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4827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60971.X

申请日:

2009.09.30

公开号:

CN102469852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4B 19/02申请日:20090930|||公开

IPC分类号:

A44B19/02

主分类号:

A44B19/02

申请人:

YKK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荷刚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陈伟;金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能够确保啮合时的拉链的柔软性,并且能够提高拉链的外观性。拉链的拉链链牙列(14)分别由多个拉链链牙(15)构成,拉链链牙(15)在啮合时在带部件(12)的上下方向独立地配置,拉链链牙(15)具有:配置在带部件(12)的表面侧的外观部(16);配置在带部件(12)的背面侧、且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啮合的啮合部(17),外观部(16)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16)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具有弯曲形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拉链, 具有 : 一对带部件 (12), 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 ; 一对拉链链牙列 (14), 安装在所述一对带部件的相对的带侧缘部 (13) 上 ; 和 拉头 (30), 供所述一对的拉链链牙列贯穿插入, 并且使所述一对的拉链链牙列啮合、 分 离,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链牙列分别由多个拉链链牙 (15) 构成, 所述拉链链牙在啮合时在所述带部件的上下方向独立地配置, 所述拉链链牙具有 : 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表面侧的外观部 (16) ; 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 背面侧、 并与相邻的所述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 (17), 所述外观部在啮合时与相邻的所述外观部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所述拉链链牙的前端部、 且在所述外观部与所述啮合部之间形成有带收纳槽 (19), 所述带收纳槽 (19) 在啮合时收纳对方侧的所述带部件的所述带侧缘部, 所述外观部具有弯曲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观部 (16) 具有以所述外观部的左 右方向中心线 (HL) 为基准而上下对称、 且以上下方向中心线 (VL) 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形 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观部 (16) 的左右两侧面 (16c) 由 从所述拉链链牙 (15) 的左右方向中心线 (HL) 在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啮合部 (17) 具有 : 基部 (21), 安装在所述带部件 (12) 上 ; 啮合头部 (22), 从所述 基部朝向对方侧的所述带部件延伸设置, 并且形成有所述带收纳槽 (19) ; 和颈部 (23), 形 成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啮合头部之间, 所述啮合头部具有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卡合部 (26), 所述卡合部具有 : 第一卡合部 (24), 从所述外观部 (16) 的上下端 (16a、 16b) 向上下方 向分别突出 ; 和第二卡合部 (25), 与所述第一卡合部连续, 并且从所述外观部的上下端开 始形成为凹状, 在所述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上下方向 的长度 (L1) 设定得比彼此相邻的所述外观部之间的间隙 (S1) 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L2) 短。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 (24) 与所述拉链链牙 (15) 的表背方向中心线 (DL) 相比向所述外观部 (16) 侧延伸地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部 (25) 在从所述拉链 链牙 (15) 的表背方向中心线 (DL) 附近到所述啮合部 (17) 的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啮合头部 (22) 的上下表面 (22a、 22b) 由从所述颈部 (23) 向所述啮合头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 (22c) 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 面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7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 (21) 的上下表面 (21a、 21b) 由从所述颈部 (23) 向所述基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 (21c) 宽度逐渐变宽的倾斜面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 (24) 与所述带收纳槽 2 (19) 的所述外观部 (16) 侧的端部相比形成在表背方向内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观部 (16) 具有半球形状。 3 CN 102469852 A 说 明 拉链 书 1/6 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拉链, 具体的是涉及具有优秀外观性的拉链。 背景技术 以往, 公开有一种拉链, 使拉链链牙的前表面侧的外形形状成为与纽扣和钩扣等 类似的形状而具有装饰功能 ( 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 1、 2)。在上述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拉链 的拉链链牙具有 : 大致矩形的前部分 ; 后部分, 设有齿部分和与该齿部分啮合的凹部, 并且 对前部分付与了装饰性。另外, 在上述专利文献 2 中记载的拉链, 拉链链牙的前部分及后部 分形成为大致蘑菇形的同一形状, 并且在前表面配置人造宝石 (Imitation Gem) 等而具有 装饰性。 [0003] 专利文献 1 : 日本国特开昭 49-1340 号公报 [0004] 专利文献 2 : 美国专利第 5511292 号说明书 [0005] 然而, 在上述专利文献 1 记载的拉链中, 由于拉链链牙为大致矩形且具有棱角的 形状, 所以, 在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而配置成直线状的状态下, 存在拉链难以弯曲并且缺乏 柔软性的问题。另外, 在上述专利文献 2 记载的拉链中, 由于拉链链牙的前表面侧也为链牙 形状即大致蘑菇形, 所以存在外观性低的问题。 [0002]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 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 能够确保啮合时的拉 链的柔软性、 并且能够提高拉链的外观性。 [0007]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构成实现。 [0008] (1) 一种拉链, 具有 : 一对带部件, 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 ; 一对拉链链牙列, 安 装在一对带部件的相对的带侧缘部上 ; 和拉头, 供一对拉链链牙列贯穿插入, 并且使一对 拉链链牙列啮合、 分离, 其特征在于, 拉链链牙列分别由多个拉链链牙构成, 拉链链牙在啮 合时在带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独立地配置, 拉链链牙具有 : 配置在带部件的表面侧的外观部 ; 配置在带部件的背面侧、 且与相邻的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 外观部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 观部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拉链链牙的前端部、 且在外观部与啮合部之间形成有带收纳槽, 该 带收纳槽用于在啮合时收纳对方侧的带部件的带侧缘部, 外观部具有弯曲形状。 [0009] (2) 根据 (1)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外观部具有以外观部的左右方向中心线为 基准而上下对称、 以上下方向中心线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形状。 [0010] (3) 根据 (1)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外观部的左右两侧面由从拉链链牙的左右 方向中心线在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 [0011] (4) 根据 (1)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啮合部具有 : 基部, 安装在带部件上 ; 啮合 头部, 从基部朝向对方侧的带部件延伸设置, 并且形成有带收纳槽 ; 和颈部, 形成在基部与 啮合头部之间, 啮合头部具有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卡合部, 卡合部具有 : 第一卡合部, 从外观 部的上下端向上下方向分别突出 ; 和第二卡合部, 与第一卡合部连续, 并且从外观部的上下

说明书


端开始形成为凹状, 在一对的拉链链牙列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 第一卡合部的上下方向 的长度设定得比彼此相邻的外观部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

     (5) 根据 (4)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第一卡合部与拉链链牙的表背方向中心线 相比向外观部侧延伸地形成。
     (6) 根据 (4) 或 (5)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第二卡合部在从拉链链牙的表背方 向中心线附近到啮合部的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形成。
     (7) 根据 (4)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啮合头部的上下表面由从颈部向啮合头部 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
     (8) 根据 (4) 或 (7)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基部的上下面由从颈部向基部的左 右方向的外端部宽度逐渐变宽的倾斜面形成。
     (9) 根据 (5)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第一卡合部与带收纳槽的外观部侧的端部 相比形成在表背方向内侧。
     (10) 根据 (1) 记载的拉链, 其特征在于, 外观部具有半球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 拉链链牙在啮合时在带部件的上下方向独立地配置, 并且拉 链链牙具有 : 配置在带部件的表面侧的外观部 ; 配置在带部件的背面侧、 且与相邻的拉链 链牙啮合的啮合部, 外观部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具有弯曲形状, 由 此能够确保啮合时的拉链的柔软性, 并且能够提高拉链的外观性。 另外,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 由于外观部具有以通过外观部的上下方向中心且在左 右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 ( 以后称为 “左右方向中心线” ) 为基准而上下对称, 且以通过左右 方向中心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 ( 以后称为 “上下方向中心线” ) 为基准而左右对称 的形状, 所以外观部为对称性良好的形状, 从而能够提高外观部的外观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从表面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拉链的表面图。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拉链的拉头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 3 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放大背视图。
     图 4 是从表面侧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立体图。
     图 5 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立体图。
     图 6 是图 3 的 A-A 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 7 是图 6 的 B-B 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 8 是使啮合状态的拉链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的情况的相当于图 7 的剖视图。
     图 9 是使啮合状态的拉链向表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的情况的相当于图 7 的剖视图。
     图 10 是使啮合状态的拉链向左右方向弯曲了的状态的背视图。
     图 11 是表示本发明的拉链的变形例的图, (a) 是拉链链牙的表面图, (b) 是从 (a) 的箭头 C 方向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拉链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具有拉链牙链带 11 和拉头 30。拉链牙链带 11 具有 : 左右一对的带部件 12, 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 ; 和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安装 在左右一对的带部件 12 的相对的带侧缘部 13 上。而且, 通过使拉头 30 在拉链牙链带 11 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能够使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啮合、 分离。
     每个拉链链牙列 14 由多个拉链链牙 15 构成, 该拉链链牙 15 例如使用聚酰胺、 聚 缩醛、 聚丙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等的合成树脂, 在带部件 12 的带侧缘部 13 上 注射成型而成。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拉头 30 具有 : 上翼板 31 和下翼板 32, 在表背方向上隔开间隔 地平行配置 ; 左右一对的凸缘 33, 沿着上翼板 31 及下翼板 32 的左右两侧缘设置 ; 引导柱 34, 将上翼板 31 及下翼板 32 在前端部连结 ; 拉攀安装部 35, 设在上翼板 31 的上表面 ; 未图 示的拉攀, 以能够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拉攀安装部 35 上。由此, 在拉头 30 的前部形成由 引导柱 34 而分离的左右的肩口 36, 在拉头 30 的后部形成后口 37。而且, 在上翼板 31 及下 翼板 32 之间设有将左右的肩口 36 和后口 37 连通的大致 Y 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 38, 该链牙 引导通路 38 构成供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贯穿插入的通路。
     此外, 在以后的说明中, 表面侧是指相对于图 1 的纸面的近前侧, 背面侧是指相对 于图 1 的纸面的背面侧, 上侧是指相对于图 1 的纸面的上侧, 下侧是指相对于图 1 的纸面的 下侧, 左侧是指相对于图 1 的纸面的左侧, 右侧是指相对于图 1 的纸面的右侧, 在附图中将 表面侧用 Hs 表示, 将背面侧用 Bs 表示, 将上侧用 U 表示, 将下侧用 D 表示, 将左侧用 L 表示, 将右侧用 R 表示。
     如图 2 ~图 6 所示, 拉链链牙 15 具有 : 配置在带部件 12 的表面侧的外观部 16 ; 配 置在带部件 12 的背面侧、 并与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啮合的啮合部 17。另外, 在外观部 16 与 啮合部 17 之间 ( 表背方向的中间部 ) 的一方的侧部上, 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带固定槽 18, 该带固定槽 18 用于对带侧缘部 13 进行穿插固定, 在另一方的侧部、 即啮合头部 22 侧的侧 部, 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大致 U 字状的带收纳槽 19, 该带收纳槽 19 用于收纳对方侧的带部 件 12 的带侧缘部 13。另外, 外观部 16 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 16 隔开间隔地配置。
     如图 2 ~图 7 所示, 外观部 16, 在从表面方向看时形成为以外观部 16 的左右方向 中心线 HL 为基准而上下对称、 且以上下方向中心线 VL 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大致椭圆形, 并 且在从上下方向及从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形。由此, 在左右一对的拉 链链牙列 14 啮合时, 多个拉链链牙 15 在带部件 12 的上下方向上独立地配置。此外, 外观 部 16 只要是从表面侧观察时的设计性优秀、 没有角部、 且能够确保拉链 10 的柔软性的形状 即可, 能够为圆形和椭圆形等的任意形状。另外, 外观部 16 的左右两侧面 16c、 16c 由从左 右方向中心线 HL 在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
     如图 3 及图 5 所示, 啮合部 17 具有 : 基部 21, 安装在带部件 12 上 ; 啮合头部 22, 从 基部 21 向对方侧的带部件 12 延伸设置, 并形成有带收纳槽 19 ; 和颈部 23, 形成在基部 21 与啮合头部 22 之间, 且与啮合头部 22 相比在上下方向上宽度窄。另外, 啮合部 17 的左右 两侧面 21c、 22c 由从左右方向中心线 HL 向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
     另外, 啮合部 17 的卡合部 26 向上下方向突出地形成, 卡合部 26 由第一卡合部 24 和第二卡合部 25 组成, 其中, 第一卡合部 24 分别从外观部 16 的上端 16a 及下端 16b 向上 下方向突出, 第二卡合部 25 与第一卡合部 24 连续且从外观部 16 的上下端 16a、 16b 开始形成为凹状。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 第 一卡合部 24 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L1 设定得比彼此相邻的外观部 16 之间的间隙 S1 的上下方 向的长度 L2 短。换言之, 第一卡合部 24 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L1 设定为第一卡合部 24 不会 与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的外观部 16 的上下端 16a、 16b 相接触的长度。另外, 在第一卡合部 24 的上下端与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的第二卡合部 25 的立起部 ( 第二卡合部 25 与颈部 23 的 边界 ) 之间形成有间隙 S2。
     另外, 如图 5 及图 6 所示, 第一卡合部 24 与拉链链牙 15 的表背方向中心线 DL 相 比向外观部 16 侧延伸地形成, 并且与带收纳槽 19 的外观部 16 侧的端面相比形成在表背方 向内侧。另外, 第二卡合部 25 在从拉链链牙 15 的表背方向中心线 DL 附近到啮合部 17 的 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形成。
     另外, 如图 3、 图 5 及图 6 所示, 啮合头部 22 的上下表面 22a、 22b 由从颈部 23 向啮 合头部 22 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 22c 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另外, 基部 21 的上下表 面 21a、 21b 由从颈部 23 向基部 21 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 21c 宽度逐渐变宽的倾斜面形成。 而且, 基部 21 的上下表面 21a、 21b 由从外端侧 21c 向颈部 23 宽度逐渐变宽的弯曲面形成, 即上下表面 21a、 21b 从背面方向看时为大致圆弧状的弯曲面。 在这样构成的拉链 10 中, 由于外观部 16 从表面方向看时形成为以外观部 16 的左 右方向中心线 HL 为基准而上下对称、 且以上下方向中心线 VL 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大致椭 圆形, 所以能够确保拉链 10 的柔软性, 并且能够提高拉链 10 的外观性。另外, 即使在贯穿 插入到拉头 30 的链牙引导通路 38 内时也不会在肩口 36 侧的开口部发生勾挂, 所以还能够 确保拉头 30 的滑动性。
     另外, 由于外观部 16 在从上下方向及从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 球形, 所以如图 8 所示, 即使使拉链 10 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 相邻的外观部 16 彼此也不 会立即干涉, 因此能够提高拉链 10 的柔软性。另外, 由于在彼此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之间设 有间隙 S1, 所以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拉链 10 的柔软性。
     另外, 即使使拉链 10 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 与拉链链牙 15 的表背方向中心线 DL 相比向外观部 16 侧延伸地形成的第一卡合部 24 也会相互卡合, 所以能够在维持左右一对 的拉链链牙列 14 的卡合的同时提高拉链 10 的柔软性。另外, 即使想要比图 8 所示的位置 进一步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 由于此后相邻的外观部 16 的上下弯曲面会抵接, 所以能够 防止进一步的弯曲。这样, 由于从外观部 16 的表面到上下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弯曲面彼此抵 接, 所以即使进行规定以上的弯曲, 也能够在维持拉链链牙列 14 的卡合的同时确保拉链 10 的柔软性。
     另外, 如图 9 所示, 当使拉链 10 向表面侧呈凸状态弯曲时, 由于设有间隙 S2, 所以 能够确保拉链 10 的柔软性, 另外, 在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未对卡合发挥作用的第二卡合 部 25 相互卡合, 从而卡合部 26 的卡合面积变大, 所以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的卡合变 得牢固。
     另外, 由于啮合头部 22 的上下表面 22a、 22b 由从颈部 23 向啮合头部 22 的左右方 向的外端部 22c 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 并且在第一卡合部 24 的上下端与相邻的拉链 链牙 15 的第二卡合部 25 的立起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S2, 所以如图 10 所示, 即使使拉链 10 向 左右方向弯曲, 相邻的啮合部 17 彼此也不会立即干涉, 因此能够提高拉链 10 的柔软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拉链链牙 15 在啮合时在带部件 12 的上下方向独立地配置, 并且拉链链牙 15 具有 : 配置在带部件 12 的表面侧的外观部 16 ; 配 置在带部件 12 的背面侧、 且与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啮合的啮合部 17, 该外观部 16 在啮合时 与相邻的外观部 16 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具有大致椭圆形状, 由此能够确保拉链 10 的柔软性, 并且能够提高拉链 10 的外观性。
     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由于外观部 16 形成为以外观部 16 的左右方向中 心线 HL 为基准而上下对称、 且以上下方向中心线 VL 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大致椭圆形状, 所 以外观部 16 为平衡性良好的形状, 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外观部 16 的外观性。
     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由于外观部 16 从上下方向及从左右方向看时形 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形, 所以即使使拉链 10 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 相邻的外观部 16 彼此也不会干涉, 因此能够提高拉链 10 的柔软性。另外, 由于在彼此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之 间设有间隙 S1, 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拉链 10 的柔软性。
     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由于第一卡合部 24 与拉链链牙 15 的表背方向中 心线 DL 相比向外观部 16 侧延伸地形成, 所以即使使拉链 10 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 第一 卡合部 24 彼此的卡合也不会解除, 因此能够在维持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的卡合的同 时提高拉链 10 的柔软性。 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由于第二卡合部 25 在从拉链链牙 15 的表背方向 中心线 DL 附近到啮合部 17 的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形成, 并且在第一卡合部 24 的上下端与 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的第二卡合部 25 的立起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S2, 所以在使拉链 10 向表 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的情况下, 在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未对卡合发挥作用的第二卡合部 25 相互卡合, 从而卡合部 26 的卡合面积变大, 因此能够使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 14 的卡合变 得牢固, 并且能够提高柔软性。
     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由于啮合头部 22 的上下表面 22a、 22b 由从颈部 23 向啮合头部 22 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 22c 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 并且在第一卡合部 24 的上下端与相邻的拉链链牙 15 的第二卡合部 25 的立起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S2, 所以即使 使拉链 10 向左右方向弯曲, 相邻的啮合部 17 彼此也不会干涉, 因此能够提高拉链 10 的柔 软性。
     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 10, 由于拉链链牙 15 的外观部 16 的左右两侧面 16c、 16c 及啮合部 17 的左右两侧面 21c、 22c 由半圆形的弯曲面形成, 所以拉链链牙 15 容易 进入拉头 30 的链牙引导通路 38 内。由此, 能够以较小的力操作拉头 30, 所以能够使拉链 10 的开闭变得容易。
     此外, 本发明中, 为了确保拉链 10 的柔软性, 只要使从外观部 16 的至少带接触面 朝向外观部 16 的表面侧顶点 ( 外观部 16 中的左右方向中心线 HL 与上下方向中心线 VL 的 交点 ) 的弯曲面至少从带接触面侧形成即可, 例如, 如图 11 所示的变形例那样, 还可以在拉 链链牙 15 的外观部 16 上形成与带部件 12 平行的平坦部 28。由此, 能够对拉链链牙 15 付 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外观。
     附图标记说明
     10 拉链
     12 带部件
     13 带侧缘部 14 拉链链牙列 15 拉链链牙 16 外观部 16a 外观部的上端 16b 外观部的下端 16c 外观部的左右方向的侧面 17 啮合部 19 带收纳槽 21 基部 21a 基部的上表面 21b 基部的下表面 21c 基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 ( 侧面 ) 22 啮合头部 22a 啮合头部的上表面 22b 啮合头部的下表面 22c 啮合头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 ( 侧面 ) 23 颈部 24 第一卡合部 25 第二卡合部 26 卡合部 30 拉头 S1 间隙 S2 间隙 HL 拉链链牙的左右方向中心线 VL 拉链链牙的上下方向中心线 DL 拉链链牙的表背方向中心线 L1 第一卡合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L2 外观部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拉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拉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拉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链.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69852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69852ACN102469852A21申请号200980160971X22申请日20090930A44B19/0220060171申请人YKK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高荷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代理人陈伟金杨54发明名称拉链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能够确保啮合时的拉链的柔软性,并且能够提高拉链的外观性。拉链的拉链链牙列14分别由多个拉链链牙15构成,拉链链牙15在啮合时在带部件12的上下方向独立地配置,拉链链牙15具有配置在带部件12的表面侧的外观部16;配置在带部件12的背面。

2、侧、且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啮合的啮合部17,外观部16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16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具有弯曲形状。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021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670822009093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039868JA20110407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11页1/2页21一种拉链,具有一对带部件12,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一对拉链链牙列14,安装在所述一对带部件的相对的带侧缘部13上;和拉头30,供所述一对的拉链链牙列贯穿。

3、插入,并且使所述一对的拉链链牙列啮合、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列分别由多个拉链链牙15构成,所述拉链链牙在啮合时在所述带部件的上下方向独立地配置,所述拉链链牙具有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表面侧的外观部16;配置在所述带部件的背面侧、并与相邻的所述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17,所述外观部在啮合时与相邻的所述外观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拉链链牙的前端部、且在所述外观部与所述啮合部之间形成有带收纳槽19,所述带收纳槽19在啮合时收纳对方侧的所述带部件的所述带侧缘部,所述外观部具有弯曲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16具有以所述外观部的左右方向中心线HL为基准而上下对称、且以上下。

4、方向中心线VL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16的左右两侧面16C由从所述拉链链牙15的左右方向中心线HL在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17具有基部21,安装在所述带部件12上;啮合头部22,从所述基部朝向对方侧的所述带部件延伸设置,并且形成有所述带收纳槽19;和颈部23,形成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啮合头部之间,所述啮合头部具有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卡合部26,所述卡合部具有第一卡合部24,从所述外观部16的上下端16A、16B向上下方向分别突出;和第二卡合部25,与所述第一卡合部连续,并且从所述外观部的上下端。

5、开始形成为凹状,在所述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设定得比彼此相邻的所述外观部之间的间隙S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2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24与所述拉链链牙15的表背方向中心线DL相比向所述外观部16侧延伸地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25在从所述拉链链牙15的表背方向中心线DL附近到所述啮合部17的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头部22的上下表面22A、22B由从所述颈部23向所述啮合头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22C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

6、。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21的上下表面21A、21B由从所述颈部23向所述基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21C宽度逐渐变宽的倾斜面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24与所述带收纳槽权利要求书CN102469852A2/2页319的所述外观部16侧的端部相比形成在表背方向内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部16具有半球形状。权利要求书CN102469852A1/6页4拉链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拉链,具体的是涉及具有优秀外观性的拉链。背景技术0002以往,公开有一种拉链,使拉链链牙的前表面侧的外形形状成为与纽扣和钩扣等类似。

7、的形状而具有装饰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链的拉链链牙具有大致矩形的前部分;后部分,设有齿部分和与该齿部分啮合的凹部,并且对前部分付与了装饰性。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拉链,拉链链牙的前部分及后部分形成为大致蘑菇形的同一形状,并且在前表面配置人造宝石IMITATIONGEM等而具有装饰性。0003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昭491340号公报0004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511292号说明书0005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中,由于拉链链牙为大致矩形且具有棱角的形状,所以,在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而配置成直线状的状态下,存在拉链难以弯曲并且缺乏柔软性的问题。另外。

8、,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拉链中,由于拉链链牙的前表面侧也为链牙形状即大致蘑菇形,所以存在外观性低的问题。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能够确保啮合时的拉链的柔软性、并且能够提高拉链的外观性。0007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构成实现。00081一种拉链,具有一对带部件,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一对拉链链牙列,安装在一对带部件的相对的带侧缘部上;和拉头,供一对拉链链牙列贯穿插入,并且使一对拉链链牙列啮合、分离,其特征在于,拉链链牙列分别由多个拉链链牙构成,拉链链牙在啮合时在带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独立地配置,拉链链牙具有配置在带部件的表面侧的外观部;配置在带部件的背。

9、面侧、且与相邻的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外观部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拉链链牙的前端部、且在外观部与啮合部之间形成有带收纳槽,该带收纳槽用于在啮合时收纳对方侧的带部件的带侧缘部,外观部具有弯曲形状。00092根据1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外观部具有以外观部的左右方向中心线为基准而上下对称、以上下方向中心线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形状。00103根据1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外观部的左右两侧面由从拉链链牙的左右方向中心线在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00114根据1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啮合部具有基部,安装在带部件上;啮合头部,从基部朝向对方侧的带部件延伸设置,并且形成有带收纳槽;和。

10、颈部,形成在基部与啮合头部之间,啮合头部具有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卡合部,卡合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从外观部的上下端向上下方向分别突出;和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连续,并且从外观部的上下说明书CN102469852A2/6页5端开始形成为凹状,在一对的拉链链牙列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彼此相邻的外观部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00125根据4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合部与拉链链牙的表背方向中心线相比向外观部侧延伸地形成。00136根据4或5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第二卡合部在从拉链链牙的表背方向中心线附近到啮合部的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形成。00147根据4记载的拉。

11、链,其特征在于,啮合头部的上下表面由从颈部向啮合头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00158根据4或7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基部的上下面由从颈部向基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宽度逐渐变宽的倾斜面形成。00169根据5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合部与带收纳槽的外观部侧的端部相比形成在表背方向内侧。001710根据1记载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外观部具有半球形状。0018发明的效果0019根据本发明的拉链,拉链链牙在啮合时在带部件的上下方向独立地配置,并且拉链链牙具有配置在带部件的表面侧的外观部;配置在带部件的背面侧、且与相邻的拉链链牙啮合的啮合部,外观部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隔开间隔地。

12、配置且具有弯曲形状,由此能够确保啮合时的拉链的柔软性,并且能够提高拉链的外观性。002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拉链,由于外观部具有以通过外观部的上下方向中心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以后称为“左右方向中心线”为基准而上下对称,且以通过左右方向中心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以后称为“上下方向中心线”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形状,所以外观部为对称性良好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外观部的外观性。附图说明0021图1是从表面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拉链的表面图。0022图2是图1所示的拉链的拉头周围的放大剖视图。0023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放大背视图。0024图4是从表面侧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立体图。0025图5。

13、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立体图。0026图6是图3的AA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0027图7是图6的BB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0028图8是使啮合状态的拉链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的情况的相当于图7的剖视图。0029图9是使啮合状态的拉链向表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的情况的相当于图7的剖视图。0030图10是使啮合状态的拉链向左右方向弯曲了的状态的背视图。0031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拉链的变形例的图,A是拉链链牙的表面图,B是从A的箭头C方向观察到的拉链链牙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32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拉链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说明书CN102469852A3/6页60033如图1所示,本。

14、实施方式的拉链10具有拉链牙链带11和拉头30。拉链牙链带11具有左右一对的带部件12,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配置;和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带部件12的相对的带侧缘部13上。而且,通过使拉头30在拉链牙链带1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能够使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啮合、分离。0034每个拉链链牙列14由多个拉链链牙15构成,该拉链链牙15例如使用聚酰胺、聚缩醛、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的合成树脂,在带部件12的带侧缘部13上注射成型而成。0035如图1及图2所示,拉头30具有上翼板31和下翼板32,在表背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左右一对的凸缘33,沿着上翼板31及下翼板。

15、32的左右两侧缘设置;引导柱34,将上翼板31及下翼板32在前端部连结;拉攀安装部35,设在上翼板31的上表面;未图示的拉攀,以能够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拉攀安装部35上。由此,在拉头30的前部形成由引导柱34而分离的左右的肩口36,在拉头30的后部形成后口37。而且,在上翼板31及下翼板32之间设有将左右的肩口36和后口37连通的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38,该链牙引导通路38构成供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贯穿插入的通路。0036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表面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背面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背面侧,上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下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左侧是指。

16、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在附图中将表面侧用HS表示,将背面侧用BS表示,将上侧用U表示,将下侧用D表示,将左侧用L表示,将右侧用R表示。0037如图2图6所示,拉链链牙15具有配置在带部件12的表面侧的外观部16;配置在带部件12的背面侧、并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啮合的啮合部17。另外,在外观部16与啮合部17之间表背方向的中间部的一方的侧部上,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带固定槽18,该带固定槽18用于对带侧缘部13进行穿插固定,在另一方的侧部、即啮合头部22侧的侧部,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大致U字状的带收纳槽19,该带收纳槽19用于收纳对方侧的带部件12的带侧缘部13。另外。

17、,外观部16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16隔开间隔地配置。0038如图2图7所示,外观部16,在从表面方向看时形成为以外观部16的左右方向中心线HL为基准而上下对称、且以上下方向中心线VL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大致椭圆形,并且在从上下方向及从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形。由此,在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啮合时,多个拉链链牙15在带部件12的上下方向上独立地配置。此外,外观部16只要是从表面侧观察时的设计性优秀、没有角部、且能够确保拉链10的柔软性的形状即可,能够为圆形和椭圆形等的任意形状。另外,外观部16的左右两侧面16C、16C由从左右方向中心线HL在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0039。

18、如图3及图5所示,啮合部17具有基部21,安装在带部件12上;啮合头部22,从基部21向对方侧的带部件12延伸设置,并形成有带收纳槽19;和颈部23,形成在基部21与啮合头部22之间,且与啮合头部22相比在上下方向上宽度窄。另外,啮合部17的左右两侧面21C、22C由从左右方向中心线HL向上下方向逐渐弯曲的弯曲面形成。0040另外,啮合部17的卡合部26向上下方向突出地形成,卡合部26由第一卡合部24和第二卡合部25组成,其中,第一卡合部24分别从外观部16的上端16A及下端16B向上下方向突出,第二卡合部25与第一卡合部24连续且从外观部16的上下端16A、16B开始形说明书CN102469。

19、852A4/6页7成为凹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2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设定得比彼此相邻的外观部16之间的间隙S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2短。换言之,第一卡合部2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设定为第一卡合部24不会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的外观部16的上下端16A、16B相接触的长度。另外,在第一卡合部24的上下端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的第二卡合部25的立起部第二卡合部25与颈部23的边界之间形成有间隙S2。0041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卡合部24与拉链链牙15的表背方向中心线DL相比向外观部16侧延伸地形成,并且与带收纳槽19的外观部16侧的。

20、端面相比形成在表背方向内侧。另外,第二卡合部25在从拉链链牙15的表背方向中心线DL附近到啮合部17的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形成。0042另外,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啮合头部22的上下表面22A、22B由从颈部23向啮合头部22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22C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另外,基部21的上下表面21A、21B由从颈部23向基部21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21C宽度逐渐变宽的倾斜面形成。而且,基部21的上下表面21A、21B由从外端侧21C向颈部23宽度逐渐变宽的弯曲面形成,即上下表面21A、21B从背面方向看时为大致圆弧状的弯曲面。0043在这样构成的拉链10中,由于外观部16从表面方向看时形成。

21、为以外观部16的左右方向中心线HL为基准而上下对称、且以上下方向中心线VL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大致椭圆形,所以能够确保拉链10的柔软性,并且能够提高拉链10的外观性。另外,即使在贯穿插入到拉头30的链牙引导通路38内时也不会在肩口36侧的开口部发生勾挂,所以还能够确保拉头30的滑动性。0044另外,由于外观部16在从上下方向及从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致半球形,所以如图8所示,即使使拉链10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相邻的外观部16彼此也不会立即干涉,因此能够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另外,由于在彼此相邻的拉链链牙15之间设有间隙S1,所以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0045另外,即使使拉链。

22、10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与拉链链牙15的表背方向中心线DL相比向外观部16侧延伸地形成的第一卡合部24也会相互卡合,所以能够在维持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的卡合的同时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另外,即使想要比图8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由于此后相邻的外观部16的上下弯曲面会抵接,所以能够防止进一步的弯曲。这样,由于从外观部16的表面到上下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弯曲面彼此抵接,所以即使进行规定以上的弯曲,也能够在维持拉链链牙列14的卡合的同时确保拉链10的柔软性。0046另外,如图9所示,当使拉链10向表面侧呈凸状态弯曲时,由于设有间隙S2,所以能够确保拉链10的柔软性,另外,在呈直线状啮。

23、合的状态下未对卡合发挥作用的第二卡合部25相互卡合,从而卡合部26的卡合面积变大,所以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的卡合变得牢固。0047另外,由于啮合头部22的上下表面22A、22B由从颈部23向啮合头部22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22C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并且在第一卡合部24的上下端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的第二卡合部25的立起部之间形成有间隙S2,所以如图10所示,即使使拉链10向左右方向弯曲,相邻的啮合部17彼此也不会立即干涉,因此能够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说明书CN102469852A5/6页80048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拉链链牙15在啮合时在带部件12的上下方向独立。

24、地配置,并且拉链链牙15具有配置在带部件12的表面侧的外观部16;配置在带部件12的背面侧、且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啮合的啮合部17,该外观部16在啮合时与相邻的外观部16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由此能够确保拉链10的柔软性,并且能够提高拉链10的外观性。004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外观部16形成为以外观部16的左右方向中心线HL为基准而上下对称、且以上下方向中心线VL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大致椭圆形状,所以外观部16为平衡性良好的形状,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外观部16的外观性。005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外观部16从上下方向及从左右方向看时形成为整体弯曲的大。

25、致半球形,所以即使使拉链10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相邻的外观部16彼此也不会干涉,因此能够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另外,由于在彼此相邻的拉链链牙15之间设有间隙S1,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005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第一卡合部24与拉链链牙15的表背方向中心线DL相比向外观部16侧延伸地形成,所以即使使拉链10向背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第一卡合部24彼此的卡合也不会解除,因此能够在维持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的卡合的同时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005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第二卡合部25在从拉链链牙15的表背方向中心线DL附近到啮合部17的背面侧端部的范围内。

26、形成,并且在第一卡合部24的上下端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的第二卡合部25的立起部之间形成有间隙S2,所以在使拉链10向表面侧呈凸状态弯曲的情况下,在呈直线状啮合的状态下未对卡合发挥作用的第二卡合部25相互卡合,从而卡合部26的卡合面积变大,因此能够使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14的卡合变得牢固,并且能够提高柔软性。005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啮合头部22的上下表面22A、22B由从颈部23向啮合头部22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22C宽度逐渐变窄的倾斜面形成,并且在第一卡合部24的上下端与相邻的拉链链牙15的第二卡合部25的立起部之间形成有间隙S2,所以即使使拉链10向左右方向弯曲,相邻的啮合。

27、部17彼此也不会干涉,因此能够提高拉链10的柔软性。005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拉链链牙15的外观部16的左右两侧面16C、16C及啮合部17的左右两侧面21C、22C由半圆形的弯曲面形成,所以拉链链牙15容易进入拉头30的链牙引导通路38内。由此,能够以较小的力操作拉头30,所以能够使拉链10的开闭变得容易。0055此外,本发明中,为了确保拉链10的柔软性,只要使从外观部16的至少带接触面朝向外观部16的表面侧顶点外观部16中的左右方向中心线HL与上下方向中心线VL的交点的弯曲面至少从带接触面侧形成即可,例如,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那样,还可以在拉链链牙15的外观部16上形成与。

28、带部件12平行的平坦部28。由此,能够对拉链链牙15付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外观。0056附图标记说明005710拉链005812带部件说明书CN102469852A6/6页9005913带侧缘部006014拉链链牙列006115拉链链牙006216外观部006316A外观部的上端006416B外观部的下端006516C外观部的左右方向的侧面006617啮合部006719带收纳槽006821基部006921A基部的上表面007021B基部的下表面007121C基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侧面007222啮合头部007322A啮合头部的上表面007422B啮合头部的下表面007522C啮合头部的左右方。

29、向的外端部侧面007623颈部007724第一卡合部007825第二卡合部007926卡合部008030拉头0081S1间隙0082S2间隙0083HL拉链链牙的左右方向中心线0084VL拉链链牙的上下方向中心线0085DL拉链链牙的表背方向中心线0086L1第一卡合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0087L2外观部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说明书CN102469852A1/11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02/11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13/11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24/11页1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35/11页1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46/11页1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57/11页1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68/11页1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79/11页18图9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810/11页1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1911/11页2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469852A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服饰缝纫用品;珠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