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面抽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方面抽丸.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072978.3 (22)申请日 2015.02.1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6065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5.13 (73)专利权人 黄德新 地址 434200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兰海镇 卫生院 (72)发明人 黄德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42216 代理人 陈德斌 (51)Int.Cl. A61K 36/899(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2、 21/02(2006.01) A61K 35/583(2015.01) (56)对比文件 郭健等. “王立忠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经验”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第29卷(第4期),第 1132-1134页. 审查员 吴立坤 (54)发明名称 复方面抽丸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的复方 面抽丸, 属中药制品技术领域。 它是由续断、 红 花、 山茱蓃、 乌梢蛇、 当归、 丹皮、 三七、 丹参、 野菊 花、 天麻、 头顶一颗珠、 蔓荆子、 刺蒺藜、 天竺黄等 十四味原料药经粉碎后过100150目筛, 再将过 筛后的药粉搅拌均匀后, 放入造粒机中造粒, 晒 干或低温烘干制成的。
3、丸剂。 本发明基于祖国医学 对面肌痉挛的病理研究和治疗的原则, 参考现代 中药理论研究对面肌痉挛治疗的科研成果, 按中 医理论组方配伍, 君、 臣、 佐、 使配置科学合理, 药 力温而不燥, 生产成本低, 治疗效果好、 标本兼 治, 治愈率高, 全中药配置, 对人体无毒无害, 取 材容易, 价格低廉, 制剂简单, 直达病区, 疗效显 著。 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障碍之功效, 可长期服 用无依赖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4606557 B 2017.12.05 CN 104606557 B 1.一种复方面抽丸,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的丸剂: 续断 8%, 。
4、红花 1%, 山茱萸 6%, 乌梢蛇 20%, 当归 6%, 丹皮 6%, 三七 10%, 丹参 10%, 野菊花 4%, 天麻 8%, 头顶一颗珠 6%; 蔓荆子 3% 刺蒺藜 6% 天竺黄 6% 该复方面抽丸制备过程为: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过100150目筛, 再将过筛后的药粉搅 拌均匀后, 放入造粒机中按常规造粒的要求加入冷开水造粒成丸剂, 晒干或低温烘干即得 复方面抽丸, 包装后即可直接服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606557 B 2 复方面抽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的复方面抽丸, 属中药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面肌痉。
5、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 通常情况下, 仅限于一侧面部, 因而又 称半面痉挛, 偶可见于两侧。 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 程度不等, 可因疲倦、 精神紧张及自主 运动等而加重, 尤以讲话、 微笑时明显, 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 开始多起于眼轮匝肌, 逐渐向 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 逆向发展的较少见。 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 民 间又有 “左眼跳财, 右眼跳灾” 之称, 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 成, 发展成为面肌痉挛, 连动到嘴角, 严重的连带颈部。 多在中年起病, 最小的年龄报道为两 岁。 以往认为常见于女性, 近几年统计表明, 发病与性别无关。 。
6、面肌痉挛发展到最后, 少数病 例可出现轻度的面瘫。 本病病因不明, 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 目前一般采用对症 治疗或针灸治疗, 但效果均欠理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针对现有治疗面肌痉挛存在无特效治疗药的情况, 提供一种 治疗面肌痉挛的复方面抽丸。 该药全中药配置, 药力温而不燥, 生产成本低, 治疗效果好, 治 愈率高, 副作用小, 可长期服用无依赖性, 治疗期间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0004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0005 一种复方面抽丸,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的丸剂: 0006 续断 8%, 红花 1%, 山。
7、茱蓃 6%, 0007 乌梢蛇 20%, 当归 6%, 丹皮 6%, 0008 三七 10%, 丹参 10%, 野菊花 4%, 0009 天麻 8%, 头顶一颗珠 6%; 蔓荆子 3% 0010 刺蒺藜 6% 天竺黄 6% 0011 该复方面抽丸制备过程为: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过100150目筛, 再将过筛后的药 粉搅拌均匀后, 放入造粒机中按常规造粒的要求加入冷开水造粒成丸剂, 晒干或低温烘干 即得复方面抽丸, 包装后即可直接服用。 0012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面肌痉挛的病理研究和治疗的原则, 参 考现代中药理论研究对面肌痉挛治疗的科研成果, 按中医理论组方配伍, 君、 臣、。
8、 佐、 使配置 科学合理, 药力温而不燥, 生产成本低, 治疗效果好、 标本兼治, 疗效快、 治愈率高, 全中药配 置, 副作用小, 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障碍之功效, 可长期服用无依赖性。 0013 本发明上述原料组份中, 每组份原料药的药理及药效如下: 0014 乌梢蛇: 甘, 平。 归肝经。 祛风, 通络, 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 麻木拘挛, 中风口眼歪 斜, 半身不遂, 抽搐痉挛, 破伤风, 麻风疥癣, 瘰疬恶疮。 0015 当归: 甘、 辛、 温。 补血; 活血; 调经止痛; 润燥滑肠。 主血虚诸证; 月经不调; 经闭; 痛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4606557 B 3 。
9、经; 症瘕结聚; 崩漏; 虚寒腹痛; 痿痹; 肌肤麻木; 肠燥便难; 赤痢后重; 痈疽疮疡; 跌扑损伤。 0016 红花: 辛, 温。 活血通经, 去瘀止痛。 治经闭, 症瘕, 难产, 死胎, 产后恶露不行、 瘀血 作痛, 痈肿, 跌扑损伤。 0017 续断: 苦、 甘、 辛, 微温。 补肝肾, 续筋骨, 调血脉。 治腰背酸痛, 足膝无力, 胎漏, 崩 漏, 带下, 遗精, 跌打损伤, 金疮, 痔漏, 痈疽疮肿。 0018 山茱萸: 味酸、 涩, 性微温。 补益肝肾, 收涩固脱。 用于眩晕耳呜, 腰膝酸痛, 阳痿遗 精, 遗尿尿频, 崩漏带下, 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 0019 丹皮: 性寒,。
10、 味苦; 凉; 微寒。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温热病热入血分; 发斑; 吐衄; 热 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 阴虚骨蒸潮热; 血滞经闭; 痛经; 痈肿疮毒; 跌扑伤痛; 风湿热痹。 0020 三七: 甘、 微苦, 温。 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 吐血, 衄血, 便血, 崩漏, 外伤出 血, 胸腹刺痛, 跌扑肿痛。 0021 丹参: 味苦, 微寒。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 清心除烦, 凉血消痈。 用于胸痹心痛, 脘腹 胁痛, 瘕瘕积聚, 热痹疼痛, 心烦不眠, 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 疮疡肿痛。 0022 野菊花: 味苦、 辛、 凉, 清热解毒, 疏风散热, 散瘀, 明目, 降血压。 0。
11、023 天麻: 味甘, 平, 息风, 定惊。 治眩晕眼黑, 头风头痛, 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 语言蹇 涩, 小儿惊痫动风。 0024 头顶一颗珠: 甘, 温。 有小毒。 镇静止痛, 止血, 解毒。 用于眩晕头痛, 高血压病, 神经 衰弱, 跌打损伤, 腰腿疼痛, 月经不调, 崩漏; 外用治疔疮。 0025 蔓荆子: 味辛、 苦, 性微寒。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除湿处关节。 主治外感头痛, 偏正 头风, 昏晕目暗, 赤眼多泪, 目睛内痛, 齿龈肿痛, 湿痹拘挛。 0026 刺蒺藜: 苦辛, 温。 散风, 明目, 下气, 行血。 治头痛, 身痒, 目赤肿翳, 胸满, 咳逆, 症 瘕, 乳难,。
12、 痈疽, 瘰疬。 平肝; 解郁; 祛风明目。 主头痛; 眩晕; 胸胁胀痛; 乳房胀痛; 乳闭不通; 经闭; 目赤翳障; 风疹瘙痒; 白癜风; 疮疽; 瘰疬。 0027 天竺黄: 味甘, 性寒。 清热豁痰, 凉心定惊。 用于热病神昏, 中风痰迷, 小儿痰热惊 痫、 抽搐、 夜啼。 0028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 患者餐后用温开水送服, 一日3次, 每次5g (约45粒) , 12岁以下 儿童酌减, 2个月为1疗程, 连服35个疗程即可。 0029 注意事项: a、 月经期间禁用。 b、 孕妇禁用。 c、 保质期二年。 003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1 该复方面抽丸通过科学组。
13、方, 利用中草药各种药物的综合协同作用治疗面肌痉 挛, 对人体无毒无害, 取材容易, 价格低廉, 制剂简单, 直达病区, 疗效显著。 其方药以乌梢 蛇、 三七和丹参风湿顽痹、 麻木拘挛、 散瘀止血、 凉血消痈为君药。 续断、 天麻、 山茱萸、 丹皮、 天竺黄、 刺蒺藜、 当归、 头顶一颗珠半身不遂、 补益肝肾、 凉心定惊、 通络止痛、 清热凉血、 湿 痹拘挛、 中风痰迷为臣药。 佐以野菊花、 蔓荆子和红花; 以药粉泛制为小丸。 纵观全方君臣佐 使,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对本发明的制取举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以1kg原料药为例) 0033 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14、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4606557 B 4 0034 续断 80g, 红花 10g, 山茱蓃 60g, 0035 乌梢蛇 200g, 当归 60g, 丹皮 60g, 0036 三七 100g, 丹参 100g, 野菊花 40g, 0037 天麻 80g, 头顶一颗珠 60g, 蔓荆子 30g, 0038 刺蒺藜 60g, 天竺黄 60g, 0039 将上述14味原料粉碎后过120目筛, 再将过筛后的药粉搅拌均匀后, 放入造粒机中 按常规造粒的要求加入冷开水造粒成丸剂, 晒干或低温烘干即得复方面抽丸, 包装后即可 直接服用。 0040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对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
15、, 下面列举4例患者临床治疗的具 体资料, 其患者均为湖北省松滋市人, 具体临床数据如下: 0041 病例1: 0042 牟XX, 男, 52岁; 左侧面肌抽搐已5年, 讲话情绪急躁时, 抽搐更加频繁, 痛苦难熬, 但入睡时毫无动觉。 经医院CT检查 “脑萎缩” 诊断为 “脑源性面肌抽搐” , 服用 “卡马西平” 有 所控制, 但 行走步态不稳定。 2010年5月求诊: 血压130/80时, 服用本发明复方面抽丸半月, 抽搐得以控制, 连服8个月病愈。 0043 病例2: 0044 吴XX, 女, 56岁; 左侧面肌抽搐已3年, 时轻时重, 双下肢有如绳索捆绑, 劳动时或急 躁时, 抽搐加剧。。
16、 经医院CT检查 “小脑萎缩” 。 服用 “卡马西平” 能控制症状。 但有头昏、 头晕、 恶心反应。 0045 2011年10月求诊: 血压120/80时, 服用本发明复方面抽丸20天, 病情好转, 连服6个 月病愈。 0046 病例3 0047 张XX, 男, 68岁; 头昏、 头晕、 头痛, 有时头晕几天不能起床, 说话时有时吐词不清。 经医院检查 “双侧基底节区多腔隙性脑梗塞” 。 2011年3月感觉左侧面肌麻木, 抽搐。 似有物 体挂在脸上感觉难忍。 7月中旬面部抽搐。 2012年5月求治: 血压140/90时。 服用本发明复方 面抽丸1月后得以控制, 继服半年, 病情好转百分之九十。。
17、 0048 病例4: 0049 赵XX, 男, 65岁; 2008年5月中风住院治疗病愈, 一年后能劳动, 生活如常。 2011年2 月上旬一次重感冒住院以后, 觉右侧脸部及口角跳动, 麻木疼痛, 3月出院后抽搐。 医院诊断 为 “脑源性神经性抽搐” 。 2012年8月求诊: 血压150/90时, 服用本发明复方面抽丸2个月后病 势好转, 继服4个月病愈。 0050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发明的技术 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 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而不背离 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606557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