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扩张器和导管构成的导管组件。背景技术 以往, 在将用于诊断或治疗的导管插入到血管等的情况下, 使用被称为鞘管 (Sheath) 的用于插入导管的辅助器具 ( 例如参照下记专利文献 1、 2、 3)。在将导管插入到 血管内之前, 预先将鞘管插入到血管内。然后, 通过将导管插入到该鞘管中, 从而将导管插 入到血管内。
在这种手术中, 需要在血管上打开等同于鞘管外径的大孔, 所以最近提出了一种 不使用鞘管就可以将导管插入到血管内的导管组件 ( 例如参照下记专利文献 4、 5)。
这种导管组件包括 : 导引管等诊断治疗用导管 ( 以下简称为导管 ), 用于在体内进 行诊断或治疗 ; 以及扩张器, 插入到该导管内。扩张器从导管的前端突出, 具有进入到血管 内的突出部。 按照这种结构, 导管组件利用扩张器的突出部进入到血管内, 并且与扩张器一 起将导管向血管内引导。如果将规定长度的导管组件插入到体内, 则留下导管后将扩张器 向体外抽出。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 9-225035 号
专利文献 2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 6-335531 号
专利文献 3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 6-178814 号
专利文献 4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2-143318 号
专利文献 5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2-143319 号
如图 8 所示, 构成这种导管组件的导管 1 具有弯曲部 2 并能够弯曲成各种形状, 以 便适合于在体内的诊断、 治疗目的。另一方面, 由于扩张器 5 在诊断、 治疗时不被使用, 所以 扩张器 5 通常是大体直线状的管状构件。此外, 为了进入到血管内, 扩张器 5 具有从导管 1 的前端突出的突出部 5a。 构成突出部 5a 的树脂使用比构成导管 1 的树脂硬的树脂, 突出部 5a 的刚度比导管 1 高。
因此, 当将扩张器 5 插入到设置有弯曲部 2 的导管 1 内时, 因导管 1 的弯曲部 2 而 弯曲的扩张器 5 趋向于恢复成如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状, 从而产生回弹力。其结果, 在导管 1 前端的开口部中, 扩张器 5 的突出部 5a 的中心轴偏离导管 1 开口部的中心轴, 会在导管 1 的开口部和扩张器 5 的突出部 5a 之间产生台阶 S。
如果产生这种台阶 S, 则会妨碍导管 1 的前端沿扩张器 5 的突出部 5a 进入到体内。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组件, 该导管组件由设置有弯曲 部的导管和插入到该导管内的扩张器构成, 可以防止在导管的开口部和扩张器的突出部之 间产生台阶, 从而能够将导管顺畅地插入到体内。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方式 1 提供一种导管组件, 其包括管状构件构成的导管和插入到所述导管 内的扩张器, 所述导管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前端部分上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 所述 扩张器包括 : 突出部, 当将所述扩张器插入到所述导管内时, 所述突出部前端一侧的至少一 部分从所述导管的前端突出 ; 低刚度部, 配置在比所述突出部靠向后端一侧、 且与所述导管 的弯曲部对应的位置上, 并且具有比所述突出部低的弯曲刚度 ; 以及高刚度部, 位于比所述 低刚度部靠向后端一侧的位置上, 并且具有比所述低刚度部高的弯曲刚度。
本发明方式 2 的导管组件在方式 1 的基础上, 所述导管具有多个弯曲部, 所述扩张 器的所述低刚度部配置在与第一弯曲部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弯曲部在所述导管的所述 多个弯曲部中位于最前端一侧, 所述扩张器的所述高刚度部配置在与第二弯曲部对应的位 置上, 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比所述导管的所述第一弯曲部靠向后端一侧的位置上。
本发明方式 3 的导管组件在方式 1 或方式 2 的基础上, 所述低刚度部的外径比所 述突出部的外径和所述高刚度部的外径都小。
本发明方式 1 的导管组件的扩张器具有低刚度部, 该低刚度部配置在比突出部靠 向后端一侧、 且与导管的弯曲部对应的位置上, 并且具有比突出部低的弯曲刚度。因此, 扩 张器趋向于恢复成原先形状的回弹力弱, 从而使扩张器沿导管的弯曲部弯曲。 因此, 尽可能 地防止了扩张器突出部的中心轴相对于导管的开口部的中心轴产生偏移。其结果, 由于可 以防止在导管的前端和扩张器的突出部之间产生台阶, 所以可以使导管组件顺畅地进入到 体内。
此外, 本发明导管组件的扩张器的高刚度部位于比低刚度部靠向后端一侧的位置 上, 并且具有比低刚度部高的弯曲刚度。 因此, 由于利用插入到导管内部的扩张器的高刚度 部, 提高了比导管的弯曲部靠向后端一侧的导管的直线性, 所以可以使导管组件顺畅地进 入到体内。 此外, 在将导管组件插入到体内之后, 也可以使导管组件顺畅地向体内的目标部 位前进。
在本发明的方式 2 中, 扩张器的低刚度部配置在与第一弯曲部对应的位置上, 该 第一弯曲部在导管的多个弯曲部中位于最前端一侧。 因此, 在最接近导管前端的弯曲部中, 使扩张器趋向于恢复成原先形状的回弹力弱, 从而使扩张器沿导管的弯曲部弯曲。 因此, 进 一步有效地防止了扩张器的突出部的中心轴相对于导管的开口部的中心轴产生偏移。 其结 果, 由于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导管的前端和扩张器的突出部之间产生台阶, 所以可以使导管 组件顺畅地进入到体内。
此外, 在本发明的方式 2 中, 扩张器的高刚度部配置在与第二弯曲部对应的位置 上, 该第二弯曲部位于比导管的第一弯曲部靠向后端一侧的位置上。 因此, 由于利用扩张器 的高刚度部趋向于恢复成原先形状的回弹力, 使位于后端一侧的弯曲部的弯曲缓和而接近 于直线状, 所以可以使导管组件顺畅地进入到体内。此外, 在插入到体内之后, 也可以使导 管组件在体内顺畅地向目标部位前进。
在本发明的方式 3 中, 使扩张器的低刚度部的外径比突出部的外径和高刚度部的 外径都小。因此, 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扩张器, 并且可以容易地形成扩张器的突出部、 低 刚度部和高刚度部。 附图说明图 1 是本实施方式导管组件的导管的整体图。 图 2 是本实施方式导管组件的扩张器的整体图。 图 3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导管组件在导管内安装有扩张器的状态的图。 图 4 是本实施方式的扩张器和导管的前端部分的放大图。 图 5 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图。 图 6 是表示导管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 7 是表示导管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 8 是用于说明背景技术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导管组件 20 导管 28 第一弯曲部 30 第二弯曲部 40 扩张器 43 突出部 47 低刚度部 49 高刚度部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 1 ~图 5 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组件进行说明。
在图 1 至图 4 中, 图示左侧为插入到体内的前端一侧 ( 远端一侧 ), 右侧为医生等 实施手术者进行操作的后端一侧 ( 身边一侧、 基端一侧 )。
导管组件 10 的全长约为 800mm ~ 1500mm 左右。
如图 3 所示, 导管组件 10 由作为诊断治疗用导管的导管 20 和扩张器 40 构成。图 1 表示导管 20, 图 2 表示扩张器 40。导管 20 例如用作引导球囊导管等的导引管, 该球囊导 管用于治疗心脏的血管的狭窄部等。图 3 表示将扩张器 40 插入到导管 20 内的状态。图 4 表示将扩张器 40 插入到导管 20 内时的扩张器 40 的结构要素和导管 20 的结构要素的位置 关系。为了便于理解, 图 4 的 (B) 所示的导管 20 表示为使后述的两个弯曲部 ( 第一、 第二 弯曲部 )28、 30 伸直的状态。此外, 为了便于理解, 夸张地表示了一部分要素的尺寸。
导管 20 是断面为圆形的管状构件, 在其内部具有管腔 22。导管 20 主要由导管轴 21、 接头 33 和连接器 35 构成。
如图 4 的 (B) 所示, 导管轴 21 的结构为 : 在由树脂构成的内层 23 的外表面上配置 有编织件 24, 该树脂构成管腔 22 的大部分, 并且在编织件 24 的外表面上配置有由树脂构成 的外层 25。构成导管轴 21 的内层和外层的树脂例如使用聚酰胺、 聚酯、 聚氨酯等。编织件 24 是将不锈钢等金属制的线材缠绕成网眼状的公知结构。
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导管 20 是导引管, 作为一个例子, 图 1 表示左冠状动 脉用的贾金斯 (Judkins) 型。但是, 导管 20 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左冠状动脉用的贾金斯型, 只要至少具有一个弯曲部即可, 并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是右冠状动脉用的贾金斯型、 左或右 冠状动脉用的安普莱茨 (Amplatz) 型等。本实施方式的左冠状动脉用的贾金斯型的导管轴 21 具有两个弯曲部。因此, 导管 轴 21 从前端开始依次包括 : 第一直线轴部 27、 第一弯曲部 28、 第二直线轴部 29、 第二弯曲 部 30 和主体轴部 31。
第一直线轴部 27 是设置在后述的接头 33 后方的直线状部分。
前端一侧的第一弯曲部 28 设置在第一直线轴部 27 的后方, 并在 C1 所示的范围内 弯曲。范围 C1 的后端例如设定在距导管 20 的前端大约 30mm 的范围内。在未将扩张器 40 插入到导管 20 内的状态下, 第一弯曲部 28 使导管轴 21 弯曲大约 90 度。
第二直线轴部 29 是设置在第一弯曲部 28 后方的直线状部分。
第二弯曲部 30 设置在第二直线轴部 29 的后方, 在 C2 所示的范围内弯曲。在未将 扩张器 40 插入到导管 20 内的状态下, 第二弯曲部 30 使导管轴 21 弯曲大约 180 度。
主体轴部 31 是比第二弯曲部 30 靠向后方的导管轴 21 的剩余部分, 大体呈直线 状。
接头 33 安装在导管轴 21 的第一直线轴部 27 的前端。接头 33 是圆筒状构件, 具 有构成管腔 22 前端部分的孔部, 并且在接头 33 的前端具有管腔 22 的开口部 22a。接头 33 的轴向长度约为 3.0mm。 虽然接头 33 由树脂材料构成, 该树脂材料与构成导管轴 21 的树脂 材料相同, 但是通常使用比导管轴 21 的树脂更柔软的树脂。此外, 为了在射线透视下确认 导管 20 的位置, 构成接头 33 的树脂包含有射线不能透射性的材料。
为了使接头 33 的前端与后述的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之间的台阶尽可能小, 在接 头 33 的前端设置有朝向前端变细的锥形部 33a。
另外, 在导管 20 的导管轴 21 和接头 33 的外表面上涂布有亲水性涂层。
连接器 35 安装在导管轴 21 的后端。连接器 35 在内部具有孔部, 该孔部与导管轴 21 的管腔 22 连通。在连接器 35 的后端具有连接部 36, 该连接部 36 与后述的扩张器 40 的 连接器 60 的前端安装部 61 螺纹连接。
扩张器 40 是圆筒状构件, 在其内部具有管腔 42。扩张器 40 主要由扩张器轴 41 和 连接器 60 构成。如图 3 所示, 扩张器 40 的全长设定成比导管 20 的全长超出规定的长度, 以便在将扩张器 40 插入到导管 20 内、 并将扩张器 40 的连接器 60 连接在导管 20 的连接器 35 上的状态下 ( 以下称为安装后的状态 ), 使扩张器 40 的前端从导管 20 的前端突出。
扩张器轴 41 从前端开始依次包括 : 突出部 43、 低刚度部 47 和高刚度部 49。扩张 器轴 41 由单一的树脂材料构成。 树脂例如使用聚四氟乙烯 (PTFE) 等氟系树脂以及聚酰胺、 聚酯等。
突出部 43 是扩张器轴 41 的前端部分。突出部 43 包括 : 设置在前端一侧的锥形部 43a ; 以及设置在锥形部 43a 后端一侧的直线部 43b。
在将扩张器 40 安装在导管 20 内的状态下, 锥形部 43a 从导管 20 的前端突出。锥 形部 43a 的形状以朝向前端外径变小的方式倾斜。在锥形部 43a 的前端形成有使管腔 42 开口的开口部 42a。按照这种结构, 锥形部 43a 使导管组件 10 容易进入到体内。在本实施 方式中, 锥形部 43a 的轴向长度 L1 设定成约为 20mm ~ 25mm。
直线部 43b 是外径固定的圆筒状部分。 在将扩张器 40 安装在导管 20 内的状态下, 直线部 43b 前端一侧的轴向长度 L2 的部分从导管 20 的前端突出。该轴向长度 L2 设定成 大约在 30mm 以下, 本实施方式中约为 5.0mm。为了使直线部 43b 和导管 20 的接头 33 前端之间的台阶尽可能小, 直线部 43b 的外径 D1 在容许扩张器 40 相对于导管 20 的管腔 22 插 入或抽出的范围内设定成尽可能大。
在将扩张器 40 安装在导管 20 内的状态下, 上述长度 L2 以外的直线部 43b 后端一 侧的部分位于导管 20 的内部。直线部 43b 的后端设置有朝向后端一侧直径变细的锥形的 过渡部 43c, 以使直线部 43b 与低刚度部 47 平滑地连接。
在将扩张器 40 安装在导管 20 内的状态下, 低刚度部 47 与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部 28 的范围 C1 对应。低刚度部 47 是弯曲刚度低的部分, 当安装了扩张器 40 时, 使扩张器 40 对抗于第一弯曲部 28 的弯曲而趋向于恢复成直线状, 其结果使突出部 43 的中心轴偏离导 管 20 的开口部 22a 的中心轴。因此, 优选的是, 低刚度部 47 的轴向长度 DC 1 在第一弯曲 部 28 的范围 C1 的长度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 低刚度部 47 的轴向长度 DC1 与第一弯曲部 28 的范围 C1 的长度大体相等。
此外, 由于低刚度部 47 的弯曲刚度小, 所以低刚度部 47 的外径 D2 设定成小于突 出部 43 的直线部 43b 的外径 D1。由于低刚度部 47 的弯曲刚度需要低至使低刚度部 47 沿 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部 28 的弯曲而变形的程度, 所以除了需要考虑突出部 43 的弯曲刚度以 外, 还需要考虑导管轴 21 的弯曲刚度和第一弯曲部 28 的弯曲程度, 来确定低刚度部 47 的 外径 D2。 高刚度部 49 是比低刚度部 47 靠向后端一侧的部分。高刚度部 49 是外径 D3 固 定的部分。高刚度部 49 根据安装在导管 20 内时所对应的部分划分为 : 前方部 49a、 中间部 49b 和后方部 49c 三个部分。即, 在将扩张器 40 安装在导管 20 内的状态下, 中间部 49b 是 与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的范围 C2 对应的部分, 以该中间部 49b 为界, 位于前端一侧的 部分是前方部 49a, 位于比中间部 49b 靠向后端一侧的部分是后方部 49c。
在高刚度部 49 的前方部 49a 的前端形成有朝向前端一侧直径变细的锥形的过渡 部 49d, 以使高刚度部 49 的前方部 49a 的前端与低刚度部 47 平滑地连接。
高刚度部 49 的中间部 49b 是如下部分 : 当安装了扩张器 40 时, 利用扩张器 40 趋 向于恢复成直线状的回弹力, 使第二弯曲部 30 的弯曲变成接近于直线。因此, 中间部 49b 的弯曲刚度设定成比低刚度部 47 的弯曲刚度高。具体地说, 使中间部 49b 的外径 D3 与突 出部 43 的直线部 43b 的外径 D1 相等, 通过使外径尽可能大来提高弯曲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前方部 49a、 中间部 49b 和后方部 49c 三个部分的外径相 等, 所以事实上是一个部分, 但是在分别作为单独的构件来考虑的情况下, 优选的是, 中间 部 49b 的轴向长度 DC2 在第二弯曲部 30 的范围 C2 的长度以上。
高刚度部 49 的后方部 49c 是比中间部 49b 靠向后方一侧的部分、 且与导管 20 的 主体轴部 31 对应。后方部 49c 的后端与连接器 60 连接。
在连接器 60 的内部具有孔部, 该孔部与扩张器轴 41 的管腔 42 连通。在连接器 60 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安装部 61, 该前端安装部 61 与导管 20 的连接器 35 的连接部 36 螺纹连 接。此外, 在连接器 60 的后端具有后端开口部 62, 该后端开口部 62 使插入到管腔 42 内的 未图示的导线伸出。
图 3 表示将扩张器 40 安装在以上结构的导管 20 内的状态。如图 3 所示, 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从导管 20 的前端突出。
由于与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部 28 的所述范围 C1 对应的扩张器 40 的低刚度部 47 的
弯曲刚度小, 所以低刚度部 47 使扩张器 40 趋向于恢复成直线状的回弹力弱。因此, 如图 5 所示, 扩张器 40 的低刚度部 47 沿第一弯曲部 28 的弯曲而发生弯曲。由此, 可以尽可能地 防止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的直线部 43b 的轴线相对于位于第一弯曲部 28 前端一侧的第 一直线轴部 27 的轴线发生偏移。其结果, 可以在导管 20 的开口部 22a 处尽可能地防止在 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之间产生台阶。
此外, 突出部 43 的外径 D1 在能够将扩张器 40 插入到导管 20 的管腔 22 内的范围 内设定成尽可能大。因此, 可以进一步防止在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 部 43 之间产生台阶。
此外, 在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设置有锥形部 33a。因此, 使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平滑地连接。
如上所述, 通过防止在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之间产 生台阶, 并且使它们平滑地连接, 当扩张器 40 的前端进入体内、 并接着使导管 20 的前端进 入体内时, 可以减小阻力, 从而可以使导管组件 10 顺畅地进入到体内。
由于与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的范围 C2 对应的扩张器 40 的高刚度部 49 的中 间部 49b 的刚度高, 所以利用使扩张器 40 趋向于恢复成直线状的回弹力, 第二弯曲部 30 的 弯曲向接近于直线的方向变化。 因此, 当将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部 28 插入到体内、 并接着使第二弯曲部 30 进入到 体内时, 或者是在血管内将第二弯曲部 30 向目标部位按压时, 由于第二弯曲部 30 的弯曲变 形成接近于直线, 所以能够顺畅地进入到体内且随后能够顺畅地前进。
基于以上结构, 对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组件 10 插入到心脏的主动脉内的手术的 情况进行说明。另外, 如上所述,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 20 以左冠状动脉用的贾金斯型为 例, 所以导管 20 与左冠状动脉卡合。
将导管组件 10 从手腕部的桡动脉插入, 经过位于上臂和锁骨附近的血管插入到 主动脉内。此后, 将扩张器 40 抽出, 仅导管 20 与左冠状动脉孔卡合。在这种状态下, 将未 图示的球囊导管等治疗用导管等插入到导管 20 的管腔 22 内, 来对冠状动脉内的狭窄部等 进行治疗。
为了进行这种手术, 首先, 利用未图示的穿刺针在手腕部的桡动脉上形成微小的 孔。通常, 穿刺针包括 : 筒状的外筒, 用于插入导线 ; 以及内筒, 插入到外筒内, 并且安装有 穿刺用的针体。因此, 在将内筒插入到外筒内的状态下, 对手腕部的桡动脉进行穿刺, 在血 管上形成微小的孔之后, 仅除去内筒。
将未图示的导线插入到留下的外筒内。此时, 将导线插入到上臂附近。此后, 除去 穿刺针的外筒, 成为留下导线的状态。接着, 将导管组件 10 从该导线的后端插入。此时, 扩 张器 40 处于安装在导管 20 内的图 3 所示的状态。将导线的后端从设置在扩张器 40 的突 出部 43 的前端的开口部 42a 插入, 通过管腔 42, 从连接器 60 的后端开口部 62 伸出。在这 种状态下, 使导管组件 10 沿导线进入到体内。
首先, 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的前端进入到体内。此时, 由于突出部 43 的前端部 分为锥形部 43a, 并且使扩张器 40 的前端和导线表面之间的台阶尽可能小, 所以可以使突 出部 43 顺畅地进入到体内。
接着, 导管 20 的前端部分沿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进入到体内。此时, 由于将突
出部 43 的外径 D1 设定成尽可能大, 所以可以防止在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之间产生台阶。此外, 由于在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设置有锥形部 33a, 所以 可以使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之间平滑地连接。
此外, 由于通过使与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部 28 对应的扩张器 40 的低刚度部 47 直 径变小, 使其弯曲刚度变小, 所以使扩张器 40 趋向于恢复成直线状的回弹力弱。因此, 由于 扩张器 40 的低刚度部 47 沿第一弯曲部 28 的弯曲而发生弯曲, 防止了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的直线部 43b 的中心轴相对于位于第一弯曲部 28 前端一侧的第一直线轴部 27 的中心轴 发生偏移, 所以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在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之 间产生台阶。
如上所述, 通过防止在导管 20 的接头 33 的前端和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之间产 生台阶, 并且平滑地进行连接, 从而使导管 20 的前端部分沿扩张器 40 的突出部 43 平滑地 进入到体内。
如果将导管 20 的接头 33 插入到体内, 则随后将第一直线轴部 27、 第一弯曲部 28、 第二直线轴部 29 和第二弯曲部 30 依次插入到体内。
此时, 由于与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对应的扩张器 40 的高刚度部 49 的中间部 49b 的弯曲刚度高, 所以利用使扩张器 40 趋向于恢复成直线状的回弹力, 使第二弯曲部 30 的弯曲如图 3 所示那样, 变形成接近于直线。 因此, 当使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进入到体内时, 由于第二弯曲部 30 的弯曲伸 直成接近于直线, 所以可以顺畅地向体内插入。
此后, 导管 20 的主体轴部 31 插入到体内, 导管组件 10 沿导线插入到血管内。 当使 导管组件 10 在血管内前进时, 由于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也向接近于直线的方向变形, 所以可以使导管组件 10 在血管内顺畅地移动。
如果导管组件 10 的前端接近位于上臂的导线的前端, 则医生等实施手术者使导 线和导管组件 10 同时移动, 在导线从导管组件 10 的前端伸出规定长度的状态下, 导管组件 10 经由位于锁骨附近的血管, 到达升主动脉的入口附近。
此后, 将扩张器 40 从导管 20 内抽出, 并抽出到体外。通过抽出扩张器 40, 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的形状大体恢复成原先的形状。在这种状态下, 实施手术者在操作导线和 导管 20 使导线和导管 20 进一步向升主动脉前进之后, 将导线也抽出到体外, 并且使导管 20 的前端与左冠状动脉孔卡合。
另外, 抽出扩张器 40 或导线的时机因实施手术者而不同, 在这种手术中并没有特 别限定。
如上所述, 如果导管 20 与冠状动脉孔卡合, 则为了对作为目标部位的冠状动脉内 的狭窄部等进行治疗, 将另外的导线或球囊导管等插入到导管 20 内, 来对心脏进行治疗。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 为了使与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部 28 对应的扩张器 40 的 低刚度部 47 的弯曲刚度变小, 使低刚度部 47 的直径比其他部分小。但是, 使弯曲刚度变小 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使直径变小。
例如, 也可以如图 6 所示的扩张器轴 141 那样, 具有断面为半圆形的半圆部 147, 来 代替上述低刚度部 47。即, 如作为断面图的图 6 的 (B) 所示, 通过在与突出部 43 具有相同 外径的筒状部分中除去断面的大体一半来设置切口部 147a, 使半圆部 147 弯曲刚度降低。
由此, 通过仅切掉单侧的一半, 可以使扩张器轴 141 容易朝向存在切口部 147a 的 一侧弯曲。即, 通过使作为低刚度部的半圆部 147 的切口部 147a 位于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 部 28 的内侧, 从而可以使半圆部 147 容易沿导管 20 的第一弯曲部 28 弯曲。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 也可以在与低刚度部 47 对应的部分上采用柔软的树脂, 或者 是采用金属制的线圈。
此外,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 为了使与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对应的扩张器 40 的高刚度部 49 的中间部 49b 的弯曲刚度变高, 使中间部 49b 的直径与突出部 43、 高刚度 部 49 的前方部 49a 和后方部 49c 的直径相同。但是, 由于中间部 49b 的弯曲刚度只要能够 使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的弯曲缓和、 且能够使导管组件 10 容易插入即可, 所以并不是 必须使中间部 49b 的直径与突出部 43 等的直径相同。
例如, 也可以使上述扩张器 40 的高刚度部 49 如图 7 所示的扩张器轴 241 的高刚 度部 249 那样。即, 也可以使与导管 20 的第二弯曲部 30 对应的扩张器 240 的高刚度部 249 的中间部 249b 的外径 D4 比突出部 43 的外径 D1 小、 且比高刚度部 249 的前方部 249a 和后 方部 249c 的外径 D5 大。
此外, 作为提高扩张器 40 的高刚度部 49 的中间部 49b 的弯曲刚度的方法, 也可以 在该部分上采用硬度高的树脂。
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虽然对把导管组件 10 的导管 20 作为心脏用的导引管的情况 进行了说明, 但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导管。
此外, 导管所适用的器官也并不限定于心脏的血管, 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