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84453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01296.7

申请日:

2014.12.22

公开号:

CN105311460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公布日:201602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1222|||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25/00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刘芳

发明人:

刘芳

地址:

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化路10-3号楼一单元2-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葛根15-25、女贞子12-18、丹参12-18、石斛12-18、黄芩8-12、半夏8-12、竹茹8-12、钩藤8-12、陈皮8-12、香附8-12、白芷6-10、柴胡6-10、枳壳6-10、吴茱萸2-5、肉桂2-5、甘草2-5。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葛根15-25(20)、女贞子12-18(15)、丹参12-18(15)、石斛12-18(15)、黄芩8-12(10)、半夏8-12(10)、竹茹8-12(10)、钩藤8-12(10)、陈皮8-12(10)、香附8-12(10)、白芷6-10(8)、柴胡6-10(8)、枳壳6-10(8)、吴茱萸2-5(3)、肉桂2-5(3)、甘草2-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葛根20、女贞子15、丹参15、石斛15、黄芩10、半夏10、竹茹10、钩藤10、陈皮10、香附10、白芷8、柴胡8、枳壳8、吴茱萸3、肉桂3、甘草3。

说明书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

背景技术

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临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见效快速,但是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都比较大。中医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病因多系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和所致。治疗宜从清热,活血,燥湿化痰入手,针对该病特点,发明人对用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进行了长期研究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药所用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葛根15-25(20)、女贞子12-18(15)、丹参12-18(15)、石斛12-18(15)、黄芩8-12(10)、半夏8-12(10)、竹茹8-12(10)、钩藤8-12(10)、陈皮8-12(10)、香附8-12(10)、白芷6-10(8)、柴胡6-10(8)、枳壳6-10(8)、吴茱萸2-5(3)、肉桂2-5(3)、甘草2-5(3)。

本发明中药最佳组方重量为括号内数字。

本发明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如下:葛根—解肌退热,升阳透疹,生津。治:外感发热无汗,项背强痛,麻疹初起,热病烦渴等。女贞子—滋补肝肾,清热,明目。治:肝肾阴虚,头昏,耳鸣目昏,腰膝痠痛,须发早白,阴虚发热。丹参--凉血消痈,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治:月经不调,血滞经闭,肢体疼痛,热入营血,烦燥不寐,心悸怔忡等。石斛—养胃生津,滋阴去热。治:热病伤津,胃阴不足,舌干口渴,阴虚津亏,虚热不退。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治:湿热所致黄疸,泻痢,热淋,痈肿疮毒,壮热烦渴,肺热咳嗽,内热亢盛,吐血,咳血,衄血等。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脘胀满,反胃呕吐等。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治:肺热咳嗽,咳痰黄稠,胃热呕吐。钩藤—清热平肝,镇痉。治:高热惊厥,抽搐,头目眩晕。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欲不振,痰多咳嗽。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治:胃痛腹痛,胸胁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痈肿疮疡等。白芷—散风,燥湿,排脓,止痛。治:感冒头痛,头胀鼻流浊涕,带下,痈肿疮毒。柴胡—散邪解表,舒肝清热,升阳举陷。治:外感发热,疟疾,胸胁胀痛等。枳壳—行气宽中,消积导滞。治:食积痰滞,胸腹胀满,腹痛泻痢,大便秘结。吴茱萸—温中止痛,解郁止呕,燥湿。治:胃寒呕吐,吞酸,胸腹胀满,泻痢,疝气,虫积腹痛。肉桂—补火温阳,祛寒止痛,温通经脉。治:肾阳虚衰,肢冷,腹痛久泻等。甘草--和中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解毒,祛痰。治: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咳嗽痰多,四肢挛急作痛等。从上述各味药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这些药物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针对性很强。纵观整体处方用药,按君、臣、佐、使相配伍,在各种药材的相互配合下使其发挥最大效率,用药取叠加方式,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按处方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2遍,两遍药液混合500毫升,为1剂。

本发明的服法用量及禁忌

每日1剂,早、晚饭前温热各服250毫升。7剂1疗程,忌:烟,酒,辛辣食物。

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下同)配比为:葛根15、女贞子12、丹参12、石斛12、黄芩8、半夏8、竹茹8、钩藤8、陈皮8、香附8、白芷6、柴胡6、枳壳6、吴茱萸2、肉桂2、甘草2。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处方重量精选原料药材,用砂锅煎2遍,两遍药液混合500毫升,为1剂。

3、本发明的服法用量及禁忌:每日1剂,早、晚饭前温热各服250毫升。7剂1疗程,忌:烟,酒,辛辣食物。

实施例2

1、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葛根20、女贞子15、丹参15、石斛15、黄芩10、半夏10、竹茹10、钩藤10、陈皮10、香附10、白芷8、柴胡8、枳壳8、吴茱萸3、肉桂3、甘草3。

2、制备方法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配比为:葛根25、女贞子18、丹参18、石斛18、黄芩12、半夏12、竹茹12、钩藤12、陈皮12、香附12、白芷10、柴胡10、枳壳10、吴茱萸5、肉桂5、甘草5。

2、制备方法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治疗标准及本发明中药疗效总结

1、诊断标准:根据背景技术中记载的临床症状,即可诊断。

2、治疗标准:有效--病症减轻。治愈--病症消除。

3、2011年至2013年,有20名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治愈17人,症状减轻者3人。

4、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5%。

病例介绍

1、田某某,男,45岁,2011年7月就诊,患者左侧头痛,伴有头晕,失眠,烦躁症状,CT、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用本发明中药3疗程,病症消除。随访,未复发。

2、吕某某,女,37岁,2012年8月就诊,患者患血管神经性头痛两年多,头痛时眩晕,烦躁易怒,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服用本发明中药4疗程,病症消除。随访,未复发。

3、张某某,女,55岁,2013年4月就诊,患者左侧头痛反复发作一年多,头痛发作时心慌,气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用本发明中药3疗程,病症消除。随访,未复发。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和重量(单位:克)配比为:葛根15-25、女贞子12-18、丹参12-18、石斛12-18、黄芩8-12、半夏8-12、竹茹8-12、钩藤8-12、陈皮8-12、香附8-12、白芷6-10、柴胡6-10、枳壳6-10、吴茱萸2-5、肉桂2-5、甘草2-5。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