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警示装置及灯管,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灯管的警示装置及警示灯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环境中有愈来愈多已知的细菌、病毒、徽菌,会导致人们生病或产生其他的不良反应,因此针对一些抵抗力较弱者,如儿童、病人,或是环境污染可能程度比较高,环境清洁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医院、实验室,我们常会使用可杀菌的光源来降低环境中的可能造成感染的致病因子。
然而,现今利用光源杀菌的方法中,许多光源为不可见光,且所使用的光源除了对细菌有杀伤力外,对人体也可能有未预期的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管警示装置及警示灯管,确保使用杀菌光源时,能让使用者知道正在产生杀菌光源的灯管,或是能够配合灯管辅助提醒的杀菌装置。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管警示装置及警示灯管,所述灯管警示装置,适用于一灯管及一灯座,所述灯管具有二接脚组,所述灯座具有二与所述接脚组相配合的插槽组,包含一壳体、至少一接点组、一电路板,及一警示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点组形成于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中,通过所述接点组与所述灯管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警示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当所述灯座启动,所述警示单元发出警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邻靠所述灯管的一端,所述接点组邻靠所述接脚组的其中一个,所述接点组具有二灯脚接点,所述接脚组具有二接脚,所述灯脚接点与所述接脚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接脚组的其中一个及所述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灯脚接点形成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延伸部由所述连接部向外延伸,所述警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二连接部及一延伸部,每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接脚组的其中一个及所述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二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管警示装置包含一接点组,所述接点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其中一个,每一接点组具有二灯脚接点,所述灯脚接点与所述接脚组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管警示装置包含二接点组,每一接点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其中一个,每一接点组具有一灯脚接点,每一灯脚接点与所述接脚组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警示灯管适用于一灯座,所述灯座具有二插槽组,包含一灯管本体,及所述灯管警示装置。所述灯管警示装置包括,一壳体、一第一接脚组、一第二接脚组,及一警示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灯管本体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灯管本体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脚组与所述第一接脚组相配合而电性连接所述灯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警示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灯座启动,所述警示单元发出警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灯管本体的一端及所述灯座的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第一接脚组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接脚组设置于所述灯管本体,所述警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灯管本体,而位于所述灯管本体的一端及所述灯座的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延伸部由所述连接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接脚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脚组设置于所述灯管本体,所述警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二连接部及一延伸部,每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灯管本体的一端及所述灯座的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延伸部由所述二连接部延伸并连接所述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脚组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接脚组设置于所述另一连接部,所述警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延伸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能在灯座启动,所述灯管产生杀菌光的同时,通过所述警示单元,发出警示以提醒使用者灯管正在运作中,而避免使用者曝露在杀菌光线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与灯管结合的一立体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与灯管结合后的一剖面图。
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态样的外观的一立体图。
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态样的外观的一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第二态样的一剖面图。
图6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与灯管结合的一立体图。
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与灯管结合后的一剖面图。
图8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态样的外观的一立体图。
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态样的外观的一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态样的一剖面图。
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与灯管结合的一立体图。
图1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态样的灯脚接点位于灯管同一端的一立体图。
图1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态样的灯脚接点位于灯管不同端的一立体图。
图1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态样的外观的一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态样的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再者,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以下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阅图1、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态样,适用于一灯管1及一灯座(图未示),例如目前T8规格灯管及灯座。
参阅图1、2及3所示,所述灯管1包含一灯管本体6及二接脚组7,所述灯管本体6包括一透光壳体60、透光壳体60内的二电极61,透光壳体60内填充有气体而能在二电极61有电场时被激发产生射线,由于灯管1的实施方式与习知的灯管结构并无不同,因此不加赘述。所述灯座具有二与所述接脚组7相配合的插槽组(图未示)。
参阅图1、2及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独立制造,而可与现有的T8灯管配合使用。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包括一壳体10、一接点组3、一电路板4,及一警示单元5。
参阅图1、2及3所示,所述壳体10配合所述灯管1,设置于所述灯管1,邻靠所述灯管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配合所述灯管1为直径相近的圆柱体,但实施上不以圆柱体为限。
参阅图1、2及3所示,所述接点组3具有二灯脚接点31,形成于所述壳体10,分别设置于二穿孔103内壁,当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套设于所述灯管1,所述接点组3邻靠所述接脚组7的其中一个,使二灯脚接点31与二接脚71电性连接。
参阅图1、2及3所示,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通过所述接点组3的等灯脚接点31与所述灯管1的接脚71电性连接后得到电源供应。
参阅图1、2及3所示,所述警示单元5,与所述电路板4电性连接,可为蜂鸣器或/及LED灯。以蜂鸣器实施时,所述警示单元5直接设置于电路板4。以LED灯实施时,所述警示单元5设置于壳体10。当所述灯座启动,所述警示单元5产生声音或/及闪光的警示。
参阅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态样,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与所述灯管本体6直接结合成为警示灯管,取代现有的灯管1,而适用于现有的灯座(如T8灯座)。由于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与灯管本体6在制造时直接连接,因此相较于第一态样,其中无接点组3的设计。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包括,一壳体10、一电路板4、一第一接脚组711、一第二接脚组712、一警示单元5。所述灯管本体6包括一透光壳体60、透光壳体60内的二电极61。
参阅图4、5所示,所述壳体2呈圆柱形,连接所述灯管本体6的透光壳体60的一端,使用时位于所述灯管本体6的一端及所述灯座的插槽组(图未绘示)的其中一个之间。
参阅图4、5所示,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与所述灯管本体6的电极61电性连接。
参阅图4、5所示,所述第一接脚组711设置于所述壳体10。
参阅图4、5所示,所述第二接脚组712设置于所述灯管本体6,与灯管本体6的电极61电性连接,并在插入灯座之后,与所述第一接脚组711相配合而与所述灯座相连接。
参阅图4、5所示,所述警示单元5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与电路板4电性连接,可为蜂鸣器或/及LED灯。
参阅图6、7、8所示,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态样相同,适用于一灯管1及一灯座,如目前T8规格的灯管及灯座(图未绘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壳体10包括一连接部101及一延伸部102。
因此,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包含一壳体10、一接点组3、一电路板4、一警示单元5。
参阅图6、7、8所示,所述壳体10设置于所述灯管1的一端,包括一连接部101及一延伸部102。所述连接部101呈圆柱形,使用时位于灯管1一端的接脚组7以及灯座的插槽组(图未绘示)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延伸部102呈平板状,由所述连接部101向外延伸而平行于所述灯管1,如安装于天花板,安装完成时连接部101位于所述灯管1的侧面,而不致遮挡灯管1向下所产生的光线。
参阅图6、7、8所示,所述接点组3具有二灯脚接点31,形成于所述壳体10的连接部101,分别设置于二穿孔103内壁,当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套设于所述灯管1,所述接点组3邻靠所述接脚组7的其中一个。
参阅图6、7、8所示,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连接部101中,通过所述接点组3与所述灯管1电性连接,以得到所需的电源。
参阅图6、7、8所示,所述警示单元5设置于所述延伸部102,并与所述电路板4电性连接,可为蜂鸣器或/及LED灯。在本实施中以LED灯实施,当所述灯座启动,位于所述延伸部102的警示单元产生灯光警示。
参阅图9、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态样,与第一态样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与所述灯管本体6结合成为警示灯管,直接取代现有的灯管1,而适用于现有的灯座(如T8灯座)。由于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与灯管本体6在制造时直接连接,可直接取得电源,因此相较于第一态样,其中不需要接点组3的设计。
因此,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态样包含一灯管本体6、一壳体10、一电路板4、一第一接脚组711、一第二接脚组712,及一警示单元5。
参阅图9、10所示,所述灯管本体6包括一透光壳体60、二电极61。所述灯座具有二与所述接脚组(即第一接脚组711、第二接脚组712)相配合的插槽组(图未示)。
参阅图9、10所示,所述壳体10与所述灯管本体6相连接,包括一连接部101及一延伸部102。所述连接部101连接所述灯管本体6的透光壳体60,使用时位于所述灯管本体6的一端及所述灯座的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延伸部102由所述连接部101向外延伸,而平行所述灯管本体6。
参阅图9、10所示,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与所述灯管本体6的电极61电性连接。
参阅图9、10所示,所述第一接脚组711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01。
参阅图9、10所示,所述第二接脚组712设置于所述灯管本体6,电性连接所述电极61,与所述第一接脚组711相配合而与所述灯座相连接。
参阅图9、10所示,所述警示单元5设置于所述延伸部102,与所述电路板4电性连接,当所述灯座启动,所述警示单元5发出警示。所述警示单元5可为蜂鸣器或/及LED灯,在本实施中以LED灯实施,当所述灯座启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警示单元产生灯光警示。
参阅图11、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态样。与第一、二实施例的第一态样相同,适用于一灯管1及一灯座(图未示),如目前T8规格的灯管及灯座。与第一、二实施例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三实施例的壳体10包括二连接部101及一延伸部102。
参阅图11、12所示,所述灯管1具有二接脚组7。所述灯座具有二与所述接脚组7相配合的插槽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态样包含一壳体10、一接点组3、一电路板4,及一警示单元5。
参阅图11、12所示,所述壳体10设置于所述灯管1,包括二连接部101及一延伸部102,每一连接部101设置于所述接脚组7的其中一个,及所述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延伸部102连接所述二连接部101。换句话说,所述二连接部101个别邻接灯管1的一端,所述延伸部102跨过所述灯管1而连接所述二连接部101。
参阅图11、12所示,所述接点组3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01的其中一个,所述接点组3具有二灯脚接点31,所述灯脚接点31与所述接脚组7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通过邻近灯管1同一侧的二灯脚接点31之间的电位差提供电源。
参阅图11、12所示,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通过所述接点组3与所述灯管1电性连接。
参阅图11、12所示,所述警示单元5与所述电路板4电性连接,可为蜂鸣器或/及LED灯,在本实施中以LED灯实施,当所述灯座启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警示单元产生灯光警示。
参阅图13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态样中,亦可以远离的二灯脚接点31的方式实施。此时,每一接点组3设置于连接部101的其中一个,每一接点组3具有一灯脚接点31,每一灯脚接点31与所述接脚组7的其中一个中的一接脚71电性连接。也就是说,利用每一连接部101的一个灯脚接点31,取得灯管1的二端的电位差以得到所需电源。
参阅图14、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态样,与第一态样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与所述灯管本体6结合而成为警示灯管,直接取代现有的灯管,而适用于现有的灯座(如T8灯座)。由于所述灯管警示装置2与灯管本体6在制造时直接连接,因此相较于第一态样,其中无接点组3的设计。
参阅图14、15所示,所述警示灯管包括一壳体10、灯管本体6、一电路板4、一第一接脚组711、一第二接脚组712,及一警示单元5。
参阅图14、15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二连接部101及一延伸部102,每一连接部101连接所述灯管本体6的一端,使用时位于所述灯管本体6及所述灯座的插槽组的其中一个之间。所述延伸部102由所述二连接部101延伸平行于所述灯管本体6,并连接所述二连接部101。此外,安装于天花板时,所述延伸部102位于所述灯管本体6的侧面而不致遮挡向下照射的光线。
参阅图14、15所示,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与所述灯管本体6电性连接。
参阅图14、15所示,所述第一接脚组711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01。
所述第二接脚组712设置于所述另一连接部101,与所述第一接脚组711相配合而与所述灯座相连接。
参阅图14、15所示,所述警示单元5设置于所述延伸部102,与所述电路板4电性连接,可为蜂鸣器或/及LED灯,在本实施中以LED灯实施,当所述灯座启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警示单元5产生灯光警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灯管警示装置利用不同位置的灯脚接点31、第一接脚组711及第二接脚712组取得电源,以供警示单元5发出警示,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的,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