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7464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23004.3

申请日:

20150319

公开号:

CN104784123B

公开日:

201706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9/16,A61K31/706,A61P31/04,A61P11/00,A61P15/14

主分类号:

A61K9/16,A61K31/706,A61P31/04,A61P11/00,A61P15/14

申请人: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兽药分公司

发明人:

汪镇南,刘云福,周玉生,宁春艳,王学平,曾宪荣

地址: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开发区王家贩路118号

优先权:

CN201510123004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袁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经离心制丸、微丸包衣后制成:替米考星21~26%、粘合剂10~20%、微晶纤维素23~30%和包衣材料10~20%。本发明提供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包封率高,可很好的掩盖替米考星的苦味,且尽在肠道环境中溶出,可作为肠溶缓释试剂,解决在胃内吸收带来的不良反应,其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替米考星21~26%、玉米淀粉20~25%、粘合剂10~20%、微晶纤维素23~30%和包衣材料10~20%;所述的粘合剂选自蔗糖、羟丙甲基纤维素、果糖中的一种或以上的混合物;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a)玉米淀粉、微晶纤维素过筛,筛网为80目,称取玉米淀粉、微晶纤维素,加入替米考星原粉后混合均匀,得到粉料;b)在离心制丸机的转盘中加入4~6Kg粉料,转盘转速设定为90~110r/min,喷液泵喷液速度设定为180~200ml/min,风门开启为100~120m/min;然后开启转盘与供风,粉料在转动过程中被托起,并在挡板作用下不断翻滚,喷液泵喷入的粘合剂使粉料的细微粉末之间相互粘合,时间持续6~8min,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c)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步骤a)所得混匀的粉料,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供粉速度逐步增加至1000g/min;转盘的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逐渐加大至180r/min;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喷液泵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min,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喷液泵喷气压力0.2~0.25MPa;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min,后期加大至220~240m/min;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即停止制丸操作;停止供粉和喷浆后,颗粒仍需在离心制丸机内继续滚动4~6分钟进行抛光;d)将步骤c)得到的颗粒置于流化床内以50~55℃的状态干燥两小时,取出过筛,获取30~60目的颗粒;e)将步骤d)所得的颗粒喷入包衣溶液进行包衣,过筛后即得所述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所述的包衣溶液为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蔗糖时配制为40%的水溶液,使用羟丙甲基纤维素时配制水溶液浓度为3%、使用果糖时配制水溶液浓度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浓度为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属于兽用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替米考星是泰乐菌素经酸水解后的衍生物,是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动物专用抗生素,其分子式为C46H80N2O13,分子量869.15,其已在澳大利亚、巴西、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被批准用于临床。替米考星具有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相似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有效。尤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斯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及畜禽支原体的活性比泰乐菌素更强。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牛、山羊、绵羊、奶牛、猪、鸡等动物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畜禽呼吸道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

但是,由于替米考星原料本身适口性比较差,对胃有一定的刺激,动物混饲时常出现拒食甚至呕吐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其在畜禽疾病预防和治疗上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替米考星制剂有口服液、注射液、预混剂等产品。因注射液不通过口服,不存在适口性差的问题,但由于临床应用比较繁琐,毒副作用较大,在疾病大规模爆发时不能使替米考星切实的发挥最大功效;其他制剂如口服液、预混剂等都属于口服常规制剂,都未能解决替米考星适口性差的难题。

现有的替米考星制丸方法大多采用挤出滚圆工艺,不仅操作繁琐,成本高,而且制备的颗粒呈现两头稍尖的类似大米形状,真球度远不如离心制丸工艺制成的颗粒,进而造成包衣效率差,颗粒表面的包衣厚薄不均匀,口服后在胃部易被降解吸收,对胃形成刺激(包被好的颗粒要求在胃内不溶解,在肠道内溶解)。此外,挤出滚圆工艺制备的颗粒由于受到较高强度的挤压,在小肠内难以完全溶解释放,导致大部分原料药排除体外,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临床应用简单,毒副作用小,功效强大,适口性好,易于动物肠道吸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替米考星21~26%、玉米淀粉20~25%、粘合剂10~20%、微晶纤维素23~30%和包衣材料10~20%;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a)称取玉米淀粉、微晶纤维素,加入替米考星原粉后混合均匀,得到粉料;

b)在离心制丸机的转盘中加入4~6Kg粉料,转盘转速设定为90~110r/min,喷液泵喷液速度设定为180~200ml/min,风门进风量开启为100~120m3/min;然后开启转盘与供风,粉料在转动过程中被托起,并在挡板作用下不断翻滚,喷液泵喷入的粘合剂使粉料的细微粉末之间相互粘合,时间持续6~8分钟,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

c)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步骤a)所得混匀的粉料,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供粉速度逐步增加至1000g/min;转盘的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逐渐加大至180r/min;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喷液泵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分钟,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喷液泵喷气压力0.2-0.25MPa;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后期加大至220~240m3/min;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即停止制丸操作;

d)将步骤c)所得的颗粒再经干燥,取出过筛,获取30~60目的颗粒;

e)将步骤d)所得的颗粒喷入包衣剂溶液进行包衣,过筛后即得所述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

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玉米淀粉、微晶纤维素过筛筛网为80目。

上述方法所述的粘合剂选自蔗糖、羟丙甲基纤维素、果糖中的一种或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方法使用蔗糖时配制为40%的水溶液,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浓度为3%、果糖水溶液浓度为50%。

上述方法所述的包衣溶液为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上述方法所述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浓度为30%。

上述方法步骤c)停止供粉和喷浆后,微丸仍需在离心制丸机内继续滚动4~6分钟进行抛光后再干燥。

上述方法步骤d)中将步骤c)得到的颗粒置于流化床内以50~55℃的状态干燥两小时。

本发明替米考星离心制丸参数确定:

1、转盘转速:

物料在转盘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相互碰撞,并通过粘合剂的粘性作用而聚结成丸。转盘转速决定了离心力的大小,故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微丸的形成。通过多次试验,证明转盘的转速设置在100~180r/min,适合替米考星微丸制丸工序的操作。低于此转速,会出现颗粒易粘结,外观不佳,高于此转速则颗粒易破碎。

2、喷液泵喷液速度:

喷液泵喷液速度往往会影响物料润湿的速度及润湿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微丸成形及粒径的关键因素之一。

离心造粒制备微丸过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平衡过程:其一是水分在物料内部与表面的分布,该过程与物料本身的性质有关,取决于物料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若物料表面水分过多,则粒径过大,反之则粒径过小或难以成形;其二是物料的润湿与干燥,该过程与转盘转速和喷液泵喷液速度密切相关,即当转盘转速较慢,微丸通过喷浆液雾化面的时间较长,或喷液泵喷液速度较快时,物料干燥速度低于湿润速度,物料表面积聚过多水分,从而易聚结形成大颗粒,反之,则不能提供足够的粘合力,微丸难以成形。

经试验确立喷液泵喷液速度设定为200~500ml/min较为合理,初始转速为200ml/min,然后随着物料的不断添加而增加喷液泵的喷液速度直至500ml/min后不再添加。

3、喷枪雾化条件:

喷枪雾化条件包括喷气压力和喷气流量,其可直接影响喷液的雾化效果以及物料被润湿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微丸的成型及粒径分布大小;增大喷气压力,可增大雾化面,使物料润湿均匀,但喷气压力过大时,则易使物料大量飞扬,造成物料损失。在控制粘合剂有较好的雾化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喷气流量(喷气压力应在0.2~0.25MPa,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高一些)。

4、供粉速度:

供粉速度对微丸的粒径也有明显影响。供粉速度较慢时,微丸表面水分多,微丸间易发生聚结,而形成大颗粒,且微丸生产速度慢,耗时长,供粉速度过快时,细粉增多,当粘合剂喷入后,细粉间聚成颗粒,易形成“假核”,同时易造成细粉飞扬,造成物料的浪费。应合理的调节供粉的速度,同时调节喷浆速度,才能保证微丸的质量和收率。

根据替米考星微丸生产的实际情况,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供粉速度,直至1000g/min。

5、鼓风流量:

物料在重力和鼓风的作用下作垂直运动,故提高鼓风流量有利于增大物料翻腾运动的空间和幅度,使之不易聚结成大颗粒或块状,但鼓风流量过高,粘合剂在使物料润湿聚结之前即已逐渐干燥,易产生大量细粉,同时物料翻腾运动幅度过大,易造成原料的损失,导致产率下降。在微丸制备过程中,鼓风流量是影响药物损失率最关键的工艺参数。

根据离心锅体内物料的多少,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后期加大至220~240m3/min。

6、抛光时间:

当微丸粒径达到一定要求后即停止供粉和喷浆,但微丸仍需在离心机内继续滚动一定时间,进行抛光,以提高其机械强度和改善其外观真球度。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微丸的粒径范围变窄,并向小粒径转移,表明微丸被打碎,小粒子增多。抛光时间4-6min。

与目前流行的挤出滚圆制粒工艺相比,本发明采用离心制丸工艺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有如下优势:

①工艺设备简单。离心制丸工艺只需要离心制丸机、分级筛、流化床三台设备,而挤出滚圆工艺需要槽形混合机、挤出机、抛圆机、分级筛、流化床五台设备,相比之下,离心制丸工艺更加便捷,占用厂房空间少,成本更低;

②离心制丸工艺的微丸颗粒采用粉末沉积的方式逐渐放大而成,做成的颗粒非常均匀与致密,真球度很高,在显微镜下呈现标准的圆球状。而挤出滚圆工艺因受设备限制,物料先湿法混合制成软材,然后挤出呈面条状,再经抛丸机切断与滚圆,最终制成的微丸颗粒因工艺特点呈现两头稍尖的类似大米形状(图3),真球度不如离心制丸工艺制成的颗粒,而真球度较高的颗粒在流化床内包衣效率远高于不规则的颗粒;挤出滚圆颗粒包衣效率差,颗粒表面的包衣厚薄不均匀,口服后在胃部易被降解吸收,对胃形成刺激(包被好的颗粒要求在胃内不溶解,在肠道内溶解)。

③对药物加工性质无特殊要求,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一般化学药物,而且也可用于含糖高的微丸以及粘性较大、无法使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微丸。

④在保持微丸较高机械强度的同时又解决了挤出滚圆工艺造成颗粒受到较高强度的挤压而难以完全溶解释放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原料药排除体外,造成环境污染。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包封率高,可很好的掩盖替米考星的苦味,且尽在肠道环境中溶出,可作为肠溶缓释试剂,解决在胃内吸收带来的不良反应,其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制备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颗粒微观图;

图2为液中干燥法制备的替米考星微丸颗粒微观图;液中干燥法全称为乳化-液中干燥法,属于微球制备方法的一种,是公知的一种制丸方法;

图3为挤压制粒法制备的替米考星微丸微观图;

图4为本发明替米考星肠溶微丸的溶解试验,左侧为胃液,右侧为小肠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

实施例1

按照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品称取各原料:

替米考星:23.3%;

粘合剂:20%(配制成40%的蔗糖溶液);

微晶纤维素:17.2%;

玉米淀粉:24.5%;

包衣溶液:采用30%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按制成颗粒增重15%配制包衣液。

分别将微晶纤维素与玉米淀粉各自粉碎过80目筛后加替米考星得混合均匀的粉料,然后取5Kg粉料逐渐加入离心制丸机中,同时开启转盘并逐渐喷入粘合剂溶液,初始主机转速100r/min,喷液速度200ml/min,供粉速度400g/min,风门开启为100m3/min;时间持续6-8min,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然后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前面所得混匀的粉料,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直至1000g/min;转盘的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逐渐加大至180r/min;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喷液泵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min,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喷液泵喷气压力0.2-0.25MPa;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后期加大至220~240m3/min;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即停止制丸操作;待确认物料颗粒基本保持达到30~60目的细度后,倒出物料置于流化床内50~55℃干燥,完成后取出过30~60目筛;再置于流化床中进行底喷包衣,喷入配制好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最终过筛得到替米考星肠溶微丸成品。离心制丸机为WL-1000型离心制丸机,购自于重庆市科旭制药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下同)

实施例2

按照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品称取各原料:

替米考星:25.8%;

粘合剂:15%(配制成40%的蔗糖溶液);

微晶纤维素:24.2%;

玉米淀粉:20%;

包衣溶液:采用40%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按制成颗粒增重15%配制包衣液。

分别将微晶纤维素与玉米淀粉各自粉碎过80目筛后加替米考星得混合均匀的粉料,然后取5Kg粉料加入离心制丸机中,同时开启转盘并逐渐喷入粘合剂溶液,初始主机转速100r/min,喷液速度200ml/min,供粉速度400g/min,风门开启为100~120m3/min;时间持续6-8min,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然后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前面所得混匀的粉料,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直至1000g/min;转盘的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逐渐加大至180r/min;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喷液泵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min,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喷液泵喷气压力0.2~0.25MPa;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后期加大至220~240m3/min;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停止制丸操作;待确认物料颗粒基本保持达到30~60目的细度后,倒出物料置于流化床内50~55℃干燥,完成后取出过30~60目筛;再置于流化床中进行底喷包衣,喷入配制好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最终过筛得到替米考星肠溶微丸成品。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对所得微丸成品进行形态学考察、载药量的测定、包封率的测定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溶出释放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呈30~60目圆球形微丸,真球度高,粒度大小均匀(见图1),载药量在20~25%,且与投药量相当,包封率为100%。挤压制粒法所生产的微丸球形不规则,粒度大小不均一(见图3),载药量在20~25%,与投药量相当,包封厚度不均一。液中干燥法所形成的微丸为椭球形,粒度大小不均匀,(见图2),载药量在20~25%,与投药量相当,液中干燥法所制备的微丸没有包被。

实施例4:消化道溶解实验

消化液配制方法

胃液和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及酸碱度如下表1所示,分别配制2L胃液和小肠液,所需物质质量如下表。胃液采用1M的盐酸调试pH,小肠液用1M氢氧化钠调试pH。

表1

NaCl KCl NaH2PO4 Na2HPO4 pH 胃液 10.36 0.98 - - 2.0 小肠液 11.55 2.45 40.96 8.32 6.44

溶解试验

分别取四个200ml三角瓶,编号分别为A、B、C、D,三角瓶A、C中加入胃液100ml、三角瓶B、D中加入小肠液100ml;三角瓶A、B中分别添加4g本发明制备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三角瓶C、D中分别添加4g挤压制粒替米考星,A、B、C、D同时在37℃摇床中摇动溶解,转速为40r/min,模拟胃液和小肠液。每隔一小时观察溶解情况并拍照,4h后过滤,得到过滤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化液中溶解的替米考星含量,并计算溶解百分数。

结果分析

表2

编号 测试样品 反应液 反应时间(h) 溶解百分数(%) A 离心制粒替米考星 胃液 4 1.98 B 离心制粒替米考星 小肠液 4 43.98 C 挤压制粒替米考星 胃液 4 3.83 D 挤压制粒替米考星 小肠液 4 42.46

由上表2中,本发明所制备的替米考星在胃液的溶解度为1.98%、而挤压制粒替米考星在胃液的溶解度为3.83%;本发明所制备替米考星比挤压制粒替米考星在胃中的溶解度低,可以减少替米考星对胃粘膜的损伤;而两者在小肠液中的溶解度相差不大。

从图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包被型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在胃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小肠液中的溶解度很大,小肠液变浑浊。表明,在胃液环境中溶出极低,在肠液环境中溶出完全。

实施例5

本发明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对猪采食量的影响

试验地点及时间

岳阳某规模化猪场,2014年12月。

试验方法及步骤

试验动物选择

选择日龄相同、大小一致、生长良好的保育猪作为试验动物,记录动物的日龄,随机分成三组,编号分别为A、B、C。

处理方法

三组保育猪采用相同的保育料饲喂,分别设为本发明添加组、液中干燥法替米考星添加组、空白对照组,添加量如表3所示。

表3 试验动物药物添加量

动物称重

试验前后对试验动物空腹称重,获取试验开始平均体重和试验末平均体重。

采食量记录

三组保育猪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天数为7天。记录每组每天的总采食量。

表4 采食量实验结果统计表

组别 A B C 实验开始日龄 35日 35日 35日 实验前平均体重 11.3kg 11.5kg 11.4 实验后平均体重 14.3kg 14.1kg 14.5 平均日增重 428g/天 371g/天 442g/天 平均日采食量(g) 668g 602g 670g

试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本发明肠溶型替米考星组(A组)平均日采食量为668g,未包被替米考星组(B组)平均日采食量为602g,对照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为670g。结果表明液中干燥法替米考星能够降低猪只的采食量,而本发明肠溶型替米考星对猪的采食量影响不大。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123004.3 (22)申请日 2015.03.1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78412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7.22 (73)专利权人 湖南九鼎科技 (集团) 有限公司兽 药分公司 地址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开发区王 家贩路118号 (72)发明人 汪镇南 刘云福 周玉生 宁春艳 王学平 曾宪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代理人 袁靖 (51)Int.Cl. A61K 9/16。

2、(2006.01) A61K 31/706(2006.01) A61P 31/04(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15/14(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2068412 A,2011.05.25,全文. US 20050169966 A1,2005.08.04,全文. 薛斐, 等.离心造粒法制备微丸的工艺及质 量影响因素. 药学进展 .2012,第36卷(第6期), 第266-268页. 赵林, 等.替米考星微丸肠溶包衣的处方筛 选. 中国兽药杂志 .2011,第45卷(第6期),第5- 7页 “仪器与试药” 部分和 “2方法与结果” 部。

3、分. 审查员 王丽 (54)发明名称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 溶微丸工艺, 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经离心制 丸、 微丸包衣后制成: 替米考星2126、 粘合剂 1020、 微晶纤维素2330和包衣材料10 20。 本发明提供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包封率 高, 可很好的掩盖替米考星的苦味, 且尽在肠道 环境中溶出, 可作为肠溶缓释试剂, 解决在胃内 吸收带来的不良反应, 其制备工艺简单, 原料廉 价易得, 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因此其应用前 景十分广阔。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104784123 B 2017.0。

4、6.06 CN 104784123 B 1.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 分组成: 替米考星2126、 玉米淀粉2025、 粘合剂1020、 微晶纤维素2330和 包衣材料1020; 所述的粘合剂选自蔗糖、 羟丙甲基纤维素、 果糖中的一种或以上的混合 物; 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a)玉米淀粉、 微晶纤维素过筛, 筛网为80目, 称取玉米淀粉、 微晶纤维素, 加入替米考星 原粉后混合均匀, 得到粉料; b)在离心制丸机的转盘中加入46Kg粉料, 转盘转速设定为90110r/min, 喷液泵喷 液速度设定为180200ml/min, 风门开启为100。

5、120m3/min; 然后开启转盘与供风, 粉料在 转动过程中被托起, 并在挡板作用下不断翻滚, 喷液泵喷入的粘合剂使粉料的细微粉末之 间相互粘合, 时间持续68min, 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 c)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步骤a)所得混匀的粉料, 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 min, 供粉速度逐步增加至1000g/min; 转盘的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 逐渐加大至180r/ min; 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 喷液泵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min, 随着物料加 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 喷液泵喷气压力0.20.25MPa; 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 设。

6、定为100120m3/min, 后期加大至220240m3/min; 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即停止制 丸操作; 停止供粉和喷浆后, 颗粒仍需在离心制丸机内继续滚动46分钟进行抛光; d)将步骤c)得到的颗粒置于流化床内以5055的状态干燥两小时, 取出过筛, 获取 3060目的颗粒; e)将步骤d)所得的颗粒喷入包衣溶液进行包衣, 过筛后即得所述的替米考星肠溶微 丸; 所述的包衣溶液为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 其特征在于, 使用蔗糖时 配制为40的水溶液, 使用羟丙甲基纤维素时配制水溶液浓度为3、 使用果糖时配制水溶 液浓度为50。 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丙烯 酸树脂乳胶液浓度为3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784123 B 2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 属于兽用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替米考星是泰乐菌素经酸水解后的衍生物, 是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动物专用抗生 素, 其分子式为C46H80N2O13, 分子量869.15, 其已在澳大利亚、 巴西、 法国、 马来西亚、 意大利、 西班牙、 美国等国家被批准用于临床。 替米考星具有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相似的抗菌活性,。

8、 对 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有效。 尤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巴斯德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化脓棒状杆菌及畜禽支原体的活性比泰乐菌素 更强。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牛、 山羊、 绵羊、 奶牛、 猪、 鸡等动物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特别是畜禽呼吸道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 0003 但是, 由于替米考星原料本身适口性比较差, 对胃有一定的刺激, 动物混饲时常出 现拒食甚至呕吐的现象, 严重制约了其在畜禽疾病预防和治疗上的应用。 目前, 市场上常见 的替米考星制剂有口服液、 注射液、 预混剂等产品。 因注射液不通过口服, 不存在适口性差 的问题。

9、, 但由于临床应用比较繁琐, 毒副作用较大, 在疾病大规模爆发时不能使替米考星切 实的发挥最大功效; 其他制剂如口服液、 预混剂等都属于口服常规制剂, 都未能解决替米考 星适口性差的难题。 0004 现有的替米考星制丸方法大多采用挤出滚圆工艺, 不仅操作繁琐, 成本高, 而且制 备的颗粒呈现两头稍尖的类似大米形状, 真球度远不如离心制丸工艺制成的颗粒,进而造 成包衣效率差, 颗粒表面的包衣厚薄不均匀, 口服后在胃部易被降解吸收, 对胃形成刺激 (包被好的颗粒要求在胃内不溶解, 在肠道内溶解)。 此外, 挤出滚圆工艺制备的颗粒由于受 到较高强度的挤压, 在小肠内难以完全溶解释放, 导致大部分原料。

10、药排除体外, 造成环境污 染, 这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 成本低, 临床应用简单, 毒副作用小, 功效强大, 适口性好, 易于动物肠道吸收, 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的制备工艺。 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离心法制备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工艺, 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 替 米考星2126、 玉米淀粉2025、 粘合剂1020、 微晶纤维素2330和包衣材料10 20; 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0008 a)称取玉米淀粉、 微晶纤维素, 加入替米考。

11、星原粉后混合均匀, 得到粉料; 0009 b)在离心制丸机的转盘中加入46Kg粉料, 转盘转速设定为90110r/min, 喷液 泵喷液速度设定为180200ml/min, 风门进风量开启为100120m3/min; 然后开启转盘与 供风, 粉料在转动过程中被托起, 并在挡板作用下不断翻滚, 喷液泵喷入的粘合剂使粉料的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4784123 B 3 细微粉末之间相互粘合, 时间持续68分钟, 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 0010 c)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步骤a)所得混匀的粉料, 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 400g/min, 供粉速度逐步增加至1000g/min; 。

12、转盘的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 逐渐加大至 180r/min; 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 喷液泵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分钟, 随着 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 喷液泵喷气压力0.2-0.25MPa; 风门的开启程度 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 后期加大至220240m3/min; 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即 停止制丸操作; 0011 d)将步骤c)所得的颗粒再经干燥, 取出过筛, 获取3060目的颗粒; 0012 e)将步骤d)所得的颗粒喷入包衣剂溶液进行包衣, 过筛后即得所述的替米考星肠 溶微丸。 0013 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玉米淀粉。

13、、 微晶纤维素过筛筛网为80目。 0014 上述方法所述的粘合剂选自蔗糖、 羟丙甲基纤维素、 果糖中的一种或以上的混合 物。 0015 上述方法使用蔗糖时配制为40的水溶液, 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浓度为3、 果糖水溶液浓度为50。 0016 上述方法所述的包衣溶液为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0017 上述方法所述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浓度为30。 0018 上述方法步骤c)停止供粉和喷浆后, 微丸仍需在离心制丸机内继续滚动46分钟 进行抛光后再干燥。 0019 上述方法步骤d)中将步骤c)得到的颗粒置于流化床内以5055的状态干燥两 小时。 0020 本发明替米考星离心制丸参数确定: 0021 1、。

14、 转盘转速: 0022 物料在转盘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相互碰撞, 并通过粘合剂的粘性作用而聚结 成丸。 转盘转速决定了离心力的大小, 故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微丸的形成。 通过多次试 验, 证明转盘的转速设置在100180r/min, 适合替米考星微丸制丸工序的操作。 低于此转 速, 会出现颗粒易粘结, 外观不佳, 高于此转速则颗粒易破碎。 0023 2、 喷液泵喷液速度: 0024 喷液泵喷液速度往往会影响物料润湿的速度及润湿与干燥速度之间的平衡, 是决 定微丸成形及粒径的关键因素之一。 0025 离心造粒制备微丸过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平衡过程: 其一是水分在物料内部与表 面的分布, 该过程与。

15、物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取决于物料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若物料表面水分 过多, 则粒径过大, 反之则粒径过小或难以成形; 其二是物料的润湿与干燥, 该过程与转盘 转速和喷液泵喷液速度密切相关, 即当转盘转速较慢, 微丸通过喷浆液雾化面的时间较长, 或喷液泵喷液速度较快时, 物料干燥速度低于湿润速度, 物料表面积聚过多水分, 从而易聚 结形成大颗粒, 反之, 则不能提供足够的粘合力, 微丸难以成形。 0026 经试验确立喷液泵喷液速度设定为200500ml/min较为合理, 初始转速为200ml/ min, 然后随着物料的不断添加而增加喷液泵的喷液速度直至500ml/min后不再添加。 0027 3。

16、、 喷枪雾化条件: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4784123 B 4 0028 喷枪雾化条件包括喷气压力和喷气流量, 其可直接影响喷液的雾化效果以及物料 被润湿的均匀性, 从而影响微丸的成型及粒径分布大小; 增大喷气压力, 可增大雾化面, 使 物料润湿均匀, 但喷气压力过大时, 则易使物料大量飞扬, 造成物料损失。 在控制粘合剂有 较好的雾化效果的前提下, 应尽量降低喷气流量(喷气压力应在0.20.25MPa, 在条件允许 的范围内尽可能高一些)。 0029 4、 供粉速度: 0030 供粉速度对微丸的粒径也有明显影响。 供粉速度较慢时, 微丸表面水分多, 微丸间 易发生聚结, 而。

17、形成大颗粒, 且微丸生产速度慢, 耗时长, 供粉速度过快时, 细粉增多, 当粘 合剂喷入后, 细粉间聚成颗粒, 易形成 “假核” , 同时易造成细粉飞扬, 造成物料的浪费。 应合 理的调节供粉的速度, 同时调节喷浆速度, 才能保证微丸的质量和收率。 0031 根据替米考星微丸生产的实际情况, 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 随着物料 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供粉速度, 直至1000g/min。 0032 5、 鼓风流量: 0033 物料在重力和鼓风的作用下作垂直运动, 故提高鼓风流量有利于增大物料翻腾运 动的空间和幅度, 使之不易聚结成大颗粒或块状, 但鼓风流量过高, 粘合剂在使物料润湿聚。

18、 结之前即已逐渐干燥, 易产生大量细粉, 同时物料翻腾运动幅度过大, 易造成原料的损失, 导致产率下降。 在微丸制备过程中, 鼓风流量是影响药物损失率最关键的工艺参数。 0034 根据离心锅体内物料的多少, 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 后 期加大至220240m3/min。 0035 6、 抛光时间: 0036 当微丸粒径达到一定要求后即停止供粉和喷浆, 但微丸仍需在离心机内继续滚动 一定时间, 进行抛光, 以提高其机械强度和改善其外观真球度。 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 微丸 的粒径范围变窄, 并向小粒径转移, 表明微丸被打碎, 小粒子增多。 抛光时间4-6min。 00。

19、37 与目前流行的挤出滚圆制粒工艺相比, 本发明采用离心制丸工艺制备替米考星肠 溶微丸有如下优势: 0038 工艺设备简单。 离心制丸工艺只需要离心制丸机、 分级筛、 流化床三台设备, 而 挤出滚圆工艺需要槽形混合机、 挤出机、 抛圆机、 分级筛、 流化床五台设备, 相比之下, 离心 制丸工艺更加便捷, 占用厂房空间少, 成本更低; 0039 离心制丸工艺的微丸颗粒采用粉末沉积的方式逐渐放大而成, 做成的颗粒非常 均匀与致密, 真球度很高, 在显微镜下呈现标准的圆球状。 而挤出滚圆工艺因受设备限制, 物料先湿法混合制成软材, 然后挤出呈面条状, 再经抛丸机切断与滚圆, 最终制成的微丸颗 粒因工。

20、艺特点呈现两头稍尖的类似大米形状(图3), 真球度不如离心制丸工艺制成的颗粒, 而真球度较高的颗粒在流化床内包衣效率远高于不规则的颗粒; 挤出滚圆颗粒包衣效率 差, 颗粒表面的包衣厚薄不均匀, 口服后在胃部易被降解吸收, 对胃形成刺激(包被好的颗 粒要求在胃内不溶解, 在肠道内溶解)。 0040 对药物加工性质无特殊要求, 适用范围广, 不仅适用于一般化学药物, 而且也可 用于含糖高的微丸以及粘性较大、 无法使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微丸。 0041 在保持微丸较高机械强度的同时又解决了挤出滚圆工艺造成颗粒受到较高强 度的挤压而难以完全溶解释放等问题, 导致大部分原料药排除体外, 造成环境污染。 说。

21、 明 书 3/7 页 5 CN 104784123 B 5 0042 实验结果表明, 本发明提供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包封率高, 可很好的掩盖替米考 星的苦味, 且尽在肠道环境中溶出, 可作为肠溶缓释试剂, 解决在胃内吸收带来的不良反 应, 其制备工艺简单, 原料廉价易得, 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0043 图1为本发明工艺制备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颗粒微观图; 0044 图2为液中干燥法制备的替米考星微丸颗粒微观图; 液中干燥法全称为乳化-液中 干燥法, 属于微球制备方法的一种, 是公知的一种制丸方法; 0045 图3为挤压制粒法制备的替米考星微丸微观图; 004。

22、6 图4为本发明替米考星肠溶微丸的溶解试验, 左侧为胃液, 右侧为小肠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 完整的说明。 0048 实施例1 0049 按照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品称取各原料: 0050 替米考星: 23.3; 0051 粘合剂: 20(配制成40的蔗糖溶液); 0052 微晶纤维素: 17.2; 0053 玉米淀粉: 24.5; 0054 包衣溶液: 采用30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按制成颗粒增重15配制包衣液。 0055 分别将微晶纤维素与玉米淀粉各自粉碎过80目筛后加替米考星得混合均匀的粉 料, 然后取5Kg粉料逐渐加入离心制丸机中, 同时开。

23、启转盘并逐渐喷入粘合剂溶液, 初始主 机转速100r/min, 喷液速度200ml/min, 供粉速度400g/min, 风门开启为100m3/min; 时间持 续6-8min, 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 然后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前面所得混匀的粉料, 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 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直至1000g/min; 转盘的 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 逐渐加大至180r/min; 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 喷液泵 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min, 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 喷液泵喷 气压力0.2-0.25MPa; 风门。

24、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 后期加大至220 240m3/min; 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即停止制丸操作; 待确认物料颗粒基本保持达到30 60目的细度后, 倒出物料置于流化床内5055干燥, 完成后取出过3060目筛; 再置于 流化床中进行底喷包衣, 喷入配制好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最终过筛得到替米考星肠溶 微丸成品。 离心制丸机为WL-1000型离心制丸机, 购自于重庆市科旭制药机械设备制造有限 公司。 (下同) 0056 实施例2 0057 按照含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品称取各原料: 0058 替米考星: 25.8; 0059 粘合剂: 15(配制成40的蔗糖溶。

25、液); 0060 微晶纤维素: 24.2; 0061 玉米淀粉: 20;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4784123 B 6 0062 包衣溶液: 采用40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按制成颗粒增重15配制包衣液。 0063 分别将微晶纤维素与玉米淀粉各自粉碎过80目筛后加替米考星得混合均匀的粉 料, 然后取5Kg粉料加入离心制丸机中, 同时开启转盘并逐渐喷入粘合剂溶液, 初始主机转 速100r/min, 喷液速度200ml/min, 供粉速度400g/min, 风门开启为100120m3/min; 时间持 续6-8min, 形成6080目的颗粒母料。 然后往离心制丸机里不断添加前面所得。

26、混匀的粉料, 供粉速度初始值设定为400g/min, 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直至1000g/min; 转盘的 初始转速设置在100r/min, 逐渐加大至180r/min; 并不断喷入粘合剂溶液进行制丸; 喷液泵 初始喷液速度设定为200ml/min, 随着物料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加大至500ml/min; 喷液泵喷 气压力0.20.25MPa; 风门的开启程度初始值设定为100120m3/min, 后期加大至220 240m3/min; 当30目以上颗粒占到10时停止制丸操作; 待确认物料颗粒基本保持达到30 60目的细度后, 倒出物料置于流化床内5055干燥, 完成后取出过3060目筛;。

27、 再置于流 化床中进行底喷包衣, 喷入配制好的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 最终过筛得到替米考星肠溶微 丸成品。 0064 实施例3 0065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对所得微丸成品进行形态学考察、 载药量的测定、 包封率 的测定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溶出释放实验; 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呈30 60目圆球形微丸, 真球度高, 粒度大小均匀(见图1), 载药量在2025, 且与投药量相 当, 包封率为100。 挤压制粒法所生产的微丸球形不规则, 粒度大小不均一(见图3), 载药 量在2025, 与投药量相当, 包封厚度不均一。 液中干燥法所形成的微丸为椭球形, 粒度 大小不均匀, (见图2),。

28、 载药量在2025, 与投药量相当, 液中干燥法所制备的微丸没有包 被。 0066 实施例4: 消化道溶解实验 0067 消化液配制方法 0068 胃液和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及酸碱度如下表1所示, 分别配制2L胃液和小肠液, 所需 物质质量如下表。 胃液采用1M的盐酸调试pH, 小肠液用1M氢氧化钠调试pH。 0069 表1 0070 NaClKClNaH2PO4Na2HPO4pH 胃液10.360.98-2.0 小肠液11.552.4540.968.326.44 0071 溶解试验 0072 分别取四个200ml三角瓶, 编号分别为A、 B、 C、 D, 三角瓶A、 C中加入胃液100ml、 三。

29、角 瓶B、 D中加入小肠液100ml; 三角瓶A、 B中分别添加4g本发明制备的替米考星肠溶微丸, 三角 瓶C、 D中分别添加4g挤压制粒替米考星, A、 B、 C、 D同时在37摇床中摇动溶解, 转速为40r/ min, 模拟胃液和小肠液。 每隔一小时观察溶解情况并拍照, 4h后过滤, 得到过滤液。 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化液中溶解的替米考星含量, 并计算溶解百分数。 0073 结果分析 0074 表2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4784123 B 7 0075 编号测试样品反应液反应时间(h)溶解百分数() A离心制粒替米考星胃液41.98 B离心制粒替米考星小肠液443.。

30、98 C挤压制粒替米考星胃液43.83 D挤压制粒替米考星小肠液442.46 0076 由上表2中, 本发明所制备的替米考星在胃液的溶解度为1.98、 而挤压制粒替米 考星在胃液的溶解度为3.83; 本发明所制备替米考星比挤压制粒替米考星在胃中的溶解 度低, 可以减少替米考星对胃粘膜的损伤; 而两者在小肠液中的溶解度相差不大。 0077 从图4中可以看出, 本发明包被型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在胃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而在 小肠液中的溶解度很大, 小肠液变浑浊。 表明, 在胃液环境中溶出极低, 在肠液环境中溶出 完全。 0078 实施例5 0079 本发明替米考星肠溶微丸对猪采食量的影响 0080 试验。

31、地点及时间 0081 岳阳某规模化猪场, 2014年12月。 0082 试验方法及步骤 0083 试验动物选择 0084 选择日龄相同、 大小一致、 生长良好的保育猪作为试验动物, 记录动物的日龄, 随 机分成三组, 编号分别为A、 B、 C。 0085 处理方法 0086 三组保育猪采用相同的保育料饲喂, 分别设为本发明添加组、 液中干燥法替米考 星添加组、 空白对照组, 添加量如表3所示。 0087 表3 试验动物药物添加量 0088 0089 动物称重 0090 试验前后对试验动物空腹称重, 获取试验开始平均体重和试验末平均体重。 0091 采食量记录 0092 三组保育猪饲养管理条件一。

32、致, 自由采食, 自由饮水, 试验天数为7天。 记录每组每 天的总采食量。 0093 表4 采食量实验结果统计表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4784123 B 8 0094 组别ABC 实验开始日龄35日35日35日 实验前平均体重11.3kg11.5kg11.4 实验后平均体重14.3kg14.1kg14.5 平均日增重428g/天371g/天442g/天 平均日采食量(g)668g602g670g 0095 试验结果及分析 0096 结果表明, 试验期间本发明肠溶型替米考星组(A组)平均日采食量为668g, 未包被 替米考星组(B组)平均日采食量为602g, 对照组的平均日采食。

33、量为670g。 结果表明液中干燥 法替米考星能够降低猪只的采食量, 而本发明肠溶型替米考星对猪的采食量影响不大。 0097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 地说明,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 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4784123 B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10 CN 104784123 B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1 CN 104784123 B 11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2 CN 104784123 B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