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078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 CN 103110786 A *CN103110786A* (21)申请号 201310050339.8 (22)申请日 2013.02.09 A61K 36/896(2006.01) A61P 27/02(2006.01) A61K 33/26(2006.01) A61K 35/36(2006.01) A61K 33/10(2006.01) A61K 33/14(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王维萌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 21 号济。
2、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医院 (72)发明人 王维萌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代理人 孙正焰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 法 (57) 摘要 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 法, 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外伤 型球结膜下出血, 一般采用磺胺类及抗菌素。若 采用磺胺甲恶唑患者引起胃肠道反应、 结晶尿、 血 尿、 皮疹及白细胞减少。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 取 桃仁、 水红化子、 地锦草、 延胡索、 自然桐、 刘寄奴、 红花、 红娘子、 杜鹃花、 苏木、 皂角刺、 没药、 鸡血 藤、 乳香、 泽兰、 卷柏、 戎盐、 地榆。
3、、 吉祥草、 百草霜、 伏龙肝、 血余、 羊蹄、 花蕊石、 侧柏叶、 茜草根、 荔 枝草、 野芝麻、 紫草、 紫珠、 槐花、 墨旱莲、 藕节和甘 草, 将以上述药放入水中浸泡, 然后文火煎制, 过 滤去渣, 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 血的中药。它的优点是 : 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 小, 疗程短, 治愈率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0786 A CN 103110786 A *CN103110786A* 1/1 页 2 1. 。
4、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 取桃仁 9 克、 水红化子 6 克、 地锦草 9 克、 延胡索 9 克、 自然桐 3 克、 刘寄奴 3 克、 红花 9 克、 红娘子 6 克、 杜鹃花 6 克、 苏木 6 克、 皂角刺 9 克、 没药 6 克、 鸡血藤 6 克、 乳香 6 克、 泽兰 3 克、 卷柏 3 克、 戎盐 6 克、 地 榆 6 克、 吉祥草 9 克、 百草霜 6 克、 伏龙肝 9 克、 血余 3 克、 羊蹄 3 克、 花蕊石 9 克、 侧柏叶 3 克、 茜草根 6 克、 荔枝草 9 克、 野芝麻 6 克、 紫草 9 克、 紫珠 6 克、 槐花 6 克、 墨旱莲。
5、 9 克、 藕节 9 克和甘草 9 克, 将以上 34 味中药放入 1500 毫升水中, 浸泡 35 分钟, 然后文火煎制 30 分 钟, 过滤去渣, 共煎药液 390 毫升, 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10786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 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 一般采用磺胺类及抗菌素。采用磺胺甲恶唑患 者引起胃肠道反应、 结晶尿、 血尿、 皮疹、 药热及白细胞减。
6、少。羧苄西林 : 可出现各种类型 的变态反应。 大剂量给药后可引起神经毒反应、 肺水肿 ; 用药期间可出现短暂性氨酶升高与 粒细胞减少。采用青霉素 : 用前必须做皮试, 阳性者禁用。因为青霉素易发生变态反应, 特别是过敏性休克 (最危险的过敏性休克, 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 极少数可发生在连 续用药的过程中, 后者称迟发生过敏性休克) , 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应用卡那霉 素 : 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 前者表现为耳鸣、 听力减退, 甚至永久性耳聋, 后者表现为蛋 白尿、 管型尿等。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制备 方法。
7、。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多见于儿童。 0004 病因病机 : 本病多由外伤所致。致使络脉受伤, 血液不能在脉道中正常运行, 血不 循经, 溢于络外而成此证。 0005 临床表现 : 本病多由外伤所引起, 初起眼部有异物感, 用手反复揉搓, 或受外力作 用导致白睛出现小的血斑, 呈不规则的片状, 境界分明, 颜色鲜红。脉数。 0006 它的技术方案为 : 取桃仁 9 重量份、 水红化子 6 重量份、 地锦草 9 重量份、 延胡索 9 重量份、 自然桐 3 重量份、 刘寄奴 3 重量份、 红花 9 重量份、 红娘子 6 重量份、 杜鹃花 6 重量 份、 苏木 6 重量份、 皂角刺 9 重量份、 没药 。
8、6 重量份、 鸡血藤 6 重量份、 乳香 6 重量份、 泽兰 3 重量份、 卷柏 3 重量份、 戎盐 6 重量份、 地榆 6 重量份、 吉祥草 9 重量份、 百草霜 6 重量份、 伏 龙肝 9 重量份、 血余 3 重量份、 羊蹄 3 重量份、 花蕊石 9 重量份、 侧柏叶 3 重量份、 茜草根 6 重量份、 荔枝草 9 重量份、 野芝麻 6 重量份、 紫草 9 重量份、 紫珠 6 重量份、 槐花 6 重量份、 墨 旱莲 9 重量份、 藕节 9 重量份和甘草 9 重量份, 将以上 34 味中药放入 1500 毫升水中, 浸泡 35 分钟, 然后文火煎制 30 分钟, 过滤去渣, 共煎药液 390。
9、 毫升, 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外伤型 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 0007 该发明的优点是 : 本方 30 味中药, 在药店均能买到, 制作简单, 制成的中药液毒副 作用小, 疗程短, 治愈率高。君臣佐使, 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 避免了西药磺胺药、 抗 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桃仁、 水红化子、 地锦草、 延胡索、 自然桐、 刘寄 奴、 红花、 红娘子、 杜鹃花、 苏木、 皂角刺、 没药、 鸡血藤、 乳香、 泽兰、 卷柏, 以上 16 味药具有 活血祛瘀、 润燥滑肠、 行血祛风、 散血破癓、 利水消肿、 消积止痛、 活血止血、 清热解毒、 利湿 退黄、 活血散瘀、 消肿排脓、。
10、 搜风拔毒、 疗目祛翳之功效。 在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过程 说 明 书 CN 103110786 A 3 2/3 页 4 中, 起主要治疗作用, 故为君药。戎盐、 地榆、 吉祥草、 百草霜、 伏龙肝、 血余、 羊蹄、 花蕊石、 侧柏叶、 茜草根、 荔枝草、 野芝麻、 紫草、 紫珠, 以上 15 味药具有凉血明目、 凉血止血、 收涩止 血、 清热解毒之功效。在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过程中, 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 故 为臣药。仙鹤草 : 苦、 涩、 微甘, 平。入肺、 肝、 脾、 大肠四经。收敛止血、 补虚止痢、 杀虫解毒、 截疟、 活血消肿。能率诸药直达病灶, 故为佐药。甘草 : 甘,。
11、 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 益 气复脉, 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 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 故为使 药。桃仁、 水红化子、 地锦草、 延胡索、 自然桐、 刘寄奴、 红花、 红娘子、 杜鹃花、 苏木、 皂角刺、 没药、 鸡血藤、 乳香、 泽兰、 卷柏、 戎盐、 地榆、 吉祥草、 百草霜、 伏龙肝、 血余、 羊蹄、 花蕊石、 侧 柏叶、 茜草根、 荔枝草、 野芝麻、 紫草、 紫珠、 墨旱莲、 藕节、 甘草。这 30 味药配伍应用, 共同起 到活血祛瘀、 润燥滑肠、 消积止痛、 活血止血、 清热解毒、 活血散瘀、 疗目祛翳、 凉血明目之功 效。君臣佐使, 配伍得当, 是治疗。
12、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最佳配方。桃仁 : 苦, 甘, 平。入肺、 心、 肝、 大肠四经。活血祛瘀、 润燥滑肠、 行血祛风。水红化子 : 咸, 寒。入肝、 胃、 脾三经。散 血破癓、 利水消肿、 消积止痛。地锦草 : 苦、 辛, 平, 涩。入肺、 肝、 胃、 大肠、 膀胱五经。活血止 血、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通乳、 疳积。延胡索 : 辛、 苦, 温。入心、 肝、 脾三经。活血行气、 活血 散瘀。自然桐 : 辛、 苦, 平。入肝、 肾二经。散瘀止痛、 接筋续骨。刘寄奴 : 苦, 温。入心、 肝、 脾三经。 破血通经、 散瘀止痛、 醒脾消食。 红花 : 辛, 温。 入心、 肝二经。 活血祛瘀、 。
13、通经止痛、 调血和血。红娘子 : 苦、 辛, 平, 有毒。入肝、 胃二经。活血通瘀、 攻毒破积。杜鹃花 : 辛、 甘、 酸, 温。入肝、 脾、 肾三经。活血止血、 祛风除湿。苏木 : 甘、 咸, 平。入肝、 胃、 大肠三经。行 血破瘀、 消肿止痛。皂角刺 : 辛, 温。入肝、 肺二经。消肿排脓、 搜风拔毒、 行气理气。没药 : 苦、 辛, 平。入心、 肝、 脾、 肾四经。散血祛瘀、 活血止血、 生肌治痿、 坠胎、 疗目祛翳。鸡血藤 : 苦、 甘, 温。入心、 脾二经。活血化瘀、 舒筋通络、 补中暖胃。乳香 : 辛、 苦, 温。入心、 肝、 脾三 经。活血止痛、 解毒消肿、 生肌止痒。泽兰 : 。
14、苦、 辛, 微温。入肝、 脾二经。活血祛瘀、 行水消 肿、 消散瘀滞、 散痈消肿。卷柏 : 辛, 平。入脾、 肝二经。破血散瘀、 活血止血、 止咳化痰、 通 经活络。戎盐 : 咸, 寒。入心、 肾、 膀胱三经。凉血明目、 滋肾利下。地榆 : 苦、 酸, 寒。入肺、 肾二经。凉血止血。吉祥草 : 甘、 辛, 平、 凉。入肺、 胃、 肝、 大肠四经。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百草霜 : 辛、 苦, 温。入肺、 胃、 肝、 肾四经。止血、 消积止痢、 清热解毒。伏龙肝 : 辛, 微温。入脾、 胃、 肝三经。温中止血、 和胃止呕、 温脾涩肠。血余 : 苦, 平。入肝、 胃二经。 止血散瘀、 补。
15、阴利尿、 生肌敛疮。羊蹄 : 苦, 寒, 小毒。入脾、 肝、 大肠、 膀胱四经。凉血止血、 杀虫疗癣、 泄热通便。花蕊石 : 酸、 涩, 平。入肝经。收敛止血、 祛瘀止血。侧柏叶 : 苦、 涩, 微寒。入肺、 心、 肝、 大肠四经。凉血止血、 清热止咳、 祛风利湿、 散肿毒、 生发乌发。茜草根 : 苦、 咸、 酸, 寒。入肝、 心、 脾、 胃、 肺五经。凉血止血、 活血祛瘀、 疏风通络、 清热退黄、 止咳祛 痰。荔枝草 : 辛、 苦, 凉。入心、 肝、 肾三经。凉血止血、 利水消肿、 解毒杀虫。野芝麻 : 微甘, 平。入肺、 肾二经。凉血止血、 利尿通淋、 渗湿束带、 散瘀消肿。紫草 : 苦、。
16、 咸, 寒。入心、 心包 络、 肝、 小肠四经。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 清热利湿、 泄火通便。紫珠 : 苦、 涩, 凉。入肝、 脾二 经。收涩止血、 清热解毒。仙鹤草 : 苦、 涩、 微甘, 平。入肺、 肝、 脾、 大肠四经。收敛止血、 补 虚止痢、 杀虫解毒、 截疟、 活血消肿。甘草 : 甘, 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 益气复脉, 缓急止 痛, 清热解毒, 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3110786 A 4 3/3 页 5 0008 取桃仁 9g、 水红化子 6g、 地锦草 9g、 延胡索 9g、 自然桐 3g、 刘寄奴 3g、 红花 9g、 红 娘子 6g、 杜鹃花 6。
17、g、 苏木 6g、 皂角刺 9g、 没药 6g、 鸡血藤 6g、 乳香 6g、 泽兰 3g、 卷柏 3g、 戎盐 6g、 地榆 6g、 吉祥草 9g、 百草霜 6g、 伏龙肝 9g、 血余 3g、 羊蹄 3g、 花蕊石 9g、 侧柏叶 3g、 茜草 根 6g、 荔枝草 9g、 野芝麻 6g、 紫草 9g、 紫珠 6g、 槐花 6g、 墨旱莲 9g、 藕节 9g 和甘草 9g, 以上 34 味药一起放入 1500 毫升水中, 浸泡 35 分钟, 然后文火煎制 30 分钟, 过滤去渣, 煎出的药 液即为治疗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中药。共煎药液 390 毫升, 当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的病 人需要治疗时, 使药液温度为 35, 每次 130 毫升, 外洗患处, 每日三次, 二日为一疗程, 若 症状仍存, 再洗第二疗程, 以至痊愈。 0009 377 例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患者中, 男性 261 例, 占 69.2% ; 女性 116 例, 占 30.8%。 0010 表三、 377 例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患者疗程表 治疗天数23 4 5 67 例数93635 百分比2.4% 96.3% 1.3% 表四、 377 例外伤型球结膜下出血患者治疗前后情况表 说 明 书 CN 103110786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