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磨** 文档编号:8448910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2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94058.3

申请日:

20041228

公开号:

CN1695666A

公开日:

200511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5/78,A61K9/20,A61P9/10

主分类号:

A61K35/78,A61K9/20,A61P9/10

申请人:

天津药物研究院

发明人:

王顺仙,张林林,郑国华,董欣

地址:

300193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优先权:

CN200410094058A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红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等病的中药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是在原剂型血府逐瘀胶囊基础上改进剂型。它由处方量的中药材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和聚乙二醇,甘油作为基质而制成,其中活性成分与基质的重量份数比为1∶1.0~5.0;所述的提取物是经乙醇和水提取制成。本发明的血府逐瘀滴丸服用剂量小,便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接受和服用;溶解速度快,利于人体吸收并提前了药物起效时间;质量稳定,制定并提高了质量控制标准,单剂量准确;适宜不同群体患者服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血府逐瘀滴丸,它由处方量的药材精制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和聚乙二醇、甘油作为基质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与基质的重量份数比为1∶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提取物为处方量的药材用醇和水提、或醇、水混合提后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府逐瘀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甘油,其重量份数比为:0.30~0.8∶0.2~0.5∶0.02~0.06。 5、权利要求1所述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药材提取:将处方量的药材用乙醇和水进行提取,浓缩成浸膏,加水使成混悬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萃取液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即为活性成分;b.药液配制:按上述比例取基质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甘油置容器中,于水浴上加热到80~90℃,待全部熔融后,按照提取物干膏与基质重量份数比为1∶1.0~5.0的比例加入提取物干膏,搅拌至溶解、均匀;即可制成1000粒滴丸;c.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密闭并保温在80~90℃,调节液滴定量阀门,滴入5~40℃的甲基硅油中;d.干燥: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经干燥,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材提取步骤中用乙醇和水进行提取是指用乙醇和水提取2~3次,每次用85~95%(V/V)乙醇1500~2800ml和用水600-850ml,提取1~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材提取步骤中分别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是指分别萃取2~4次,每次用量为250~600m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滴丸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本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在鉴别项中增加了甘草、桃仁等的薄层鉴别及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一的限量检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的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中药制剂领域,更确切地说,是在原剂型血府逐瘀胶囊的基础上的改进剂 型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血府逐瘀胶囊为经典处方,由桃仁、红花、当归、地黄、牛膝、赤芍、 枳壳、川芎、桔梗、甘草、柴胡11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病, 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的疗效,但由于受剂型和服用量的局限,而远远 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目前,血府逐瘀胶囊主要存在的问题:溶散时间较长,不利于药效快速 发挥;服用剂量较大,每次服用量6粒(内容物重2.4克),给患者尤其是老 年人服药造成不便;再者,易吸潮,不易存贮;并且,血府逐瘀胶囊的制备工 艺是将处方中桃仁、当归等五味药材粉碎成粉末,其余的药材加水煎煮,浓缩 成稠膏,再加入上述细粉,制粒烘干,粉碎,装胶囊。由于制成品在溶解度、溶出 速度及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待改进;而且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污染现象,不利于 劳动保护。基于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克服以上缺点的血府逐瘀胶囊的新剂型。 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的改进,制成新的制剂-血府逐瘀 滴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剂量小、溶解速度快、速效,质量稳定 的血府逐瘀滴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质量可控、无粉尘污染的血 府逐瘀滴丸的制备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的血府逐瘀滴丸,它由处方量的药材精制 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和聚乙二醇、甘油作为基质而组成。

其中所述的精制提取物是由11味中药组成的经典处方:桃仁45.8g  红 花34.3g  当归34.3g  地黄34.3g  牛膝34.3g  赤芍22.9g  枳壳22.9g 川芎17.2g  桔梗17.2g  甘草11.4g  柴胡11.4g。其特征在于按上述重量 用乙醇和水进行提取,浓缩成浸膏,加水使成混悬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 分别萃取,萃取液浓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即为活性成分,与基质混合即 可滴制成滴丸。

所述活性成分与基质的重量份数比为1∶1.0~5.0。

所述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甘油,其中重量份数比为: 0.30~0.8∶0.2~0.8∶0.02~0.1。

本发明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药材提取:将上述处方药材用乙醇和水进行提取,分别浓缩成浸膏, 加水使成混悬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萃取液浓缩至干成为提取 物;

b.药液配制:取基质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甘油置容器中,于 水浴上加热到80~90℃,待全部熔融后,按照提取物与基质重量份数比为 1∶1.0~5.0的比例加入提取物,搅拌至溶解、均匀;

c.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密闭并保温在80-90℃,调节 液滴定量阀门,滴入5~40℃的甲基硅油中;

d.干燥: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经干燥,即得。

所述药材提取步骤中用乙醇和水进行提取是指用85~95%(V/V)乙醇和 水提取2~4次,每次用1500~2800ml乙醇和600~850ml水进行提取1~2 小时。

所述药材提取步骤中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是指用醋酸乙酯和正 丁醇分别萃取2~4次,每次用量为250~600ml。

本发明根据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性质,在活性成分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上 进行优化试验研究,试验可知,成型后滴丸的质量与提取物在基质中分散的 均匀性密切相关。为此,选择了不同性质的基质。例如聚乙二醇400、聚乙二 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甘油等进行试验。由试验结 果表明,用聚乙二醇6000滴速慢易拖尾。单独使用聚乙二醇4000所制的滴 丸硬度差等等。经多次反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述 基质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效果较好;为尽量减少患者服用量,需减少药辅 料用量,选择不同配比进行试验,最终确定了提取物∶基质=1∶1~5的配比。 其中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甘油相混合,其重量份数比为:0.30~ 0.8∶0.2~0.8∶0.02~0.1为最佳配比范围。滴丸的成型最佳,且服用量小。 所得滴丸呈圆形,表面光滑,色泽一致,大小均匀,溶散时间符合规定标准。

本发明的血府逐瘀滴丸经过精制提取,应用先进的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 成,它不仅克服了原有剂型的不足,同时带来如下显著优势:

1)服用剂量小:每服剂量为0.5-0.8克,为原胶囊剂服用量的1/3- 1/4,便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接受和服用。

2)溶解速度快:溶散时限仅为5分钟,加快了药物在体内的溶解速度, 利于人体吸收并提前了药物起效时间。

3)质量稳定:制定并提高了质量控制标准,单剂量准确;药物微粒包埋 在基质实体中,无孔隙,空气不会扩散进去,从而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

4)制备过程操作简便、无粉尘污染,利于劳动保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稳定性等方面有良 好的应用前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 前沿药物剂型。

本发明的血府逐瘀滴丸检测指标及方法:

溶散时限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使用ZB-C型智能崩解仪 检测,结果如下:

血府逐瘀滴丸与胶囊溶散时限比较 样品  NO.  平均重量g 溶散时限(分钟) 溶散时限均值 血府逐瘀滴丸 血府逐瘀胶囊  1    0.0451  2    0.0450  3    0.0411  1    0.3986  2    0.3992  3    0.4002     5.12     4.90     5.10     15.8     15.2     15.5       5.04         15.5 

试验结果表明:滴丸溶散时限为5分钟。胶囊溶散时限为15.5分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为解释性的决不意味 着它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血府逐瘀滴丸及制备

1.处方:桃仁45.8g  红花34.3g  当归34.3g  地黄34.3g  牛膝34.3g 赤芍22.9g  枳壳22.9g  川芎17.2g  桔梗17.2g  甘草11.4g  柴胡11.4g

2.制法:

1)药材提取:按照上述处方量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用1500ml 乙醇和600ml水提取1小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250ml水,使浸膏成混悬 液,再用醋酸乙醋和正丁醇分别萃取2次,每次25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 缩至干成为提取物。

2)药液配制:取基质24.9g聚乙二醇6000、54.2g聚乙二醇4000、6.9 g甘油置容器中,于水浴上加热到80℃,待全部熔融后,加入提取物21.5g, 搅拌至溶解,均匀;

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密闭并保温在80℃,调节液 滴定量阀门,滴入5~25℃的甲基硅油中;

4)干燥: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经干燥,即得。

该滴丸经检查,制成的滴丸外观圆整、大小均一,色泽一致;按2000年 版药典对重量差异、重金属、砷盐检查均符合标准规定。

实施例2、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

1、处方:桃仁45.8g  红花34.3g  当归34.3g  地黄34.3g  牛膝34.3g 赤芍22.9g  枳壳22.9g  川芎17.2g  桔梗17.2g  甘草11.4g  柴胡11.4g

2、制法:

1)药材提取:按照上述处方量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用2000ml 乙醇和700ml水提取1小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450ml水,使浸膏成混悬 液,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3次,每次45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 缩至干成为提取物干膏。

2)药液配制:取基质26.4g聚乙二醇6000、14.7g聚乙二醇4000、1.9 g甘油置容器中,于水浴上加热到85℃,待全部熔融后,加入提取物干膏21.5 克,搅拌至溶解,均匀;

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密闭并保温在85℃,调节液 滴定量阀门,滴入10~35℃的甲基硅油中;

4)干燥: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经干燥,即得。

该滴丸经检查,制成的滴丸外观圆整、大小均一,色泽一致;按2000年 版药典对重量差异、重金属、砷盐检查均符合标准规定。

实施例3、血府逐瘀滴丸的制备

1、处方:桃仁45.8g  红花34.3g  当归34.3g  地黄34.3g  牛膝34.3g 赤芍22.9g  枳壳22.9g  川芎17.2g  桔梗17.2g  甘草11.4g  柴胡11.4g

2、制法:

1)药材提取:按照上述处方量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用2800ml 醇和850ml水提取1小时,滤液浓缩成浸膏,加600ml水,使浸膏成混悬液, 再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4次,每次600ml,萃取液过滤合并后浓缩至 干成为提取物干膏。

2)药液配制:取基质33.0克聚乙二醇6000、18.3克聚乙二醇4000、2.4 克甘油置容器中,于水浴上加热到90℃,待全部熔融后,加入提取物21.5克, 搅拌至溶解,均匀;

3)滴制: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密闭并保温在90℃,调节液 滴定量阀门,滴入15~40℃的甲基硅油中;

4)干燥: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经干燥,即得。

该滴丸经检查,制成的滴丸外观圆整、大小均一,色泽一致;按2000年 版药典对重量差异、重金属、砷盐检查均符合标准规定。

尽管本发明结合它专门的实施例已做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很明显对本技 术领域的熟练人来说仍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改进,都不会偏离本发明的 精神实质和保护范围。

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等病的中药血府逐瘀滴丸及其制备工艺,是在原剂型血府逐瘀胶囊基础上改进剂型。它由处方量的中药材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和聚乙二醇,甘油作为基质而制成,其中活性成分与基质的重量份数比为11.05.0;所述的提取物是经乙醇和水提取制成。本发明的血府逐瘀滴丸服用剂量小,便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接受和服用;溶解速度快,利于人体吸收并提前了药物起效时间;质量稳定,制定并提高了质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