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给水泡茶壶.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4855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1415.1

申请日:

2010.11.12

公开号:

CN102462308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47G 19/14申请公布日:201205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7G 19/14申请日:20101112|||公开

IPC分类号:

A47G19/14

主分类号:

A47G19/14

申请人:

蔡登传

发明人:

蔡登传

地址:

中国台湾斗六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代理人:

王玉双;王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包含一上部单元:由出水管及上部本体组成,一下部单元,一连接单元:由中通管及密封垫组成,及一支架,将下部单元置于支架上方,再以连接单元连接上、下部单元构成一自动给水泡茶壸。将经加热的水上升至上部单元再由出水口自动倾入水杯中的自动给水泡茶壸,不用偏移重心而能达到自动出水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包含 : 一上部单元 : 由出水管及上部本体组成 ; 一下部单元 ; 一连接单元 : 由中通管及密封垫组成 ; 及 一支架, 将下部单元置于支架上方, 再以连接单元连接上、 下部单元构成一自动给水泡 茶壸, 不用偏移重心而能自动出水。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出水管设于该上部本体 侧面。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出水管设于上部本体周 边。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出水管与该上部本体下 方连接。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出水管顶部低于该上部 本体内水面的高度。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出水管出水部低于该上 部本体底部。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单元的密封垫为硅 胶。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金 属材料。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非 金属材料。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其特征在于, 该上部单元为透明材料。

说明书


自动给水泡茶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壶,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背景技术
     台湾第 I314854 号发明专利是一种自动泡茶壶, 利用主、 副壶身是分隔, 且互为独 立空间, 配合连通管设置在该主、 副壶身间, 与支撑架提供主壶身悬挂定位的设计, 将能在 煮水加热时, 令滚水透过类似虹吸的原理, 并经由连通管加压注入于副壶身内, 以用来冲泡 茶叶, 冲泡后还能利用重心的转移, 达到自动倒茶的目的。 该发明需以转移重心才能达到自 动倒茶的作用, 使用时虽是方便, 但是需要倒出时与盛水杯的相对位置精确, 容易出现使用 不当产生溢出的情况。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需转移重心才能实现自动倒茶, 因而在出水时与盛水杯的相 对位置需较为精确, 容易在使用不当时产生溢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 包含一上部单元 : 由出水管及上部本体组成, 一 下部单元, 一连接单元 : 由中通管及密封垫组成, 及一支架, 将下部单元置于支架上方, 再以 连接单元连接上、 下部单元构成一壶, 其具有不用偏移重心而能自动出水的结构。
     进一步地, 出水管设于上部本体侧面。
     进一步地, 出水管设于上部本体周边。
     进一步地, 出水管与上部本体下方连接。
     进一步地, 出水管顶部低于上部本体内水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 出水管出水部低于上部本体底部。
     进一步地, 连接单元的密封垫为硅胶。
     进一步地, 连接单元的密封垫为橡胶。
     进一步地, 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 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非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 上部单元为透明材料。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 制。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的剖面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自动给水泡茶壸 10. 上部单元 100. 侧部 101. 顶部 102. 足部 104. 上部入口 105. 出水管 1050. 出水管顶部 1051. 出水口 1052. 入水口 107. 盖 1070. 捏手 108. 泄水口 1080. 上水平面 20. 下部单元 200. 体侧部 2001. 底部 201. 平顶部 202. 注水口 30. 支架 300. 连接杆 301. 脚架 302. 横杆 40. 水杯 50. 连接单元 51. 中通管 511. 下端 512. 上端 52. 上密封垫 520. 上密封垫颈部 521. 上密封垫通孔 53. 下密封垫 530. 下密封垫颈部 531. 下密封垫通孔 60. 上部集水区 70. 下部盛水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本发明的自动给水泡茶壸 1 是由上部单元 10、 下部单元 20、 支架 30 及连接单元 50 组成。
     该上部单元 10 下方两侧各设有一足部 102 及中央处设有一泄水口 108、 上方设有 一顶部 101、 前方设有一侧部 100、 两侧各设有一出水管 105 及上方的盖 107。该上部单元 10 略呈部分圆柱形, 该顶部 101 上方设一上部入口 104 以供置放茶叶或咖啡等冲泡物, 同时 可将该盖 107 置入上部入口 104 ; 该出水管 105 呈曲弧状, 出水管 105 的入水口 1052 与该 顶部 101 的下端结合。且该出水管 105 的出水管顶部 1050 向上凸起, 出水管 105 的出水口 1051 向下延伸至下部单元的下方。该上部单元 10 材料可为金属或取自透明材料如玻璃或 塑胶的 PC 皆可。
     该下部单元 20 亦呈部分圆柱形与该上部单元 10 成对称设置, 下部单元 20 设有一 体侧部 200, 上方设有一平顶部 201 及一注水口 202 以注入待加热的水或液体。
     该支架 30 前后各设有一横杆 302, 该横杆 302 呈倒 U 形形成一对脚架 301, 该一对 横杆 302 是由一对连接杆 300 将之联结连接。
     该连接单元 50 含一中通管 51、 一上密封垫 52 及一下密封垫 53, 该上密封垫 52 侧 周边设有一上密封垫颈部 520, 将该上密封垫颈部 520 置入泄水口 108 并密封, 该下密封垫 53 侧周边亦设有一下密封垫颈部 530, 可置入注水口 202 并密封, 再将该中通管 51 的上端 512 通过上密封垫 52 的上密封垫通孔 521, 伸入上部单元 10 内, 然后将中通管 51 的下端 511 通过下密封垫 53 的下密封垫通孔 531, 伸入下部单元 20 内。如此将上部单元 10 及下 部单元 20 结合, 同时将上部单元 10 下方两侧的足部 102 置于平顶部 201 两侧。该上密封 垫 52 及下密封垫 53 的材料可选自橡胶或硅胶等材料。该中通管 51 的材料可选自金属材 料或耐热塑胶材料。 再将该自动给水泡茶壸 1 置于该支架 30 的横杆 302 与一对连接杆 300 所形成的 空间固定, 同时由脚架 301 的撑高使该壶 1 高于桌面, 其下方可置入加热器。
     如图 3 及图 4 所示, 先将待加热的水或液体注入该下部单元 20 的下部盛水区 70, 则经加热过的水经中通管 51 的上端 512 并流存于上部单元 10 的上部集水区 60, 当该下部 盛水区 70 的水或液体经加热后大致注入上部集水区 60, 且该上水平面 1080 高于出水管顶 部 1050 时, 因液压令液体经入水口 1052 越过出水管顶部 1050 注满出水管 105, 经出水口 1051 流入水杯 40 中。当上水平面 1080 低于出水管顶部 1050 时因虹吸效应, 仍持续令液体 经入水口 1052 越过出水管顶部 1050 注满出水管 105, 经出水口 1051 流入水杯 40 中直至上 部集水区 60 所有的液体流完即停止。
     上述各实施例仅为阐述本发明所举的例示, 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根据本发 明的精神及所公开的技术手段, 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均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自动给水泡茶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动给水泡茶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动给水泡茶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给水泡茶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给水泡茶壶.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62308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62308ACN102462308A21申请号201010541415122申请日20101112A47G19/1420060171申请人蔡登传地址中国台湾斗六市72发明人蔡登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64代理人王玉双王铮54发明名称自动给水泡茶壶57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包含一上部单元由出水管及上部本体组成,一下部单元,一连接单元由中通管及密封垫组成,及一支架,将下部单元置于支架上方,再以连接单元连接上、下部单元构成一自动给水泡茶壸。将经加热的水上升至上部单元再由出水口。

2、自动倾入水杯中的自动给水泡茶壸,不用偏移重心而能达到自动出水的功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1页21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包含一上部单元由出水管及上部本体组成;一下部单元;一连接单元由中通管及密封垫组成;及一支架,将下部单元置于支架上方,再以连接单元连接上、下部单元构成一自动给水泡茶壸,不用偏移重心而能自动出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设于该上部本体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设于上部本体周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3、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与该上部本体下方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顶部低于该上部本体内水面的高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出水管出水部低于该上部本体底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的密封垫为硅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金属材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非金属材料。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其特征在于,该上部单元为透明材料。权利要求书CN102462308A1/3页3。

4、自动给水泡茶壸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壶,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背景技术0002台湾第I314854号发明专利是一种自动泡茶壶,利用主、副壶身是分隔,且互为独立空间,配合连通管设置在该主、副壶身间,与支撑架提供主壶身悬挂定位的设计,将能在煮水加热时,令滚水透过类似虹吸的原理,并经由连通管加压注入于副壶身内,以用来冲泡茶叶,冲泡后还能利用重心的转移,达到自动倒茶的目的。该发明需以转移重心才能达到自动倒茶的作用,使用时虽是方便,但是需要倒出时与盛水杯的相对位置精确,容易出现使用不当产生溢出的情况。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需转移重心才能实现自动倒茶,因而在出水时与盛水杯的相对。

5、位置需较为精确,容易在使用不当时产生溢出的问题。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给水泡茶壸,包含一上部单元由出水管及上部本体组成,一下部单元,一连接单元由中通管及密封垫组成,及一支架,将下部单元置于支架上方,再以连接单元连接上、下部单元构成一壶,其具有不用偏移重心而能自动出水的结构。0005进一步地,出水管设于上部本体侧面。0006进一步地,出水管设于上部本体周边。0007进一步地,出水管与上部本体下方连接。0008进一步地,出水管顶部低于上部本体内水面的高度。0009进一步地,出水管出水部低于上部本体底部。0010进一步地,连接单元的密封垫为硅胶。0011进一步地,连接单元的密封垫为橡胶。0012。

6、进一步地,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金属材料。0013进一步地,连接单元的中通管为非金属材料。0014进一步地,上部单元为透明材料。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附图说明00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17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0018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的剖面示意图;0019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图。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说明书CN102462308A2/3页400211自动给水泡茶壸002210上部单元0023100侧部0024101顶部0025102足部0026104上部入口0027105出水管00281050出水管顶部0。

7、0291051出水口00301052入水口0031107盖00321070捏手0033108泄水口00341080上水平面003520下部单元0036200体侧部00372001底部0038201平顶部0039202注水口004030支架0041300连接杆0042301脚架0043302横杆004440水杯004550连接单元004651中通管0047511下端0048512上端004952上密封垫0050520上密封垫颈部0051521上密封垫通孔005253下密封垫0053530下密封垫颈部0054531下密封垫通孔005560上部集水区005670下部盛水区具体实施方式0057如图1和。

8、图2所示,本发明的自动给水泡茶壸1是由上部单元10、下部单元20、支说明书CN102462308A3/3页5架30及连接单元50组成。0058该上部单元10下方两侧各设有一足部102及中央处设有一泄水口108、上方设有一顶部101、前方设有一侧部100、两侧各设有一出水管105及上方的盖107。该上部单元10略呈部分圆柱形,该顶部101上方设一上部入口104以供置放茶叶或咖啡等冲泡物,同时可将该盖107置入上部入口104;该出水管105呈曲弧状,出水管105的入水口1052与该顶部101的下端结合。且该出水管105的出水管顶部1050向上凸起,出水管105的出水口1051向下延伸至下部单元的下。

9、方。该上部单元10材料可为金属或取自透明材料如玻璃或塑胶的PC皆可。0059该下部单元20亦呈部分圆柱形与该上部单元10成对称设置,下部单元20设有一体侧部200,上方设有一平顶部201及一注水口202以注入待加热的水或液体。0060该支架30前后各设有一横杆302,该横杆302呈倒U形形成一对脚架301,该一对横杆302是由一对连接杆300将之联结连接。0061该连接单元50含一中通管51、一上密封垫52及一下密封垫53,该上密封垫52侧周边设有一上密封垫颈部520,将该上密封垫颈部520置入泄水口108并密封,该下密封垫53侧周边亦设有一下密封垫颈部530,可置入注水口202并密封,再将该。

10、中通管51的上端512通过上密封垫52的上密封垫通孔521,伸入上部单元10内,然后将中通管51的下端511通过下密封垫53的下密封垫通孔531,伸入下部单元20内。如此将上部单元10及下部单元20结合,同时将上部单元10下方两侧的足部102置于平顶部201两侧。该上密封垫52及下密封垫53的材料可选自橡胶或硅胶等材料。该中通管51的材料可选自金属材料或耐热塑胶材料。0062再将该自动给水泡茶壸1置于该支架30的横杆302与一对连接杆300所形成的空间固定,同时由脚架301的撑高使该壶1高于桌面,其下方可置入加热器。0063如图3及图4所示,先将待加热的水或液体注入该下部单元20的下部盛水区7。

11、0,则经加热过的水经中通管51的上端512并流存于上部单元10的上部集水区60,当该下部盛水区70的水或液体经加热后大致注入上部集水区60,且该上水平面1080高于出水管顶部1050时,因液压令液体经入水口1052越过出水管顶部1050注满出水管105,经出水口1051流入水杯40中。当上水平面1080低于出水管顶部1050时因虹吸效应,仍持续令液体经入水口1052越过出水管顶部1050注满出水管105,经出水口1051流入水杯40中直至上部集水区60所有的液体流完即停止。0064上述各实施例仅为阐述本发明所举的例示,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及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变形,均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2462308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462308A2/4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62308A3/4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462308A4/4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246230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