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的大孔菌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驯化的大孔菌及其应用.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0959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2CN101960959ACN101960959A21申请号201010237085722申请日20100720CGMCCNO371120100406A01G1/0420060171申请人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地址456150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高速路口申请人王志军72发明人王志军王森王月娥74专利代理机构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41116代理人杨红军54发明名称驯化的大孔菌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及其食用和药用用途,属于微生物及微生物应用领域。驯化的大孔菌,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2010。
2、年4月6日,保藏号CGMCC3711,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大孔菌属;子实体无菌柄或具短柄,单生或近丛生,菌盖扇形、肾脏形或半圆形,中部稍下凹呈浅漏斗状,表面光滑,浅土黄色到污白色,似有环状或环纹,边缘薄而稍内卷,菌肉白色,幼时嫩。驯化的大孔菌幼时可食,且肉质脆嫩,味道鲜美,真菌多糖、氨基酸含量丰富,其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有明显拟制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珍稀食、药兼用菌。83生物保藏信息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1960960A1/1页21驯化的大孔菌,其特征在于该菌系大孔菌FAVOLUSAL。
3、VEOLARIUSDCQUL,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2010年4月6日,保藏号CGMCC3711,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大孔菌属FAVOLUS;子实体无菌柄或具短柄,单生或近丛生,菌盖直径513CM,扇形、肾脏形或半圆形,中部稍下凹呈浅漏斗状,表面光滑,浅土黄色到污白色,似有环状或环纹,边缘薄而稍内卷,菌肉白色,幼时嫩,后期近似纤维质,具特殊菌香气味,菌管层管孔口呈棱形,放射状排列,孔口长0306MM,宽02505MM,孔口边缘。
4、呈齿状,取菌做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长椭圆形,光滑,无色,651234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的大孔菌CGMCC3711应用于食药用价值的研究开发。权利要求书CN101960959ACN101960960A1/2页3驯化的大孔菌及其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及其食用和药用用途,属于微生物及微生物应用领域。背景技术0002真菌作为食用、药用或保健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60007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采食蘑菇等食用菌了。2000年前的礼记、吕氏春秋和齐民要术等古籍文献中都有人类食用菇类的记载。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
5、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的汪昂本草备要等大量典籍的记载说明中国古人不仅早已食用菇类食品,同时注意到了其药用保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观察研究各种真菌,为今天我们开发研制食用菌保健品以及药用真菌奠定了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无论野生或人工生产都以物种或品种多样性闻名于世。包括药用真菌在内的中医中药为中国之国粹,以食、药用菌为基础的保健品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始,更明显的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菌类知识的增长,人们的营养保健概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尤其上世纪中期开始,国内外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新时尚,野生食用菌和大量的真菌产品被看作是天然、营养、多功。
6、能、增加肌体免疫力。发展形势告诉我们,21世纪将是进一步发挥中国菌类物种资源优势,大力创新开发研究食用、药用真菌以及真菌保健品的辉煌时代。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孔菌属的食、药兼用真菌。0004驯化的大孔菌,该菌系大孔菌FAVOLUSALVEOLARIUSDCQUL,异名POLYPORUSALVEOLARIUSDCFRBONDETSING,又名棱孔菌,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2010年4月6日,保藏号CGMCC3711,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
7、菌科POLYPORACEAE,大孔菌属FAVOLUS;子实体无菌柄或具短柄,单生或近丛生,菌盖直径513CM,扇形、肾脏形或半圆形,中部稍下凹呈浅漏斗状,表面光滑,浅土黄色到污白色,似有环状或环纹,边缘薄而稍内卷,菌肉白色,幼时嫩,后期近似纤维质,具特殊菌香气味,菌管层管孔口呈棱形,放射状排列,孔口长0306MM,宽02505MM,孔口边缘呈齿状,取菌做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长椭圆形,光滑,无色,651234M。0005本发明的驯化的大孔菌CGMCC3711,系从野外采到的一株野生菌,经过组织、孢子分离,菌丝体纯化培养,经人工驯化栽培得到。0006本发明的驯化的大孔菌CGMCC3711,用。
8、于食、药用研究开发。0007大孔菌幼时可食,且肉质脆嫩,味道鲜美,真菌多糖、氨基酸含量丰富,其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有明显拟制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珍稀食、药兼用菌。0008本发明的驯化的大孔菌CGMCC3711,保藏日期2010年4月6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CGMCCNO3711。说明书CN101960959ACN101960960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具体说明实现本发明的实现方式0010实施例1、大孔菌的分离和培养驯化0011步骤1、采集分离菌株大孔菌野生子实体多腐生于阔叶树枯死的树墩、枯木、枯枝和活树的枯死部分上。
9、;通过野生资源采集,经过组织、孢子分离、菌丝体纯化培养,获得大孔菌菌株;0012步骤2、人工驯化培养模拟野生大孔菌的生长基质和生长环境,筛选出适宜人工栽培的培养料配方及培育条件;大孔菌的培育条件1营养大孔菌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药兼用菌,可利用阔叶树木屑、棉子壳中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高,以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等为主料,适量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为辅料,即能很好的生长;2温度温度是决定大孔菌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以2426最为适宜,低于5,菌丝生长缓慢;高于35,菌丝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子实体1525均可形成和生。
10、长发育,但以1822最为适宜,大孔菌是变结实性菌类,温差过小,不利原基的发生,低于13原基难以形成,高于25子实体纤维化程度增加不宜食用;3湿度大孔菌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为8590,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原基难以分化,已分化的子实体也会干裂萎缩,停止生长,湿度太高则易造成菇体畸形或菌盖上长出菌褶,尤其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更应注意;4空气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较大,低浓度的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中的CO2浓度会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渐升到2以上。
11、,菌丝仍能很好生长,菇蕾形成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菇房CO2浓度应降低到03左右,否则原基不易分化,菇体生长发育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小于03为宜。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黑暗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要求有一定量的散射光,一般为300LX600LX;6PH值菌丝在PH值3075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5065最为适宜,出菇期要求料袋PH值为5060,小于4或大于8均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覆土栽培时,土壤PH值以5565为宜。0013步骤3、大孔菌的采收大孔菌一般在现蕾后10D左右即可采收,当菇盖即将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0014实施例2、大孔菌的应用将根据实施例1培育的大孔菌食用,或药用。说明书CN10196095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