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006022.4 (22)申请日 2017.08.12 (73)专利权人 黄山富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245000 安徽省黄山市经济开发区蓬 莱路18号 (72)发明人 谢飞 戴文明 戴竹珊 (51)Int.Cl. A61F 13/1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吸水性树脂颗粒 施加装置, 包括储料罐、 进料装置和驱动装置; 进 料装置包括进料箱, 与进料箱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的落料导管, 。
2、以及用以将颗粒向落料导管方向输 出的输送部件; 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电机, 用于 驱动输送部件转动的执行机构, 套设在驱动电机 与执行机构之间有传送机构, 以及一端与执行机 构相连、 另一端连接输送部件的连接轴; 当落料 导管被拆卸时, 可使得输送部件远离连接轴的一 端暴露在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料箱进行分体 式设计, 当需要对进料箱内部进行清理时, 直接 将落料导管拆卸清理即可, 较之现有技术, 大大 降低了工作强度, 方便了员工操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07940971 U 2018.10.09 CN 207940971 U 1.一种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
3、其特征在于: 包括储料罐、 进料装置和驱动装置; 其中,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箱, 与进料箱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落料导管, 以及用以将颗粒 向落料导管方向输出的输送部件; 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电机, 用于驱动输送部件转动的执 行机构, 套设在驱动电机与执行机构之间有传送机构, 以及一端与执行机构相连、 另一端连 接输送部件的连接轴; 当落料导管被拆卸时, 可使得输送部件远离连接轴的一端暴露在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料导管具有第一 导管和第二导管, 该第一导管安装在输送部件远离连接轴的一侧, 第二导管固定在第一导 管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吸。
4、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进 料管体, 输送部件的一端穿于进料管体内部, 落料导管套设在进料管体上, 并通过螺栓固定 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器、 以及设 置在储料罐的下端用于检测在单位时间内高吸水性树脂颗粒输出量的重量传感器, 该重量 传感器能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至控制器, 再由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脉冲数, 通过驱动电 机转数的变化来精准控制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输出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储料罐进 料口的加料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
5、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加料罐自动 投料的控制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量传感器还可用 来感应储料罐内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储存量, 当检测到储存量低于设定值时, 重量传感器 传出信号, 从而控制加料罐向储料罐加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料罐内设置有下 限传感器; 当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消耗到设定高度时, 通过下限传感器控制加料罐向储料罐 加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件为进料弹 簧或输送螺杆。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
6、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 件设置有多根, 其分为沿宽度方向两侧分布的第一输送部件、 和位于两第一输送部件之间 的第二输送部件; 所述第二输送部件的螺距大于第一输送部件的螺距。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940971 U 2 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制造装置领域, 尤其涉及纸尿裤、 拉拉裤、 卫生巾用高吸 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吸收芯体是一次性吸收用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次性吸收用品性能的优劣主要 由吸收芯体决定, 例如吸水性、 保持性、 扩散性等。 在现有技术中, 吸收芯体由上层透液性片 材、 中层。
7、蓬松无纺布和下层吸液性片材构成, 在传统吸收芯体的上层透液性片材与中层蓬 松无纺布之间、 下层吸液性片材与中层蓬松无纺布之间固定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含量相近, 使用时容易产生吸收不均匀的现象, 造成消费者满意度的下降。 为克服上述问题, 本领域技 术人员对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分布形式作出改良, 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解决传统产品吸收不 均、 反渗量大的复合芯体。 0003 然而, 当前行业内针对复合芯体的生产大都采用线下制造的方式进行, 即通过独 立的专用设备完成复合芯体的制造、 收卷、 储存等工序, 由于在储存、 运输状态下复合芯体 难免会发生相互挤压作用, 导致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力下降, 从而影响吸收效果。
8、。 另外, 上述 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线的加工速度, 并且吸收芯体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并没有 得到根本解决。 0004 另外, 由于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 当设备停机之后往往在进料 装置中还残留着一定量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 据现场反馈位于进料装置的落料口附近区域 更容易发生结块、 结团的问题, 而现有施加装置中的进料装置又多采用一体式结构, 因此大 大提高了清理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解决现有装 置不易清洁的问题, 且结构简单牢固, 易于生产。 0006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9、一种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 置, 包括储料罐、 进料装置和驱动装置。 其中, 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箱, 与进料箱以可拆卸方式 连接的落料导管, 以及用以将颗粒向落料导管方向输出的输送部件。 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 电机, 用于驱动输送部件转动的执行机构, 套设在驱动电机与执行机构之间有传送机构, 以 及一端与执行机构相连、 另一端连接输送部件的连接轴。 0007 进一步的, 落料导管具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 该第一导管安装在输送部件远离 连接轴的一侧, 第二导管固定在第一导管的下端。 优选的, 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之间倾斜布 置。 0008 在非工作状态时, 由于落料导管向外部环境提供了可与进料箱内部颗。
10、粒相接触的 通道, 尤其在高湿环境下, 输送部件靠近落料导管一端处极易出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结团、 结块的问题, 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转。 因此, 当落料导管被拆卸时, 可使得输送部件远离连接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7940971 U 3 轴的一端暴露在外, 进而方便操作人员的清理。 0009 进一步的, 进料装置还包括进料管体, 输送部件的一端穿于进料管体内部, 落料导 管套设在进料管体上, 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 输送部件为进料弹簧或输送螺 杆。 0010 上述驱动电机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感应电机, 执行机构可以是传动轮或齿轮, 传送 机构可以是传动带或齿条等。 由于在使。
11、用过程中往往复合芯体中间位置较之两侧区域需要 吸收更多的体液, 因此更为合理的设计则要求复合芯体的中间位置需要施加更多的高吸水 性树脂颗粒, 因此上述输送部件分为沿宽度方向两侧分布的第一输送部件、 和位于两第一 输送部件之间的第二输送部件; 其中第二输送部件的螺距大于第一输送部件的螺距, 如此 可保证单位时间内, 由第二输送部件输出的颗粒量大于两侧第一输送部件的输出量。 0011 此外, 由于现有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多采用弹簧或双螺旋推出送料的施加 方式, 而弹簧存在刚性差, 高速旋转时易发生变形并将物料甩出的缺陷, 因此并不容易控 制。 而双螺旋推出送料在旋转啮合时有半圈是无高分子的, 。
12、造成施加时高分子推出是间隙 性的, 同样很难保证高分子的施加量在不同速度下的稳定、 克重的准确。 为克服上述问题, 还可在储料罐的下端设置用于检测在单位时间内高吸水性树脂颗粒输出量的重量传感器, 该重量传感器能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至控制器, 再由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脉冲数, 通过 驱动电机转数的变化来精准控制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输出量。 0012 进一步的, 上述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还包括设置在储料罐进料口的加料 罐。 0013 进一步的, 重量传感器还可用来感应储料罐内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储存量, 当检 测到储存量低于设定值时, 重量传感器传出信号, 从而控制加料罐向储料罐加料。 当然, 。
13、为 实现加料罐的自动投料, 还可以通过在储料罐内设置下限传感器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 即当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消耗到设定高度时, 通过下限传感器控制加料罐和储料罐之间的电 磁阀打开, 进而实现自动投料。 如上两种实施方式可理解成,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加料罐 自动投料的控制单元。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料箱进行分体式设计, 当需要对进料箱内部进行清理时, 直 接将落料导管拆卸清理即可, 较之现有技术, 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 方便了员工操作。 另外, 本实用新型增设了重量传感器和控制器, 具有输送精度高, 实现高速状态下单片吸水性能 的精准控制的优点。 001。
14、6 本实用新型填补了复合芯体在线成型领域的空白, 为复合芯体的在线生产提供了 有效支持, 且结构简单, 控制精准, 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吸收芯体的主视图。 0018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19 图3是吸收芯体的制造工艺流程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7940971 U 4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3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4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6。
15、 如图1至2所示, 一种吸收芯体1, 具有上层透液性片材2、 中层蓬松无纺布3以及下 层吸液性片材4, 上层透液性片材2与中层蓬松无纺布3之间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吸水性 颗粒A; 下层吸液性片材4与中层蓬松无纺布3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吸水性颗粒相对应的第二 吸水性颗粒C, 该第二吸水性颗粒C间隔分布。 0027 在第一吸水性颗粒A配置后, 可能发生第一吸水性颗粒A在重力作用下落到中层蓬 松无纺布3的情形。 0028 在吸收芯体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吸水性颗粒A、 中层蓬松无纺布3和第二吸水性颗 粒C共同形成功能化吸收区域B, 其余间隔位置形成非功能化区域D。 0029 下层吸水性片材4两侧向上包折, 。
16、向上包折部分固定在上层透液性片材2的两侧。 0030 上述上层透液性片材为15-40g可吸水性纸类, 上述可吸水性纸类指湿法造纸形成 的纸类, 或其它种类无纺布。 0031 上述下层吸液性片材为15-50g可吸水性纸类, 吸水性片材指干法造纸非织造布。 所述干法造纸非织造布指无尘纸, 或者其它种类无纺布。 0032 上述第一吸水性颗粒A、 第二吸水性颗粒C, 为高吸收性树脂, 简称SAP。 高吸收性树 脂有纤维素系、 淀粉系、 合成聚合物系等高吸收性树脂, 上述合成聚合物系高吸收性树脂有 聚乙烯醇系、 聚丙烯酰胺系、 聚氧化乙烯系等。 吸水性颗粒A、 C可以是前述树脂中的任何一 种。 0033。
17、 下面将对图3示意出前述吸收芯体的制造工艺流程图进行详细说明。 0034 一种吸收芯体的制造系统100, 包括用于将下层吸液性片材沿流程方向MD输送的 第一输送单元91, 将第二吸水性颗粒配置到下层吸液性片材上的第二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 加装置92, 用于将中层蓬松无纺布覆盖到下层吸液性片材和第二吸水性颗粒之上的第二输 送单元93, 将第一吸水性颗粒配置到中层蓬松无纺布上的第一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94, 用于将上层透液性片材覆盖到中层蓬松无纺布和第一吸水性颗粒之上的第三输送单元 95, 以及对上述多层片状物进行包折、 夹压、 打点的吸收芯体成型装置96。 0035 其中, 第一高吸水性树脂。
18、颗粒施加装置94施加的第一吸水性颗粒对应配置在第二 吸水性颗粒和中层蓬松无纺布的上方。 0036 进一步的, 上述第一输送单元91、 第二输送单元93和第三输送单元95在结构上相 同, 仅输送材料的特性有所差异。 以第一输送单元91为例, 其包括: 一组放卷辊、 接料单元、 储料单元、 张力控制单元、 和纠偏机。 另外, 输送单元91、 93、 95不限于上述组成结构, 对于放 卷辊还可以替换成常见的无尘纸箱式进料方式替代, 此时在相同空间下可收纳更多的片 材, 因而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0037 更进一步的, 在第二吸水性颗粒配置到下层吸液性片材之前, 还包括在下层吸液 性片材上涂胶的工序。。
19、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7940971 U 5 0038 更进一步的, 在中层蓬松无纺布覆盖到下层吸液性片材和第二吸水性颗粒之前, 还包括在中层蓬松无纺布上涂胶的工序。 0039 更进一步的, 在第一吸水性颗粒配置到中层蓬松无纺布之前, 还包括在中层蓬松 无纺布上涂胶的工序。 0040 更进一步的, 在上层透液性片材覆盖到中层蓬松无纺布和第一吸水性颗粒之前, 还包括在上层透液性片材上涂胶的工序。 0041 另外, 上述第一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94、 第二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92在结构上相同, 即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0042 下面将结合图4至。
20、8,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43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颗粒施加装置, 包括加料罐81、 储料罐82、 进料装置83、 驱动装 置84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0044 其中, 进料装置83包括与储料罐82相对接的进料箱85, 以及用以将从储料罐82落 下的颗粒向出料口86方向输出的输送螺杆87。 进料装置83还具有与进料箱85以可拆卸方式 连接的落料导管812, 该落料导管812具有第一导管815和第二导管816。 0045 第一导管815安装在输送螺杆87远离连接轴810的一侧, 第二导管816固定在第一 导管815的下端。 第二导管816与第一导管815之间倾斜布置。 进料装置83还。
21、包括进料管体 817, 输送螺杆87的一端穿于进料管体817内部, 第一导管815套设在进料管体817上, 并通过 螺栓818固定连接。 0046 在非工作状态时, 由于落料导管812向外部环境提供了可与进料箱内部颗粒相接 触的通道, 尤其在高湿环境下, 输送螺杆87靠近第一导管815一端处极易出现高吸水性树脂 颗粒结团、 结块的问题, 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转。 因此, 当第一导管815被拆卸时, 可使得输送 螺杆87远离连接轴810的一端暴露在外, 进而方便操作人员的清理。 0047 驱动装置84包括一伺服电机88, 与伺服电机88相连、 用于驱动输送螺杆转动的传 动轮89, 以及一端与传动轮8。
22、9相连、 另一端连接输送螺杆87的连接轴810。 在伺服电机88与 传动轮89之间套设有传动带80, 所述出料口86设置在进料箱85远离连接轴810的一端。 0048 输送螺杆87分为沿宽度方向CD两侧分布的两根第一输送螺杆871、 和位于两第一 输送螺杆之间的两根第二输送螺杆872; 其中第二输送螺杆872的螺距大于第一输送螺杆 871的螺距。 0049 在储料罐82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在单位时间内高吸水性树脂颗粒输出量的 重量传感器811, 该重量传感器811能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至控制器, 再由控制器控制伺服 电机88的脉冲数, 通过伺服电机88转数的变化来精准控制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输出。
23、量。 0050 重量传感器811还可用来感应储料罐82内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的储存量。 当检测到 储存量低于设定值时, 重量传感器传出信号, 从而控制加料罐向储料罐加料。 0051 更进一步的, 上述输送螺杆87在进料箱内部设置有多根。 为方便输送螺杆87的布 置、 防止相邻螺杆之间相互干涉, 相邻输送螺杆87之间高低错位布置。 驱动装置的转动方向 与输送螺杆的旋向相同。 相对应的, 在落料导管812的腔室内设有若干个隔板813, 该隔板 813将落料导管的腔室分割成与输送螺杆数量相对应的若干个分腔814。 工作时每一个分腔 814对应接收相应一根输送螺杆87的输出量。 0052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
24、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7940971 U 6 围不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7940971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207940971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207940971 U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207940971 U 10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207940971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