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玉米立体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玉米立体栽培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141240A43申请公布日20130612CN103141240ACN103141240A21申请号201110406800X22申请日20111206A01G1/0020060171申请人杨青地址223100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风路39号72发明人杨青54发明名称马铃薯、玉米立体栽培技术57摘要一种蔬菜、农作物的立体栽培技术,选择无工业“三废”的土地作为种植地,施足有机肥,选择高产的马铃薯、玉米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在马铃薯、玉米的种植和生长中,合理施无机肥和农药,保证成熟的马铃薯、玉米高产无公害。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保证马铃薯、玉米产量高,。
2、农民的收入提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141240ACN103141240A1/1页21一种蔬菜、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其特征是选择无工业“三废”的土地作为种植地,施足有机肥,选择高产的马铃薯、玉米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在高产的马铃薯、玉米的种植和生长中,合理施无机肥和农药,保证成熟的马铃薯、玉米高产无公害。权利要求书CN103141240A1/2页3马铃薯、玉米立体栽培技术所属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尤其适用于大田立体套种。背景技术0002目前,不少农民单一。
3、种植,由于粮食植物茬口搭配不合理,茬口脱节,耽误农时,又得不到好的经济效益,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对蔬菜种植模式和技术进行改变和提高。发明内容0003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蔬菜的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本发明提供一种蔬菜、农作物的立体栽培技术。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选择无工业“三废”的土地作为种植地,施足有机肥,选择高产的马铃薯、玉米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在马铃薯、玉米的种植和生长中,合理施无机肥和农药,保证成熟的马铃薯、玉米高产无公害。0005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保证马铃薯、玉米产量高,农民的收入提高。
4、。0006具体实施方法0007一规格与配置000828米为一个种植组合,一个组合整成畦宽26米,沟宽02米,秋收后翻耕、机旋、粗整好畦,12月底前精整成标准畦,每畦两边各留06米宽空幅留栽玉米,中间120米宽种3行马铃薯,马铃薯种植行距为040米,穴距024028米,每亩密度为3万穴左右;玉米行距03米,株距018020米,每亩密度为5000株左右;大豆畦宽2米,行距30厘米,每穴23粒种子,每亩25万株。0009二栽培技术00101马铃薯选用中薯8号等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元旦前后播种结束,每亩用种量80公斤,播种前先晒种45天,再堆起来伏膜保温催芽,当薯种长出短壮芽时,把每个薯种切成34块,。
5、每块重量不低于20克为宜,用新鲜的草木灰进行拌种,待吸干浆液后播种,以防止种块腐烂,每穴播1块薯种,芽朝上,播种深度1012厘米,播种时,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作底肥,播后用优质灰肥9001000公斤盖种,盖种后整畦形成小高垄,然后用15米宽的地膜覆盖,2月底至3月初气温明显上升后及时破膜,2月底追施尿素20公斤。00112玉米选用东单13号高产优质品种,选择营养钵育苗移栽,每亩5400个营养钵,3月下旬播种,大种1钵1籽,小种1钵2籽,播后盖腐熟细土1厘米厚,浇足水后用薄膜弓棚覆盖,出苗后及时通风炼苗。移栽前3天,每亩苗床浇施2公斤尿素,在预留的空幅中间开两条沟,沟深10厘米,沟距35厘米。苗龄20天左右,叶龄3叶左右移栽后覆土整畦,浇足活棵水合理施肥,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有机肥850公斤;提苗肥每亩施碳铵15公斤;拔节肥每亩施尿素34公斤;穗肥每亩施尿素15公斤,培土12次。特别在马铃薯采收后要说明书CN103141240A2/2页4结合施穗肥搞好培土壅根,做到深沟高垄,同时防治好蚜虫和玉米螟,搞好防渍抗旱。说明书CN10314124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