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含有艾叶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含有艾叶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哮喘是儿童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病态反应性疾病。其症状为:呼吸急促,发作突然,胸闷气粗,喉问有哮鸣音,喘息不得平卧。一般呈阵发性发作,或出现烦躁、出汗、咳痰、青紫、面色苍白、重则神志不清等症状。本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及气温多变季节发作为主,年龄以1-6岁多见。95%的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起病愈早遗传倾向愈明显。小儿哮喘发病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责之于痰饮内伏,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外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肺虚则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易为外邪所侵,邪阻肺络,气机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生湿酿痰,上贮于肺;肾气虚弱,不能蒸化水液而为清津,上泛为痰,聚液成饮。痰饮留伏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有关,尤其责之于肺脾两脏。外因以外感六淫为主,六淫之邪,冬春多为风寒、风热,或秋季乍冷乍热,外邪乘虚入侵而诱发。邪人肺经,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逆痰动而为哮喘。
目前小儿哮喘有西药治疗方法和中药治疗方法。速效缓解药物可以使哮喘发作症状停止,消除气管痉挛,有助于呼吸。沙丁胺醇(也叫舒喘灵)等药物可以通过雾化吸入器或定量吸入器使用。一些控制性药物也用于预防哮喘发作。吸入性类固醇就是其中之一,能减轻发炎和肿胀,避免宝宝发生气喘。上述西药短期内可以有效控制哮喘,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如何控制哮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而中药具有作用温和、起效持久和从根本治疗哮喘的特点,已经成为目前哮喘治疗药物新的研发视点。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440498.9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下列制备原料:茵陈、栀子、苦参、浙贝母、甘草、大黄、洋甘菊。该药物组合物起到一定的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作用,但是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方面效果不是十分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含有艾叶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祛痰止咳,疏肝破气和清热润肺的功效,还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疗效好、副作用低、服用方便和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此外,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制造工艺将该药物组合物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制成方便易用的制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款冬花18-30份、杜仲16-28份、白芥子10-18份、艾叶12-28份、灵芝14-22份、陈皮4-10份、紫菀8-16份、山药2-10份、冰草2-6份、川贝2-10份、海蜇2-10份和甘草4-12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款冬花18份、杜仲16份、白芥子10份、艾叶12份、灵芝14份、陈皮4份、紫菀8份、山药2份、冰草2份、川贝2份、海蜇2份和甘草4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款冬花30份、杜仲28份、白芥子18份、艾叶28份、灵芝22份、陈皮10份、紫菀16份、山药10份、冰草6份、川贝10份、海蜇10份和甘草12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款冬花20份、杜仲22份、白芥子14份、艾叶20份、灵芝14份、陈皮8份、紫菀12份、山药6份、冰草4份、川贝6份、海蜇6份和甘草8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被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丸剂。
相应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S1:取杜仲,洗去杂质,干燥后粉碎,过40-60目筛,加入杜仲重量10-15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过滤保留残渣,合并滤液并加热浓缩至60℃下测相对密度为1.05-1.20的浸膏,制得杜仲提取物;
S2:取款冬花、白芥子、艾叶、灵芝、陈皮、紫菀、山药、冰草、川贝、海蜇和甘草加入所述杜仲残渣,粉碎,加入药材4-8倍重量的60-8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8-16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70℃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缩液,得到醇提浓缩液;
S3:将所述的杜仲提取物和所述醇提浓缩液混匀,在50-60℃温度下进行真空带式干燥,干燥压力为-0.09MPa,进料速度为12-18L/h,料带传送速度为20-28cm/min,干燥后将干浸膏粉碎,过100-200目筛,即得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用组分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款冬花: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杜仲: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白芥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味辛,性温;归肺、肝、脾、胃、心包经;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
灵芝: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味甘,性平;归心、肺、肝、肾经;滋补强壮,消炎,利尿,益肾。
陈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的干燥果皮;味苦、辛,性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紫菀: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冰草: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或全草;味甘,微苦,性寒;归肺经;清热利湿,平喘,止血。川贝: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的干燥鳞茎;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海蜇:本品为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科海蜇,以全体入药;味咸,性平;归肝、肾经;清热,化痰,消积,润肠。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中药的组方分析:
依据中医对治疗小儿哮喘症的辨证和中药材的配伍理论,结合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和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合理科学的搭配各味药材,形成本发明中药组方。本发明组方是以款冬花和白芥子为君药,清肺润燥,止咳化痰;以艾叶、冰草、川贝、海蜇和紫菀为臣药,行气和胃,养阴润肺,润肺下气;以灵芝、陈皮、杜仲和山药为佐药,滋补强壮,理气健脾,生津益肺;以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君臣佐使诸药配合,协同促进,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化痰止咳,清热润肺,理气健脾等功效,从而对小儿哮喘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其他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相比,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祛痰止咳,疏肝破气和清热润肺等方面具有更显著功效。
2、与当前治疗小儿哮喘的化学药物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为天然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显著降低,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作用全面,药物治疗效果更佳,有效地解决了小儿哮喘的发病根源。
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具有配伍科学、制备工艺简单、疗效好、副作用低、服用方便和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代表本发明人发现的在本发明的实践中发挥良好作用的技术。然而,在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可以做出许多改变,并仍然获得相同或相似的结果,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款冬花18份、杜仲16份、白芥子10份、艾叶12份、灵芝14份、陈皮4份、紫菀8份、山药2份、冰草2份、川贝2份、海蜇2份和甘草4份。
制备方法如下:
S1:取杜仲,洗去杂质,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加入杜仲重量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过滤保留残渣,合并滤液并加热浓缩至60℃下测相对密度为1.05的浸膏,制得杜仲提取物;
S2:取款冬花、白芥子、艾叶、灵芝、陈皮、紫菀、山药、冰草、川贝、海蜇和甘草加入所述杜仲残渣,粉碎,加入药材4倍重量的6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8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得到醇提浓缩液;
S3:将所述的杜仲提取物和所述醇提浓缩液混匀,在50℃温度下进行真空带式干燥,干燥压力为-0.09MPa,进料速度为12L/h,料带传送速度为20cm/min,干燥后将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即得中药组合物粉末;
S4: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细粉1份,蔗糖粉3份、糊精1.25份及乙醇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壳中,即得中药组合物的胶囊剂。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款冬花30份、杜仲28份、白芥子18份、艾叶28份、灵芝22份、陈皮10份、紫菀16份、山药10份、冰草6份、川贝10份、海蜇10份和甘草12份。
制备方法如下:
S1:取杜仲,洗去杂质,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加入杜仲重量12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保留残渣,合并滤液并加热浓缩至60℃下测相对密度为1.05的浸膏,制得杜仲提取物;
S2:取款冬花、白芥子、艾叶、灵芝、陈皮、紫菀、山药、冰草、川贝、海蜇和甘草加入所述杜仲残渣,粉碎,加入药材8倍重量的8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16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5的浓缩液,得到醇提浓缩液;
S3:将所述的杜仲提取物和所述醇提浓缩液混匀,在60℃温度下进行真空带式干燥,干燥压力为-0.09MPa,进料速度为18L/h,料带传送速度为28cm/min,干燥后将干浸膏粉碎,过200目筛,即得中药组合物粉末;
S4: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细粉1份,蔗糖粉3份、糊精1.25份及乙醇适量,制软材,干燥后加入润滑剂,压片,包衣,即得中药组合物的片剂。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款冬花20份、杜仲22份、白芥子14份、艾叶20份、灵芝14份、陈皮8份、紫菀12份、山药6份、冰草4份、川贝6份、海蜇6份和甘草8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疗效观察
1、病例选择:在240例小儿哮喘临床患者志愿者中,男童患者120例,女童患者120例,年龄段为4-12岁,全部患者均具有典型的哮喘症状,且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
2、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年)和《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第二版)“哮喘”中有关“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内容制定:
主症:咳喘气急,喉中哮鸣,咳痰粘稠。
次症:发热、恶心呕吐、纳差、腹胀、大便秘结或粘腻、小便黄赤。
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上述标准中,需具备主证2项,次证2项以上,舌苔必备,可诊断为湿热哮喘。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①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B、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C、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高于20%。符合第①~④条或第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有严重的心、肝、肾、肺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③病情严重度为重度的哮喘患儿及纳入后出现重度发作者;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尔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
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5、服用方法:将240名患者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人,分别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胶囊制剂和片剂,每日3次,每次2粒,连服1个月。对照组服用舒喘灵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片,一日3次,连服1个月。
6、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治疗结果
![]()
本试验采用舒喘灵片作为对照组,通过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效果显著,其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A组的治疗效果最好,总有效率达95%。可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疗效好,临床控制率高,可作为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使用。
由于已经通过以上较佳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或范围内,任何针对本发明的替换/或组合来实施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