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pdf

上传人:C*** 文档编号:8460219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75463.7

申请日:

20151203

公开号:

CN105362941A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P1/00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P1/00

申请人:

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超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32号五矿大厦801-A室

优先权:

CN201510875463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苏雪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黄芩、黄连、马齿苋、苦参、白头翁,苍术、薏苡仁、茯苓、葛根、郁金、枳壳、香附、陈皮、厚朴、三七、白芍、赤芍、生山楂、淡竹叶、石菖蒲、炙甘草。本方针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结合病人临床表现,通过组方配伍,起到了清热化湿,缓急止痛,兼以凉血消瘀的功效。通过本方治疗,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明显减少该病复发,进而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黄芩、黄连、马齿苋、苦参、白头翁,苍术、薏苡仁、茯苓、葛根、郁金、枳壳、香附、陈皮、厚朴、三七、白芍、赤芍、生山楂、淡竹叶、石菖蒲、炙甘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10~20份、黄连10~15份、马齿苋10~20份、苦参6~10份、白头翁10~15份,苍术10~15份、薏苡仁20~30份、茯苓10~15份、葛根10~15份、郁金10~15份、枳壳10~15份、香附10~15份、陈皮15~20份、厚朴15~20份、三七5~10份、白芍20~30份、赤芍10~15份、生山楂10~20份、淡竹叶10~20份、石菖蒲10~20份、炙甘草10~1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15~20份、黄连10~15份、马齿苋10~15份、苦参8~10份、白头翁10~15份,苍术10~15份、薏苡仁20~25份、茯苓10~15份、葛根10~15份、郁金10~15份、枳壳10~15份、香附10~15份、陈皮15~20份、厚朴15~20份、三七5~10份、白芍25~30份、赤芍10~15份、生山楂10~15份、淡竹叶10~15份、石菖蒲15~20份、炙甘草10~15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20份、黄连15份、马齿苋15份、苦参10份、白头翁10份,苍术10份、薏苡仁20份、茯苓10份、葛根15份、郁金15份、枳壳15份、香附10份、陈皮20份、厚朴20份、三七10份、白芍25份、赤芍15份、生山楂15份、淡竹叶15份、石菖蒲15份、炙甘草10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微丸、分散片、口腔崩解片、丸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所述辅料包括溶剂、崩解剂、矫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粘合剂、润滑剂和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7.权利要求1至6所述中药药物作为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放入煎药容器中,按总重量比加入2~4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40分钟~1.5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0.5~2,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60~85%,暗处静置20~36h,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第二步,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第三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20%的第二步获得的单糖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20~40min,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液;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8.一种用于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黄芩、黄连、马齿苋、苦参、白头翁,苍术、薏苡仁、茯苓、葛根、郁金、枳壳、香附、陈皮、厚朴、三七、白芍、赤芍、生山楂、淡竹叶、石菖蒲、炙甘草;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第一步,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放入煎药容器中,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的2~4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40分钟~1.5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0.5~2,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60~85%,暗处静置20~36h,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第二步,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第三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20%的第二步获得的单糖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20~40min,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液;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 合征的药物。

背景技术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 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bowelDisease,FBD), 本病由于肠道实际并无炎症,功能紊乱实际也不限于结肠,故统称为肠道易 激综合征。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且发病率逐年增 高,占消化门诊25%-50%。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多发于女性,男女 比例大约为1∶1~1∶2,发病人群多为30~40岁的中年人。肠易激综合征 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医疗费用 较高。作为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典型,肠易激综合征越来越受到胃肠病专家的 关注,由于肠易激综合征确切病因不明,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目前尚无任 何一种药物或心理治疗能够治愈该病。肠易激综合征虽不威胁患者的生命, 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精 神负担。据RomeIII标准本病分为4个亚型:IBS-D(腹泻型)、IBS-C(便秘型)、 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其中以腹泻型(IBS-D)最为多见。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超过25%的糊状/水样便,小于25%块状/质地坚硬粪便。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好发于中青年,不仅影响患 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亦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内外医学工作者虽然对该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但因为该病的 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中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选 用解痉、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腹痛明显者可选用松弛胃肠平滑肌的药物,同 时根据需要给精神心理异常的患者予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予抗焦虑、抗抑郁 的药物,但是临床疗效满意度低,患者症状时有反复。相对而一言,中医药 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以泄泻主要特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主要与肝、脾、 胃、肾功能失调有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木乘脾,故临床出现诸症, 《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以肝木克土,脾 气受伤而然。”《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实脾虚,故令痛泻”。 可见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二脏,“肝脾不和”是其主要病机。此外,脾运失 常,脾虚生湿,湿郁化热可致脾虚挟湿热之证;脾虚日久而致脾阳不足,进 而影响肾阳亦虚,可见脾胃湿热之证。

情志失调导致肝木乘脾是本病发病的一个主要的病因与病机。腹泻型肠 易激综合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其致病和诱发均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中 医理论中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肝与情绪恼怒变化 关系最为密切,因肝为将军之官,不受遏郁,主疏泄气机,易为情志所伤。 一旦肝木有病,则气机佛郁,脾运化受制。

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和脾胃,针对脾胃湿热型肠易 激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类病人多发于青年人群体当中,其中 发病原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辛辣,其体质也多痰湿或者湿热体质, 或因情绪因素导致发病,饮食失调和情志失常相互影响,引起肝脾同病,出 现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或不爽,肛门灼热,伴见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口干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所以治疗当以清化湿热,调和脾胃为主,兼 以疏肝理脾,调畅气机,恢复脏腑的升降功能。所以,清热除湿,化湿和胃 是治疗本证型腹泻的治本大法,临床上要求患者注意饮食,可以起到较好的 治疗作用。

本发明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对症下药, 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该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西 医对于本疾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治疗仅仅是对症治疗为主,针对患者持 续腹泻,主要选用解痉、抑制肠蠕动等药物,但是往往导致患者出现便秘, 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临床疗效满意度低,久而久之, 患者反复发作,出现焦虑抑郁发病倾向。而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药物更具有针 对性,对于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而且躯体症状改 善明显,并且相对于西医而言,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弥补了 西医药物针对性的不足,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 征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黄芩、黄连、马齿苋、苦参、白头翁,苍术、薏 苡仁、茯苓、葛根、郁金、枳壳、香附、陈皮、厚朴、三七、白芍、赤芍、 生山楂、淡竹叶、石菖蒲、炙甘草。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10~20份、黄连10~15 份、马齿苋10~20份、苦参6~10份、白头翁10~15份,苍术10~15份、薏 苡仁20~30份、茯苓10~15份、葛根10~15份、郁金10~15份、枳壳10~15 份、香附10~15份、陈皮15~20份、厚朴15~20份、三七5~10份、白芍20~30 份、赤芍10~15份、生山楂10~20份、淡竹叶10~20份、石菖蒲10~20份、 炙甘草10~15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15~20份、黄连10~15 份、马齿苋10~15份、苦参8~10份、白头翁10~15份,苍术10~15份、薏 苡仁20~25份、茯苓10~15份、葛根10~15份、郁金10~15份、枳壳10~15 份、香附10~15份、陈皮15~20份、厚朴15~20份、三七5~10份、白芍25~30 份、赤芍10~15份、生山楂10~15份、淡竹叶10~15份、石菖蒲15~20份、 炙甘草10~15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20份、黄连15份、马 齿苋15份、苦参10份、白头翁10份,苍术10份、薏苡仁20份、茯苓10 份、葛根15份、郁金15份、枳壳15份、香附10份、陈皮20份、厚朴20 份、三七10份、白芍25份、赤芍15份、生山楂15份、淡竹叶15份、石菖 蒲15份、炙甘草10份。

其中,所述中药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滴丸、微丸、分散片、口腔崩解片、丸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所述辅料包括溶 剂、崩解剂、矫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粘合剂、润滑剂和基质中的一种或 几种。

其中,所述中药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药物作为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中,按总重量比加入2~4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 40分钟~1.5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0.5~ 2,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60~85%,暗处静置20~36h,过滤,回收乙醇, 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第二步,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 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第三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20%的第二步 获得的单糖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20~40min,过滤,将滤液 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 液;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 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口服液,其原 料药包括黄芩、黄连、马齿苋、苦参、白头翁,苍术、薏苡仁、茯苓、葛根、 郁金、枳壳、香附、陈皮、厚朴、三七、白芍、赤芍、生山楂、淡竹叶、石 菖蒲、炙甘草;

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步,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中,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的2~4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 火煎40分钟~1.5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 比0.5~2,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60~85%,暗处静置20~36h,过滤, 回收乙醇,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第二步,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 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第三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20%的第二步 获得的单糖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20~40min,过滤,将滤液 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 液;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 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本发明的综合有益效果:本方针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 证,结合病人临床表现,通过组方配伍,起到了扶脾抑肝,理中止泻的功效, 对于久病患者亦起到了活血化瘀、收涩止泻的功效。

通过本方治疗,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 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明显减少该病复发,进而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其原料药包 括:黄芩、黄连、马齿苋、苦参、白头翁,苍术、薏苡仁、茯苓、葛根、郁 金、枳壳、香附、陈皮、厚朴、三七、白芍、赤芍、生山楂、淡竹叶、石菖 蒲、炙甘草。

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10~20份、黄连10~15份、马 齿苋10~20份、苦参6~10份、白头翁10~15份,苍术10~15份、薏苡仁20~30 份、茯苓10~15份、葛根10~15份、郁金10~15份、枳壳10~15份、香附10~15 份、陈皮15~20份、厚朴15~20份、三七5~10份、白芍20~30份、赤芍10~15 份、生山楂10~20份、淡竹叶10~20份、石菖蒲10~20份、炙甘草10~15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15~20份、黄连 10~15份、马齿苋10~15份、苦参8~10份、白头翁10~15份,苍术10~15 份、薏苡仁20~25份、茯苓10~15份、葛根10~15份、郁金10~15份、枳壳 10~15份、香附10~15份、陈皮15~20份、厚朴15~20份、三七5~10份、白 芍25~30份、赤芍10~15份、生山楂10~15份、淡竹叶10~15份、石菖蒲15~20 份、炙甘草10~15份。

最优选,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20份、黄连15份、 马齿苋15份、苦参10份、白头翁10份,苍术10份、薏苡仁20份、茯苓 10份、葛根15份、郁金15份、枳壳15份、香附10份、陈皮20份、厚朴 20份、三七10份、白芍25份、赤芍15份、生山楂15份、淡竹叶15份、 石菖蒲15份、炙甘草10份。

针对脾胃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类病人多发 于青年人群体当中,其中发病原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辛辣,导致脾 胃湿热,腹痛腹泻,治疗应清热化湿,缓急止痛,兼以凉血消瘀。本方创立, 针对临床该证型的主要病因,以清热燥湿的黄芩、黄连、苦参为君药组,以 健脾利湿的薏苡仁、茯苓、石菖蒲为臣药组,本病发病时,腹痛腹泻较为剧 烈,因此用大量的理气缓急止痛的药物为佐,如香附郁金药对、芍药甘草药 对,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其中黄连、马齿苋、白头翁等药除了具有清热凉 血止泻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其对于肠道炎症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中医认 为,热迫血行,此类证型的患者,临床观察中发现,在腹泻的同时,会有肛 周的红肿热痛,也有在便常规发现潜血,所以本方加入清热凉血、活血消瘀 药,如白头翁、郁金、三七、赤芍、淡竹叶等,引热下行,从二便走泄,起 到使药作用。综合本方,起到清热化湿、缓急止痛、凉血消瘀的功效。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黄芩:拉丁名ScutellariaeRadix,味苦、性寒,入心、肺、胃、胆、大 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所致之腹 泻、痢疾、黄疸、热淋;肺热咳嗽,口渴咽痛,还可用于胎热不安,热毒火 邪侵淫皮肤之疮痈毒肿之证。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肺、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凉血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泻心经之火,心火旺之心烦不眠,及温热 病之壮热神昏、心烦、口渴等症状。

马齿苋:拉丁名Portulacaeherba,味酸,性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 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的功效,主 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

苦参:拉丁名SophoraeFlavescentisRadix,味苦,性寒,入心、胃、大 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泻痢,黄疸, 淋证。

白头翁:味苦,性寒,入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 主要用于肠胃有湿热积滞之发热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证。

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肝经,有燥湿健脾,祛风胜湿,明 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湿阻中焦之腹痛泻痢,脾胃不和之腹胀疼痛,呕吐纳呆; 肝胃不和之腹胁胀痛、呕吐泛酸;以及寒湿外郁经络之风寒湿痹等证。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肺、脾、大肠经,有健脾止泻,利水除 痹,排疮脓的作用,主要用于湿困肺胃之泄泻;湿邪侵渍肌肤之全身水肿, 小便不利;湿热阻于气血之痹通以及毒热蕴结于肺肠之肺痈、肠痈等证。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宁 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蕴结之热淋,脾虚湿 困之食少便溏、痰饮停滞、癫痫等证。

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有鼓舞胃气,清热生沣,解肌发 表,生阳,渗疹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热病口渴, 消渴;脾虚泄泻,清阳不升等证。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 痫发狂,黄疸尿赤等证。

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主治:胸隔痞满; 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香附:味辛、甘、微苦,性平,归肝、三焦经;具有气香行散,可升可 降,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主治肝郁气滞,胸胁痞满,脘腹胀痛,疝 气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闭经,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证。

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 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 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用于湿阻中焦、脘腹 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证。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 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 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等证。

三七:拉丁名notoginsengradixetrhizoma,为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根和 根茎: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 痛等证。

白芍:拉丁名PaeoniaeRadixAlba,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具 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 白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证。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泻肝火,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肝火旺盛之目赤肿痛,头晕目眩,胸胁疼痛,温热病热入血分之身热舌 绛,斑疹出血,以及血瘀经闭;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尿血;妇女血热之 行经过多;血行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疼痛;血热毒盛之疮疖痈肿等证。

生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用于消食健胃,行气散 瘀,主要用来治疗食积不化,泄泻,痢疾,山楂为治疗消化不良之常用品, 山楂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楂中的有效成分山楂总黄酮和山 楂总三萜酸类具有很好的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的作用。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 作用,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心烦口渴、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尿赤淋浊等证。

石菖蒲:味辛,性温,入心,胃经,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的功效, 用于治疗痰蒙清窍,神昏癫狂,头晕,失眠,健忘,耳鸣,湿阻中焦,脘腹 胀痛等证。

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十二经,有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 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 挛性疼痛等证。

所述中药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 微丸、分散片、口腔崩解片、丸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所述辅料包括溶剂、崩 解剂、矫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粘合剂、润滑剂和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药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药物作为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中,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的2~4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 火煎40分钟~1.5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 比0.5~2,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60~85%,暗处静置20~36h,过滤, 回收乙醇,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第二步,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 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第三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20%的第二步 获得的单糖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20~40min,过滤,将滤液 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 液;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 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 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 施。

具体实施例1

将黄芩2000g、黄连1500g、马齿苋1500g、苦参1000g、白头翁1000g、 苍术1000g、薏苡仁2000g、茯苓1000g、葛根1500g、郁金1500g、枳壳1500g、 香附1000g、陈皮2000g、厚朴2000g、三七1000g、白芍2500g、赤芍1500g、 生山楂1500g、淡竹叶1500g、石菖蒲1500g、炙甘草1000g先用清水冲洗两 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放入煎药容器中,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 的3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1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 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0.5,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80%,暗处静置36h, 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取蔗糖加入到相 对于蔗糖重量的4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 备用,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前面得到的浓缩液、20%的前面得到的单糖 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40min,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 机中,在70℃、3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液,将得到的均质液 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 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具体实施例2

将黄芩1500g、黄连1000g、马齿苋1000g、苦参800g、白头翁1000g、 苍术1000g、薏苡仁2000g、茯苓1000g、葛根1000g、郁金1000g、枳壳1000g、 香附1000g、陈皮1500g、厚朴1500g、三七500g、白芍2500g、赤芍1000g、 生山楂1000g、淡竹叶1000g、石菖蒲1500g、炙甘草1000g先用清水冲洗两 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放入煎药容器中,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 的3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1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 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0.5,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80%,暗处静置36h, 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取蔗糖加入到相 对于蔗糖重量的4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 备用,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前面得到的浓缩液、20%的前面得到的单糖 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40min,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 机中,在70℃、3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液,将得到的均质液 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 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具体实施例3

将黄芩2000g、黄连1500g、马齿苋1500g、苦参1000g、白头翁1500g、 苍术1500g、薏苡仁2500g、茯苓1500g、葛根1500g、郁金1500g、枳壳1500g、 香附1500g、陈皮2000g、厚朴2000g、三七1000g、白芍3000g、赤芍1500g、 生山楂1500g、淡竹叶1500g、石菖蒲2000g、炙甘草1500g先用清水冲洗两 遍,以去掉灰尘、农药、化肥残留,放入煎药容器中,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 的3倍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1个小时,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过 滤,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0.5,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80%,暗处静置36h, 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取蔗糖加入到相 对于蔗糖重量的4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 备用,按照质量百分比取30%的前面得到的浓缩液、20%的前面得到的单糖 浆和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搅拌40min,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 机中,在70℃、3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得到均质液,将得到的均质液 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 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实施例4本发明治疗脾胃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研究

1、病例选择

共236例,均符合《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或不爽,肛门灼热,伴见胸 闷不舒,烦渴引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排除年龄小于18 岁或大于60岁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

236例均为临床门诊诊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 疗组120例,男性55人,女性65人;年龄20~38岁,平均(32.68)岁;病程1~5 年,平均3.15年。对照组116例,男52例,女64例;年龄21~36岁,平均(31. 95)岁;病程1~4年,平均2.9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口服液,口服,200ml/次,2次/日。 对照组用得舒特(苏威制药生产)50mg,口服,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周,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食辛辣肥厚及冰冷食品。

3观察方法

症状体征包括腹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肠鸣、嗳气、舌脉象等。根 据《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分级量化表,症状程度分 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3级的积分分别为1分、2分、3分。疗程结束 复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疗 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痊愈: 疗效指数≥95%;显效:70%≤疗效指数<95%;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 疗效指数<30%。

5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20 73 29 14 4 96.67% 对照组 116 35 46 19 16 86.21%

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通过临床用药,治疗组用 药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用药前,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通过对两组总结 分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未 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均未出现异常改变。

实施例5药理学毒性试验

1、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SPF级NIH小鼠60只,18~22g,雌雄各半,由上海医学实 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设施合格证号SCXK(沪)2015-0013、沪监证字 2015A018,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00037518。本实验饲养环境为SPF级动物实 验室,设施使用许可证号SYXK(沪)2015-0052。

受试药物

1、本发明药物:实施例1所制的口服液:3次/日,以去离子水配制成 高浓度药液,量筒计量,为592.5mL,计算生药浓度为0.7324g/ml。

2、空白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其余条件同本发明药物组。

实验方法

取SPF级NIH小鼠60只,雌雄各半,于实验环境下适应性饲养3d,随 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4只、本发明口服液组36只,雌雄各半,雌雄 分笼饲养。实验前,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8h,禁食后称量体重,对照组以3 次/日灌胃蒸馏水40mL/kg,本发明口服液组小鼠3次/日灌胃本发明口服液 0.7324g/ml,给药间隔4h。给药后恢复小鼠自由饮食,同时观察记录小鼠反 应情况。给药24h后每天上、下午各观察1次,连续观察14d,并于给药后 第7d、第14d称各组小鼠体重1次。观察期间,如有小鼠死亡,则立即进行 剖检,给药第14d,未死亡小鼠全部处死剖检

试验结果

(1)一般状态观察

对照组小鼠3次/日,灌胃给予蒸熘水40mL/kg,24只小鼠行为学观察均 正常,14d观察期间,小鼠均活动正常,行为活泼,毛发光润,排泄物无异 常,摄食饮水均正常,小鼠无死亡。

本发明口服液组小鼠3次/日,灌胃本发明口服液0.7324g/ml,按体重 40mL/kg给药,11只小鼠活动减少(一级),安静。给药24h后,小鼠行为 活动恢复正常,无死亡。连续观察14d,小鼠行为活动无明显异常现象,各 天然孔腔无异常分泌物,摄食饮水均正常,尿液粪便正常,小鼠无死亡。

(2)体重

与对照组同性别小鼠体重相比,给药前两组同性别小鼠体重均基本一致, 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7d后两组同性别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 给药14d后两组同性别小鼠体重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剖检

观察期间无小鼠死亡,因此按实验要求,观察14d时,处死所有小鼠, 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可见两组小鼠的外观体征、主要脏器等主要观察指标基 本一致,各动物天然孔腔、被毛及外观体征未见异常。天然孔腔无异常分泌 物。主要脏器排列正常,无积液,无粘连,无异常分泌物,未见明显异常。 各组织脏器肉眼观察表面光滑,色质正常,无明显异常变化。

结论

一般认为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人临床日用剂量100倍以上而动物无死亡, 无明显毒性反应情况出现时,该药是安全的。本发明口服液临床拟用量为 15.624g生药/日,根据小鼠最大耐受量87.888g生药/kg计算,折算成临床 人的日摄入量为676.062g/kg,此耐受量是本发明胶囊临床拟用量的337.51 倍。因此,可以肯定,本药品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本发明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1、实验材料

受试药物与配药

本发明实施所制的口服液,灌胃,3次/日,配置成生药浓度为1.302g/ml, 4℃保存备用,每日摄入总量相当于15.624g/ml,药品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制 剂室制备。

(二)实验动物

SPF级SD大鼠,6~7周龄,雌雄各半,由上海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设施合格证号SCXK(沪)2015-0013、沪监证字2015A018,实验动物质量 合格证号N20100055;动物实验环境:SPF级动物实验室,本实验饲养环境为 SPF级动物实验室,设施使用许可证号SYXK(沪)2015-0052。

(三)实验方法

(1)分组与给药途径

6~7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本 发明口服液高剂量组、本发明口服液中剂量组、本发明口服液低剂量组,相 应剂量为15.624g/kg/d,7.812g/kg/d,3.906g/kg/d,

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20mL/kg,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蒸馏水20mL /kg,试验采用灌胃给药,给药途径与临床口服用药途径一致。

(2)给药方法

本发明口服液各剂量组给药1次/日,上午8时按实验要求分别灌胃给药, 按体积20mL/kg,空白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按20mL/kg灌胃。每周称1次 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给药量,连续给药6周后停药(临床用药1个疗程为 7~14天),恢复观察期为停药后2周。

(四)实验结果

大鼠灌胃给予本发明口服液高剂量15.624g/kg/d,(临床成人拟用剂量60. 00倍)、本发明口服液中剂量7.812g/kg/d,(临床成人拟用剂量30.00倍)、 本发明口服液低剂量3.906g/kg/d,(临床成人拟用剂量15.00倍),1次/日, 连续给药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如一般状态、体重、进食量、饮 水量、尿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未见明显的 毒性敏感指标和毒性靶器官;停药恢复2周后,本发明口服液高、中、低剂 量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属正常,未见本发明口服液产生迟发性毒性反应和 蓄积性毒性反应。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口服液长期应用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 用,临床成人拟用剂量和疗程处于安全范围。

实施例6本发明口服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

1.造模与分组

本实验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以醋酸-球囊扩张法造模基础上改造而成。 取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60 只。造模方法:1次/日,上午9点,大鼠直肠注射0.5%醋酸1.0ml,连续注 射14d,造成醋酸性炎性损伤。恢复7d,第28d开始进行球囊扩张,球囊扩 张前禁食8h。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用自制的球囊经肛门插入3-4cm,向球囊 内注水使之扩张,注水量0.5ml,每次刺激持续1min,每天刺激2次,间隔 30min,连续刺激14d。出现连续稳定的稀便为造模成功。随机分组,模型对 照组10只,盐酸小檗碱组10只,复方谷氨酸组10只,本发明口服液高剂量 组10只,本发明口服液中剂量组10只,本发明口服液低剂量组10只。

2.给药及剂量

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81.00mg药粉/kg,复方 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0.81粒/kg,本发明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812g 生药/kg、1.406g生药/kg、0.703g生药/kg。给药体积为10mL/kg,1次/日, 连续14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相同方式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同 时,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造模组同前述持续球囊扩张造模。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雄性、雌性)体重均显著减轻 (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口服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雄性大鼠、雌 性大鼠体重均显著增加(P<0.05);与盐酸小檗碱组、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比较, 给药后本发明口服液各剂量组雄性、雌性大鼠体重数值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 但均值均高于两对照组(P>0.05)。

表2本发明对雄性大鼠体重影响(g)(n=5)

注:1.盐酸小檗碱组剂量单位为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组剂量单位 为粒.kg-1,治疗组剂量单位为g生药.k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

表3本发明对雌性大鼠体重影响(g)(n=5)

注:1.盐酸小檗碱组剂量单位为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组剂量单 位为粒.kg-1,治疗组剂量单位为g生药.k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P<0.01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类便湿重明显增加(P<0.01), 类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胶囊高中低3 个剂量组大鼠粪便湿重显著减小(P<0.01),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 与两阳性对照组相比较,本发明胶囊各剂量组大鼠畿便湿重、粪便含水量均 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胶囊显著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大便湿重和 粪便含水量,且有明显量效关系。

本发明对大鼠粪便含水量的影响(n=10)

注:1.盐酸小檗碱组剂量单位为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组剂量单位 为粒.kg-1,治疗组剂量单位为g生药.k-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

(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均 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大鼠 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均显著减小(P<0.01);与两阳性药物对 照组比较,本发明胶囊各剂量组大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数值无统计学 差异(P>0.05)。

本发明对大鼠生长抑素SS、血管活件肠肽VIP的影响(n=10)

注:1.盐酸小檗碱组剂量单位为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组剂量单位 为粒.kg-1,治疗组剂量单位为g生药.k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

(4)本发明口服液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直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组直肠形态显微观察(光镜下):空白对照组大鼠 直肠切片光镜下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粘膜完整,粘膜下层未见出血、纤维变 性、炎性细胞渗出,肠壁内可见大小较一致、结构清晰的淋巴结,肠壁平滑 肌可分为两层,纵形肌和环状肌分界清楚,平滑肌纤维细胞未见断裂、纤维 化、变性、坏死、肿胀、固缩,莱膜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无炎性细胞浸润。

模型对照组大鼠直肠切片光镜下见上皮细胞排列不整,杯状细胞显著减 少,粘膜下轻度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纵形肌和环状肌分界不清,局部 出现小溃疡病灶。

本发明口服液组各剂量组和两阳性药物组大鼠直肠切片光镜下与正常对 照组基本一致,粘膜形态完好,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杯状细胞明显增多近正 常状态,无明显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形态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3.结果

本发明口服液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发现,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 大鼠具有止泻、止痛效果,对肠道有保护作用,其每日用药量和疗程均处于 安全范围,综合评价其对肠易激综合征有治疗作用,并且有效改善伴随症状, 适用于临床推广。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 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 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 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 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875463.7 (22)申请日 2015.12.03 A61K 36/9066(2006.01) A61P 1/00(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 32 号五矿大厦 801-A 室 (72)发明人 刘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苏雪雪 (54) 发明名称 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 综合征的药物, 其原料药包括黄芩、 。

2、黄连、 马齿苋、 苦参、 白头翁, 苍术、 薏苡仁、 茯苓、 葛根、 郁金、 枳 壳、 香附、 陈皮、 厚朴、 三七、 白芍、 赤芍、 生山楂、 淡 竹叶、 石菖蒲、 炙甘草。本方针对脾胃湿热证型肠 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 结合病人临床表现, 通过 组方配伍, 起到了清热化湿, 缓急止痛, 兼以凉血 消瘀的功效。 通过本方治疗, 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 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生存质量有良好的治 疗作用 ; 明显减少该病复发, 进而减少焦虑抑郁 状态的发生。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CN 105362941。

3、 A 2016.03.02 CN 105362941 A 1/2 页 2 1.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原料药包括黄芩、 黄连、 马齿苋、 苦参、 白头翁, 苍术、 薏苡仁、 茯苓、 葛根、 郁金、 枳壳、 香附、 陈皮、 厚朴、 三七、 白芍、 赤芍、 生山楂、 淡竹叶、 石菖蒲、 炙甘草。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各原料 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10 20 份、 黄连 10 15 份、 马齿苋 10 20 份、 苦参 6 10 份、 白 头翁 10 15 份, 苍术 10 15 份、 薏苡仁 20 30 。

4、份、 茯苓 10 15 份、 葛根 10 15 份、 郁 金 10 15 份、 枳壳 10 15 份、 香附 10 15 份、 陈皮 15 20 份、 厚朴 15 20 份、 三七 5 10 份、 白芍 20 30 份、 赤芍 10 15 份、 生山楂 10 20 份、 淡竹叶 10 20 份、 石菖 蒲 10 20 份、 炙甘草 10 15 份。 3.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各 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15 20 份、 黄连 10 15 份、 马齿苋 10 15 份、 苦参 8 10 份、 白头翁 10 15 份, 苍术 10 1。

5、5 份、 薏苡仁 20 25 份、 茯苓 10 15 份、 葛根 10 15 份、 郁金 10 15 份、 枳壳 10 15 份、 香附 10 15 份、 陈皮 15 20 份、 厚朴 15 20 份、 三七 5 10 份、 白芍 25 30 份、 赤芍 10 15 份、 生山楂 10 15 份、 淡竹叶 10 15 份、 石菖蒲 15 20 份、 炙甘草 10 15 份。 4.如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各 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20 份、 黄连 15 份、 马齿苋 15 份、 苦参 10 份、 白头翁 10 份, 苍术 10 份、。

6、 薏苡仁 20 份、 茯苓 10 份、 葛根 15 份、 郁金 15 份、 枳壳 15 份、 香附 10 份、 陈皮 20 份、 厚朴 20 份、 三七 10 份、 白芍 25 份、 赤芍 15 份、 生山楂 15 份、 淡竹叶 15 份、 石菖蒲 15 份、 炙 甘草 10 份。 5.如权利要求 1 至 4 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滴丸、 微丸、 分散片、 口腔崩解片、 丸 剂或口服液体制剂, 所述辅料包括溶剂、 崩解剂、 矫味剂、 防腐剂、 着色剂、 粘合剂、 润滑剂和 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6。

7、.如权利要求 1 至 5 所述的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7.权利要求 1 至 6 所述中药药物作为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一步, 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 中, 按总重量比加入 2 4 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 40 分钟 1.5 个小时, 煎煮两 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2,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60 85, 暗处静置 20 36h, 过滤, 回收乙醇, 浓缩至 90时相对密度为 1.05 1.15 的浓缩液 ; 第二步,。

8、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 30 50的蒸馏水中, 加热使蔗糖完全溶 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 第三步,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 20的第二步获得的单糖浆 和 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20 40min, 过滤, 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 在 65 75、 20 40MP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 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冲洗、 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8.一种用于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口服液, 其特征在于 : 原料药包括黄 权 利 要 。

9、求 书 CN 105362941 A 2 2/2 页 3 芩、 黄连、 马齿苋、 苦参、 白头翁, 苍术、 薏苡仁、 茯苓、 葛根、 郁金、 枳壳、 香附、 陈皮、 厚朴、 三七、 白芍、 赤芍、 生山楂、 淡竹叶、 石菖蒲、 炙甘草 ; 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步, 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 中, 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的 2 4 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 40 分钟 1.5 个小时, 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2,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60 85, 暗处静置 20 36h, 过滤, 回收。

10、乙醇, 浓缩至 90时相对密度为 1.05 1.15 的浓缩 液 ; 第二步,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 30 50的蒸馏水中, 加热使蔗糖完全溶 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 第三步,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 20的第二步获得的单糖浆 和 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20 40min, 过滤, 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 在 65 75、 20 40MP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 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冲洗、 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权 利 要 求 。

11、书 CN 105362941 A 3 1/13 页 4 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 物。 背景技术 0002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 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functional bowel Disease, FBD), 本病由于肠道实际并 无炎症, 功能紊乱实际也不限于结肠, 故统称为肠道易激综合征。 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 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且发病率逐年增高, 占消化门诊 25 -50。根据流行病。

12、学调查发 现, 本病多发于女性, 男女比例大约为 1 1 1 2, 发病人群多为 30 40 岁的中年人。 肠易激综合征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 且有逐年增加趋势, 对生活质量影响大, 医疗费用较 高。 作为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典型, 肠易激综合征越来越受到胃肠病专家的关注, 由于肠易激 综合征确切病因不明, 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药物或心理治疗能够治愈 该病。肠易激综合征虽不威胁患者的生命, 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给个人、 家庭及 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据 RomeIII 标准本病分为 4 个亚型 : IBS-D( 腹泻型 )、 IBS-C( 便秘型 )、 混合型。

13、 (IBS-M) 和不定型 (IBS-U)。其中以腹泻型 (IBS-D) 最为多见。腹 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指超过 25的糊状 / 水样便, 小于 25块状 / 质地坚硬粪便。 000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高, 影响面广, 好发于中青年, 不仅影响患者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 而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亦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外医学工作者 虽然对该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但因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明确, 目前西医治 疗方法中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主要选用解痉、 抑制肠蠕动的药物, 腹痛明显者可选用松弛 胃肠平滑肌的药物, 同时根据需要给精神心理异常的患者予心理疏导, 必要时可予抗焦。

14、虑、 抗抑郁的药物, 但是临床疗效满意度低, 患者症状时有反复。相对而一言, 中医药治疗在改 善症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0004 中医学认为, 以泄泻主要特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主要与肝、 脾、 胃、 肾功 能失调有关。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肝木乘脾, 故临床出现诸症,景岳全书泄泻 说 :“泄 泻之本, 无不由于脾胃” ,“盖以肝木克土, 脾气受伤而然。 ” 医方考 云 :“泻责之脾, 痛责之 肝, 肝实脾虚, 故令痛泻” 。可见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二脏,“肝脾不和” 是其主要病机。此 外, 脾运失常, 脾虚生湿, 湿郁化热可致脾虚挟湿热之证 ; 脾虚日久而致脾阳不足, 进而影响 肾阳亦。

15、虚, 可见脾胃湿热之证。 0005 情志失调导致肝木乘脾是本病发病的一个主要的病因与病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 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 其致病和诱发均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中医理论中七情包括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其中, 肝与情绪恼怒变化关系最为密切, 因肝为将军之官, 不受遏郁, 主疏泄气机, 易为情志所伤。一旦肝木有病, 则气机佛郁, 脾运化受制。 0006 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和脾胃, 针对脾胃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此类病人多发于青年人群体当中, 其中发病原因多因饮食不节, 说 明 书 CN 105362941 A 4 2/13 页。

16、 5 过食生冷、 辛辣, 其体质也多痰湿或者湿热体质, 或因情绪因素导致发病, 饮食失调和情志 失常相互影响, 引起肝脾同病, 出现腹痛腹泻, 泻下急迫或不爽, 肛门灼热, 伴见胸闷不舒, 烦渴引饮, 口干口苦,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所以治疗当以清化湿热, 调和脾胃为主, 兼以疏 肝理脾, 调畅气机, 恢复脏腑的升降功能。 所以, 清热除湿, 化湿和胃是治疗本证型腹泻的治 本大法, 临床上要求患者注意饮食, 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0007 本发明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 对症下药, 提出一 种新型的用于治疗该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

17、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西医对于本 疾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 治疗仅仅是对症治疗为主, 针对患者持续腹泻, 主要选用解痉、 抑制肠蠕动等药物, 但是往往导致患者出现便秘, 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患者生活质量下 降, 临床疗效满意度低, 久而久之, 患者反复发作, 出现焦虑抑郁发病倾向。 而本发明提供的 中药药物更具有针对性, 对于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而且躯体症 状改善明显, 并且相对于西医而言, 中药是天然药物, 无明显毒副作用, 弥补了西医药物针 对性的不足, 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

18、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 物, 其原料药包括 : 黄芩、 黄连、 马齿苋、 苦参、 白头翁, 苍术、 薏苡仁、 茯苓、 葛根、 郁金、 枳壳、 香附、 陈皮、 厚朴、 三七、 白芍、 赤芍、 生山楂、 淡竹叶、 石菖蒲、 炙甘草。 0010 其中,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10 20 份、 黄连 10 15 份、 马 齿苋 10 20 份、 苦参 6 10 份、 白头翁 10 15 份, 苍术 10 15 份、 薏苡仁 20 30 份、 茯苓 10 15 份、 葛根 10 15 份、 郁金 10 15 份、 枳壳 10 15 份、 香附 10 15 份、 陈 皮 15。

19、 20 份、 厚朴 15 20 份、 三七 5 10 份、 白芍 20 30 份、 赤芍 10 15 份、 生山楂 10 20 份、 淡竹叶 10 20 份、 石菖蒲 10 20 份、 炙甘草 10 15 份。 0011 其中,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15 20 份、 黄连 10 15 份、 马 齿苋 10 15 份、 苦参 8 10 份、 白头翁 10 15 份, 苍术 10 15 份、 薏苡仁 20 25 份、 茯苓 10 15 份、 葛根 10 15 份、 郁金 10 15 份、 枳壳 10 15 份、 香附 10 15 份、 陈 皮 15 20 份、 厚朴 15 20 。

20、份、 三七 5 10 份、 白芍 25 30 份、 赤芍 10 15 份、 生山楂 10 15 份、 淡竹叶 10 15 份、 石菖蒲 15 20 份、 炙甘草 10 15 份。 0012 其中,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20 份、 黄连 15 份、 马齿苋 15 份、 苦参 10 份、 白头翁 10 份, 苍术 10 份、 薏苡仁 20 份、 茯苓 10 份、 葛根 15 份、 郁金 15 份、 枳壳 15 份、 香附 10 份、 陈皮 20 份、 厚朴 20 份、 三七 10 份、 白芍 25 份、 赤芍 15 份、 生山楂 15 份、 淡竹叶 15 份、 石菖蒲 15 份、。

21、 炙甘草 10 份。 0013 其中, 所述中药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滴丸、 微丸、 分散片、 口腔崩解片、 丸剂或口服液体制剂, 所述辅料包括溶剂、 崩解剂、 矫味剂、 防腐剂、 着 色剂、 粘合剂、 润滑剂和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 其中, 所述中药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药物作为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 : 0016 第一步, 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 说 明 书 CN 105362941 A 5 3/13 页 6 器中, 按总重量比加入 2 4 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

22、调到文火煎 40 分钟 1.5 个小时, 煎 煮两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2,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60 85, 暗处静置 20 36h, 过滤, 回收乙醇, 浓缩至 90时相对密度为 1.05 1.15 的浓缩 液 ; 0017 第二步,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 30 50的蒸馏水中, 加热使蔗糖完 全溶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 0018 第三步,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 20的第二步获得的单 糖浆和 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20 40min, 过滤, 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 在 65 75、 20 40MP。

23、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 0019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冲洗、 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口服液, 其原料药包括 黄芩、 黄连、 马齿苋、 苦参、 白头翁, 苍术、 薏苡仁、 茯苓、 葛根、 郁金、 枳壳、 香附、 陈皮、 厚朴、 三七、 白芍、 赤芍、 生山楂、 淡竹叶、 石菖蒲、 炙甘草 ; 0021 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0022 第一步, 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

24、 器中, 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的 2 4 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 40 分钟 1.5 个小 时, 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2,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60 85, 暗处静置 20 36h, 过滤, 回收乙醇, 浓缩至 90时相对密度为 1.05 1.15 的 浓缩液 ; 0023 第二步,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 30 50的蒸馏水中, 加热使蔗糖完 全溶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 0024 第三步,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 20的第二步获得的单 糖浆和 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20 40min, 过滤。

25、, 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 在 65 75、 20 40MP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 0025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冲洗、 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0026 本发明的综合有益效果 : 本方针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 结合 病人临床表现, 通过组方配伍, 起到了扶脾抑肝, 理中止泻的功效, 对于久病患者亦起到了 活血化瘀、 收涩止泻的功效。 0027 通过本方治疗, 对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生存质量有良好 的治疗作用 ; 明显减少该病复发, 进而减少焦虑。

26、抑郁状态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 其原料药包括 : 黄芩、 黄连、 马齿苋、 苦参、 白头翁, 苍术、 薏苡仁、 茯苓、 葛根、 郁金、 枳壳、 香附、 陈皮、 厚朴、 三七、 白芍、 赤芍、 生山楂、 淡竹叶、 石菖蒲、 炙甘草。 0029 进一步优选, 所述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0030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10 20 份、 黄连 10 15 份、 马齿苋 说 明 书 CN 105362941 A 6 4/13 页 7 10 20 份、 苦参 6 10 份、 白头翁 10 15 份, 苍术 10 15 。

27、份、 薏苡仁 20 30 份、 茯苓 10 15 份、 葛根 10 15 份、 郁金 10 15 份、 枳壳 10 15 份、 香附 10 15 份、 陈皮 15 20 份、 厚朴 15 20 份、 三七 5 10 份、 白芍 20 30 份、 赤芍 10 15 份、 生山楂 10 20 份、 淡竹叶 10 20 份、 石菖蒲 10 20 份、 炙甘草 10 15 份。 0031 进一步优选,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15 20 份、 黄连 10 15 份、 马齿苋 10 15 份、 苦参 8 10 份、 白头翁 10 15 份, 苍术 10 15 份、 薏苡仁 20 25 份、。

28、 茯苓 10 15 份、 葛根 10 15 份、 郁金 10 15 份、 枳壳 10 15 份、 香附 10 15 份、 陈皮 15 20 份、 厚朴 15 20 份、 三七 5 10 份、 白芍 25 30 份、 赤芍 10 15 份、 生山楂 10 15 份、 淡竹叶 10 15 份、 石菖蒲 15 20 份、 炙甘草 10 15 份。 0032 最优选, 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黄芩 20 份、 黄连 15 份、 马齿苋 15 份、 苦参 10 份、 白头翁 10 份, 苍术 10 份、 薏苡仁 20 份、 茯苓 10 份、 葛根 15 份、 郁金 15 份、 枳壳 15 份、 。

29、香附 10 份、 陈皮 20 份、 厚朴 20 份、 三七 10 份、 白芍 25 份、 赤芍 15 份、 生山楂 15 份、 淡竹叶 15 份、 石菖蒲 15 份、 炙甘草 10 份。 0033 针对脾胃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此类病人多发于青年人 群体当中, 其中发病原因多因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 辛辣, 导致脾胃湿热, 腹痛腹泻, 治疗应 清热化湿, 缓急止痛, 兼以凉血消瘀。 本方创立, 针对临床该证型的主要病因, 以清热燥湿的 黄芩、 黄连、 苦参为君药组, 以健脾利湿的薏苡仁、 茯苓、 石菖蒲为臣药组, 本病发病时, 腹痛 腹泻较为剧烈, 因此用大量的理气缓急。

30、止痛的药物为佐, 如香附郁金药对、 芍药甘草药对, 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 其中黄连、 马齿苋、 白头翁等药除了具有清热凉血止泻的作用, 现代 研究发现其对于肠道炎症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中医认为, 热迫血行, 此类证型的患者, 临 床观察中发现, 在腹泻的同时, 会有肛周的红肿热痛, 也有在便常规发现潜血, 所以本方加 入清热凉血、 活血消瘀药, 如白头翁、 郁金、 三七、 赤芍、 淡竹叶等, 引热下行, 从二便走泄, 起 到使药作用。综合本方, 起到清热化湿、 缓急止痛、 凉血消瘀的功效。 0034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 0035 黄芩 : 拉丁名Scutellariae Radix, 味苦。

31、、 性寒, 入心、 肺、 胃、 胆、 大肠经, 有清热燥 湿, 泻火解毒, 安胎, 止血的作用, 主要用于湿热所致之腹泻、 痢疾、 黄疸、 热淋 ; 肺热咳嗽, 口 渴咽痛, 还可用于胎热不安, 热毒火邪侵淫皮肤之疮痈毒肿之证。 0036 黄连 : 味苦, 性寒, 入心、 肺、 胆、 胃、 大肠经, 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凉血明目的作 用, 常用于治疗泻心经之火, 心火旺之心烦不眠, 及温热病之壮热神昏、 心烦、 口渴等症状。 0037 马齿苋 : 拉丁名Portulacae herba, 味酸, 性寒, 归大肠, 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 利水 去湿, 散血消肿, 除尘杀菌, 消炎止痛, 。

32、止血凉血的功效, 主治痢疾, 肠炎, 肾炎, 产后子宫出 血, 便血, 乳腺炎等病症。 0038 苦参 : 拉丁名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 味苦, 性寒, 入心、 胃、 大肠、 膀胱经, 具有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的作用, 主要用于湿热泻痢, 黄疸, 淋证。 0039 白头翁 : 味苦, 性寒, 入胃、 大肠经, 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的作用, 主要用于肠胃有 湿热积滞之发热腹痛, 下痢脓血, 里急后重等证。 0040 苍术 : 味辛、 苦, 性温, 入脾、 胃、 肝经, 有燥湿健脾, 祛风胜湿, 明目的作用, 主要用 于湿阻中焦之腹痛泻痢, 脾胃不和之腹胀疼痛,。

33、 呕吐纳呆 ; 肝胃不和之腹胁胀痛、 呕吐泛酸 ; 以及寒湿外郁经络之风寒湿痹等证。 说 明 书 CN 105362941 A 7 5/13 页 8 0041 薏苡仁 : 味甘、 淡, 性微寒, 入肺、 脾、 大肠经, 有健脾止泻, 利水除痹, 排疮脓的作 用, 主要用于湿困肺胃之泄泻 ; 湿邪侵渍肌肤之全身水肿, 小便不利 ; 湿热阻于气血之痹通 以及毒热蕴结于肺肠之肺痈、 肠痈等证。 0042 茯苓 : 味甘、 淡, 性平, 入脾、 肺、 膀胱、 心经, 有渗湿利水、 健脾宁心的作用, 主要用 于水湿停滞之水肿, 小便不利 ; 湿热蕴结之热淋, 脾虚湿困之食少便溏、 痰饮停滞、 癫痫等 证。

34、。 0043 葛根 : 味甘、 辛, 性凉, 入脾、 胃经, 有鼓舞胃气, 清热生沣, 解肌发表, 生阳, 渗疹的 作用, 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头痛, 项背强痛, 热病口渴, 消渴 ; 脾虚泄泻, 清阳不升等证。 0044 郁金 : 味辛、 苦, 性寒, 归肝、 心、 肺经, 具有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 利胆退 黄的功效, 主治经闭痛经, 胸腹胀痛、 刺痛, 热病神昏, 癫痫发狂, 黄疸尿赤等证。 0045 枳壳 : 味苦 ; 酸 ; 性微寒归肺 ; 脾 ; 肝 ; 胃 ; 大肠经, 主治 : 胸隔痞满 ; 胁肋胀痛 ; 食 积不化 ; 脘腹胀满 ; 下痢后重 ; 脱肛 ; 子宫脱。

35、垂等证。 0046 香附 : 味辛、 甘、 微苦, 性平, 归肝、 三焦经 ; 具有气香行散, 可升可降, 理气解郁, 调 经止痛的功效, 主治肝郁气滞, 胸胁痞满, 脘腹胀痛, 疝气疼痛, 月经不调, 经行腹痛, 闭经, 崩漏带下, 胎动不安等证。 0047 陈皮 : 性温, 味辛、 苦 ; 归脾、 肺经,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 气味芳香, 长于理气, 能入脾肺, 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 用于肺气拥滞、 胸膈痞满及脾胃 气滞、 脘腹胀满等症, 用于湿阻中焦、 脘腹痞胀、 便溏泄泻, 以及痰多咳嗽等证。 0048 厚朴 : 味苦、 辛, 性温, 归脾经 ; 胃经 ; 。

36、大肠经, 具有行气消积 ; 燥湿除满 ; 降逆平喘 的功效, 主治食积气滞 ; 腹胀便秘 ; 湿阻中焦, 脘痞吐泻 ; 痰壅气逆 ; 胸满喘咳等证。 0049 三七 : 拉丁名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根和根茎 : 性温, 味甘、 微苦, 归肝、 胃经, 具有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的功效, 主治跌扑瘀肿, 胸痹绞痛, 症 瘕 ; 血瘀经闭 ; 痛经 ; 产后瘀阴腹痛 ; 疮痈肿痛等证。 0050 白芍 : 拉丁名Paeoniae Radix Alba, 味苦、 酸, 性凉, 入肝、 脾经, 具有养血柔肝, 缓 中止痛, 敛阴收汗的功效, 主治。

37、胸腹胁肋疼痛, 泻痢腹痛, 白汗盗汗, 阴虚发热, 月经不调, 崩 漏, 带下等证。 0051 赤芍 : 味苦, 性微寒, 归肝经, 有泻肝火, 清热凉血, 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肝火旺盛 之目赤肿痛, 头晕目眩, 胸胁疼痛, 温热病热入血分之身热舌绛, 斑疹出血, 以及血瘀经闭 ; 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尿血 ; 妇女血热之行经过多 ; 血行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疼痛 ; 血热 毒盛之疮疖痈肿等证。 0052 生山楂 : 味酸、 甘, 性微温, 归脾、 胃、 肝经, 用于消食健胃, 行气散瘀, 主要用来治疗 食积不化, 泄泻, 痢疾, 山楂为治疗消化不良之常用品, 山楂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 促进。

38、消 化 ; 对痢疾杆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山楂中的有 效成分山楂总黄酮和山楂总三萜酸类具有很好的降血脂、 降低胆固醇、 增加胃液消化酶的 作用。 0053 淡竹叶 : 味甘、 淡, 性寒, 入心、 肺、 胃经, 有清热除烦、 利尿通淋的作用, 主要用于外 感热病、 心烦口渴、 心胃火盛、 口舌生疮、 尿赤淋浊等证。 0054 石菖蒲 : 味辛, 性温, 入心, 胃经, 具有开窍醒神, 化湿和胃的功效, 用于治疗痰蒙清 窍, 神昏癫狂, 头晕, 失眠, 健忘, 耳鸣, 湿阻中焦, 脘腹胀痛等证。 说 明 书 CN 105362941 A 8 6/13。

39、 页 9 0055 炙甘草 : 味甘, 性平, 归十二经, 有调和药性, 祛痰止咳的作用, 并能健脾和中, 缓急 止痛,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 乏力, 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等证。 0056 所述中药药物按常规工艺加入辅料制成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滴丸、 微丸、 分散 片、 口腔崩解片、 丸剂或口服液体制剂, 所述辅料包括溶剂、 崩解剂、 矫味剂、 防腐剂、 着色 剂、 粘合剂、 润滑剂和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7 进一步优选, 所述中药药物的剂型为口服液。 005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药物作为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 : 0059 第一步, 将各原料药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40、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 器中, 加入原料药质量之和的 2 4 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 40 分钟 1.5 个小 时, 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煎煮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2,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60 85, 暗处静置 20 36h, 过滤, 回收乙醇, 浓缩至 90时相对密度为 1.05 1.15 的 浓缩液 ; 0060 第二步,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 30 50的蒸馏水中, 加热使蔗糖完 全溶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 0061 第三步,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第一步得到的浓缩液、 20的第二步获得的单 糖浆和 50的水依次。

41、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20 40min, 过滤, 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 在 65 75、 20 40MP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 0062 第四步, 将第三步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冲洗、 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0063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 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64 具体实施例 1 0065 将黄芩 2000g、 黄连 1500g、 马齿苋 1500g、 苦参 1000g、 白头翁 1000g、 苍术。

42、 1000g、 薏苡仁 2000g、 茯苓 1000g、 葛根 1500g、 郁金 1500g、 枳壳 1500g、 香附 1000g、 陈皮 2000g、 厚 朴 2000g、 三七 1000g、 白芍 2500g、 赤芍 1500g、 生山楂 1500g、 淡竹叶 1500g、 石菖蒲 1500g、 炙甘草 1000g 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中, 加入原料 药质量之和的3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1个小时, 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煎 煮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80, 暗处静置 36h, 过滤, 回收乙醇, 。

43、浓 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40的蒸馏水中, 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前面得到的浓缩 液、 20的前面得到的单糖浆和 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40min, 过滤, 将滤液置 于高压均质机中, 在 70、 30MP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将得到的均质液灌装 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冲洗、 淋干后即 制得该口服液。 0066 具体实施例 2 0067 将黄芩 1500g、 黄连 1000g、 马齿苋 1000g、 苦参 80。

44、0g、 白头翁 1000g、 苍术 1000g、 薏 苡仁 2000g、 茯苓 1000g、 葛根 1000g、 郁金 1000g、 枳壳 1000g、 香附 1000g、 陈皮 1500g、 厚朴 1500g、 三七 500g、 白芍 2500g、 赤芍 1000g、 生山楂 1000g、 淡竹叶 1000g、 石菖蒲 1500g、 炙甘 草 1000g 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中, 加入原料药质 说 明 书 CN 105362941 A 9 7/13 页 10 量之和的 3 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 1 个小时, 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45、, 煎煮 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80, 暗处静置 36h, 过滤, 回收乙醇, 浓缩 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40的蒸馏水中, 加 热使蔗糖完全溶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前面得到的浓缩液、 20的前面得到的单糖浆和 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40min, 过滤, 将滤液置于高 压均质机中, 在 70、 30MP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将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 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冲洗、 淋干后即制得 该口服液。 0。

46、068 具体实施例 3 0069 将黄芩 2000g、 黄连 1500g、 马齿苋 1500g、 苦参 1000g、 白头翁 1500g、 苍术 1500g、 薏苡仁 2500g、 茯苓 1500g、 葛根 1500g、 郁金 1500g、 枳壳 1500g、 香附 1500g、 陈皮 2000g、 厚 朴 2000g、 三七 1000g、 白芍 3000g、 赤芍 1500g、 生山楂 1500g、 淡竹叶 1500g、 石菖蒲 2000g、 炙甘草 1500g 先用清水冲洗两遍, 以去掉灰尘、 农药、 化肥残留, 放入煎药容器中, 加入原料 药质量之和的3倍的水, 用大火烧开后调到文火煎1。

47、个小时, 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 过滤, 煎 煮液浓缩至料液比 0.5, 加入乙醇后调节醇浓度至 80, 暗处静置 36h, 过滤, 回收乙醇, 浓 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 取蔗糖加入到相对于蔗糖重量的40的蒸馏水中, 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 制成单糖浆, 过滤, 备用, 按照质量百分比取 30的前面得到的浓缩 液、 20的前面得到的单糖浆和 50的水依次加入配液罐中, 搅拌 40min, 过滤, 将滤液置 于高压均质机中, 在 70、 30MPa 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得到均质液, 将得到的均质液灌装 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 然后用流通蒸汽在 100条件下灭菌 30min, 热水。

48、冲洗、 淋干后即 制得该口服液。 0070 实施例 4 本发明治疗脾胃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研究 0071 1、 病例选择 0072 共 236 例, 均符合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中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 合脾胃湿热证 : 腹痛腹泻, 泻下急迫或不爽, 肛门灼热, 伴见胸闷不舒, 烦渴引饮, 口干口苦,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排除年龄小于 18 岁或大于 60 岁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 0073 236 例均为临床门诊诊患者,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 120 例, 男性 55 人, 女性 65 人 ; 年龄 20 38 岁, 平均 (32.68) 岁 ; 病程 1 5 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