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护理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3919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34343.8

申请日:

2010.11.02

公开号:

CN102068103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45D 20/1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变更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国大阪府变更后:日本大阪府|||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5D 20/12申请日:20101102|||公开

IPC分类号:

A45D20/12

主分类号:

A45D20/12

申请人: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井康训; 宫田博光; 柴武志; 伊东谦吾; 三岛有纪子; 须田洋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

优先权:

2009.11.06 JP 2009-25536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张成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头发护理装置,包括金属微粒产生单元,每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具有包含金属的第一电极,并通过将所述金属分散成微粒。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包括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电极不同种类的金属。根据该头发护理装置,可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头发护理装置 (1), 包括 : 三个或更多个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50), 每个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离子, 其中所述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50) 中的至少两个还用作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并且每一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具有包含将要通过放电分散成微粒的金属的第一电极 (32, 42), 并且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一个 (30) 的第一电极 (32) 包含与所述金属微粒 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另一个 (40) 的第一电极 (42) 不同种类的金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包括通过放电将包含在所述电极 (32, 42) 中的金属分 别分散成微粒的放电器 (31, 41), 且 所述放电器 (31, 41) 中的一个 (31) 具有不同于所述放电器 (31, 41) 中的另一个 (41) 的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分别包括放电电路, 并且共同具有用于所述放电电路 的单个电压施加电路 (14), 所述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彼此不同。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电极, 并且所述金属微粒产生 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一个 (30) 的第二电极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 另一个 (40) 的第二电极由单个构件 (60) 共同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一个 (30) 的第一电极 (32) 以大于所述金属 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的所述一个 (30) 和所述另一个 (40) 的所述第一电极 (32, 42) 的直 径中的任一个的距离 (D3) 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另一个 (40) 的第一 电极 (42) 分开。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所述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50) 中的至少一个为散发雾的雾产生单元 (50)。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一个 (30) 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另一个 (40) 平行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一个 (30) 和所述另一个 (40) 的所述第一电 极 (32, 42) 之间的距离 (D5) 设为短于所述雾产生单元 (50) 的第一电极 (51a) 和所述金属 微粒产生单元 (30, 40) 中的所述一个 (30) 和所述另一个 (40) 的所述第一电极 (32, 42) 中 的任一个之间的距离 (D4)。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罩 (3a) 设置在由所述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50) 产生的离子的下游侧, 并且 所述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50) 的第一电极 (32, 42, 51a) 和罩 (3a) 之间的距离 (D6, D7) 基于施加至所述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50) 的电势差设定。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 (1), 其中 2 所述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50) 的每一个离子喷出口 (20a, 20b, 20c) 独立设置。

说明书


头发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吹风机之类的头发护理装置。背景技术 作为常规的头发护理装置, 熟知的是具有放电器 ( 金属微粒产生装置 ) 的吹风 机, 该放电器通过放电使包含在电极中的金属分散成微粒 ( 如, 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 No.2008-23063 : 专利文献 1)。
     根据在专利文献 1 中披露的吹风机, 通过将各种类型的金属包括在电极中而产生 各种类型的微粒, 以使各种类型的微粒附在头上。
     发明内容
     然而, 在专利文献 1 中披露的吹风机中,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金属包括在一对电极 中而产生各种类型的微粒。根据其中各种类型的金属通过单个放电器 ( 该对电极 ) 放电的 这种结构, 难以调节所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因此, 难以增强其头发护理性能。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能够增强头发护理效果的头发护理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头发护理装置, 包括三个或多个离子产生单元, 每 个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离子。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还用作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并 且每一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具有包含将要通过放电分散成微粒的金属的第一电极。 所述金 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包含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电 极不同种类的金属。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 能够相对于每一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调节所产生的每一种 金属微粒的量。因此, 可以改善头发护理效果。
     优选的是,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包括通过放电将包含在所述电极中的金属分别分散 成微粒的放电器, 且所述放电器中的一个具有不同于所述放电器中的另一个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 能够更容易地调节所述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
     优选的是,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分别包括放电电路, 并且共同具有用于所述放 电电路的单个电压施加电路, 所述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彼此不同。
     根据该结构, 能够调节所述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 同时简化结构, 降低成 本。
     优选的是,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电极, 并且所述金属微 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的第二电极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另一个的第二电 极由单个构件共同形成。
     根据该结构, 可以简化第二电极的结构, 并可以降低第二电极的成本。
     优选的是,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的第一电极以大于所述金属微粒 产生单元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的所述第一电极的直径中的任一个的距离与所述金属 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另一个的第一电极分隔开。
     根据该结构, 可以使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处的放电稳定, 以便可以抑制金属微粒产 生单元的喷射性能的降低。
     优选的是, 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散发雾的雾产生单元。
     根据该结构, 除了由雾产生单元产生的雾引起的头发护理效果之外, 所述雾还帮 助金属微粒到达头发。因此, 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
     优选的是,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 述另一个平行配置。
     根据该结构, 变得可行的是, 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金属微粒混合, 随后附到头发上。 因此, 可以防止金属微粒不均匀地附到头发上。因此, 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
     在这里, 进一步优选的是, 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的 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设为短于所述雾产生单元的第一电极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的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任一个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结构, 变得可行的是, 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金属微粒可靠地混合, 随后附到头 发上。因此, 可以防止不具有所述不同种类的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雾的混合物的金属 微粒附到头发上。因此, 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
     优选的是, 罩设置在由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的离子的下游侧, 并且所述离子产 生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罩之间的距离基于施加至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电势差设定。
     根据该结构, 能够相对于每一个离子产生单元限制充电离子附到所述罩上。换句 话说, 能够相对于每一个离子产生单元调节将附到头发上的离子的量。 因此, 离子可以以各 种离子合适的混合比附到头发上。
     优选的是, 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每一个离子喷出口独立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 可以限制一种种类的充电离子干扰产生另一种离子的离子产生单 元, 以便可以限制离子喷射性能的降低。特别地, 在采用气流喷射离子的情况中, 能够通过 使用气流为各种种类的离子形成离子喷射路径。因此, 可以更有效地限制一种种类的充电 离子干扰产生另一种离子的离子产生单元。 附图说明
     图 1 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作为头发护理装置的吹风机的剖视图 ;
     图 2 为从其进气口一侧观看的吹风机的正视图 ;
     图 3 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和雾产生单元设置在吹风机的主体上的截面的放 大横截面平面图 ;
     图 4A 为示出两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透视图 ;
     图 4B 为从其相对放电电极侧观看的示出两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正视图 ;
     图 4C 为沿图 4B 中示出的 IVB-IVB 线截取的剖视图 ;
     图 5 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大透视图 ;
     图 6 为示出从其相对放电电极侧观看的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大正视图 ;
     图 7 为沿图 6 中示出的 VII-VII 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 ;
     图 8 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基板的放大侧视图 ;
     图 9 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大侧视图 ;图 10 为沿着图 9 中示出的 X-X 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 ; 图 11A 为示出具有不同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的放大剖视图 ( 示例 图 11B 为示出具有不同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的放大剖视图 ( 示例 图 11C 为示出具有不同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的放大剖视图 ( 示例1) ;
     2) ;
     3) ; 图 12 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电路的示意图 ;
     图 13 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和雾产生单元设置在吹风机的主体上的截面的放 大横截面正视图 ;
     图 14 为示出吹风机的主体上的离子出口的放大横截面正视图 ;
     图 15A 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中的相对放电电极的修改例的放大正 视图 ; 以及
     图 15B 为相对放电电极的修改例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 ( 具体地, 吹风机 )1。
     本实施方式中的吹风机 ( 头发护理装置 )1 具有将由用户的手握持的手持把手 1a 和沿着与手持把手 1a 的交叉方向与手持把手 1a 连接在一起的主体 1b。由于手持把手 1a 和主体 1b, 当使用时, 吹风机 1 具有 T 形或 L 形外观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T 形 )。电缆 2 从 手持把手 1a 的末端引出。此外, 手持把手 1a 分段成主体 1a 上的基部 1c 和把手 1d。基部 1c 和把手 1d 经由接合部 1e 相互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把手 1d 可以折叠至平行于主体 1a 的位置。
     构成吹风机 1 的外壳的罩 3 通过连接多个分段部分构造而成。腔形成在罩 3 内, 并且各种电子部件容纳在该腔中。
     空气通路 4 形成在主体 1a 内。空气通路 4 沿着主体 1a 的从一侧 ( 右侧 ) 的进风 口 4a 到出口 4b 的纵向方向 ( 图 1 的水平方向 ) 形成。通过使容纳在空气通路 4 中的风扇 5 旋转而产生气流 W。即, 空气 ( 气流 W) 通过进风口 4a 从外面流入空气通路 4 的内部, 并 通过空气通路 4 的内部从出口 4b 排出。
     具有圆筒形形状且其两端开口的内管 6 设置在罩 3 的外管 3a 内。气流 W 流入内 管 6 的内部。风扇 5、 用于驱动风扇 5 的马达 7 和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器 8 从上游按此顺序 设置在内管 6 的内部。当加热器 8 工作时, 热空气从出口 4b 吹出。注意到, 在本实施方式 中, 带形和波纹形电阻器沿着内管 6 的内圆周缠绕, 以构造加热器 8。但加热器 8 的结构不 限于此。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雾产生单元 50、 以及向雾产生单元 50 施加电压的电 压施加电路 12 设置在主体 1a 中的腔 9 内。腔 9 形成在罩 3 和内管 6 之间。此外, 向金属 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 14 以及通过其切换热空气 / 冷空气和改 变操作模式的开关 15 设置在形成在于持把于 1a 的基部 1c 内的腔 13 中。
     通过其切换电力开 / 关和改变操作模式的另一开关 16 设置在形成在手持把手 1a
     的把手 1d 内的腔中。这些电子部件经由由金属导体等制成的芯线和由绝缘树脂等制成的 用于包覆芯线的护套构成的引线 ( 未示出 ) 相互连接在一起。注意到, 开关 15 和 16 可以 通过操作在手持把手 1a 的表面上露出的操作旋钮 17 和 18 改变它们内部接触点的开 / 关 状态。
     如图 2 所示, 操作旋钮 19 在基部 1c( 罩 3) 的侧面露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或雾产生单元 50 的开 / 关可以通过操作旋钮 19 改变。
     如图 1 所示, 电压施加电路 12 和 14 优选设置在手持把手 1a 中, 或者在从手持把 手 1a 延伸到主体 1b 中的区域中。由于这种配置, 当用户握持手持把手 1a 时, 由于电压施 加电路 12 和 14 的质量, 可以减小转矩。因此, 施加至用户的手的载荷可以降低。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电压施加电路 12 和 14 设置为以将它们设置在彼此相对的 一侧, 在其间插入有内管 6。即, 通过将内管 6 插入在电压施加电路 12 和 14 之间, 可以限制 由于电压施加电路 12 和 14 的相互干扰引起的诸如电压下降或电压波动之类的问题。
     内管 6 包括管状部 6a、 多个支撑肋 6b( 在图 1 中仅示出一个 ) 和凸缘 6c。支撑肋 6b 从管状部 6a 沿径向向外延伸。凸缘 6c 经由支撑肋 6b 与管状部 6a 连接在一起, 并从管 状部 6a 沿径向向外延伸。间隙 g1 形成在管状部 6a 和凸缘 6c 之间。一定体积的气流 W 分 流, 以经由间隙 g1 流入腔 9 的内部, 并形成支流 Wp。注意到, 作为支流 Wp 到腔 9 中的进气 孔口的间隙 g1 设置在风扇 5 的下游和加热器 8 的上游。因此, 支流 Wp 在由加热器 8 加热 之前是相对冷的气流。 注意到, 优选的是, 连接至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的引线、 连接至金属微粒产生单 元 40 的引线和连接至雾产生单元 50 的引线相互不交叉, 且相互之间尽可能大地间隔开。 根 据该结构, 可以限制由于沿着所述引线流动的电流的相互干扰引起的单元 30、 40 和 50 中的 诸如电压下降和电压波动之类的问题。
     椭圆形通孔 3b 形成在腔 9 的出口 4b 侧。通孔 3b 通过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盖 子 20 覆盖。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以及喷雾口 20c 分开形成在盖子 20 上。优选的 是, 盖子 20 的传导性形成为低于罩 3 的传导性, 以防止由于金属微粒和雾引起盖子 20 被充 电。如果盖子 20 被充电, 则由于盖子 20 的电荷, 充电的金属微粒和雾难以从单元 30、 40 和 50 上喷出。注意到, 盖子 20 在该部分处构成吹风机 1 的外壳。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包括放电电极 ( 第一电极 )32 和 42、 以及相对的放电 电极 ( 第二电极 )33 和 43。电压施加电路 14 在放电电极 32 和 42 之间, 以及相对的放电电 极 33 和 43 之间施加高压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1kV 至 -3kV), 以引起放电 ( 如电晕放电 ), 以便由于所引起的放电使金属微粒 ( 如金属分子或离子 ) 从放电电极 32 和 42 以及相对的 放电电极 33 和 43 上喷出。
     如图 4A 至 4C 所示,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具有几乎相同的形状。金属微粒 产生单元 30 和 40 中的一个围绕其中心轴线 C( 参见图 7) 倒转旋转, 与另一个接合, 随后接 合的单元 30 和 40 安装在腔 9 中。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平行于吹风机 1 的宽度方向 V( 参见图 2) 对齐。注意到,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以下, 将说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40) 的详细结构。
     如图 5 所示,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40) 包括由盒形第一构件 36(46) 和板形第二 构件 37(47) 构成的壳体 35(45)。放电电极 32(42) 固定在保持在第一构件 36(46) 和第二
     构件 37(47) 之间的基板 ( 支撑构件 )34(44) 上。
     放电电极 32(42) 构造成超细线, 且其宽度 ( 直径 ) 设为 10 至 400μm( 优选 30 至 300μm, 更优选 50 至 200μm)。 注意到, 其横截面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形状, 如圆形形状、 椭圆 形形状和多边形形状。
     此外, 例如, 放电电极 32(42) 由过渡金属 ( 如金、 银、 铜、 铂、 锌、 钛、 铑、 钯、 铱、 钌和 锇 ) 的单质或合金或者镀有过渡金属的材料制成。在其中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40) 喷 射的金属微粒包括金、 银、 铜等等的情况中, 由金属微粒形成抗菌效果。在其中金属微粒包 括铂、 锌、 钛等等的情况中, 金属微粒形成抗氧化效果。 注意到, 已知的是铂微粒形成极高的 抗氧化效果。
     而且,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40) 可以采取其它结构。例如,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40) 由于放电产生离子 ( 例如, 负离子, 如 NO2 和 NO3 ), 随后通过使负离子撞击放电电极 32(42)、 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包括金属材料或金属成分的另一构件等等而产生金属微 粒。即, 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和所述另一构件可以由上述过渡金属制成, 以从它们上喷 出金属微粒。
     如图 6 和 7 所示, 放电电极 32(42) 采用焊料 9 固定 ( 焊接 ) 在形成在基板 34(44) 的表面 34s(44s) 上的布线图 38(48) 上。 如图 7 和 8 所示, 基板 34(44) 通过将板形印刷基板切割成目标形状而形成。基板 34(44) 包括矩形基部部分 34a(44a) 以及从基部部分 34a(44a) 向上延伸 ( 在图 7 和 8 中 ) 的延伸部 34c(44c)。此外, 几乎矩形的切口 43d(44d) 形成在基部部分 34a(44a) 的左侧部 分上 ( 在图 7 和 8 中 ), 以形成一对延伸部 34e(44e)。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布线图 38(48) 形成在基板 34(44) 的表面 34s(44s) 上。布线 图 38(48) 包括焊接部 38a(48a)、 接线端部 38b(48b) 和引线部 38c(48c)。形成为线的放电 电极 32(42) 焊接在焊接部 38a(48a) 上。引线 ( 未示出 ) 电连接至接线端部 38b(48b)。引 线部 38c(48c) 将焊接部 38a(48a) 与接线端部 38b(48b) 电连接在一起。
     如图 8 所示, 有角端部 38d 和 38e(48d 和 48e) 形成在焊接部 38a(48a) 的左、 右端 部 ( 在图 8 中 )。中心轴线 C 表示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上的开口 33c(43c)( 还 参见图 5 和 6) 的中心轴线。有角端部 38d 和 38e(48d 和 48e) 设置在与如图 8 所示的中心 轴线 C 交叠的位置处。因此, 通过沿着有角端部 38d 和 38e(48d 和 48e) 放置作为线的放电 电极 32(42), 随后将放电电极 32(42) 焊接在焊接部 38a(48a) 上, 可以沿着如图 7 所示的 中心轴线 C 精确地设置放电电极 32(42)。换句话说, 有角端部 38d 和 38e(48d 和 48e) 起 到用于定位放电电极 32(42) 的标记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 放电电极 32(42) 以其远端 32a(42a) 突入到切口 34d(44d) 中的状态被固定。
     接线端部 38b(48b) 环状地形成, 以围绕通孔 34f(44f)。通孔 34f(44f) 形成在延 伸部 34c(44c) 上, 以从表面 34s(44s) 穿透至另一表面 34b(44b)。穿过通孔 34f(44f) 的 引线 ( 未示出 ) 焊接至接线端部 38b(48b)。注意到, 优选的是, 布线图 38(48) 由与焊料 59 形成低共熔连接的材料 ( 例如, 镍, 镀有锡镍合金的不锈钢等等 ) 制成。
     如图 6 所示, 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包括矩形基部部分 33a(43a) 和从基部部分 33a(43a) 向左延伸 ( 在图 6 中 ) 的接线端部 33b(43b)。接线端部 33b(43b) 从壳体 35(45) 向外延伸。
     作为金属微粒的喷出口的圆形开口 33c(43c) 形成在基部部分 33a(43a) 的大致中 心处。 如图 6 所示, 从正面看时, 放电电极 32(42) 位于开口 33c(43c) 的大致中心处。 此外, 通孔 33d(43d) 形成在接线端部 33b(43b) 上。引线 ( 未示出 ) 插入通孔 33d(43d) 中, 随后 与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电连接在一起。
     矩形切口 33e(43e) 分别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的上、 下边缘上 ( 在图 5 和 6 中 )。基板 33(43) 的延伸部 34e(44e)( 参见图 8) 分别与切口 33e(43e) 接合在一起。 此外, 两个圆形通孔 33f(43f) 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的基部部分 33a(43a) 上, 如 图 6 所示。
     另一方面, 与通孔 33f(43f) 相关联的两个凸起 36g(46g) 形成在构成壳体 35(45) 的第一构件 36(46) 的前侧面 36c(46c) 上。当将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附连在第一构件 36(46) 上时, 凸起 36g(46g) 插入通孔 33f(43f) 中, 随后凸起 36g(46g) 的突出穿过通孔 33f(43f) 的末端被加热, 以形成头部 36h(46h)[ 即, 热变软 ]。
     如 图 9、 10 和 7 所 示, 构 成 壳 体 35(45) 的 第 一 构 件 36(46) 包 括 矩 形 底 部 36i(46i)、 从底部 36i(46i) 的周边突出的侧壁部 36a(46a)、 从底部 36i(46i) 突出的肋部 36d(46d)( 参见图 7)、 以及从底部 36i(46i) 突出并与肋部 36d(46d) 一体地设置的两个凸 起 36e(46e)。注意到, 与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的开口 33c(43c) 相关的开口 36m(46m) ( 参见图 7) 形成在与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接触的侧壁部 36a(46a) 上。此外, 矩形切口 37a(47a) 和两个通孔 37b(47b) 形成在作为构成壳体 35 的另一构件的第二构件 37(47) 上。
     基板 34(44) 固定在第一构件 36(46) 和第二构件 37(47) 之间。 当固定基板 34(44) 时, 基板 34(44) 置于肋部 36d(46d) 的上表面 36k(46k) 上、 置于形成在侧壁部 36a(46a) 上 的切口 36b(46b)( 参见图 5) 的底表面上等等, 如图 10 和 7 所示, 随后第二构件 37(47) 进 一步置于基板 34(44) 上。此时, 基板 34(44) 处于它的其上固定放电电极 32(42) 的表面 34s(44s) 面向底部 36i(46i) 且在表面 34s(44s) 和底部 36i(46i) 之间形成空隙的状态中。 此外, 放电电极 32(42) 沿着开口 33c(43c) 的中心轴线 C 设置, 如图 10 所示。
     在基板 34(44) 和第二构件 37(47) 堆叠在第一构件 36(46) 上的状态中, 第一构 件 36(46) 的凸起 36e(46e) 分别插入通孔 34m(44m)( 参见图 8) 和第二构件 37(47) 的通孔 37b(47b)( 参见图 9) 中。随后, 凸起 36e(46e) 的突出穿过通孔 37b(47b) 的末端被加热, 以 形成如图 5、 9 和 10 所示的头部 36f(46f)[ 即, 热变软 ]。
     以这种方式, 基板 34(44) 一体结合为容纳在壳体 35(45) 中, 固定在基板 34(44) 上的放电电极 32(42) 由壳体 35(45) 包围。优选的是, 根据包含在放电电极 32(42) 中的金 属的种类区分头部 36f(46f) 的每一种形状, 如图 4A 和 4B 所示。据此, 容易确定包含在放 电电极 32(42) 中的金属的种类。
     此 外, 开 口 O 在 放 电 电 极 32(42) 的 远 端 32a(42a) 的 侧 向 位 置 处 形 成 在 壳 体 35(45) 上, 如图 5、 9 和 10 所示。如图 10 所示, 开口 O 形成为矩形开口 o1 和 o2(o3 和 o4)。 开口 o1(o3) 通过形成在第一构件 36(46) 的底部 36i(46i) 上的切口 36j(46j) 和相对的放 电电极 33(43) 形成。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封闭切口 36j(46j) 的开口端, 以形成开口 o1(o3)。类似地, 开口 o2(o4) 通过形成在第二构件 37(47) 上的切口 37a(47a) 和相对的放 电电极 33(43) 形成。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封闭切口 37a(47a) 的开口端, 以形成开口 o2(o4)。开口 o1 和 o2(o3 和 o4) 的区域沿垂直于放电电极 32(42) 的延伸方向的方向 ( 图10 中的上下方向 ) 相互交叠。
     如上所述, 放电电极 32(42) 由线构成。由于线沿其长度通常具有均匀的直径, 则 可以容易地将远端 32a(42a) 的曲率半径保持为与所述线的直径一致的几乎恒定的值。因 此, 可以容易保持强的电场集中度, 由此可以限制金属微粒产生性能的降低。注意到, 在其 中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形成为线的情况中明显可以实现相同的优点。此外, 可以设置多 条线, 且放电电极和相对的放电电极都可以形成为具有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线的放电电极 32(42) 焊接在形成在作为支撑构件的基板 33(43) 上的布线图 38(48) 上。因此, 可以容易地固定放电电极 32(42), 且可以使施加至放 电电极 32(42) 的载荷低于其它固定方法中的载荷。线越细, 线越容易弯曲。因此, 通过焊 接的固定在确保线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放电电极 32(42)) 的位置精度方面是极其有效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 支撑放电电极 32(42) 的基板 34(44) 与至少保护放电电极 32(42) 的远端 32a(42a) 的壳体 35(45) 集成在一起。由于放电电极 32(42) 被壳体 35(45) 有效地保护, 当传送或安装在吹风机 ( 头发护理装置 )1 中时, 可以容易地操作金属微粒产 生单元 30(40)。
     在 本 实 施 方 式 中, 虽 然 形 成 了 开 口 33c、 36m(43c、 46m) 和 O, 但几乎放电电极 32(42) 的整个长度都由壳体 35(45) 包围 ( 保护 )。但是, 足够的是, 至少放电电极 32(42) 的从基板 34(44) 上向外突出的远端 32a(42a) 由壳体 35(45) 包围 ( 保护 )。支撑构件 ( 在 本实施方式中为基板 34(44)) 或未形成为线的电极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可以构成壳体 35(45) 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 开口 O 在放电电极 32(42) 的远端 32a(42a) 的侧向位置处形成 在壳体 35(45) 上。 当放电电极 32(42) 形成为超细线时, 放电电极 32(42) 的刚性降低, 且由 于在其附连工作时由工具施加的作用力而容易弯曲。如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出现这种情况, 则容易通过开口 O 调节放电电极 32(42) 的位置和状态。因此, 可以有效地进行放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平行于吹风机 1 的宽度方向 V( 参见 图 2) 对齐。在这里,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的放电电极 32 和 42 之间的距离 D3 形成 为大于放电电极 32 和 42 的任何直径, 如图 4B 所示。由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设置 为使放电电极 ( 第一电极 )32 和 42 中的一个电极 [32] 在距离上远离放电电极 ( 第一电 极 )32 和 42 中的另一个电极 [42], 距离 D3 大于放电电极 32 和 42 的任何直径, 如上所述, 则可以进行稳定的放电。
     通过上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进行了许多研究。 根据研究的结果, 发现 : 当通过向头 发提供铂微粒以修复头发的受损而对头发呈现抗氧化效果时, 除了向提供铂微粒之外, 还 可以通过提供锌微粒有效地修复头发的受损。
     因此, 在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的放电电极 32 中包含铂, 在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40 的放电电极 42 中包含锌。注意到, 可行的是, 在放电电极 42 中包含铂, 而在放电电极 32 中 包含锌。
     在其中如上所述区分包含在放电电极 32 和 42 中的金属的种类的情况中, 优选的 是, 放电电极 32 和 42 的放电部 31 和 41 的结构是有差别的。注意到, 放电部 31 和 41 是通 过放电将包含在放电电极 32 和 42 中的金属分散成微粒的部分。在这里, 放电部 31 或 41 的结构是指放电电极 ( 第一电极 ) 和相对的放电电极 ( 第二电极 ) 的形状、 长度、 直径、 材
     料和 / 或电极之间的距离, 特别地, 指它们的远端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 放电部 31(41) 由放电电极 32(42) 和相对的放电电极 33(43) 构成。
     放电部 31 和 41 的结构的区分的例子在图 11A 至 11C 中示出。在图 11A 中, 放电 电极 32 和 42 的直径 a 和 b 是有差别的。在图 11B, 放电电极 32 和 42 以及相对的放电电 极 33 和 43 之间的距离 d 和 c 是有差别的。在图 11C 中, 相对的放电电极 33 和 43 的开口 内径 f 和 e 是有差别的。
     注意到, 用于区分的结构不限于图 11A 至 11C 中示出的例子。可以在上述三种结 构中进行任意的组合。可替换地, 放电部 31 和 41 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方法区分开。注意到, 图 11A 至 11C 中示出了其中 b > a、 d > c 和 e > f 的例子。然而, 它们的不等式关系可以 颠倒 (b < a、 d < c 和 e < f)。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共同具有作为它们的放电电路的单 个电压施加电路 14。但它们的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是有差别的。
     具体地, 如图 12 所示,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经由电阻器 R31 和 R32 连接至电压施 加电路 14, 每个电阻器 R31 和 R32 约为 5 至 30MΩ。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40 经由电阻器 R41 和 R42 连接至电压施加电路 14, 每个电阻器 R41 和 R42 约为 5 至 30MΩ。根据这些结构, 高 压施加至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放电电极 32 经由电阻器 R31 与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负端连接在一起, 负高压施加 至其上。相对的放电电极 33 经由电阻器 R32 与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注 意到, 当电阻器 R32 的电阻值设为零时, 相对的放电电极 33 保持为地电位, 由此用作接地 端。
     电阻器 R31 和 R32 中的每一个为用作阻抗元件且可以为采用目标电阻值的阻抗元 件的电路部件。例如, 容纳放电部 31 的壳体构件可以用作电阻器 R31 或 R32。电阻器 R31 和 R32 的电阻值预先独立且分开地设为任意值, 以在放电电极 32 和相对的放电电极 33 之 间施加适合产生预定量的离子 ( 负离子 ) 的放电电压。因此, 不同地设置电阻器 R31 和 R32 的电阻值 ( 在某些情况中设为相同的值 )。
     放电电极 42 经由电阻器 R41 与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负端连接在一起, 负高压施加 至其上。相对的放电电极 43 经由电阻器 R42 与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注 意到, 当电阻器 R42 的电阻值设为零时, 相对的放电电极 43 保持为地电位, 由此用作接地 端。
     电阻器 R41 和 R42 中的每一个为用作阻抗元件且可以为采用目标电阻值的阻抗元 件的电路部件。例如, 容纳放电部 41 的壳体构件可以用作电阻器 R41 或 R42。电阻器 R41 和 R42 的电阻值预先独立且分开地设为任意值, 以在放电电极 42 和相对的放电电极 43 之 间施加适合产生预定量的离子 ( 负离子 ) 的放电电压。因此, 不同地设置电阻器 R41 和 R42 的电阻值 ( 在某些情况中设为相同的值 ), 并且电阻器 R41 和 R42 的电阻值能够设置为与电 阻器 R31 和 R32 的电阻值不同的值。
     电压施加电路 14 构造为例如具有产生直流高压的点火器等。电压施加电路 14 共 同地且同时向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的放电部 31 和 41 施加预定的负的直流高压。注 意到, 电压施加电路 14 还可以附加地具有选择性地仅向放电部 31 和 41 中的任一个施加电 压的功能。
     可替换地, 电压施加电路 14 可以构造为产生交流高压。在这种情况中, 整流二极 管 ( 未示出 ) 设置在电阻器 R31 和电压施加电路 14 之间, 相对的放电电极 33 经由电阻器 R32 连接至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接地端。根据该结构, 类似于图 12 中示出的结构, 通过将来 自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负高压施加至放电部 31, 可以产生离子 ( 负离子 )。
     注意到, 电压施加电路 14 可以产生正的高压, 并将它施加至放电部 31 和 41。 在这 种情况中, 放电部 31 和 41 可以产生正离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设置了两个放电部 31 和 41。然而, 可以设置三个或多个放电 部。 在这种情况中, 优选的是, 所述放电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其它放电部的结构不同的结 构。
     根据上述结构, 可行的是, 通过在电压施加电路 14 与放电部 31 和 41 之间提供电 阻器 R31 和 R32, 并独立地且分开地调节它们的电阻值, 向放电部 31 和 41 中的每一个提供 来自单个电源 ( 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适合放电的电功率。因此, 能够以独立地适合放电部 31 和 41 的不同放电效率在放电部 31 和 41 处放电。因此, 可以由放电部 31 和 41 中的每一 个产生不同量的离子, 以产生最佳量的离子。
     此外, 可以共享电压施加电路 14, 由此可以实现尺寸的减小和成本的降低。而且, 通过组合常规放电单元而利用它们构建上述单元 30 和 40。因此, 不需要开发新的放电单 元, 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注意到, 通过使放电部的结构以及其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有差别, 可以调节将要 产生的离子的量。
     以下, 将说明吹风机 1 的除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之外的其它部件。
     如图 3 所示, 雾产生单元 50 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放电电极 ( 第一电极 )51a 和 相对的放电电极 ( 第二电极 )51b。次级电压施加电路 12 在放电电极 51a 和相对的放电电 极 51b 之间施加高压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3kV 至 -5kV), 以引起放电 ( 如电晕放电 )。 具体 地, 放电电极 51a 形成为具有针形形状, 相对的放电电极 51b 形成为具有环状和板状形状。 相对的放电电极 51b 位于放电电极 51a 的远端侧, 与放电电极 51a 隔开一定的距离。
     雾产生单元 50 包括作为冷却单元的珀耳帖元件 ( 未示出 ) 和冷却板。冷却板由 导热材料 ( 如, 金属部件等等 ) 制成。通过冷凝由珀耳帖元件冷却的冷却板上的空气中的 湿气, 产生露状冷凝水。散热片 51c 设置在雾产生单元 50 的上游侧, 以在冷却冷却板时发 散在珀耳帖元件处产生的热量。 根据该结构, 由于放电, 供给的水, 即, 露状冷凝水分散成微 粒, 以便产生极小的纳米尺寸的雾 ( 包括负离子的带负电的雾 )。在本实施方式中, 珀耳帖 元件和冷却板对应于供水部。
     雾产生单元 50 通过焊接、 型锻等固定在印刷基板 ( 基部部分 )52 上 ( 参见图 3)。 印刷基板 52 置于从内管 6 的上壁 6f 突出的固定肋 ( 固定构件 )6g 上 ( 参见图 13), 使得雾 产生单元 50 固定在内管 6 之上。
     注意到, 通过腔 ( 支流路径 )9 的气流方向 / 体积可以通过改变固定肋 6g 的形状 和突出位置而被调节至目标方向 / 体积。即, 固定肋 6g 可以用作用于控制通过腔 ( 支流路 径 )9 的气流方向 / 体积的控制装置。
     关于雾产生单元 50, 它越靠近吹风机 1 的沿宽度方向 V 的一个侧端 ( 图 13 中的右 端 ), 使印刷电路板 52 和内管 6 的上壁 6f 之间的距离越短。以这种方式配置雾产生单元
     50。 换句话说, 印刷电路板 52 倾斜固定, 以使它的一侧 ( 图 13 中的右侧 ) 在从出口 4b 侧观看吹风机 1( 处于其中主体 1b 定位在上且手持把手 1a 向下延伸的位置 ) 时如图 13 所 示向下定位。通过如上所述使印刷电路板 52 倾斜, 从间隙 g1 流入腔 9 的支流 Wp 进一步分 成流过印刷电路板 52 上的散热片 51c 的支流和通过印刷电路板 52 与内管 6 的上壁 6f 之 间的空隙的另一支流。
     通过如上所述使支流 Wp 进一步分支, 可以产生主要用于冷却 ( 散热 ) 的支流和主 要用于散发雾的另一支流。此外, 通过使印刷电路板 52 与上壁 6f 之间的空隙较宽, 可以形 成用于散发雾的另一支流的更大的气流体积, 以便可以实现稳定的雾散发。
     注意到,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以及雾产生单元 50 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产生离 子的离子产生部。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可以采取具有通过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蒸汽产生机构的 结构。雾产生单元可以采取具有通过使金属溶液雾化而产生金属微粒的金属溶液雾化机 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以及雾产生单元 50 沿着吹风机 1 的 宽度方向在腔 9 中对齐。 在这里,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设置为使得它们的放电电极 32 和 42 之间的距离 D5 小于雾产生单元 50 与放电电极 32 和 42 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 D4( 距 离 D4 是放电电极 32 和 51a 之间的距离以及放电电极 42 和 51a 之间的距离中的较小的一 个 )( 参见图 13)。根据该结构, 能够限制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中的任一个 ( 在本实 施方式中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离雾产生单元 50 很远。因此, 能够限制不同种类的金属 微粒中的任何一种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铂颗粒 ) 在它们到达头发之前不与雾混合。
     关于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它们的放电电极 32、 42 和 51a 与上罩 3c 之间的 距离 D6 和 D7 基于将施加至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的电势差设定 ( 参见图 13)。在这 里, 上罩 3c 是罩 3 的一部分。上罩 3c 沿离子喷射方向位于单元 30、 40 和 50 的下游侧 ( 图 1 中的左侧 ), 并位于其中设置单元 30、 40 和 50 的腔 9 的外面。上罩 3c 构成吹风机 1 的沿 离子喷射方向位于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以及喷雾口 20c 的下游侧的外壳。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共同使用单个电压施加电路 14, 雾产 生单元 50 使用单独的电压施加电路 12。随后, 使施加至雾产生单元 50 的电势差大于共同 施加至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的电势差。因此,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配置为使 得它们的上述距离 D6 彼此相等。从其上施加较大的电势差的雾产生单元 50 上喷射出的雾 比金属微粒充更多的电荷。因此, 雾产生单元 50 配置为使上述距离 D7 大于距离 D6。
     通过基于如上所述的施加至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的电势差设置距离 D6 和 D7, 限制从单元 30、 40 和 50 喷出的离子被吸向上罩 3a。因此, 可以限制头发护理效果的退 化。此外, 能够相对于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中的每一个调节附到头发上的离子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上罩 3a 具有如图 13 所示的平坦表面。在其中上罩 3a 具有弯曲 表面的情况中, 可以基于将施加至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的电势差设置放电电极 32、 42 和 51a 与上罩 3c 之间的每一个最小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使金属微粒喷出口 20 和 20b 的每一个内径都小于喷雾口 20c 的 内径, 如图 14 所示。因此, 可以容易地经由喷雾口 20c 对雾产生单元 50 进行维护, 并且确 认雾产生单元 50 的状态。 此外, 可以防止手指、 工具等等不恰当地插入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中。
     此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吹风机 1 具有发光体 ( 发光部 )21。发光体 21 包括设置 在腔 9 中诸如 LED( 发光二极管 ) 等之类的光源 21a 和由诸如丙烯酸树脂之类的透明合成 树脂形成的光导构件 21b。如图 2 所示, 椭圆形孔 20d 在盖子 20 上的喷雾口 20c 与一对金 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之间垂直形成。光导构件 21b 的位于与光源 21a 相对的一侧处的 发射端 21c 插入孔 20d 中, 使得发射端 21c 露出到盖子 20 的外面。因此, 从光源 21a 发出 的光通过光导构件 21b 被引导, 随后从发射端 21c 发射到盖子 20 的外面。根据该结构, 当 使用该吹风机 1 时发射端 21c 面向用户的头部。
     发光体 21 可以用作指示吹风机 1 的操作模式的显示装置。例如, 当通过使用加热 器 8 吹出热空气时发光体 21 将其颜色变为红色, 在不采用加热器 8 的条件下吹出冷空气时 变为绿色, 在通过操作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喷射金属微粒时变为黄色, 在通过操作雾 产生单元 50 喷出雾时变为蓝色, 等等。例如, 嵌在其上嵌有电压施加电路 12 等的同一基 板上的控制电路 ( 未示出 ) 可以根据部件的操作条件控制光从光源 21a 的发射。在这种 情况中, 设置与多种颜色相关联的多个光源 21a, 且控制电路根据部件的操作条件控制光源 21a。注意到, 控制电路可操作地使光源 21a 闪烁, 以控制闪烁间隔, 并且改变发射强度。光 源 21a 的这些发射模式可以根据吹风机 1 的各种操作模式设定。
     此外, 还能够通过从发光体 21 发射的光在人体上产生一些效应。例如, 在其中具 有 415nm 波长的高强度 LED 用作光源 21a 时, 通过从光源 21a 发射的蓝光, 确定的是由消除 细菌而产生的杀菌效果, 由毛孔关闭或者皮脂分泌减少而产生的痤疮防护效果。在具有几 乎 630nm 波长的高强度 LED 用作光源 21a 的情况中, 通过从光源 21a 发射的红光, 确定的是 诸如由于血液循环促进或新生引起的新陈代谢的激活、 胶原质和弹性蛋白的生成促进之类 的效果。而且, 当重复红光的发射时, 确定是诸如细的皱纹、 色斑、 晦暗、 毛孔开放等之类的 光老化的皮肤的修复, 以及痤疮后留下的疤痕的修复。 注意到, 这些效果对不同的个体会不 同。
     而且, 还能够将发光体 21 用作用于辐照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和 / 或雾产生 单元 50 的辐照装置。据此, 容易确认单元 30、 40 和 / 或 50 的状态。此外, 还可以改善操作 效率, 因为它们的可视性在它们的诸如清洁之类的维护时增强了。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吹风机 ( 头发护理装置 )1 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和 雾产生单元 50 容纳在同一空间 ( 即, 腔 9) 内。如果由雾产生单元 50 产生的雾到达金属微 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则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将会被充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电压 和 / 或电场会改变, 使得令人担心的是, 金属微粒的产生会变得不稳定, 且单元 30 和 40 的 金属部分会由于湿气受到侵蚀。
     然而,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设置在通过其散发由雾产生单 元 50 产生的雾的雾散发区域 Ami 之外的区域中, 如图 3 所示。具体地,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沿垂直于雾散发区域 Ami 内的雾散发方向 Dp 的方向 Dn 与雾产生单元 50 分开。由 于雾沿着雾散发方向 Dp 从雾产生单元 50 流出, 则雾难以到达沿垂直于雾散发方向 Dp 的方 向 Dn 与雾产生单元 50 分开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因此, 根据上述结构, 金属微粒 产生单元 30 和 40 几乎不受从雾产生单元 50 流出的雾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腔 9 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在相对靠近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的位置处与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相对设置, 雾产生单元 50 在相对靠近 喷雾口 20c 的位置处与喷雾口 20c 相对设置。此外, 如图 3 所示, 雾产生单元 50 和盖子 20 之间的距离 D1 形成为短于雾产生单元 50 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之间的距离 D2。而 且, 在腔 9 中, 从间隙 g1 中流出的支流 Wp 从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以及喷雾口 20c 排 出到外面。
     因此, 由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产生的金属微粒从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相对平缓地排出, 由雾产生单元 50 产生的雾从喷雾口 20c 相对平缓地排出。 换句话说, 所构 造的是一种下述结构, 其中由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产生的金属微粒几乎不流向雾产 生单元 50 侧, 且由雾产生单元 50 产生的雾几乎不流向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侧。注 意到, 支流 Wp 对金属微粒和雾的排出起作用。 然而, 如果未形成支流 Wp, 则金属微粒和雾可 以从相关的喷出口 20a 至 20c 排出。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在腔 9 中设置间隔壁, 更严格地限制雾到达金属微粒 产生单元 30 和 40。光导构件 21b 和用于将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固定在内管 6 上的 固定构件 6d( 参见图 1 和 13) 用作间隔壁。
     光导构件 21b 具有板形形状, 并且配置为使其宽度方向沿着内管 6 的圆周方向对 齐。光导构件 21b 用作腔 9 中的间隔壁。金属微粒散发区域 Ame( 即, 在图 3 中相对于金属 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的左侧区域 ) 和雾散发区域 Ami( 即, 在图 3 中相对于雾产生单元 50 的左侧区域 ) 由光导构件 21b 分段。 固定构件 6d 沿径向方向从内管 6 的管状部 6a 向外突出, 并将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附连在内管 6 上。固定构件 6d 包括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侧向金属微粒 喷出口 20a 和 20b 延伸的分隔部 6e。由于分隔部 6e 不可避免地设置在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附近, 则可以有效地防止雾到达具有其相对小型的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由于间隙 g2( 参见图 3) 进一步形成在间隔壁 6d 的分隔部 6e 和盖子 20 之间, 则 限制金属微粒到达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因此, 能够限制对由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进行的金属微粒的产生的抑制。注意到, 代替间隙 g2, 低传导性或绝缘构件可以插入 固定构件 6d 和盖子 20 之间。
     用作间隔壁的光导构件 21b 和固定构件 6d( 分隔部 6e) 平行于垂直于雾散发方向 Dp 的方向 Dn 对齐, 并沿着雾散发方向 Dp 延伸。 因此, 可以有效地防止雾到达具有其相对小 型的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上所述, 包含在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的放电电极 32 和 42 中的金属的种类是有差别的。换句话说, 包含在多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第一电极中的 至少一种金属与包含在所述多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剩余第一电极中的其它种类的金属 不同。因此, 能够相对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中的每一个调节所产生的每一种金属 微粒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铂和锌 ) 的量。因此, 可以改善头发护理效果。
     此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 能够通过使放电部 31 和 41 的形状存在差别而容易地调节 所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
     此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 能够通过使共用电压施加电路 14 的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 存在差别而调节所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 同时结构简单, 且成本低。
     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 ( 多个 )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设置为使放电电 极 ( 第一电极 )32 和 42 中的一个电极 [32] 以大于放电电极 32 和 42 的任一个直径的距离 D3( 参见图 4B) 远离放电电极 ( 第一电极 )32 和 42 中的另一个电极 [42]。因此, 可以使金 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处的放电稳定, 以便可以抑制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的喷射 性能的降低。
     此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 除了由通过雾产生单元 50 产生的雾引起的头发护理效 果, 所述雾还帮助金属微粒到达头发。因此, 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具有包含不同种类的金属且平行设 置的放电电极 ( 第一电极 )32 和 42。 因此, 能够混合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金属微粒, 随后使其 附到头发上。因此, 可以防止金属微粒不均匀地附到头发上。因此, 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 理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平行设置并具有包含不同种类的金 属的放电电极 ( 第一电极 )32 和 42。 因此, 能够使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金属微粒可靠地混合, 随后附到头发上。因此, 能够防止金属微粒附到头发上而不具有所述不同种类的金属中的 至少一种和所述雾的混合物。因此, 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中, 基于将施加至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的电势差设置放电电极 32、 42 和 51a 与上罩 3c 之间的距离 D6 和 D7。通过如上所述 设置所述距离, 能够相对于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中的每一个限制充电离子附到上罩 3c 上。换句话说, 能够相对于离子产生单元 30、 40 和 50 中的每一个调节将附到头发上的离子 的量。因此, 离子可以各种种类的离子的合适的混合比附到头发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不同种类的离子独立地设置离子出口 ( 金属微粒喷出口 20a 和 20b 以及喷雾口 20c)。因此, 能够限制一种种类的充电离子干扰产生另一种离子的离子 产生单元, 以便可以限制离子喷射性能的降低。特别地, 在采用气流喷射离子的情况中, 能 够通过使用气流为各种种类的离子形成离子喷射路径。因此, 能够更有效地限制一种种类 的充电离子干扰产生另一种离子的离子产生单元。
     虽然以上已经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并且可以 采取多种修改。
     例如, 金属微粒产生单元 30 和 40 和雾微粒产生单元 50 可以颠倒设置。
     此外, 分隔部 6e 可以与雾产生单元 50 的固定构件集成在一起。
     此外, 没有必要在与罩 3 分开设置的盖子上形成喷出口 20a 至 20c。喷出口 20a 至 20c 可以形成在罩 3 上。而且, 代替间隙 g2, 绝缘构件可以插入分隔部 6e( 固定构件 6d) 和 外壳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盖子 20) 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所述多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第二电极分开设置。 然而, 用于 所述多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的第二电极可以由单个构件 60 形成, 如图 15A 和 15B 所示。通过用单个构件 60 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电极, 可以简化它们的结构, 并可以降低 它们的成本。注意到, 在图 15A 和 15B 中, 第一电极 32 和 34 的直径 第二电极 ( 构件 60) 与第一电极 32 和 34 的远端之间的距离 D、 以及开口 33c 和 43c 的内径分别形成为相同。然 而, 它们中的至少任一个可以形成为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彼此相对。 然而,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
     需要彼此相对。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彼此相对的情况中, 不需要在第二电极上形成开 口。
     根据本发明的头发护理装置可以适用于除吹风机之外的其它装置, 如发刷和烫发 器。
     此外,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可以对第一和第二电极、 离子产生单元和其它部件的详 细规格 ( 如, 形状、 尺寸、 布局等 ) 进行任意修改。

头发护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头发护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头发护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发护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发护理装置.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8103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68103ACN102068103A21申请号201010534343822申请日20101102200925536520091106JPA45D20/1220060171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国大阪府72发明人松井康训宫田博光柴武志伊东谦吾三岛有纪子须田洋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张成新54发明名称头发护理装置57摘要一种头发护理装置,包括金属微粒产生单元,每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具有包含金属的第一电极,并通过将所述金属分散成微粒。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包括与。

2、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电极不同种类的金属。根据该头发护理装置,可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16页CN102068104A1/2页21一种头发护理装置1,包括三个或更多个离子产生单元30,40,50,每个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离子,其中所述离子产生单元30,40,50中的至少两个还用作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并且每一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具有包含将要通过放电分散成微粒的金属的第一电极32,42,并且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一个30的第一电极32包含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

3、中的另一个40的第一电极42不同种类的金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包括通过放电将包含在所述电极32,42中的金属分别分散成微粒的放电器31,41,且所述放电器31,41中的一个31具有不同于所述放电器31,41中的另一个41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分别包括放电电路,并且共同具有用于所述放电电路的单个电压施加电路14,所述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彼此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电极,并且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

4、所述一个30的第二电极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所述另一个40的第二电极由单个构件60共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所述一个30的第一电极32以大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的所述一个30和所述另一个40的所述第一电极32,42的直径中的任一个的距离D3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所述另一个40的第一电极42分开。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所述离子产生单元30,40,50中的至少一个为散发雾的雾产生单元50。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所述一。

5、个30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所述另一个40平行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所述一个30和所述另一个40的所述第一电极32,42之间的距离D5设为短于所述雾产生单元50的第一电极51A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中的所述一个30和所述另一个40的所述第一电极32,42中的任一个之间的距离D4。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罩3A设置在由所述离子产生单元30,40,50产生的离子的下游侧,并且所述离子产生单元30,40,50的第一电极32,42,51A和罩3A之间的距离D6,D7基于施加至所述离子产生单元30,。

6、40,50的电势差设定。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发护理装置1,其中权利要求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2/2页3所述离子产生单元30,40,50的每一个离子喷出口20A,20B,20C独立设置。权利要求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1/14页4头发护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诸如吹风机之类的头发护理装置。背景技术0002作为常规的头发护理装置,熟知的是具有放电器金属微粒产生装置的吹风机,该放电器通过放电使包含在电极中的金属分散成微粒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200823063专利文献1。0003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吹风机,通过将各种类。

7、型的金属包括在电极中而产生各种类型的微粒,以使各种类型的微粒附在头上。发明内容0004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吹风机中,通过将不同类型的金属包括在一对电极中而产生各种类型的微粒。根据其中各种类型的金属通过单个放电器该对电极放电的这种结构,难以调节所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因此,难以增强其头发护理性能。0005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能够增强头发护理效果的头发护理装置。0006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头发护理装置,包括三个或多个离子产生单元,每个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离子。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中的至少两个还用作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并且每一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具有包含将要通过放电分散成微粒的金属的第一电极。所述。

8、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一个的第一电极包含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电极不同种类的金属。0007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能够相对于每一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调节所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因此,可以改善头发护理效果。0008优选的是,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包括通过放电将包含在所述电极中的金属分别分散成微粒的放电器,且所述放电器中的一个具有不同于所述放电器中的另一个的结构。0009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容易地调节所述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0010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分别包括放电电路,并且共同具有用于所述放电电路的单个电压施加电路,所述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彼此不同。0011根据该结构,能够调节所。

9、述产生的每一种金属微粒的量,同时简化结构,降低成本。0012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第二电极,并且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的第二电极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另一个的第二电极由单个构件共同形成。0013根据该结构,可以简化第二电极的结构,并可以降低第二电极的成本。0014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的第一电极以大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的所述第一电极的直径中的任一个的距离与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另一个的第一电极分隔开。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2/14页50015根据该结构,可以使金属微粒产生。

10、单元处的放电稳定,以便可以抑制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喷射性能的降低。0016优选的是,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散发雾的雾产生单元。0017根据该结构,除了由雾产生单元产生的雾引起的头发护理效果之外,所述雾还帮助金属微粒到达头发。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0018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另一个平行配置。0019根据该结构,变得可行的是,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金属微粒混合,随后附到头发上。因此,可以防止金属微粒不均匀地附到头发上。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0020在这里,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的所述第。

11、一电极之间的距离设为短于所述雾产生单元的第一电极和所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个的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任一个之间的距离。0021根据该结构,变得可行的是,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金属微粒可靠地混合,随后附到头发上。因此,可以防止不具有所述不同种类的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雾的混合物的金属微粒附到头发上。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头发护理效果。0022优选的是,罩设置在由所述离子产生单元产生的离子的下游侧,并且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罩之间的距离基于施加至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电势差设定。0023根据该结构,能够相对于每一个离子产生单元限制充电离子附到所述罩上。换句话说,能够相对于每一个离子产生单元调节。

12、将附到头发上的离子的量。因此,离子可以以各种离子合适的混合比附到头发上。0024优选的是,所述离子产生单元的每一个离子喷出口独立地设置。0025根据该结构,可以限制一种种类的充电离子干扰产生另一种离子的离子产生单元,以便可以限制离子喷射性能的降低。特别地,在采用气流喷射离子的情况中,能够通过使用气流为各种种类的离子形成离子喷射路径。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限制一种种类的充电离子干扰产生另一种离子的离子产生单元。附图说明0026图1为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作为头发护理装置的吹风机的剖视图;0027图2为从其进气口一侧观看的吹风机的正视图;0028图3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和雾产生单元设置在吹风机的主体。

13、上的截面的放大横截面平面图;0029图4A为示出两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透视图;0030图4B为从其相对放电电极侧观看的示出两个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正视图;0031图4C为沿图4B中示出的IVBIVB线截取的剖视图;0032图5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大透视图;0033图6为示出从其相对放电电极侧观看的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大正视图;0034图7为沿图6中示出的VIIVII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0035图8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中的基板的放大侧视图;0036图9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大侧视图;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3/14页60037图10为沿着图9中示出的X。

14、X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0038图11A为示出具有不同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的放大剖视图示例1;0039图11B为示出具有不同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的放大剖视图示例2;0040图11C为示出具有不同结构的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的放大剖视图示例3;0041图12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电路的示意图;0042图13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和雾产生单元设置在吹风机的主体上的截面的放大横截面正视图;0043图14为示出吹风机的主体上的离子出口的放大横截面正视图;0044图15A为示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的放电器中的相对放电电极的修改例的放大正视图;以及0045图15B为相对放电电极的修改。

15、例的放大横截面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46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具体地,吹风机1。0047本实施方式中的吹风机头发护理装置1具有将由用户的手握持的手持把手1A和沿着与手持把手1A的交叉方向与手持把手1A连接在一起的主体1B。由于手持把手1A和主体1B,当使用时,吹风机1具有T形或L形外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T形。电缆2从手持把手1A的末端引出。此外,手持把手1A分段成主体1A上的基部1C和把手1D。基部1C和把手1D经由接合部1E相互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把手1D可以折叠至平行于主体1A的位置。0048构成吹风机1的外壳的罩3通过连接多个分段部分构造而成。腔形成在罩3内,并且。

16、各种电子部件容纳在该腔中。0049空气通路4形成在主体1A内。空气通路4沿着主体1A的从一侧右侧的进风口4A到出口4B的纵向方向图1的水平方向形成。通过使容纳在空气通路4中的风扇5旋转而产生气流W。即,空气气流W通过进风口4A从外面流入空气通路4的内部,并通过空气通路4的内部从出口4B排出。0050具有圆筒形形状且其两端开口的内管6设置在罩3的外管3A内。气流W流入内管6的内部。风扇5、用于驱动风扇5的马达7和作为加热单元的加热器8从上游按此顺序设置在内管6的内部。当加热器8工作时,热空气从出口4B吹出。注意到,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形和波纹形电阻器沿着内管6的内圆周缠绕,以构造加热器8。但加热器。

17、8的结构不限于此。0051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雾产生单元50、以及向雾产生单元50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12设置在主体1A中的腔9内。腔9形成在罩3和内管6之间。此外,向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电路14以及通过其切换热空气/冷空气和改变操作模式的开关15设置在形成在于持把于1A的基部1C内的腔13中。0052通过其切换电力开/关和改变操作模式的另一开关16设置在形成在手持把手1A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4/14页7的把手1D内的腔中。这些电子部件经由由金属导体等制成的芯线和由绝缘树脂等制成的用于包覆芯线的护套构成的引线未示出相互连接在一。

18、起。注意到,开关15和16可以通过操作在手持把手1A的表面上露出的操作旋钮17和18改变它们内部接触点的开/关状态。0053如图2所示,操作旋钮19在基部1C罩3的侧面露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或雾产生单元50的开/关可以通过操作旋钮19改变。0054如图1所示,电压施加电路12和14优选设置在手持把手1A中,或者在从手持把手1A延伸到主体1B中的区域中。由于这种配置,当用户握持手持把手1A时,由于电压施加电路12和14的质量,可以减小转矩。因此,施加至用户的手的载荷可以降低。00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施加电路12和14设置为以将它们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一侧,在其间插入有内管6。即,。

19、通过将内管6插入在电压施加电路12和14之间,可以限制由于电压施加电路12和14的相互干扰引起的诸如电压下降或电压波动之类的问题。0056内管6包括管状部6A、多个支撑肋6B在图1中仅示出一个和凸缘6C。支撑肋6B从管状部6A沿径向向外延伸。凸缘6C经由支撑肋6B与管状部6A连接在一起,并从管状部6A沿径向向外延伸。间隙G1形成在管状部6A和凸缘6C之间。一定体积的气流W分流,以经由间隙G1流入腔9的内部,并形成支流WP。注意到,作为支流WP到腔9中的进气孔口的间隙G1设置在风扇5的下游和加热器8的上游。因此,支流WP在由加热器8加热之前是相对冷的气流。0057注意到,优选的是,连接至金属微粒。

20、产生单元30的引线、连接至金属微粒产生单元40的引线和连接至雾产生单元50的引线相互不交叉,且相互之间尽可能大地间隔开。根据该结构,可以限制由于沿着所述引线流动的电流的相互干扰引起的单元30、40和50中的诸如电压下降和电压波动之类的问题。0058椭圆形通孔3B形成在腔9的出口4B侧。通孔3B通过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子20覆盖。金属微粒喷出口20A和20B以及喷雾口20C分开形成在盖子20上。优选的是,盖子20的传导性形成为低于罩3的传导性,以防止由于金属微粒和雾引起盖子20被充电。如果盖子20被充电,则由于盖子20的电荷,充电的金属微粒和雾难以从单元30、40和50上喷出。注意到,盖子20。

21、在该部分处构成吹风机1的外壳。0059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包括放电电极第一电极32和42、以及相对的放电电极第二电极33和43。电压施加电路14在放电电极32和42之间,以及相对的放电电极33和43之间施加高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KV至3KV,以引起放电如电晕放电,以便由于所引起的放电使金属微粒如金属分子或离子从放电电极32和42以及相对的放电电极33和43上喷出。0060如图4A至4C所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具有几乎相同的形状。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中的一个围绕其中心轴线C参见图7倒转旋转,与另一个接合,随后接合的单元30和40安装在腔9中。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平行于吹。

22、风机1的宽度方向V参见图2对齐。注意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0061以下,将说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的详细结构。0062如图5所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包括由盒形第一构件3646和板形第二构件3747构成的壳体3545。放电电极3242固定在保持在第一构件3646和第二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5/14页8构件3747之间的基板支撑构件3444上。0063放电电极3242构造成超细线,且其宽度直径设为10至400M优选30至300M,更优选50至200M。注意到,其横截面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如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和多边形形状。00。

23、64此外,例如,放电电极3242由过渡金属如金、银、铜、铂、锌、钛、铑、钯、铱、钌和锇的单质或合金或者镀有过渡金属的材料制成。在其中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喷射的金属微粒包括金、银、铜等等的情况中,由金属微粒形成抗菌效果。在其中金属微粒包括铂、锌、钛等等的情况中,金属微粒形成抗氧化效果。注意到,已知的是铂微粒形成极高的抗氧化效果。0065而且,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可以采取其它结构。例如,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由于放电产生离子例如,负离子,如NO2和NO3,随后通过使负离子撞击放电电极3242、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包括金属材料或金属成分的另一构件等等而产生金属微粒。即,相对的放电电极。

24、3343和所述另一构件可以由上述过渡金属制成,以从它们上喷出金属微粒。0066如图6和7所示,放电电极3242采用焊料9固定焊接在形成在基板3444的表面34S44S上的布线图3848上。0067如图7和8所示,基板3444通过将板形印刷基板切割成目标形状而形成。基板3444包括矩形基部部分34A44A以及从基部部分34A44A向上延伸在图7和8中的延伸部34C44C。此外,几乎矩形的切口43D44D形成在基部部分34A44A的左侧部分上在图7和8中,以形成一对延伸部34E44E。0068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布线图3848形成在基板3444的表面34S44S上。布线图3848包括焊接部38A48A。

25、、接线端部38B48B和引线部38C48C。形成为线的放电电极3242焊接在焊接部38A48A上。引线未示出电连接至接线端部38B48B。引线部38C48C将焊接部38A48A与接线端部38B48B电连接在一起。0069如图8所示,有角端部38D和38E48D和48E形成在焊接部38A48A的左、右端部在图8中。中心轴线C表示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上的开口33C43C还参见图5和6的中心轴线。有角端部38D和38E48D和48E设置在与如图8所示的中心轴线C交叠的位置处。因此,通过沿着有角端部38D和38E48D和48E放置作为线的放电电极3242,随后将放电电极3242焊接在焊接部38。

26、A48A上,可以沿着如图7所示的中心轴线C精确地设置放电电极3242。换句话说,有角端部38D和38E48D和48E起到用于定位放电电极3242的标记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电极3242以其远端32A42A突入到切口34D44D中的状态被固定。0070接线端部38B48B环状地形成,以围绕通孔34F44F。通孔34F44F形成在延伸部34C44C上,以从表面34S44S穿透至另一表面34B44B。穿过通孔34F44F的引线未示出焊接至接线端部38B48B。注意到,优选的是,布线图3848由与焊料59形成低共熔连接的材料例如,镍,镀有锡镍合金的不锈钢等等制成。0071如图6所示,相对的放电电。

27、极3343包括矩形基部部分33A43A和从基部部分33A43A向左延伸在图6中的接线端部33B43B。接线端部33B43B从壳体3545向外延伸。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6/14页90072作为金属微粒的喷出口的圆形开口33C43C形成在基部部分33A43A的大致中心处。如图6所示,从正面看时,放电电极3242位于开口33C43C的大致中心处。此外,通孔33D43D形成在接线端部33B43B上。引线未示出插入通孔33D43D中,随后与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电连接在一起。0073矩形切口33E43E分别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的上、下边缘上在图5和6中。基板33。

28、43的延伸部34E44E参见图8分别与切口33E43E接合在一起。此外,两个圆形通孔33F43F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的基部部分33A43A上,如图6所示。0074另一方面,与通孔33F43F相关联的两个凸起36G46G形成在构成壳体3545的第一构件3646的前侧面36C46C上。当将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附连在第一构件3646上时,凸起36G46G插入通孔33F43F中,随后凸起36G46G的突出穿过通孔33F43F的末端被加热,以形成头部36H46H即,热变软。0075如图9、10和7所示,构成壳体3545的第一构件3646包括矩形底部36I46I、从底部36I46I的周边突出的侧。

29、壁部36A46A、从底部36I46I突出的肋部36D46D参见图7、以及从底部36I46I突出并与肋部36D46D一体地设置的两个凸起36E46E。注意到,与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的开口33C43C相关的开口36M46M参见图7形成在与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接触的侧壁部36A46A上。此外,矩形切口37A47A和两个通孔37B47B形成在作为构成壳体35的另一构件的第二构件3747上。0076基板3444固定在第一构件3646和第二构件3747之间。当固定基板3444时,基板3444置于肋部36D46D的上表面36K46K上、置于形成在侧壁部36A46A上的切口36B46B参见图5的底表面上等。

30、等,如图10和7所示,随后第二构件3747进一步置于基板3444上。此时,基板3444处于它的其上固定放电电极3242的表面34S44S面向底部36I46I且在表面34S44S和底部36I46I之间形成空隙的状态中。此外,放电电极3242沿着开口33C43C的中心轴线C设置,如图10所示。0077在基板3444和第二构件3747堆叠在第一构件3646上的状态中,第一构件3646的凸起36E46E分别插入通孔34M44M参见图8和第二构件3747的通孔37B47B参见图9中。随后,凸起36E46E的突出穿过通孔37B47B的末端被加热,以形成如图5、9和10所示的头部36F46F即,热变软。00。

31、78以这种方式,基板3444一体结合为容纳在壳体3545中,固定在基板3444上的放电电极3242由壳体3545包围。优选的是,根据包含在放电电极3242中的金属的种类区分头部36F46F的每一种形状,如图4A和4B所示。据此,容易确定包含在放电电极3242中的金属的种类。0079此外,开口O在放电电极3242的远端32A42A的侧向位置处形成在壳体3545上,如图5、9和10所示。如图10所示,开口O形成为矩形开口O1和O2O3和O4。开口O1O3通过形成在第一构件3646的底部36I46I上的切口36J46J和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形成。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封闭切口36J46J的开口端,。

32、以形成开口O1O3。类似地,开口O2O4通过形成在第二构件3747上的切口37A47A和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形成。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封闭切口37A47A的开口端,以形成开口O2O4。开口O1和O2O3和O4的区域沿垂直于放电电极3242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图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7/14页1010中的上下方向相互交叠。0080如上所述,放电电极3242由线构成。由于线沿其长度通常具有均匀的直径,则可以容易地将远端32A42A的曲率半径保持为与所述线的直径一致的几乎恒定的值。因此,可以容易保持强的电场集中度,由此可以限制金属微粒产生性能的降低。注意到,在其中相对。

33、的放电电极3343形成为线的情况中明显可以实现相同的优点。此外,可以设置多条线,且放电电极和相对的放电电极都可以形成为具有线。008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的放电电极3242焊接在形成在作为支撑构件的基板3343上的布线图3848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固定放电电极3242,且可以使施加至放电电极3242的载荷低于其它固定方法中的载荷。线越细,线越容易弯曲。因此,通过焊接的固定在确保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放电电极3242的位置精度方面是极其有效的。008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放电电极3242的基板3444与至少保护放电电极3242的远端32A42A的壳体3545集成在一起。由于放电电极3242被壳体3。

34、545有效地保护,当传送或安装在吹风机头发护理装置1中时,可以容易地操作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40。0083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了开口33C、36M43C、46M和O,但几乎放电电极3242的整个长度都由壳体3545包围保护。但是,足够的是,至少放电电极3242的从基板3444上向外突出的远端32A42A由壳体3545包围保护。支撑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板3444或未形成为线的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可以构成壳体3545的一部分。0084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O在放电电极3242的远端32A42A的侧向位置处形成在壳体3545上。当放电电极3242形成为超细线时,放电电极32。

35、42的刚性降低,且由于在其附连工作时由工具施加的作用力而容易弯曲。如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出现这种情况,则容易通过开口O调节放电电极3242的位置和状态。因此,可以有效地进行放电。0085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平行于吹风机1的宽度方向V参见图2对齐。在这里,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的放电电极32和42之间的距离D3形成为大于放电电极32和42的任何直径,如图4B所示。由于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设置为使放电电极第一电极32和42中的一个电极32在距离上远离放电电极第一电极32和42中的另一个电极42,距离D3大于放电电极32和42的任何直径,如上所述,则可以进行稳定的放电。0。

36、086通过上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进行了许多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发现当通过向头发提供铂微粒以修复头发的受损而对头发呈现抗氧化效果时,除了向提供铂微粒之外,还可以通过提供锌微粒有效地修复头发的受损。0087因此,在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的放电电极32中包含铂,在金属微粒产生单元40的放电电极42中包含锌。注意到,可行的是,在放电电极42中包含铂,而在放电电极32中包含锌。0088在其中如上所述区分包含在放电电极32和42中的金属的种类的情况中,优选的是,放电电极32和42的放电部31和41的结构是有差别的。注意到,放电部31和41是通过放电将包含在放电电极32和42中的金属分散成微粒的部分。在这里,。

37、放电部31或41的结构是指放电电极第一电极和相对的放电电极第二电极的形状、长度、直径、材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8/14页11料和/或电极之间的距离,特别地,指它们的远端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部3141由放电电极3242和相对的放电电极3343构成。0089放电部31和41的结构的区分的例子在图11A至11C中示出。在图11A中,放电电极32和42的直径A和B是有差别的。在图11B,放电电极32和42以及相对的放电电极33和43之间的距离D和C是有差别的。在图11C中,相对的放电电极33和43的开口内径F和E是有差别的。0090注意到,用于区分的结构不限于图。

38、11A至11C中示出的例子。可以在上述三种结构中进行任意的组合。可替换地,放电部31和41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方法区分开。注意到,图11A至11C中示出了其中BA、DC和EF的例子。然而,它们的不等式关系可以颠倒BA、DC和EF。0091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共同具有作为它们的放电电路的单个电压施加电路14。但它们的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是有差别的。0092具体地,如图12所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经由电阻器R31和R32连接至电压施加电路14,每个电阻器R31和R32约为5至30M。金属微粒产生单元40经由电阻器R41和R42连接至电压施加电路14,每个电阻器R41和R42约为5。

39、至30M。根据这些结构,高压施加至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0093放电电极32经由电阻器R31与电压施加电路14的负端连接在一起,负高压施加至其上。相对的放电电极33经由电阻器R32与电压施加电路14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注意到,当电阻器R32的电阻值设为零时,相对的放电电极33保持为地电位,由此用作接地端。0094电阻器R31和R32中的每一个为用作阻抗元件且可以为采用目标电阻值的阻抗元件的电路部件。例如,容纳放电部31的壳体构件可以用作电阻器R31或R32。电阻器R31和R32的电阻值预先独立且分开地设为任意值,以在放电电极32和相对的放电电极33之间施加适合产生预定量的离子负离子的放电。

40、电压。因此,不同地设置电阻器R31和R32的电阻值在某些情况中设为相同的值。0095放电电极42经由电阻器R41与电压施加电路14的负端连接在一起,负高压施加至其上。相对的放电电极43经由电阻器R42与电压施加电路14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注意到,当电阻器R42的电阻值设为零时,相对的放电电极43保持为地电位,由此用作接地端。0096电阻器R41和R42中的每一个为用作阻抗元件且可以为采用目标电阻值的阻抗元件的电路部件。例如,容纳放电部41的壳体构件可以用作电阻器R41或R42。电阻器R41和R42的电阻值预先独立且分开地设为任意值,以在放电电极42和相对的放电电极43之间施加适合产生预定量的离。

41、子负离子的放电电压。因此,不同地设置电阻器R41和R42的电阻值在某些情况中设为相同的值,并且电阻器R41和R42的电阻值能够设置为与电阻器R31和R32的电阻值不同的值。0097电压施加电路14构造为例如具有产生直流高压的点火器等。电压施加电路14共同地且同时向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的放电部31和41施加预定的负的直流高压。注意到,电压施加电路14还可以附加地具有选择性地仅向放电部31和41中的任一个施加电压的功能。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9/14页120098可替换地,电压施加电路14可以构造为产生交流高压。在这种情况中,整流二极管未示出设置在电阻器R31。

42、和电压施加电路14之间,相对的放电电极33经由电阻器R32连接至电压施加电路14的接地端。根据该结构,类似于图12中示出的结构,通过将来自电压施加电路14的负高压施加至放电部31,可以产生离子负离子。0099注意到,电压施加电路14可以产生正的高压,并将它施加至放电部31和41。在这种情况中,放电部31和41可以产生正离子。010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两个放电部31和41。然而,可以设置三个或多个放电部。在这种情况中,优选的是,所述放电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其它放电部的结构不同的结构。0101根据上述结构,可行的是,通过在电压施加电路14与放电部31和41之间提供电阻器R31和R32,并独立。

43、地且分开地调节它们的电阻值,向放电部31和41中的每一个提供来自单个电源电压施加电路14的适合放电的电功率。因此,能够以独立地适合放电部31和41的不同放电效率在放电部31和41处放电。因此,可以由放电部31和41中的每一个产生不同量的离子,以产生最佳量的离子。0102此外,可以共享电压施加电路14,由此可以实现尺寸的减小和成本的降低。而且,通过组合常规放电单元而利用它们构建上述单元30和40。因此,不需要开发新的放电单元,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0103注意到,通过使放电部的结构以及其放电电路的电路特性有差别,可以调节将要产生的离子的量。0104以下,将说明吹风机1的除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

44、0之外的其它部件。0105如图3所示,雾产生单元50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放电电极第一电极51A和相对的放电电极第二电极51B。次级电压施加电路12在放电电极51A和相对的放电电极51B之间施加高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KV至5KV,以引起放电如电晕放电。具体地,放电电极51A形成为具有针形形状,相对的放电电极51B形成为具有环状和板状形状。相对的放电电极51B位于放电电极51A的远端侧,与放电电极51A隔开一定的距离。0106雾产生单元50包括作为冷却单元的珀耳帖元件未示出和冷却板。冷却板由导热材料如,金属部件等等制成。通过冷凝由珀耳帖元件冷却的冷却板上的空气中的湿气,产生露状冷凝水。散热片51C。

45、设置在雾产生单元50的上游侧,以在冷却冷却板时发散在珀耳帖元件处产生的热量。根据该结构,由于放电,供给的水,即,露状冷凝水分散成微粒,以便产生极小的纳米尺寸的雾包括负离子的带负电的雾。在本实施方式中,珀耳帖元件和冷却板对应于供水部。0107雾产生单元50通过焊接、型锻等固定在印刷基板基部部分52上参见图3。印刷基板52置于从内管6的上壁6F突出的固定肋固定构件6G上参见图13,使得雾产生单元50固定在内管6之上。0108注意到,通过腔支流路径9的气流方向/体积可以通过改变固定肋6G的形状和突出位置而被调节至目标方向/体积。即,固定肋6G可以用作用于控制通过腔支流路径9的气流方向/体积的控制装置。

46、。0109关于雾产生单元50,它越靠近吹风机1的沿宽度方向V的一个侧端图13中的右端,使印刷电路板52和内管6的上壁6F之间的距离越短。以这种方式配置雾产生单元说明书CN102068103ACN102068104A10/14页1350。0110换句话说,印刷电路板52倾斜固定,以使它的一侧图13中的右侧在从出口4B侧观看吹风机1处于其中主体1B定位在上且手持把手1A向下延伸的位置时如图13所示向下定位。通过如上所述使印刷电路板52倾斜,从间隙G1流入腔9的支流WP进一步分成流过印刷电路板52上的散热片51C的支流和通过印刷电路板52与内管6的上壁6F之间的空隙的另一支流。0111通过如上所述使。

47、支流WP进一步分支,可以产生主要用于冷却散热的支流和主要用于散发雾的另一支流。此外,通过使印刷电路板52与上壁6F之间的空隙较宽,可以形成用于散发雾的另一支流的更大的气流体积,以便可以实现稳定的雾散发。0112注意到,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以及雾产生单元50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部。金属微粒产生单元可以采取具有通过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蒸汽产生机构的结构。雾产生单元可以采取具有通过使金属溶液雾化而产生金属微粒的金属溶液雾化机构。0113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以及雾产生单元50沿着吹风机1的宽度方向在腔9中对齐。在这里,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设置为使得它们的放电。

48、电极32和42之间的距离D5小于雾产生单元50与放电电极32和42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D4距离D4是放电电极32和51A之间的距离以及放电电极42和51A之间的距离中的较小的一个参见图13。根据该结构,能够限制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中的任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离雾产生单元50很远。因此,能够限制不同种类的金属微粒中的任何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铂颗粒在它们到达头发之前不与雾混合。0114关于离子产生单元30、40和50,它们的放电电极32、42和51A与上罩3C之间的距离D6和D7基于将施加至离子产生单元30、40和50的电势差设定参见图13。在这里,上罩3C是罩3的一部分。上。

49、罩3C沿离子喷射方向位于单元30、40和50的下游侧图1中的左侧,并位于其中设置单元30、40和50的腔9的外面。上罩3C构成吹风机1的沿离子喷射方向位于金属微粒喷出口20A和20B以及喷雾口20C的下游侧的外壳。0115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共同使用单个电压施加电路14,雾产生单元50使用单独的电压施加电路12。随后,使施加至雾产生单元50的电势差大于共同施加至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的电势差。因此,金属微粒产生单元30和40配置为使得它们的上述距离D6彼此相等。从其上施加较大的电势差的雾产生单元50上喷射出的雾比金属微粒充更多的电荷。因此,雾产生单元50配置为使上述距离D7大于距离D6。0116通过基于如上所述的施加至离子产生单元30、40和50的电势差设置距离D6和D7,限制从单元30、40和50喷出的离子被吸向上罩3A。因此,可以限制头发护理效果的退化。此外,能够相对于离子产生单元30、40和50中的每一个调节附到头发上的离子的量。0117在本实施方式中,上罩3A具有如图13所示的平坦表面。在其中上罩3A具有弯曲表面的情况中,可以基于将施加至离子产生单元30、40和50的电势差设置放电电极32、42和51A与上罩3C之间的每一个最小距离。0118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金属微粒喷出口20和20B的每一个内径都小于喷雾口20C的内径,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