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新的用途,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由木香等中药构成的药 物组合物在治疗冻疮疾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冻疮是指人体受寒邪侵袭,气血瘀滞,从而引起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损伤。冻者, 感受寒冷之邪也。疮者,创也。
中医理论认为,冻疮乃皮肤肌肉受严寒侵袭,气血运行不畅致气血凝滞而成,平 素气血衰弱或疲劳过度,暴冻着热,暴热着冻也能使本病生成。故中医临床治疗以温 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目前,还没有有效可靠的药物用于治疗冻疮,通常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 等,治表不治本,不能根本解决患者的痛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中公开报道的“消 肿止痛药物组合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等的生长。通常仅用于对致病菌的杀灭,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能否将其 用于治疗冻疮,以拓展其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中药物组合物在治疗冻疮中的应用,以克 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拓展消肿止痛药物组合物的用途。
所说的中药物组合物的组成已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 方制剂)第十二册中公开报道,是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的:
木香1~100份 防风1~100份 荆芥1~100份 细辛1~100份
五加皮1~100份 桂枝1~100份 牛膝1~100份 川芎1~100份
徐长卿1~100份 白芷1~200份 莪术1~100份 红杜仲1~200份
大罗伞1~300份 小罗伞1~200份 两面针1~300份 黄藤1~200份
栀子1~300份 三棱1~200份 沉香1~100份 樟脑1~100份
薄荷脑1~100份。
优选的重量份数为:
木香47份 防风47份 荆芥47份 细辛47份
五加皮47份 桂枝47份 牛膝47份 川芎47份
徐长卿47份 白芷70份 莪术47份 红杜仲70份
大罗伞100份 小罗伞70份 两面针100份 黄藤95份
栀子100份 三棱70份 沉香32.5份 樟脑55份
薄荷脑55份。
优选的重量份数为:
木香47g 防风100g 荆芥47g 细辛47g
五加皮100g 桂枝47g 牛膝47g 川芎100g
徐长卿47g 白芷70g 莪术100g 红杜仲70g
大罗伞100g 小罗伞70g 两面针100g 黄藤95g
栀子100g 三棱100g 沉香32.5g 樟脑60g
薄荷脑65g。
发明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上述的原料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对冻疮有较 好的治疗作用,可以用于制备治疗冻疮的药物。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酊剂的形式涂抹于患者的冻疮处,一日数次,涂抹前, 先对冻疮处用温水进行洗涤,涂抹后,最好进行适当的按摩。
术语“酊剂”指的是药物的乙醇水溶液,其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35~75%,优 选水51~55%,更优选53%,乙醇水溶液中,活性成分的重量含量为0.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中公开报道了本 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以上二十一味,除樟脑、薄荷脑外,其余木香等十九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 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 O),用体积浓度为35~75% 的乙醇作溶剂,浸渍24~32小时后,以每分钟约1~5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 另器保存;取樟脑、薄荷脑加乙醇700g使溶解后,与上述漉液混匀,静置,滤过,即 得。
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治疗I度冻疮,在治疗 7天后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55.6%和94.4%;在治疗14天后总显效率和总有 效率分别达到83.3%和98.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造药物组合物6000g:
1、原料组成
木香47g 防风47g 荆芥47g 细辛47g
五加皮47g 桂枝47g 牛膝47g 川芎47g
徐长卿47g 白芷70g 莪术47g 红杜仲70g
大罗伞100g 小罗伞70g 两面针100g 黄藤95g
栀子100g 三棱70g 沉香32.5g 樟脑55g 薄荷脑55g
2、制法:
以上二十一味,除樟脑、薄荷脑外,其余木香等十九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 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用体积浓度为53%乙醇作 溶剂,浸渍28小时后,以每分钟约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5300g,另器保存; 取樟脑、薄荷脑加乙醇700g使溶解后,与上述漉液混匀,静置,滤过,即得。
实施例2
制造药物组合物10000g:
1、原料组成
木香47g 防风100g 荆芥47g 细辛47g
五加皮100g 桂枝47g 牛膝47g 川芎100g
徐长卿47g 白芷70g 莪术100g 红杜仲70g
大罗伞100g 小罗伞70g 两面针100g 黄藤95g
栀子100g 三棱100g 沉香32.5g 樟脑60g 薄荷脑65g
2、制法:
以上二十一味,除樟脑、薄荷脑外,其余木香等十九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 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 O),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 24小时后,以每分钟约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9200g,另器保存;取樟脑、 薄荷脑加乙醇800g使溶解后,与上述漉液混匀,静置,滤过,即得。
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1的酊剂进行药效学研究:
1.消肿作用
每组日本大耳白兔6只,将耳尖起8cm区域内剪毛,置冷冻槽(-18±1℃)中冷 冻70s,冷冻24小时后,在冷冻处开始给药,给药组共3组,每组给药10ml、7ml或 者5ml,连续给药7天。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实施例1的酊剂 明显减轻冻伤组织红肿的炎症反应,防止水泡产生和组织坏死。这提示,实施例1的 酊剂有治疗冻疮的趋势。
2.对离体兔耳灌流量的影响
每组日本大耳白兔5只,实施例1的酊剂的给药剂量为5ml或者10ml。制作离 体兔耳,于给药前灌注克氏液10分钟,给药后(每只兔耳涂抹5ml或者10ml)10分 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和60分钟测量兔耳的灌流量。结果表明,兔耳涂抹消 肿止痛酊后20分钟,兔耳灌流量明显大于给药前。这提示,实施例1的酊剂有扩张血 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3.止痛作用
每组小鼠12只,雌雄各半。用热板法(55℃)筛选疼痛阈值合格的小鼠,连续3 次涂抹后足给药,每次间隔2小时,每次1ml。末次给药后0.5小时,测定疼痛阈值。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鼠疼痛阈值明显增加。这提示,实施例1的 酊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4.抗炎作用
每组小鼠12只,雌雄各半。将二甲苯0.05ml涂于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左耳不涂作为对照。 致炎后30分钟,在致炎处分3次涂药,每次间隔2小时。末次给药2小时后,比较两 耳同部位等面积耳片的重量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明 显减轻。这提示,局部使用实施例1的酊剂具有抗炎作用。
临床前药效学实验表明,局部使用消肿止痛酊具有消肿、抗炎、止痛和促进血液循 环的作用。这提示,实施例1的酊剂临床上具有治疗冻疮的潜力。
实施例4
临床疗效观察
一.病例选择:
收集1度冻疮(即冻疮局部无水泡或坏死)病人90例为治疗组,同时设立对照组 9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基本相同。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二、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1.有冻伤史,多发生在低温寒冷季节;
2.为局部性冻疮,主要发生于手背、足跟、耳廓、鼻尖等身体末梢和暴露部位;
3.冻疮处明显红肿,自觉疼痛或作痒;
(二)、中医证侯诊断标准:血虚寒凝证
证候:形寒肢冷,局部疼痛喜暖。舌淡而黯,苔白,脉沉细。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2、符合中医证侯诊断标准;
3、患者年龄:18~60岁;
4、治疗前7天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药物;
(四)、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
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冻疮局部有表皮破损者;
5、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实施例1的酊剂适量擦患处,3~5次/日;
对照组:每日温敷患处数次,未予其他药物处理;
三、疗效判定
1、临床全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甚或加重;
四、临床结果:
1、治疗7天后结果: 组别(例数) 全愈率 (%/例数) 显效率 (%/例数) 有效率 (%/例数) 无效率 (%/例数) 总有效率 (%/例数) 治疗组(90) 18.9/17 36.7/33 38.9/35 5.6/5 94.4/85 对照组(90) 1.1/1 11.1/10 14.4/13 73.3/66 26.7/24 数据对比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结果显示:治疗7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治疗14天后结果: 组别(例数) 全愈率 (%/例数) 显效率 (%/例数) 有效率 (%/例数) 无效率 (%/例数) 总有效率 (%/例数) 治疗组(90) 48.9/44 34.4/31 15.6/14 1.1/1 98.9/89 对照组(90) 10.0/9 24.4/22 22.2/20 43.3/39 56.7/24 数据对比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结果显示:治疗14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全愈率、总有效率数据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P>0.05
五、结论:实施例1的酊剂能有效治疗I度冻疮,在治疗7天后总显效率和总有 效率分别达到55.6%和94.4%;在治疗14天后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3.3%和 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