上给予所需材料性能。可选择地, 轭架可由第一材料制造, 轭架接合面
     124 可为永久固定到轭架 120 上的插入件。图 14 示出用于选择性地改变轭架接合面 124 的 摩擦系数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如图 14 所示, 插入件 1400 可构造成可拆除地插入中央带平 移通道 200 内, 以使其覆盖轭架接合面 124 并为轭架接合面 124 增加已知的摩擦系数。根 据该实施例, 使用者可选择性地插入插入件 1400, 插入件 1400 具有与所需摩擦相互作用对 应的已知表面加工或材料性能。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基本上刚性的轭架 120 可由任意数量的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制 造, 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包括但决不限于聚合物、 金属及类似材料, 聚合物包括而不限于玻璃 纤维尼龙、 聚碳酸酯、 热聚酯、 环氧树脂, 金属包括而不限于黄铜、 铝、 复合材料。另外, 基本 上刚性的轭架 120 可利用任意数量的制造工艺制造, 包括但决不限于模制、 机械加工、 铸造 等。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轭架 120 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可涂覆橡胶聚合物, 以改变轭架 的外表面的表面加工和 / 或摩擦特性。为了与门或壁接合, 可利用另外的材料, 比如布、 凝 胶等等调整轭架 120 的表面特征。
     工业实用性
     一般地, 本公开的结构提供小的重量轻的装置, 该装置能够执行许多基于重力阻 力的训练。 更具体地, 本系统和方法提供一种非弹性训练装置, 该非弹性训练装置由支承结 构支承或能够容易地附装到支承结构上, 并允许使用者通过容易地调整装置的长度、 选择 性地固定把手的相对位置以及此后选择性地固定所述带相对于轭架的位置来执行许多训 练。
     一般地, 使用者把训练装置设定至所需长度, 将其自身靠近训练装置定位在地上, 通过其双手或双脚将其体重的一部分支承在训练装置上, 并通过在其体重由地面和训练装 置支承时运动其身体进行训练。 支承在地上和训练装置上的例子包括但不局限于单腿或双 腿站立, 俯卧或仰卧, 跪下或通过使双手着地, 以及通过双手或双脚使训练装置恰当地支承 一个人的重量。
     此外, 根据一种构造, 本系统包括用于将系统联接到门和侧柱或其它结构性部件 上的固定系统、 形成用于执行基于体重的抗阻训练的一对臂的非弹性带、 和将非弹性带联 接到固定器上的轭架部件。固定器包括用于联接固定器的上部和用于联接非弹性带的下 部。 构造成用于连接非弹性带的轭架部件的下部包括构造成在基于运动的训练期间提供非 弹性带的可预测平移的通道。
     另外, 本轭架部件包括构造成使销能够选择性的插入轭架部件内的许多零件。根 据本系统和方法, 销的选择性的插入构造成接合非弹性带并固定非弹性带在轭架内的位 置。非弹性带的选择性的固定为使用者提供执行要求固定的手柄位置的许多训练的能力, 比如结合偏置手的位置以集中在身体的单侧或区域上的训练。
     可选择地, 轭架部件可构造成容纳形成轭架部件的表面的可拆卸插入件, 当非弹 性带在基于运动的训练期间穿过轭架平移时, 轭架部件的表面接合非弹性带。可拆卸插入 件可由具有已知所需特性, 比如磨损特性和摩擦系数特性的材料形成。 另外, 可拆卸插入件 的表面加工或特征可设计成在动态接合期间在非弹性带上给予所需的力。因此, 通过插入 件的微小变化可提供并调整已知的使用者的经验。
     另外, 本系统结合一种重量轻的固定系统, 该固定系统构造成调节由使用者施加的力以保持固定器的结构完整性。具体地, 本固定系统包括具有彼此折叠的相对折叠方向 的两个折叠部件。 当在本系统上施加力时, 相对折层沿相反方向拉紧, 并在彼此上施加相反 的力, 同时保持其结构性构造。
     总之, 本系统和方法提供一种紧凑的训练系统, 该训练系统通过使得使用者的定 位选择最大化而执行多种训练。 更具体地, 本系统结合一种轭架部件, 该轭架部件构造成允 许执行传统的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 该轭架部件调节非弹性带的自由平移, 同时附加提供 用于更多的静止性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执行的非弹性带的选择性的固定。

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62925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62925ACN102462925A21申请号201110351087322申请日2011110461/411,39420101108USA63B21/002200601A63B21/1620060171申请人艾肯IP有限公司地址美国犹他州72发明人威廉达勒布特迈克尔奥尔森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武树辰田军锋54发明名称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57摘要一种非弹性训练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该细长部件是非弹性带。该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第一部分用于安。

2、装到结构件上。该训练装置还包括刚性轭架,刚性轭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轭架外壳,其中,轭架外壳的第一端部联接到固定器的第二联接部分上,轭架外壳的第二端部限定构造成容纳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1页附图1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1页附图15页1/3页21一种训练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其中,所述细长部件是非弹性带;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以及刚性轭架,所述刚性轭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轭架外壳,其中,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联接到所述固定。

3、器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限定构造成容纳所述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细长部件在所述平移通道内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包括轴的定位销;和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所述孔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靠近所述平移通道,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所述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训练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固定零件,所述固定零件定尺寸为当所述轴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内时容纳所述轴,以在所述平移通道中按位置固定所述非弹性带。5如权。

4、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零件形成在一段所述非弹性带的中心点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零件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的上表面上的环。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多个固定零件。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靠近所述平移通道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还包括第一容纳轴的孔和第二容纳轴的孔,所述第一容纳轴的孔由所述轭架外壳的前表面限定,所述第二容纳轴的孔由所述轭架外壳的后表面限定,所述平移通道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轴的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轴的孔之间,其中,当所述轴插入所述第一容纳轴的孔和所述第二容纳轴的孔内时,所述轴横过所述平。

5、移通道。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在所述平移通道内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轭架外壳上的凸轮。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所述平移通道还由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轭架接合面形成在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平移通道的下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轭架由第一材料形成,所述轭架接合面由第二材料形成。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比所述第一材料更低的摩擦系数。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训练装置,还包括构造成与所述轭架接合面可拆卸地接合的可拆卸插入部件。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

6、练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包括柔性环;以及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还包括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固定器孔,所述固定器孔权利要求书CN102462925A2/3页3联接到所述柔性环。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用于安装到结构件的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第一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一带环;和沿第二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二带环;其中,所述第一带环和所述第二带环彼此靠近地定位,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方向和所述第二折叠方向会聚。16一种训练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其中,所述一对端部的每一个包括手柄,所述细长部件是非弹性带;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

7、上,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包括环;以及包括轭架外壳的刚性轭架,所述轭架外壳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联接到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环上,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限定构造成容纳所述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其中,所述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性地固定所述细长部件在所述平移通道内的位置。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包括轴的定位销;和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所述孔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靠近所述平移通道,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的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所述轴;其中,所述非弹性带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零件,所述至少。

8、一个固定零件定尺寸为当所述轴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内时容纳所述轴,以在所述平移通道中按位置固定所述非弹性带。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所述平移通道还由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轭架接合面形成在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平移通道的下部。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训练装置,其中,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的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第一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一带环;和沿第二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二带环;其中,所述第一带环和所述第二带环彼此靠近地定位,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方向和所述第二折叠方向会聚。20一种训练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端部的细长部件,其中,所述一对。

9、端部的每一个包括手柄,所述细长部件是非弹性带;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包括柔性环;以及包括轭架外壳的刚性轭架,所述轭架外壳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轭架外权利要求书CN102462925A3/3页4壳的所述第一端部联接到所述固定器的所述柔性环,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限定构造成容纳所述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其中,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的所述平移通道还由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轭架接合面形成在所述轭架外壳的所述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轭架接合面限定所述平移通道的下部;其中,所述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

10、性地固定所述细长部件在所述平移通道内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定位销和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所述定位销包括轴,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由所述轭架外壳限定,靠近所述平移通道,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所述轴,其中,所述非弹性带还包括形成在所述非弹性带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零件,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零件定尺寸为当所述轴插入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内时容纳所述轴,以在所述平移通道中按位置固定所述非弹性带。权利要求书CN102462925A1/11页5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技术领域0001训练装置传统地采用由使用者提起的自由重量或由装置的使用者牵拉的绳索致动的配重片。近来,阻力弹性部件,。

11、比如条带或板,已结合到训练设备内以提供运动阻力。尽管这些装置提供有利的抗阻力训练,但其通常较大和笨重,这妨碍了它们的运输和/或存储的便利性。背景技术0002最近,几乎完全由弹性条带制造的阻力训练装置已得到普及。这些弹性条带一般限制使用者的臂和/或腿的运动,或者限制使用者与支承结构之间的运动。弹性训练装置可较小,甚至为便携式,但由于其阻力特性而具有有限的用途,该阻力特性取决于弹性条带的长度和弹性。这些特性使得弹性条带对于特定长度范围是有用的,因此限制了可使用弹性带的训练的多样性。另外,由于不同使用者之间在身高、体重或力气上的差异,对于相同的训练不同使用者可能不能使用相同的装置。因此,对于通用的弹。

12、性装置,比如提供完全的体育锻炼或允许不同使用者使用,需要多个弹性条带,该多个弹性条带必须是易于互换的。0003弹性阻力训练装置的另一个缺陷是,阻力不一致并随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当使用者减小其作用力时趋于迅速回复。尽管该阻力响应提供紧凑的设计,但由于其不能再现在更自然的类型的锻炼,比如跑步、游泳等等期间肌肉遇到的阻力,因此它是有问题的。此外,弹性装置的另一缺陷是不能支承很大范围内的使用者的重量。相反,该装置一般适于仅支承由使用者的肌肉提供的阻力。这还限制了能够由任意单独的弹性装置执行的训练。因此,弹性装置必须在有限范围的姿势上应用,进一步限制了使用者的体育锻炼。0004另一种阻力训练装置设置非。

13、弹性带,该非弹性带可附接到固定位置,比如,举例来说门上。通过设置能够固定在门与门侧柱之间的非弹性带,这些装置可克服前述的弹性装置的一些缺陷。许多结合非弹性带的传统装置具有固定长度,并限制在其能够应用的训练的范围内。0005一种阻力条带装置在授予RANDALAHETRICK并转让给FITNESSANYWHERE有限公司的美国专利NO7,044,896中公开。在该专利中,训练装置包括在两端具有两个臂和握把的非弹性可调整长度的部件。该非弹性可调整长度的部件附接到位于中央的、柔性、基于带的固定器上,该固定器提供臂之间长度的分配。发明内容0006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可调整非弹性训练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端部。

14、的细长部件,其中,该细长部件是基本上非弹性的带。0007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结合,并还可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的固定器,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安装到结构件上。0008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基本为刚性的轭架,该刚性轭架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轭架外壳,其中,轭架外壳的第一端部联接到说明书CN102462925A2/11页6固定器的第二联接部分上,轭架外壳的第二端部限定构造成容纳细长部件的平移通道。0009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基本上刚性的轭架,该刚性轭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件构造成选择性地固定细。

15、长部件在平移通道内的位置。0010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件,该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定位销,该定位销包括轴和由轭架外壳限定的靠近平移通道的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所述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定尺寸为牢固地容纳该轴。0011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形成在基本上非弹性的带上的固定零件,该固定零件定尺寸为当轴插入至少一个容纳轴的孔内时容纳该轴,以在平移通道中按位置固定基本上非弹性的带。0012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基本上形成在基本上非弹性的带的中心点上的固定零件。0013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

16、,并还可包括形成在基本上非弹性的带的上表面上的环。0014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形成在基本上非弹性的带上的多个固定零件。0015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第一容纳轴的孔和第二容纳轴的孔,第一容纳轴的孔由轭架外壳的前表面限定,第二容纳轴的孔由轭架外壳的后表面限定,其中,当轴插入第一容纳轴的孔和第二容纳轴的孔内时,该轴横越平移通道。0016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在平移通道内的可旋转地联接到轭架外壳上的凸轮。0017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形成在轭架外壳的第二端部上的轭架接合面,其中,轭。

17、架接合面限定平移通道的下部。0018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轭架和由第二材料形成的轭架接合面,其中,第二材料具有比第一材料更低的摩擦系数。0019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构造成与轭架接合面可拆卸地接合的可拆卸插入部件。0020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柔性环和固定器孔,所述柔性环形成在固定器的第二联接部分上,所述固定器孔形成在由轭架外壳限定的轭架的第一端部上,固定器孔联接到柔性环上。0021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包括上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并还可包括固定器结构,所述固定器结构包括沿第一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一带。

18、环和沿第二折叠方向折叠的第二带环,其中,第一带环和第二带环定位成彼此靠近,以使第一折叠方向和第二折叠方向会聚。附图说明0022附图说明了本方法和系统的各种实施例,并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所示实施例仅作为本系统和方法的例子,而不限制其范围。0023图1A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在门与门侧柱之间的训练装置的前视图;0024图1B是使用者利用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A的训练装置执行高位划船训练说明书CN102462925A3/11页7HIGHROWEXERCISE的侧剖视图;0025图1C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A的训练装置的细部透视图;0026图2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C的训练装置的上部的放大透视图。

19、;0027图3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C的训练装置的上部的前视图;0028图4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C的训练装置的上部的侧视图;0029图5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C的训练装置的细长部件的透视图;0030图6A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C的训练装置的部件固定零件的透视图;0031图6B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C的训练装置的部件固定零件的俯视透视图;0032图7A和7B是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固定器和轭架组件的透视图;0033图8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固定器的侧视图;0034图9A和9B是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把手的透视图;00。

20、35图10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俯视透视图;0036图11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前视图;0037图12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仰视透视图;0038图13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刚性轭架的俯视图;0039图14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可更换插入物的刚性轭架的透视图;0040图15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图1014的刚性轭架一起使用的定位销的侧视图;0041图16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可旋转地联接于其上的带保持凸轮的刚性轭架的横截面侧视图。0042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

21、标记表示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元件。具体实施方式0043在此提供一种基于非弹性带的训练装置,其构造成提供选择性的握把位置和可控制的运动阻力。具体地,本系统提供一种基于非弹性的训练装置,其包括竖直定位固定器、基本上刚性的轭架壳体、中央非弹性带和至少一个把手或使用者接合装置。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中央非弹性带包括至少一个销接合零件,比如环,该至少一个销接合零件通过销或其它固定部件的插入选择性地固定到刚性轭架壳体上。因此,非弹性带选择性的固定至刚性轭架壳体上为用于所需训练的把手定位提供附加的稳定性和位置保证。此外,如以下参照附图所述,本系统还可包括多个可拆卸摩擦改变部件,所述多个可拆卸摩擦改变部件构造成选择。

22、性地改变带在基本上刚性的轭架壳体内的摩擦抵抗运动,同时增加系统的易于承受最大摩擦力的部分的耐用性。以下详细说明此基于阻力的训练系统的多个结构和方法。0044如在此所使用,术语“带”在此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均应广义地理解为任意长的、柔韧的带材,包括但决不限于皮革、布料、尼龙、聚乙烯、聚丙烯、棉、亚麻、大麻纤维以及类似材料。另外,仅为了便于说明,此带示出为基本上的平带。但是,由本系统和方法结合的带可采取任意多个横截面几何形状,包括平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说明书CN102462925A4/11页80045如在此所使用,术语“轭架”在此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均应广义地理解为包括无活动零部件的任意基本上。

23、实心的部件,所述任意基本上实心的部件构造成便于两个单独的物件或单个物件的两个端部的协调运动,所述物件比如为带。0046此外,如在此所使用,术语“刚性”在此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均应理解为包括不能弯曲或抗弯曲性高的任意材料或物体。0047一般地,本系统和方法提供一种非弹性训练装置,该非弹性训练装置由支承结构支承或能够容易地附装到支承结构上,并允许使用者通过简单地调整装置的长度、选择性地固定把手的相对位置以及此后在使用者将其重量传递到装置上时平衡该装置来执行许多训练。现在将参照图1A1B说明本系统和方法的多个特征,这并不意味着以任何方式限制该系统和方法的范围,图1A1B示出本系统和方法的安装和使用。00。

24、48如图所示,图1A是固定在门D与门侧柱J之间的点A处的基于非弹性的训练装置10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示意图。类似地,图1B是示出用图1A的训练装置训练的使用者U的局部剖视图。以下将提供基于非弹性的训练装置的更多细节。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非弹性”应理解为杨氏模量大于05GPA的任意材料。0049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训练装置100一般包括固定器110和细长部件140,细长部件140在固定器的两侧上形成一对臂,如图1A和图1B中示意性所示。如图所示,固定器110经由基本上刚性的轭架120联接到细长部件140上。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一对握把168设置在联接到细长部件140的端部的把手160的端部。

25、上。根据该实施例,细长部件140包括设置用于增大或减小长度S,如双箭头S所示,的至少一个长度调整机构150。另外,细长部件140的每个端部以延伸接合部件154图1C比如卡扣终止,该延伸接合部件154附装到把手160和相应的握把168上。0050固定器110用于为训练装置100提供固定的固定点并用于在使用者的重量施加到把手160和连接的细长部件140上时支承使用者的重量,如图1B中的箭头F所示。如图1B所示,固定器110适用于将训练装置100定位在门内,并由于具有扩大部分或固定器基部112、固定器带部分114以及联接到基本上刚性的轭架120上的环,提供对细长部件140的支承以用于将细长部件选择性。

26、地支承成滑动构型或固定构型。由于固定器基部112自细长部件140而位于门D的相对侧上,当牵拉握把168时,固定器110支承使用者的重量,如图1B所示。另外,轭架120允许细长部件通过其选择性的平移,如图1A中的双箭头C所示。因此,通过至少一个长度调整机构150并通过牵拉细长部件的端部,能够容易地调整细长部件140的总长度和该长度在轭架120的每一侧上的分布。根据细长部件140在轭架120内的取向和调整机构150的使用,由细长部件形成的臂可具有相似或变化的长度L。0051当本训练装置由结构件,比如门D图1A1B所示或栏杆、杆、树、摆动组合或任意其它适当的支承部件未示出支承时,本训练装置根据使用者。

27、相对于装置的位置利用人员的重量设置用于使用者训练的一对握把168,并提供装置的长度的简易调整。此外,如下所述,根据选择的可调整的长度、细长部件140在轭架120中的选择性的固定、以及根据使用者相对于训练装置在哪儿定位和如何定位,本训练装置可用于在许多朝向中的任意一个中训练。0052参照图1B,使用者U示出为处于许多训练姿势中的一个,特别是高位划船训练,用使用者的双手抓住一对握把168,并将使用者的双脚距离固定点A水平距离X放置。当固说明书CN102462925A5/11页9定到门上时,优选地,固定点A位于门的内侧上即,门远离使用者U打开,以使侧柱J能够支承使用者的重量。使用者U示出为远离固定点。

28、A倾斜,并通过装置100支承使用者的重量的一部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使用者U通过调整其相对于固定点A的姿势距离X和细长部件140和所形成臂的长度长度L,能够改变被支承的重量的数值,并由此改变训练装置100的阻力。图1B的使用者U通过沿朝向和远离固定点A的方向M运动其身体,可执行高位划船训练。当高位划船训练为图1B所示时,使用者的重量由地面和训练装置100支承时,使用者通过沿其它方向运动,使用者在该位置内也能够做许多其它训练。0053图1C15是训练装置100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详细视图。首先参考图1C,训练装置100的透视图显示为包括固定器110和细长部件140,该固定器110和细长部件140经由。

29、基本上刚性的轭架120联接在一起。根据所示实施例,固定器110包括非弹性柔性带114,非弹性柔性带114具有比带更宽的扩大的第一端部或基部112和形成联接环116的第二端部。根据图1C所示的实施例,环116穿过限定在轭架120中的固定器孔126,由此将固定器110枢转地联接到轭架120上。0054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轭架120包括限定固定器孔126的主轭架壳体122,固定器孔126将固定器110的环116联接到轭架上。此外,轭架壳体122限定具有带接合面124的中央带平移通道200;图2,带接合面124构造成当细长部件140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时接合细长部件140。如在此所使用,术语“通道”应当广。

30、义地理解为包括提供用于引导物体比如带平移的引导部的任意结构。此外,根据图1C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基本上刚性的轭架120包括构造成选择性地容纳定位销130的零件,定位销130可包括销带132。0055继续参照图1C,细长部件140穿过轭架120,限定一对臂170,表示为臂170A和170B。每个臂170具有各自的以延伸接合部件154终结的端部,延伸接合部件154构造成与把手接合部件配合以联接一对把手160的一个或其它使用者接合装置。如图所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把手160可包括形成在把手环164上的握把168,把手环164联接到把手接合部件162上。尽管图1C示出了具有握把168的把手,但任意数量。

31、的把手、带或其它接合部件可联接到图1C所示的延伸接合部件154上。0056本训练装置100的细长部件140还可包括一对长度调整机构或带扣150,示出在中央带144的任一端部,该对长度调整机构或带扣150设置用于调整细长部件的长度。具体地,根据图1C中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央带144具有布置在每个端部上的一对接合端部146。如图所示,中央带144的每个端部独立地穿过长度调整机构150,具体是凸轮带扣,这种设计及其应用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如接下来所述,细长部件140是基本上非弹性的,通过长度调整机构150中的一个或两个的作用可调整细长部件的长度。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使用者可致动长度调整机构150上。

32、的凸轮,允许当牵拉接合端部146时中央带144平移通过带扣。更具体地,根据一种实施方式,长度调整机构150包括具有凸轮的带扣,凸轮是弹簧加载的以使其通常限制带144,而且在使用者的作用下,比如通过推或拉凸轮,凸轮移动以允许带运动。通过推动凸轮由使用者和长度调整机构150内的弹簧调整凸轮与相对棒杆之间的距离,允许带144在凸轮与相对棒杆之间滑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中央带144穿过带扣的平移改变细长部件140的有效长度。当达到要求的长度时,可释放长度调整机构150的凸轮部分,固定细长部件140的有效长度。中央带144的牵拉穿过长度调整机构150并关于本身折回的部分可通过任意数量的锁紧部件148锁紧。

33、到中央带上,锁紧部件148包说明书CN102462925A6/11页10括但决不限于维可牢VELCRO带、联接到中央带上滑动靴套以及类似部件。0057从每个长度调整机构150延伸的是以延伸接合部件154终结的带扣延伸部152。如前所述,延伸接合部件154构造成能够附接任意数量的把手160、环、握把、带及类似部件。如图1C所示,延伸接合部件可包括但决不限于卡扣或其它联接装置。0058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形成中央带的一部分的部件固定零件142靠近中央带144的中心。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142上的零件构造成当其穿过基本上刚性的轭架120时被定位销130选择性地接合,由此相对于轭架120。

34、固定细长部件140的位置。可选择地,当使用者不希望固定细长部件140相对于轭架120的相对位置时,部件固定零件142能够与定位销130分离,允许中央带穿过轭架自由平移。选择性地固定细长部件140相对于轭架120的位置的能力能够执行附加训练,同时加强了执行多种训练期间的稳定性。另外,选择性地固定细长部件140相对于轭架120的位置的能力协助新手使用者在执行相对新式的训练时努力克服肌肉不平衡。以下将参照图215提供图1C中示出的单独构件的更多细节。0059图24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C的组装的基于重力的训练装置100的上部的各种视图。如图所示,中央带144与基本上刚性的轭架120接合。类似地,。

35、固定器110通过由轭架120的上部限定的固定器孔126联接到基本上刚性的轭架120上。如图所示,形成在固定器带114中的环116穿过固定器孔126以将固定器联接到轭架上。尽管轭架120之间的连接在此示出和描述为包括穿过由轭架形成的孔的环116,但是任意数量的联接机构可用于将固定器110联接到轭架上。即,所述连接是有利的,这是由于所述连接提供具有相对于固定器110枢转的能力的轭架,由此增加了整个训练装置100在使用期间的侧向自由度。但是,其它枢转和不枢转联接系统可类似地用于将固定器110联接到轭架120上,其它枢转和不枢转联接系统包括但决不限于机械紧固件,比如环、卡扣及类似部件。0060另外,根。

36、据图24中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央带144穿过由轭架壳体122限定的中央带平移通道200,以便将细长部件140选择性地联接到轭架120上。如图2所示,轭架120的限定中央带平移通道200的下部是表示为轭架接合面124的表面,轭架接合面124构造成容纳中央带144并允许中央带144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200平移。如图所示,轭架接合面124大致与中央带144同宽,在有些实施例中,比中央带144的宽度稍宽。如图所示,轭架接合面124还可采取弯曲形状,以便在中央带144的平移期间减小摩擦和/或提供热能的耗散,以及便于中央带沿其进入轭架120的相似方向返回,以便形成两个臂170A、170B。根据以下参照图。

37、1014进一步详细说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整个轭架120和/或仅轭架接合面124可由一种材料形成,并具有设计成可预测地改变轭架接合面与中央带之间的摩擦相互作用的表面加工。此外,为轭架120和/或仅用于轭架接合面124选择的材料可为其热耗散特性而挑选,以在激烈锻炼期间促进热能的耗散。在以下参照图14详述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可互换插入件放置在中央带平移通道200的底部上,以便改变轭架接合面与中心带之间的摩擦相互作用,由此调整在一些基于带运动的训练中的阻力。根据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或除上述元件之外,可在中央带144的底面上形成或放置可更换部件,以改变中央带与轭架接合面124之间的摩擦相互作用。

38、。0061图24还示出定位销130与轭架120和/或形成在中央带144上的部件固定零件142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当臂170基本上等长时,形成在中央带144上的部件固定说明书CN102462925A107/11页11零件142布置在轭架接合面124上的中央带平移通道200中。当在该位置中时,部件固定零件142与定位销130对准,定位销130与轭架120接合。如图所示,销130包括销轴420和销头410,销轴420和销头410定尺寸为使销轴能够穿过轭架壳体122,横越整个中央带平移通道200,并经由销固定入口700和出口710接合轭架壳体122的相对壁,如图7A所示。具体地,参照图15,销1。

39、30包括销头410、销轴420、形成在与销头相对的轴端上的接合斜面1510、和弹簧加载轴承形式的至少一个可选的销保持部件1500。根据一种实施方式,销轴420定尺寸为横越销固定入口700和出口710,同时销头410用作防止进一步插入的止动器。此外,可选的销保持部件1500可用于产生偏置干涉配合,该偏置干涉配合的目的是保持销轴420的插入。另外,具有销带环430的销带132靠近销头410地联接到销轴420上,以帮助销130附接轭架120和/或从轭架120拆除。此外,返回到图24,轭架壳体122限定第二销孔300,第二销孔300定尺寸为容纳销轴420,而不与中央带144相互作用或否则影响中央带14。

40、4的运动。0062根据该实施例,当使用者需要中央带144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200自由运动时,使用者可将销轴420插入形成在轭架120中的第二销孔300内。在此构造中,销轴420与部件固定零件142之间不形成接触,允许中央带144在中央带平移通道200中无阻碍地平移。该构造可由使用者选择以便参与基于平衡或动态带运动的训练。可选择地,当使用者为了存储或为了特殊训练需要中央带144相对于轭架120固定在稳定位置时,销轴420可插入销固定入口700和出口710内,如图7A所示,使得销轴420接合部件固定零件142,以便阻止中央带144在中央带平移通道200中的平移运动。0063具体地,根据图56B所示。

41、的一种实施方式,细长部件140包括中央带144,部件固定零件142形成在中央带144上。如图5和图6A所示,部件固定零件142可以是联接至中央带144的中心点附近的附加柔性带。附加柔性带可通过任意已知的紧固方法联接到中央带144上,任意已知的紧固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粘合或缝合。根据一种实施方式,销接合零件500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142上,以便在插入时容纳并牢固地联接销轴420。根据图5和图6A所示的实施例,环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142内,以便形成销接合零件500。根据该实施例,多余的带可聚集在所需的位置,形成环,且加强缝、粘合剂或其它紧固装置可用于将环保持在所需的位置。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需的位置可。

42、位于中央带的中点处,以便能够固定细长部件140,使得臂170维持在等长处。如图所示,销接合零件定尺寸为使得当中央带144与轭架接合面124接触时,由销接合零件500产生的间隙或空腔定位成并且定尺寸为当销轴420穿过销固定入口700和出口710时容纳销轴420,如图4所示。接合轭架壳体122的销轴420将抵抗中央带144随后的任何试图穿过中央带平移通道200的平移。0064可选择地,如图6B所示,环形式的多个销接合零件500可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142上。根据该实施例,使用者可从多个销接合零件142中选择,以改变臂170的相对长度。根据该实施例,使用者可能希望执行不均匀上推或其它相似训练,此训练设。

43、计成在身体的特定部分上施加不相等的阻力。因此,使用者可通过选择不同的销接合零件500,将把手160布置在当从轭架120测量时相对彼此的不同距离处,如图6B所示。尽管在此说明的形成在部件固定零件142上的本销接合零件500是形成在联接到中央带144上的第二带中的环,但在中央带内、上或其周围可形成任意数量的零件,以便允许中央带144相对轭架120的选择性的固定,任意数量的零件包括但决不限于机械地固定到中央带上的模制接收孔等。说明书CN102462925A118/11页120065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央带144相对于轭架120的位置固定可由除销/孔接合或其它类似干涉系统以外的机构实现。比如,根据。

44、图16所示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凸轮部件1600或双稳定杆可在中央带平移通道内绕枢轴线1610枢转地联接到轭架壳体122上。根据该实施例,当中央带144处于所需的位置时,使用者可沿方向R旋转凸轮,使得凸角1620接合中央带并将中央带相对于轭架接合面124固定,使得其不再能相对于轭架120平移。根据该实施例,当使用者再次需要中央带144相对于轭架122自由运动时,凸轮可沿相反的方向转动,将突出的凸角1620从中央带144移走,并恢复训练装置100的自由运动。0066图7A8呈现了固定器110的多个视图,其中,图7A是联接到轭架120上的固定器的透视图,图8是固定器的侧视图。如前所述,固定器110包。

45、括非弹性的柔性固定器带114,固定器带114的一端限定环,另一端联接固定器基部112。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固定器基部112、固定器带114和环116的固定器110由包括但不限于具有足以支承使用者的重量的强度的天然或合成材料的织物的带的材料形成。优选地,所述带包括但不局限于由尼龙、聚丙烯或其它聚合纤维制成的带。可以理解,根据本系统和方法的柔性材料的单个长度能够可选择地包括缝合、粘结或彼此附接的两块或更多块。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固定器110的长度从4英寸变化到30英寸,并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长度可为大约12英寸。0067如图7B所示,延长系绳740可选择地联接到固定器基部112上。根据一种实施方式。

46、,延长系绳740可为任意的结构性带或联接装置,任意的结构性带或联接装置构造成用作用于锁紧训练装置100的附加或可选的固定部件。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延长系绳740可包括环和钩、带扣或构造成允许延长系绳牢固地附接到物体上的其它锁紧部件,所述物体比如为分支件、汽车摆动组、栏杆、引体向上棒杆或其它的结构性物体。这允许训练装置100可选择地固定到除门以外的另外的物体上。0068继续参照图7A到图8,固定器带114可选择地包括覆盖固定器带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耐磨加强部件730。如图所示,可选择的耐磨加强部件730可为任意增加材料,所述任意增加材料构造成防止固定器带114上接合门的固定器带处的过度磨损。根据一种实。

47、施方式,可选择的耐磨加强部件730可包括但决不限于尼龙、聚丙烯、聚乙烯或其它聚合纤维的附加带。0069如图7A、图7B和图8所示,固定器110的固定器基部112包括比固定器带更宽的扩大的第一端部。由于固定器110的一个预定用途为将训练装置100固定在门与侧柱之间,优选地,端部112包括足够柔软以防止破坏木门或门框但足够坚固以支承使用者的重量的材料。如图8所示,固定器带114具有由带的延续形成的端部。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制成固定器带114的材料折叠成两个相对的折层,两个相对的折层具有相反的折叠方向。具体地,如图8的实施例所示,固定器基部112包括具有顺时针折叠方向的第一折层和具有逆时针折叠方向的第。

48、二折层。能够通过沿指示的方向将带端向后粘结和/或缝合到其自身上,形成构成图8的固定器基部112的相对折层。根据该实施例,当固定器基部112由门和侧柱结合时,力F施加到每个折层的背侧上。该力F使得相对折层沿与其各自的折叠方向T相同的方向折叠到其自身上。当每个相对折层承受进一步促进相对折层的紧固的基本上相等的力时,任何折层都不会相对于另一个松开或移位。因此,由相对折层形成的扩大的固定器基部112被保持,并防止整个固定器110在门与侧柱之间通过。0070如上所述,固定器110构造成在使用期间抵抗由于使用者给与把手160上的力而说明书CN102462925A129/11页13施加在训练装置100上的牵。

49、引力。图9A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与训练装置一起使用的把手的透视图。如图9A所示,把手160包括把手环164,把手环164可由与中央带144相同或类似的带材料形成。可选择地,把手160可由其它不同的材料或完全不同的形式制成。把手环164在第一端部联接到把手接合部件162,把手接合部件162在此示出为构造成直接联接到卡扣形式的延伸接合部件154上的圈。尽管在图9A中示出的是环和卡扣配合接合,但可使用任意数量的机械配合系统将把手160连接到带扣延伸部152上。在把手环164的第二端部上,可设置握把168或其它训练方便部件。根据所示实施例,握把168包括穿过握把中央的把手环空腔910。具体地,握。

50、把168具有大致的管状,外盖和内部筒形管状部分限定把手环空腔910。把手环空腔910定尺寸为提供用于把手环164在此穿过的空间。尽管图9A集中在具有握把168的把手160上,但仅通过将附加握把附件联接到延伸接合部件上,各种其它附加握把附件或握把以及不同设计的把手未示出可与训练装置100一起使用。比如,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如上详述的把手握把可由许多可选择的附件代替,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前臂展开的绳索握把、用于轻便体育锻炼的手指握把、和/或用于将双脚锁紧到把手上用于腿伸展训练的脚跟垫附件。此外,如图9B所示,把手160可包括圆形截面,由柔性材料,比如尼龙形成,并具有有些柔性的握把168。0071联接到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运动;游戏;娱乐活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