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40915.4 (22)申请日 2016.01.21 A61L 27/44(2006.01) A61L 27/58(2006.01) (71)申请人 东华大学 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人民北 路 2999 号 (72)发明人 鲁瑶 张佩华 王聪儿 陈南梁 童晓文 付少举 王建军 邓旺 欧阳一芹 吴亚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 (54) 发明名称 一种聚乳酸 / 聚己内酯 / 聚丙烯复合盆底补 片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乳酸 / 聚己。
2、内酯 / 聚丙烯 复合盆底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复合盆底补片 由上下覆膜层和中间支撑层组成三层覆膜补片, 其中覆膜层为可降解膜, 支撑层为经编网眼补片。 将聚丙烯单丝进行编织, 制织成聚丙烯经编网眼 补片然后冲洗、 常温下自然晾干, 然后进行热定 型, 冷却后裁剪 ; 将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混合, 然后 溶于溶剂中, 加热搅拌, 得到混合溶液 ; 将聚丙烯 经编网眼补片在混合溶液中浸渍, 取出后平放, 然 后挥发、 消毒, 即得。本发明将可吸收材料与不可 吸收材料相结合, 利用浸渍覆膜成型的工艺, 制备 的覆膜补片具有低厚度、 高强力、 柔韧性和生物相 容性好等优点。 此工艺方法简单, 不需要使。
3、用粘合 剂, 实施方便。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5536071 A 2016.05.04 CN 105536071 A 1.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盆底补片由上 下覆膜层和中间支撑层组成三层覆膜补片, 其中覆膜层为可降解膜, 支撑层为经编网眼补 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可降解膜为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膜, 其中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比例为4:12:1; 可降解膜 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 。
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经编网眼补片为聚丙烯经编网眼补片; 其中网眼孔径为2.0-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复合盆底补片的克重 85g/m2; 复合盆底补片的厚度 0.5mm; 复合盆底补片的顶破强力 100N。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方 法, 包括: (1)将聚丙烯单丝进行编织, 制织成聚丙烯经编网眼补片; (2)将上述网眼结构的补片冲洗、 常温下自然晾干, 然后进行热定型, 冷却后裁剪; (3。
5、)将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混合, 然后溶于溶剂中, 加热搅拌, 得到混合溶液; (4)将步骤(1)中的聚丙烯经编网眼补片在步骤(3)混合溶液中浸渍, 取出后平放, 然后 挥发、 消毒, 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聚丙烯单丝为医用级, 直径为0.05-0.1mm; 编织为在机号为16E- 20E、 2-3梳栉拉舍尔经编机上进行编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热定型为130热定型10-15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
6、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溶剂为二氯甲烷DCM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溶液; 其中DCM、 DMF的质量比为4:1; 混合溶液的浓度为5-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加热搅拌为: 加热温度为60, 搅拌时间为2-3h。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浸渍时间为20-30s; 挥发时间为48h; 消毒为环氧乙烷消毒。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360。
7、71 A 2 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盆底补片及其制备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 盆底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以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以及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聚丙烯)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种妇科疾病。 大量研究 表明, 盆底补片是重要的盆底组织替代物, 能。
8、够替代薄弱受损的盆底筋膜组织。 与传统子宫 切除手术方式相比, 补片在提高手术安全性, 改善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也逐步受到证 实ACHTARI C,HISCOCK R,O REILLY B A,et al.Risk factors for mesh erosion after transvaginal surgery using polypropylene(Atrium)or composite polypropylene, polygIactin 910(Vypro II)mesh.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5,16 (5):389。
9、-394; LORD H E,TAYLOR J D,FINN J C,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quivalence trial of short-term compl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and suprapubic urethral su聚丙烯ort sling for treating stress incontinence.BJU Int.2006,98(2):367-376。 0003 目前用于盆底修复及重建的补片材料, 大致包括生物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两大类。 合成材。
10、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外科重建手术中, 合成材料又分可吸收材料和不可吸收 材料。 聚丙烯是目前应用于制备补片最广的一种不可吸收材料, 聚丙烯补片较以往手术方 式更合理、 更可靠, 复发率明显降低, 感染的发生率也低王建六.人工合成补片在女性盆底 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5):398-400。 聚乳酸和聚己内酯 都是FDA所认可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植入人体一段时间之后能够被人体完全吸收, 其共混物 具有高强高弹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降解时间适中。 复合补片是通过将可吸收(如聚乳 酸,聚己内酯,胶原)和不可吸收材料(如聚丙烯)结合于一体形成的补片。 复合补。
11、片能够同 时具有不可降解补片稳定良好的机械性, 可降解补片的生物相容性又, 且随着可降解材料 的降解, 体内异物量明显降低, 有利于避免传统补片的高侵蚀率等缺点。 0004 目前国内外对人工合成材料的疝气补片研究较多, 临床应用比较成熟。 由于疝气 补片需要较大的拉伸、 顶破等力学性能, 因而补片结构较紧密, 手感较硬挺。 目前国内外对 人工合成材料的盆底修复补片研究少, 一般直接采用类似疝气补片的结构作为盆底修复补 片。 临床使用要求显示盆底修复补片应具有轻量、 较好的柔韧性和较大的孔隙率等特征。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 及。
12、其制备方法, 现有技术中单纯的不可吸收补片柔软性差, 不可降解, 在组织修复后机械性 能以及质量过剩, 造成体内异物滞留感明显, 本发明将可吸收材料与不可吸收材料相结合,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536071 A 3 利用浸渍覆膜成型的工艺, 制备的覆膜补片具有低厚度、 高强力、 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 优点, 此工艺方法简单, 不需要使用粘合剂, 实施方便。 0006 本发明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盆 底补片由上下覆膜层和中间支撑层组成三层覆膜补片, 其中覆膜层为可降解膜, 支撑层为 经编网眼补片。 0007 所述可降解膜为聚乳酸/。
13、聚己内酯共混膜, 其中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比例在4:12: 1之间(质量比); 可降解膜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 m。 0008 所述经编网眼补片为聚丙烯经编网眼补片; 其中网眼孔径为2.0-4.0mm。 0009 所述复合盆底补片的克重 85g/m2; 复合盆底补片的厚度 0.5mm; 复合盆底补片 的顶破强力 100N。 0010 本发明的一种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方法, 包括: 0011 (1)将聚丙烯单丝进行编织, 制织成聚丙烯经编网眼补片; 0012 (2)将上述网眼结构的补片在冷水中轻轻冲洗, 以除去表面杂质、 常温下自然晾 干, 然后进行热定型, 自然冷却后裁剪成所需形。
14、状待用, 作为制备复合补片支撑层; 0013 (3)将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混合, 然后溶于溶剂中, 加热搅拌, 直至溶液清澈透明无 不溶物, 得到混合溶液; 0014 (4)将步骤(1)中的聚丙烯经编网眼补片在步骤(3)混合溶液中浸渍, 取出后平放 避免大面积与其他物体接触, 然后挥发、 消毒, 抽真空包装后, 即得。 0015 所述步骤(1)中聚丙烯单丝为医用级, 直径为0.05-0.1mm; 编织为在机号为16E- 20E、 2-3梳栉拉舍尔经编机上进行编织。 0016 所述步骤(2)中热定型为130热定型10-15min。 0017 所述步骤(3)中溶剂为二氯甲烷DCM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的。
15、混合溶液; 其中DCM、 DMF 的质量比为4:1; 混合溶液的浓度为5-8。 0018 所述步骤(3)中加热搅拌为: 在带加热功能的磁力搅拌器上进行加热搅拌, 加热温 度为60, 搅拌时间为2-3h。 0019 所述步骤(4)中浸渍时间为20-30s; 挥发时间为48h; 消毒为环氧乙烷消毒。 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渍覆膜工艺制备的复合盆底补片, 覆膜层的聚乳酸/聚己内 酯作为可吸收降解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支撑层的聚丙烯补片(不可吸收的支撑层) 保证复合补片长期稳定的力学性能, 补片兼具可吸收成分的较好生物相容性以及聚丙烯的 稳定机械强力。 浸渍法覆膜工艺使得可降解膜在不使用粘。
16、合剂的前提下, 能够和聚丙烯支 撑层长效稳定的结合为一体, 且覆膜后基本不会引起补片的厚度变化。 同时涂层膜的覆盖 使得复合补片整体更加柔韧, 随着可降解成分的降解, 补片孔隙率增大, 异物量降低, 有利 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021 有益效果 0022 (1)质轻: 浸渍法工艺制备的覆膜补片, 可吸收成分主要填充在补片的网孔间, 在 增加20-40的可吸收成分的基础上, 复合补片整体和作为支撑层的聚丙烯补片相比厚度 相近, 即覆膜并不引起补片整体厚度的明显变化; 0023 (2)制备工艺简单: 浸渍覆膜方法简单, 且覆膜层和支撑层之间结合牢度好, 不需 要使用粘合剂, 减少所需添加的化学。
17、药品;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536071 A 4 0024 (3)柔韧性强: PLA具有高强力, 但韧性差, 而PCL弥补了这一缺点, PLA和PCL混合形 成的可降解覆膜层具有极好的柔韧性, 可吸收材料的覆膜层和不可吸收的聚丙烯补片复 合, 补片整体更加柔软, 有利于避免坚硬的聚丙烯补片引起的侵蚀率高的缺陷; 0025 (4)提高孔隙率、 降低异物感: PLA和PCL的成分除了形成一层膜覆盖在聚丙烯补片 上外, 还填充于补片网孔之间, 随着PLA和PCL成分的降解, 补片在体内孔隙率提高至少 10, 并且异物感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菱形网眼复。
18、合补片的示意图; 0027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六边形网眼复合补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0029 实施例1 0030 1、 制备聚丙烯菱形网眼补片 0031 (1)补片编织: 选用直径为0.1mm的聚丙烯单丝为原料, 在机号为20E的三梳栉拉舍 尔经编机上进行编织制成具有菱形网眼结构的补片, 三梳垫纱运动数码为: 0032 。
19、GB1:1-0/0-1/ 满穿 0033 GB2:0-0/2-2/1-1/3-3/0-0/3-3/1-1/2-2/0-0/3-3/ 一穿一空 0034 GB3:3-3/1-1/2-2/0-0/3-3/0-0/2-2/1-1/3-3/0-0/ 一穿一空 0035 (2)补片水洗: 在冷水中轻轻冲洗, 以除去表面杂质, 并在常温下自然晾干。 0036 (3)补片热定型: 热定型温度130, 热定型时间15min。 0037 2、 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配置 0038 称取0.84g的聚乳酸颗粒以及0.36g的聚己内酯颗粒放入带密封盖的罗口玻璃瓶 中, 将DMC和DMF溶液以质量比4:1混合均匀, 。
20、抽取13.8g的混合溶液注入玻璃瓶中。 加入磁力 转子, 并于60温度下磁力搅拌2-3小时, 直至溶液清澈透明无不溶物。 配置溶液过程中需 要注意一下两点: (1)DCM和DMF是挥发性溶剂, 需要即配即用, 且称量过程中不易过多停留, 溶液的挥发易对配比精确性产生影响。 (2)溶剂加入聚乳酸/聚己内酯后, 需要即可搅拌, 聚 己内酯溶解速度远远大于聚乳酸, 停留过程中溶解状态的聚己内酯会粘结聚乳酸, 造成磁 力搅拌的困难易溶解不完全。 0039 3、 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覆膜型盆底补片的制备 0040 将制备好的菱形网眼网片剪成8cm8cm的正方形待用。 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倒 入玻璃皿。
21、中, 将聚丙烯补片放入其中浸渍30s, 浸渍的过程中盖上盖子以防溶液挥发造成浓 度变化。 取出覆膜补片于架子上晾干, 晾干过程中避免复合补片表面和物体的大范围接触, 以免造成其表面不平滑。 48小时后, 将晾干的复合补片裁剪成需要的形状, 经环氧乙烷消 毒, 抽真空包装。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536071 A 5 0041 经过上述工艺制备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 结构示意图如图1, 结构参数见表1。 0042 参照GBT 19976-2005标准, 选用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H200测试补片顶破强力; 选 用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H200测试补片的纵横。
22、向拉伸断裂强力(测试尺寸为80mm20mm, 隔 距选用60mm)。 补片的力学性能如表2所示。 0043 表1 实例1补片的结构参数 0044 平方米克重/(gm2)厚度/mm 65.340.407 0045 表2 实施例1补片的力学性能 0046 0047 0048 实施例2 0049 1、 制备聚丙烯六角网眼补片 0050 (1)补片编织: 选用直径为0.1mm的聚丙烯单丝为原料, 在机号为16E的三梳栉拉舍 尔经编机上进行编织制成具有六角网眼结构的补片, 三梳垫纱运动数码为: 0051 GB1: 2-3/2-1/2-3/1-0/1-2/1-0/ 1穿1空 0052 GB2: 1-1/1。
23、-0/1-0/2-2/2-3/2-3/ 1空1穿 0053 GB3: 1-0/1-2/1-0/2-3/2-1/2-3/ 1穿1空 0054 (2)补片水洗: 在冷水中轻轻冲洗, 以除去表面杂质, 并在常温下自然晾干。 0055 (3)补片热定型: 热定型温度130, 热定型时间10min。 0056 2、 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的配置 0057 称取0.84g的聚乳酸颗粒以及0.36g的聚己内酯颗粒放入带密封盖的罗口玻璃瓶 中, 将DMC和DMF溶液以质量比4:1混合均匀, 抽取13.8g的混合溶液注入玻璃瓶中。 加入磁力 转子, 并于60温度下磁力搅拌2-3小时, 直至溶液清澈透明无不溶物。 。
24、配置溶液过程中需 要注意一下两点: 1.DCM和DMF是挥发性溶剂, 需要即配即用, 且称量过程中不易过多停留, 溶液的挥发易对配比精确性产生影响。 2.溶剂加入聚乳酸/聚己内酯后, 需要即可搅拌, 聚 己内酯溶解速度远远大于聚乳酸, 停留过程中溶解状态的聚己内酯会粘结聚乳酸, 造成磁 力搅拌的困难易溶解不完全。 0058 3、 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丙烯复合盆底补片的制备 0059 将制备好的菱形网眼网片剪成8cm*8cm的正方形待用。 聚乳酸/聚己内酯溶液倒入 玻璃皿中, 将聚丙烯补片放入其中浸渍30s, 浸渍的过程中盖上盖子以防溶液挥发造成浓度 变化。 取出覆膜补片于架子上晾干, 晾干过程。
25、中避免复合补片表面和物体的大范围接触, 以 免造成其表面不平滑。 48小时后, 将晾干的复合补片裁剪成需要的形状, 经环氧乙烷消毒, 抽真空包装。 0060 经过上述工艺制备的复合盆底补片, 结构如图2, 结构参数见表3。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536071 A 6 0061 参照GBT 19976-2005标准, 选用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H200测试补片顶破强力; 选 用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H200测试补片的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力(测试尺寸为80mm20mm, 隔 距选用60mm)。 补片的力学性能如表4所示。 0062 表3 实例2补片的结构参数 0063 0064 0065 表4 实施例2补片的力学性能 0066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536071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5536071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