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4800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37995.7

申请日:

2010.11.10

公开号:

CN102462530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B 17/56申请日:20101110授权公告日:20130717终止日期:201411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7/56申请日:20101110|||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7/56

主分类号:

A61B17/56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发明人:

张陈平; 徐立群; 马继壮

地址: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代理人:

翟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包括弓形槽和调节螺丝,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并在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的一端设置托槽,所述弓形槽设置三个截骨槽,三个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间为颏角截骨槽,颏角截骨角大小为55度—65度,两端为下颌体角截骨槽,下颌体角截骨角大小为35度—45度,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2.5厘米—3.5厘米。本发明根据对正常成年下颌骨的形态学分析,发现其内在的普遍性规律,确定了下颌骨水平部塑形参数,依此设计生产通用腓骨塑形板,从而实现下颌骨水平部重建移植腓骨的快速“四段式”塑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包括弓形槽和调节螺丝, 所述弓形槽包括前侧面、 底面 和后侧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 并在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 侧面的一端设置托槽, 所述弓形槽设置三个截骨槽, 所述截骨槽由设置在底面的直线槽以 及设置在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骨角组成, 所述截骨角为 v 形槽, 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 骨角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直线槽相连通, 所述三个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 中间为颏 角截骨槽, 颏角截骨角大小为 55 度— 65 度, 两端为下颌体角截骨槽, 下颌体角截骨角大小 为 35 度— 45 度, 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
2: 5 厘米—
3: 5 厘米。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颏角截骨角 为 60 度, 所述下颌体角截骨角为 40 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面和后 侧面间的距离为 3.0 厘米。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槽呈 U 型。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 U 型托槽张口 处设置突出状锯齿。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形槽后侧 面朝向槽内一面设置阻力槽。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形槽后侧 面设置可视窗。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形槽底面 设置可视窗。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螺丝为 四个。

说明书


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手术中使用的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背景技术 血管化腓骨组织瓣正逐步成为下颌骨重建的主力皮瓣, 而对移植腓骨的准确塑 形, 一直以来都是修复重建外科医师面临的一项棘手任务。传统移植骨的塑形是参照预成 形的下颌骨重建板或根据下颌骨切除标本、 术前影像学资料凭临床医生经验徒手进行的, 因此塑形往往不够准确且需要多次磨改调整。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发展, 应 用商业化的手术规划软件 (Surgicase 等) 可实现个体化手术模拟、 以及移植骨切割模板定 制等, 极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效果, 但制作成本昂贵且关键技术为国外公司所垄断, 不 易推广。
     下颌骨为一不规则的马蹄形管状骨体, 分为垂直部和水平部两个部分。水平部由 体部及颏部组成, 有研究显示其外形线类似抛物线结构, 是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难点 所在。通常对下颌骨水平段重建移植骨的塑形有 “三段式” 、 “四段式” 、 “五段式” 法, 主要的 参考依据是手术标本或是下颌骨预成形的模板, 如下颌骨重建板等, 显然分段越多重建下 颌骨的形态越接近原形, 但却增加了操作难度和移植骨段失血管化的风险。因此传统塑形 法操作的临床随意性大、 稳定性差, 且移植骨段与重建板间通常存在较大间隙, 不利固定。 近年来应用商业化的计算机辅助外科软件 (Surgicase) 生产定制个体化的移植骨塑形模 板已见报道, 但其制作周期长, 价格昂贵, 相关技术更是为国外公司所垄断, 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据下颌骨的塑形参数设计的通用型下颌骨重建腓 骨塑形板。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公开以下技术方案 : 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包括 弓形槽和调节螺丝, 所述弓形槽包括前侧面、 底面和后侧面, 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 面, 并在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的一端设置托槽, 所述弓形槽设置三个截骨槽, 所 述截骨槽由设置在底面的直线槽以及设置在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骨角组成, 所述截骨角为 v 形槽, 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骨角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直线槽相连通, 所述三个截骨槽大 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 中间为颏角截骨槽, 颏角截骨角大小为 55 度— 65 度, 两端为下颌体 角截骨槽, 下颌体角截骨角大小为 35 度 — 45 度, 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 2.5 厘 米— 3.5 厘米。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所述颏角截骨角为 60 度, 所述下颌体角截骨角为 40 度。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 3.0 厘米。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所述托槽呈 U 型, 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 在 U 型托槽张口 处设置突出状锯齿。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 所述弓形槽后侧面朝向槽内一面设置阻力槽。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 所述弓形槽后侧面设置可视窗 ; 所述弓形槽底面设置可视窗。 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 所述调节螺丝为四个。
     本发明的理论基础 : 一、 下颌骨由垂直部和水平部所构成, 下颌骨水平部由下颌体部和颏部组成, 研究报道 其外形线类似抛物线结构, 是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难点。临床实践发现下颌骨水平部 在颏孔 (Men) 以后几乎呈现直线结构, 而位于颏孔之间的下颌颏部曲度较大, 并以颏前点 (Pg) 为最, 因此颏孔点和颏前点成为下颌骨水平部的外形拐点, 可进一步将下颌骨水平部 简化为四条对称的线性结构 : Go-Mem, Men-Pg, Pg-Men’ , Men’ -Go’ , 这也是下颌骨水平部 “四段式” 塑形的基础。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下颌骨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在于其结构的长度 (p<0.05) , 而非结构的曲度 (p>0.05) 。
     二、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反映个体离散程度的常用指标, 变异系数主要应 用于计量单位不同资料间的比较。研究对 55 例正常成年下颌骨的三维测量发现, 尽管下颌 骨线性变量的性别差异显著, 但是不同性别下颌颏长 (Men-Pg) 的均值和标准差都为最小, 说明了下颌颏长的个体差异相对其他线性变量最不明显。 而在下颌骨的角度变量 (体角、 颏 角) 的分析中发现其变异系数普遍小于线性变量, 这同样也说明了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个体 差异小, 见表 1, 2。因此确立了下颌骨塑形参数 : 下颌体角、 颏角、 下颌颏长。
     表1: 下颌骨外形变量 (线性 / 角度) 的定义和表示
     下颌骨外形变量 髁间距 (Co-Co’ ) 角间距 (Go-Go’ ) 颏间距 (Men-Men’ ) 下颌支长 (Co-Go) 下颌体长 (Go-Men) 下颌颏长 (Men-Pg) 下颌角 (∠ Co-Go-Men) 下颌体角 (∠ Go-Men-Pg) 颏角 (∠ Men-Pg-Men’ ) 外形变量 Co-Co’ Go-Go’ Men-Men’ Co-Go Go-Men Men-Pg ∠ Co-Go-Men ∠ Go-Men-Pg ∠ Men-Pg-Men’
     定义 两侧髁突点连线的距离, 表示髁突间的宽度 两侧下颌角点连线的距离, 表示下颌骨的宽度 两侧颏孔点连线的距离, 表示下颌骨颏部的宽度 一侧髁突点与下颌角点连线的距离, 为左右对称变量 一侧下颌角点与颏孔点连线的距离, 为左右对称变量 一侧颏孔点与颏前点连线的距离, 为左右对称变量 一侧髁突点、 下颌角点及颏孔点间形成的夹角, 为左右对称变量 一侧下颌角点、 颏孔点及可前点间形成的夹角, 为左右对称变量 一侧颏孔点、 颏前点及对侧颏孔点间形成的夹角, 表示颏部的张开度 女性 (n=29) 123.603±4.270 99.348±4.795 53.471±2.378 51.363±4.156 58.246±3.618 31.453±1.782 118.972±4.993 140.957±3.498 116.543±3.601 总变异系数 (CV) 4.150 4.953 6.073 7.911 6.570 6.877 4.467 2.487 3.226 P值 0.0033 0.0008 0.0118 0.0001 0.0024 0.0050 0.1536 0.1556 0.3413表2: 下颌骨外形变量 (线性 / 角度) 的测量值和性别差异男性 (n=26) 127.938±6.102 104.203±5.289 55.807±4.117 56.131±4.336 60.565±4.190 32.659±2.592 117.522±5.590 140.003±3.491 117.522±3.960三、 根据确定了的下颌骨塑形参数 : 下颌体角 (35 度—45 度, 优选 40 度) 、 颏角 (55 度— 65 度, 优选 60 度) 以及下颌颏长 (2.5 厘米— 3.5 厘米, 优选 3.0 厘米) 设计生产下颌 骨重建移植腓骨塑形板。因此在腓骨塑形板弓形槽上设计有两种角度的三个截骨槽, 分别 对应下颌体角、 颏角和对侧下颌体角, 截骨槽中心间隔即弓形槽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 为下颌颏长。腓骨塑形板可一次性完成移植骨的 “四段式” 塑形。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针对传统腓骨塑形的随意性大、 操作稳定性差、 移植骨段与重 建板往往不贴合的缺点, 依据对正常成人下颌骨形态的三维测量研究, 发现下颌骨水平部 弯曲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且个体差异小, 因此设计生产通用型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下 颌骨水平部重建对移植骨的塑形操作是下颌骨重建术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所在, 而腓骨组织 瓣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是目前下颌骨重建公认的一线主力皮瓣, 因此腓骨塑形板的设计 与开发极大地解决了腓骨重建下颌骨的 “塑形难、 塑形慢” 的现状, 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与 效率, 有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 2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 3 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 4 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 5 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 6 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中所示标号如下 : 1—— 前侧面 ; 2—— 后侧面 ; 3—— 调节螺丝 ; 4—— 托槽 ; 5—— 阻 力 槽 ; 6—— 下 颌 体 角 截 骨 角 ; 7—— 颏 角 截 骨 角 ; 8—— 可 视 窗 ; 9—— 可 视 窗 ; 10——直线槽 ; 11——底面。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的作用仅是解释而非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1 如图 1、 图 4 所示, 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材料为医用钛合金, 包括弓形槽和调节螺丝 3, 所述弓形槽用以容纳腓骨, 包括前侧面 1、 底面 11 和后侧面 2, 所述调节螺丝 3 穿过弓形 槽前侧面 1, 并在所述调节螺丝 3 穿过弓形槽前侧面 1 的一端设置托槽 4, 所述弓形槽设置 三个截骨槽, 用以引导往复骨锯片的截骨方向, 如图 2、 图 3、 图 5 所示, 所述截骨槽由设置在 底面 11 的直线槽 10 以及设置在前侧面 1 的截骨角和后侧面 2 的截骨角组成, 所述截骨角 为 v 形槽, 所述前侧面 1 的截骨角和后侧面 2 的截骨角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直线槽 10 相连通, 所述三个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 中间为颏角截骨槽, 颏角截骨角 7 大小为 55 度— 65 度, 两端为下颌体角截骨槽, 下颌体角截骨角 6 大小为 35 度— 45 度, 所述前侧面和后侧 面间的距离为 2.5 厘米— 3.5 厘米。
     所述颏角截骨角 7 优选为 60 度 ; 所述下颌体角截骨角 6 优选为 40 度 ; 所述前侧面 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优选为 3.0 厘米。
     所述托槽 4 呈 U 型, 在 U 型托槽张口处设置突出状锯齿 (图示未画出) , 如图 6 所示, 所述弓形槽后侧面 2 朝向槽内一面设置锯齿状阻力槽 5, 用以防止移植骨段移动。
     如图 1、 图 3 所示, 所述弓形槽后侧面 2 设置圆孔状可视窗 8 ; 如图 1、 图 4 及图 5 所 示, 所述弓形槽底面 11 设置条状可视窗 9。
     所述调节螺丝 3 的个数为四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62530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62530ACN102462530A21申请号201010537995722申请日20101110A61B17/5620060171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地址200011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72发明人张陈平徐立群马继壮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8代理人翟羽54发明名称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包括弓形槽和调节螺丝,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并在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的一端设置托槽,所述弓形槽设置三个截骨槽,三个截骨槽大。

2、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间为颏角截骨槽,颏角截骨角大小为55度65度,两端为下颌体角截骨槽,下颌体角截骨角大小为35度45度,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25厘米35厘米。本发明根据对正常成年下颌骨的形态学分析,发现其内在的普遍性规律,确定了下颌骨水平部塑形参数,依此设计生产通用腓骨塑形板,从而实现下颌骨水平部重建移植腓骨的快速“四段式”塑形。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包括弓形槽和调节螺丝,所述弓形槽包括前侧面、底面和后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

3、前侧面,并在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的一端设置托槽,所述弓形槽设置三个截骨槽,所述截骨槽由设置在底面的直线槽以及设置在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骨角组成,所述截骨角为V形槽,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骨角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直线槽相连通,所述三个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间为颏角截骨槽,颏角截骨角大小为55度65度,两端为下颌体角截骨槽,下颌体角截骨角大小为35度45度,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25厘米35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颏角截骨角为60度,所述下颌体角截骨角为4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面和后侧。

4、面间的距离为3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呈U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托槽张口处设置突出状锯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槽后侧面朝向槽内一面设置阻力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槽后侧面设置可视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槽底面设置可视窗。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丝为四个。权利要求书CN102462530A1/4页3下颌骨重建。

5、腓骨塑形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手术中使用的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背景技术0002血管化腓骨组织瓣正逐步成为下颌骨重建的主力皮瓣,而对移植腓骨的准确塑形,一直以来都是修复重建外科医师面临的一项棘手任务。传统移植骨的塑形是参照预成形的下颌骨重建板或根据下颌骨切除标本、术前影像学资料凭临床医生经验徒手进行的,因此塑形往往不够准确且需要多次磨改调整。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发展,应用商业化的手术规划软件(SURGICASE等)可实现个体化手术模拟、以及移植骨切割模板定制等,极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效果,但制作成本昂贵且关键技术为国外公司所垄断,不易推广。0003下颌骨为。

6、一不规则的马蹄形管状骨体,分为垂直部和水平部两个部分。水平部由体部及颏部组成,有研究显示其外形线类似抛物线结构,是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难点所在。通常对下颌骨水平段重建移植骨的塑形有“三段式”、“四段式”、“五段式”法,主要的参考依据是手术标本或是下颌骨预成形的模板,如下颌骨重建板等,显然分段越多重建下颌骨的形态越接近原形,但却增加了操作难度和移植骨段失血管化的风险。因此传统塑形法操作的临床随意性大、稳定性差,且移植骨段与重建板间通常存在较大间隙,不利固定。近年来应用商业化的计算机辅助外科软件SURGICASE生产定制个体化的移植骨塑形模板已见报道,但其制作周期长,价格昂贵,相关技术更是为国外。

7、公司所垄断,不易推广。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据下颌骨的塑形参数设计的通用型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包括弓形槽和调节螺丝,所述弓形槽包括前侧面、底面和后侧面,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并在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弓形槽前侧面的一端设置托槽,所述弓形槽设置三个截骨槽,所述截骨槽由设置在底面的直线槽以及设置在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骨角组成,所述截骨角为V形槽,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截骨角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直线槽相连通,所述三个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间为颏角截骨槽,颏角截骨角大小为55度65度,两端为下颌体角截骨槽,。

8、下颌体角截骨角大小为35度45度,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25厘米35厘米。0006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颏角截骨角为60度,所述下颌体角截骨角为40度。0007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30厘米。0008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托槽呈U型,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在U型托槽张口处设置突出状锯齿。0009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弓形槽后侧面朝向槽内一面设置阻力槽。说明书CN102462530A2/4页40010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弓形槽后侧面设置可视窗;所述弓形槽底面设置可视窗。0011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节螺丝为四个。0012本发明的理论基础一、下颌骨。

9、由垂直部和水平部所构成,下颌骨水平部由下颌体部和颏部组成,研究报道其外形线类似抛物线结构,是下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难点。临床实践发现下颌骨水平部在颏孔(MEN)以后几乎呈现直线结构,而位于颏孔之间的下颌颏部曲度较大,并以颏前点(PG)为最,因此颏孔点和颏前点成为下颌骨水平部的外形拐点,可进一步将下颌骨水平部简化为四条对称的线性结构GOMEM,MENPG,PGMEN,MENGO,这也是下颌骨水平部“四段式”塑形的基础。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下颌骨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在于其结构的长度(P005)。0013二、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反映个体离散程度的常用指标,变异系数主要应用于计量单位不同资料间的比较。研。

10、究对55例正常成年下颌骨的三维测量发现,尽管下颌骨线性变量的性别差异显著,但是不同性别下颌颏长(MENPG)的均值和标准差都为最小,说明了下颌颏长的个体差异相对其他线性变量最不明显。而在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体角、颏角)的分析中发现其变异系数普遍小于线性变量,这同样也说明了下颌骨的角度变量个体差异小,见表1,2。因此确立了下颌骨塑形参数下颌体角、颏角、下颌颏长。0014表1下颌骨外形变量(线性/角度)的定义和表示下颌骨外形变量定义髁间距(COCO)两侧髁突点连线的距离,表示髁突间的宽度角间距(GOGO)两侧下颌角点连线的距离,表示下颌骨的宽度颏间距(MENMEN)两侧颏孔点连线的距离,表示下颌骨颏。

11、部的宽度下颌支长(COGO)一侧髁突点与下颌角点连线的距离,为左右对称变量下颌体长(GOMEN)一侧下颌角点与颏孔点连线的距离,为左右对称变量下颌颏长(MENPG)一侧颏孔点与颏前点连线的距离,为左右对称变量下颌角(COGOMEN)一侧髁突点、下颌角点及颏孔点间形成的夹角,为左右对称变量下颌体角(GOMENPG)一侧下颌角点、颏孔点及可前点间形成的夹角,为左右对称变量颏角(MENPGMEN)一侧颏孔点、颏前点及对侧颏孔点间形成的夹角,表示颏部的张开度表2下颌骨外形变量(线性/角度)的测量值和性别差异外形变量男性N26女性N29总变异系数CVP值COCO127938610212360342704。

12、15000033GOGO1042035289993484795495300008MENMEN558074117534712378607300118COGO561314336513634156791100001GOMEN605654190582463618657000024MENPG326592592314531782687700050COGOMEN11752255901189724993446701536GOMENPG14000334911409573498248701556MENPGMEN117522396011654336013226034130015三、根据确定了的下颌骨塑形参数下颌体角。

13、(35度45度,优选40度)、颏角(55度65度,优选60度)以及下颌颏长(25厘米35厘米,优选30厘米)设计生产下颌骨重建移植腓骨塑形板。因此在腓骨塑形板弓形槽上设计有两种角度的三个截骨槽,分别对应下颌体角、颏角和对侧下颌体角,截骨槽中心间隔即弓形槽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下颌颏长。腓骨塑形板可一次性完成移植骨的“四段式”塑形。说明书CN102462530A3/4页5001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针对传统腓骨塑形的随意性大、操作稳定性差、移植骨段与重建板往往不贴合的缺点,依据对正常成人下颌骨形态的三维测量研究,发现下颌骨水平部弯曲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且个体差异小,因此设计生产通用型下颌骨重建腓骨塑。

14、形板。下颌骨水平部重建对移植骨的塑形操作是下颌骨重建术的关键步骤和难点所在,而腓骨组织瓣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是目前下颌骨重建公认的一线主力皮瓣,因此腓骨塑形板的设计与开发极大地解决了腓骨重建下颌骨的“塑形难、塑形慢”的现状,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与效率,有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0018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0019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图。0020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0021图5为本发明的仰视图。0022图6为本发明的右视图。0023图中所示标号如下1前侧面;2后侧面;3调节螺丝;4托槽;5阻力槽;6下颌体角截骨角;7颏角截骨角;8可视窗;9可视窗;10直线槽;。

15、11底面。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实施例的作用仅是解释而非限定本发明。0025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下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材料为医用钛合金,包括弓形槽和调节螺丝3,所述弓形槽用以容纳腓骨,包括前侧面1、底面11和后侧面2,所述调节螺丝3穿过弓形槽前侧面1,并在所述调节螺丝3穿过弓形槽前侧面1的一端设置托槽4,所述弓形槽设置三个截骨槽,用以引导往复骨锯片的截骨方向,如图2、图3、图5所示,所述截骨槽由设置在底面11的直线槽10以及设置在前侧面1的截骨角和后侧面2的截骨角组成,所述截骨角为V形槽,所述前侧面1的截骨角和后侧面2的截骨角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直线槽10相连通。

16、,所述三个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间为颏角截骨槽,颏角截骨角7大小为55度65度,两端为下颌体角截骨槽,下颌体角截骨角6大小为35度45度,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为25厘米35厘米。0026所述颏角截骨角7优选为60度;所述下颌体角截骨角6优选为40度;所述前侧面和后侧面间的距离优选为30厘米。0027所述托槽4呈U型,在U型托槽张口处设置突出状锯齿(图示未画出),如图6所示,所述弓形槽后侧面2朝向槽内一面设置锯齿状阻力槽5,用以防止移植骨段移动。0028如图1、图3所示,所述弓形槽后侧面2设置圆孔状可视窗8;如图1、图4及图5所示,所述弓形槽底面11设置条状可视窗9。0029所述调节螺丝3的个数为四个。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说明书CN102462530A4/4页6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462530A1/3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62530A2/3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462530A3/3页9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46253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