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408363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5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489106.3

申请日:

20161230

公开号:

CN206630741U

公开日:

201711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5/01

主分类号:

A61F5/01

申请人:

重庆嵘安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华

地址:

404100 重庆市渝北区食品城大道18号广告产业园18栋7-1

优先权:

CN20162148910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金相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可调式肩外展包包括第一肩带、腰带、承托部和楔形件,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所述腰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楔形件可拆卸地与承托部相连。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位置可调节的练习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具有较大的肩外展角度调节范围,可以适应各种身材的使用者的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肩外展包包括第一肩带、腰带、承托部和楔形件;所述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所述腰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所述承托部为台阶结构,所述承托部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连接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所述连接面相连;所述楔形件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肩带,所述第二肩带与所述第一肩带相连,所述第二肩带长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件设有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件具有小端和大端,所述楔形件包括基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体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件与所述连接面可拆卸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上设有第三粘接部,所述连接面上设有第四粘接部,所述楔形件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连接面通过所述第三粘接部和所述第四粘接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练习球,所述承托部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练习球可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承托部通过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在所述承托部上的位置可调节。 9.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肩带、腰带、承托部和气囊;所述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所述腰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所述承托部为台阶结构,所述承托部包括连接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所述连接面相连,所述气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练习球,所述承托部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练习球可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背景技术

肩外展包广泛用于急性肩周炎、肩关节结核等疾病的保健和治疗过程,也用于肩关节术后恢复。肩外展包的特点是,将肩关节固定在外展功能位,并在患者站立或卧床时,使患肢处于抬高的位置,使肩外展角度保持在30°到45°之间,以利于消肿、消炎、止痛。

现有的肩外展包存在着外展幅度的调整范围太小的缺陷,适用范围较窄,使用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个子较高的人群,肩外展角度往往不能达到较佳的范围,使患者的术后恢复受到影响,甚至影响患者恢复后的日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肩外展包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可调式肩外展包包括第一肩带、腰带、承托部和楔形件;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承托部两侧相连,腰带两端分别与承托部两侧相连;承托部为台阶结构,承托部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连接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通过连接面相连;楔形件可拆卸地与第二台阶面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第二肩带,第二肩带与第一肩带相连,第二肩带长度可调。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楔形件设有弧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楔形件具有小端和大端,楔形件包括基体和支撑部,支撑部与基体固定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楔形件与连接面可拆卸地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台阶面上设有第三粘接部,连接面上设有第四粘接部,楔形件与第二台阶面和连接面通过第三粘接部和第四粘接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练习球,承托部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练习球可置于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与承托部通过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相连,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在承托部上的位置可调节。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包括第一肩带、腰带、承托部和气囊;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承托部两侧相连,腰带两端分别与承托部两侧相连;承托部为台阶结构,承托部包括连接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通过连接面相连,气囊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台阶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练习球,承托部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练习球可置于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将楔形块连接到承托部上,从而增加肩外展包的外展角度调整范围。尤其是对于个子较高的使用者,也能方便地使肩外展角度调整到合理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将气囊连接到承托部上,从而增加肩外展包的外展角度调整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不包含楔形件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楔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用于另一肩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二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二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楔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可调式肩外展包;10-第一肩带;30-腰带;50-承托部;70-楔形件;20-第二肩带;12-垫片;14-第一长度调节装置;32-第二长度调节装置;22-第三长度调节装置;51-第一台阶面;52-连接面;53-第二台阶面;54-第一安装部;55-第二安装部;542-第一粘接部;552-第二粘接部;56-练习球;522-第三粘接部;532-第四粘接部;534-第一固定带;72-第一连接面;74-第二连接面;76-弧形面;762-第二固定带;90-气囊;92-第三连接面;94-第四连接面;962-第三固定带;71-基体;73-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100,请参阅图1及图2,这种可调式肩外展包100包括第一肩带10、第二肩带20、腰带30、承托部50和楔形件70。

第一肩带10为带状结构。第一肩带10上设有垫片12和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第一肩带10的长短可通过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调节。第一肩带1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部50两端。

第二肩带20为带状结构。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相连。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第二肩带20上设有第三长度调节装置22。

腰带30为带状结构。腰带30上设有第二长度调节装置32。腰带30的长短可通过第二长度调节装置32调节。腰带3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部50两端。

承托部50为台阶结构。承托部50包括第一台阶面51、连接面52和第二台阶面53。承托部50两端还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分别通过承托部50上设置的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请参阅图4)连接到承托部50上。第一粘接部542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部54的尺寸,第二粘接部552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部55的尺寸,使得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可以分别在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的范围内调整。承托部50还包括练习球56。练习球56置于第一安装部54或第二安装部55中。

承托部50上还设有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第三粘接部522设于连接面52上,第四粘接部532设于第二台阶面53上。

承托部50还包括第一固定带534。第一固定带534通过第四粘接部532与第二台阶面53可拆卸地相连。第一固定带534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粘接部542、第二粘接部552、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均为魔术贴。采用魔术贴是为了结合具体结构方便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不应作为对第一粘接部542、第二粘接部552、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结构的限定;第二肩带20的作用是使使用中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位置更加稳定,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具有多种可能的相连位置,而不仅限于将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这一种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的连接方式,不应作为对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的连接方式的限定。

请参阅图2及图3,楔形件70包括第一连接面72、第二连接面74和弧形面76。楔形件70上的第一连接面72可与第二台阶面53上的第四粘接部532可拆卸的相连。楔形件70上的第二连接面74可与连接面52上的第三粘接部522可拆卸地相连。当楔形件70与承托部50相连时,楔形件70上的弧形面76朝上,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前臂。

楔形件70上还包括第二固定带762,第二固定带762设于弧形面76上。第二固定带762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肩外展包的工作原理为:使用者通过第一肩带10将可调式肩外展包100斜挎于身体,第二肩带20置于与承托部50相对的另一侧的腋下,腰带30环绕使用者腰部。在第一肩带10和腰带30的共同作用下,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稳定地置于使用者身体一侧。使用者前臂置于第二台阶面53上,将第一固定带534粘接到第四粘接部532上,使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环形并使前臂穿过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的环中。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调节第一肩带10、腰带30与承托部5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需要。

若使用者的身高较高,使用上述方法不能达到合理的肩外展角度,则可以从第四粘接部532上取下第一固定带534,并将楔形件70与连接面52和第二台阶面53相连。将使用者的前臂置于弧形面76所形成的凹槽中。使第二固定带762围成环形并使使用者的前臂穿过第二固定带762所围成的环形中。

由于不同使用者的前臂长度存在差异,可能会存在部分使用者不能方便地使用练习球56进行手部康复练习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改变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调整练习球56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同时,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分设于承托部50两端,可满足左肩外展练习和右肩外展练习两种不同的需求(请参阅图1及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调节范围为第一肩带10、腰带30提供的调节范围加上楔形件70的调节范围,使得调节范围大大增加,有利于各种身高体型的使用者获得合理的肩外展角度;设有第二肩带20,可以使可调式肩外展包100能够能加稳定地固定在使用者身体的一侧;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调节,可以满足不同臂长的使用者的需求;在承托部5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当使用者改变肩外展包的使用方向时,只需要将练习球56的位置从第一安装部54换到第二安装部55,或从第二安装部55换到第一安装部54即可。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100,请参阅图5,这种可调式肩外展包100包括第一肩带10、腰带30、承托部50和气囊90。

第一肩带10为带状结构。第一肩带10上设有垫片12和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第一肩带10的长短可通过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调节。第一肩带1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部50两端。

第二肩带20为带状结构。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相连。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第二肩带20上设有第三长度调节装置22。

腰带30为带状结构。腰带30上设有第二长度调节装置32。腰带30的长短可通过第二长度调节装置32调节。腰带3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部50两端。

请参阅图2及图5,承托部50为台阶结构。承托部50包括第一台阶面51、连接面52和第二台阶面53。承托部50两端还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分别通过承托部50上设置的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连接到承托部50上。第一粘接部542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部54的尺寸,第二粘接部552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部55的尺寸,使得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可以分别在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的范围内调整。承托部50还包括练习球56。练习球56置于第一安装部54或第二安装部55中。

承托部50上还设有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第三粘接部522设于连接面52上,第四粘接部532设于第二台阶面53上。

承托部50还包括第一固定带534。第一固定带534通过第四粘接部532与第二台阶面53可拆卸地相连。第一固定带534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粘接部542、第二粘接部552、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均为魔术贴。采用魔术贴是为了结合具体结构方便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不应作为对第一粘接部542、第二粘接部552、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结构的限定;第二肩带20的作用是使使用中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位置更加稳定,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具有多种可能的相连位置,而不仅限于将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这一种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的连接方式,不应作为对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的连接方式的限定。

请参阅图5及图6,气囊90包括第三连接面92、第四连接面94。气囊90上的第三连接面92可与第二台阶面53上的第四粘接部532可拆卸的相连。气囊90上的第四连接面94可与连接面52上的第三粘接部522可拆卸地相连。

气囊90上还包括第三固定带962,当气囊90与承托部50相连时,第三固定带962置于气囊90的上远离第二台阶面53上的一侧。第三固定带962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肩外展包的工作原理为:使用者通过第一肩带10将可调式肩外展包100斜挎于身体,第二肩带20置于与承托部50相对的另一侧的腋下,腰带30环绕使用者腰部。在第一肩带10和腰带30的共同作用下,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稳定地置于使用者身体一侧。使用者前臂置于第二台阶面53上,将第一固定带534粘接到第四粘接部532上,使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环形并使前臂穿过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的环中。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调节第一肩带10、腰带30与承托部5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需要。

若使用者的身高较高,使用上述方法不能达到合理的肩外展角度,则可以从第四粘接部532上取下第一固定带534,并将气囊90与连接面52和第二台阶面53相连。将使用者的前臂置于气囊90上。使第三固定带962围成环形并使使用者的前臂穿过第三固定带962所围成的环形中。

由于不同使用者的前臂长度存在差异,可能会存在部分使用者不能方便地使用练习球56进行手部康复练习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改变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调整练习球56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同时,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分设于承托部50两端,可满足左肩外展练习和右肩外展练习两种不同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调节范围为第一肩带10、腰带30提供的调节范围加上气囊90的调节范围,使得调节范围大大增加,有利于各种身高体型的使用者获得合理的肩外展角度;设有第二肩带20,可以使可调式肩外展包100能够能加稳定地固定在使用者身体的一侧;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调节,可以满足不同臂长的使用者的需求;在承托部5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当使用者改变肩外展包的使用方向时,只需要将练习球56的位置从第一安装部54换到第二安装部55,或从第二安装部55换到第一安装部54即可。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上的楔形件70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楔形件7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楔形件70包括基体71和支撑部73。支撑部73与基体71固定相连。楔形件70还包括第一连接面72、第二连接面74。楔形件70上的第一连接面72可与第二台阶面53上的第四粘接部532可拆卸的相连。楔形件70上的第二连接面74可与连接面52上的第三粘接部522可拆卸地相连。当楔形件70与承托部50相连时,楔形件70上的支撑部73朝上。

楔形件70上还包括第二固定带762,第二固定带762设于弧形面76上。第二固定带762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楔形件70具有小端和大端,当使用者使用楔形件70时,楔形件70的大端靠近使用者的手肘,楔形件70的小端靠近使用者的手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上的支撑部73的存在,使得使用者在配合楔形件70使用可调式肩外展包100时,可以保持一个合理且稳定的肩外展角度,有利于使用者的恢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489106.3 (22)申请日 2016.12.30 (73)专利权人 重庆嵘安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地址 404100 重庆市渝北区食品城大道18 号广告产业园18栋7-1 (72)发明人 张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金相允 (51)Int.Cl. A61F 5/01(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属 于医疗器械领域。 一。

2、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可调式 肩外展包包括第一肩带、 腰带、 承托部和楔形件, 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 所述 腰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 楔形件可 拆卸地与承托部相连。 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位 置可调节的练习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式肩 外展包, 具有较大的肩外展角度调节范围, 可以 适应各种身材的使用者的需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206630741 U 2017.11.14 CN 206630741 U 1.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式肩外展包包括第一肩带、 腰带、 承托 部和楔形件; 所述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

3、连, 所述腰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 相连; 所述承托部为台阶结构, 所述承托部包括第一台阶面、 第二台阶面和连接面, 所述第一 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所述连接面相连; 所述楔形件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肩带, 所述第二肩 带与所述第一肩带相连, 所述第二肩带长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形件设有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形件具有小端和大端, 所述楔形件包括基体和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体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楔形件与 所述连接面可拆卸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台阶面上设有第三粘 接部, 所述连接面上设有第四粘接部, 所述楔形件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连接面通过所 述第三粘接部和所述第四粘接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练 习球, 所述承托部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 所述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 所述练习球可 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 装部与所述承。

5、托部通过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相连,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 在所述承托部上的位置可调节。 9.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肩带、 腰带、 承托部和气囊; 所述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相连, 所述腰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部两侧 相连; 所述承托部为台阶结构, 所述承托部包括连接面、 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 所述第一 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通过所述连接面相连, 所述气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 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 练习球, 所述承托部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 所述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 所述。

6、练习球 可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中。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30741 U 2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背景技术 0002 肩外展包广泛用于急性肩周炎、 肩关节结核等疾病的保健和治疗过程, 也用于肩 关节术后恢复。 肩外展包的特点是, 将肩关节固定在外展功能位, 并在患者站立或卧床时, 使患肢处于抬高的位置, 使肩外展角度保持在30 到45 之间, 以利于消肿、 消炎、 止痛。 0003 现有的肩外展包存在着外展幅度的调整范围太小的缺陷, 适用范围较窄, 使用效 果欠佳。。

7、 尤其是对于个子较高的人群, 肩外展角度往往不能达到较佳的范围, 使患者的术后 恢复受到影响, 甚至影响患者恢复后的日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肩外展包存在的上 述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可调式肩外展包包括第一肩带、 腰带、 承托部和楔形件; 第 一肩带两端分别与承托部两侧相连, 腰带两端分别与承托部两侧相连; 承托部为台阶结构, 承托部包括第一台阶面、 第二台阶面和连接面, 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通过连接面相连; 楔形件可拆卸地与第二台阶面相连。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

8、实施例中, 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第二肩带, 第二肩带与 第一肩带相连, 第二肩带长度可调。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楔形件设有弧形面。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楔形件具有小端和大端, 楔形件包括基体和支 撑部, 支撑部与基体固定相连。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楔形件与连接面可拆卸地相连。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二台阶面上设有第三粘接部, 连接面上设有 第四粘接部, 楔形件与第二台阶面和连接面通过第三粘接部和第四粘接部相连。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练习球, 承托部一端设 有第一安装。

9、部, 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 练习球可置于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中。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与承托部通过第一粘 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相连, 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在承托部上的位置可调节。 0014 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包括第一肩带、 腰带、 承托部和气囊; 第一肩带两端分别与 承托部两侧相连, 腰带两端分别与承托部两侧相连; 承托部为台阶结构, 承托部包括连接 面、 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 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通过连接面相连, 气囊可拆卸地连 接于第二台阶面。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 可调式肩外展包还包括练习球, 承托部一端设。

10、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06630741 U 3 有第一安装部, 承托部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 练习球可置于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中。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使 用时,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将楔形块连接到承托部上, 从而增加肩外展包 的外展角度调整范围。 尤其是对于个子较高的使用者, 也能方便地使肩外展角度调整到合 理的范围。 0017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可调式肩外展包, 使用时,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 的需求决定是否将气囊连接到承托部上, 从而增加肩外展包的外展角度调整范围。 附图说明 0018 为。

11、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 因此不 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不包含楔形件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 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楔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用。

12、于另一肩膀的结 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二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二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气囊的结构示意 图; 0025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的楔形件的结构示 意图。 0027 图标: 100-可调式肩外展包; 10-第一肩带; 30-腰带; 50-承托部; 70-楔形件; 20-第 二肩带; 12-垫片; 14-第一长度调节装置; 32-第二长度调节装置; 22-第三长度调节装置; 51-第一台阶。

13、面; 52-连接面; 53-第二台阶面; 54-第一安装部; 55-第二安装部; 542-第一粘 接部; 552-第二粘接部; 56-练习球; 522-第三粘接部; 532-第四粘接部; 534-第一固定带; 72-第一连接面; 74-第二连接面; 76-弧形面; 762-第二固定带; 90-气囊; 92-第三连接面; 94-第四连接面; 962-第三固定带; 71-基体; 73-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 然, 所描述的实施方。

14、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基于本实用 新型中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206630741 U 4 选定实施方式。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

15、的术语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制。 0030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 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 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 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在。

16、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 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 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之下、 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 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 实施例一。 003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100, 请参阅图1及图2, 这种可调式肩外展包 100包括第一肩带10、 第二肩带20、 腰带30、 。

17、承托部50和楔形件70。 0034 第一肩带10为带状结构。 第一肩带10上设有垫片12和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 第一 肩带10的长短可通过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调节。 第一肩带1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部50 两端。 0035 第二肩带20为带状结构。 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 第二肩带20上设有第三长度调节装置22。 0036 腰带30为带状结构。 腰带30上设有第二长度调节装置32。 腰带30的长短可通过第 二长度调节装置32调节。 腰带3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部50两端。 0037 承托部50为台阶结构。 承托部50。

18、包括第一台阶面51、 连接面52和第二台阶面53。 承 托部50两端还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 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分别通过 承托部50上设置的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请参阅图4)连接到承托部50上。 第一 粘接部542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部54的尺寸, 第二粘接部552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部55的尺 寸, 使得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可以分别在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 的范围内调整。 承托部50还包括练习球56。 练习球56置于第一安装部54或第二安装部55中。 0038 承托部50上还设有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 第三粘接部5。

19、22设于连接面 52上, 第四粘接部532设于第二台阶面53上。 0039 承托部50还包括第一固定带534。 第一固定带534通过第四粘接部532与第二台阶 面53可拆卸地相连。 第一固定带534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00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第一粘接部542、 第二粘接部552、 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 粘接部532均为魔术贴。 采用魔术贴是为了结合具体结构方便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206630741 U 5 式, 而不应作为对第一粘接部542、 第二粘接部552、 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结构的 限定; 第二肩带20的作用是使使用。

20、中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位置更加稳定, 第二肩带20与 第一肩带10具有多种可能的相连位置, 而不仅限于将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这 一种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的连接方 式, 不应作为对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的连接方式的限定。 0041 请参阅图2及图3, 楔形件70包括第一连接面72、 第二连接面74和弧形面76。 楔形件 70上的第一连接面72可与第二台阶面53上的第四粘接部532可拆卸的相连。 楔形件70上的 第二连接面74可与连接面52上的第三粘接部522可拆卸地相连。 当楔形件70与承托部50相 连时, 楔形件70上的弧。

21、形面76朝上, 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前臂。 0042 楔形件70上还包括第二固定带762, 第二固定带762设于弧形面76上。 第二固定带 762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004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肩外展包的工作原理为: 使用者通过第一肩带10将可调 式肩外展包100斜挎于身体, 第二肩带20置于与承托部50相对的另一侧的腋下, 腰带30环绕 使用者腰部。 在第一肩带10和腰带30的共同作用下, 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稳定地置于使用者 身体一侧。 使用者前臂置于第二台阶面53上, 将第一固定带534粘接到第四粘接部532上, 使 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环形并使前臂穿过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的环中。 。

22、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可 以调节第一肩带10、 腰带30与承托部50之间的相对位置, 以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需要。 0044 若使用者的身高较高, 使用上述方法不能达到合理的肩外展角度, 则可以从第四 粘接部532上取下第一固定带534, 并将楔形件70与连接面52和第二台阶面53相连。 将使用 者的前臂置于弧形面76所形成的凹槽中。 使第二固定带762围成环形并使使用者的前臂穿 过第二固定带762所围成的环形中。 0045 由于不同使用者的前臂长度存在差异, 可能会存在部分使用者不能方便地使用练 习球56进行手部康复练习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使用者可以改变第一安装部54 和第二安装部。

23、55的位置, 调整练习球56的位置, 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同时, 第一安 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分设于承托部50两端, 可满足左肩外展练习和右肩外展练习两种不 同的需求(请参阅图1及图4)。 004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调式肩外展包 100的调节范围为第一肩带10、 腰带30提供的调节范围加上楔形件70的调节范围, 使得调节 范围大大增加, 有利于各种身高体型的使用者获得合理的肩外展角度; 设有第二肩带20, 可 以使可调式肩外展包100能够能加稳定地固定在使用者身体的一侧; 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 安装部55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一粘接部542和。

24、第二粘接部552调节, 可以满足不同臂长的使用 者的需求; 在承托部5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 当使用者改变肩外展 包的使用方向时, 只需要将练习球56的位置从第一安装部54换到第二安装部55, 或从第二 安装部55换到第一安装部54即可。 实施例二。 004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肩外展包100, 请参阅图5, 这种可调式肩外展包100包 括第一肩带10、 腰带30、 承托部50和气囊90。 0048 第一肩带10为带状结构。 第一肩带10上设有垫片12和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 第一 肩带10的长短可通过第一长度调节装置14调节。 第一肩带1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

25、部50 两端。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206630741 U 6 0049 第二肩带20为带状结构。 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 第二肩带20上设有第三长度调节装置22。 0050 腰带30为带状结构。 腰带30上设有第二长度调节装置32。 腰带30的长短可通过第 二长度调节装置32调节。 腰带30两端可旋转地连接到承托部50两端。 0051 请参阅图2及图5, 承托部50为台阶结构。 承托部50包括第一台阶面51、 连接面52和 第二台阶面53。 承托部50两端还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 第一安装部5。

26、4和第二 安装部55分别通过承托部50上设置的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连接到承托部50上。 第一粘接部542的尺寸大于第一安装部54的尺寸, 第二粘接部552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部55 的尺寸, 使得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可以分别在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 部552的范围内调整。 承托部50还包括练习球56。 练习球56置于第一安装部54或第二安装部 55中。 0052 承托部50上还设有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 第三粘接部522设于连接面 52上, 第四粘接部532设于第二台阶面53上。 0053 承托部50还包括第一固定带534。 第一固定带534通过第。

27、四粘接部532与第二台阶 面53可拆卸地相连。 第一固定带534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005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第一粘接部542、 第二粘接部552、 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 粘接部532均为魔术贴。 采用魔术贴是为了结合具体结构方便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 式, 而不应作为对第一粘接部542、 第二粘接部552、 第三粘接部522和第四粘接部532结构的 限定; 第二肩带20的作用是使使用中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位置更加稳定, 第二肩带20与 第一肩带10具有多种可能的相连位置, 而不仅限于将第二肩带2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这 一种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肩带2。

28、0两端与垫片12两端相连的连接方 式, 不应作为对第二肩带20与第一肩带10的连接方式的限定。 0055 请参阅图5及图6, 气囊90包括第三连接面92、 第四连接面94。 气囊90上的第三连接 面92可与第二台阶面53上的第四粘接部532可拆卸的相连。 气囊90上的第四连接面94可与 连接面52上的第三粘接部522可拆卸地相连。 0056 气囊90上还包括第三固定带962, 当气囊90与承托部50相连时, 第三固定带962置 于气囊90的上远离第二台阶面53上的一侧。 第三固定带962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005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肩外展包的工作原理为: 使用者通过第一肩带10将可调。

29、 式肩外展包100斜挎于身体, 第二肩带20置于与承托部50相对的另一侧的腋下, 腰带30环绕 使用者腰部。 在第一肩带10和腰带30的共同作用下, 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稳定地置于使用者 身体一侧。 使用者前臂置于第二台阶面53上, 将第一固定带534粘接到第四粘接部532上, 使 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环形并使前臂穿过第一固定带534围成的环中。 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可 以调节第一肩带10、 腰带30与承托部50之间的相对位置, 以满足不同使用情况的需要。 0058 若使用者的身高较高, 使用上述方法不能达到合理的肩外展角度, 则可以从第四 粘接部532上取下第一固定带534, 并将气囊90与。

30、连接面52和第二台阶面53相连。 将使用者 的前臂置于气囊90上。 使第三固定带962围成环形并使使用者的前臂穿过第三固定带962所 围成的环形中。 0059 由于不同使用者的前臂长度存在差异, 可能会存在部分使用者不能方便地使用练 习球56进行手部康复练习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使用者可以改变第一安装部54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206630741 U 7 和第二安装部55的位置, 调整练习球56的位置, 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同时, 第一安 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分设于承托部50两端, 可满足左肩外展练习和右肩外展练习两种不 同的需求。 0060 本实用新型实。

31、施例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调式肩外展包 100的调节范围为第一肩带10、 腰带30提供的调节范围加上气囊90的调节范围, 使得调节范 围大大增加, 有利于各种身高体型的使用者获得合理的肩外展角度; 设有第二肩带20, 可以 使可调式肩外展包100能够能加稳定地固定在使用者身体的一侧; 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 装部55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一粘接部542和第二粘接部552调节, 可以满足不同臂长的使用者 的需求; 在承托部5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54和第二安装部55, 当使用者改变肩外展包 的使用方向时, 只需要将练习球56的位置从第一安装部54换到第二安装部55, 或从第二。

32、安 装部55换到第一安装部54即可。 0061 实施例三。 006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 调式肩外展包100的结构基本相同, 其区别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 外展包100上的楔形件70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楔形件70的结构不同。 006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 楔形件70包括基体71和支撑部73。 支撑部73与基体71 固定相连。 楔形件70还包括第一连接面72、 第二连接面74。 楔形件70上的第一连接面72可与 第二台阶面53上的第四粘接部532可拆卸的相连。 楔形件70上的第二连接面74可与连接面 5。

33、2上的第三粘接部522可拆卸地相连。 当楔形件70与承托部50相连时, 楔形件70上的支撑部 73朝上。 0064 楔形件70上还包括第二固定带762, 第二固定带762设于弧形面76上。 第二固定带 762可围成一个环形或解开。 0065 楔形件70具有小端和大端, 当使用者使用楔形件70时, 楔形件70的大端靠近使用 者的手肘, 楔形件70的小端靠近使用者的手腕。 006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三提供的可调式肩外展包100上的支撑部73的存在, 使得使用者在配合楔形件70使用 可调式肩外展包100时, 可以保持一个合理且稳定的肩外。

34、展角度, 有利于使用者的恢复。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 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206630741 U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9 CN 206630741 U 9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0 CN 206630741 U 10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1 CN 206630741 U 11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2 CN 206630741 U 12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3 CN 206630741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