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7064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03 CN 203970644 U (21)申请号 201420365722.2 (22)申请日 2014.07.04 A61F 5/058(2006.01) A61H 23/02(2006.01) A61F 7/03(2006.01) (73)专利权人 杜翠娴 地址 266701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扬州路 112 号平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72)发明人 杜翠娴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 板, 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它包括依。
2、次相连的手 托板、 连接片和腕托板, 所述的手托板和连接片之 间通过轴相连, 所述的腕托板和连接片之间也通 过轴相连, 所述的轴的一端有用于固定手托板和 连接片之间角度或腕托板和连接片之间角度的固 定自锁装置, 所述的手托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 五个手指和手掌的束缚带, 所述的腕托板上设有 用于固定手腕的束缚带, 所述的手托板从上到下 依次包括玻璃纤维布、 碳纤维层和基层, 所述的连 接片内设有电源, 碳纤维层的两端设有与电源相 连的铜极 ; 所述的基层内设有微型振动器, 所述 的连接片上设有控制开关, 控制开关与微型振动 器和电源构成闭合回路, 微型振动器与碳纤维层 并联。 (51)Int.C。
3、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70644 U CN 203970644 U 1/1 页 2 1. 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托板、 连接片和腕托 板, 所述的手托板和连接片之间通过轴相连, 所述的腕托板和连接片之间也通过轴相连, 所 述的轴的一端有用于固定手托板和连接片之间角度或腕托板和连接片之间角度的固定自 锁装置, 所述的手托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五个手指和手掌的束缚带, 所述的腕托板上设 有用于固定手腕的。
4、束缚带, 所述的手托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玻璃纤维布、 碳纤维层和基层, 所述的连接片内设有电源, 碳纤维层的两端设有与电源相连的铜极 ; 所述的基层内设有微 型振动器, 所述的连接片上设有控制开关, 控制开关与微型振动器和电源构成闭合回路, 微 型振动器与碳纤维层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为PMMA层 或玻璃纤维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片上设有 气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托板和腕托 板上均设有透气孔。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5、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托板的厚度 为 2-8mm。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片采用柔 性材料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70644 U 2 1/2 页 3 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背景技术 0002 人身体的关节运动是有肌肉的收缩带动的, 肌肉的运动都是有神经支配的, 当人 体神经收到损伤以后, 如中风、 脑梗塞、 创伤后神经损伤, 相应部位的肌肉就会失去神经的 支配, 大约 2-4 周以后, 相应的肌肉就会逐渐的萎。
6、缩, 肌力降低, 一般一个月以后, 肌肉萎缩 就会纤维化, 部分萎缩就会发生不可逆的现象。 0003 在关节部位, 例如腕关节, 存在两部分肌肉, 一部分负责伸腕, 一部分负责屈腕, 伸 腕的肌肉一般情况下力量低于屈腕, 当神经损伤后, 伸腕的肌力下降最快, 屈腕的力量相对 加强, 腕关节及手指逐渐呈现屈曲的状态, 时间久了, 手指就向里面扣, 时间再久, 关节囊就 会挛缩, 关节就逐渐僵死在一个位置, 即使最后神经损伤慢慢恢复了, 由于关节功能的丧 失, 患者也会留下永久的残疾。 0004 目前现有的手套板不是手腕处角度不可调节, 就是手指处无法固定, 而且现有的 手套板无法恢复病人末梢循环。
7、, 因此, 如何克服现有技术是目前医疗用品技术领域亟需解 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提供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 板, 该手套板不仅可以调节手腕的角度, 还能固定手指, 且具有恢复病人末梢循环的功能。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07 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托板、 连接片和腕托板, 所述的 手托板和连接片之间通过轴相连, 所述的腕托板和连接片之间也通过轴相连, 所述的轴的 一端有用于固定手托板和连接片之间角度或腕托板和连接片之间角度的固定自锁装置, 所 述的手托板上分别设有用于。
8、固定五个手指和手掌的束缚带, 所述的腕托板上设有用于固定 手腕的束缚带, 所述的手托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玻璃纤维布、 碳纤维层和基层, 所述的连接 片内设有电源, 碳纤维层的两端设有与电源相连的铜极 ; 所述的基层内设有微型振动器, 所 述的连接片上设有控制开关, 控制开关与微型振动器和电源构成闭合回路, 微型振动器与 碳纤维层并联。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基层为 PMMA 层或玻璃纤维层。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连接片上设有气囊。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手托板和腕托板上均设有透气孔。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手托板的厚度为 。
9、2-8mm。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连接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00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症病人 用多功能手套板, 不仅可以调节手腕的角度, 还能固定手指, 且具有恢复病人末梢循环的功 说 明 书 CN 203970644 U 3 2/2 页 4 能, 适用于中风、 脑梗塞、 创伤后神经损伤等病人的使用 ; (2)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 便, 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图 1 右视图 ; 0016 1- 手托板,。
10、 2- 连接片, 3- 腕托板, 4- 轴, 5- 固定自锁装置, 6- 束缚带, 7- 玻璃纤维 布, 8- 碳纤维层, 9- 基层, 10- 电源, 11- 微型振动器, 12- 控制开关, 13- 气囊。 具体实施例 0017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做进一步说明。 0018 如图12所示, 一种重症病人用多功能手套板, 包括依次相连的手托板1、 连接片 2和腕托板3, 所述的手托板1和连接片2之间通过轴4相连, 所述的腕托板3和连接片2之 间也通过轴 4 相连, 所述的轴 4 的一端有用于固定手托板 1 和连接片 2 之间角度或腕托板 3 和连接片 2 。
11、之间角度的固定自锁装置 5, 所述的手托板 1 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五个手指和 手掌的束缚带 6, 所述的腕托板 3 上设有用于固定手腕的束缚带 6, 所述的手托板 1 从上到 下依次包括玻璃纤维布 7、 碳纤维层 8 和基层 9, 所述的连接片 2 内设有电源 10, 碳纤维层 8 的两端设有与电源 10 相连的铜极 ; 所述的基层 9 内设有微型振动器 11, 所述的连接片 2 上 设有用于控制微型振动器 11 与碳纤维层 8 工作的控制开关 12, 控制开关 12 与微型振动器 11 和电源 10 构成闭合回路, 微型振动器 11 与碳纤维层 8 并联, 控制开关 12 与碳纤维层 8 和。
12、电源 10 构成闭合回路。 0019 使用者使用的时候, 通过轴 4 来调节角度, 并用固定自锁装置 5 固定, 同时将束缚 带 6 与手掌、 手腕和手指固定, 通过控制开关 12 控制微型振动器 11 与碳纤维层 8 工作, 用 来震动或 / 和加热, 以达到恢复病人末梢循环的功能。 0020 所述的基层 9 为 PMMA 层或玻璃纤维层。所述的连接片上设有气囊 13。所述的手 托板和腕托板上均设有透气孔。所述的手托板的厚度为 2-8mm。所述的连接片采用柔性材 料制成。 0021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除非特意声明, 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 “一” 、“一 个” 、“所述” 和 “该”。
13、 也可包括复数形式。 0022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除非另外定义, 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 包括技术 术语和科学术语 ) 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还应该理解的是, 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 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 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 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3 上述实施例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产品的说明,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任何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简 单变换的等同方案, 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970644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70644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