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电动卷线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531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40482.X

申请日:

2015.06.18

公开号:

CN105309399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89/012申请日:20150618|||公开

IPC分类号:

A01K89/012

主分类号:

A01K89/012

申请人: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本博宪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4-132067 2014.06.27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代理人:

周善来; 王玉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即使在误触碰用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操作部件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起开始动作,并且也能够良好地确保该操作部件的操作性。本发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备:旋转驱动卷筒的驱动马达;用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及阻力施加机构,其对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具有: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从该第1位置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第2位置,阻力施加机构在第1位置对操作部件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且在第2位置对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有:
卷筒,设于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而卷绕钓线;
驱动马达,设于所述卷线器本体而旋转驱动所述卷筒;
操作部件,位于所述卷筒上方的所述侧板之间而在前后方向上可转动地被
支撑于卷线器本体,且用于调整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其特征在于,
具备阻力施加机构,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状态的位
置,对该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所述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从所述第1
位置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第2位置,
所述阻力施加机构,在所述第1位置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
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且在所述第2位置对所述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
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转动阻止装置,其阻止在所述第2位置所述操作部件向与马达输出
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4.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有:
卷筒,设于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而卷绕钓线;
驱动马达,设于所述卷线器本体而旋转驱动所述卷筒;
操作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可转动地被支撑于卷线器本体,且用于调整所述
驱动马达的输出,其特征在于,
具备阻力施加机构,其对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施加阻力,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所述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从所述第1
位置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第2位置,
所述阻力施加机构,在所述第1位置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
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且在所述第2位置对所述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
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转动阻止装置,其阻止在所述第2位置所述操作部件向与马达输出
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说明书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
构成为:对卷筒进行卷收操作的(连续地对驱动马达的输出进行可变操作(增
减调节)的)操作部件是手柄型而可转动地支撑于卷线器本体的一个侧板。

最近,为了在手持状态下也易于操作而实现紧凑化的钓鱼用电动卷线
器也已经商品化。例如,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将用于调
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设于卷筒上方,不必使手指向侧板外侧大幅移动即
可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2977978号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第2965237号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许第4954339号

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操作
部件设于卷线器本体的一个侧板,因此在用一只手把持卷线器本体而用另一只
手握持钓竿的状态下,通常难以调整驱动马达的输出而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
例如,在大鱼上钩时或者想要将钓竿装设于竿架时,用一只手把持卷线器本体
而用另一只手握持卷线器本体前方的钓竿,因此在这种状态下难以即时地使驱
动马达进行旋转驱动。

另外,在该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假
设在想要用把持卷线器本体的手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时,也必须使该手指向
侧板外侧大幅移动,因此存在伴随该手指的大幅移动而导致保持卷线器本体之
手的保持力减弱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必须使手指向侧板外侧大幅移动,因此
也难以正确地进行输出调节操作。特别是,在为了进行马达的驱动及输出调整
而从用手指保持卷筒的绕线部分的状态起使该手指向操作部移动时,其移动量
大而操作性差。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用于调整驱动
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设于卷筒上方,因此不必使手指向侧板外侧大幅移动即可
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操作性良好。但是,操作容易的反面是误触碰操作部件
的可能性也高(特别是在呈突出形态的手柄状的操作部件的情况下)。例如可以
设想,当误触碰处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的操作部件时,马达可能会开始
动作而违背钓鱼人的本意进行卷收钓组的操作而造成困扰,因此存在问题。

关于该问题,在前述的专利文献2中设有保持机构,其将处于马达输
出分离状态的位置的操作部件在该位置上卡定保持,并通过该操作部件向马达
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操作来解除操作部件的卡定状态。但是在该构成中,如前
所述存在操作部件的操作性问题,并且当操作部件到达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
置时必须进行卡定保持,因此在每次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对操作部件向马达
输出增加方向进行转动操作时,都必须施加克服卡定保持力的过多的操作力,
并且当施加操作力过强时,还可能发生无法顺畅地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向输
出增加方向转换(例如,因伴随卡定保持解除的剧烈的力的施加而使马达输出
过度增加等,无法进行精细的输出增加操作)的情况,也必然存在伴随卡定保
持的操作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做出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
器,其即使在误触碰用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
该操作部件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起开始动作,并且也能够良好地确保该
操作部件的操作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有:卷筒,
设于卷线器本体的左右侧板之间而卷绕钓线;驱动马达,设于所述卷线器本体
而旋转驱动所述卷筒;操作部件,位于所述卷筒上方的所述侧板之间而在前后
方向上可转动地被支撑于卷线器本体,且用于调整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其特
征在于,具备阻力施加机构,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状态
的位置,对该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在上述构成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操作部件在卷筒上方可在前后方
向上旋转操作地配设于左右的两侧板的内侧,因此能够容易地通过手指的较小
的移动量(无需使手指向侧板外侧大幅移动)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避免用力
过度,操作性良好。并且,由于具备阻力施加机构,其在操作部件的驱动马达
为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对该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从而即使在误触碰操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操作部件从马达输出分离
状态的位置起开始动作。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有:卷筒,设于卷线器本
体的左右侧板之间而卷绕钓线;驱动马达,设于所述卷线器本体而旋转驱动所
述卷筒;操作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可转动地被支撑于卷线器本体,且用于调整
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其特征在于,具备阻力施加机构,其对所述操作部件的
转动施加阻力,所述操作部件具有:所述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
从该第1位置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第2位置,
所述阻力施加机构,在所述第1位置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
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且在所述第2位置对所述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
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在上述构成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由于操作部件具有:驱动马达为
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在保持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的状态下通过阻力施加
机构对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的第2位置,因此钓鱼人即操作者
能够根据情况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选择操作部件的位置。即,在第1位
置通过阻力施加机构对操作部件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
阻力,而不会对操作部件的常用范围(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因此不必在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对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进行转动操
作时施加克服阻力的过多的操作力,因此能够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顺畅地向
输出增加方向转换。另一方面,在第2位置时即使误触碰操作部件,也能够通
过阻力施加机构防止该操作部件轻易地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移动而导致
误动作,因此能够在例如钓组安装等准备阶段、钓线放出中、或者等待中鱼等
状态下使用该第2位置。

即,在上述构成中,通过选择操作部件的第2位置,即使在误触碰用
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操作部件从马达输出
分离状态的位置起开始动作,而通过选择操作部件的第1位置,则能够良好地
确保操作部件的操作性(在从该第1位置起进行转动操作时,不必付出过多的
操作力即可使操作部件从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起顺畅地动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即使在误触碰用于
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操作部件从马达输出分
离状态的位置起开始动作,并且也能够良好地确保该操作部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

图2(a)是将要部(A部)即阻力施加机构部分地以断面表示的图1的钓
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的A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设置的用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
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将阻力施加机构部分地以断面表示的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的局部正视图,图4(b)是图4(a)的C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a)是将阻力施加机构部分地以断面表示且操作部件处于第1位置的
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局部侧视图,图5(b)是图5(a)的D部的局部放
大剖视图,图5(c)是操作部件处于第2位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a)是沿着图2的B-B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b)是操作部件
处于第1位置的对应图5(b)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c)是操作部件处于第
1位置的图6(a)的要部放大剖视图,图6(d)是操作部件处于第2位置的对
应图5(c)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e)是操作部件处于第2位置的图6(a)
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变形例的沿着图2的B-B线的局部放大
剖视图,图7(a)表示操作部件的第2位置,图7(b)表示操作部件的第1位
置。

符号说明

5-卷线器本体;5A、5B-左右侧板;7-卷筒;8-驱动马达;40-操作部件;50、
50A-阻力施加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5表示本发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为本发
明一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图2(a)为将要部(A部)即阻
力施加机构部分地以断面表示的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俯视图,图2(b)
为图2(a)的A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为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中设置
的用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a)为将阻力施加机
构部分地以断面表示的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局部正视图,图4(b)为图
4(a)的C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a)为将阻力施加机构部分地以断面表
示的图1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局部侧视图,图5(b)为图5(a)的D部的局
部放大剖视图。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定义为图1及图5
中记载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具有卷线器
本体5,其具备左右侧板5A、5B,该左右侧板5A、5B是在左右框架3a、3b上
安装左右罩4a、4b而构成的。在构成卷线器本体5的一个侧板(右侧板5B)侧,
设有进行卷收操作的手动把手6,在左右侧板5A、5B之间可旋转地支撑有卷绕
钓线的卷筒7。并且,在左右框架3a、3b之间形成有卷线器脚5a,其用于将卷
线器本体5装设于钓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筒7前方侧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保持着驱
动马达8,卷筒7通过手动把手6的卷收操作及驱动马达8的旋转驱动,并介由
传动机构10向钓线卷收方向进行旋转驱动。

关于驱动马达8,虽然可以是在卷筒7内部设置的构成,但是如本实
施方式这样设于卷筒7前方,则能够确保卷筒7的绕线量,并使卷线器本体5
尽可能地紧凑化。另外,本发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不限尺寸,例如可以是具
备能够卷绕5号PE线300m以上的卷筒的中型以上的尺寸较大的钓鱼用电动卷
线器,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设定为可单手操作的尺寸的钓鱼用电动卷
线器。

另外,关于传动机构10,可以为公知构成而具备:使驱动马达8的旋
转驱动力减速后向卷筒7侧传递的功能(通过减速机构12及传动皮带13等实
现),以及即使驱动马达8进行旋转驱动也不会带动手动把手6旋转的功能或防
止手动把手6倒转的功能(含棘轮14)等。并且,关于这种传动机构10,既可
以在左侧板5A一侧配设,也可以在右侧板5B一侧配设,或者分别分担配设于
左右侧板。并且在图1中,符号16表示与把手6结合的把手轴,符号18表示
被可旋转地支撑于把手轴16的驱动齿轮,符号20表示与驱动齿轮18啮合的小
齿轮,这些构成了前述的传动机构10。另外,在图中符号21表示公知的泄力机
构,其在钓鱼时从卷筒7放出钓线之际对卷筒7的旋转施加泄力,在卷线器本
体5与把手6之间设有星型的泄力调整旋钮(stardrag)22,其用于对泄力机构
21的泄力进行调整。

在卷筒7前方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设有公知的匀整绕线机构(未
图示),其具有向卷筒7均匀地卷绕钓线的功能。并且,在构成卷线器本体5的
左右侧板5A、5B之间的卷筒7的上方配设有箱型的控制盒102,其容纳对驱动
马达8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参照后述变形例的图6及图7)。本实施方式的
控制盒102构成为,与构成卷线器本体5的左右侧板5A、5B的表面成为面一致。

控制盒102所容纳的控制部100具备:实装有控制钓鱼用电动卷线器
动作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存储用于计测线长或对驱动马达的输出
进行可变控制的各种程序或设定信息等的ROM(ReadOnlyMemory)、作为暂
时存储区域的RAM(RandomAccessMemory)等的控制基板(微型计算机),
以及实装有各种驱动电路的电路基板,在控制基板与各动作要素之间进行信号
收发来控制动作。

在卷线器本体5内配设有公知的离合器机构,其使小齿轮20在轴向
上移动而将卷筒7切换为钓线卷收状态/自由旋转状态。该离合器机构介设于传
动机构10而具备使来自手动把手6及驱动马达8的传动离合的功能,在本实施
方式中设于右侧板5B一侧。在构成该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板上卡合有:使传动
从结合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的离合器分离切换部件32;使传动从分离状态切换
为结合状态的离合器结合切换部件33。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分离切换
部件32,在离合器分离操作后能够迅速地向卷筒7的拇指操作转换,构成为在
卷筒7后方侧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架设,在成为其表面的操作部上载置拇指
并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能够使前述离合器机构从结合状态切换为分离状
态。

并且,在卷线器本体5上设有供电部38,用于向驱动马达8供电。该
供电部38形成于左侧板5A前方侧的下表面区域,装设有相对于该供电部38可
装拆的便携式电池(未图示),或者装设有从置于脚边的电池或钓鱼船上设置的
电源部供电的供电软线。

并且,在控制盒102后方侧的卷线器本体5的上侧部分,配置有对驱
动马达8的输出进行调整的操作部件40。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
(参照图3)在卷筒7上方的左右侧板5A、5B之间被可转动地支撑,沿着控制
盒102的后端缘102a配设。并且,支轴41与支撑卷筒7的卷筒轴(未图示)
大致平行地配设,由此操作部件40成为在卷筒7侧也露出的状态(参照图4(a)),
构成为能够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进行转动操作。并且,关于操作部件40,也
可以构成为在控制盒102的后端缘102a上朝向前方形成有凹陷部,可转动地支
撑于控制盒102。

操作部件40在被支撑于左右侧板5A、5B之间的状态下,能够从拇
指操作顺畅地向介由离合器结合操作的马达输出调整操作转换,为此而如前所
述配置于卷筒7的上方且其形态可以进行多种设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操
作部件40构成为包括:作为呈平板形的手柄状操作部的中间操作部42(能够用
手指抓取进行操作);在该中间操作部42的两侧与中间操作部42呈一体地大致
左右对称地分担配置的大致圆筒形的可转动操作的拨轮状(所谓的凸凹式拨轮
状···通过使拇指(拇指的指肚)抵接其表面而能够使其向前后方向滚转)
操作部45、45,但是也可以仅由手柄状操作部42构成,或者仅由拨轮状操作部
45构成,并且操作部的数量不限。

并且在这种构成中,优选在与中间操作部42一体地转动的拨轮状操
作部45的表面上形成有跨周向连续的凹凸45a等(防滑部),由此防止抵接的
手指打滑而能够容易并且稳定地进行转动操作。同样地,虽然中间操作部42可
以简单地构成为平坦面,但是为了当载置手指时使其位置稳定而优选在表面形
成有凹部42a。

并且,中间操作部42优选配设为在驱动马达8的输出为零的时点,
与控制盒102的表面大致处于同一方向。通过采用这种配置方式,在驱动马达8
的输出为零的状态(等待中鱼的状态)下,能够就这样将拇指置于中间操作部
42而发挥作为置指部的功能。

并且,优选中间操作部42形成为从位于左右两侧的前述各拨轮状操
作部45的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大小。由此,容易用手指抓取中间操作部42,
并且容易从卷筒7的拇指操作向介由离合器结合操作的中间操作部42的顶推操
作转换(容易进行中间操作部42的顶推操作),并且中间操作部42的识别性(相
应地,马达输出状态的识别性)也变得良好。并且,中间操作部42构成为随着
向顶端过渡其轴向的幅度减小(从其基部朝向顶端逐渐地薄壁化而收窄),由此,
不易发生缠线且手指触感良好而容易进行转动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拨轮状操作部45附近设有置指部90,能
够载置把持卷线器本体5的手指的指肚。具体而言,置指部90设于与各拨轮状
操作部45、45的外侧部(相对于拨轮状操作部45与中间操作部42相反的一侧)
邻接的位置。这种置指部90例如从拨轮状操作部45的外侧端部位朝径向及轴
向延伸或者突出地设置(由此,也能够将传感器或轴承等其它构成要素配置于
置指部90的内部而有益),能发挥容易用手保持卷线器及钓竿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上设有检测装置,具体而言是
角度传感器110,其检测操作部件40(操作部42、45)的操作角度,输出与支
轴41的旋转位置对应的操作位置信号。即,角度传感器110根据操作部件40
的操作位置输出操作信号,驱动马达8的输出能够根据操作部件40的操作位置
进行调整。并且,角度传感器110可以具备生成与操作部件40的操作角度对应
的信号的功能,例如可以使用具备输出与操作部件40的操作量对应的电阻值变
化的电位计的方式,或者装设磁铁而根据旋转位置检测磁场变化的方式,或者
是具备生成与操作量对应的脉冲的编码器等的多种构造方式。

如上所述,在控制盒102中容纳有控制驱动马达8的驱动的控制部
100,该控制部100能够根据操作部件40的旋转操作量调整驱动马达8的输出。
此时,控制部100被设定为能够通过对操作部件40向前方(马达输出增加方向)
进行转动操作而使驱动马达8的输出增加。由此,在进行频繁地重复离合器分
离而放出钓线、以及离合器结合而卷绕钓线的操作(以向钓组施加张力的状态
触底立起的(在海底附近的一般而言的底钓中按照水深调整钓线放出量的)操
作)时,直接使拇指伸向前方,进行顶推拨轮状操作部45(中间操作部42)的
操作(例如用手指操作离合器分离切换部件32,并直接使手指伸向斜前方来操
作离合器结合切换部件33,进而使该手指伸向前方对操作部45(42)进行顶推
操作),从而能够即时地进行钓线的卷收操作,实现操作性的提高。

并且,关于操作部件40的旋转操作量和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关系是
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将操作部件40的基准位置(中间操作部42
与控制盒102的表面大致成为面一致的位置)作为马达的输出值为零的位置,
在向前方旋转操作到大致120°时,马达输出达到最大。当然也可以设定为,在
对操作部件40向后方进行旋转操作时,驱动马达8的输出增加。

并且,在控制盒102的表面上设有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20,显示
放出的钓线长度(线长信息)等,并且在其周围配设有可设定各种信息的多个
操作按钮121。这些操作按钮121具有从钓鱼人接收各种信息的功能,例如:使
投入水中的钓组在希望的深度停止的深度信息;使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可变范
围变更的输出范围设定信息等。

并且,在前述框架上配设有线长计测装置(未图示),能够检测卷筒7
上卷绕的钓线的放出量。该线长计测装置,在卷筒7因钓线的放出/卷收而进行
旋转驱动时,例如通过装设于旋转部分的磁铁、和检测磁铁的磁性传感器,来
检测实际的旋转量或旋转方向并生成其检测信号,在前述控制部100中进行运
算并显示于显示部120。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特征在于,具备阻力施加
机构50,其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对操作部件40
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的转动施加阻力。特别是,在
本实施方式中,该阻力施加机构50设于一侧(左侧板5A一侧)的置指部90内。

阻力施加机构50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
对操作部件40施加一个方向的阻力,并且在从该位置起进一步使操作部件40
向后方(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位置对操作部
件40施加另一方向的阻力。具体而言,操作部件40具有:驱动马达8为输出
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从该第1位置起克服阻力向与马达输
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第2位置(图4所示的位
置),阻力施加机构50构成为,在前述第1位置对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
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的转动施加阻力,并且在前述第2位置对操作部件
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前方)的转动施加阻力,能够防止操作部件40向马达
输出增加方向的不必要的旋转。

阻力施加机构50的具体的构造在图3中明确地示出。如图3所示,
阻力施加机构50具备:固定在控制盒102的罩上的支撑部70;固定于操作部件
40的支轴41的一端部的金属制的弹性片85。支撑部70具有支轴贯通孔74,在
该支轴贯通孔74内插入有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并且,支撑部70具备:例如
树脂制的本体部件71;贴附固定于本体部件71的外侧面的金属板72,向本体
部件71的两侧突出的凸缘部73、73分别介由其螺纹孔73a并通过螺丝固定在
控制盒102的罩上。并且,在支轴41的端部外周装设有至少1个(图中为2个)
O型环150,该O型环150嵌合在支轴贯通孔74内而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作用些
许摩擦阻力。

弹性片85止转(能够与操作部件40一体转动地)固定于插入到支撑
部70的支轴贯通孔74中而向外侧突出的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的一端部。具
体而言,弹性片85的例如一对的卡定突起87相互在周向上具有例如180°的角
度间隔,并且在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的端面上,卡定突起87能够卡定的卡定
槽79设于对应的位置,在将支轴41插入于支撑部70的支轴贯通孔74中的状
态下,在从支轴贯通孔74突出的支轴41的端面的卡定槽79中卡定弹性片85
的卡定突起87,并且通过弹性片85的中心孔86将螺丝82拧入支轴41的螺纹
孔52,从而将弹性片85止转固定于支轴41。并且,此时在螺丝82与弹性片85
之间插入垫圈83。

并且,在这种安装状态下,在弹性片85周缘的两侧突设的一对凸部
88配置为能够与一对凸部75弹性卡合,而该一对凸部75是在支撑部70的金属
板72上与该一对凸部88对应地设置的。具体而言,在前述安装状态下,弹性
片85的一对凸部88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置面接触(参照图4(b)及
图5(b)),在操作部件40的规定的转动位置,凸部75、88彼此能够在周向(转
动方向)上抵接。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85的一对凸部88相互在周
向上以180°的角度间隔地配置,并且与此对应地,金属板72的一对凸部75也
相互在周向上以180°的角度间隔地配置,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
离状态的转动位置(操作为分离状态的位置(已经输出分离后的位置或者输出
分离切换时点的位置···图5所示的第1位置),弹性片85的一个凸部88(例
如图5(a)中左侧的凸部88)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在转
动方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侧(例如在图5中为从下侧)
抵接,并且弹性片85的另一个凸部88(图5(a)中右侧的凸部88)也与支撑
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在转动方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
向;后方)侧(在图5中为从上侧)抵接(由此,操作部件40的马达输出分离
侧(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图5(b)的箭头A方向)的转动被限制),
这样将前述的操作部件40、弹性片85、支撑部70相互配合位置进行组装。

并且,从在凸部75、88相互抵接的状态(限制马达输出分离侧的转
动而不对常用范围(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的状态)起进一步将
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压而使其转动时,则弹性片85
的各凸部88弹性地越过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参照图5(c)),
通过凸部75、88相互的弹性的卡合,限制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在
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的转动(图5(c)所示箭头B方向的转动)(操作部件
40通过凸部75、88被卡定保持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对操作部件40的转动施
加阻力)。该位置即操作部件40的第2位置,如图4及图5(c)所示。并且在
该第2位置上,操作部件40呈向卷筒7侧倒伏的姿态。因此,能够一目了然地
识别马达输出分离且操作部件40被卡定保持的状态。

并且,优选在图5(b)所示的凸部88与凸部75抵接之前的规定位置、
例如在操作部件40上10度左右之前的位置,将驱动马达8的输出设定为分离
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卡定保持的第2位置,操作部件40错误地向马
达输出增加方向移动,在凸部88刚越过凸部75之后的图6(b)、图6(c)的
情况下,驱动马达8进行驱动而导致意外情况。

这里,凸部75、75(88、88)相互的角度间隔,只要是仅在操作部件
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转动位置(第1位置),弹性片85的凸部88
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抵接,则可以任意设定。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的操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用左手一并把持钓竿和卷线器本体5,以将左手拇指置于左侧的置
指部90的状态,使钓组(铅坠)落向海底而使钓组(或者铅坠)位于规定的海
床或者海底的情况下,使左侧的置指部90上载置的手指向后方略微移动而用该
指按压离合器分离切换部件32,并直接使该指向前方略微移动,从而能够转换
为拇指操作以对卷筒7上放出的钓线进行制动。并且,在铅坠最终地到达规定
的海床或者海底的时点,用相反侧的右手(根据情况,可以使进行拇指按压的
左手拇指向右移动)按压离合器结合切换部件33而使离合器结合。

并且,在将左手的拇指置于左侧的置指部90的状态下,当中鱼时仅
通过使左侧的置指部90载置的手指向右侧略微移动,即能够对操作部件40进
行操作(或者使操作部件40上载置的拇指向后方移动而升起操作部件40进行
转动操作),对卷筒7进行卷收驱动。此时,当操作部件40位于第2位置时,
利用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前方)的转动,使构成阻力施加机构50
的弹性片85的各凸部88弹性地越过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
解除操作部件40的前述的卡定保持状态,容许其后的马达输出增加。另一方面,
当操作部件40不在第2位置时(即位于第1位置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操作力
(凸部88越过凸部75的阻力),能够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顺畅地向输出增加
方向转换。

接着,从该钓线卷收状态起使操作部件40向后方转动而到达第1位
置时,弹性片85的凸部88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在转动方
向上抵接(对操作部件40的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此时,驱动马达8的输出为分离状态。即,驱动马达8在凸部75、88相互抵接
之前的位置或者抵接位置上其输出为分离状态。此时,钓鱼人能够使操作部件
40停止于该第1位置,如果从该位置起进一步将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加
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压使其转动,则弹性片85的各凸部88会弹性地越过支撑部
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利用凸部75、88相互的弹性的卡合(卡定保
持),限制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的转动
(对操作部件40的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中,操作部件40在
卷筒7上方可在前后方向上旋转操作地配设于左右两侧板5A、5B的内侧,因此
仅通过手指较小的移动量(不必使手指向侧板外侧大幅移动),即能够容易地对
操作部件40进行操作而不会用力过度,操作性良好。并且具备阻力施加机构50,
其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对操作部件40向马达
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因此即使在误触碰操作部件40的情况下,也能
够防止操作部件40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起开始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中,由于操作部件40具
有: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在保持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的
状态下通过阻力施加机构对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的第2位置,
因此钓鱼人即操作者能够根据情况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选择操作部件40
的位置。即,在第1位置通过阻力施加机构50对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
加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而不会对操作部件40的常用范围(马达输
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因此不必在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对操作部件
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进行转动操作时施加克服阻力的过多的操作力,因此能
够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顺畅地向输出增加方向转换。另一方面,在第2位置
时即使误触碰操作部件40,也能够通过阻力施加机构50防止该操作部件40轻
易地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移动而导致误动作,因此能够在例如钓组安装
等准备阶段、钓线放出中、或者等待中鱼等状态下使用该第2位置。

图6示出了前述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40的第1及第2位置与后述的
转动阻止装置的关系。如图6所示,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有阻止在操作部
件40的第2位置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的转动
阻止装置(限位器)。具体而言,具有控制盒102的后端缘102a向卷筒7侧弯
曲而成的弯曲部102b,并且操作部件40在转动至其第2位置的时点,在与马达
输出增加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中与弯曲部102b的顶端面102c抵接。因此,在
操作部件40(在该例中例如是中间操作部42)上,用于在操作部件40的第2
位置与弯曲部102b的顶端面102c对置并抵接的抵接部42b朝向控制盒102侧
延伸形成。

即,在该构成中,通过控制盒102的弯曲部102b和操作部件40的抵
接部42b形成转动阻止装置(限位器),其确实地阻止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
出增加方向相反方向的转动,如图6(d)和图6(e)所示,在阻力施加机构50
的凸部88越过凸部75而弹性地卡合的状态(操作部件40的第2位置)下,抵
接部42b与顶端面102c抵接,将操作部件40在前后方向上无晃动地卡定保持。
另一方面,在操作部件40的第1位置,如图6(b)和图6(c)所示,在驱动
马达8的输出分离后或者输出切换时,凸部88与突部75抵接,操作部件40的
输出分离侧的转动被限制而能够使用常用范围。在凸部88与凸部75抵接的该
第1位置,在操作部件40的抵接部42b与控制盒102的顶端面102c之间,形
成用于克服向第2位置的阻力而容许旋转的间隙S。并且,操作部件40的抵接
部42b抵接的对象侧的部位,不必限定于控制盒102的顶端面102c,例如可以
在形成于左右框架3a、3b之间的支柱上形成。

图7示出前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所示,该变形例的阻力施加机
构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不同。

即,该变形例的阻力施加机构50A,由弯曲形成的板簧92构成,该
板簧92通过其上端在控制盒102的弯曲部102b上用螺丝98固定,并且向卷筒
7侧朝下方延伸。具体而言,板簧92具有:弯曲凹部94,能够接受并保持处于
第2位置(图7(a)的位置)的操作部件40的抵接部42b(与抵接部42b卡合);
弯曲凸部95,弯曲成大致“く”字形且位于该弯曲凹部94下侧,与处在第1位
置(图7(b)的位置)的操作部件40的抵接部42b抵接。并且,由于该阻力施
加机构50A的存在,操作部件40在其第1位置向斜上方定向,而在其第2位置
则与控制盒102的表面大致成为面一致。

因此在该构成中,从马达驱动状态(钓线卷收状态)起使操作部件40
向后方转动到位于第1位置时,则如图7(b)所示,操作部件40的抵接部42b
与板簧92的弯曲凸部95的抵接面(下侧倾斜面)96抵接。并且,从该状态起
进一步使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操作部件40
其抵接部42b沿着弯曲凸部95的抵接面96的倾斜面将板簧92向控制盒102侧
按压而使其弹性地变形,从而越过弯曲凸部95被容纳在弯曲凹部94的凹部空
间93内并与其卡合(被卡定保持)。这种情形如图7(a)所示。因此在该状态
下,通过弯曲凹部94的壁面与操作部件40的抵接部42b的压接,限制向马达
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对操作部件40的转动施加阻力),并且通过控制盒102
的顶端面102c与操作部件40的抵接部42b的抵接,也能够阻止操作部件40向
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
式,而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本发明的阻力
施加机构,只要能够对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一定的阻力即
可,而何种构成不限,例如可利用摩擦力对操作部件的转动施加阻力,或者是
利用连续的凹凸卡合有节奏地施加一定阻力的发声机构。另外,也可以构成为
利用磁铁的磁力施加阻力。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钓鱼用电动卷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钓鱼用电动卷线器.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其即使在误触碰用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操作部件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起开始动作,并且也能够良好地确保该操作部件的操作性。本发明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具备:旋转驱动卷筒的驱动马达;用于调整驱动马达输出的操作部件;及阻力施加机构,其对操作部件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具有:驱动马达为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从该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