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痰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吸痰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62513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62513ACN102462513A21申请号201010542764522申请日20101106A61B10/0020060171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地址515000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57号72发明人陈书盈许端敏郑红74专利代理机构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44230代理人郑颂雄范奇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吸痰管57摘要一种新型吸痰管,包括软管,上述软管的一端为吸痰端,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吸痰管还包括中间连接管、痰液储存腔和吸引器连接管,上述中间连接管的一端与软管的连接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2、,中间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上、并与痰液储存腔连通;上述吸引器连接管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上,吸引器连接管的一端位于痰液储存腔内、并与痰液储存腔连通,吸引器连接管的另一端为吸引器连接端。本新型吸痰管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省时省力;同时,本新型吸痰管在吸痰时,能够有效地避免留取的痰液标本被污染,实现无菌操作,从而保证了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疾病的定性诊断率,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新型吸痰管,包括软管,上述软管的一端为吸痰端,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
3、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吸痰管还包括中间连接管、痰液储存腔和吸引器连接管,上述中间连接管的一端与软管的连接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中间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上、并与痰液储存腔连通;上述吸引器连接管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上,吸引器连接管的一端位于痰液储存腔内、并与痰液储存腔连通,吸引器连接管的另一端为吸引器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痰液储存腔由透明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痰液储存腔采用茂菲氏滴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连接管上设有一个开关阀。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
4、管由透明硅胶材料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吸痰端设有开口和侧孔。权利要求书CN102462513A1/3页3一种新型吸痰管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用于留取痰液标本送检的新型吸痰管。背景技术000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准确有效地留取痰液标本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是为呼吸系统感染等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关键。对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而不能自行排痰患者,如何正确地通过吸痰管和吸引器留取痰液标本是一个关键的问题。0003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吸痰管一般采用软管,软管的一端为吸痰端,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使用时,将软管的连接端与吸。
5、引器连通,再将软管的吸痰端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内,通过吸引器的负压作用,将痰液吸出。0004在给患者进行吸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取样化验,通过现有吸痰管采集痰液样本送检时,其操作过程比较麻烦,留取的痰液标本也不易收集;同时,留取的痰液标本容易被污染,从而导致化验结果产生偏差,因而不能准确、客观地给疾病定性,不能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吸痰管,该新型吸痰管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同时,该新型吸痰管能够有效地避免留取的痰液标本被污染,从而保证了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疾病的定性诊断率,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
6、下0007一种新型吸痰管,包括软管,上述软管的一端为吸痰端,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吸痰管还包括中间连接管、痰液储存腔和吸引器连接管,上述中间连接管的一端与软管的连接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中间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上、并与痰液储存腔连通;上述吸引器连接管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上,吸引器连接管的一端位于痰液储存腔内、并与痰液储存腔连通,吸引器连接管的另一端为吸引器连接端。0008使用时,将中间连接管的一端与软管的连接端密封连接,将吸引器连接管的吸引器连接端与吸引器连通,再将软管的吸痰端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内,通过吸引器的负压作用,患者的痰液经过软管、中间连接管后,流入并储存在痰。
7、液储存腔内,然后,操作者轻轻返折吸引器连接管的中部,以防止痰液被吸入吸引器,同时,关闭吸引器;接着,使软管与中间连接管分离,并按无菌操作的原则,将痰液储存腔内的痰液重力置入培养瓶内送检。0009所述痰液储存腔最好是由透明材料构成。这样,吸痰时,操作者可以方便地观察到透明痰液储存腔中痰液标本的流入情况,并使痰液储存腔内装有足够的痰液标本。00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结构,所述痰液储存腔采用茂菲氏滴管。上述茂菲氏滴管为现有技术,该部件为常用的一次性输液器上的部件。00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器连接管上设有一个开关阀。通过上述开关说明书CN102462513A2/3页4阀的控制,能够方便地让。
8、吸引器连接管处于导通状态或处于非导通状态。0012所述软管最好由透明硅胶材料构成。由于明硅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于连接,所以,采用由透明硅胶材料构成的软管,可以使本新型吸痰管的连接更加方便,并且连接时可作适当的调整,从而使本新型吸痰管的操作变得更简单、便利。0013所述软管的吸痰端最好设有开口和侧孔。通过上述开口和侧孔,能够更加方便地吸取痰液。0014本发明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0015由于本新型吸痰管在现有吸痰管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痰液储存腔,这样,操作时吸取的痰液就会自动聚集在这个储存腔内,留取适量的痰液,需要取该标本时,可以从痰液储存腔中取出,送去化验,所以,本新型吸痰管使用方便、易。
9、于操作、省时省力;0016同时,本新型吸痰管在吸痰时,能够有效地避免留取的痰液标本被污染,实现无菌操作,并且,本新型吸痰管为一次性用品,直接用于留取痰标本,减少机械排痰而造成的污染而影响检查结果,从而保证了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疾病的定性诊断率,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实施例10021如图1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新型吸痰管,包括软管1、中间连接管2、痰液储存腔3和吸引器连接管4;0022上述软管1由透明硅胶材料构成,软。
10、管1的一端为吸痰端11,软管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12;上述软管1的吸痰端11设有开口13和侧孔14,通过上述的开口13和侧孔14,能够更加方便地吸取痰液;0023上述中间连接管2的一端21与软管1的连接端12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中间连接管2的另一端22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3上、并与痰液储存腔3连通;0024上述吸引器连接管4固定地设在痰液储存腔3上,吸引器连接管4的一端41位于痰液储存腔3内、并与痰液储存腔3连通,吸引器连接管4的另一端为吸引器连接端42;0025上述痰液储存腔3采用茂菲氏滴管,上述茂菲氏滴管由透明材料构成,茂菲氏滴管为现有技术,该部件为常用的一次性输液器上的部件。0026使用时,。
11、将中间连接管2的一端21与软管1的连接端11密封连接,将吸引器连接管4的吸引器连接端42与吸引器连通,再将软管1的吸痰端11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内,通过吸引器的负压作用,患者的痰液经过软管1、中间连接管2后,流入并储存在痰液储存腔3内,然后,操作者轻轻返折吸引器连接管4的中部,以防止痰液被吸入吸引器,同时,关闭吸引器;接着,使软管1与中间连接管2分离,并按无菌操作的原则,将痰液储存腔3内的痰液重力置入培养瓶内送检。说明书CN102462513A3/3页50027实施例20028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0029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中的吸引器连接管4上设有一个开关阀40;通过上述开。
12、关阀40的控制,能够方便地让吸引器连接管4处于导通状态或处于非导通状态;0030使用实施例2中的新型吸痰管进行吸痰时,通过上述开关阀40的控制,使吸引器连接管4处于导通状态,使用实施例2中的新型吸痰管进行吸痰的操作方法与使用实施例2中的新型吸痰管进行吸痰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实施例2中的新型吸痰管进行吸痰时,当痰液储存腔3内的痰液达到需要的量后,操作者只需调节吸引器连接管4上的开关阀40,使吸引器连接管4处于非导通状态,而无需将吸引器连接管4返折,从而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说明书CN102462513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625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