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8391330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65639.7

申请日:

20100507

公开号:

CN101829165B

公开日:

2011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185,A61K9/00,A61P1/16,A23L1/29

主分类号:

A61K36/185,A61K9/00,A61P1/16,A23L1/29

申请人:

张蕊

发明人:

张蕊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新光路9号2栋11单元9楼1号

优先权:

CN20101016563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品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新制备方法。该新制备方法是将赶黄草制成茶剂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该茶剂对酒精性肝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赶黄草1000g,切段,制成茶剂水溶液,用冻干机冷冻升华制成相对密度1.30-1.32的稠膏,即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酒精性肝病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赶黄草又名扯根菜、水泽兰、山珍珠等,据《天宝本草》、《救荒本草》等记载,赶黄草具有通络活血、祛瘀除湿、活血散瘀等作用。

据中国药品标准WS3-B-2526-97所公开的肝苏颗粒是以赶黄草为原料制备而得,其制备方法如下:取扯根菜1000g,切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15~1.18(60~65℃)的清膏,冷却,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拌,静置,滤过,沉淀用60%乙醇洗涤三次,合并洗液与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加适量蔗糖及淀粉,混匀,制颗粒,干燥,制成540g,即得。功能主治为降酶、保肝、退黄、健脾。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也可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现已有用赶黄草制备的制剂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糖浆剂、口服液剂型。

本发明人已于2008年11月6日申请了涉及赶黄草的专利,专利名称为:赶黄草提取物的新用途,申请号:200810305398.4。

本次发明的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与之前公开的颗粒剂、片剂、口服液、胶囊剂、丸剂、糖浆剂有本质的差异。本次发明的赶黄草茶剂系将赶黄草药材直接切成小段或粉碎后加或不加辅料制成的茶剂,加入开水浸泡或煎煮后服用,而上述其他剂型均是将赶黄草药材采用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并用乙醇醇沉后再回收乙醇二次浓缩得浸膏,根据不同剂型的需要再采用各剂型需要的工艺制备成不同的制剂。如颗粒剂、胶囊剂需要将浸膏干燥后制粒或制粒后干燥;口服液也需要高温灭菌等。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备出来的成品在疗效上有很大的差异。本发明的目的是将赶黄草制成适宜的剂型,既能避免制备工艺不当导致有效成分大量损失或降解,又能方便病人使用,同时还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而通过将赶黄草制成茶剂,则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了进一步说明将赶黄草制备成茶剂的合理性,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我们比较了将赶黄草制备成不同剂型后,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其中茶剂为直接加开水浸泡,口服液和颗粒剂则按照中国药品标准WS3-B-2526-97所公开的提取方法制备,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茶剂水溶液与口服液、颗粒剂中有效成分的比较

  时间  剂型  含量(槲皮素/生药)  0月  茶剂(水溶液)  0.140  0月  口服液  0.098

  0月  颗粒剂  0.082

结论:由以上试验结果可见,相同生药量的赶黄草制剂中,茶剂中槲皮素含量最高,其次为口服液,最低为颗粒剂。茶剂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在于避免了长时间高温煎煮、浓缩等工艺对其的影响,而口服液含量高于颗粒剂的原因在于其减少了干燥成型这一环节,受热时间比颗粒剂更短,因此含量略高于颗粒剂。

2、为进一步验证高温对槲皮素的影响,我们考察了灭菌时间对口服液中槲皮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灭菌时间对口服液性状及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灭菌条件  性状  槲皮素含量(mg/ml)  下降率(%)  未灭菌  棕黄色液体  0.57  ----  100℃15分钟  棕色液体  0.46  19.3  100℃30分钟  棕色液体  0.43  24.5

结论:由上述试验结果可见,灭菌时间对口服液中槲皮素的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灭菌时间的延长,槲皮素持续下降。

3、我们还比较了不同剂型制剂在长期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口服液为力思特制药公司制备,颗粒剂为市售肝苏颗粒,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颗粒剂与口服液长期稳定性考察中有效成分的比较

结论:由上述试验结果可见,以赶黄草药材制成的固体制剂(以颗粒剂为代表)和液体制剂(以口服液为代表),在储存过程中,槲皮素在固体制剂中的下降率(5个月下降13.2%)远远低于在液体制剂中的下降率(5个月下降46.7%),说明槲皮素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4、由上述3项试验结果可见,赶黄草中的药效成分槲皮素对高温极不稳定,在水溶液中的长期稳定性也较差,因此现在公开的采用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的提取工艺值得商榷,我们分析认为制备为茶剂应该是赶黄草药材的最佳选择。按中国药典规定,茶剂分为3种,分别为块状茶剂、袋装茶剂、煎煮茶剂,其中块状茶剂和袋装茶剂均为泡水服用,而煎煮茶剂则需加水煎煮后服用。我们考察了煎煮时间对槲皮素的影响,考察结果见表4。、

表4 浸泡温度和煎煮时间对药液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结:由上述试验结果分析,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药液种槲皮素含量越来越低,煎煮2小时与煎煮1小时比较,含量下降了一半。因此我们确定赶黄草煎煮茶剂的煎煮时间为每次1小时。

5、赶黄草不同剂型优缺点的比较

根据各剂型的特点对不同剂型赶黄草制剂优缺点进行比较,见表5。

表5 赶黄草不同制剂优缺点比较

  剂型  制备方法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茶剂  切断或粉碎后加或不加辅料制成块状  茶剂、袋装茶剂、煎煮茶剂,省略了  长时间多次煎煮、除杂和浓缩步骤,  有利于药效成分的保留  较好  高  颗粒剂  需进行长时间多次煎煮、除杂和浓缩  步骤,药效成分的损失较大  较好  高  胶囊剂、片剂  需进行长时间多次煎煮、除杂和浓缩  步骤,药效成分的损失较大  较好  药物在体有一个崩  解、溶解、过程,生  物利用度略低。  口服液、糖浆剂  需进行长时间多次煎煮、除杂和浓缩  步骤,药效成分的损失较大  较差  高

结论:茶剂无论是制备工艺、稳定性还是生物利用度,相比其他剂型都有较大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具体地,是赶黄草茶剂的制备及其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该茶剂是由下述几种方法制备而得:

A:块状茶剂  可制备为不含糖块状茶剂和含糖块状茶剂。不含糖块状茶剂以赶黄草药材粗粉、碎片与茶叶或适宜的黏合剂压制成块状的茶剂;含糖块状茶剂以赶黄草提取物、赶黄草细粉与蔗糖等辅料压制成块状的茶剂。

B:袋装茶剂  以茶叶、赶黄草粗粉或部分赶黄草药材粗粉吸取药材提取液经干燥后,装入袋的茶剂,可装入饮用茶袋作为袋泡茶剂。

C:煎煮茶剂  以赶黄草药材加工成段、丝或粗粉后,装入袋供煎服的茶剂。煎煮方法:加水煮沸,每次1小时。

发明人通过对赶黄草茶剂对酒精性肝病治疗作用的考察发现:赶黄草茶剂对CCl4肝损伤模型和酒精肝损伤模型小鼠有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同时也可降低CCl4和酒精对肝细胞造成的损失,故赶黄草茶剂对酒精性肝病具有治疗作用。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赶黄草茶剂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的临床前研究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药品

四氯化碳: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醇:成都长联化工试剂有限公司;联苯双酯:浙江万邦药业有限公司;ALT/AST测试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体重(20±2g),由四川省实验动物专委会养殖场提供。

1.3 方法

1.3.1 受试药品的制备

赶黄草茶剂的制备:取赶黄草1000g,切段,制成茶剂水溶液,用冻干机冷冻升华制成相对密度1.30~1.32的稠膏,即得。

赶黄草口服液的制备:取赶黄草1000g,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05~1.20的清膏,冷却,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5%,搅拌,静置,滤过,沉淀用50~75%乙醇洗涤三次,合并洗液与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2的稠膏,即得。

1.3.2 赶黄草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

小鼠正常饲养2d,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赶黄草茶剂低剂量组(8.35g生药/kg)、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16.7g生药/kg)、赶黄草茶剂高剂量组(25.05g生药/kg),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8.35g生药/kg)、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16.7g生药/kg)、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25.05g生药/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1%CCl4花生油溶液10ml/kg,正常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首次造模1h后给药。各给药组均以0.2ml/10g(体重)等容积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连续给药第5天后进行第二次造模,方法同前。各组术次造模后15h再次给药,给药后1h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用ALT/AST测试盒测定ALT、AST。

结果:赶黄草茶剂和赶黄草口服液低、中、高剂量均可使小鼠CCl4肝损伤血清ALT、AST升高的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赶黄草茶剂的效果优于赶黄草口服液。结果见表6。

表6 赶黄草茶剂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  剂量(g生药/kg)  ALT(U/L)  AST(U/L)  正常对照组  10  -  51.21±15.32  33.48±8.75  CCl4模型组  10  -  129.13±67.22  269.26±55.61  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  10  8.35  87.45±49.51  159.44±49.21  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  10  16.7  82.75±33.78  90.35±31.95  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  10  25.05  72.22±32.25  77.91±34.83  赶黄草茶剂低剂量组  10  8.35  81.12±47.45  147.43±45.58  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  10  16.7  75.71±34.47  82.14±29.98  赶黄草茶剂高剂量组  10  25.05  69.23±31.10  68.25±25.26

1.3.3 赶黄草茶剂对50%乙醇诱导的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作用

小鼠正常饲养2d,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50%乙醇)、赶黄草茶剂低剂量组(8.35g生药/kg)、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16.7g生药/kg)、赶黄草茶剂高剂量组(25.05g生药/kg),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8.35g生药/kg)、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16.7g生药/kg)、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25.05g生药/kg),各给药组均以0.2ml/10g(体重)灌胃+0.25ml50%乙醇,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等容积蒸馏水,酒精模型组ig0.25ml50%乙醇+0.2ml/10g(体重)蒸馏水,共10d。末次给药后禁食16h,称重,摘除眼球缺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同时,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立即破腹取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取肝脏左叶相同部位,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作病理检查。

结果:普通光镜检查:正常对照组肝细胞切片具有正常的多边形细胞形状和结构,胞浆丰富,细胞核圆形,肝小叶类圆形;酒精组病理切片见肝细胞明显肿胀,细胞内可见数量较多而不等、大小不一的脂肪滴,细胞核由于脂肪滴的挤压而偏向细胞边缘,肝小叶中央呈现片状或点状坏死;酒精加赶黄草口服液及茶剂组切片见肝细胞有肿胀现象,亦有脂肪滴,但肿胀程度及脂肪滴空泡程度明显比酒精组轻,肝细胞脂肪变较轻,脂肪滴小,偶然也可见到少量的肝小叶中央点状坏死。

电镜检查观察:正常对照组切片中,肝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包含物,核膜清晰而规则,核仁大而明显,电子密度均匀,线粒体形状正常,胞质内无脂肪滴沉积,粗面内质网分布规律;酒精组肝细胞切片,体积肿大,细胞核边缘不规则,核仁不显,线粒体明显肿胀,其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出现断裂,胞质内可见到多量大小不一的脂肪滴沉积;酒精加赶黄草口服液及茶剂组肝细胞较规则,细胞核仁清晰,有少量的线粒体出现肿胀变形,粗面内质网未见明显的扩张和断裂,少见细胞质内脂肪滴沉积。

赶黄草茶剂低、中、高剂量均可使小鼠酒精肝损伤血清ALT、AST升高的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见表7。

表7 赶黄草茶剂对小鼠50%乙醇诱导小鼠肝损伤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  剂量(g生药/kg)  ALT(U/L)  AST(U/L)  正常对照组  10  -  62.58±14.12  49.26±13.37  酒精模型组  10  -  132.49±4474  205.09±45.68  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  10  8.35  99.53±45.27  175.55±47.19  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  10  16.7  95.35±36.69  101.91±49.09  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  10  25.05  87.07±34.17  92.80±27.19  赶黄草茶剂低剂量组  10  8.35  92.19±40.24  159.51±46.12  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  10  16.7  83.66±33.52  89.28±40.23  赶黄草茶剂高剂量组  10  25.05  79.28±25.11  81.76±26.92

1.3.4 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赶黄草茶剂和赶黄草口服液对CCl4肝损伤模型和酒精肝损伤模型小鼠均有保护作用,有明显的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的作用,同时也可降低CCl4和酒精对肝细胞造成的损伤。从试验数据分析,赶黄草茶剂的效果优于赶黄草口服液,分析是赶黄草茶剂药液中槲皮素含量高于赶黄草口服液的原因所致,由此也说明赶黄草制备成茶剂能取得更好的药效。

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的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82916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7.27 CN 101829165 B *CN101829165B* (21)申请号 201010165639.7 (22)申请日 2010.05.07 A61K 36/185(2006.01) A61K 9/00(2006.01) A61P 1/16(2006.01) A23L 1/29(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蕊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新光路 9 号 2 栋 11 单元 9 楼 1 号 (72)发明人 张蕊 (54) 发明名称 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

2、本发明属于药品及保健品领域, 具体涉及赶 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新制备方法。该新制备方 法是将赶黄草制成茶剂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 该 茶剂对酒精性肝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51)Int.Cl. 审查员 沈小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CN 101829165 B1/1 页 2 1. 一种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取赶黄草 1000g, 切段, 制成茶剂水溶液, 用冻干机冷冻升华制成相对密度 1.30-1.32 的稠膏, 即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829165 B1/6 页 3 赶黄草用于酒精性肝病茶剂。

3、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品及保健品领域, 具体涉及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酒精 性肝病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赶黄草又名扯根菜、 水泽兰、 山珍珠等, 据 天宝本草 、救荒本草 等记载, 赶黄草 具有通络活血、 祛瘀除湿、 活血散瘀等作用。 0003 据中国药品标准 WS3-B-2526-97 所公开的肝苏颗粒是以赶黄草为原料制备而得, 其制备方法如下 : 取扯根菜 1000g, 切碎, 加水煎煮三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 浓缩成相对密度 1.15 1.18(60 65 ) 的清膏, 冷却,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 60, 搅拌, 静置, 滤。

4、过, 沉淀用 60乙醇洗涤三次, 合并洗液与滤液,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30 1.32 的稠膏, 加适量蔗糖及淀粉, 混匀, 制颗粒, 干燥, 制成 540g, 即得。功能主治为 降酶、 保肝、 退黄、 健脾。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乙型肝炎, 也可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0004 现已有用赶黄草制备的制剂有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丸剂、 糖浆剂、 口服液剂型。 0005 本发明人已于2008年11月6日申请了涉及赶黄草的专利, 专利名称为 : 赶黄草提 取物的新用途, 申请号 : 200810305398.4。 0006 本次发明的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与之前公开的颗粒剂、 片剂、。

5、 口服液、 胶囊剂、 丸剂、 糖浆剂有本质的差异。本次发明的赶黄草茶剂系将赶黄草药材直接切成小段或粉碎 后加或不加辅料制成的茶剂, 加入开水浸泡或煎煮后服用, 而上述其他剂型均是将赶黄草 药材采用加水煎煮三次, 每次 2 小时并用乙醇醇沉后再回收乙醇二次浓缩得浸膏, 根据不 同剂型的需要再采用各剂型需要的工艺制备成不同的制剂。如颗粒剂、 胶囊剂需要将浸膏 干燥后制粒或制粒后干燥 ; 口服液也需要高温灭菌等。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备出来的成品在 疗效上有很大的差异。本发明的目的是将赶黄草制成适宜的剂型, 既能避免制备工艺不当 导致有效成分大量损失或降解, 又能方便病人使用, 同时还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

6、而通过将赶 黄草制成茶剂, 则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7 为了进一步说明将赶黄草制备成茶剂的合理性, 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 我 们比较了将赶黄草制备成不同剂型后, 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其中茶剂为直接加开水 浸泡, 口服液和颗粒剂则按照中国药品标准 WS3-B-2526-97 所公开的提取方法制备, 试验 结果见表 1。 0008 表 1 茶剂水溶液与口服液、 颗粒剂中有效成分的比较 0009 时间 剂型 含量 ( 槲皮素 / 生药 ) 0 月 茶剂 ( 水溶液 ) 0.140 0 月 口服液 0.098 说 明 书 CN 101829165 B2/6 页 4 0 月 颗粒剂 0。

7、.082 0010 结论 :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见, 相同生药量的赶黄草制剂中, 茶剂中槲皮素含量最 高, 其次为口服液, 最低为颗粒剂。茶剂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在于避免了长时间高温煎煮、 浓 缩等工艺对其的影响, 而口服液含量高于颗粒剂的原因在于其减少了干燥成型这一环节, 受热时间比颗粒剂更短, 因此含量略高于颗粒剂。 0011 2、 为进一步验证高温对槲皮素的影响, 我们考察了灭菌时间对口服液中槲皮素的 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 2. 0012 表 2 灭菌时间对口服液性状及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0013 灭菌条件 性状 槲皮素含量 (mg/ml) 下降率 ( ) 未灭菌 棕黄色液体 0.57 - 10。

8、0 15 分钟 棕色液体 0.46 19.3 100 30 分钟 棕色液体 0.43 24.5 0014 结论 :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见, 灭菌时间对口服液中槲皮素的含量影响较大, 随着灭 菌时间的延长, 槲皮素持续下降。 0015 3、 我们还比较了不同剂型制剂在长期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 口服液为力思 特制药公司制备, 颗粒剂为市售肝苏颗粒, 试验结果见表 3。 0016 表 3 颗粒剂与口服液长期稳定性考察中有效成分的比较 0017 0018 结论 :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见, 以赶黄草药材制成的固体制剂(以颗粒剂为代表)和 液体制剂 ( 以口服液为代表 ), 在储存过程中, 槲皮素在固体。

9、制剂中的下降率 (5 个月下降 13.2 ) 远远低于在液体制剂中的下降率 (5 个月下降 46.7 ), 说明槲皮素在水溶液中极 说 明 书 CN 101829165 B3/6 页 5 不稳定。 0019 4、 由上述 3 项试验结果可见, 赶黄草中的药效成分槲皮素对高温极不稳定, 在水 溶液中的长期稳定性也较差, 因此现在公开的采用加水煎煮3次, 每次2小时的提取工艺值 得商榷, 我们分析认为制备为茶剂应该是赶黄草药材的最佳选择。 按中国药典规定, 茶剂分 为 3 种, 分别为块状茶剂、 袋装茶剂、 煎煮茶剂, 其中块状茶剂和袋装茶剂均为泡水服用, 而 煎煮茶剂则需加水煎煮后服用。我们考察。

10、了煎煮时间对槲皮素的影响, 考察结果见表 4。 、 0020 表 4 浸泡温度和煎煮时间对药液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0021 0022 总结 : 由上述试验结果分析, 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 药液种槲皮素含量越来越低, 煎煮 2 小时与煎煮 1 小时比较, 含量下降了一半。因此我们确定赶黄草煎煮茶剂的煎煮时 间为每次 1 小时。 0023 5、 赶黄草不同剂型优缺点的比较 0024 根据各剂型的特点对不同剂型赶黄草制剂优缺点进行比较, 见表 5。 0025 表 5 赶黄草不同制剂优缺点比较 0026 剂型 制备方法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茶剂 切断或粉碎后加或不加辅料制成块状 茶剂、 袋装茶剂、 煎。

11、煮茶剂, 省略了 长时间多次煎煮、 除杂和浓缩步骤, 有利于药效成分的保留 较好 高 颗粒剂 需进行长时间多次煎煮、 除杂和浓缩 步骤, 药效成分的损失较大 较好 高 胶囊剂、 片剂 需进行长时间多次煎煮、 除杂和浓缩 步骤, 药效成分的损失较大 较好 药物在体有一个崩 解、 溶解、 过程, 生 物利用度略低。 口服液、 糖浆剂 需进行长时间多次煎煮、 除杂和浓缩 步骤, 药效成分的损失较大 较差 高 0027 结论 : 茶剂无论是制备工艺、 稳定性还是生物利用度, 相比其他剂型都有较大优势。 发明内容 0028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赶黄草茶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说 明 书 CN 10。

12、1829165 B4/6 页 6 0029 具体地, 是赶黄草茶剂的制备及其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 该茶剂 是由下述几种方法制备而得 : 0030 A : 块状茶剂 可制备为不含糖块状茶剂和含糖块状茶剂。 不含糖块状茶剂以赶黄 草药材粗粉、 碎片与茶叶或适宜的黏合剂压制成块状的茶剂 ; 含糖块状茶剂以赶黄草提取 物、 赶黄草细粉与蔗糖等辅料压制成块状的茶剂。 0031 B : 袋装茶剂 以茶叶、 赶黄草粗粉或部分赶黄草药材粗粉吸取药材提取液经干燥 后, 装入袋的茶剂, 可装入饮用茶袋作为袋泡茶剂。 0032 C : 煎煮茶剂 以赶黄草药材加工成段、 丝或粗粉后, 装入袋供煎服的。

13、茶剂。 煎煮方 法 : 加水煮沸, 每次 1 小时。 0033 发明人通过对赶黄草茶剂对酒精性肝病治疗作用的考察发现 : 赶黄草茶剂对 CCl4 肝损伤模型和酒精肝损伤模型小鼠有治疗作用, 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 ALT、 AST, 同时也可 降低 CCl4和酒精对肝细胞造成的损失, 故赶黄草茶剂对酒精性肝病具有治疗作用。 0034 显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 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 在不脱离 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 替换或变更。 0035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

14、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通过赶黄草茶剂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的临床前研究来说明本发明的有 益效果。 0037 1 实验材料 0038 1.1 试剂与药品 0039 四氯化碳 : 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乙醇 : 成都长联化工试剂有限公司 ; 联苯 双酯 : 浙江万邦药业有限公司 ; ALT/AST 测试盒 : 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040 1.2 动物 0041 昆明种健康小鼠, 体重 (202g), 由四川省实验动物专委会养殖场提供。 0042 1.3 方法 0043 1.3.1 受试。

15、药品的制备 0044 赶黄草茶剂的制备 : 取赶黄草 1000g, 切段, 制成茶剂水溶液, 用冻干机冷冻升华 制成相对密度 1.30 1.32 的稠膏, 即得。 0045 赶黄草口服液的制备 : 取赶黄草 1000g, 加水煎煮三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煎液, 滤 过, 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051.20的清膏, 冷却,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5, 搅拌, 静 置, 滤过, 沉淀用 50 75乙醇洗涤三次, 合并洗液与滤液,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30 1.32 的稠膏, 即得。 0046 1.3.2 赶黄草提取物对 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 0047 小鼠正常饲养2d,。

16、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CCl4模型组、 赶黄草茶剂低剂量组(8.35g 生药 /kg)、 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 (16.7g 生药 /kg)、 赶黄草茶剂高剂量组 (25.05g 生药 / kg), 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 (8.35g 生药 /kg)、 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 (16.7g 生药 /kg)、 说 明 书 CN 101829165 B5/6 页 7 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25.05g生药/kg), 每组10只。 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 0.1CCl4花生油溶液10ml/kg, 正常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 首次造模1h后 给药。各给药组均以 0.2ml/10g( 。

17、体重 ) 等容积灌胃给药, 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 连续给药第 5 天后进行第二次造模, 方法同前。各组术次造模后 15h 再次给药, 给药后 1h 眼眶取血, 分离血清。用 ALT/AST 测试盒测定 ALT、 AST。 0048 结果 : 赶黄草茶剂和赶黄草口服液低、 中、 高剂量均可使小鼠 CCl4肝损伤血清 ALT、 AST 升高的水平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其中赶黄草茶剂的效果优于赶黄 草口服液。结果见表 6。 0049 表 6 赶黄草茶剂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0050 组别 动物只数 剂量 (g 生药 /kg) ALT(U/L) AST(U/L)。

18、 正常对照组 10 - 51.2115.32 33.488.75 CCl4模型组 10 - 129.1367.22 269.2655.61 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 10 8.35 87.4549.51 159.4449.21 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 10 16.7 82.7533.78 90.3531.95 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 10 25.05 72.2232.25 77.9134.83 赶黄草茶剂低剂量组 10 8.35 81.1247.45 147.4345.58 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 10 16.7 75.7134.47 82.1429.98 赶黄草茶剂高剂量组 10 25.05 69.23。

19、31.10 68.2525.26 0051 1.3.3 赶黄草茶剂对 50乙醇诱导的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作用 0052 小鼠正常饲养 2d,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酒精模型组 (50乙醇 )、 赶黄草茶剂 低剂量组 (8.35g 生药 /kg)、 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 (16.7g 生药 /kg)、 赶黄草茶剂高剂量 组 (25.05g 生药 /kg), 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 (8.35g 生药 /kg)、 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 (16.7g生药/kg)、 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25.05g生药/kg), 各给药组均以0.2ml/10g(体 重)灌胃+0.25ml50乙醇, 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等容积。

20、蒸馏水, 酒精模型组ig0.25ml50 乙醇 +0.2ml/10g( 体重 ) 蒸馏水, 共 10d。末次给药后禁食 16h, 称重, 摘除眼球缺血, 分离 血清, 测定 ALT、 AST ; 同时, 颈椎脱臼处死小鼠, 立即破腹取肝脏, 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取 肝脏左叶相同部位, 用 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HE 染色, 作病理检查。 0053 结果 : 普通光镜检查 : 正常对照组肝细胞切片具有正常的多边形细胞形状和结 构, 胞浆丰富, 细胞核圆形, 肝小叶类圆形 ; 酒精组病理切片见肝细胞明显肿胀, 细胞内可见 数量较多而不等、 大小不一的脂肪滴, 细胞核由于脂肪滴的挤压。

21、而偏向细胞边缘, 肝小叶中 央呈现片状或点状坏死 ; 酒精加赶黄草口服液及茶剂组切片见肝细胞有肿胀现象, 亦有脂 说 明 书 CN 101829165 B6/6 页 8 肪滴, 但肿胀程度及脂肪滴空泡程度明显比酒精组轻, 肝细胞脂肪变较轻, 脂肪滴小, 偶然 也可见到少量的肝小叶中央点状坏死。 0054 电镜检查观察 : 正常对照组切片中, 肝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包含物, 核膜 清晰而规则, 核仁大而明显, 电子密度均匀, 线粒体形状正常, 胞质内无脂肪滴沉积, 粗面内 质网分布规律 ; 酒精组肝细胞切片, 体积肿大, 细胞核边缘不规则, 核仁不显, 线粒体明显肿 胀, 其粗面内质网明显。

22、扩张, 出现断裂, 胞质内可见到多量大小不一的脂肪滴沉积 ; 酒精加 赶黄草口服液及茶剂组肝细胞较规则, 细胞核仁清晰, 有少量的线粒体出现肿胀变形, 粗面 内质网未见明显的扩张和断裂, 少见细胞质内脂肪滴沉积。 0055 赶黄草茶剂低、 中、 高剂量均可使小鼠酒精肝损伤血清 ALT、 AST 升高的水平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见表 7。 0056 表 7 赶黄草茶剂对小鼠 50乙醇诱导小鼠肝损伤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0057 组别 动物只数 剂量 (g 生药 /kg) ALT(U/L) AST(U/L) 正常对照组 10 - 62.5814.12 49.2613.37 酒精模型组 。

23、10 - 132.494474 205.0945.68 赶黄草口服液低剂量组 10 8.35 99.5345.27 175.5547.19 赶黄草口服液中剂量组 10 16.7 95.3536.69 101.9149.09 赶黄草口服液高剂量组 10 25.05 87.0734.17 92.8027.19 赶黄草茶剂低剂量组 10 8.35 92.1940.24 159.5146.12 赶黄草茶剂中剂量组 10 16.7 83.6633.52 89.2840.23 赶黄草茶剂高剂量组 10 25.05 79.2825.11 81.7626.92 0058 1.3.4 结论 0059 本实验结果显示赶黄草茶剂和赶黄草口服液对 CCl4肝损伤模型和酒精肝损伤模 型小鼠均有保护作用, 有明显的降低小鼠血清中 ALT、 AST 的作用, 同时也可降低 CCl4和酒 精对肝细胞造成的损伤。 从试验数据分析, 赶黄草茶剂的效果优于赶黄草口服液, 分析是赶 黄草茶剂药液中槲皮素含量高于赶黄草口服液的原因所致, 由此也说明赶黄草制备成茶剂 能取得更好的药效。 说 明 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