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04752.1 (22)申请日 2016.02.25 (71)申请人 中山市智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 心城区港义路创意产业园3号商务楼 417卡 (72)发明人 何燕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4345 代理人 吴剑锋 (51)Int.Cl. A61L 11/00(2006.01) A61L 2/10(2006.01) A61L 2/04(2006.01) C09D 163/00(2006.0。
2、1) C09D 133/04(2006.01) C09D 5/10(2006.01) C09D 7/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 置, 包括有安装座, 在安装座上设有高压加热罐、 冷却塔、 紫外线杀菌装置和加压泵, 在高压加热 罐上部设有进料漏斗, 高压加热罐下端通过管道 与冷却塔上部的进液口相连接, 冷却塔底端的出 液口通过管道与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底部进液口 相连接, 在紫外线杀菌装置上部设有出液管, 加 压泵通过加压管与高压加热罐相连接, 在高压加 热罐与进料漏斗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在高压加 热罐内部。
3、底端设有转盘, 转盘中间设有连接柱, 在连接柱内设有发热体, 在连接柱上、 下间隔设 有多个连接盘, 在连接盘上铰接有若干个加热 杆, 在加热杆上端与连接柱之间设有拉簧。 本发 明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有效处理石油微生物 废弃菌液。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4页 CN 105749321 A 2016.07.13 CN 105749321 A 1.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包括有安装座(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座(1)上 设有高压加热罐(2)、 冷却塔(6)、 紫外线杀菌装置(5)和加压泵(3), 在所述的高压加热罐 (2)上部设有进料漏斗(7), 所述高压加热罐(2。
4、)下端通过管道与冷却塔(6)上部的进液口相 连接, 所述冷却塔(6)底端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紫外线杀菌装置(5)的底部进液口相连接, 在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5)上部设有出液管(11), 所述加压泵(3)通过加压管与高压加热罐 (2)相连接, 在所述高压加热罐(2)与进料漏斗(7)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15),在所述高压加 热罐(2)内部底端设有转盘(21), 所述转盘(21)中间设有连接柱(22), 在所述连接柱(22)内 设有发热体, 在所述连接柱(22)上、 下间隔设有多个连接盘(23), 在所述连接盘(23)上铰接 有若干个加热杆(24), 在所述加热杆(24)上端与连接柱(22)之间设有拉。
5、簧(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杀 菌装置(5)包括有安装壳(51), 在所述安装壳(51)内设有密闭真空容腔(52), 在所述安装壳 (51)内下部设有下水箱(9), 所述下水箱(9)与冷却塔(6)相连接, 在所述安装壳(51)内上部 设有上水箱(10), 所述上水箱(10)与出液管(11)相连接, 在所述下水箱(9)和上水箱(10)之 间间隔设有多个紫外线灯管(12), 在所述紫外线灯管(12)外套设有能连通下水箱(9)和上 水箱(10)的螺旋管(13), 所述螺旋管(13)由透明玻璃材料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
6、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壳 (51)内壁上设有反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加热 罐(2)外壁上设有防锈涂料层, 所述防锈涂料层由以下组分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05749321 A 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6)包 括有塔体(61), 在塔体(61)内设有多层冷却管组(62), 所述冷却管组(62)由多个首尾相接 的冷却管(63)平行排布而成, 相邻两个冷却管(63)之间设有连接弯管, 在所述冷却管组 (62)内设有弹性绳(64), 在所述。
7、弹性绳(64)上间隔设有多个毛刷头(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 通过横隔板和纵隔板被分隔为四个空间, 在所述高压加热罐(2)与冷却塔(6)之间的管道串 接有第二电磁阀(17), 在所述冷却塔(6)与下水箱(9)之间的管道串接第三电磁阀(21), 所 述加压泵(3)、 第一电磁阀(15)、 第二电磁阀(17)和第三电磁阀(21)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 (4)连接, 所述控制器(4)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漏斗(7) 内壁镶嵌环形冲洗管(18), 所述环形冲洗管。
8、(18)表面均均布有若干出水孔, 且环形冲洗管 (18)与进水管(8)连接, 在所述进料漏斗(7)上方设有盖体(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6)内 部配合安装冷却栅片(20), 所述冷却栅片(20)至少为四片且沿冷却塔(6)的中轴线均匀排 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加热罐 (2)顶端设有限压阀(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座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05749321 A 3 (1)四周上分别设有侧板, 在所述。
9、侧边上设有顶盖。 权 利 要 求 书 3/3 页 4 CN 105749321 A 4 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 对地下水样中的菌种进行培养分析是非常重要和经常 性的工作, 实验人员通常要将带有菌种的水样接入液体培养基中的摇床培养。 当完成一个 阶段的培养后, 液体培养基便成为了废弃菌液。 在现有微生物实验中, 对于废弃菌液的处 理, 实验人员往往是将其倒入普通废液桶中, 然后再倾倒到下水道中或室外。 由于废弃菌液 中的菌种种类繁多, 性质复杂, 因此如果处理不当, 极有可能会对周围的水。
10、源和土壤造成污 染, 也可能会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 而目前也没有专用于对废弃菌液进行无害化处 理的装置, 为此, 需要提出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有效处理石油微生物废弃菌液, 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0005 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包括有安装座,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 高压加热罐、 冷却塔、 紫外线杀菌装置和加压泵, 在所述的高压加热罐上部设有进料漏斗, 所述高压加热罐下端通过管道与冷却塔上部。
11、的进液口相连接, 所述冷却塔底端的出液口通 过管道与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底部进液口相连接, 在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上部设有出液管, 所述加压泵通过加压管与高压加热罐相连接, 在所述高压加热罐与进料漏斗之间设有第一 控制阀,在所述高压加热罐内部底端设有转盘, 所述转盘中间设有连接柱, 在所述连接柱内 设有发热体, 在所述连接柱上、 下间隔设有多个连接盘, 在所述连接盘上铰接有若干个加热 杆, 在所述加热杆上端与连接柱之间设有拉簧。 0006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线杀菌装置包 括有安装壳, 在所述安装壳内设有密闭真空容腔, 在所述安装壳内下部设有下水箱, 所述下 。
12、水箱与冷却塔相连接, 在所述安装壳内上部设有上水箱, 所述上水箱与出液管相连接, 在所 述下水箱和上水箱之间间隔设有多个紫外线灯管, 在所述紫外线灯管外套设有能连通下水 箱和上水箱的螺旋管, 所述螺旋管由透明玻璃材料制作而成。 0007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壳内壁上设有 反光层。 0008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包括有塔体, 在塔体内设有多层冷却管组, 所述冷却管组由多个首尾相接的冷却管平行排布而成, 相邻 两个冷却管之间设有连接弯管, 在所述冷却管组内设有弹性绳, 在所述弹性绳上间隔设有 多个毛刷头。 0009 如。
13、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横隔板 说 明 书 1/16 页 5 CN 105749321 A 5 和纵隔板被分隔为四个空间, 在所述高压加热罐与冷却塔之间的管道串接有第二电磁阀, 在所述冷却塔与下水箱之间的管道串接第三电磁阀, 所述加压泵、 第一电磁阀、 第二电磁阀 和第三电磁阀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 0010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漏斗内壁镶嵌环 形冲洗管, 所述环形冲洗管表面均均布有若干出水孔, 且环形冲洗管与进水管连接, 在所述 进料漏斗上方设有盖体。 0011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
14、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内部配合安装 冷却栅片, 所述冷却栅片至少为四片且沿冷却塔的中轴线均匀排布。 0012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加热罐顶端设有 限压阀。 0013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加热罐外壁上 设有防锈涂料层, 所述防锈涂料层由以下组分组成: 0014 0015 0016 如上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座四周上分别 设有侧板, 在所述侧边上设有顶盖。 0017 综上所述,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0018 本发明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能够对石油微生物。
15、实验后产生的废弃菌液进行 完全的灭菌处理。 实验人员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细菌扩大培养或纯化后, 可将废弃的液体培 养基倒入到进料漏斗内, 再盖好盖体, 打开设备开关之后, 设备自动实现灭菌工作, 通过高 压加热灭菌和紫外线杀菌, 双重灭菌可有效将废弃菌液中的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全部杀灭, 说 明 书 2/16 页 6 CN 105749321 A 6 灭菌完成后, 废液直接从出液管排出, 全程无需人员值守, 经灭菌后的废弃菌液便不会对土 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而且该设备内部集成冷却塔, 能够快速降低从高压加热罐出来的液体 温度, 避免高温影响紫外线杀菌装置的工作效果, 本发明具有无害化处理效果好、 使用。
16、方 便、 利于环境保护及实验人员的健康保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的冷却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4 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微生物废弃菌液处理装置, 包括有安装座1, 在所述安装座1 上设有高压加热罐2、 冷却塔6、 紫外线杀菌装置5和加压泵3, 在所述的高压加热罐2上部设 有进料漏斗7, 所述高压加热罐2下端通过管道与冷却塔6上部的进液口相连接, 所述冷却塔 6底端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紫外线杀菌装。
17、置5的底部进液口相连接, 在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 5上部设有出液管11, 所述加压泵3通过加压管与高压加热罐2相连接, 在所述高压加热罐2 与进料漏斗7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15,本发明中在所述高压加热罐2内部底端设有转盘21, 所述转盘21中间设有连接柱22, 在所述连接柱22内设有发热体, 在所述连接柱22上、 下间隔 设有多个连接盘23, 在所述连接盘23上铰接有若干个加热杆24, 在所述加热杆24上端与连 接柱22之间设有拉簧25。 所述的转盘21与设置在高压加热罐2下方的电机26的电机轴相连 接。 本发明在转盘21内设有发热体, 当电机26转动时, 加热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会张开一 定的。
18、角度旋转, 从而加热的过程对高压加热罐2内的液体进行搅拌, 大幅度提升加热效果, 另外, 由于高压加热罐2内液体的阻力, 会使得加热杆24不规则摆动, 从而也可以形成不同 角度的搅拌, 搅拌效果大大提高。 0025 本发明中所述的紫外线杀菌装置5包括有安装壳51, 在所述安装壳51内设有密闭 真空容腔52, 在所述安装壳51内下部设有下水 箱9, 所述下水箱9与冷却塔6相连接, 在所述 安装壳51内上部设有上水箱10, 所述上水箱10与出液管11相连接, 在所述下水箱9和上水箱 10之间间隔设有多个紫外线灯管12, 在所述紫外线灯管12外套设有能连通下水箱9和上水 箱10的螺旋管13, 所述螺。
19、旋管13由透明玻璃材料制作而成。 0026 本发明中在所述安装壳51内壁上设有反光层。 0027 本发明所述冷却塔6包括有塔体61, 在塔体61内设有多层冷却管组62, 所述冷却管 组62由多个首尾相接的冷却管63平行排布而成, 相邻两个冷却管63之间设有连接弯管, 在 所述冷却管组62内设有弹性绳64, 在所述弹性绳64上间隔设有多个毛刷头65。 所述毛刷头 65的外径小于冷却管63的内径, 在使用过程中冷却管63内的水会带动弹性绳64和毛刷头65 运动, 从而有效对冷却管63内水垢之类的清洗, 有效延长冷却管63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其冷 却效果。 0028 本发明红所述壳体1内部通过横隔板和纵。
20、隔板被分隔为四个空间, 在所述高压加 说 明 书 3/16 页 7 CN 105749321 A 7 热罐2与冷却塔6之间的管道串接有第二电磁阀17, 在所述冷却塔6与下水箱9之间的管道串 接第三电磁阀21, 所述加压泵3、 第一电磁阀15、 第二电磁阀17和第三电磁阀21均通过导线 与控制器4连接, 所述控制器4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部。 0029 本发明中所述进料漏斗7内壁镶嵌环形冲洗管18, 所述环形冲洗管18表面均均布 有若干出水孔, 且环形冲洗管18与进水管8连接, 在所述进料漏斗7上方设有盖体19。 0030 本发明所述冷却塔6内部配合安装冷却栅片20, 所述冷却栅片 20至少为四片且。
21、沿 冷却塔6的中轴线均匀排布, 在所述冷却塔6底部设有集液槽, 在所述集液槽内设有曝气管, 在所述冷却塔6上部设有排气孔, 在所述冷却塔6与紫外线杀菌装置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输 送泵。 0031 本发明中所述高压加热罐2顶端设有限压阀14。 0032 本发明中在所述高压加热罐2外壁上设有防锈涂料层。 0033 本发明在所述安装座1四周上分别设有侧板, 在所述侧边上设有顶盖。 0034 实施例1 0035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36 0037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
22、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38 实施例2 说 明 书 4/16 页 8 CN 105749321 A 8 0039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40 0041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42 实施例3 0043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说 明 书 5/16 页 9 CN 105749321 A 9 0044 0045 将石。
23、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46 实施例4 0047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48 说 明 书 6/16 页 10 CN 105749321 A 10 0049 0050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51 实施例5 0052 本发。
24、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53 0054 0055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说 明 书 7/16 页 11 CN 105749321 A 11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56 实施例6 0057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58 0059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
25、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60 实施例7 0061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说 明 书 8/16 页 12 CN 105749321 A 12 0062 0063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64 实施例8 0065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66 说 明 书 9/16 页 13 CN 105749321 A 13 0067 0068 将石墨烯、 铬酸锶、 。
26、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69 实施例9 0070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71 说 明 书 10/16 页 14 CN 105749321 A 14 0072 0073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74 实施例10 0075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
27、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76 0077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 至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 分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78 实施例11 0079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说 明 书 11/16 页 15 CN 105749321 A 15 0080 0081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
28、分散均匀即得。 0082 实施例12 0083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84 说 明 书 12/16 页 16 CN 105749321 A 16 0085 0086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87 实施例13 0088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89 说 明 书 13/16 页 17 CN 105749321 A 17 0090 0091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
29、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92 实施例14 0093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94 0095 0096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0097 实施例15 说 明 书 14/16 页 18 CN 105749321 A 18 0098 本发明中所述的防锈。
30、涂料层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0099 0100 将石墨烯、 铬酸锶、 偏硼酸铵、 氯化石蜡、 松香混合搅拌均匀, 在锥形研磨机内磨至 细度50 m, 再加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丙二醇甲醚和其它组分 超声分散均匀即得。 本发明防锈涂料层性能指标: 0101 1、 防锈涂料层外观: 平整光滑 0102 2、 粘度(231涂-4粘度计, S): 80-120 0103 3、 细度50 m 0104 4、 干燥时间(25): 表干15-20min, 实干24h 0105 5、 柔韧性mm 2 0106 6、 硬度 4H 0107 7、 耐高温(130) 900h 0108。
31、 8、 耐冲击性150kJ/m2 0109 9、 耐盐雾(120h级) 8 0110 10、 耐水性(291480h): 不起泡, 不脱落 0111 11、 耐油(92#汽油, 72h): 不起泡, 不脱落 0112 12、 耐碱性(GB/T9755-2001): 通过96小时 0113 13、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GB/T9755-2001): 通过5000小时。 011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 说 明 书 15/16 页 19 CN 105749321 A 19 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 本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 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 其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16/16 页 20 CN 105749321 A 2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21 CN 105749321 A 2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22 CN 105749321 A 2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23 CN 105749321 A 2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24 CN 105749321 A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