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制剂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组合
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鹅副粘病毒病于1997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
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对鹅的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雏鹅死亡率
可达90%以上,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对各年龄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愈小,发病率、死亡率愈高。
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引起地方性流行。该病的潜伏期一般
为3-5天,日龄小的雏鹅2-3天,日龄大的鹅3-6天。病鹅精神委顿,缩头
垂翅,食欲不振或拒食,饮水量增加,行动缓慢,不愿下水,下水后浮在水
面随水流漂游。病鹅拉黄白色稀粪便或水样便,有时带血呈暗红色。成年鹅
将头插于翅下,严重者常见口腔流出水样液体,并有扭颈、转圈、仰头等神
经症状。病程长的因消瘦营养不良衰竭而死,部分病鹅能够幸存痊愈,但生
长发育不良。雏鹅常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青年鹅、成鹅病程稍长,一般
为3-5天。
剖检可见皮下和肌肉苍白,心脏、肝脏、肾脏表面有少量细小的出血点。
从食道末端至泄殖腔的整个消化道粘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和坏死等
病变。最具特征的消化道病变是在食道末端腺胃及与之相连的肌胃起始端粘
膜肿胀、糜烂,极易剥离。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一起形成
假膜,将肠内容物包裹,阻塞肠腔,致肠道外极度膨大,肠粘膜有淡黄色或
灰白色芝麻大至小蚕豆大纤维性坏死结痂,剥离后呈现出血性溃疡面。
目前鹅副粘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
需立即将病鹅与健康鹅群分离,避免进一步传染。有报道用鹅副粘病毒高免
血清六联抗联合青霉素肌内注射进行治疗,但效果有限。我国中药资源广泛,
临床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中药治疗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
开发能够有效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组合物是解决本领域难题的有效途
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治
愈率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配
方。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
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
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8-24
份、党参12-18份、葛根12-18份、柴胡12-18份、秦皮6-12份、干姜10-16
份、金银花10-16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的最佳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黄芪24份、党
参16份、葛根18份、柴胡14份、秦皮6份、干姜10份、金银花12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是含有或不含有药用辅料的各种常规中药口服
药物制剂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可以是散剂。
进一步地,该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
(2)将中药粉碎,过80-200目筛;(3)混合5-15分钟得中药粉;(4)将
中药粉按每袋100-300g分装,即得成品。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组方依据中药理论,科学配伍,具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清
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经临床检验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疗效确切,治愈率
可达87.13%,从而填补了这一治疗领域的空白。
(2)本组方选用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可广泛获取资源,并且制备工
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
(3)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作用是:
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
葛根:升阳止泻;
柴胡:升举阳气;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
干姜: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配方之中,黄芪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可治脾气虚弱,
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党参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
作用,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症。因其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常
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
心悸之气血两虚证。葛根味辛升发,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
奏止泻痢之效。柴胡亦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
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秦皮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
收涩止痢、止带。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
温暖中焦之主药,单用即可治中寒水泻。金银花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
止痢之效,常用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
上述七味药配伍使用,具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之功效,对有效治疗鹅副粘病毒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
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黄芪24
份、党参16份、葛根18份、柴胡14份、秦皮6份、干姜10份、金银花12
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上述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
碎,过100目筛;(3)混合10分钟得中药混粉;(4)将中药混粉按每袋200g
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黄芪18
份、党参12份、葛根14份、柴胡18份、秦皮12份、干姜16份、金银花
10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上述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
粉碎,过100目筛;(3)混合10分钟得中药混粉;(4)将中药混粉按每袋
200g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黄芪20
份、党参18份、葛根12份、柴胡12份、秦皮8份、干姜14份、金银花16
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上述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
碎,过100目筛;(3)混合10分钟得中药混粉;(4)将中药混粉按每袋200g
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鹅副粘病毒病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黄芪22
份、党参15份、葛根15份、柴胡13份、秦皮9份、干姜12份、金银花14
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上述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
碎,过100目筛;(3)混合10分钟得中药混粉;(4)将中药混粉按每袋200g
分装,即得成品。
临床试验
实验1:
河北省邯郸市某蛋鹅养殖户饲养的一批35-60日龄鹅,户主发现鹅群零
星发病。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散,两腿无力,瘫痪,不
愿走动,离群呆立,拉黄白色稀粪,粪便带血和脱落的肠道粘膜,头颈向后
弯曲,发病后3-4天即死亡。剖检病死鹅可见其肠道出血,粘膜脱落,小肠
有大量黄白色栓塞,直肠泄殖腔有白色水状粪便。根据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初步判断为鹅副粘病毒病。于是将病死鹅全部深埋处理,发病鹅进行隔离治
疗,拌料饲喂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拌料饲喂比为200g中药
散剂:150Kg饲料,一天2次,连用7天。同时用新宝洁消毒鹅舍,每天一
次。用药后第二天鹅群死亡数量即减少,第三天减至4只,第四天不再出现
死亡。1周后,病鹅精神恢复,食欲增加,活动自如,排便次数及形态均恢
复正常,大群痊愈。
实验1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可有效治疗鹅
副粘病毒病,降低鹅群死亡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实验2
江苏省扬州市某养鹅户从外地购入1500羽鹅苗,饲养至45日龄时开始
发病。病鹅精神委顿,眼睑红肿,羽毛蓬乱。呆立,行动缓慢无力或伏地不
起,有的单脚提起。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发病初期拉白色稀粪便,后期
拉水样粪便,呈暗红、黄绿色或黑绿色。发病后2-3天即死亡。剖检可见整
个小肠粘膜有散在性纤维蛋白性坏死或肠粘膜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芝麻大到
小蚕豆大纤维性结痂,剥离后有出血性溃疡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明显。
泄殖腔粘膜充血,胃出血、充血。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结果,初
步判定为鹅副粘病毒病。
全场总计有634只鹅发病,前三日死亡28只。将死亡病鹅做深埋处理,
给其余未发病鹅群注射鹅副粘病毒灭活免疫疫苗进行预防。对已发病的606
只病鹅进行隔离治疗。将病鹅分为三组,每组202只。第一组0.01%利巴韦
林+0.01%氧氟沙星饮水,一天2次,连用5天;第二组皮下注射鹅副粘病毒
高免血清2ml/羽,一天1次,连用3天;第三组拌料饲喂本发明实施例1
所制得的中药散剂,一天2次,连用5天,拌料比为200g:150Kg饲料。
病鹅精神恢复、食欲正常、行动自如、大便形态及次数均恢复正常为治
愈;病鹅精神好转,食欲增加,拉稀便次数减少,形态趋于好转的为有效;
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甚至恶化或死亡的为无效。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见表
1。
表1不同药物治疗鹅副粘病毒病实验结果
![]()
从表1可以看出,水饮利巴韦林和氧氟沙星对鹅副粘病毒病的治愈效果
较差(59.41%),死亡率高达37.62%。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
散剂治疗鹅副粘病毒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7.13%
和5.94%,优于鹅副粘病毒高免血清组的76.24%和4.95%,并且两组间具有
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
照所限定的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
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