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8391142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173068.4

申请日:

20181009

公开号:

CN109010339A

公开日:

20181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445,A61K31/365,A61P25/28

主分类号:

A61K31/445,A61K31/365,A61P25/28

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周桂生,张静,唐于平,段金廒

地址:

21002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

优先权:

CN201811173068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海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采用综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PCA对银杏酮酯、多奈哌齐单用和银杏酮酯‑多奈哌齐联用总效应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药联用0.5~1倍临床剂量时呈量效关系,在两药1倍临床剂量时治疗效果最佳,同时2~6倍临床剂量的过程中,治疗效果虽然弱于1倍临床剂量,但是明显优于两药单用,当剂量进一步增大至8~10倍量时,治疗效果不及单用两药。并且本发明还在优选的最佳剂量基础上,进一步评价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重量配比的总效应,结果发现两药重量配伍随着银杏酮酯或多奈哌齐的所占比例增大,总效应值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银杏酮酯‑多奈哌齐重量配比为1:1~1:3时抗痴呆效果最佳,取得了非常好的协同增效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1:2、1:3、1:4、1:5或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或1: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或注射剂药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 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 一种病症。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发展,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临床症状一 般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获得性知识丧失,直至日常活动能力丧失为特征,给社会 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医疗卫生问题。AD的病因并不明确,一般认 为与老化基础上的遗传、生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氧化 损伤、铝中毒、铁中毒等均可导致胆碱能神经系统损害,进而产生意识障碍。目前,AD 尚无法彻底治愈,而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谷氨酸受体阻断剂、抗氧化类药物、抗自由基药物、雌激素等。但均属于单靶向药物, 有效性和特异性显得尤为不足,只能改善或者缓解患者的症状,且这些药物有着较为严 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药因其多靶点、多系统、多环节、多途径的特征在 治疗AD上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中西医联合 用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老年患者的学习 认知能力。

中药银杏中最主要的成分即黄酮类和萜内酯类成分,通过提高脑胆碱能神经功能, 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来保护脑神经细胞改善脑神经损害。多奈哌齐是经美国FDA批准上 市的属于第二代特异的可逆性中枢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AChE 的活性,使突触间隙乙酰胆碱(ACh)分解减慢提高ACh的含量,进而改善AD患者的 认知功能。临床上对于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的最佳量效关系和配伍比例未见报道。

药物的剂量与临床效应之间存在正比的关系,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当一个药物的含量 /浓度增加或者减少时,药物的效应也会随之增强或者减弱,这就是药物量效关系,是确 定临床用药的基础。而药物联用是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药及以上配合 同用,从而起到协同增效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联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 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及配比抗AD的活性,从而筛选出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 用的最佳剂量和配比。从而可发挥最好的抗AD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保证临床安 全用药。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中的应用,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8:1。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中的应用,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1:2、1:3、1:4、1:5或1:6。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中的应用,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1:2。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中的应用,将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片剂、胶囊剂、丸剂、 颗粒剂或注射剂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采用综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PCA对银杏酮酯、多奈 哌齐单用和银杏酮酯、多奈哌齐联用的7个剂量总效应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药联用 0.5~1倍临床剂量时呈量效关系,在1倍临床剂量时治疗效果最佳,同时2~6倍临床剂 量的过程中,治疗效果虽然弱于1倍临床剂量,但是明显优于两药单用,当剂量进一步 增大至8~10倍量时,治疗效果不及单用两药,提示两药用药剂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 着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并且本发明还优选的最佳剂量基础上,进一步评价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的 总效应,结果发现两药配伍随着银杏酮酯或多奈哌齐的所占比例增大,总效应值呈下降 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银杏酮酯-多奈哌齐1:1~1:3时抗痴呆效果最佳,取得了非常好 的协同增效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神经递质及其相关 酶影响柱状图。

图2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神经递质及其相关 酶影响柱状图。

图3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抗痴呆指标的PCA图。

图4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抗痴呆指标的PCA图。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 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 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1实验材料

1.1实验药物

银杏酮酯分散片(国药准字Z20050670),购自江苏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盐酸 多奈哌齐(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81)购自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1.2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ICR小鼠,体质量18~22g,购自于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动物繁殖场, 合格证号:SCXK(苏)2017-0001。将所有小鼠随机分笼饲养,室内温度22±2℃,相 对湿度50±5%,提供12h光照且明暗交替。保证每笼小鼠自由进食和饮水。实验方案 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 理原则进行。动物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1.3实验试剂

无水氯化铝(10000862)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东莨菪碱(S113892), 硫酸亚铁七水合物(F116340)和D-半乳糖(G100366)均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小鼠乙酰胆碱酯酶(AChE)Elisa试剂盒(YFXEM00765),小鼠乙酰胆碱(ACh)Elisa 试剂盒(YFXEM00564),小鼠单胺氧化酶(MAO)Elisa试剂盒(YFXEM00076)和小 鼠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Elisa试剂盒(YFXEM00769)均购自南京翼飞雪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生理盐水(lw17-09-20-1)购自南京良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实验仪器

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购自上海吉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酶标仪(Inspire) 购自Perkins Elmer公司。

2实验方法

2.1银杏酮酯分散片、多奈哌齐药液制备

将银杏酮酯分散片和多奈哌齐研磨至粉状,称取适量粉末溶于5‰的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Na)溶液中。

2.2多因素损伤痴呆模型的建立

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每日灌胃无水氯化铝 (AlCl3,3.3mg/kg)和硫酸亚铁七水合物(FeSO4˙7H2O,50mg/kg)以及腹腔注射东 莨菪碱(0.33mg/kg)和D-半乳糖(120mg/kg),空白组小鼠用0.9%生理盐水重复相同 操作,连续4周[13],复制小鼠痴呆模型。

2.3动物分组及给药

2.3.1优选银杏酮酯―多奈哌齐抗痴呆作用的最佳剂量

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M1)、0.5倍量组(0.5X)、1倍 量组(1X,即临床等效量)、2倍量组(2X)、4倍量组(4X)、6倍量组(6X)、8倍量 组(8X)和10倍量组(10X)。造模结束后,除正常组(C1)和模型组(M1)小鼠灌 胃给予0.2ml/d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各自剂量的药物治疗,连续给药10d。 动物给药剂量按体表面积换算系数计算:人临床用量×0.026/20×1000×临床等效量的 倍数。根据公式所得银杏酮酯的临床等效量为58.5mg/kg/d,多奈哌齐的临床等效量为 0.65mg/kg/d。

2.3.2基于最佳剂量优选银杏酮酯―多奈哌齐抗痴呆作用的最佳配比

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12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M2)和银杏酮酯―多奈 哌齐不同配比给药组(即1:0、2:1、3:1、4:1、8:1、1:1、1:8、1:4、1:3、1:2、0:1)。造 模结束后,除正常组(C2)和模型组(M2)小鼠灌胃给予0.2ml/d生理盐水,各组小 鼠分别灌胃给药各自配比的药物治疗,连续给药10d。给药剂量换算同上。

2.4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

为了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在给药4d后,进行持续6d的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 验,测试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水温控制在20±1℃,站台位置(固定于 第三象限)及水池外固有参照物如桌子、窗帘、门等保持固定不变,且水面高出站台0.5 cm。实验时将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自由游泳60s。录像系统自动记录小鼠找到平 台的时间和游泳路径。若小鼠未在60s内找到平台,将其引导至平台上,并停留10s。 每天从2个不同象限对小鼠进行训练,连续4d。在第5d进行定位航行实验,60s内小 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即为潜伏期,未找到平台的按60s计。第6d撤除平台进行空间探索 实验,于站台位置对角象限为起始点,将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记录小鼠在60s内游 泳轨迹全过程。分别记录小鼠潜伏期、穿越站台次数、第三象限占总路程百分比、第三 象限游泳时间及上台前路程对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评价。

2.5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ChE、ACh、ChAT和MAO活性测定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立马脱颈处死小鼠并在冰上快速分离出小鼠的大脑皮层 和海马组织,液氮迅速冷冻。称取一定质量脑组织在冰上匀浆,按照说明书要求测定ChE、ACh、ChAT和MAO活力。

2.6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

各组小鼠处死后,每组中选取2只小鼠在冰上快速取出脑组织,于4℃生理盐水中 漂洗去除血渍,滤纸拭干,置于福尔马林(4℃)中固定,进行病理切片的考察。

2.7数据统计与分析

将所有数据导入SPSS 19.0中用Descriptives进行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采用ANOVA中的Dunnett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8效应整合

根据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潜伏期、穿越站台次数、第三象限占总路程百分比、上 台前路程、ACh、AChE、MAO和ChAT多个指标进行标化和效应整合。多指标综合指 数法就是对实验过程中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化,当模型组的相应指标数值(Value)与正常 组相比升高时,V标化=(V模型―V给药)/V模型;当模型组的相应指标与正常组相比降低 时,V标化=(V给药―V模型)/V模型。根据直观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处理结果分别独立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该总效应值即为各指标 标化值乘以权重的加和值。各个指标的VIP的计算是将所测得的所有指标数据导入 MassLynx v4.1(Waters公司)软件的EZ info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中的Pareto进行规格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得分图,然后采用软件中的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分析得到各指标VIP值,依据VIP值 的大小判断各指标对分类的重要程度,一般VIP>1的指标认为其对分类的贡献比较大。 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潜伏期的权重系数为3,穿越站台次数、AChE酶活性和 病理切片得分的权重系数为2,ChAT、MAO、ACh活性、第三象限时间和第三象限路 程百分比的权重系数为1。除此之外,对不同剂量、配比的联用组和的相应药效的指标 数据进行PCA分析,计算各给药组到正常组的相对的举例来评价不同联用给药组抗痴 呆的效应。

3.实验结果

3.1外观形态

经过持续4周的造模之后,模型小鼠表现出食欲不振、皮毛粗糙失去光泽且伴有不 同程度的脱毛等现象。正常组小鼠行动矫健、皮毛光洁、饮食活动正常。各给药组小鼠 的情况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2不同给药组小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考察

3.2.1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多因素神经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持续10d的给药之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于训练第五天进行定位航行实验, 结果表明(表1)多因素造模后的小鼠潜伏期较正常组小鼠明显延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1),不同剂量组治疗后除单用多奈哌齐和银杏酮酯―多奈哌齐4倍量(GD 4X)、 银杏酮酯―多奈哌齐6倍量(GD 6X)无显著性作用外,其余剂量组均可以显著地降低 潜伏期的时间,其中GD 1X和GD 2X潜伏期与正常组接近,因此最优秀给药剂量为临 床用量剂量的1至2倍。次日进行空间探索实验发现,模型组无论是穿越站台次数还是 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及其路程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0.01),不同剂量给药 后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表明不同给药剂量均可改善痴呆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

3.2.2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多因素神经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造模结束后,连续给药10天后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与 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撤除平台后 进行空间探索实验发现,模型小鼠穿越站台次数(P<0.01)、第三象限时间(P<0.05) 和第三象限路程百分比(P<0.01)均明显小于正常组。说明每日灌胃和注射无水氯化 铝、硫酸亚铁七水合物、东莨菪碱和D-半乳糖对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造成损失,表明 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模型成功。给予不同配比的银杏酮酯―多奈哌齐治疗后,与模 型组小鼠相比发现银杏酮酯―多奈哌齐2:1组(GD 2:1)、GD 3:1、GD 1:2、GD 1:1配 比治疗组小鼠的潜伏期均明显降低(P<0.05~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GD 2:1、GD 1:1、GD 1:4、GD 1:2和GD 0:1配比组穿越站台次数较模型组小鼠显著增加(P<0.05~ 0.01)。除此之外,由第三象限路程百分比可以看出GD 2:1、GD 3:1、GD 1:1和GD 1:2 这4个配比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其余各配比给药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不显 著。

表1各给药组对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指标的影响(n=6-10)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3不同给药组小鼠对血浆及大脑中神经递质及其相关酶的影响

3.3.1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血浆和大脑中ACh、 ChE、ChAT和MAO含量的影响

多因素损伤造模后,模型小鼠各指标含量较正常小鼠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 血浆中,单用银杏酮酯和GD 1X对降低的ACh和ChAT含量有显著升高(P<0.01), 而单用多奈哌齐、GD 0.5X和GD 2X仅回调降低的ACh含量(P<0.01);对于造模后 升高的AChE和MAO,GD 1X和GD 4X均有降低作用(P<0.05~0.01),MAO中, 单用银杏酮酯、GD 0.5X、GD 2X、GD 6X和GD 10X也有显著降低(P<0.05~0.01)。 脑组织中发现GD 1X、GD 2X、GD 4X、GD 6X和GD 10X可提高ACh和ChAT的含 量,有显著性(P<0.05~0.01);GD 0.5X和GD 1X对升高的AchE和MAO均有显著 降低(P<0.05~0.01),此外,其余各剂量组均有一定程度治疗作用。其结果可见图1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3.2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血浆和大脑中ACh、 ChE、ChAT和MAO含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造模后的小鼠无论是血浆还是脑组织中ACh和ChAT的含量与正 常组小鼠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0.01),而MAO和AChE的含量较正常小鼠显著 升高(P<0.05~0.01)。说明模型小鼠胆碱能神经递质遭到破坏且有老化现象表明造模 成功。经不同配比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发现在血浆样品中,GD 1:1、GD 1:2对于 降低的ACh和ChAT均有显著升高(P<0.05~0.01),GD 8:1、GD 1:8、GD 2:1、GD 1:4、 GD 1:3和GD 0:1仅对ChAT有回调的作用(P<0.05~0.01);而GD 1:1、GD 1:3和 GD 0:1对于升高的MAO和AChE均有显著降低(P<0.05~0.01),GD 1:0、GD 3:1和 GD 4:1仅回调了升高的MAO含量(P<0.05~0.01)。与此同时在脑组织中,GD 1:2、 GD 3:1和GD 1:1与模型小鼠相比ACh和ChAT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0.01),ChAT中,除GD 8:1和GD 1:8之外,其余各配比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疗 效(P<0.05~0.01);GD 3:1和GD 1:1均显著降低MAO和AChE的含量(P<0.01)。具 体结果见图2(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 0.01)。

3.4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脑组织病理切片分别从CA1、CA3、CO和DG四个区域进行切片染色显示,正常 组小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完好,细胞膜、核膜清晰,未出现细胞核固缩、深染、老年斑等 情况。而模型组小鼠大脑组织中可见大量细胞核固缩、深染、较多老年斑以及少量空泡 样变和局部细胞核淡染。不同配比给药组有一定改善作用,图2列出评分最低给药组(即 GD 1:1)病理切片图,可见其大脑损伤不严重,仅表现出较少细胞核固缩深染,并未出 现老年斑与空泡样变。该病理切片表明两药联用临床剂量1:1时对脑部病理损伤最小。 d.5基于PCA法的评价不同给药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3.5.1 PCA法评价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

将所测指标的源数据导入MassLynx v4.1中EZ info(Waters公司)生成PCA图。 其中,每一个点表示一个样品,且药效相似的点会被聚到一起。本实验采用相对距离的 方法计算PCA中模型、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评判不同给药组抗痴呆 作用的程度。图3结果表明可以看出正常组中心大约是(4.22,-0.90),模型组中心大 约是(-4.28,-0.65)可见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获得较好分离,其他各不同剂量给药组散 落在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其中两药联用1倍量即GD 1:1组与正常组最为接近,中心 大约是(2.84,0.21)。结果表明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模型复制成功,不同给药组对痴呆 小鼠有不同改善作用,其中银杏酮酯-多奈哌齐联用组1倍量即GD 1:1组改善作用最好。

3.5.2 PCA法评价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

同上操作得到不同配比的PCA图(图4),图中可以看出正常组中心大约(4.01, 0.76),模型组中心大约是(-3.94,0.74),两组得到较好分离,提示痴呆小鼠造模成功。 不同给药组散落在正常与模型组之间,且GD 1:1、GD 1:2和GD 1:3的中心离正常组较 近,说明抗痴呆效果较好。GD 1:8和GD 8:1组中心离模型组最近,表示它们对痴呆小 鼠改善作用最弱。

3.6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不同给药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整合

3.6.1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 整合

将所有指标数据导入MassLynxv4.1EZ info中(Waters公司),采用偏最小二 乘法分析得到各指标的VIP值,指标对分类的贡献度与VIP值大小呈正比关系。 结果发现脑组织中ACh、AChE和ChAT,血浆中ACh和ChAT的VIP值均大于1, 而其余各指标的VIP值较小。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总的效应值(表2),最后得到不同剂量的银杏酮酯-多奈哌齐抗痴呆总效应 值,其大小顺序为:1X>0.5X>2X>6X>D>4X>G>8X>10X,说明银杏酮酯- 多奈哌齐临床剂量1倍量时,抗痴呆效应最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临床常用配比 的不同剂量中,1倍量抗阿尔茨海默症效果最佳,0.5倍量总效应值仅次于1倍 量。当两药剂量在0.5~6倍量时,效应值大于两药单用,而增至8~10倍量时效 应值最低,治疗效果最差,提示两药联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0.5~6倍量)表现 出增效的作用,其中1倍量效果最好,而8~10倍量的范围内可能表现出的是一 定的拮抗作用。

3.6.2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 整合

由表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不同配比治疗后,各指标的VIP值大小。结果发现血浆中 ChAT、AChE和MAO及脑组织中MAO的VIP值大于1,其余各指标的VIP值均较小。 通过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效应值(表2),最后得到不同配比的总 效应值,其大小顺序为:GD 1:1>GD 1:2>GD 1:3>GD 0:1>GD 1:0>GD 2:1>GD 1:4 >GD 1:8>GD 3:1>GD 8:1>GD 4:1,表明GD 1:1治疗效果最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药不同比例配伍时,随着多奈哌齐所占比例增加时(GD 1:1~GD 1:3),两药联用 效果远大于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单用,体现两药联用协同增效的作用,但随着多奈哌齐 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时,两者配伍后的总效应值逐渐降低,说明两药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协 同增效。

表2各给药组对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的总效应值(TE)

注:a.权重系数为3;b.权重系数为2;c.权重系数为1

3.7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不同给药组抗痴呆的总效应

3.7.1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抗痴呆总效应值

结合PCA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结果可知,两药联用1倍量的抗痴呆效果最好, 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一致。在0.5~6倍量时,两者联用表现出较单用增效作用,且 在1倍量时达到顶峰。提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重量比例为1:1时浓度为临床常用量的1 倍量时,对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改善最好。

3.7.2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抗阿尔茨海默症总效应值

由PCA图和多因素指标综合指数法均可知GD 1:1组总效应值最大。在两者配比范 围GD 1:1~GD 1:3时,银杏酮酯―多奈哌齐起到了很好的协同增效的作用,总效应值 远大于单用两药的,而随着多奈哌齐的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加时,其效应值开始小于两单 味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173068.4 (22)申请日 2018.10.09 (71)申请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地址 21002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 道138号 (72)发明人 周桂生 张静 唐于平 段金廒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杨海军 (51)Int.Cl. A61K 31/445(2006.01) A61K 31/365(2006.01) A61P 25/28(2006.01) (54)发明名称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

2、阿尔 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 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 过大量实验筛选, 采用综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 PCA对银杏酮酯、 多奈哌齐单用和银杏酮酯-多奈 哌齐联用总效应值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两药联用 0.51倍临床剂量时呈量效关系, 在两药1倍临 床剂量时治疗效果最佳, 同时26倍临床剂量的 过程中, 治疗效果虽然弱于1倍临床剂量, 但是明 显优于两药单用, 当剂量进一步增大至810倍 量时, 治疗效果不及单用两药。 并且本发明还在 优选的最佳剂量基础上, 进一步评价银杏酮酯 多奈哌齐不同重量配比的总效应, 结果发现两药 重量。

3、配伍随着银杏酮酯或多奈哌齐的所占比例 增大, 总效应值呈下降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在银 杏酮酯-多奈哌齐重量配比为1:11: 3时抗痴呆 效果最佳, 取得了非常好的协同增效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2页 CN 109010339 A 2018.12.18 CN 109010339 A 1.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 应用, 其特征在于,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8: 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 应用, 其。

4、特征在于,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 1:2、 1:3、 1:4、 1:5或1: 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 应用, 其特征在于,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或1: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 症药物中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将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丸剂、 颗粒剂或注射剂药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10339 A 2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 应用 技术领域 000。

5、1 本发明属于一种药物组合物, 具体涉及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 茨 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属于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 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 的 一种病症。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发展, 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逐年攀升。 临床症状一 般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获得性知识丧失, 直至日常活动能力丧失为特征, 给社会 和 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医疗卫生问题。 AD的病因并不明确, 一般认 为与老 化基础上的遗传、 生化、 神经内分泌、 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除此之外, 氧化 损伤、 铝中。

6、 毒、 铁中毒等均可导致胆碱能神经系统损害, 进而产生意识障碍。 目前, AD 尚无法彻底治 愈, 而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 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能受体激动剂、 谷氨酸受体阻断 剂、 抗氧化类药物、 抗自由基药物、 雌激素等。 但均属于单靶向药物, 有效性和特异性显得 尤为不足, 只能改善或者缓解患者的症状, 且这些药物有着较为严 重的副作用, 限制了其 临床应用。 中药因其多靶点、 多系统、 多环节、 多途径的特征在 治疗AD上表现出独特的优 势。 因此,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 中西医联合 用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疗效 显著, 不良反应少,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老年患者的学习 认。

7、知能力。 0003 中药银杏中最主要的成分即黄酮类和萜内酯类成分, 通过提高脑胆碱能神经功 能, 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来保护脑神经细胞改善脑神经损害。 多奈哌齐是经美国FDA批准上 市的属于第二代特异的可逆性中枢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 可以选择性抑制AChE 的活性, 使突触间隙乙酰胆碱(ACh)分解减慢提高ACh的含量, 进而改善AD患者的 认知功能。 临床上 对于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的最佳量效关系和配伍比例未见报道。 0004 药物的剂量与临床效应之间存在正比的关系, 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当一个药物的含 量 /浓度增加或者减少时, 药物的效应也会随之增强或者减弱, 这就是药物量效关系, 是。

8、确 定临床用药的基础。 而药物联用是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 有选择地将两药及以上配合 同 用, 从而起到协同增效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目的: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主成分分析联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对 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及配比抗AD的活性, 从而筛选出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 用的最佳剂量和配比。 从而可发挥最好的抗AD临床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 保证临床安 全用 药。 0006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 0008 作为优选方案, 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

9、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 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09010339 A 3 物 中的应用,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8: 1。 0009 作为优选方案, 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 物 中的应用,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 1:2、 1:3、 1:4、 1:5或1: 6。 0010 作为优选方案, 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 物 中的应用, 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的用量比为1:1、 1:2。 0011 作为优选方案, 以上所述的银杏酮酯和多奈哌齐联用在制备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药 物 中的应用, 将银杏酮酯和。

10、多奈哌齐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片剂、 胶囊剂、 丸剂、 颗粒剂或注射剂药物。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 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 采用综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PCA对银杏酮酯、 多奈 哌齐单用和银杏酮酯、 多奈哌齐联用的7个剂量总效应值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两药联用 0.5 1倍临床剂量时呈量效关系, 在1倍临床剂量时治疗效果最佳, 同时26倍临床剂 量的过 程中, 治疗效果虽然弱于1倍临床剂量, 但是明显优于两药单用, 当剂量进一步 增大至8 10倍量时, 治疗效果不及单用两药, 提示两药用药剂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 着剂量增加效 应增加。 0014 并且本。

11、发明还优选的最佳剂量基础上, 进一步评价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 的 总效应, 结果发现两药配伍随着银杏酮酯或多奈哌齐的所占比例增大, 总效应值呈下降 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在银杏酮酯-多奈哌齐1:11: 3时抗痴呆效果最佳, 取得了非常好 的 协同增效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神经递质及其相 关 酶影响柱状图。 0016 图2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神经递质及其相 关 酶影响柱状图。 0017 图3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抗痴呆指标的PCA图。 0018 图4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抗痴呆指标的PCA图。 。

12、具体实施方案 0019 根据下述实施例, 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然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实 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 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应当也不会 限 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0020 实施例1 0021 1实验材料 0022 1.1实验药物 0023 银杏酮酯分散片(国药准字Z20050670), 购自江苏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盐酸 多奈哌齐(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70181)购自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0024 1.2实验动物 0025 SPF级雄性ICR小鼠, 体质量1822g, 购自于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动物繁殖场, 合 说。

13、 明 书 2/9 页 4 CN 109010339 A 4 格证号: SCXK(苏)2017-0001。 将所有小鼠随机分笼饲养, 室内温度222, 相 对湿度50 5, 提供12h光照且明暗交替。 保证每笼小鼠自由进食和饮水。 实验方案 经南京中医药大 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 理原则进行。 动物 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0026 1.3实验试剂 0027 无水氯化铝(10000862)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盐酸东莨菪碱 (S113892), 硫酸亚铁七水合物(F116340)和D-半乳糖(G100366)均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 司; 小鼠乙。

14、酰胆碱酯酶(AChE)Elisa试剂盒(YFXEM00765), 小鼠乙酰胆碱(ACh)Elisa 试剂 盒(YFXEM00564), 小鼠单胺氧化酶(MAO)Elisa试剂盒(YFXEM00076)和小 鼠乙酰胆碱转移 酶(ChAT)Elisa试剂盒(YFXEM00769)均购自南京翼飞雪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生理盐水 (lw17-09-20-1)购自南京良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28 1.4实验仪器 0029 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购自上海吉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酶标仪 (Inspire) 购自Perkins Elmer公司。 0030 2实验方法 0031 2.1银杏酮酯分。

15、散片、 多奈哌齐药液制备 0032 将银杏酮酯分散片和多奈哌齐研磨至粉状, 称取适量粉末溶于5的羧甲基纤维 素 钠(CMC-Na)溶液中。 0033 2.2多因素损伤痴呆模型的建立 0034 适应性饲养7d后, 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 模型组小鼠每日灌胃无水氯化铝 (AlCl3, 3.3mg/kg)和硫酸亚铁七水合物(FeSO47H2O, 50mg/kg)以及腹腔注射东 莨菪碱 (0.33mg/kg)和D-半乳糖(120mg/kg), 空白组小鼠用0.9生理盐水重复相同 操作, 连续4 周13, 复制小鼠痴呆模型。 0035 2.3动物分组及给药 0036 2.3.1优选银杏酮酯多奈哌齐抗痴。

16、呆作用的最佳剂量 0037 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8组, 每组10只, 即模型组(M1)、 0.5倍量组(0.5X)、 1倍 量组 (1X, 即临床等效量)、 2倍量组(2X)、 4倍量组(4X)、 6倍量组(6X)、 8倍量 组(8X)和10倍量组 (10X)。 造模结束后, 除正常组(C1)和模型组(M1)小鼠灌 胃给予0.2ml/d生理盐水, 各组小 鼠分别灌胃给药各自剂量的药物治疗, 连续给药10d。 动物给药剂量按体表面积换算系数 计算: 人临床用量0.026/201000临床等效量的 倍数。 根据公式所得银杏酮酯的临床 等效量为58.5mg/kg/d, 多奈哌齐的临床等效量为 0.65。

17、mg/kg/d。 0038 2.3.2基于最佳剂量优选银杏酮酯多奈哌齐抗痴呆作用的最佳配比 0039 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12组, 每组10只, 分别为模型组(M2)和银杏酮酯多奈 哌齐 不同配比给药组(即1:0、 2:1、 3:1、 4:1、 8:1、 1:1、 1:8、 1:4、 1:3、 1:2、 0:1)。 造 模结束后, 除 正常组(C2)和模型组(M2)小鼠灌胃给予0.2ml/d生理盐水, 各组小 鼠分别灌胃给药各自配 比的药物治疗, 连续给药10d。 给药剂量换算同上。 0040 2.4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 0041 为了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 在给药4d后, 进行持续6d。

18、的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 验, 测试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水迷宫水温控制在201, 站台位置(固定于 第三 说 明 书 3/9 页 5 CN 109010339 A 5 象限)及水池外固有参照物如桌子、 窗帘、 门等保持固定不变, 且水面高出站台0.5 cm。 实验 时将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 自由游泳60s。 录像系统自动记录小鼠找到平 台的时间和游 泳路径。 若小鼠未在60s内找到平台, 将其引导至平台上, 并停留10s。 每天从2个不同象限 对小鼠进行训练, 连续4d。 在第5d进行定位航行实验, 60s内小 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即为潜伏 期, 未找到平台的按60s计。 第6d撤除。

19、平台进行空间探索 实验, 于站台位置对角象限为起始 点, 将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 记录小鼠在60s内游 泳轨迹全过程。 分别记录小鼠潜伏期、 穿越站台次数、 第三象限占总路程百分比、 第三 象限游泳时间及上台前路程对小鼠空间学 习和记忆能力进行评价。 0042 2.5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ChE、 ACh、 ChAT和MAO活性测定 0043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 立马脱颈处死小鼠并在冰上快速分离出小鼠的大脑皮 层 和海马组织, 液氮迅速冷冻。 称取一定质量脑组织在冰上匀浆, 按照说明书要求测定 ChE、 ACh、 ChAT和MAO活力。 0044 2.6苏木精-伊红(hemato。

20、xylin-eosin, HE)染色 0045 各组小鼠处死后, 每组中选取2只小鼠在冰上快速取出脑组织, 于4生理盐水中 漂洗去除血渍, 滤纸拭干, 置于福尔马林(4)中固定, 进行病理切片的考察。 0046 2.7数据统计与分析 0047 将所有数据导入SPSS 19.0中用Descriptives进行统计, 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 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采用ANOVA中的Dunnett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0048 2.8效应整合 0049 根据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对潜伏期、 穿越站台次数、 第三象限占总路程百分比、 上 台前路程、 ACh、 AChE、。

21、 MAO和ChAT多个指标进行标化和效应整合。 多指标综合指 数法就是对 实验过程中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化, 当模型组的相应指标数值(Value)与正常 组相比升高 时, V标 化(V模 型V给 药)/V模 型; 当模型组的相应指标与正常组相比降低 时, V标 化(V给 药V模 型)/ V模 型。 根据直观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 VIP)处理 结果分别独立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该总效应值即为各指标 标化值乘以权重的加和值。 各个指标的VIP的计算是将所测得的所有指标数据导入 MassLynx v4.1(Waters公司)软。

22、件 的EZ info中,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中的Pareto进行 规格化处理, 得到各指标的得分图, 然后采用软件中的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PLS)分析得到各指标VIP值, 依据VIP值 的大小判断各指标对分类的重要 程度, 一般VIP1的指标认为其对分类的贡献比较大。 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潜伏 期的权重系数为3, 穿越站台次数、 AChE酶活性和 病理切片得分的权重系数为2, ChAT、 MAO、 ACh活性、 第三象限时间和第三象限路 程百分比的权重系数为1。。

23、 除此之外, 对不同剂量、 配 比的联用组和的相应药效的指标 数据进行PCA分析, 计算各给药组到正常组的相对的举例 来评价不同联用给药组抗痴 呆的效应。 0050 3.实验结果 0051 3.1外观形态 0052 经过持续4周的造模之后, 模型小鼠表现出食欲不振、 皮毛粗糙失去光泽且伴有不 同程度的脱毛等现象。 正常组小鼠行动矫健、 皮毛光洁、 饮食活动正常。 各给药组小鼠 的情 说 明 书 4/9 页 6 CN 109010339 A 6 况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0053 3.2不同给药组小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考察 0054 3.2.1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多因素神经损伤小。

24、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0055 持续10d的给药之后, 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 于训练第五天进行定位航行实验, 结果表明(表1)多因素造模后的小鼠潜伏期较正常组小鼠明显延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1), 不同剂量组治疗后除单用多奈哌齐和银杏酮酯多奈哌齐4倍量(GD 4X)、 银杏酮 酯多奈哌齐6倍量(GD 6X)无显著性作用外, 其余剂量组均可以显著地降低 潜伏期的时 间, 其中GD 1X和GD 2X潜伏期与正常组接近, 因此最优秀给药剂量为临 床用量剂量的1至2 倍。 次日进行空间探索实验发现, 模型组无论是穿越站台次数还是 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 及其路程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0.。

25、01), 不同剂量给药 后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表明不同给药剂量均可改善痴呆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 0056 3.2.2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多因素神经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0057 造模结束后, 连续给药10天后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 结果如表1所示, 与 正 常组小鼠相比, 模型组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 撤除平台后 进行 空间探索实验发现, 模型小鼠穿越站台次数(P0.01)、 第三象限时间(P0.05) 和第三象 限路程百分比(P0.01)均明显小于正常组。 说明每日灌胃和注射无水氯化 铝、 硫酸亚铁 七水合物、 东莨菪碱和D-半乳糖对小鼠学习。

26、和记忆能力造成损失, 表明 多因素神经损伤痴 呆小鼠模型成功。 给予不同配比的银杏酮酯多奈哌齐治疗后, 与模 型组小鼠相比发现银 杏酮酯多奈哌齐2:1组(GD 2:1)、 GD 3:1、 GD 1:2、 GD 1:1配 比治疗组小鼠的潜伏期均明 显降低(P0.050.01)。 在空间探索实验中, GD 2:1、 GD 1:1、 GD 1:4、 GD 1:2和GD 0:1配 比组穿越站台次数较模型组小鼠显著增加(P0.05 0.01)。 除此之外, 由第三象限路程 百分比可以看出GD 2:1、 GD 3:1、 GD 1:1和GD 1:2 这4个配比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 其余各配比给药组。

27、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不显 著。 0058表1各给药组对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指标的影响(n6- 10) 0059 说 明 书 5/9 页 7 CN 109010339 A 7 0060 0061 注: 与正常组比较, #P0.05,#P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062 3.3不同给药组小鼠对血浆及大脑中神经递质及其相关酶的影响 0063 3.3.1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血浆和大脑中 ACh、 ChE、 ChAT和MAO含量的影响 0064 多因素损伤造模后, 模型小鼠各指标含量较正常小鼠均有显著差异(P0.01)。 。

28、在 血浆中, 单用银杏酮酯和GD 1X对降低的ACh和ChAT含量有显著升高(P0.01), 而单用多 奈哌齐、 GD 0.5X和GD 2X仅回调降低的ACh含量(P0.01); 对于造模后 升高的AChE和MAO, GD 1X和GD 4X均有降低作用(P0.050.01), MAO中, 单用银杏酮酯、 GD 0.5X、 GD 2X、 GD 6X和GD 10X也有显著降低(P0.050.01)。 脑组织中发现GD 1X、 GD 2X、 GD 4X、 GD 6X和 GD 10X可提高ACh和ChAT的含 量, 有显著性(P0.050.01); GD 0.5X和GD 1X对升高的 AchE和MAO。

29、均有显著 降低(P0.050.01), 此外, 其余各剂量组均有一定程度治疗作用。 其结果可见图1 (与正常组比较, #P0.05,#P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0065 3.3.2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多因素神经损伤痴呆小鼠血浆和大脑中 ACh、 ChE、 ChAT和MAO含量的影响 0066 本研究结果发现, 造模后的小鼠无论是血浆还是脑组织中ACh和ChAT的含量与正 常组小鼠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0.01), 而MAO和AChE的含量较正常小鼠显著 升高(P 0.050.01)。 说明模型小鼠胆碱能神经递质遭到破坏且有老化现象表明造模 成功。 经。

30、 不同配比药物治疗后, 与模型组比较发现在血浆样品中, GD 1:1、 GD 1:2对于 降低的ACh和 ChAT均有显著升高(P0.050.01), GD 8:1、 GD 1:8、 GD 2:1、 GD 1:4、 GD 1:3和GD 0:1仅 对ChAT有回调的作用(P0.050.01); 而GD 1:1、 GD 1:3和 GD 0:1对于升高的MAO和AChE 均有显著降低(P0.050.01), GD 1:0、 GD 3:1和 GD 4:1仅回调了升高的MAO含量(P 0.050.01)。 与此同时在脑组织中, GD 1:2、 GD 3:1和GD 1:1与模型小鼠相比ACh和ChAT 含。

31、量均不同程度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0.01), ChAT中, 除GD 8:1和GD 1:8之外, 其余各配比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疗 效(P0.050.01); GD 3:1和GD 1:1均显著降低MAO和 AChE的含量(P0.01)。 具 体结果见图2(与正常组比较, #P0.05,#P0.01; 与模型组比 较, *P0.05,*P 0.01)。 0067 3.4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0068 脑组织病理切片分别从CA1、 CA3、 CO和DG四个区域进行切片染色显示, 正常 组小 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完好, 细胞膜、 核膜清晰, 未出现细胞核固缩、 深染、 老年。

32、斑等 情况。 而模 型组小鼠大脑组织中可见大量细胞核固缩、 深染、 较多老年斑以及少量空泡 样变和局部细 胞核淡染。 不同配比给药组有一定改善作用, 图2列出评分最低给药组(即 GD 1:1)病理切 片图, 可见其大脑损伤不严重, 仅表现出较少细胞核固缩深染, 并未出 现老年斑与空泡样 说 明 书 6/9 页 8 CN 109010339 A 8 变。 该病理切片表明两药联用临床剂量1:1时对脑部病理损伤最小。 d.5基于PCA法的评价 不同给药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0069 3.5.1 PCA法评价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对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 作用 0070 将所测指标的源数据导入M。

33、assLynx v4.1中EZ info(Waters公司)生成PCA图。 其 中, 每一个点表示一个样品, 且药效相似的点会被聚到一起。 本实验采用相对距离的 方法 计算PCA中模型、 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相对距离, 从而评判不同给药组抗痴呆 作用的程 度。 图3结果表明可以看出正常组中心大约是(4.22, -0.90), 模型组中心大 约是(-4.28, - 0.65)可见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获得较好分离, 其他各不同剂量给药组散 落在正常组与模 型组之间, 其中两药联用1倍量即GD 1:1组与正常组最为接近, 中心 大约是(2.84, 0.21)。 结果表明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模型复制成功,。

34、 不同给药组对痴呆 小鼠有不同改善作用, 其 中银杏酮酯-多奈哌齐联用组1倍量即GD 1:1组改善作用最好。 0071 3.5.2 PCA法评价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对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 作用 0072 同上操作得到不同配比的PCA图(图4), 图中可以看出正常组中心大约(4.01, 0.76), 模型组中心大约是(-3.94, 0.74), 两组得到较好分离, 提示痴呆小鼠造模成功。 不 同给药组散落在正常与模型组之间, 且GD 1:1、 GD 1:2和GD 1:3的中心离正常组较 近, 说 明抗痴呆效果较好。 GD 1:8和GD 8:1组中心离模型组最近, 表示它们对痴呆小 鼠改。

35、善作用 最弱。 0073 3.6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不同给药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效应整合 0074 3.6.1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 力效应 整合 0075 将所有指标数据导入MassLynxv4.1EZ info中(Waters公司), 采用偏最小二 乘法 分析得到各指标的VIP值, 指标对分类的贡献度与VIP值大小呈正比关系。 结果发现脑组织 中ACh、 AChE和ChAT, 血浆中ACh和ChAT的VIP值均大于1, 而其余各指标的VIP值较小。 采用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总的效应值(表2), 最后得到不同剂 量的银杏酮。

36、酯-多奈哌齐抗痴呆总效应 值, 其大小顺序为: 1X0.5X2X6XD4XG 8X10X, 说明银杏酮酯- 多奈哌齐临床剂量1倍量时, 抗痴呆效应最好。 实验结果表明基 于临床常用配比 的不同剂量中, 1倍量抗阿尔茨海默症效果最佳, 0.5倍量总效应值仅次于 1倍 量。 当两药剂量在0.56倍量时, 效应值大于两药单用, 而增至810倍量时效 应值最 低, 治疗效果最差, 提示两药联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0.56倍量)表现 出增效的作用, 其 中1倍量效果最好, 而810倍量的范围内可能表现出的是一 定的拮抗作用。 0076 3.6.2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

37、能 力效应 整合 0077 由表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不同配比治疗后, 各指标的VIP值大小。 结果发现血浆中 ChAT、 AChE和MAO及脑组织中MAO的VIP值大于1, 其余各指标的VIP值均较小。 通过多指标综 合指数法归一化处理, 得到各指标效应值(表2), 最后得到不同配比的总 效应值, 其大小顺 序为: GD 1:1GD 1:2GD 1:3GD 0:1GD 1:0GD 2:1GD 1:4 GD 1:8GD 3:1 GD 8:1GD 4:1, 表明GD 1:1治疗效果最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药不同比例配伍 说 明 书 7/9 页 9 CN 109010339 A 9 时, 随着多。

38、奈哌齐所占比例增加时(GD 1:1GD 1:3), 两药联用 效果远大于银杏酮酯和多 奈哌齐单用, 体现两药联用协同增效的作用, 但随着多奈哌齐 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时, 两者 配伍后的总效应值逐渐降低, 说明两药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协 同增效。 0078 表2各给药组对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的总效应值(TE) 0079 0080 0081 注: a.权重系数为3; b.权重系数为2; c.权重系数为1 0082 3.7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不同给药组抗痴呆的总效应 0083 3.7.1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剂量抗痴呆总效应值 0084 结合PCA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结果可知, 两药联用1。

39、倍量的抗痴呆效果最好, 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一致。 在0.56倍量时, 两者联用表现出较单用增效作用, 且 在1 倍量时达到顶峰。 提示银杏酮酯-多奈哌齐重量比例为1:1时浓度为临床常用量的1 倍量 时, 对多因素损伤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改善最好。 0085 3.7.2银杏酮酯多奈哌齐不同配比抗阿尔茨海默症总效应值 说 明 书 8/9 页 10 CN 109010339 A 10 0086 由PCA图和多因素指标综合指数法均可知GD 1:1组总效应值最大。 在两者配比范 围GD 1:1GD 1:3时, 银杏酮酯多奈哌齐起到了很好的协同增效的作用, 总效应值 远大 于单用两药的, 而随着多奈哌齐的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加时, 其效应值开始小于两单 味药。 008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9/9 页 11 CN 109010339 A 11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2 CN 109010339 A 1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3 CN 109010339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