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8486085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5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26274.9

申请日:

20150825

公开号:

CN105169455B

公开日:

2018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L15/28,A61L15/44,A61K36/898,A61P17/02

主分类号:

A61L15/28,A61L15/44,A61K36/898,A61P17/02

申请人:

东莞市达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西达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信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奕福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三元里社区财津商务大厦二楼205-208号东莞市达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510526274A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玉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壳聚糖季铵盐40‑50份、青黛粉25‑35份、保湿剂8‑12份、白及提取物3‑7份、地榆提取物3‑7份和泽兰提取物3‑7份。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与创面贴敷性好;具有缓解伤口疼痛、控制局部感染、保持创面皮肤湿润、保护皮肤、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预防疤痕形成的作用,可广泛用于烧伤、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急救、治疗,减轻瘢痕形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壳聚糖季铵盐包括季铵化度为70%-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或季铵化度为≥80%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8-102℃、相对密度在1.45-1.53的山梨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2%-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5%-98%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5-3.5:1组成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1-5份,稳定剂是由木糖醇、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1.5-2.5:1:0.5-1.5组成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步骤B、配制: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烧烫伤现象时有发生,轻度烧烫伤者,或采用西药或采用中药均能得到肯定的疗效,但是烧烫伤部位的表皮有疤痕难以消除;若是严重的烧烫伤,情况就不同了,不论用西药还是中药或是采用植皮手术,都只能控制病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医疗费用昂贵。

目前,用于治疗激光灼伤和烧烫伤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多数为中药制剂,如申请号为03106944.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冰陵烧伤宁软膏;申请号为95119532.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烧烫伤膏等,这些药物疗效不佳,医治周期长,应用范围不广泛且配方制备工艺也较复杂,较难推广应用。

长久以来,人们对医用敷料的定义一般为:用以清洁和保护伤口的纱布、纱布条、棉花球和棉垫的总称。这种传统定义上的敷料的主要作用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保护伤口,但对伤口的愈合几乎没有促进作用。申请号为200920034872.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创伤的活性银离子抗菌敷料,该敷料主要有效成分为银离子,具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该敷料使用无纺布固定,由于无纺布与伤口易于粘连,因此更换敷料时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

1962年,英国科学家George Winter博士发现,潮湿的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自此,基于这一思想的各种新式敷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如水状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等。水凝胶敷料具有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吸收大量伤口流出液,透气保湿,且透明可以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等优点,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申请号为200410010849.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药物、壳聚糖的聚乙烯醇水凝胶敷料,该医用水凝胶敷料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创伤和烧烫伤,但是该敷料没有抑菌性,当伤口被感染时或者有被感染的可能时,不能使用该敷料。申请号为201110044042.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纳米银和羧甲基壳聚糖医用敷料,具有较好的抗菌功效,但该医用敷料制备过程过于复杂,制备时需要冻干设备,制备成本较高,该敷料冻干后不含水分,使用时有可能会与伤口产生粘连,且有悖于湿性环境利于伤口愈合的理论。申请号为200610083191.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菌功能的液体(凝胶状)伤口敷料,该液体敷料主要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纳米银制备过程复杂繁琐,且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米银被吸收后可在体内沉积,毒性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该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与创面贴敷性好;具有缓解伤口疼痛、控制局部感染、保持创面皮肤湿润、保护皮肤、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预防疤痕形成的作用,可广泛用于烧伤、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急救、治疗,减轻瘢痕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操作控制方便,生产成本低,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0-50份

青黛粉 25-35份

保湿剂 8-12份

白及提取物 3-7份

地榆提取物 3-7份

泽兰提取物 3-7份。

优选的,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0-45份

青黛粉 25-30份

保湿剂 8-10份

白及提取物 3-5份

地榆提取物 3-5份

泽兰提取物 3-5份。

优选的,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2-48份

青黛粉 28-32份

保湿剂 9-11份

白及提取物 4-6份

地榆提取物 4-6份

泽兰提取物 4-6份。

优选的,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5-50份

青黛粉 30-35份

保湿剂 10-12份

白及提取物 5-7份

地榆提取物 5-7份

泽兰提取物 5-7份。

优选的,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5份

青黛粉 30份

保湿剂 10份

白及提取物 5份

地榆提取物 5份

泽兰提取物 5份。

本发明采用的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均为市售的中药提取物。本发明采用的各原料的作用如下:

壳聚糖:对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表现出类似抗生素的特征。壳聚糖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实验菌株均具有抑制作用,甚至对一般抗生素难以抑制的白色念珠菌也有抑制作用。大分子壳聚糖通过自身的所带的正电荷与微生物细胞膜所携带的负电荷的相互作用,破坏细菌细胞壁原有结构,造成细胞成分的泄漏而起到抗菌作用。而小分子的壳聚糖,通过渗透进入细胞内带有阴离子的生物大分子发生类似“絮凝”作用,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阻断DN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作为主要的消毒组分,按比例加入到混合物中,目的是通过其特性,协助聚六亚甲基胍,使未完全杀灭的残余细菌失去生命力,从而达到增强灭菌效果。创面或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创面愈合过程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形成、炎性反应发生、基质变化、细胞增殖和再生,受损组织修复和重塑等过程。壳聚糖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通过介导细胞增殖而促进伤口愈合,通过温和的急性炎性反应吸引大量的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清除组织碎片和血凝块。壳聚糖可促进纤维细胞的迁移,对基质细胞有趋化、迁移、激活作用,并加速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塑过程,促进皮肤组织修复。壳聚糖的降解产物N-乙酰葡糖胺(NAG)对组织的疤痕修复非常重要。壳聚糖本身具有止血作用。同时,壳聚糖通过其与红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而实现止血。其止血机理是:带正电荷的壳聚糖与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神经氨酸残基的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促进血小板的聚集,激活凝血系统,交联红细胞形成血块。而且壳聚糖具有明显的膜形成作用,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和防止大出血。

壳聚糖季铵盐的水溶性比甲壳素和壳聚糖要好,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壳聚糖的功效。壳聚糖季铵盐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一般壳聚糖所没有的较高溶解度和容易被生物体吸收等诸多独特的功能,更好的利用了壳聚糖的生物学活性。本发明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与现有敷料相比具有更强的抗菌抗炎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壳聚糖不能在中性溶液中形成水凝胶导致混合不均的问题。

青黛粉: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主治: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白及提取物:性味苦、甘、涩,微寒;归经: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地榆提取物:性微寒、味苦;功效: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主治: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泽兰提取物: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脾、肾经;功效:驱风镇痛;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痛、麻风、胃痛及感冒、流感发烧、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季铵盐产生并形成的阳离子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并对细菌、真菌、病毒起到了隔离和杀灭的作用;通过采用青黛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止痛、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通过采用保湿剂,可以起到护肤和保湿的作用;通过采用白及提取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通过采用地榆提取物,具有凉血止血、解毒疗疮的作用;通过采用泽兰提取物,具有活血袪瘀、行水消肿的作用。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和保湿剂,加入青黛粉、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多种中药复配使用,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与创面贴敷性好;具有缓解伤口疼痛、控制局部感染、保持创面皮肤湿润、保护皮肤、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预防疤痕形成的作用,可广泛用于烧伤、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急救、治疗,减轻瘢痕形成。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季铵盐包括季铵化度为70%-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或季铵化度为≥80%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

更为优选的,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2%-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5%-98%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5-3.5:1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壳聚糖季铵盐,不但具有典型的季铵盐的性质,如抗菌抑菌性和吸湿保湿性,而且保持了壳聚糖原有良好的成膜性、絮凝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等性能;使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并对细菌、真菌、病毒起到了隔离和杀灭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8-102℃、相对密度在1.45-1.53的山梨醇。

本发明通过采用熔点在88-102℃、相对密度在1.45-1.53的山梨醇作为保湿剂,可以提高皮肤的湿度,防止伤口脱水,在伤口处维持有利于治疗的潮湿环境,改善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

优选的,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1-5份,稳定剂是由木糖醇、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1.5-2.5:1:0.5-1.5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采用木糖醇、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稳定剂,并控制其重量比为1.5-2.5:1:0.5-1.5,可以维持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步骤B、配制: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操作控制方便,生产成本低,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季铵盐产生并形成的阳离子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并对细菌、真菌、病毒起到了隔离和杀灭的作用;通过采用青黛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止痛、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通过采用保湿剂,可以起到护肤和保湿的作用;通过采用白及提取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通过采用地榆提取物,具有凉血止血、解毒疗疮的作用;通过采用泽兰提取物,具有活血袪瘀、行水消肿的作用。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和保湿剂,加入青黛粉、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多种中药复配使用,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与创面贴敷性好;具有缓解伤口疼痛、控制局部感染、保持创面皮肤湿润、保护皮肤、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预防疤痕形成的作用,可广泛用于烧伤、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急救、治疗,减轻瘢痕形成。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具有如下优点:

(1)覆盖创面,消炎抗菌,尤其对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淋球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溶菌作用,可有效预防伤口感染、皮肤溃烂;

(2)止血散癖,消肿定痛的作用;

(3)促进肉芽生长和皮肤再生,加速愈合,减少疤痕;

(4)具有与人体皮肤相近的柔软性能,在湿润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和强度;

(5)透气性好,可以保持湿润环境,有较好的吸收伤口分泌物的能力;

(6)不发生热源反应;

(7)生物相容性好,对各种创面无毒、无刺激、无免疫原性;

(8)能够有效地治愈各类烧烫伤,抗感染能力强,作用快,30%面积以内的烧烫伤不需植皮。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操作控制方便,生产成本低,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0份

青黛粉 25份

保湿剂 8份

白及提取物 3份

地榆提取物 3份

泽兰提取物 3份。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2%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5%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8℃、相对密度在1.45的山梨醇。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1份,稳定剂是由木糖醇、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1.5:1:0.5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稳定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步骤B、配制: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稳定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临床应用例1:张先生,45岁,症状为皮肤烧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每日伤口敷料三次,连续使用15天后,没出现感染,创面愈合良好。

实施例2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2份

青黛粉 28份

保湿剂 9份

白及提取物 4份

地榆提取物 4份

泽兰提取物 4份。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3%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6%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8: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9℃、相对密度在1.47的山梨醇。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步骤B、配制: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临床应用例2:曾女士,26岁,症状为皮肤烫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每日伤口敷料三次,连续使用15天后,没出现感染,创面愈合良好。

实施例3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5份

青黛粉 30份

保湿剂 10份

白及提取物 5份

地榆提取物 5份

泽兰提取物 5份。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4%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7%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3: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100℃、相对密度在1.49的山梨醇。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3份,稳定剂是由木糖醇、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2:1:1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稳定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步骤B、配制: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稳定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临床应用例3:杨先生,37岁,症状为皮肤烧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每日伤口敷料三次,连续使用15天后,没出现感染,创面愈合良好。

实施例4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48份

青黛粉 32份

保湿剂 11份

白及提取物 6份

地榆提取物 6份

泽兰提取物 6份。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4%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7%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3.2: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101℃、相对密度在1.51的山梨醇。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步骤B、配制: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临床应用例4:赵先生,41岁,症状为皮肤烫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每日伤口敷料三次,连续使用15天后,没出现感染,创面愈合良好。

实施例5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壳聚糖季铵盐 50份

青黛粉 35份

保湿剂 12份

白及提取物 7份

地榆提取物 7份

泽兰提取物 7份。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8%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3.5: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102℃、相对密度在1.53的山梨醇。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5份,稳定剂是由木糖醇、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2.5:1:1.5组成的混合物。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称量: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稳定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步骤B、配制: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青黛粉、保湿剂、稳定剂、白及提取物、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临床应用例5:钟女士,28岁,症状为皮肤烧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每日伤口敷料三次,连续使用15天后,没出现感染,创面愈合良好。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止痛、护创去痕,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与创面贴敷性好;具有缓解伤口疼痛、控制局部感染、保持创面皮肤湿润、保护皮肤、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预防疤痕形成的作用,可广泛用于烧伤、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急救、治疗,减轻瘢痕形成。

对实施例1-5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分别进行药理测试,实验结果如下:

测试1:抑菌效果

按《药品微生物检验手册》第18章第1节管碟法进行试验,测定结果参见表1。

表1

抑菌直径(mm)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金黄色葡萄球菌 21.6±0.9 22.4±0.7 22.1±0.8 23.2±0.9 21.7±0.6 大肠杆菌 18.1±0.7 19.2±0.6 18.5±0.9 19.6±1.0 20.3±0.8 白色念珠菌 23.5±0.9 24.1±0.7 23.2±0.8 24.4±0.7 25.2±0.6 绿脓杆菌 13.8±1.0 14.2±0.9 13.6±0.6 14.5±0.9 15.2±0.8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均有明显抑菌圈,说明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测试2:液体敷料样品皮肤刺激指数(PII)测定

按GB/T16886.10-2000规定的封闭式致敏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参见表2。

表2

测试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皮肤刺激指数 0 0 0 0 0 皮肤致敏 无 无 无 无 无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均无皮肤刺激和皮肤致敏反应。

测试3:生物相容性实验

将实施例1-5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分别注入白兔体内,定时观察,连续8天体重、进食、体温、活动无异常。说明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测试4:对创伤伤口愈合的对比试验

供试品:实施例1-5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对照品云南白药。

1、促凝血作用

凝血时间测定方法:分别取10mg各供试品,加入新鲜血液1mL,摇匀,记录血液凝固时间,结果见表3。

表3

凝血时间(min) 正常凝血 云南白药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1 9.36 8.65 5.54 5.89 5.75 5.92 5.64 2 9.17 8.34 5.90 5.69 7.04 5.56 5.06 3 8.95 8.91 5.57 5.93 5.85 5.91 5.78 平均值 9.16 8.63 5.67 5.84 5.88 5.80 5.83 提前 0.00 5.79% 38.10% 36.24% 35.80% 36.68% 41.15%

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显示出抗凝血作用,与正常凝血时间比较,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凝血时间平均提前37.65%,明显优于云南白药。

2、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实验动物采用雄性Wister大鼠,每组10只动物。分别于伤后3、6、10、15、21d观察。大鼠背部用8%硫化钠液脱毛,24h后经腹腔给予戊巴比妥钠,麻醉成功后用手术剪剪出直径约为1.0cm的圆形全皮切口,用70%酒精溶液消毒,分别将实施例1-5所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涂布在伤口处,用石蜡脱脂纱布覆盖,再用绷带包扎,伤后经腹腔给予生理盐水。分别将实施例1-5所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覆盖创面,作为试验组1-5;对照组用0.2%依沙丫啶溶液处理,包扎,于各取样时间点计算创面愈合率。

计算创面愈合率的方法如下:先将创面标记在半透明纸上,再以此为模板,将质地均匀的硬纸片剪成同样大小,然后用天平称重,以硬纸片重量间接地表示创面大小。

按下试计算创面愈合率:

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

病理检查,了解创面愈合质量,并根据创面愈合情况确定愈合时间,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取样天数 3d 6 d 10 d 15 d 21 d 对照组 4.6±0.9 10.5±1.1 30.7±1.2 51.2±0.9 76.5±1.0 实施例1 21.1±1.3 34.6±1.1 67.2±1.2 88.4±1.0 97.3±1.3 实施例2 23.3±1.1 35.9±0.9 61.5±1.3 87.7±1.1 99.2±1.2 实施例3 22.7±0.9 39.3±1.1 64.1±1.0 88.4±1.2 97.8±1.3 实施例4 24.5±1.0 39.6±1.3 68.8±0.9 86.6±1.4 98.5±1.1 实施例5 23.2±1.2 36.4±1.0 66.5±1.2 87.2±1.2 98.9±0.9

由表4可知,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施用后,各取样点的创面平均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21天时创面平均愈合率为97%以上,高于对照组20%以上,说明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促进伤口愈合作用非常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526274.9 (22)申请日 2015.08.2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16945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2.23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达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三元里 社区财津商务大厦二楼205-208号东 莞市达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专利权人 广西达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信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梁奕福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

2、司 44215 代理人 李玉平 (51)Int.Cl. A61L 15/28(2006.01) A61L 15/44(2006.01) A61K 36/898(2006.01) A61P 17/02(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3316033 A,2013.09.25, CN 1887358 A,2007.01.03, CN 102302797 A,2012.01.04, CN 103316033 A,2013.09.25, CN 102335451 A,2012.02.01, CN 103301501 A,2013.09.18, CN 101933959 A,2011.01。

3、.05, 审查员 郭翔 (54)发明名称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 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 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 料: 壳聚糖季铵盐40-50份、 青黛粉25-35份、 保湿 剂8-12份、 白及提取物3-7份、 地榆提取物3-7份 和泽兰提取物3-7份。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 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创去痕, 同时能够 抑制细菌的生长, 与创面贴敷性好; 具有缓解伤 口疼痛、 控制局部感染、 保持创面皮肤湿润、 保护 皮肤、 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 预防疤痕形成 的作。

4、用, 可广泛用于烧伤、 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 急救、 治疗, 减轻瘢痕形成。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CN 105169455 B 2018.06.01 CN 105169455 B 1.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 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包括季铵化度为70-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或 季铵化度为80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8-102、 相对密度在1.45-1.53的山梨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

5、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169455 B 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聚糖季铵 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2-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5-98的。

6、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5-3.5:1组成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1-5份, 稳定剂是由木糖醇、 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 比1.5-2.5: 1: 0.5-1.5组成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 称量: 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物和 泽兰提取物; 步骤B、 配制: 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

7、取 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 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169455 B 3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实生活中, 烧烫伤现象时有发生, 轻度烧烫伤者, 或采用西药或采用中药均能得 到肯定的疗效, 但是烧烫伤部位的表皮有疤痕难以消除; 若是严重的烧烫伤, 情况就不同 了, 不论用西药还是中药或是采用植皮手术, 都只能控制病情, 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 且医疗费用昂贵。 0003 目前, 用于。

8、治疗激光灼伤和烧烫伤的专利、 文献中公开的多数为中药制剂, 如申请 号为03106944.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冰陵烧伤宁软膏; 申请号为95119532.8的中国 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烧烫伤膏等, 这些药物疗效不佳, 医治周期长, 应用范围不广泛且配方 制备工艺也较复杂, 较难推广应用。 0004 长久以来, 人们对医用敷料的定义一般为: 用以清洁和保护伤口的纱布、 纱布条、 棉花球和棉垫的总称。 这种传统定义上的敷料的主要作用是,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保护伤口, 但对伤口的愈合几乎没有促进作用。 申请号为200920034872.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 一种治疗烧烫伤、 创伤的活性银离子。

9、抗菌敷料, 该敷料主要有效成分为银离子, 具有抗菌、 消炎、 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该敷料使用无纺布固定, 由于无纺布与伤口易于粘连, 因此更 换敷料时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 0005 1962年, 英国科学家George Winter博士发现, 潮湿的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 自此, 基于这一思想的各种新式敷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如水状胶体敷料、 水凝胶敷料等。 水凝胶 敷料具有可以明显缓解疼痛, 吸收大量伤口流出液, 透气保湿, 且透明可以观察伤口的愈合 情况等优点, 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申请号为200410010849.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 含药物、 壳聚糖的聚乙烯醇水凝胶敷料, 该医。

10、用水凝胶敷料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创伤和烧 烫伤, 但是该敷料没有抑菌性, 当伤口被感染时或者有被感染的可能时, 不能使用该敷料。 申请号为201110044042.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含纳米银和羧甲基壳聚糖医用敷料, 具有较好的抗菌功效, 但该医用敷料制备过程过于复杂, 制备时需要冻干设备, 制备成本较 高, 该敷料冻干后不含水分, 使用时有可能会与伤口产生粘连, 且有悖于湿性环境利于伤口 愈合的理论。 申请号为200610083191.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促进伤口愈合、 抗 菌功能的液体 (凝胶状) 伤口敷料, 该液体敷料主要采用纳米银作为抗菌剂, 纳米银制备过 程复杂繁琐, 。

11、且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 纳米银被吸收后可在体内沉积, 毒性大。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 该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创去痕, 同时能够抑制细 菌的生长, 与创面贴敷性好; 具有缓解伤口疼痛、 控制局部感染、 保持创面皮肤湿润、 保护皮 说 明 书 1/9 页 4 CN 105169455 B 4 肤、 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 预防疤痕形成的作用, 可广泛用于烧伤、 烫伤的快速止血保 湿, 急救、 治疗, 减轻瘢痕形成。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

12、法, 该制备方 法工艺简单, 原料廉价易得, 操作控制方便, 生产成本低, 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0008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所述烧烫 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0009 壳聚糖季铵盐 40-50份 0010 青黛粉 25-35份 0011 保湿剂 8-12份 0012 白及提取物 3-7份 0013 地榆提取物 3-7份 0014 泽兰提取物 3-7份。 0015 优选的,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0016 壳聚糖季铵盐 40-45份 0017 青黛粉 25-30份 0018 保湿剂 8-10份 001。

13、9 白及提取物 3-5份 0020 地榆提取物 3-5份 0021 泽兰提取物 3-5份。 0022 优选的,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0023 壳聚糖季铵盐 42-48份 0024 青黛粉 28-32份 0025 保湿剂 9-11份 0026 白及提取物 4-6份 0027 地榆提取物 4-6份 0028 泽兰提取物 4-6份。 0029 优选的,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0030 壳聚糖季铵盐 45-50份 0031 青黛粉 30-35份 0032 保湿剂 10-12份 0033 白及提取物 5-7份 0034 地榆提取物 5-7份 00。

14、35 泽兰提取物 5-7份。 0036 优选的,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0037 壳聚糖季铵盐 45份 0038 青黛粉 30份 0039 保湿剂 10份 0040 白及提取物 5份 0041 地榆提取物 5份 说 明 书 2/9 页 5 CN 105169455 B 5 0042 泽兰提取物 5份。 0043 本发明采用的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均为市售的中药提取物。 本 发明采用的各原料的作用如下: 0044 壳聚糖: 对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表现出类似抗生素的特征。 壳聚糖对表 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15、 白色念珠菌等实验菌株均具 有抑制作用, 甚至对一般抗生素难以抑制的白色念珠菌也有抑制作用。 大分子壳聚糖通过 自身的所带的正电荷与微生物细胞膜所携带的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破坏细菌细胞壁原有结 构, 造成细胞成分的泄漏而起到抗菌作用。 而小分子的壳聚糖, 通过渗透进入细胞内带有阴 离子的生物大分子发生类似 “絮凝” 作用, 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阻断DNA的生物合成, 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作为主要的消毒组分, 按比例加入到混合物中, 目的是通过其 特性, 协助聚六亚甲基胍, 使未完全杀灭的残余细菌失去生命力, 从而达到增强灭菌效果。 创面或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创面愈。

16、合过程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 血液凝 固、 纤维蛋白形成、 炎性反应发生、 基质变化、 细胞增殖和再生, 受损组织修复和重塑等过 程。 壳聚糖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再生, 通过介导细胞增殖而促进伤口愈合, 通过温和的急性炎 性反应吸引大量的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清除组织碎片和血凝块。 壳聚糖可促进纤维细 胞的迁移, 对基质细胞有趋化、 迁移、 激活作用, 并加速细胞增殖和组织重塑过程, 促进皮肤 组织修复。 壳聚糖的降解产物N-乙酰葡糖胺 (NAG) 对组织的疤痕修复非常重要。 壳聚糖本身 具有止血作用。 同时, 壳聚糖通过其与红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是对红细胞的凝集作 用而实现止血。 其止血机。

17、理是: 带正电荷的壳聚糖与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神经氨酸残基的 受体发生相互作用, 促进血小板的聚集, 激活凝血系统, 交联红细胞形成血块。 而且壳聚糖 具有明显的膜形成作用, 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和防止大出血。 0045 壳聚糖季铵盐的水溶性比甲壳素和壳聚糖要好, 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壳聚糖的功 效。 壳聚糖季铵盐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而且具有一般壳聚糖所没有的较高溶解度 和容易被生物体吸收等诸多独特的功能, 更好的利用了壳聚糖的生物学活性。 本发明通过 采用壳聚糖季铵盐, 与现有敷料相比具有更强的抗菌抗炎作用, 同时也解决了壳聚糖不能 在中性溶液中形成水凝胶导致混合不均的问题。 0046 青黛粉。

18、: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 定惊; 主治: 用于治疗温毒发斑, 血热吐衄, 胸痛咳 血, 口疮, 痄腮, 喉痹, 小儿惊痫。 0047 白及提取物: 性味苦、 甘、 涩, 微寒; 归经: 归肺、 肝、 胃经; 功效: 收敛止血, 消肿生 肌; 主治: 用于咯血, 吐血, 外伤出血, 疮疡肿毒, 皮肤皲裂。 0048 地榆提取物: 性微寒、 味苦; 功效: 具有止血凉血、 清热解毒、 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 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 主治: 可治疗吐血、 血痢、 烧灼伤、 湿疹、 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病大 出血、 便血、 崩漏、 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0049 泽兰提取物: 性味辛, 。

19、温; 归经: 入肺、 脾、 肾经; 功效: 驱风镇痛; 主治: 风湿麻木、 关 节痛、 麻风、 胃痛及感冒、 流感发烧、 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0050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 壳聚糖季铵盐产生并 形成的阳离子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创去痕, 并对细菌、 真菌、 病毒起到了隔离和杀灭的作 用; 通过采用青黛粉,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 止血、 止痛、 凉血消斑、 泻火定惊等作用; 通过采 用保湿剂, 可以起到护肤和保湿的作用; 通过采用白及提取物, 具有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的 说 明 书 3/9 页 6 CN 105169455 B 6 作用; 通过采用地榆提取物,。

20、 具有凉血止血、 解毒疗疮的作用; 通过采用泽兰提取物, 具有活 血袪瘀、 行水消肿的作用。 0051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和保湿剂, 加入青黛 粉、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多种中药复配使用, 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重量配 比, 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创去痕, 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 与创面贴敷性好; 具有缓解伤 口疼痛、 控制局部感染、 保持创面皮肤湿润、 保护皮肤、 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 预防疤痕 形成的作用, 可广泛用于烧伤、 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 急救、 治疗, 减轻瘢痕形成。 0052 优选的,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包括季铵化度为70%-9。

21、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 聚糖和/或季铵化度为80%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 0053 更为优选的,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2%-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 铵壳聚糖和季铵化度为95%-98%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5-3.5:1组成 的混合物。 0054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壳聚糖季铵盐, 不但具有典型的季铵盐的性质, 如抗菌抑菌 性和吸湿保湿性, 而且保持了壳聚糖原有良好的成膜性、 絮凝性、 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等 性能; 使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创去痕, 并对细菌、 真菌、 病 毒起到了隔离和杀灭的作用。 0055 优选。

22、的,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8-102、 相对密度在1.45-1.53的山梨醇。 0056 本发明通过采用熔点在88-102、 相对密度在1.45-1.53的山梨醇作为保湿剂, 可 以提高皮肤的湿度, 防止伤口脱水, 在伤口处维持有利于治疗的潮湿环境, 改善治疗效果, 促进伤口愈合。 0057 优选的,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1-5份, 稳定剂是由木糖醇、 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1.5-2.5: 1: 0.5-1.5组成的混合物。 0058 本发明通过采用木糖醇、 甘露醇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稳定剂, 并控制其重量 比为1.5-2.5: 1: 0.5-1.5, 可以维持。

23、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稳定性。 0059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 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60 步骤A、 称量: 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 物和泽兰提取物; 0061 步骤B、 配制: 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 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 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0062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 原料廉价易得, 操作控制方便, 生产成本低, 可大规 模工业化生产。 006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

24、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 盐, 壳聚糖季铵盐产生并形成的阳离子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创去痕, 并对细菌、 真菌、 病毒 起到了隔离和杀灭的作用; 通过采用青黛粉,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 止血、 止痛、 凉血消斑、 泻 火定惊等作用; 通过采用保湿剂, 可以起到护肤和保湿的作用; 通过采用白及提取物, 具有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的作用; 通过采用地榆提取物, 具有凉血止血、 解毒疗疮的作用; 通过采 用泽兰提取物, 具有活血袪瘀、 行水消肿的作用。 0064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通过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和保湿剂, 加入青黛 说 明 书 4/9 页 7 CN 105169455 B 7 粉。

25、、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多种中药复配使用, 并严格控制各原料的重量配 比, 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创去痕, 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 与创面贴敷性好; 具有缓解伤 口疼痛、 控制局部感染、 保持创面皮肤湿润、 保护皮肤、 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 预防疤痕 形成的作用, 可广泛用于烧伤、 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 急救、 治疗, 减轻瘢痕形成。 0065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具有如下优点: 0066 (1) 覆盖创面, 消炎抗菌, 尤其对变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 淋球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溶菌作用, 可有效预防。

26、伤口感 染、 皮肤溃烂; 0067 (2) 止血散癖, 消肿定痛的作用; 0068 (3) 促进肉芽生长和皮肤再生, 加速愈合, 减少疤痕; 0069 (4) 具有与人体皮肤相近的柔软性能, 在湿润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和强度; 0070 (5) 透气性好, 可以保持湿润环境, 有较好的吸收伤口分泌物的能力; 0071 (6) 不发生热源反应; 0072 (7) 生物相容性好, 对各种创面无毒、 无刺激、 无免疫原性; 0073 (8) 能够有效地治愈各类烧烫伤, 抗感染能力强, 作用快, 30%面积以内的烧烫伤不 需植皮。 0074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 原料廉价易得, 操作控制方便, 。

27、生产成本低, 可大规 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 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0076 实施例1 0077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 0078 壳聚糖季铵盐 40份 0079 青黛粉 25份 0080 保湿剂 8份 0081 白及提取物 3份 0082 地榆提取物 3份 0083 泽兰提取物 3份。 0084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2%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 度为95%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5:1组。

28、成的混合物。 0085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8、 相对密度在1.45的山梨醇。 0086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1份, 稳定剂是由木糖醇、 甘露醇和乙 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1.5: 1: 0.5组成的混合物。 0087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88 步骤A、 称量: 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稳定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说 明 书 5/9 页 8 CN 105169455 B 8 0089 步骤B、 配制: 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稳定剂、 白及提取 物、 地榆提取物和。

29、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 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0090 临床应用例1: 张先生, 45岁, 症状为皮肤烧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 每日伤口敷料三次, 连续使用15天后, 没出现感染, 创面愈合良好。 0091 实施例2 0092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 0093 壳聚糖季铵盐 42份 0094 青黛粉 28份 0095 保湿剂 9份 0096 白及提取物 4份 0097 地榆提取物 4份 0098 泽兰提取物 4份。 0099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3%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

30、糖和季铵化 度为96%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2.8:1组成的混合物。 0100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89、 相对密度在1.47的山梨醇。 0101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102 步骤A、 称量: 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 物和泽兰提取物; 0103 步骤B、 配制: 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 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 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0104 临床应用例2: 曾女士, 26岁, 症状为皮肤烫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烧烫伤外用。

31、 急救医用敷料, 每日伤口敷料三次, 连续使用15天后, 没出现感染, 创面愈合良好。 0105 实施例3 0106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 0107 壳聚糖季铵盐 45份 0108 青黛粉 30份 0109 保湿剂 10份 0110 白及提取物 5份 0111 地榆提取物 5份 0112 泽兰提取物 5份。 0113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4%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 度为97%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3:1组成的混合物。 0114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100、 相对密度在1.49的山梨醇。 0115。

32、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3份, 稳定剂是由木糖醇、 甘露醇和乙 二胺四乙酸二钠以重量比2: 1: 1组成的混合物。 0116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117 步骤A、 称量: 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稳定剂、 白及提取物、 说 明 书 6/9 页 9 CN 105169455 B 9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0118 步骤B、 配制: 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稳定剂、 白及提取 物、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 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0119 临床应用例3: 杨先生。

33、, 37岁, 症状为皮肤烧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 每日伤口敷料三次, 连续使用15天后, 没出现感染, 创面愈合良好。 0120 实施例4 0121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 0122 壳聚糖季铵盐 48份 0123 青黛粉 32份 0124 保湿剂 11份 0125 白及提取物 6份 0126 地榆提取物 6份 0127 泽兰提取物 6份。 0128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4%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 度为97%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3.2:1组成的混合物。 0129 。

34、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101、 相对密度在1.51的山梨醇。 0130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131 步骤A、 称量: 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 物和泽兰提取物; 0132 步骤B、 配制: 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 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 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0133 临床应用例4: 赵先生, 41岁, 症状为皮肤烫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 每日伤口敷料三次, 连续使用15天后, 没出现感染, 创面愈合良好。 01。

35、34 实施例5 0135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 0136 壳聚糖季铵盐 50份 0137 青黛粉 35份 0138 保湿剂 12份 0139 白及提取物 7份 0140 地榆提取物 7份 0141 泽兰提取物 7份。 0142 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是由季铵化度为95%的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和季铵化 度为98%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壳聚糖以重量比3.5:1组成的混合物。 0143 所述保湿剂为熔点在102、 相对密度在1.53的山梨醇。 0144 所述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还包括稳定剂5份, 稳定剂是由木糖醇、 甘露醇和乙 二胺四乙。

36、酸二钠以重量比2.5: 1: 1.5组成的混合物。 0145 一种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说 明 书 7/9 页 10 CN 105169455 B 10 0146 步骤A、 称量: 称量配方量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稳定剂、 白及提取物、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 0147 步骤B、 配制: 将步骤A称量好的壳聚糖季铵盐、 青黛粉、 保湿剂、 稳定剂、 白及提取 物、 地榆提取物和泽兰提取物放入容器中搅拌至均匀, 即得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0148 临床应用例5: 钟女士, 28岁, 症状为皮肤烧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

37、, 每日伤口敷料三次, 连续使用15天后, 没出现感染, 创面愈合良好。 0149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能快速止血、 止痛、 护 创去痕, 同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 与创面贴敷性好; 具有缓解伤口疼痛、 控制局部感染、 保 持创面皮肤湿润、 保护皮肤、 加快促进创面和伤口愈合、 预防疤痕形成的作用, 可广泛用于 烧伤、 烫伤的快速止血保湿, 急救、 治疗, 减轻瘢痕形成。 0150 对实施例1-5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分别进行药理测试, 实验结果如下: 0151 测试1: 抑菌效果 0152 按 药品微生物检验手册 第18章第1节管碟法进行试验, 测定结。

38、果参见表1。 0153 表1 0154 抑菌直径(mm)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 金黄色葡萄球菌21.60.922.40.722.10.823.20.921.70.6 大肠杆菌18.10.719.20.618.50.919.61.020.30.8 白色念珠菌23.50.924.10.723.20.824.40.725.20.6 绿脓杆菌13.81.014.20.913.60.614.50.915.20.8 0155 从表1可以看出, 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均有明显抑菌圈, 说明对 金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绿脓杆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0156 测。

39、试2: 液体敷料样品皮肤刺激指数 (PII) 测定 0157 按GB/T16886.10-2000规定的封闭式致敏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检测结果参见表2。 0158 表2 0159 测试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 皮肤刺激指数00000 皮肤致敏无无无无无 0160 从表2可以看出, 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均无皮肤刺激和皮肤致 敏反应。 0161 测试3: 生物相容性实验 0162 将实施例1-5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分别注入白兔体内, 定时观察, 连续8天 体重、 进食、 体温、 活动无异常。 说明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 01。

40、63 测试4: 对创伤伤口愈合的对比试验 0164 供试品: 实施例1-5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 对照品云南白药。 0165 1、 促凝血作用 0166 凝血时间测定方法: 分别取10mg各供试品, 加入新鲜血液1mL, 摇匀, 记录血液凝固 说 明 书 8/9 页 11 CN 105169455 B 11 时间, 结果见表3。 0167 表3 0168 凝血时间 (min)正常凝血云南白药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 19.368.655.545.895.755.925.64 29.178.345.905.697.045.565.06 38.958.915.575.935。

41、.855.915.78 平均值9.168.635.675.845.885.805.83 提前0.005.79%38.10%36.24%35.80%36.68%41.15% 0169 从表3可以看出, 本发明制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显示出抗凝血作用, 与正 常凝血时间比较, 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凝血时间平均提前37.65, 明显优于云南白 药。 0170 2、 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0171 实验动物采用雄性Wister大鼠, 每组10只动物。 分别于伤后3、 6、 10、 15、 21d观察。 大鼠背部用8硫化钠液脱毛, 24h后经腹腔给予戊巴比妥钠, 麻醉成功后用手术剪剪出直 径约为1.0。

42、cm的圆形全皮切口, 用70酒精溶液消毒, 分别将实施例1-5所得的烧烫伤外用 急救医用敷料涂布在伤口处, 用石蜡脱脂纱布覆盖, 再用绷带包扎, 伤后经腹腔给予生理盐 水。 分别将实施例1-5所得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覆盖创面, 作为试验组1-5; 对照组用 0.2依沙丫啶溶液处理, 包扎, 于各取样时间点计算创面愈合率。 0172 计算创面愈合率的方法如下: 先将创面标记在半透明纸上, 再以此为模板, 将质地 均匀的硬纸片剪成同样大小, 然后用天平称重, 以硬纸片重量间接地表示创面大小。 0173 按下试计算创面愈合率: 0174 创面愈合率 () (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 /原始。

43、创面面积。 0175 病理检查, 了解创面愈合质量, 并根据创面愈合情况确定愈合时间, 实验结果如表 4所示: 0176 表4 0177 取样天数3d6 d10 d15 d21 d 对照组4.60.910.51.130.71.251.20.976.51.0 实施例121.11.334.61.167.21.288.41.097.31.3 实施例223.31.135.90.961.51.387.71.199.21.2 实施例322.70.939.31.164.11.088.41.297.81.3 实施例424.51.039.61.368.80.986.61.498.51.1 实施例523.21.236.41.066.51.287.21.298.90.9 0178 由表4可知, 本发明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施用后, 各取样点的创面平均愈合 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21天时创面平均愈合率为97以上, 高于对照组20%以上, 说明本发明 的烧烫伤外用急救医用敷料促进伤口愈合作用非常好。 0179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 除此之外, 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 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9/9 页 12 CN 105169455 B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