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肝病用消毒灯。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hepadnavividae)。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 病毒性肝炎疾病。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也会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1965 年由丹娜发现,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 称HBV。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 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 3000万。HBV在感染者血清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
1.小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
2.管状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100~1000nm。这两种颗粒均由与病毒包 膜相同的脂蛋白(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组成,不含核酸,并无传染 性。
3.大球形颗粒,即完整的HBV颗粒,也称Dane颗粒,直径约42nm,分为 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含HBsAg、糖蛋白和细胞脂肪,厚7nm,核心直径28nm, 内含核心蛋白(即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环状双股HBV-DNA和 HBV-DNA多聚酶。
由于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尤其是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及时的处理 乙肝患者的血样是控制疾病散播的主要手段,现有技术虽然已经采用烤灯来处 理血样,原理即通过高温来杀灭乙肝病毒,但是现有的烤灯升温慢,能耗高, 消毒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病用消毒灯,采用红外 线光源,并采取凹面聚能方式提高消毒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肝病用消毒灯,包括灯罩,灯罩内置有红外线光源, 灯罩外沿贴合内壁设置有内凹的高透光玻璃,内凹的弧度为13.6度。
其中,所述的红外线光源优选为红外线灯管,也可以为点状均匀分布的红 外led灯。
本实用新型创新之处在于设置有一内凹的高透光玻璃,并且内凹的弧度为 13.6度,该角度经多次实验验证聚能效果最好,热损失量是最小的,从而降低 能耗。另外,采用红外线作为加热光源,升温速度快,操作时间短,可以进一 步的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罩 2、红外线光源 3、高透光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肝病用消毒灯,包括灯罩1,灯罩1内置有红外线光源2, 灯罩1外沿贴合内壁设置有内凹的高透光玻璃3,内凹的弧度为13.6度。
其中,所述的红外线光源2为红外线灯管。
本肝病用消毒灯创新之处在于设置有一内凹的高透光玻璃3,并且内凹的弧 度为13.6度,该角度经多次实验验证聚能效果最好,热损失量是最小的,从而 降低能耗。另外,采用红外线作为加热光源,升温速度快,操作时间短,可以 进一步的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