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薰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426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CN 203954260 U (21)申请号 201420382282.1 (22)申请日 2014.07.10 A61L 9/03(2006.01) (73)专利权人 廖伟涛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胜 石工业区钟创路 50 号 B 栋 (72)发明人 廖伟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400 代理人 许春兰 周军 (54) 实用新型名称 香薰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香薰机, 包括加热器、 吸液棒和容器, 吸液棒的。
2、下端伸入所述容器的内 部, 吸液棒的上端从容器的开口伸出, 加热器对吸 液棒的上端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中, 吸液棒可以 吸取装放在容器中的植物精油水溶液并将其传送 至吸液棒的上端, 加热器对吸液棒的上端进行加 热, 可以使吸液棒上端的植物精油水溶液以分子 的形式进行挥发, 能够完全彻底地利用植物精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4260 U CN 203954260 U 1/1 页 2 1. 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3、, 包括加热器 (1)、 吸液棒 (2) 和容器 (3), 所述吸液棒 (2) 的下 端伸入所述容器 (3) 的内部, 所述吸液棒 (2) 的上端从所述容器 (3) 的开口伸出, 所述加热 器 (1) 对所述吸液棒 (2) 的上端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源仓(62), 所 述电源仓 (62) 与所述加热器 (1) 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 USB 端口, 所述 USB 端口与 所述加热器 (1) 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 (1) 为陶。
4、瓷水泥电阻制成 的恒温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 (1) 设有第一通孔 (11), 所述吸液棒 (2) 的上端穿入第一通孔 (11) 中。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呈漏斗状的导气件 (5), 所述导 气件 (5) 设在所述加热器 (1) 的上方, 所述导气件 (5) 与所述加热器 (1) 的第一通孔 (11) 相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支撑体 (4), 所述第一支撑 体(4)位于所述容器(3)的上方, 所述第一支撑体(4)内设有空腔(41), 所述加热器(1)和 导气件(5)设在所述空腔(41)内, 所述容器(3)的。
5、开口端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一支撑体(4) 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支撑体 (6), 所述第二支撑 体(6)位于所述容器(3)的侧面, 所述第二支撑体(6)与所述第一支撑体(4)相连形成 “厂” 字形, 所述第二支撑体 (6) 的顶端面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导气件 (5) 相连通的第二通 孔 (61)。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仓 (62) 设在第二支撑体 (6) 内。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体 (6) 上还设有开关, 所 述开关控制所述加。
6、热器 (1) 所在的电路开启或关闭。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香薰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容器塞 (31), 所述容器塞 (31) 设在容器 (3) 的开口端中, 所述吸液棒 (2) 从容器塞中穿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54260 U 2 1/3 页 3 香薰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薰机。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香薰机是利用超声波震荡设备产生的高频震荡, 将水分子以及溶解的植物精 油分解成为微小颗粒, 微小颗粒进入到空气中可以使得空气充满香味, 但是这种香薰机制 作起来成本较高, 并且微小颗粒相对于分子来说还是属于大颗粒, 这样使得植物精油分解 。
7、的不够彻底。 0003 专利号为 20122019777.4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香薰机, 包括底座、 盛 体、 内盖、 外罩, 内盖嵌入盛体内腔, 外罩扣入盛体上部, 盛体嵌入底座容腔内, 顶罩与外罩 配合罩于与底座上方, 顶罩中心设有喷嘴。 0004 上述实用新型是通过喷嘴将植物精油喷出到空气中, 喷出的精油液态颗粒相对于 精油分子来说仍然属于大颗粒, 喷出的精油不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空气中, 不能够完全彻 底地利用植物精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香薰机, 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香薰机, 包括加热。
8、器、 吸液棒和容器, 吸 液棒的下端伸入所述容器的内部, 吸液棒的上端从容器的开口伸出, 加热器对吸液棒的上 端进行加热。 0007 本实用新型中, 吸液棒可以吸取装放在容器中的植物精油水溶液并将其传送至吸 液棒的上端, 加热器对吸液棒的上端进行加热, 可以使吸液棒上端的植物精油水溶液以分 子的形式进行挥发, 能够完全彻底地利用植物精油。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源仓, 电源仓与加热器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设有 USB 端口, USB 端口与加热器相连接。采用直流电代替交流 电为加热器提供电源, 可以随时随地使用香薰机, 不受限制。 0009 在一。
9、些实施方式中, 加热器为陶瓷水泥电阻制成的恒温加热器, 加热器设有第一 通孔, 吸液棒的上端穿入第一通孔中。由此, 陶瓷水泥电阻制成的加热器可以发出微热 ( 温 度恒定 ), 对吸液棒上端加热, 可以使得植物精油持续挥发, 使得单位时间内香薰机挥发出 的香气量恒定, 保证了香味的稳定性。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包括呈漏斗状的导气件, 导气件设在空腔内, 导气件设 在加热器的上方, 导气件与加热器的第一通孔相连通。由此, 加热器对吸液棒加热后, 从加 热器的第一通孔挥发出来的精油分子可以从导气件的 ( 小的 ) 开口一端进入导气件内部, 再从导气件的 ( 大的 ) 开口集中挥发至空。
10、气中, 保证了香气挥发的方向。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第一支撑体, 第一支撑体位于容器的上方, 第一支撑体 内设有空腔, 加热器和导气件设在空腔内, 容器的开口端设有外螺纹, 第一支撑体上设有与 说 明 书 CN 203954260 U 3 2/3 页 4 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由此, 通过第一支撑体固定加热器和导气件, 可以保证加热器和导 气件相对于吸液棒保持不变, 可以保证对吸液棒的加热位置、 香气挥发的方向、 以及香气的 挥发量保持不变。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第二支撑体, 第二支撑体位于容器的侧面, 第二支撑体 与第一支撑体相连形成 “厂” 字形, 第二支。
11、撑体的顶端面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导气件相连通 的第二通孔。 由此, 第二支撑体将第一支撑体封住, 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相连形成 “厂” 字形结构,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容器, 也使得香薰机更加美观。另外, 从第一通孔挥发 出来的精油分子先经由导气件再经由第二支撑体的第二通孔挥发至空气中。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电源仓设在第二支撑体内。 由此, 第二支撑体可以起到保护电 源仓的作用, 使得电源仓不会完全裸露在空气中, 并且, 可以有效的减少香薰机的体积。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第二支撑体上还设有开关, 开关控制加热器所在的电路开启 或关闭。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
12、容器塞, 容器塞设在容器的开口端中, 吸液棒从容器塞 中穿出。 由此, 容器塞设在容器的开口端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容器中的植物精油自行 挥发。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香薰机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图 1 所示香薰机隐藏第一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3 为图 1 所示香薰机沿 A-A 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4 为图 1 所示香薰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 图 1 图 3 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香薰机的结构。。
13、 0022 如图 1 图 3 所示, 一种香薰机, 包括加热器 1、 吸液棒 2 和容器 3, 吸液棒 2 的下 端伸入到容器 3 的内部, 上端从容器 3 的开口伸出, 加热器 1 对吸液棒 2 的上端进行加热。 此外, 香薰机还包括第一支撑体 4、 导气件 5、 第二支撑体 6 和容器塞 31。 0023 如图 2 所示, 加热器 1 是由陶瓷水泥电阻材料制成 ( 也可以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电阻或者是可以其他能够发出微热的电阻 ) 恒温加热器。在本实施例中, 加热器 1 上设有 一个第一通孔 11, 吸液棒 2 的上端伸入第一通孔 11 中。在其他实施例中, 吸液棒 2 也可以 和加热器 。
14、1 接触, 只需要加热器 1 能够对吸液棒 2 进行加热即可。 0024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支撑体 4 的下方成型 ( 通过模具成型 ) 有 内螺纹, 容器 3 的开口处成型有与外螺纹, 容器 3 旋合在第一支撑体 4 的下方, 容器 3 的开 口处也可以塞入容器塞 31, 吸液棒 2 的上端可以穿出容器塞 31。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支 撑体 4 上也可以成型有与容器 3 相配合的通孔, 容器 3 可以直接插入容器 3 的通孔中。 0025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导气件 5 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 ( 也可以呈两端开口的管状 ), 位于加热器 1 的上方, 导。
15、气件 5 的底部与加热器 1 的第一通孔 11 连通, 可以使得从加热器 1 挥发出来的精油分子进入到导气件 5 中, 再从导气件 5 的上端开口出去。 说 明 书 CN 203954260 U 4 3/3 页 5 0026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第一支撑体 4 还成型 ( 通过模具成型 ) 有空腔 41, 加热器 1 和 导气件 5 固定在空腔 41 内。此时, 加热器 1 的侧面或上表面可以设有多个支点, 使得加热 器1与第一支撑体4固定连接 ; 而导气件5则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体4上 : 导 气件 5 一端固定在加热器 1 上, 或者导气件 5 的侧面固定在第一支撑体 4。
16、 的内部侧壁上。 0027 如图4所示, 第一支撑体4的前后两侧形成有向上和向右延伸的侧板42, 两个侧板 42 在第一支撑体 4 的右侧形成封闭的圆弧状结构, 侧板 42 与第一支撑体 4 形成空腔 41, 第 一支撑体 4 的空腔 41 内还形成有三个立柱, 立柱上设有内螺纹, 第二支撑体 6 将第一支撑 体 4 的空腔 41 封合, 第二支撑体 6 在与第一支撑体 4 立柱的相应位置也形成有内螺纹的立 柱, 第一支撑体 4 的立柱和第二支撑体 6 的立柱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 第一支撑体 4 和第二 支撑体 6 固定在一起后呈 “厂” 字形结构。 0028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容器。
17、 3 位于 “厂” 字形结构的右下角, 第二支撑体 6 的上端固 定在第一支撑体 4 的上端面上, 第二支撑体 6 的右侧面固定在第一支撑体 4 的左侧面上, 第 二支撑体 6 的上端面上成型有若干个第二通孔 61, 第二通孔 61 与导气件 5 连通, 以使得进 入导气管中的精油分子可以通过第二通孔 61 挥发至空气中。 0029 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支撑体6上还成型有电源仓62, 电源仓62内可以放入干电池, 电源仓 62 的一侧固定有电路板, 导线 7 的一端固定 ( 锡焊接, 也即是电连接 ) 在电路板上, 另一端固定在加热器 1 上, 只需要放入电池后, 通过电路板和导线 7 可以对。
18、加热器 1 提供电 能 ( 以加热 ) 即可, 并且, 第二支撑体 6 上还成型有 DC 电源输入端口 63, DC 电源输入端口 63 与电路板相连, 可以通过 DC 电源输入端口为加热器 1 供电, DC 电源输入端口 63 还可以 连接有 USB 端口或 USB 数据线, 也可以通过 USB 数据线为加热器 1 供电。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二支撑体 6 上可以只成型有电源仓 62 或者只成型有 DC 电源输入端口 63 或者 USB 端口, 只需要能够通过导线 7 和电路板能够对对加热器 1 提供电能即可。 0030 当以干电池对加热器 1 提供电能时, 干电池提供 3V 的电压 , 此时。
19、加热器 1 的功率 为 0.8W, 当以通过 DC 电源输入端口 63 或 USB 端口为加热器 1 供电时, 加载在加热器 1 两端 的电压为 5V, 此时加热器 1 的功率为 1.5W。 0031 在加热器 1 所在的电路中可以加入一个开关, 开关可以控制加热器 1 工作或停止 工作。 0032 为了美观, 如图 1 和图 3 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加入第一装饰件 81( 可以是公 仔 ) 和第二装饰件 82, 第一支撑体 4 远离第二支撑体 6 的一侧成型有第一凸起, 第一装饰 件 81 上成型有与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将第一装饰件卡入到第一凸起中即可, 第一装饰 件 81 的内侧面。
20、还成型有一圈第二凹槽, 第二装饰件 82 的上端可以成型有一圈与第二凹槽 相配合的第二凸起, 这样, 第二装饰件 82 就可以卡入到第一装饰件 81 的第二凹槽中。 0033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将干电池放入电源仓 62 中 ( 或者将 USB 数据线连接在 DC 电 源输入端口 63 上 ), 打开开关, 加热器 1 就可以对吸液棒 2 进行加热, 吸液棒 2 上的精油挥 发后进入到导气件 5 中, 导气件 5 和第二通孔 61 连通, 精油分子从第二通孔 61 挥发至空气 中。 0034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954260 U 5 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260 U 6 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260 U 7 3/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260 U 8 4/4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260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