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38901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4508.7

申请日:

2010.10.13

公开号:

CN101961004A

公开日:

2011.02.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M 7/00申请日:20101013授权公告日:20120509终止日期:201610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M 7/00申请日:20101013|||公开

IPC分类号:

A01M7/00; B05B9/04; B05B13/02; B05B15/04

主分类号:

A01M7/00

申请人:

扬州大学

发明人:

张瑞宏; 缪宏; 张剑峰; 沈辉; 高晓宏; 管荣根; 王明友; 任海良; 薛学彪; 赵映; 袁莉

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代理人:

孙忠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包括四杆式转向机构(1)、差速驱动机构(2)、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13)、变速箱、药液收集装置(9)、喷雾系统(8)、机架(4)、左右转向轮(10)、左右驱动轮(11)以及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该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驱动机架以及安装在该机架上的特殊的转向机构、药液收集装置、差速驱动机构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本发明由于设有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因此非常适用于窄行距篱架型作物的喷雾作业,可以实现整机地隙的升高和降低,以适应不同高度农作物的喷雾杀虫要求,其在保证喷雾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污染,并提高了农药利用率;此外,本发明行驶稳定、结构紧凑、操作灵活。

权利要求书

1: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包括转向机构 (1)、 差速驱动机构 (2)、 发动机 (5)、 动力传递 机构 (13)、 变速箱 (6)、 药液收集装置 (9)、 喷雾系统 (8)、 机架 (4)、 左右转向轮 (10) 以及左 右驱动轮 (11), 所述转向机构 (1)、 差速驱动机构 (2)、 发动机 (5)、 动力传递机构 (13)、 变速 箱 (6)、 药液收集装置 (9)、 以及喷雾系统 (8) 均安装在所述机架 (4) 上, 所述转向机构 (1) 连接于左右转向轮 (10) 以驱动该左右转向轮 (10) 转向, 所述发动机 (5) 经由动力传递机 构 (13) 和变速箱 (6) 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驱动机构 (2) 上, 该差速驱动机构 (2) 连接于 所述左右驱动轮 (1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雾机还设有安装在所述机架 (4) 上的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3), 该地隙调节 动力传动机构 (3) 驱动所述机架 (4) 以使得所述机架 (4) 以及安装在该机架 (4) 上的所述 转向机构 (1)、 药液收集装置 (9)、 差速驱动机构 (2) 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 其中, 所述转向 机构 (1) 为四杆式转向机构, 该转向机构设有平行运动的左右转向杆 (18, 17)、 连接该左右 转向杆 (18, 17) 的连接杆 (15)、 以及控制杆 (16), 所述控制杆 (16) 连接于所述左转向杆 (18), 所述左、 右转向杆 (18, 17) 分别通过该左、 右转向杆端部的轴孔与该左右转向轮 (10) 的轮架 (19) 的竖直轴杆形成滑动键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 机构 (3) 设有左蜗轮蜗杆机构 (20)、 右蜗轮蜗杆机构 (21)、 动力传动杆 (22) 以及皮带轮 (23), 所述发动机 (5) 经由动力传递机构 (13) 和变速箱 (6) 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皮带轮 (23) 上, 该皮带轮 (23) 通过动力传动杆 (22) 带动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 (20) 和右蜗轮蜗杆机构 (21), 以通过该左、 右蜗轮蜗杆机构 (20, 21) 的运动提升或降低所述机架 (4)。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 (5) 安装所述 喷雾机的驾驶座位 (12) 的右前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 (5) 还通过所 述动力传递机构 (13) 和变速箱 (6) 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喷雾系统 (8)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液收集装置 (9) 设有顶板 (24)、 左上侧板 (25)、 左下侧板 (26)、 右上侧板 (27) 和右下侧板 (28), 所述顶板 (24)、 左上侧板 (25)、 左下侧板 (26)、 右上侧板 (27) 和右下侧板 (28) 形成一个顶侧固定、 左右侧高度能够调节并且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箱体, 所述右下侧板 (28) 和左下侧板 (26) 的下部分别设有储液槽 (29)。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 (32) 安装在所 述药液收集装置 (9) 的左、 右下侧板 (26, 28) 的前部, 并且所述喷头 (32) 的喷射倾角向上 倾斜 8°至 12°。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雾系统 (8) 设有药 液泵 (30)、 药箱 (7)、 药液管 (31) 和多个喷头 (32), 所述药液泵 (30) 将所述药箱 (7) 内的 药液通过药液管 (31) 输送到各个喷头 (32)。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驱动机构 (2) 为 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 该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的链条箱 (14) 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绕所 述变速箱 (6) 的输出轴的轴心和驱动轮 (11) 的轴心可枢转地安装, 所述发动机 (5) 经由所 述动力传递机构 (13) 以及变速箱 (6) 将动力传递到该链条箱 (14)。

说明书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机, 尤其涉及一种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背景技术 篱架型作物的生长空间以及叶片疏密度不同, 采用通用植保机具在对篱架型作物 进行植保作业时普遍存在低效、 高残留、 高污染和严重影响篱架型作物品质等问题, 这制约 了篱架型作物施药的工作效率。 一般而言, 要实现节约型植保机械化技术, 必须具备先进的 施药机具和施药技术两个必要条件, 通过代替传统的施药方式, 降低工作强度、 节约农药使 用量和减轻环境污染, 以满足篱架型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目前国内用于篱架型作物的植保喷雾机很少, 对于窄行篱架型作物 ( 例如黄瓜、 豇豆等 ), 还采用传统的植保作业方式 : 即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 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以及小型机动喷雾机进行植保喷雾作业。 这几种作业方式工作强度大、 作业效率低、 对操作 人员危害大, 而且农药布洒不均匀, 农药残留量高, 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
     针对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 由于这些窄行篱架型作业的生长空间宽度、 高度不 同以及作物叶片疏密不同, 喷雾机不能采用相同的喷雾模式, 否则会浪费农药, 降低农药使 用效率, 而且会大大污染环境, 增加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改变离地间隙的喷雾机, 以根据 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的生长空间以及作物叶片疏密度进行针对性的喷雾作业。 这在技术 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其主要表现为实现喷雾机整体离地间隙的变化涉及的部件较多, 尤其 是转向机构与喷雾机转向轮相连接, 如何保证转向机构与喷雾机的整体实现同时升降以便 于驾驶更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地隙隧道宽度可调式喷雾机,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 缺陷, 使得该喷雾机的整体能够适应性地改变离地间隙, 从而能够根据窄行篱架型作物的 不同的生长空间和作物叶片疏密度进行喷雾作业, 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包括转向机构、 差速驱动机构、 发动机、 动力传递机构、 变速箱、 药液收集装置、 喷雾系统、 机架、 左右转向轮 以及左右驱动轮, 所述转向机构、 差速驱动机构、 发动机、 动力传递机构、 变速箱、 药液收集 装置、 以及喷雾系统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转向机构连接于所述左右转向轮以驱动该 左右转向轮转向, 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驱动 机构上, 该差速驱动机构连接于左右驱动轮, 所述喷雾机还设有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地隙 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该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架以使得该机架以及安装在该机 架上的转向机构、 药液收集装置、 差速驱动机构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 ; 其中, 所述转向机构 为四杆式转向机构, 该转向机构设有平行运动的左右转向杆、 连接该左右转向杆的连接杆、 右转向杆 以及控制杆, 所述控制杆连接于所述左转向杆, 所述左、 右转向杆分别通过该左、
     端部的轴孔与该左右转向轮的轮架的竖直轴杆形成滑动键连接。
     优选地, 所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设有左蜗轮蜗杆机构、 右蜗轮蜗杆机构、 动力 传动杆以及皮带轮, 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皮带轮 上, 该皮带轮通过所述动力传动杆带动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和右蜗轮蜗杆机构, 通过该左、 右蜗轮蜗杆机构的运动提升或降低所述机架。
     优选地, 所述发动机安装所述喷雾机的驾驶座位的右前侧。 此外, 所述发动机还通 过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喷雾系统上。
     优选地, 所述药液收集装置设有顶板、 左上侧板、 左下侧板、 右上侧板和右下侧板, 所述顶板、 左上侧板, 左下侧板、 右上侧板与右下侧板形成一个顶侧固定、 左右侧高度能够 调节并且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箱体, 所述右下侧板和左下侧板下部分别设有储液槽。
     优选地, 所述喷雾系统设有药液泵、 药箱、 药液管和多个喷头, 所述药液泵将所述 药箱内的药液通过药液管输送到各个喷头。
     优选地, 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药液收集装置的左、 右下侧板的前部, 并且所述喷头 的喷射倾角向上倾斜 8°至 12°。
     优选地, 所述差速驱动机构为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 该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的链 条箱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绕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的轴心和驱动轮的轴心可枢转地安装, 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该链条箱。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第一, 本发明适用于窄行距篱架型作物的喷雾作业, 可 以实现整机地隙的升高和降低, 以适应不同高度农作物的喷雾杀虫要求 ; 第二, 本发明可以 根据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其生长空间宽度不同以及作物叶片疏密不同来实现喷雾作业 的适应性控制, 在保证喷雾效果的基础上, 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降低了污染, 减轻了对操作 人员的危害 ; 第三, 本发明的药液收集装置能够在喷雾作业过程中控制作业面积, 大量回收 飘散的雾滴, 提高了农药利用率 ; 第四, 本发明还具有行驶稳定、 结构紧凑、 操作灵活、 道路 行驶速度快的优点 ; 第五, 尤其是, 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在喷雾机整体升降的同时, 通过特 殊的四杆式转向机构, 有效地使得转向机构与所述喷雾机整体同时升降。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的主视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的俯视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四杆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隧道式药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转向机构、 2 差速驱动机构、 3 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4 机架、 5 发动机、 6 变速箱、 7 药箱、 8 喷雾系统、 9 药液收集装置、 10 转向轮、 11 驱动轮、 12 驾驶座位、 13 动力传 递机构、 14 链条箱、 15 连接杆、 16 控制杆、 17 右转向杆、 18 左转向杆、 19 轮架、 20 左涡轮蜗杆 机构、 21 右涡轮蜗杆机构、 22 动力传动杆、 23 皮带轮、 24 顶板、 25 左上侧板、 26 左下侧板、 27 右上侧板、 28 右下侧板、 29 储液槽、 30 药液泵、 31 药液管、 32 喷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至图 6 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 设有转向机构 1、 差速驱 动机构 2、 发动机 5、 动力传递机构 13、 变速箱 6、 药液收集装置 9、 喷雾系统 8、 机架 4、 左右转 向轮 10 以及左右驱动轮 11, 所述转向机构 1、 差速驱动机构 2、 发动机 5、 动力传递机构 13、 变速箱 6、 药液收集装置 9、 以及喷雾系统 8 均安装在机架 4 上, 所述转向机构 1 连接于左右 转向轮 10 以驱动该左右转向轮 10 转向, 所述发动机 5 经由动力传递机构 13 和变速箱 6 将 动力传递到差速驱动机构 2 上, 该差速驱动机构 2 连接于左右驱动轮 11,
     其中, 所述喷雾机还设有安装在所述机架 4 上的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3, 该地隙 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3 驱动所述机架 4 以及安装在该机架 4 上的转向机构 1、 药液收集装置 9、 差速驱动机构 2 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 所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3 设有左蜗轮蜗杆机 构 20、 右蜗轮蜗杆机构 21、 动力传动杆 22 以及皮带轮 23, 例如, 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 20 和 右蜗轮蜗杆机构 21 的蜗轮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动力传递杆 22 上, 并且该左蜗轮蜗杆机构 20 和右蜗轮蜗杆机构 21 的蜗杆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机架上, 这样所述发动机 5 经由动力传 递机构 13 和变速箱 6 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皮带轮 23 上, 该皮带轮 23 通过动力传动杆 22 带 动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 20 和右蜗轮蜗杆机构 21, 以通过该左、 右蜗轮蜗杆机构 20, 21 的运 动提升或降低所述机架 4( 具体可以参见图 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本发明的喷雾机设有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3( 优选安 装在机架 4 的中部 ), 其由左蜗轮蜗杆机构 20、 右蜗轮蜗杆机构 21、 动力传动杆 22、 皮带轮 组成 23, 通过左右蜗轮蜗杆机构的运动提升或降低的机架 4, 实现整个喷雾机地隙的升高 和降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 3 仅是用于实现喷雾机整体升降 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其它实施形式, 例如通过液压缸、 气压缸 等形式实现喷雾机的整体升降, 这些明显变型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优选地, 发动机 5 可以安装在喷雾机的驾驶座位 12 的 右前侧, 当然根据整机布置情形也可以安装在其它位置。此外, 发动机 5 还可以通过动力传 递机构 13 和变速箱 6 将动力传递到喷雾系统 8 上, 以为喷雾系统 9 提供动力进行喷雾作业。
     优选地, 所述差速驱动机构 2 为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 其中, 该转臂式差速驱动机 构的链条箱 14 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绕所述变速箱 6 的输出轴的轴心和驱动轮 11 的轴心 可枢转地安装, 使得整个机组既可有效地进行动力传递, 又不会改变中心距。同时, 所述发 动机 5 可以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 13 以及变速箱 6 将动力传递到该链条箱 14。在这种结 构之下, 当链条箱与地面的夹角为 90°时, 所述喷雾机的离地间隙最高, 当链条箱与地面的 夹角越小, 所述喷雾机的离地间隙减小。
     参见图 3, 作为本发明的发明点之一, 所述转向机构 1 为四杆式转向机构, 该转向 机构设有平行运动的左右转向杆 18, 17、 连接左右转向杆 18, 17 的连接杆 15、 以及控制杆 16, 所述控制杆 16 连接于左转向杆 18, 该左转向杆 18 连接于连接杆 15, 该连接杆 15 进而 连接于右转向杆 17, 所述左右转向杆 18, 17 安装在左右转向轮的轮架 19 上, 可以顺着轮架 19 升高或降低, 具体地, 所述左、 右转向杆 18, 17 可以分别通过该左、 右转向杆端部的轴孔 与该左右转向轮 10 的轮架 19 的竖直轴杆形成滑动键连接 ( 例如可滑动的键齿键槽连接、花键连接等 )。 这种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在喷雾机整体升降的同时, 使得所述转向机构实现同 时升降, 避免了在喷雾机整体升降时, 喷雾机的方向盘等并不随同升降带来的无法或不便 于进行驾驶操作的问题。
     参见图 6, 优选地, 所述药液收集装置 9 设有顶板 24、 左上侧板 25, 左下侧板 26、 右 上侧板 27 与右下侧 28 板, 该顶板 24、 左上侧板 25、 左下侧板 26、 右上侧板 27 与右下侧板 28 形成一个顶侧固定、 左右侧高度能够调节 ( 例如左上侧板 25 和左下侧板 26 以及右上侧 板 27 与右下侧板 28 分别通过长孔或滑槽等公知的可调节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 并且三面封 闭三面敞开的箱体, 所述右下侧板 28、 左下侧板 26 的下部均设有储液槽 29。
     所述喷雾系统 8 设有药液泵 30、 药箱 7、 药液管 31、 喷头 32, 所述药液泵 30 将药箱 7 内的药液通过药液管 31 输送到各个喷头 32。
     优选地, 所述喷头 32 安装在药液收集装置 1 的左、 右下侧板 26, 28 的前部。左、 右 下侧板的前部均安装喷头 32 是为了使作物叶面、 叶背全部附着有雾滴, 大大提高喷雾的均 匀性。喷头组可以由四到六只喷头 32 组成, 从上而下直线排列, 作物从上而下的均匀接收 雾滴。喷头 32 的喷射倾角向上倾斜 8°至 12°, 以便使雾滴不在篱架正下方落地。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变地隙隧道喷雾机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 果: 第一, 本发明非常适用于窄行距篱架型作物的喷雾作业, 可以实现整机地隙的升高和降 低, 以适应不同高度农作物的喷雾杀虫要求 ; 第二, 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 其生长空间宽度不同以及作物叶片疏密不同来实现喷雾作业的适应性控制, 在保证喷雾效 果的基础上, 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降低了污染, 减轻了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 第三, 本发明的药 液收集装置能够在喷雾作业过程中控制作业面积, 大量回收飘散的雾滴, 提高了农药利用 率; 第四, 本发明还具有行驶稳定、 结构紧凑、 操作灵活、 道路行驶速度快的优点。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 行任意组合, 其同样落入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之内。 另外, 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 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 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 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1004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2CN101961004ACN101961004A21申请号201010504508722申请日20101013A01M7/00200601B05B9/04200601B05B13/02200601B05B15/0420060171申请人扬州大学地址225009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72发明人张瑞宏缪宏张剑峰沈辉高晓宏管荣根王明友任海良薛学彪赵映袁莉74专利代理机构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2代理人孙忠明54发明名称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57摘要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包括四杆式转向机构1、差速驱动机构2、发动机、动力传递机。

2、构13、变速箱、药液收集装置9、喷雾系统8、机架4、左右转向轮10、左右驱动轮11以及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该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驱动机架以及安装在该机架上的特殊的转向机构、药液收集装置、差速驱动机构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本发明由于设有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因此非常适用于窄行距篱架型作物的喷雾作业,可以实现整机地隙的升高和降低,以适应不同高度农作物的喷雾杀虫要求,其在保证喷雾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污染,并提高了农药利用率;此外,本发明行驶稳定、结构紧凑、操作灵活。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CN101961005。

3、A1/1页21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包括转向机构1、差速驱动机构2、发动机5、动力传递机构13、变速箱6、药液收集装置9、喷雾系统8、机架4、左右转向轮10以及左右驱动轮11,所述转向机构1、差速驱动机构2、发动机5、动力传递机构13、变速箱6、药液收集装置9、以及喷雾系统8均安装在所述机架4上,所述转向机构1连接于左右转向轮10以驱动该左右转向轮10转向,所述发动机5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3和变速箱6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驱动机构2上,该差速驱动机构2连接于所述左右驱动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还设有安装在所述机架4上的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该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驱动所述机架4以使得所述机架。

4、4以及安装在该机架4上的所述转向机构1、药液收集装置9、差速驱动机构2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其中,所述转向机构1为四杆式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设有平行运动的左右转向杆18,17、连接该左右转向杆18,17的连接杆15、以及控制杆16,所述控制杆16连接于所述左转向杆18,所述左、右转向杆18,17分别通过该左、右转向杆端部的轴孔与该左右转向轮10的轮架19的竖直轴杆形成滑动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设有左蜗轮蜗杆机构20、右蜗轮蜗杆机构21、动力传动杆22以及皮带轮23,所述发动机5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3和变速箱6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皮带轮2。

5、3上,该皮带轮23通过动力传动杆22带动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20和右蜗轮蜗杆机构21,以通过该左、右蜗轮蜗杆机构20,21的运动提升或降低所述机架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5安装所述喷雾机的驾驶座位12的右前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5还通过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3和变速箱6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喷雾系统8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收集装置9设有顶板24、左上侧板25、左下侧板26、右上侧板27和右下侧板28,所述顶板24、左上侧板25、左下侧板26、右上侧板27和右下侧板28形成一。

6、个顶侧固定、左右侧高度能够调节并且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箱体,所述右下侧板28和左下侧板26的下部分别设有储液槽2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2安装在所述药液收集装置9的左、右下侧板26,28的前部,并且所述喷头32的喷射倾角向上倾斜8至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8设有药液泵30、药箱7、药液管31和多个喷头32,所述药液泵30将所述药箱7内的药液通过药液管31输送到各个喷头3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驱动机构2为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该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的链条箱14的输入端。

7、和输出端分别绕所述变速箱6的输出轴的轴心和驱动轮11的轴心可枢转地安装,所述发动机5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3以及变速箱6将动力传递到该链条箱14。权利要求书CN101961004ACN101961005A1/4页3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机,尤其涉及一种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背景技术0002篱架型作物的生长空间以及叶片疏密度不同,采用通用植保机具在对篱架型作物进行植保作业时普遍存在低效、高残留、高污染和严重影响篱架型作物品质等问题,这制约了篱架型作物施药的工作效率。一般而言,要实现节约型植保机械化技术,必须具备先进的施药机具和施药技术两个必要条件,通过代替传统的施药方。

8、式,降低工作强度、节约农药使用量和减轻环境污染,以满足篱架型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0003目前国内用于篱架型作物的植保喷雾机很少,对于窄行篱架型作物例如黄瓜、豇豆等,还采用传统的植保作业方式即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以及小型机动喷雾机进行植保喷雾作业。这几种作业方式工作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对操作人员危害大,而且农药布洒不均匀,农药残留量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0004针对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由于这些窄行篱架型作业的生长空间宽度、高度不同以及作物叶片疏密不同,喷雾机不能采用相同的喷雾模式,否则会浪费农药,降低农药使用效率,而且会大大污染环境,增加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9、。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改变离地间隙的喷雾机,以根据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的生长空间以及作物叶片疏密度进行针对性的喷雾作业。这在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其主要表现为实现喷雾机整体离地间隙的变化涉及的部件较多,尤其是转向机构与喷雾机转向轮相连接,如何保证转向机构与喷雾机的整体实现同时升降以便于驾驶更为困难。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地隙隧道宽度可调式喷雾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使得该喷雾机的整体能够适应性地改变离地间隙,从而能够根据窄行篱架型作物的不同的生长空间和作物叶片疏密度进行喷雾作业,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0007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

10、现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包括转向机构、差速驱动机构、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变速箱、药液收集装置、喷雾系统、机架、左右转向轮以及左右驱动轮,所述转向机构、差速驱动机构、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变速箱、药液收集装置、以及喷雾系统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向机构连接于所述左右转向轮以驱动该左右转向轮转向,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驱动机构上,该差速驱动机构连接于左右驱动轮,所述喷雾机还设有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该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机架以使得该机架以及安装在该机架上的转向机构、药液收集装置、差速驱动机构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其中,所述转向机构为四杆。

11、式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设有平行运动的左右转向杆、连接该左右转向杆的连接杆、以及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连接于所述左转向杆,所述左、右转向杆分别通过该左、右转向杆说明书CN101961004ACN101961005A2/4页4端部的轴孔与该左右转向轮的轮架的竖直轴杆形成滑动键连接。0008优选地,所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设有左蜗轮蜗杆机构、右蜗轮蜗杆机构、动力传动杆以及皮带轮,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皮带轮上,该皮带轮通过所述动力传动杆带动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和右蜗轮蜗杆机构,通过该左、右蜗轮蜗杆机构的运动提升或降低所述机架。0009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安装所述喷雾机的驾驶座。

12、位的右前侧。此外,所述发动机还通过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和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喷雾系统上。0010优选地,所述药液收集装置设有顶板、左上侧板、左下侧板、右上侧板和右下侧板,所述顶板、左上侧板,左下侧板、右上侧板与右下侧板形成一个顶侧固定、左右侧高度能够调节并且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箱体,所述右下侧板和左下侧板下部分别设有储液槽。0011优选地,所述喷雾系统设有药液泵、药箱、药液管和多个喷头,所述药液泵将所述药箱内的药液通过药液管输送到各个喷头。0012优选地,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药液收集装置的左、右下侧板的前部,并且所述喷头的喷射倾角向上倾斜8至12。0013优选地,所述差速驱动机构为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

13、,该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的链条箱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绕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的轴心和驱动轮的轴心可枢转地安装,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以及变速箱将动力传递到该链条箱。0014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发明适用于窄行距篱架型作物的喷雾作业,可以实现整机地隙的升高和降低,以适应不同高度农作物的喷雾杀虫要求;第二,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其生长空间宽度不同以及作物叶片疏密不同来实现喷雾作业的适应性控制,在保证喷雾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污染,减轻了对操作人员的危害;第三,本发明的药液收集装置能够在喷雾作业过程中控制作业面积,大量回收飘散的雾滴,提高了农药利用率;第四,本发。

14、明还具有行驶稳定、结构紧凑、操作灵活、道路行驶速度快的优点;第五,尤其是,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在喷雾机整体升降的同时,通过特殊的四杆式转向机构,有效地使得转向机构与所述喷雾机整体同时升降。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的主视示意图;0016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的俯视示意图;0017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四杆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隧道式药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中1。

15、转向机构、2差速驱动机构、3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4机架、5发动机、6变速箱、7药箱、8喷雾系统、9药液收集装置、10转向轮、11驱动轮、12驾驶座位、13动力传递机构、14链条箱、15连接杆、16控制杆、17右转向杆、18左转向杆、19轮架、20左涡轮蜗杆机构、21右涡轮蜗杆机构、22动力传动杆、23皮带轮、24顶板、25左上侧板、26左下侧板、27右上侧板、28右下侧板、29储液槽、30药液泵、31药液管、32喷头。说明书CN101961004ACN101961005A3/4页5具体实施方式0022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的具体实施方式。0023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

16、一种变地隙隧道式喷雾机,设有转向机构1、差速驱动机构2、发动机5、动力传递机构13、变速箱6、药液收集装置9、喷雾系统8、机架4、左右转向轮10以及左右驱动轮11,所述转向机构1、差速驱动机构2、发动机5、动力传递机构13、变速箱6、药液收集装置9、以及喷雾系统8均安装在机架4上,所述转向机构1连接于左右转向轮10以驱动该左右转向轮10转向,所述发动机5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3和变速箱6将动力传递到差速驱动机构2上,该差速驱动机构2连接于左右驱动轮11,0024其中,所述喷雾机还设有安装在所述机架4上的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该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驱动所述机架4以及安装在该机架4上的转向机构1、。

17、药液收集装置9、差速驱动机构2的离地间隙同时变化,所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设有左蜗轮蜗杆机构20、右蜗轮蜗杆机构21、动力传动杆22以及皮带轮23,例如,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20和右蜗轮蜗杆机构21的蜗轮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动力传递杆22上,并且该左蜗轮蜗杆机构20和右蜗轮蜗杆机构21的蜗杆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机架上,这样所述发动机5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3和变速箱6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皮带轮23上,该皮带轮23通过动力传动杆22带动所述左蜗轮蜗杆机构20和右蜗轮蜗杆机构21,以通过该左、右蜗轮蜗杆机构20,21的运动提升或降低所述机架4具体可以参见图5。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发明的喷雾机设有地。

18、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优选安装在机架4的中部,其由左蜗轮蜗杆机构20、右蜗轮蜗杆机构21、动力传动杆22、皮带轮组成23,通过左右蜗轮蜗杆机构的运动提升或降低的机架4,实现整个喷雾机地隙的升高和降低。002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地隙调节动力传动机构3仅是用于实现喷雾机整体升降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其它实施形式,例如通过液压缸、气压缸等形式实现喷雾机的整体升降,这些明显变型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发动机5可以安装在喷雾机的驾驶座位12的右前侧,当然根据整机布置情形也可以安装在其它位置。此外,发动机5还可以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3和变速。

19、箱6将动力传递到喷雾系统8上,以为喷雾系统9提供动力进行喷雾作业。0028优选地,所述差速驱动机构2为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其中,该转臂式差速驱动机构的链条箱1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绕所述变速箱6的输出轴的轴心和驱动轮11的轴心可枢转地安装,使得整个机组既可有效地进行动力传递,又不会改变中心距。同时,所述发动机5可以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3以及变速箱6将动力传递到该链条箱14。在这种结构之下,当链条箱与地面的夹角为90时,所述喷雾机的离地间隙最高,当链条箱与地面的夹角越小,所述喷雾机的离地间隙减小。0029参见图3,作为本发明的发明点之一,所述转向机构1为四杆式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设有平行运动的。

20、左右转向杆18,17、连接左右转向杆18,17的连接杆15、以及控制杆16,所述控制杆16连接于左转向杆18,该左转向杆18连接于连接杆15,该连接杆15进而连接于右转向杆17,所述左右转向杆18,17安装在左右转向轮的轮架19上,可以顺着轮架19升高或降低,具体地,所述左、右转向杆18,17可以分别通过该左、右转向杆端部的轴孔与该左右转向轮10的轮架19的竖直轴杆形成滑动键连接例如可滑动的键齿键槽连接、说明书CN101961004ACN101961005A4/4页6花键连接等。这种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在喷雾机整体升降的同时,使得所述转向机构实现同时升降,避免了在喷雾机整体升降时,喷雾机的方向盘等。

21、并不随同升降带来的无法或不便于进行驾驶操作的问题。0030参见图6,优选地,所述药液收集装置9设有顶板24、左上侧板25,左下侧板26、右上侧板27与右下侧28板,该顶板24、左上侧板25、左下侧板26、右上侧板27与右下侧板28形成一个顶侧固定、左右侧高度能够调节例如左上侧板25和左下侧板26以及右上侧板27与右下侧板28分别通过长孔或滑槽等公知的可调节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并且三面封闭三面敞开的箱体,所述右下侧板28、左下侧板26的下部均设有储液槽29。0031所述喷雾系统8设有药液泵30、药箱7、药液管31、喷头32,所述药液泵30将药箱7内的药液通过药液管31输送到各个喷头32。0032优选。

22、地,所述喷头32安装在药液收集装置1的左、右下侧板26,28的前部。左、右下侧板的前部均安装喷头32是为了使作物叶面、叶背全部附着有雾滴,大大提高喷雾的均匀性。喷头组可以由四到六只喷头32组成,从上而下直线排列,作物从上而下的均匀接收雾滴。喷头32的喷射倾角向上倾斜8至12,以便使雾滴不在篱架正下方落地。0033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变地隙隧道喷雾机能够取得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发明非常适用于窄行距篱架型作物的喷雾作业,可以实现整机地隙的升高和降低,以适应不同高度农作物的喷雾杀虫要求;第二,本发明可以根据不同的窄行篱架型作物其生长空间宽度不同以及作物叶片疏密不同来实现喷雾作业的适应性。

23、控制,在保证喷雾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污染,减轻了对操作人员的危害;第三,本发明的药液收集装置能够在喷雾作业过程中控制作业面积,大量回收飘散的雾滴,提高了农药利用率;第四,本发明还具有行驶稳定、结构紧凑、操作灵活、道路行驶速度快的优点。0034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003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说明书CN101961004ACN101961005A1/4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61004ACN101961005A2/4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61004ACN101961005A3/4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61004ACN101961005A4/4页10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6100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