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4024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0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3385.4

申请日:

2010.08.06

公开号:

CN101984822A

公开日:

2011.03.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653申请日:20100806|||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653; A01N43/40; A01N55/10; 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43/653

申请人: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承来; 曹明章; 王新军; 李广泽

地址: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水库路1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由有效成分(A)氟啶胺和(B)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粉唑醇、叶菌唑、氟环唑、氟硅唑、氟喹唑、四氟醚唑、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菌唑、环丙唑醇中的任意一种组成,A与B的质量比为1∶100~100∶1。该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高,适合于防治瓜果蔬菜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合于防治白粉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含有有效成分 (A) 氟啶胺和 (B) 腈菌唑、 苯醚甲环 唑、 戊唑醇、 丙环唑、 己唑醇、 粉唑醇、 叶菌唑、 氟环唑、 氟硅唑、 氟喹唑、 四氟醚唑、 三唑醇、 三 唑酮、 烯唑醇、 戊菌唑、 环丙唑醇中的任意一种,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1 ∶ 100 ~ 100 ∶ 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A 与 B 质量比例优选为 1 ∶ 35 ~ 35 ∶ 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组合物中 A 与 B 累积质量百分含 量为 5 ~ 8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剂型为乳油、 微乳剂、 水乳剂、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组合物在瓜果蔬菜病害防治上的 应用, 尤其是白粉病的防治。

说明书


一种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 尤其涉及一种以氟啶胺和三唑类杀菌剂为主要成分 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 (Erysiphacesae) 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 性, 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 茎、 嫩梢、 芽、 花和果实的表面, 并产生大量由 菌丝体、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
     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中国主要的白粉病有由 禾白粉菌 (Ery-siphe graminis) 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 ; 由苍耳单丝壳 (Sphaerotheca fuliginea) 引 起 的 瓜 类、 豆 类、 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 ; 由 葡 萄 钩 丝 壳 (Uncinula necator) 引起的葡萄白粉病 ; 由榛球针壳 (Phyllactiniacorylea) 引起的桑、 梨、 柿、 核桃、 栗、 荔枝、 番木瓜等 80 多种树木的白粉病 ; 由蔷薇单丝壳 (Sphaerotheca pannosa) 引起的 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
     瓜类白粉病是瓜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 而后扩大发 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后病斑 变黄褐色为病菌的闭囊壳。霉斑早期单独分散, 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 甚至可以覆盖全叶, 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 造成早衰, 产量受到损失。
     在白粉病的防治上, 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 三唑类等药剂。 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 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防治效果降低。同时三唑类药剂在使用剂量大时对作物的生 长有抑制作用, 容易引发药害。
     氟啶胺属 2, 6- 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对链格孢属、 葡萄孢属、 疫霉属、 单轴霉属、 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病菌非常有效。英文通用名 : Fluazinam 化学名称 : 3- 氯 -N-(3- 氯 -5- 三氟甲基 -2- 吡啶基 )-α, α, α- 三氟 -2, 6- 二硝基对甲苯胺分子式 : C13H4Cl2F6N4O4 氟啶胺可以防治的具体病害有黄瓜灰霉病、 霜霉病、 炭疽病、 白粉病、 番茄晚疫 病, 苹果黑星病、 叶斑病, 梨黑斑病、 锈病, 水稻稻瘟病、 纹枯病, 燕麦冠锈病, 葡萄灰霉病、 霜 霉病, 柑橘疮痂病、 灰霉病, 马铃薯晚疫病, 草坪斑点病等。 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 杀菌剂的灰葡萄孢病原菌也有良好效果, 而且氟啶胺耐雨水冲刷, 持效期长。
     但是氟啶胺目前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 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 险。
     将氟啶胺与其它结构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进行复配, 是解决其单剂应用过程中成 本和抗性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不同结构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 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 类型, 即相加作用、 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 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 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 降低 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农药的使用量, 还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 对白粉病防治效果好、 成本低、 抗性风险 低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 一种杀菌组合物, 含有 有效成分 (A) 氟啶胺与 (B) 腈菌唑、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丙环唑、 己唑醇、 粉唑醇、 叶菌唑、 氟环唑、 氟硅唑、 氟喹唑、 四氟醚唑、 三唑醇、 三唑酮、 烯唑醇、 戊菌唑、 环丙唑醇中的任意一 种, A 与 B 质量比为 1 ∶ 100 ~ 100 ∶ 1, 优选比例为 1 ∶ 35 ~ 35 ∶ 1。
     戊 唑 醇 (tebuconazole) 的 化 学 名 称 为 (RS)-1-(4- 氯 苯 基 )-4, 4- 二 甲 基 -3-(1H-1, 2, 4- 三唑 -1- 基甲基 ) 戊 -3- 醇 ; 分子式 :
     己 唑 醇 (hexaconazole) 的 化 学 名 称 为 (RS)-2-(2, 4- 二 氯 苯 基 )-1-(1H-1, 2, 4- 三唑 -1- 基 )- 己 -2- 醇 ;
     苯醚甲环唑 (difenoconazole) 的化学名称为顺, 反 3- 氯 -4-[4- 甲基 -2-(1H-1, 2, 4- 三唑 -1- 基甲基 )-1, 3- 二恶氧戊烷 -2- 基 ] 苯基 -4- 氯苯基醚 ;
     氟环唑 (epoxiconazole) 的化学名称为 : (2RS, 3RS)-1-[3-(2- 氯苯基 )-2, 3- 环 氧 -2-(4- 氟苯基 ) 丙基 ]-1 氢 -1, 2, 4- 三唑 ;
     氟硅唑 (flusilazole) 的化学名称为双 (4- 氟苯基 ) 甲基 (1H-1, 2, 4- 三唑 -1- 基 甲基 ) 甲硅烷 ;
     腈菌唑 (myclobutani) 的化学名称为 2-(4- 氯苯基 )-2-(1H-1, 2, 4- 三唑 -1- 甲 基 ) 己腈 ;
     戊菌唑 (penconazole) 的化学名称为 1-[2-(2, 4- 二氯苯基 ) 戊基 ]-1H-1, 2, 4- 三唑 ;
     氟喹唑 (fluquinconazole) 的化学名称为 3-(2, 4- 二氯苯基 )-6- 氟 -2-(1H-1, 2, 4- 三唑 -1- 基 ) 喹唑啉 -1-(3H)- 酮 ;
     烯 唑 醇 (diniconazole) 的 化 学 名 称 为 (E)-1-(2, 4- 二 氯 苯 基 )-4, 4- 二 甲 基 -2-(1, 2, 4- 三唑 -1- 基 )-1- 戊烯 -3- 醇 ;
     三唑酮 (triadimefon) 的化学名称为 1-(4- 氯苯氧基 )-3, 3- 二甲基 -1-(1H-1, 2, 4- 三唑 -1- 基 )-2- 丁酮 ;
     丙环唑 (propiconazole) 的化学名称为 1-(2, 4- 二氯苯基 -4- 丙基 -1, 3- 二氧戊 环 -2- 甲基 )-1 氢 -1, 2, 4 三唑 ;
     三唑醇 (triadimenol) 的化学名称为 1-(4- 氯苯氧基 )-3, 3- 二甲基 -1-(1H-1, 2, 4- 三唑 -1 基 ) 丁基 -2- 醇。
     四氟醚唑 (tetraconazole) 的化学名称为 2-(2, 4- 二氯苯基 )-3-(1H-1, 2, 4- 三 唑 -1- 基 ) 丙基 1, 1, 2, 2- 四氟乙基醚 ;
     环 丙 唑 醇 (cyproconazole) 的 化 学 名 称 为 (2RS, 3RS)2-(4- 氯 苯 基 )-3- 环 丙 基 -1-(1H-1, 2, 4- 三唑 -1- 基 ) 丁 -2- 醇 ;
     粉唑醇 (flutriafol) 的化学名称为 α-(2- 氟苯基 )-α-(4- 氟苯基 )-1H-1, 2, 4- 三唑 -1- 乙醇 ;
     叶菌唑 (metconazole) 的化学名称为 5-(4- 氯苯基 )-2, 2- 二甲基 -1-(1, 2, 4- 三 唑 -1- 基甲基 )- 环戊醇。
     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 ( 酮基 )、 取代苯基和 1, 2, 4- 三唑基团化合物。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 对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 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 使菌体细胞膜功能 受到破坏。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 活性高、 杀菌速度快、 持效期长、 内吸传导强。
     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与助剂和填料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 较好的剂 型有乳油、 微乳剂、 水乳剂、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 A 与 B 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 5%~ 85%。
     上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除包括有效成分 A 与 B 之外, 还包括助剂和其它有助于药 效发挥的物质。乳油包括有机溶剂、 助溶剂和乳化剂 ; 微乳剂包括有机溶剂、 乳化剂和水 ; 水乳剂包括有机溶剂、 分散剂、 乳化剂和水 ; 悬浮剂包括水、 分散剂、 增稠剂、 防冻剂和润湿 剂; 可湿性粉剂包括润湿剂、 分散剂和填料 ; 水分散粒剂包括分散剂、 崩解剂、 填料和湿润 剂。 以上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 并无特别限定, 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 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例如 :
     有机溶剂可选择异丙醇、 二甲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环乙酮、 甲苯、 二甲基亚砜、 甲醇、 乙醇、 三甲基环乙烯酮、 N- 辛基吡咯烷酮、 N- 甲基吡咯烷酮、 丙醇、 丁醇、 乙二醇、 二乙 二醇、 乙二醇甲醚、 丁醚、 乙酸乙酯、 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溶剂可选择 N- 甲基吡咯烷酮、 二甲基甲酰胺、 乙醇、 丙乙醇、 丙酮中的一种或多 种。
     分散剂可选择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钙、 拉开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聚羧酸 盐、 烷基苯磺酸钙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甘油脂肪 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乳化剂可选择农乳 600 号 ( 苯基酚聚氧乙基醚 )、 农乳 1601 号 ( 苯乙基酚聚氧乙基 聚丙烯基醚 )、 农乳 500 号 ( 烷基苯磺酸钙 )、 OP 系列磷酸酯 (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 600 号磷酸酯 ( 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 )、 苯乙烯聚氧乙烯米硫酸铵盐、 烷基联苯醚二磺 酸镁盐、 三乙醇胺盐、 农乳 400 号 ( 苄基二甲酚聚氧乙基醚 )、 农乳 700 号 ( 烷基酚醛树脂聚 氧乙基醚 )、 宁乳 36 号 ( 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 )、 农乳 1600 号 ( 苯乙基酚聚氧乙 基聚丙烯基醚 )、 环氧乙烷 - 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 OP 系列 (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 农乳 33 号 ( 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 农乳 34 号 ( 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 司盘系 列 (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 )、 吐温系列 (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 )、 AEO 系列 ( 肪 醇醇聚氧乙烯醚 ) 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冻剂可选择丙三醇、 尿素、 乙二醇、 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湿润剂可选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十二烷基硫酸钠、 烷基萘磺酸钠、 烷基苯 磺酸钙、 茶枯、 皂角粉、 蚕沙、 无患子粉、 月桂醇基硫酸钠、 洗衣粉、 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 尿素、 膨润土、 氯化铝、 柠檬酸、 丁二酸、 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或多种。
     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 羟甲基纤维素、 甲基纤维素、 硅酸铝镁、 聚乙烯醇中一种或 多种。
     填料可选择白碳黑、 岭土、 轻质碳酸钙、 滑石、 蒙脱土或凸凹棒石、 浮石、 碎砖、 海泡 石或膨润土以及非吸附性钙质土或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 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 组合 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 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 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 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黄瓜、 西瓜、 南瓜、 甜瓜、 节瓜、 瓠瓜、 苦瓜、 丝瓜、 草莓、 辣椒、 白菜、 茄子、 马铃薯、 葡萄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 防治因半知菌、 子囊菌、 担子菌 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 灰霉病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 方法施用, 如浇注、 喷射、 喷雾、 撒粉、 散布或发烟, 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优点是 : 1、 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 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 提高 ; 2、 药效提高后, 田间的有效成分用量下降, 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 减少了农药残留 和环境污染 ; 3、 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 作用位点增加, 有利于克服和延缓 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 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 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 通常表现出三种作 用类型, 即相加作用、 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 但具体为何种作用, 无法预测, 只有通过大量试 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 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 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有助于延缓 抗性的产生, 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对白粉病菌等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 的简单相加, 这可从以下毒力测定实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生物测定实例 1 : 组合物对 瓜类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为黄瓜白粉病菌 (Sphaerotheca fuliginea)。
     试验方法 : 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11-2008》 。选取生长势 一致的盆栽两片真叶期黄瓜苗, 每个处理选用 5 盆, 编号备用。用 Potter 喷雾塔在 50PSI 压力下喷雾, 每盆 5mL。试验处理参见表 1、 表 2、 表 3, 每个药剂设置 5 个浓度梯度。24h 后 5 进行接种浓度为 3×10 个孢子 /mL 的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以喷施等量清水的 黄瓜苗为空白对照。 接种后将黄瓜苗放入温室中培养。 10d 后, 按照黄瓜白粉病的发病分级 标准调查病情指数, 并计算防治效果。
     黄瓜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 :
     0级: 叶片无病斑 ;
     1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的面积 5%以下 ;
     3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的面积的 6%~ 10% ;
     5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11%~ 25% ;
     7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25%~ 50% ;
     9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50%以上。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 EC50, 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 (CTC)。
     实测毒力指数 (ATI) = ( 标准药剂 EC50/ 供试药剂 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 (TTI) = A 药剂毒力指数 × 混剂中 A 的百分含量 +B 药剂毒力指 数 × 混剂中 B 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 (CTC) = [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TI)]×100。
     CTC ≤ 80 为拮抗作用, 80 < CTC < 120 为相加作用, CTC ≥ 120 为增效作用。
     从表 1 结果可知, 氟啶胺与戊唑醇的配比在 100 ∶ 1 ~ 1 ∶ 100 之间时, 对黄瓜白 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尤其在 35 ∶ 1 ~ 1 ∶ 35 之间时, 共毒系数在 180 以上。
     表 1 氟啶胺与戊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盆栽试验结果
     从表 2 结果可知, 氟啶胺与己唑醇复配, 在配比为 100 ∶ 1 ~ 1 ∶ 100 之间时, 共 毒系数都在 120 以上, 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尤其在 35 ∶ 1 ~ 1 ∶ 35 之间时, 共 毒系数在 170 以上。
     表 2 氟啶胺与己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盆栽试验结果
     表 3 结果表明, 氟啶胺与腈菌唑的配比在 100 ∶ 1 ~ 1 ∶ 100 之间时, 对黄瓜白粉 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尤其在 35 ∶ 1 ~ 1 ∶ 35 之间时, 共毒系数在 180 以上。
     表 3 氟啶胺与腈菌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制剂实 例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 仅仅用以解 释本发明, 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 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乳油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 乳化剂、 部分溶剂按比例混合, 在调制釜中混合搅拌, 待完全溶 解后, 再把剩余的溶剂缓慢地加入, 充分搅拌后得到均匀的油相, 制成乳油产品。
     实施例 1、 30.3%氟啶胺·腈菌唑乳油
     氟啶胺 30 %、 腈菌唑 0.3 %、 农乳 500 号 2 % ( 乳化剂 )、 二甲苯 ( 溶剂 ) 补充至 100%。
     实施例 1、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12.5%腈菌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 15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75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黄瓜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 别为 91.37%、 82.39%和 79.09%, 组合物的防效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结果
     实施例 2、 40.4%氟啶胺·戊唑醇乳油 氟啶胺 0.4 %、 戊唑醇 40 %、 农乳 600 号 4 % ( 乳化剂 )、 二甲苯 ( 溶剂 ) 补充至100%。 实施例 2、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43%戊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90 克 / 公 顷、 200 克 / 公顷、 12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丝瓜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别 为 92.13%、 81.86%和 78.61%,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 剂。
     各处理防治丝瓜白粉病结果
     实施例 3、 5%氟啶胺·己唑醇乳油 氟啶胺 2.5%、 己唑醇 2.5%、 农乳 500 号 3% ( 乳化剂 )、 二甲苯 ( 溶剂 ) 补充至100%。 实施例 3、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10%己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40 克 / 公 顷、 200 克 / 公顷、 5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甜瓜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93.52%、 83.34%和 79.05%,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甜瓜白粉病结果
     微乳剂、 水乳剂实施例
     按各组分配比, 将活性组分溶解在溶剂和助溶剂中, 加入表面活性剂, 混合均匀制 得油相。 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 再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或水相加入油相中, 边加边 搅拌, 制得微乳剂或水乳剂。
     实施例 4、 10%氟啶胺·氟硅唑微乳剂
     氟啶胺 4%、 氟硅唑 6%、 甲苯 8% ( 溶剂 )、 农乳 500 号 8% ( 乳化剂 )、 农乳 600 号 5% ( 乳化剂 )、 农乳 1600 号 5% ( 乳化剂 )、 月桂醇硫酸钠 2% ( 湿润剂 )、 乙二醇 5% ( 防 冻剂 )、 水补充至 100%
     实施例 4、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400 克 / 升氟硅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 6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75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节瓜白粉病药后 5 天的防治效果分 别为 91.95%、 83.01%和 79.16%,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 剂。
     各处理防治节瓜白粉病结果
     实施例 5、 20%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氟啶胺 5%、 苯醚甲环唑 15%、 甲苯 8% ( 溶剂 )、 农乳 500 号 8% ( 乳化剂 )、 农乳 600 号 5% ( 乳化剂 )、 农乳 1600 号 5% ( 乳化剂 )、 月桂醇硫酸钠 2% ( 湿润剂 )、 乙二醇 5% ( 防冻剂 )、 水补充至 100%
     实施例 5、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25%苯醚甲环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 9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12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苦瓜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 别为 93.31%、 84.20%和 80.04%,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 剂。
     各处理防治苦瓜白粉病结果实施例 6、 15%氟啶胺·氟环唑水乳剂
     氟 啶 胺 10 %、 氟 环 唑 5 %、 DMF( 溶 剂 )5 %、 环 己 醇 ( 溶 剂 )10 %、 甘油 ( 防冻 剂 )5%、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 乳化剂 )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 湿润剂 )5%、 水补充至 100%
     实施例 6、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12.5%氟环唑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10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12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黄瓜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 分别为 92.09%、 82.95%和 79.28%,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 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结果实施例 7、 18%氟啶胺·戊菌唑水乳剂
     氟 啶 胺 6 %、 戊 菌 唑 12 %、 DMF( 溶 剂 )5 %、 环 己 醇 ( 溶 剂 )10 %、 甘油 ( 防冻 剂 )5%、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 乳化剂 )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 湿润剂 )5%、 水补充至 100%
     实施例 7、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10%戊菌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 9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12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瓠瓜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90.45%、 81.08%和 79.18%,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瓠瓜白粉病结果
     悬浮剂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 分散剂、 消泡剂、 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 经砂 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 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悬浮剂。
     实施例 8、 40%氟啶胺·粉唑醇悬浮剂
     氟啶胺 30%、 粉唑醇 1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8% ( 乳化剂 )、 丙二醇 2% ( 助溶 剂 )、 黄原胶 1% ( 增稠剂 )、 有机硅 2% ( 消泡剂 )、 水补充至 100%
     实施例 8、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12.5%粉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10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12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黄瓜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 分别为 91.21%、 80.79%和 78.36%,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 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结果
     实施例 9、 24%氟啶胺·四氟醚唑悬浮剂
     氟啶胺 20%、 四氟醚唑 4%、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8% ( 乳化剂 )、 丙二醇 2% ( 助溶 剂 )、 黄原胶 1% ( 增稠剂 )、 有机硅 2% ( 消泡剂 )、 水补充至 100%
     实施例 9、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4%四氟醚唑水乳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4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5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草莓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 别为 93.71%、 84.09%和 80.11%,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 剂。
     各处理防治草莓白粉病结果
     实施例 10、 20%氟啶胺·己唑醇悬浮剂
     氟啶胺 10%、 己唑醇 1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8% ( 乳化剂 )、 丙二醇 2% ( 助溶 剂 )、 黄原胶 1% ( 增稠剂 )、 有机硅 2% ( 消泡剂 )、 水补充至 100%
     实施例 10、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10%己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4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5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茄子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 别为 93.55%、 83.16%和 80.94%,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 剂。
     各处理防治茄子白粉病结果
     水分散粒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 助剂和填料按比例混合, 经气流粉碎, 然后加 15-20%的水, 经捏 合、 造粒、 干燥、 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主要设备 : 混合机、 气流粉碎机、 捏合机、 挤压造 粒机、 干燥设备 ( 烘房或流化床 )。
     实施例 11、 85%氟啶胺·腈菌唑水分散粒剂
     氟啶胺 50%、 腈菌唑 3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 ( 湿润剂 )、 木质素磺酸钠 10% ( 分散剂 )、 硫酸铵 3% ( 崩解剂 )、 高岭土 ( 填料 ) 至 100%
     实施例 11、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6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75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辣椒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 果分别为 91.61%、 82.07%和 78.66%,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 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辣椒白粉病结果
     13CN 101984822 A处理说明书药前 病指 药后 病指 3.7 7.4 8.2 49.812/14 页药后 7 天防效 (% ) 91.61 82.07 78.66 /用量 (g·a.i./ha)实施例 11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清水空白对照60 200 75 /3.1 2.9 2.7 3.5
     实施例 12、 50%氟啶胺·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氟啶胺 30%、 苯醚甲环唑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 ( 湿润剂 )、 木质素磺酸钠 10% ( 分散剂 )、 硫酸铵 3% ( 崩解剂 )、 高岭土 ( 填料 ) 至 100%
     实施例 12、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9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12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丝瓜白粉病药后 8 天的防治效 果分别为 90.77%、 80.68%和 78.13%,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 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丝瓜白粉病结果
     可湿性粉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 助剂、 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主 要设备 : 混合机、 气流粉碎机。
     实施例 13、 70%氟啶胺·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氟啶胺 15%、 己唑醇 55%、 月桂醇基硫酸钠 4% ( 湿润剂 )、 烷基磺酸钠盐 7% ( 分 散剂 )、 白炭黑 8% ( 填料 )、 高岭土 ( 填料 ) 至 100%
     实施例 13、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250 克 / 升己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45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5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甜瓜白粉病药后 8 天的防治效 果分别为 92.36%、 83.21%和 79.24%,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 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甜瓜白粉病结果
     实施例 14、 50%氟啶胺·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氟啶胺 15%、 戊唑醇 35%、 月桂醇基硫酸钠 4% ( 湿润剂 )、 烷基磺酸钠盐 7% ( 分 散剂 )、 白炭黑 8% ( 填料 )、 高岭土 ( 填料 ) 至 100%,
     实施例 14、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43%戊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 110 克 / 公顷、 200 克 / 公顷、 12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葡萄白粉病药后 8 天的防治效果分 别为 91.36%、 83.11%和 79.88%,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 剂。
     各处理防治葡萄白粉病结果
     实施例 15、 60%氟啶胺·戊菌唑可湿性粉剂
     氟啶胺 40%、 戊菌唑 20%、 月桂醇基硫酸钠 4% ( 湿润剂 )、 烷基磺酸钠盐 7% ( 分 散剂 )、 白炭黑 8% ( 填料 )、 高岭土 ( 填料 ) 至 100%,
     实施例 15、 500 克 / 升氟啶胺悬浮剂、 10%戊菌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 50 克 / 公 顷、 110 克 / 公顷、 60 克 / 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对茄子白粉病药后 7 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93.10%、 84.06%和 81.21%, 组合物的防效 ( 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 ) 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茄子白粉病结果
     16

一种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杀菌组合物.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4822A43申请公布日20110316CN101984822ACN101984822A21申请号201010253385422申请日20100806A01N43/653200601A01N43/40200601A01N55/10200601A01P3/0020060171申请人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5181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水库路113号72发明人张承来曹明章王新军李广泽54发明名称一种杀菌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由有效成分A氟啶胺和B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粉唑醇、叶菌唑、氟环唑、氟硅唑、氟喹唑、四氟醚唑。

2、、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菌唑、环丙唑醇中的任意一种组成,A与B的质量比为11001001。该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高,适合于防治瓜果蔬菜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合于防治白粉病。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4页CN101984822A1/1页2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A氟啶胺和B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粉唑醇、叶菌唑、氟环唑、氟硅唑、氟喹唑、四氟醚唑、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菌唑、环丙唑醇中的任意一种,A与B的质量比为11001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与B质量比例优选为1。

3、353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A与B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58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在瓜果蔬菜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尤其是白粉病的防治。权利要求书CN101984822A1/14页3一种杀菌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氟啶胺和三唑类杀菌剂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

4、、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0003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中国主要的白粉病有由禾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SPHAEROTHECAFULIGINEA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葡萄钩丝壳UNCINULANECATOR引起的葡萄白粉病;由榛球针壳PHYLLACTINIA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由蔷薇单丝壳SPHAEROTHECAPANNOSA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0004瓜类白粉病。

5、是瓜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病菌的闭囊壳。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0005在白粉病的防治上,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等药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同时三唑类药剂在使用剂量大时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容易引发药害。0006氟啶胺属2,6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链格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病菌非常有。

6、效。英文通用名FLUAZINAM化学名称3氯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三氟2,6二硝基对甲苯胺分子式C13H4CL2F6N4O4氟啶胺可以防治的具体病害有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晚疫病,苹果黑星病、叶斑病,梨黑斑病、锈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燕麦冠锈病,葡萄灰霉病、霜霉病,柑橘疮痂病、灰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草坪斑点病等。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灰葡萄孢病原菌也有良好效果,而且氟啶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0007但是氟啶胺目前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险。0008将氟啶胺与其它结构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进行复配,是解决其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和抗。

7、性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不同结构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说明书CN101984822A2/14页4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对白粉病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抗性风险低的杀菌组合物。0010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001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A氟啶胺与B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粉唑醇、叶菌唑、氟环唑、氟硅唑、氟喹唑、四。

8、氟醚唑、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菌唑、环丙唑醇中的任意一种,A与B质量比为11001001,优选比例为135351。0012戊唑醇TEBU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分子式0013己唑醇HEXA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0014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顺,反3氯44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恶氧戊烷2基苯基4氯苯基醚;0015氟环唑EPOXI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2RS,3RS132氯苯基2,3环氧24氟苯基丙基1氢1,2,4三唑;。

9、0016氟硅唑FLUSILAZOLE的化学名称为双4氟苯基甲基1H1,2,4三唑1基甲基甲硅烷;0017腈菌唑MYCLOBUTANI的化学名称为24氯苯基21H1,2,4三唑1甲基己腈;0018戊菌唑PEN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122,4二氯苯基戊基1H1,2,4三唑;0019氟喹唑FLUQUIN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32,4二氯苯基6氟21H1,2,4三唑1基喹唑啉13H酮;0020烯唑醇DINI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E12,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2,4三唑1基1戊烯3醇;0021三唑酮TRIADIMEFON的化学名称为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

10、2丁酮;0022丙环唑PROPI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1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0023三唑醇TRIADIMENOL的化学名称为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丁基2醇。0024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22,4二氯苯基31H1,2,4三唑1基丙基1,1,2,2四氟乙基醚;0025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的化学名称为2RS,3RS24氯苯基3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0026粉唑醇FLUTRIAFOL的化学名称为2氟苯基4氟苯基1H1,2,4三唑1乙醇;0027叶菌唑METCONAZOLE的化学。

11、名称为54氯苯基2,2二甲基1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说明书CN101984822A3/14页50028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强。0029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与助剂和填料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较好的剂型有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003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A与B的累积质量百分含。

12、量为585。0031上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除包括有效成分A与B之外,还包括助剂和其它有助于药效发挥的物质。乳油包括有机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微乳剂包括有机溶剂、乳化剂和水;水乳剂包括有机溶剂、分散剂、乳化剂和水;悬浮剂包括水、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润湿剂;可湿性粉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水分散粒剂包括分散剂、崩解剂、填料和湿润剂。以上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例如0032有机溶剂可选择异丙醇、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环乙酮、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乙烯酮、N辛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

13、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酸乙酯、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0033助溶剂可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0034分散剂可选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0035乳化剂可选择农乳600号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1601号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农乳500号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号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米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

14、400号苄基二甲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号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号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号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3号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号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0036防冻剂可选择丙三醇、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0037湿润剂可选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茶枯、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

15、一种或多种。0038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尿素、膨润土、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0039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0040填料可选择白碳黑、岭土、轻质碳酸钙、滑石、蒙脱土或凸凹棒石、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以及非吸附性钙质土或砂中的一种或多种。说明书CN101984822A4/14页60041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004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黄瓜、西瓜、南瓜、甜瓜、节瓜、瓠瓜、苦瓜、。

16、丝瓜、草莓、辣椒、白菜、茄子、马铃薯、葡萄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防治因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等。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004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田间的有效成分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具体实施方式0044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

17、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0045本发明组合物对白粉病菌等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毒力测定实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生物测定实例1组合物对瓜类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0046试验对象为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0047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

18、6112008。选取生长势一致的盆栽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试验处理参见表1、表2、表3,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24H后进行接种浓度为3105个孢子/ML的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以喷施等量清水的黄瓜苗为空白对照。接种后将黄瓜苗放入温室中培养。10D后,按照黄瓜白粉病的发病分级标准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0048黄瓜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00490级叶片无病斑;0050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的面积5以下;0051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的面积的610;0052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00537级。

19、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550;0054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00550056说明书CN101984822A5/14页70057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0058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0059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0060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0061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0062从表1结果可知,氟啶胺与戊唑醇的配比在10011100之间时,对。

20、黄瓜白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351135之间时,共毒系数在180以上。0063表1氟啶胺与戊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盆栽试验结果00640065从表2结果可知,氟啶胺与己唑醇复配,在配比为1001110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351135之间时,共毒系数在170以上。0066表2氟啶胺与己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盆栽试验结果00670068说明书CN101984822A6/14页80069表3结果表明,氟啶胺与腈菌唑的配比在10011100之间时,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351135之间时,共毒系数在180以上。0070表3氟啶胺与腈菌。

21、唑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0071007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制剂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0073乳油实施例0074将农药活性组分、乳化剂、部分溶剂按比例混合,在调制釜中混合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把剩余的溶剂缓慢地加入,充分搅拌后得到均匀的油相,制成乳油产品。0075实施例1、3。

22、03氟啶胺腈菌唑乳油0076氟啶胺30、腈菌唑03、农乳500号2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说明书CN101984822A7/14页90077实施例1、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25腈菌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150克/公顷、200克/公顷、75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37、8239和7909,组合物的防效明显优于各单剂。0078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结果00790080实施例2、404氟啶胺戊唑醇乳油0081氟啶胺04、戊唑醇40、农乳600号4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0082实施例2、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

23、分90克/公顷、200克/公顷、12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丝瓜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13、8186和7861,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083各处理防治丝瓜白粉病结果00840085实施例3、5氟啶胺己唑醇乳油0086氟啶胺25、己唑醇25、农乳500号3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0087实施例3、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0己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40克/公顷、200克/公顷、5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甜瓜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52、8334和7905,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088各处理防治甜。

24、瓜白粉病结果0089说明书CN101984822A8/14页100090微乳剂、水乳剂实施例0091按各组分配比,将活性组分溶解在溶剂和助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制得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再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或水相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制得微乳剂或水乳剂。0092实施例4、10氟啶胺氟硅唑微乳剂0093氟啶胺4、氟硅唑6、甲苯8溶剂、农乳500号8乳化剂、农乳600号5乳化剂、农乳1600号5乳化剂、月桂醇硫酸钠2湿润剂、乙二醇5防冻剂、水补充至1000094实施例4、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400克/升氟硅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60克/公顷、200克/公顷、75克/公顷。

25、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节瓜白粉病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95、8301和7916,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095各处理防治节瓜白粉病结果00960097实施例5、20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微乳剂0098氟啶胺5、苯醚甲环唑15、甲苯8溶剂、农乳500号8乳化剂、农乳600号5乳化剂、农乳1600号5乳化剂、月桂醇硫酸钠2湿润剂、乙二醇5防冻剂、水补充至1000099实施例5、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苯醚甲环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90克/公顷、200克/公顷、12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苦瓜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1、8420和8004,组合物的防效有。

26、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说明书CN101984822A9/14页110100各处理防治苦瓜白粉病结果01010102实施例6、15氟啶胺氟环唑水乳剂0103氟啶胺10、氟环唑5、DMF溶剂5、环己醇溶剂10、甘油防冻剂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5、水补充至1000104实施例6、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克/公顷、200克/公顷、12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09、8295和7928,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05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结果010601。

27、07实施例7、18氟啶胺戊菌唑水乳剂0108氟啶胺6、戊菌唑12、DMF溶剂5、环己醇溶剂10、甘油防冻剂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5、水补充至1000109实施例7、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0戊菌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90克/公顷、200克/公顷、12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瓠瓜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45、8108和7918,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10各处理防治瓠瓜白粉病结果0111说明书CN101984822A10/14页120112悬浮剂实施例0113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

28、混合均匀,经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悬浮剂。0114实施例8、40氟啶胺粉唑醇悬浮剂0115氟啶胺30、粉唑醇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乳化剂、丙二醇2助溶剂、黄原胶1增稠剂、有机硅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0116实施例8、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25粉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克/公顷、200克/公顷、12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21、8079和7836,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17各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结果01180119实施例9、24氟啶胺四氟醚唑悬浮剂0120氟啶胺20、四氟醚唑。

29、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乳化剂、丙二醇2助溶剂、黄原胶1增稠剂、有机硅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0121实施例9、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4四氟醚唑水乳剂分别按有效成分40克/公顷、200克/公顷、5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草莓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71、8409和8011,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22各处理防治草莓白粉病结果0123说明书CN101984822A11/14页130124实施例10、20氟啶胺己唑醇悬浮剂0125氟啶胺10、己唑醇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乳化剂、丙二醇2助溶剂、黄原胶1增稠剂、有机硅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0126实施。

30、例10、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0己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40克/公顷、200克/公顷、5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茄子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55、8316和8094,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27各处理防治茄子白粉病结果01280129水分散粒剂实施例0130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和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然后加1520的水,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主要设备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干燥设备烘房或流化床。0131实施例11、85氟啶胺腈菌唑水分散粒剂0132氟啶胺50、腈菌唑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湿润剂、木。

31、质素磺酸钠10分散剂、硫酸铵3崩解剂、高岭土填料至1000133实施例11、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分别按有效成分60克/公顷、200克/公顷、75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辣椒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61、8207和7866,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34各处理防治辣椒白粉病结果0135说明书CN101984822A12/14页14处理用量GAI/HA药前药后药后7天防效病指病指实施例116031379161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0029748207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7527827866清水空白对照/35498/0136013。

32、7实施例12、50氟啶胺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0138氟啶胺30、苯醚甲环唑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钠10分散剂、硫酸铵3崩解剂、高岭土填料至1000139实施例12、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分别按有效成分90克/公顷、200克/公顷、12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丝瓜白粉病药后8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7、8068和7813,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40各处理防治丝瓜白粉病结果01410142可湿性粉剂实施例0143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混合机、气流粉碎机。0144实。

33、施例13、70氟啶胺己唑醇可湿性粉剂0145氟啶胺15、己唑醇55、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烷基磺酸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0146实施例13、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0克/升己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45克/公顷、200克/公顷、5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甜瓜白粉病药后8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36、8321和7924,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47各处理防治甜瓜白粉病结果说明书CN101984822A13/14页1501480149实施例14、50氟啶胺戊唑醇可湿性粉剂0150氟啶胺15、戊唑醇35、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烷基磺酸。

34、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0151实施例14、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10克/公顷、200克/公顷、12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葡萄白粉病药后8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36、8311和7988,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52各处理防治葡萄白粉病结果015301540155实施例15、60氟啶胺戊菌唑可湿性粉剂0156氟啶胺40、戊菌唑20、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烷基磺酸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0157实施例15、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10戊菌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50克/公顷、110克/公顷、6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茄子白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10、8406和8121,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0158各处理防治茄子白粉病结果0159说明书CN101984822A14/14页16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