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84755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8147.X

申请日:

2010.11.01

公开号:

CN102450276A

公开日:

2012.05.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51/00申请公布日:201205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申请日:20101101|||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1/00; A01N43/824;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51/00

申请人: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葛尧伦; 任玉英; 杜秀斌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国城路2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领域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噻虫酰胺与噻虫嗪,两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50∶50~1,优选重量百分比为1~30∶30~1,进一步优选为5~15∶15~5;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0%-5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可制备成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以噻虫酰胺与噻虫嗪为有效成分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杀虫组合物对飞虱、蚜虫、粉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鳞翅目昆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农药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以噻虫酰胺 (A) 与噻虫嗪 (B) 为有效成分进行混 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成分 A 与 B 的重量百分比为 1 ~ 50 ∶ 50 ~ 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成分 A 与 B 的重量百分比为 1 ~ 30 ∶ 30 ~ 1。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成分 A 与 B 的重量百分比为 5 ~ 15 ∶ 15 ~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有效成分 A 和 B 在制剂中的总重 量含量百分比为 1% -90%。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有效成分 A 和 B 在制剂中的总质 量含量百分比优选为 10% -50%。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 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剂型是水乳剂、 微乳剂、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 粒剂。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 小菜蛾、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棉铃虫、 二化螟等鳞翅目昆虫及飞虱、 蚜虫、 粉虱、 叶蝉等刺吸 式口器害虫。

说明书


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虫酰胺, 试验代号 JS9117, 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9 年创制 发现的新型邻杂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 化学名称为 3- 溴 -N-{4- 氯 -2- 甲基 -6-[2-(5- 氨 基 -1, 3, 4- 噻二唑 )] 苯基 }-1-(3- 氯吡啶 -2- 基 )-1H- 吡唑 -5- 甲酰胺 [1], 对小菜蛾、 甜 菜夜蛾、 斜纹夜蛾、 棉铃虫、 二化螟等鳞翅目昆虫具有高活性。结构式为 :
     噻 虫 嗪, 英 文 通 用 名 (thiamethoxam), 化 学 名 称 3-(2- 氯 -1, 3- 噻 唑 -5- 基 甲 基 )-5- 甲基 -1, 3, 5- 恶二嗪 -4- 基叉 ( 硝基 ) 胺。该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 剂。 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 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 均作用于 昆虫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nAChR), 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 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害虫 具有胃毒、 触杀、 内吸作用, 作用速度快、 持效期长等特点。 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 强的杀虫活性, 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 飞虱、 叶蝉、 粉虱等防效较好。结构式为 :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 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农 业上重要的害虫如鳞翅目害虫由于其繁殖周期短, 繁殖量大, 移动性小, 自交程度高, 特别 容易产生抗性。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杀菌谱窄, 连续使用后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使 用次数多将会加重环境污染。而不同组分进行复配, 能有效克服以上缺点。同时, 利用两种 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 可以提高防效, 扩大杀虫谱, 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 节约 用药成本, 延缓害虫、 害螨抗药性的产生, 降低环境污染, 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经发 明人 研究发现将噻虫酰胺和噻虫嗪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 并且关于噻虫酰胺和 噻虫嗪的复配及应用目前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情况, 为了满足农药生产的需要, 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 增效作用、 提高防效、 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 剂组合物 : 该组合物含有 A、 B 两种活性组分, 组分 A 选自噻虫酰胺, 组分 B 选自噻虫嗪。
     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重 量百分比为 1 ~ 50 ∶ 50 ~ 1。
     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重 量百分比为 1 ~ 30 ∶ 30 ~ 1。
     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重 量百分比为 5 ~ 15 ∶ 15 ~ 5。
     A、 B 两种活性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成新组合物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另一 特征是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可制成的剂型为水乳剂、 微乳剂、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所述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A、 B 两种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 量为 1% -90%, 优选 10% -50% ; 其余为农药中常用助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配制为水乳剂时, 可用助剂有 :
     溶剂和助溶剂可以为甲醇、 乙醇、 丁醇、 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二 甲苯、 丙酮、 环己酮、 N- 长链烷基吡咯烷酮、 乙酸乙酯、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二甲基亚砜 (DMSO) 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20 ~ 60% ( 重量比 )。
     乳化剂可以为烷基聚乙二醇醚、 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酯、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 乙氧化烷基苯醚、 乙氧化烷基醚、 环氧乙 烷 - 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烷基苯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10 ~ 30% ( 重量比 )。
     分散剂可以为聚乙烯醇、 阿拉伯树胶或其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5 ~ 10 % ( 重量 比 )。
     共乳化剂可以为丁醇、 异丁醇、 十二烷醇 -1、 十四烷醇 -1、 十八烷醇 -1、 十九烷 醇 -1、 二十烷醇 -1 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5 ~ 5% ( 重量比 )。
     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物,一般用量占 1 ~ 8% ( 重量比 )。
     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油、 甲醇、 乙醇、 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 用量占 0.5 ~ 8% ( 重量比 )。
     增稠剂可以是聚丙烯酸酯、 咕吨胶、 硅酸铝镁、 尿素、 天然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 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2 ~ 5% ( 重量比 )。
     pH 值调节剂可以是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盐酸、 醋酸、 磷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 合物, 一般用量占 0.2 ~ 1% ( 重量比 )。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配制为微乳剂时, 可用助剂有 :
     溶剂和助溶剂有甲醇、 乙醇、 丁醇、 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丙酮、 环己
     酮、 吡咯烷酮、 甲苯、 二甲苯、 乙酸乙酯、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二甲基亚砜 (DMSO) 中的一种 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20 ~ 60% ( 重量比 )。
     乳化剂为烷基苯萘磺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 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 烯醚、 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甲醛缩合 物、 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 例如农乳 300、 农乳 500、 农乳 600、 农乳 700、 农乳 SorplKS、 OX2511、 NNO、 NP 系列等, 乳化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10 ~ 30% ( 重量比 )。
     防冻剂有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 般用量占 1 ~ 8% ( 重量比 )。
     稳定剂可以是尿素、 甲醇、 可溶性淀粉、 山梨酸钠、 焦性没食子酸、 氨基苯甲酸、 甲 苯基缩水甘油醚、 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5 ~ 10% ( 重量 比 )。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配制为悬浮剂时, 可用助剂有 :
     润湿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 烷基磺酸盐、 脂肪醇硫酸盐、 烷基芳基磺酸盐、 多芳 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烷基胺盐、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烷基萘甲 醛缩合物、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羟甲基 纤维素 (CMC)、 聚乙烯醇 (PVA) 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5 ~ 40 % ( 重量 比 )。 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醇、 黄原胶、 阿拉伯树胶、 海藻酸钠、 聚乙烯吡咯烷 酮、 膨润土、 硅酸镁铝、 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2 ~ 5% ( 重量比 )。
     稳定剂为酸式磷酸异丙酯 (PAP)、 2, 6- 二特丁基 -4- 甲基酚 (BHT)、 邻苯三酚、 甲苯 基缩水甘油醚、 苯基缩水甘油醚、 聚议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表氯醇、 山梨酸钠、 焦性 没食子酸、 氨基苯甲酸、 环氧化大豆油、 亚麻油、 蓖麻油、 可溶性淀粉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1 ~ 10% ( 重量比 )。
     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 JFC 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 ~ 10% ( 重量 比 )。
     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油、 甲醇、 乙醇、 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 用量占 0.5 ~ 8% ( 重量比 )。
     稳定剂可以是尿素、 甲醇、 可溶性淀粉、 山梨酸钠、 焦性没食子酸、 氨基苯甲酸、 甲 苯基缩水甘油醚、 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5 ~ 10% ( 重量 比 )。
     防冻剂为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 般用量占 0.1 ~ 5% ( 重量比 )。
     pH 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氨水、 盐酸、 醋酸、 磷酸或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 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0.1 ~ 5% ( 重量比 )。
     溶剂和助溶剂有水、 甲醇、 乙醇、 丁醇、 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丙酮、 环 己酮、 吡咯烷酮、 甲苯、 二甲苯、 乙酸乙酯、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二甲基亚砜 (DMSO) 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10 ~ 80% ( 重量比 )。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配制为可湿性粉剂时, 可用助剂有 :
     分散剂有木质素磺酸盐、 脂肪酰胺 N- 甲基牛磺酸钠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 盐、 亚硫酸纸浆废液、 脂肪酸酯硫酸盐、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5 ~ 35% ( 重量比 )。
     湿润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 农乳 2000 系列、 SOPA230、 SOPA270、 SOPA235、 茶枯 粉、 皂角粉、 拉开粉、 润湿渗透剂 F 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5 ~ 30% ( 重量比 )。
     载体有高岭土、 硅藻土、 活性白土、 白碳黑、 粘土、 轻质碳酸钙、 滑石粉中的一种或 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15 ~ 75% ( 重量比 )。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配制成水分散性粒剂时, 可用助剂有 :
     湿润剂为脂肪酰胺 N- 甲基牛磺酸钠盐、 木质素磺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 盐、 石油磺酸钠、 烷基萘磺酸盐、 脂肪酸酯硫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亚硫酸纸浆废液、 茶枯粉、 皂角粉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5 ~ 30% ( 重量比 )。
     分散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 丙烯酸 均聚物钠盐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5 ~ 10% ( 重量比 )。
     粘结剂是淀粉、 聚醋酸乙烯酯、 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硅酸钠、 明胶、 大豆卵磷脂、 环 糊精、 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1 ~ 10% ( 重量比 )。
     崩解剂可以是尿素、 氯化镁、 氯化铝、 氯化钠、 硫酸铵、 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 合物, 一般用量占 5 ~ 10% ( 重量比 )。
     载体为高岭土、 硅藻土、 活性白土、 白碳黑、 粘土、 轻质碳酸钙、 滑石粉、 蒙脱石中的 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般用量占 15 ~ 70% ( 重量比 )。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用量, 降低成本, 延缓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用于防治对小菜蛾、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棉铃虫、 二化螟等鳞翅目昆虫 及飞虱、 蚜虫、 粉虱、 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防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 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 法。如无特别说明, 以下提及的比例 ( 包括百分比 ) 都是质量比。
     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增效作用试验。试验采用水稻稻飞虱为测试对象。
     具体方法为 :
     (1) 试验药剂
     96%噻虫酰胺原药、 93%噻虫嗪原药, 上述原药均由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供。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 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两原药配成 5 个不同配比, 再 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 5 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5 个噻虫酰胺和噻虫嗪不同配比 ( 有 效成分之比分别为 5 ∶ 15 ; 6 ∶ 14 ; 7 ∶ 13 ; 8 ∶ 12 ; 9 ∶ 11) 分别稀释成 5 个系列浓度梯 度待用。
     (2) 试验对象
     水稻稻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a1)] : 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新安村 田间捕捉成虫。将有稻芽的栽培盘放人养虫笼内, 固定, 养虫笼背面对光源。另将一接有从 田间采回的成虫的养虫笼的玻璃门打开, 使其门与门相对。 轻轻振动笼子, 将成虫赶至有新稻芽的笼子中。产卵 24 或 48h 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成虫移去。将成虫已产卵的稻芽在室 温 27 ~ 29。C, 光照 12h 的养虫室内培养, 保持稻芽不断水。6-8d 后, 卵孵化。当稻芽被稻 飞虱吃死前, 必须更换稻芽。 换苗时, 先将笼子轻轻倒置, 使枯死的稻芽在上面, 再将新的稻 芽放进笼子。2d 后, 虫子自动转移至稻芽上, 再取走干枯的稻芽。
     (3) 试验方法
     采用 NY/T 1154.1-2006 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洗, 调节 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用 CO2 轻度麻醉后置于 9cm 培养皿中, 接 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 每头点滴药液 0.1L, 以点滴 0.1L 含有 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分别转移至 (28±2)℃、 相对湿度为 75%的培养 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 4 次重复, 每重复试虫 20 头, 每处理试虫 80 头。
     处理后 24h 调查试虫死亡情况 ( 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 ), 记 录总 虫数和死虫数。
     根据调查数据, 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 NY/T 1154.1-2006 采用孙云沛 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CTC 值 )。若对照死亡率< 5%, 不校正 ; 对照死亡率在 5%~ 20% 之间, 按公式 2 进行校正 ; 对照死亡率> 20%, 试验需重做。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以药剂浓度 (mg/L) 的对数值为自变量 x, 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 Y, 分别 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 采用 DPS 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 LC50 及其混剂共毒系数, 比 较增效情况。计算 LC50 按照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 (CTC)。共毒系数 CTC, 计算公式如 下: ( 以噻虫酰胺为标准药剂, 其毒力指数为 100) :
     噻虫嗪的毒力指数 (TI) =噻虫酰胺的 LC50/ 噻虫嗪的 LC50×100
     M 的实际毒力指数 (ATI) =噻虫酰胺的 LC50/M 的 LC50×100
     M 的理论毒力指数 (TTI) =噻虫酰胺的 TI×P 噻虫酰胺 + 噻虫嗪的 TI×P 噻虫嗪
     M 的共毒系数 (CTC) = M 的 ATI/M 的 TTI×100
     式中 : M 为噻虫嗪与噻虫酰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 噻虫嗪为噻虫嗪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 噻虫酰胺为噻虫酰胺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5) 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
     表 1 噻虫酰胺、 噻虫嗪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从上表 1 中可以看出, 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 其共毒系数均大于 120, 表现出一定 的增效作用, 其中噻虫酰胺∶噻虫嗪为 8 ∶ 12 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共毒系数为 144.42, 其次 为噻虫嗪∶噻虫酰胺为 7 ∶ 13, 共毒系数为 134.44。
     试验结果表明, 在室内条件下噻虫嗪、 噻虫酰胺两种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高的活 性, 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 按有效成分比例噻虫酰胺∶噻虫嗪为 5 ∶ 15 ; 6 ∶ 14 ; 7 ∶ 13 ; 8 ∶ 12 ;9 ∶ 11 分别稀释时, 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噻虫嗪∶噻虫酰胺 为 8 ∶ 12 ~ 7 ∶ 13 时, 增效效果最好。建议对适宜配比 8 ∶ 12 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 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 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试验例 1 : 田间实验防治水稻稻飞虱
     (1) 试验方法
     试验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罗湾村的双季稻田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壤土, 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四周均种植双季稻。供试水稻用药前水稻长势良好。小区间筑小泥埂 以防串灌, 施药时田间有 3 ~ 4cm 浅水层, 药后保水 7d, 试验在四 (2) 代稻飞虱低龄若虫发 2 生高峰期 (9 月 4 日 ) 下午用药 1 次, 对水 50kg/hm , 用工农 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粗 喷雾, 时水稻处于灌浆中期, 田间主要为白背飞虱, 其次为灰飞虱, 且 1 ~ 3 龄若虫占 90%。 施药当天为晴天, 平均气温 29.5℃ ; 药后 7d 均无雨, 天气对本试验基本无影响。
     (2) 调查方法
     共调查 5 次, 药前 (9 月 4 日 ) 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 2d(9 月 6 日 ), 药后 7d(9 月 11 日 ), 药后 14d(9 月 18 日 ) 和药后 21d(9 月 25 日 ) 分别调查 1 次。采取每小区平行跳跃式 随机取样 15 点, 每点 2 丛, 共 30 丛稻, 用盆拍法分别记录白背飞虱、 灰飞虱的活虫数, 然后 计算其校正防效 ( 以下简称防效 )。
     (3) 药效计算方法
     (4) 药害调查方法 在药后 2, 7, 14, 21d 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目测药剂对水稻均无药害。 (5)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 2 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 2 可以看出, 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 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 药后其对水 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 12%噻虫嗪 +8%噻虫酰胺在药后 21 天的杀虫效果 分别为 87.13%、 89.12%和 91.19%, 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 在 试验剂量范围内, 作物生长正常, 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水稻的药害现象, 说明其对水稻是 安全的。 在试验过程中, 试验人员发现其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 建议与作 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近年来稻飞虱在水稻区, 特别是晚稻上的发生面积逐渐增加, 危害程度加重, 但是 由于各地常年、 长期使用吡虫啉、 噻嗪酮等药剂。使得该虫对上述药剂产生很大抗药性, 给 有效防治该虫带来困难。而噻虫嗪与噻虫酰胺按最佳配比进行田间试验, 经验证对该虫有 很好防效, 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试验例 2 田间实验防治棉花茶小绿叶蝉
     (1) 试验方法
     试验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县东九吉村的棉田进行,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 前茬作 物为小麦。供试棉花用药前长势良好。试验在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 (7 月 4 日 ) 进行, 下午用药 1 次, 对水 50kg/hm2, 用工农 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粗喷雾, 此时棉花 处于现蕾期, 1 ~ 3 龄若虫占 90%。施药当天为晴天, 平均气温 28.7℃ ; 药后 7d 均无雨, 天 气对本试验基本无影响。
     (2) 调查时间和方法
     共调查 4 次, 药前 (7 月 4 日 ) 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 1d(7 月 5 日 ), 药后 3d(7 月 7 日 ), 药后 7d(7 月 11 日 ) 和药后 10d(7 月 14 日 ) 分别调查 1 次。采取每小区随机取样 10 株, 每株分上中下共取 6 叶, 共 60 片叶, 用手轻轻地翻看叶片正反面, 记录活虫数, 然后计算 其校正防效 ( 以下简称防效 )。
     (3) 药效计算方法
     (4) 药害调查方法 在药后 1, 3, 7, 10d 观察棉花生长情况, 目测药剂对棉花均无药害。 (5)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 3 处理药剂防治棉花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从表 3 可以看出, 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 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 药后其对棉 花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 12%噻虫嗪 +8%噻虫酰胺在药后 21 天的杀虫 效果分别为 88.09%、 89.66%和 92.08%, 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 测,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作物生长正常, 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棉花的药害现象, 说明其对 棉花是安全的。 在试验过程中, 试验人员发现其对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 建议 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综上两次大田试验结果验证, 本发明含有噻虫嗪与噻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对棉 花茶小绿叶蝉、 水稻稻飞虱等害虫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靶标作物安全, 与单剂相比,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作用机理独特, 用量少,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的优点, 所以, 在本发明 的研发及推广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对广大产棉区和水稻主产区 的农户的增产增收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

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50276A43申请公布日20120516CN102450276ACN102450276A21申请号201010528147X22申请日20101101A01N51/00200601A01N43/824200601A01P7/0420060171申请人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国城路216号72发明人葛尧伦任玉英杜秀斌54发明名称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领域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噻虫酰胺与噻虫嗪,两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50501,优选重量百分比为130301,进一步优选为515155;。

2、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05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可制备成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以噻虫酰胺与噻虫嗪为有效成分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杀虫组合物对飞虱、蚜虫、粉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鳞翅目昆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1/1页21一种农药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噻虫酰胺(A)与噻虫嗪B为有效成分进行混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150501。3根据权利。

3、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1303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51515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和B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含量百分比为1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和B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百分比优选为10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剂型是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甜菜夜。

4、蛾、斜纹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等鳞翅目昆虫及飞虱、蚜虫、粉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权利要求书CN102450276A1/8页3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背景技术0002噻虫酰胺,试验代号JS9117,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创制发现的新型邻杂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溴N4氯2甲基625氨基1,3,4噻二唑苯基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1,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等鳞翅目昆虫具有高活性。结构式为00030004噻虫嗪,英文通用名THIAMETHOX。

5、AM,化学名称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该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均作用于昆虫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防效较好。结构式为00050006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农业上重要的害虫如鳞翅目害虫由于其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移动性小,自交程度高,特别容易产生抗性。。

6、0007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品种杀菌谱窄,连续使用后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将会加重环境污染。而不同组分进行复配,能有效克服以上缺点。同时,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效,扩大杀虫谱,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延缓害虫、害螨抗药性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噻虫酰胺和噻虫嗪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复配及应用目前尚无人报道过。说明书CN102450276A2/8页4发明内容0008基于以上情况,为了满足农药生产的需要,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效、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

7、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组分A选自噻虫酰胺,组分B选自噻虫嗪。0009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重量百分比为150501。0010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重量百分比为130301。0011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重量百分比为515155。0012A、B两种活性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成新组合物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另一特征是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可制成的剂型为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

8、粒剂。0013所述含噻虫酰胺和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A、B两种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190,优选1050;其余为农药中常用助剂。0014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0015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配制为水乳剂时,可用助剂有0016溶剂和助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二甲苯、丙酮、环己酮、N长链烷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2060重量比。0017乳化剂可以为烷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乙氧化烷基苯醚、乙氧化。

9、烷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030重量比。0018分散剂可以为聚乙烯醇、阿拉伯树胶或其混合物,一般用量占510重量比。0019共乳化剂可以为丁醇、异丁醇、十二烷醇1、十四烷醇1、十八烷醇1、十九烷醇1、二十烷醇1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55重量比。0020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8重量比。0021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油、甲醇、乙醇、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58重量比。0022。

10、增稠剂可以是聚丙烯酸酯、咕吨胶、硅酸铝镁、尿素、天然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25重量比。0023PH值调节剂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醋酸、磷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21重量比。0024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配制为微乳剂时,可用助剂有0025溶剂和助溶剂有甲醇、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丙酮、环己说明书CN102450276A3/8页5酮、吡咯烷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2060重量比。0026乳化剂为烷基苯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

11、丙烯醚、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甲醛缩合物、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例如农乳30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700、农乳SORPLKS、OX2511、NNO、NP系列等,乳化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030重量比。0027防冻剂有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8重量比。0028稳定剂可以是尿素、甲醇、可溶性淀粉、山梨酸钠、焦性没食子酸、氨基苯甲酸、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510重量比。0029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配制为悬浮剂时,可用助。

12、剂有0030润湿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多芳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烷基胺盐、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羟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540重量比。0031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黄原胶、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膨润土、硅酸镁铝、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25重量比。0032稳定剂为酸式磷酸异丙酯PAP、2,6二特丁基4甲基酚BHT、邻苯三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聚议乙烯基。

13、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表氯醇、山梨酸钠、焦性没食子酸、氨基苯甲酸、环氧化大豆油、亚麻油、蓖麻油、可溶性淀粉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110重量比。0033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JFC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10重量比。0034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油、甲醇、乙醇、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58重量比。0035稳定剂可以是尿素、甲醇、可溶性淀粉、山梨酸钠、焦性没食子酸、氨基苯甲酸、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510重量比。0036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15重量比。0。

14、037PH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盐酸、醋酸、磷酸或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015重量比。0038溶剂和助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丙酮、环己酮、吡咯烷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080重量比。0039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配制为可湿性粉剂时,可用助剂有说明书CN102450276A4/8页60040分散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酸酯硫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

15、乙烯醚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535重量比。0041湿润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农乳2000系列、SOPA230、SOPA270、SOPA235、茶枯粉、皂角粉、拉开粉、润湿渗透剂F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530重量比。0042载体有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白土、白碳黑、粘土、轻质碳酸钙、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575重量比。0043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配制成水分散性粒剂时,可用助剂有0044湿润剂为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石油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亚硫酸纸浆废液、茶枯粉、。

16、皂角粉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530重量比。0045分散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丙烯酸均聚物钠盐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510重量比。0046粘结剂是淀粉、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硅酸钠、明胶、大豆卵磷脂、环糊精、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10重量比。0047崩解剂可以是尿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硫酸铵、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510重量比。0048载体为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白土、白碳黑、粘土、轻质碳酸钙、滑石粉、蒙脱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用量占1570重量比。0049本发明杀虫组合。

17、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用量,降低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用于防治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等鳞翅目昆虫及飞虱、蚜虫、粉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显著。具体实施方式005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包括百分比都是质量比。0051噻虫酰胺与噻虫嗪的增效作用试验。试验采用水稻稻飞虱为测试对象。0052具体方法为00531试验药剂005496噻虫酰胺原药、93噻虫嗪原药,上述原药均由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供。0。

18、055先用丙酮溶解原药,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两原药配成5个不同配比,再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5个噻虫酰胺和噻虫嗪不同配比有效成分之比分别为515;614;713;812;911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00562试验对象0057水稻稻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1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新安村田间捕捉成虫。将有稻芽的栽培盘放人养虫笼内,固定,养虫笼背面对光源。另将一接有从田间采回的成虫的养虫笼的玻璃门打开,使其门与门相对。轻轻振动笼子,将成虫赶至有新说明书CN102450276A5/8页7稻芽的笼子中。产卵24或48H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成虫。

19、移去。将成虫已产卵的稻芽在室温2729。C,光照12H的养虫室内培养,保持稻芽不断水。68D后,卵孵化。当稻芽被稻飞虱吃死前,必须更换稻芽。换苗时,先将笼子轻轻倒置,使枯死的稻芽在上面,再将新的稻芽放进笼子。2D后,虫子自动转移至稻芽上,再取走干枯的稻芽。00583试验方法0059采用NY/T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洗,调节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用CO2轻度麻醉后置于9CM培养皿中,接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每头点滴药液01L,以点滴01L含有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分别转移至282、相对湿度为75的培养。

20、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试虫20头,每处理试虫80头。0060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0061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1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按公式2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00624数据统计与分析0063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计算LC50按照孙云沛方。

21、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噻虫酰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0064噻虫嗪的毒力指数TI噻虫酰胺的LC50/噻虫嗪的LC501000065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噻虫酰胺的LC50/M的LC501000066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噻虫酰胺的TIP噻虫酰胺噻虫嗪的TIP噻虫嗪0067M的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0068式中M为噻虫嗪与噻虫酰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0069P噻虫嗪为噻虫嗪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0070P噻虫酰胺为噻虫酰胺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00715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0072表1噻虫酰胺、噻虫嗪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0073说明书CN102450。

22、276A6/8页80074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虫酰胺噻虫嗪为812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4442,其次为噻虫嗪噻虫酰胺为713,共毒系数为13444。0075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噻虫嗪、噻虫酰胺两种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高的活性,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噻虫酰胺噻虫嗪为515;614;713;812;911分别稀释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噻虫嗪噻虫酰胺为812713时,增效效果最好。建议对适宜配比812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0076试验例。

23、1田间实验防治水稻稻飞虱00771试验方法0078试验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罗湾村的双季稻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四周均种植双季稻。供试水稻用药前水稻长势良好。小区间筑小泥埂以防串灌,施药时田间有34CM浅水层,药后保水7D,试验在四2代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9月4日下午用药1次,对水50KG/HM2,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粗喷雾,时水稻处于灌浆中期,田间主要为白背飞虱,其次为灰飞虱,且13龄若虫占90。施药当天为晴天,平均气温295;药后7D均无雨,天气对本试验基本无影响。00792调查方法0080共调查5次,药前9月4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2D9月6日,。

24、药后7D9月11日,药后14D9月18日和药后21D9月25日分别调查1次。采取每小区平行跳跃式随机取样15点,每点2丛,共30丛稻,用盆拍法分别记录白背飞虱、灰飞虱的活虫数,然后计算其校正防效以下简称防效。00813药效计算方法008200834药害调查方法0084在药后2,7,14,21D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目测药剂对水稻均无药害。0085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0086表2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说明书CN102450276A7/8页9008700880089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12噻虫嗪8噻。

25、虫酰胺在药后21天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713、8912和9119,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水稻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水稻是安全的。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其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0090近年来稻飞虱在水稻区,特别是晚稻上的发生面积逐渐增加,危害程度加重,但是由于各地常年、长期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等药剂。使得该虫对上述药剂产生很大抗药性,给有效防治该虫带来困难。而噻虫嗪与噻虫酰胺按最佳配比进行田间试验,经验证对该虫有很好防效,有较大的推广价值。0091试验例。

26、2田间实验防治棉花茶小绿叶蝉00921试验方法0093试验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县东九吉村的棉田进行,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供试棉花用药前长势良好。试验在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7月4日进行,下午用药1次,对水50KG/HM2,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粗喷雾,此时棉花处于现蕾期,13龄若虫占90。施药当天为晴天,平均气温287;药后7D均无雨,天气对本试验基本无影响。00942调查时间和方法0095共调查4次,药前7月4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D7月5日,药后3D7月7日,药后7D7月11日和药后10D7月14日分别调查1次。采取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每株分上中下共取6叶,。

27、共60片叶,用手轻轻地翻看叶片正反面,记录活虫数,然后计算其校正防效以下简称防效。00963药效计算方法0097说明书CN102450276A8/8页1000984药害调查方法0099在药后1,3,7,10D观察棉花生长情况,目测药剂对棉花均无药害。0100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0101表3处理药剂防治棉花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01020103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棉花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12噻虫嗪8噻虫酰胺在药后21天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809、8966和9208,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28、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棉花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棉花是安全的。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其对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0104综上两次大田试验结果验证,本发明含有噻虫嗪与噻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对棉花茶小绿叶蝉、水稻稻飞虱等害虫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对靶标作物安全,与单剂相比,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作用机理独特,用量少,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所以,在本发明的研发及推广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对广大产棉区和水稻主产区的农户的增产增收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说明书CN102450276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