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848606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335043.5

申请日:

20171214

公开号:

CN108079336A

公开日:

201805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L2/10,A61L2/18,A61L2/04

主分类号:

A61L2/10,A61L2/18,A61L2/04

申请人:

陈鑫利

发明人:

陈鑫利

地址: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钱江西路2号海宁市人民医院

优先权:

CN201711335043A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轮、外筒、旋转电机和内筒,所述万向轮和旋转电机均安装在底座的下端,外筒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外筒上端铰接有外盖,内筒安装在外筒内部并且内筒固定在旋转盘上,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并且旋转轴与旋转盘相连,内筒上端铰接有内盖,内筒内部设置有多个医疗器械放置腔并且相邻的医疗器械放置腔之间采用隔板隔开,外筒的上部还设置有进液管,外筒的下部设置有出液管。本产品只需将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在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腔内,然后盖上内盖和外盖并且通入消毒液,在浸泡消毒液的同时对医疗器械放置腔进行旋转,提升了消毒效果,加快了消毒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万向轮、外筒、旋转电机和内筒,所述万向轮和旋转电机均安装在底座的下端,外筒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并且外筒采用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外筒上端铰接有外盖并且外盖上设置有外盖拉手,内筒安装在外筒内部并且内筒固定在旋转盘上,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并且旋转轴伸入外筒内,旋转轴与旋转盘相连,内筒上端铰接有内盖并且内盖上设置有内盖提手,内筒内部设置有多个医疗器械放置腔并且相邻的医疗器械放置腔之间采用隔板隔开,内筒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医疗器械放置腔上设置有第二通孔,隔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外筒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液管,外筒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出液管并且出液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外筒包括外部的外壁和内部的内壁,外壁和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电热管,电热管通过插头与电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通过两侧的铰链与外筒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外部设置有防水罩,紫外线杀菌装置采用紫外线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放置腔通过支撑柱固定在旋转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公共设施的完善,医院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医院是指以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医疗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伤员,也包括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如孕妇、产妇、新生儿)以及完全健康的人(如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或口腔清洁的人)。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治病时会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虽然医院中使用一些一次性的医疗器械,但是许多重要的医疗器械都是重复使用的,人们必须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否则会导致疾病在病人及医护人员之间传播,造成严重影响,但是现有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只能对少量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不能满足大批量医疗器械同时消毒的要求,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轮、外筒、旋转电机和内筒,所述万向轮和旋转电机均安装在底座的下端,外筒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并且外筒采用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外筒上端铰接有外盖并且外盖上设置有外盖拉手,内筒安装在外筒内部并且内筒固定在旋转盘上,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并且旋转轴伸入外筒内,旋转轴与旋转盘相连,内筒上端铰接有内盖并且内盖上设置有内盖提手,内筒内部设置有多个医疗器械放置腔并且相邻的医疗器械放置腔之间采用隔板隔开,内筒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医疗器械放置腔上设置有第二通孔,隔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外筒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液管,外筒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出液管并且出液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外筒包括外部的外壁和内部的内壁,外壁和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电热管,电热管通过插头与电源相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外盖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外盖通过两侧的铰链与外筒铰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外部设置有防水罩,紫外线杀菌装置采用紫外线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医疗器械放置腔通过支撑柱固定在旋转盘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设计合理,结构和操作简单,本产品只需将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在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腔内,然后盖上内盖和外盖并且通入消毒液,在浸泡消毒液的同时对医疗器械放置腔进行旋转,提升了消毒效果,加快了消毒效率;本产品还设置有电热管和紫外线杀菌装置,与消毒液配合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使得医疗器械上的病毒、细菌被杀死,防止其在病人之间及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传播,保护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中外筒的剖面图。

其中:1-外盖,2-外筒,3-进液管,4-出液管,5-单向阀,6-万向轮,7-旋转电机,8-紫外线杀菌装置,9-铰链,10-内盖,11-内盖提手,12-内筒,13-旋转轴,14-旋转盘,15-医疗器械放置腔,16-支撑柱,17-隔板,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第三通孔,21-外盖拉手,22-外壁,23-电热管,24-内壁,2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包括底座25、万向轮6、外筒2、旋转电机7和内筒12,所述万向轮6和旋转电机7均安装在底座25的下端,外筒2固定在底座25的上端并且外筒2采用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外筒2上端铰接有外盖1并且外盖1上设置有外盖拉手21,内筒12安装在外筒2内部并且内筒12固定在旋转盘14上,旋转电机7的输出端与旋转轴13相连并且旋转轴13伸入外筒2内,旋转轴13与旋转盘14相连,内筒12上端铰接有内盖10并且内盖10上设置有内盖提手11,内筒12内部设置有多个医疗器械放置腔15并且相邻的医疗器械放置腔15之间采用隔板17隔开,内筒12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18,医疗器械放置腔15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9,隔板17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0,外筒2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液管3,外筒2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出液管4并且出液管4上设置有单向阀5,外筒2包括外部的外壁22和内部的内壁24,外壁22和内壁24之间还设置有电热管23,电热管23通过插头与电源相连,电热管23可以对内壁24中的消毒液进行加热,提高消毒效果,缩短消毒时间。外盖1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8,可以对医疗器械进行紫外线杀菌。外盖1通过两侧的铰链9与外筒2铰接,铰链9也可换成其他柔性部件或可伸缩的部件,从而便于在需要使用内筒12时将其外盖1拉开,且在不需使用内筒12便于将外盖1扣合在外筒2上,而便于在外筒2内部取放医疗器械。紫外线杀菌装置8的外部设置有防水罩,可以避免消毒液对紫外线杀菌装8置的侵蚀,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紫外线杀菌装置8采用紫外线灯。医疗器械放置腔15通过支撑柱16固定在旋转盘14上。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9和第三通孔20的孔径均不相同,便于消毒液的进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需要对多个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时,使用者通过外盖拉手21将外盖1打开,再利用内盖提手11将内盖10打开,将医疗器械放在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腔15中,然后依次将内盖10和外盖1合上,使用者通过进液管3将消毒液送入外筒2内部,此时出液管4的单向阀5关闭,消毒液不会从出液管4流出,消毒液通过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9和第三通孔20进入医疗器械放置腔15中并且将医疗器械放置腔15填满消毒液,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消毒,在浸泡消毒的同时,人们可以打开旋转电机7,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轴13转动,旋转轴13带动旋转盘14转动从而带动内筒12旋转,内筒12旋转可以带动医疗器械放置腔15内的消毒液转动,消毒更加均匀,而且可以加快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缩短消毒时间。使用者还可以连接电源使得电热管23通电工作,电热管23对消毒液进行加热以加强对医疗器械消毒的效果,缩短消毒时间。消毒液消毒完毕,打开单向阀5,使用后的消毒液顺着出液管4流出,人们可以将出液管4对准消毒液回收箱,对消毒液进行回收再利用,紫外线杀菌装置8可以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紫外线杀菌,通过消毒液、 高温和紫外线的多种方式进行消毒,消毒效果好而且效率高,使得医疗器械上的病毒、细菌被杀死,防止其在病人之间及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传播,保护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335043.5 (22)申请日 2017.12.14 (71)申请人 陈鑫利 地址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钱江西 路2号海宁市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陈鑫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代理人 刘备 (51)Int.Cl. A61L 2/10(2006.01) A61L 2/18(2006.01) A61L 2/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

2、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包 括底座、 万向轮、 外筒、 旋转电机和内筒, 所述万 向轮和旋转电机均安装在底座的下端, 外筒固定 在底座的上端, 外筒上端铰接有外盖, 内筒安装 在外筒内部并且内筒固定在旋转盘上, 旋转电机 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并且旋转轴与旋转盘相 连, 内筒上端铰接有内盖, 内筒内部设置有多个 医疗器械放置腔并且相邻的医疗器械放置腔之 间采用隔板隔开, 外筒的上部还设置有进液管, 外筒的下部设置有出液管。 本产品只需将不同的 医疗器械放置在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腔内, 然后 盖上内盖和外盖并且通入消毒液, 在浸泡消毒液 的同时对医疗器械放置腔进行旋转, 提升了消毒 效果, 加快了消。

3、毒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8079336 A 2018.05.29 CN 108079336 A 1.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 万向轮、 外筒、 旋转电机和内筒, 所述万向轮和旋转电机均安装在底座的下端, 外筒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并且外筒采用上端开 口的中空结构, 外筒上端铰接有外盖并且外盖上设置有外盖拉手, 内筒安装在外筒内部并 且内筒固定在旋转盘上, 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并且旋转轴伸入外筒内, 旋转轴 与旋转盘相连, 内筒上端铰接有内盖并且内盖上设置有内盖提手, 内筒内部设置有多个医 疗器械放置腔并且相邻的医疗器械放置腔之间采用。

4、隔板隔开, 内筒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 孔, 医疗器械放置腔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隔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外筒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 部连通的进液管, 外筒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出液管并且出液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外筒包括外部的外壁和内部的内壁, 外壁和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电热管, 电热管通过插头与 电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盖的底部安装有紫 外线杀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盖通过两侧的铰链 与外筒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外 部设置有防水罩,。

5、 紫外线杀菌装置采用紫外线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疗器械放置腔通过 支撑柱固定在旋转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 和第三通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079336 A 2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是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公共设施的完善, 医院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医院是指以 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医疗机构, 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伤员, 也包。

6、括处 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 (如孕妇、 产妇、 新生儿) 以及完全健康的人 (如来医院进行体格检 查或口腔清洁的人) 。 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治病时会使用各种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 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 设备、 器具、 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 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 的物品, 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 预防、 监护、 治疗或者缓解; 损伤的诊断、 监护、 治疗、 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 替代、 调节或者支持; 生命的支持 或者维持; 妊娠控制; 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 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0003 虽然医院中使用一些一次性的医疗器械。

7、, 但是许多重要的医疗器械都是重复使用 的, 人们必须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否则会导致疾病在病人及医护人员之间传播, 造成严重 影响, 但是现有的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只能对少量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不能满足大批量 医疗器械同时消毒的要求, 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包括底座、 万向轮、 外筒、 旋转电机和内筒, 所述万向轮和旋 转电机均安装在底座的下端, 外筒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并且外筒采用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外筒上端铰。

8、接有外盖并且外盖上设置有外盖拉手, 内筒安装在外筒内部并且内筒固定在旋 转盘上, 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并且旋转轴伸入外筒内, 旋转轴与旋转盘相连, 内 筒上端铰接有内盖并且内盖上设置有内盖提手, 内筒内部设置有多个医疗器械放置腔并且 相邻的医疗器械放置腔之间采用隔板隔开, 内筒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 医疗器械放置腔 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隔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外筒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液管, 外 筒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出液管并且出液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外筒包括外部的外壁 和内部的内壁, 外壁和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电热管, 电热管通过插头与电源相连。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

9、方案: 外盖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外盖通过两侧的铰链与外筒铰接。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外部设置有防水罩, 紫外线杀菌装 置采用紫外线灯。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医疗器械放置腔通过支撑柱固定在旋转盘上。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079336 A 3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产品设计合理, 结构和操作简单, 本产 品只需将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在不同的医疗器械放置腔内, 然后盖上内盖和外。

10、盖并且通入 消毒液, 在浸泡消毒液的同时对医疗器械放置腔进行旋转, 提升了消毒效果, 加快了消毒效 率; 本产品还设置有电热管和紫外线杀菌装置, 与消毒液配合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使得医 疗器械上的病毒、 细菌被杀死, 防止其在病人之间及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传播, 保护病人及 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中外筒的剖面图。 0015 其中: 1-外盖, 2-外筒, 3-进液管, 4-出液管, 5-单向阀, 6-万向轮, 7-旋转电机, 8- 紫外线杀菌装。

11、置, 9-铰链, 10-内盖, 11-内盖提手, 12-内筒, 13-旋转轴, 14-旋转盘, 15-医疗 器械放置腔, 16-支撑柱, 17-隔板, 18-第一通孔, 19-第二通孔, 20-第三通孔, 21-外盖拉手, 22-外壁, 23-电热管, 24-内壁, 2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7 请参阅图1-3, 一种医疗器械的消毒装置, 包括底座25、 万向轮6、 外筒2、 旋转电机7 和内筒12, 所述万向轮6和旋转电机7均安装在底座25的下端, 外筒2固定在底座25的上端并 且外筒2采用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外。

12、筒2上端铰接有外盖1并且外盖1上设置有外盖拉手 21, 内筒12安装在外筒2内部并且内筒12固定在旋转盘14上, 旋转电机7的输出端与旋转轴 13相连并且旋转轴13伸入外筒2内, 旋转轴13与旋转盘14相连, 内筒12上端铰接有内盖10并 且内盖10上设置有内盖提手11, 内筒12内部设置有多个医疗器械放置腔15并且相邻的医疗 器械放置腔15之间采用隔板17隔开, 内筒12上均匀设置有第一通孔18, 医疗器械放置腔15 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9, 隔板17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0, 外筒2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 液管3, 外筒2的下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出液管4并且出液管4上设置有单向阀5, 外。

13、筒2 包括外部的外壁22和内部的内壁24, 外壁22和内壁24之间还设置有电热管23, 电热管23通 过插头与电源相连, 电热管23可以对内壁24中的消毒液进行加热, 提高消毒效果, 缩短消毒 时间。 外盖1的底部安装有紫外线杀菌装置8, 可以对医疗器械进行紫外线杀菌。 外盖1通过 两侧的铰链9与外筒2铰接, 铰链9也可换成其他柔性部件或可伸缩的部件, 从而便于在需要 使用内筒12时将其外盖1拉开, 且在不需使用内筒12便于将外盖1扣合在外筒2上, 而便于在 外筒2内部取放医疗器械。 紫外线杀菌装置8的外部设置有防水罩, 可以避免消毒液对紫外 线杀菌装8置的侵蚀, 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紫外线。

14、杀菌装置8采用紫外线灯。 医疗器械放置 腔15通过支撑柱16固定在旋转盘14上。 第一通孔18、 第二通孔19和第三通孔20的孔径均不 相同, 便于消毒液的进出。 001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者需要对多个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时, 使用者通过外盖 拉手21将外盖1打开, 再利用内盖提手11将内盖10打开, 将医疗器械放在不同的医疗器械放 置腔15中, 然后依次将内盖10和外盖1合上, 使用者通过进液管3将消毒液送入外筒2内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079336 A 4 此时出液管4的单向阀5关闭, 消毒液不会从出液管4流出, 消毒液通过第一通孔18、 第二通 孔19和第三。

15、通孔20进入医疗器械放置腔15中并且将医疗器械放置腔15填满消毒液, 对医疗 器械进行浸泡消毒, 在浸泡消毒的同时, 人们可以打开旋转电机7, 旋转电机7带动旋转轴13 转动, 旋转轴13带动旋转盘14转动从而带动内筒12旋转, 内筒12旋转可以带动医疗器械放 置腔15内的消毒液转动, 消毒更加均匀, 而且可以加快对医疗器械的消毒, 缩短消毒时间。 使用者还可以连接电源使得电热管23通电工作, 电热管23对消毒液进行加热以加强对医疗 器械消毒的效果, 缩短消毒时间。 消毒液消毒完毕, 打开单向阀5, 使用后的消毒液顺着出液 管4流出, 人们可以将出液管4对准消毒液回收箱, 对消毒液进行回收再利。

16、用, 紫外线杀菌装 置8可以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紫外线杀菌, 通过消毒液、 高温和紫外线的多种方式进 行消毒, 消毒效果好而且效率高, 使得医疗器械上的病毒、 细菌被杀死, 防止其在病人之间 及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传播, 保护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0019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

17、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0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079336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8079336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8079336 A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8079336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