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嘧菌胺和霜霉威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是一种以嘧菌胺和霜霉威为主要活性成
分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嘧菌胺(Mepanioyrim),化学名称:4-甲基-N-苯基-6-(1-丙炔基)-2-嘧啶胺,分子
式:C14H13N3。结构式如下:
![]()
作用机理:嘧菌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即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
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人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主要防治
防治苹果和梨黑星病,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灰霉病,桃、梨等褐腐病等。甲基嘧菌
胺同三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并咪唑类及乙霉威等无交互抗性,因此其对敏感
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
霜霉威(Propamocarb),分子式:C9H20N2O2,化学名称:N-[3-(二甲基氨基丙基)
氨基]甲酸丙酯。结构式:
![]()
霜霉威是一种高效、光谱、安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局部内吸的高效杀菌
剂,可用作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以防治霜霉目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
目前植物病菌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瓜果、蔬菜等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病害发生程度、发生数量均有所提高,在防治上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病原菌的抗性在持续的药剂选择压力下逐年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植物病害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含嘧菌
胺与霜霉威的植物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真菌引起真菌病害上的应用,
尤其是在防治灰霉病、褐腐病、黑星病、疫病、霜霉病等真菌病害上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嘧菌胺和霜霉威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以嘧菌胺与霜霉威为主要有效
成分,其中嘧菌胺与霜霉威的质量比为1~70:1~50,其中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份以增
效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嘧菌胺与霜霉威的质量比优选为1~50:1~50,进一步优
选为1~40:1~30,最优选为1:1。
在本发明组合物中,嘧菌胺和霜霉威二者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80%。优选
10~4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中以嘧菌胺和霜霉威为主要有效成分与已知的助剂和赋形剂
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这些已知的助剂、赋型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
剂、润湿剂、崩解剂等,可以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
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化合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
氧乙烯醚、吐温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系列、磺酸盐类、羧酸盐、硫酸盐、
磷酸盐、亚磷酸盐、木质素磺酸盐、黄原胶、酚甲醛缩合物、铵盐、季铵盐型等中的一
个或多个组合,赋形剂包括环己酮、二甲苯、各种溶剂油、水、防冻剂(如丙二醇)、
去离子水等。以上助剂、赋形剂及其它辅料可以单用或并用。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是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水分
散颗粒剂。
上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禾谷类、
果树、蔬菜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上述的应用,所述的植物真菌病害为灰霉病、褐腐病、黑星病、疫病、霜霉病中的
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用的嘧菌胺和霜霉威,作用机理不同,相互混配不会产生低触,可协
同增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
2、本发明组合物适用范围增加,适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的抗性真菌病害,
特别是防治灰霉病、褐腐病、黑星病、疫病、霜霉病等均有显著的效果。本发明杀菌组
合物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抑制害虫或
真菌对单一制剂(嘧菌胺和霜霉威任一)的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杀菌组合物能产生较
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该混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混合物
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抗性真菌病害如
灰霉病、褐腐病、黑星病、疫病、霜霉病等真菌病害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
了抗药性,扩大防治谱,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减少防治用工、用药成本;(3)可
替代常规和易产生抗性的农药;(4)与单剂相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5)抑制真菌
抗药性的产生,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剂型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均为质量百分比。
室内生测试验:
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值,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
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B单剂的毒力指数×
B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CTC
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按照有效成分嘧菌胺(A):霜霉威(B)质量配比为:70:1、50:1、30:1、20:
1、10:1、5:1、2.5:1、1:1、1:2、1:4、1:6、1:10、1:20、1:30、1:50进
行试验,测定其对黄瓜灰霉病菌(bocrytisCinereaPers.)的共毒系数。
表1:嘧菌胺+霜霉威不同配比对黄瓜灰霉病菌的室内生测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
10%嘧菌胺SC
Y=2.400X+6.483
0.241
-
35%霜霉威AS
Y=1.635X+4.080
3.654
-
A:B=70:1
Y=2.054X+4.219
2.401
154.24
A:B=50:1
Y=1.165X+4.647
2.009
185.26
A:B=30:1
Y=1.078X+4.628
2.214
170.20
A:B=20:1
Y=2.663X+3.945
2.489
153.62
A:B=10:1
Y=1.874X+4.277
2.432
164.18
A:B=5:1
Y=2.363X+3.956
2.767
156.41
A:B=2.5:1
Y=2.087X+3.771
3.879
128.49
A:B=1:1
Y=1.111X+4.382
3.600
190.45
A:B=1:2
Y=2.659X+2.888
6.227
155.52
A:B=1:4
Y=1.440X+3.614
9.180
157.48
A:B=1:6
Y=2.695X+2.209
11.207
163.52
A:B=1:10
Y=1.845X+2.764
16.286
148.72
A:B=1:20
Y=2.695X+1.240
24.841
133.20
A:B=1:30
Y=1.547X+2.895
22.957
165.65
A:B=1:50
Y=2.000X+2.239
24.027
180.47
此外,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当A:B的数值大于70或者A:B的数值小于1:50,此时二
组分配合使用是没有协同效应的,且经计算共毒系数均小于120。
田间药效试验: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黄瓜灰霉病试验。
1、试验处理: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
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0%嘧菌胺SC和35%霜霉威AS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
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
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
表2田间试验效果
![]()
![]()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嘧菌胺与霜霉威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
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两种活性化合物可以加工成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两种有
效成分加工成的制剂,但是该两种活性成分可以加工的制剂不仅限于以下所列。
实施例1:15%嘧菌胺·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2)
将嘧菌胺5g、霜霉威10g、净洗剂LS(对甲氧基脂肪酸胺基苯磺酸钠)2g、扩散
剂NNO(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5%嘧菌胺·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5%嘧菌胺·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4)
将嘧菌胺3g、霜霉威12g、十二烷基硫酸钠3g、扩散剂NNO4g、白炭黑5g,高岭
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5%嘧菌胺·霜霉威可湿
性粉剂。
实施例3:14%嘧菌胺·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6)
将嘧菌胺2g、霜霉威12g、十二烷基硫酸钠3g、扩散剂NNO4g、白炭黑5g,高岭
土加至100g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4%嘧菌胺·霜霉威可湿
性粉剂。
实施例4:20%嘧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1)
称取10g嘧菌胺、10g霜霉威,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
乙二醇5g,聚硅氧乙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
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20%嘧菌胺·霜霉威悬浮剂。
实施例5:55%嘧菌胺·霜霉威水乳剂(1:10)
称取5g嘧菌胺、50g霜霉威、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1g,溶剂油13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
混合釜中高速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5%嘧菌胺·霜霉威水乳剂。
实施例6:42%嘧菌胺·霜霉威乳油(1:20)
称取2g嘧菌胺、40g霜霉威,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g、溶
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
百分比为42%嘧菌胺·霜霉威乳油。
实施例7:70%嘧菌胺·霜霉威乳油(2.5:1)
称取50g嘧菌胺、20g霜霉威,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g、蓖
麻油聚氧乙烯醚2g、溶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
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70%嘧菌胺·霜霉威乳油。
实施例8:18%嘧菌胺·霜霉威水分散颗粒剂(5:1)
称取15g嘧菌胺、3g霜霉威,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
聚乙烯醇5g,硼砂2g,硅藻土28g补足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法制成
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18%嘧菌胺·霜霉威水分散颗粒剂。
实施例9:11%嘧菌胺·霜霉威乳油(10:1)
称取10g嘧菌胺、1g霜霉威,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g、溶
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
百分比为11%嘧菌胺·霜霉威乳油。
实施例10:31.5%嘧菌胺·霜霉威微乳剂(20:1)
称取30g嘧菌胺、1.5g霜霉威、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
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1.5%嘧菌胺·霜霉
威微乳剂。
实施例11:31%嘧菌胺·霜霉威乳油(30:1)
称取30g嘧菌胺、1g霜霉威,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g、溶
剂油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
百分比为31%嘧菌胺·霜霉威乳油。
实施例12:51%嘧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1)
称取50g嘧菌胺、1g霜霉威,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
乙二醇5g,聚硅氧乙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
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1%嘧菌胺·霜霉威悬浮剂。
实施例13:32%嘧菌胺·霜霉威微乳剂(1:15)
称取2g嘧菌胺、30g霜霉威、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
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32%嘧菌胺·霜霉
威微乳剂。
实施例14:6%嘧菌胺·霜霉威水乳剂(1:5)
称取1g嘧菌胺、5g霜霉威、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农乳33#2g、烷基酚
聚氧乙烯醚1g,溶剂油13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规配制水乳剂的方法投入混
合釜中高速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6%嘧菌胺·霜霉威水乳剂。
实施例15:62%嘧菌胺·霜霉威微乳剂(1:30)
称取2g嘧菌胺、60g霜霉威、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g、农乳33#2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异丙醇10g,加水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常
规配制微乳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62%嘧菌胺·霜霉
威微乳剂。
实施例16:51%嘧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50)
称取1g嘧菌胺、50g霜霉威,木质素2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4g,黄原胶0.15g,
乙二醇5g,聚硅氧乙烷0.10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在砂磨机的作用下制
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1%嘧菌胺·霜霉威悬浮剂。
实施例17:7%嘧菌胺·霜霉威水分散颗粒剂(1:2.5)
称取2g嘧菌胺、5g霜霉威,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
聚乙烯醇5g,硼砂2g,白炭黑3g、硅藻土补足至100g,将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颗粒剂方
法制成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为7%嘧菌胺·霜霉威水分散颗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