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836961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48559.X

申请日:

20151009

公开号:

CN105250832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A61K36/896,A61P1/16,A61P31/22,A61P15/00

主分类号:

A61K36/90,A61K36/896,A61P1/16,A61P31/22,A61P15/00

申请人:

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云英,黄穗平,朱银春,张亚群,李国富

地址:

528437 广东中山市中山港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产业基地起步区松柏路1号B幢

优先权:

CN201510648559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泳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中医药/保健品领域。所述制品的药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鸡骨草10份-30份、溪黄草10份-30份、车前草10份-30份、土茯苓20份-40份。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品能够有效缓解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患者的各种症状,安全有效,原料组合简单,防/治兼顾,是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患者可以长期服用,能起到清肝祛湿作用的药物/保健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清肝祛湿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的原料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鸡骨草10份-30份、溪黄草10份-30份、车前草10份-30份、土茯苓20份-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鸡骨草10份、溪黄草10份、车前草10份、土茯苓20份;鸡骨草12份、溪黄草12份、车前草12份、土茯苓23份;鸡骨草13份、溪黄草14份、车前草13份、土茯苓22份;鸡骨草15份、溪黄草15份、车前草15份、土茯苓25份;鸡骨草20份、溪黄草20份、车前草20份、土茯苓30份;鸡骨草23份、溪黄草22份、车前草23份、土茯苓32份;鸡骨草24份、溪黄草23份、车前草22份、土茯苓31份;鸡骨草26份、溪黄草25份、车前草26份、土茯苓34份;或鸡骨草30份、溪黄草30份、车前草30份、土茯苓40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品在制备治疗肝病、带状疱疹和/或带下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药效组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品。 4.一种治疗和/或预防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的药物,其药效组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剂型包括:汤剂、丸剂、粉剂、颗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备成所述剂型所需的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成分。 7.一种制备清肝祛湿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药包括重量份比例呈10-30∶10-30∶10-30∶20-40的鸡骨草、溪黄草、车前草和土茯苓。 8.一种治疗和/或预防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重量份比例呈10-30∶10-30∶10-30∶20-40的鸡骨草、溪黄草、车前草和土茯苓做为药效成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成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及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清肝祛湿是中药领域治疗和/或预防某些疾病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肝病。肝病是指发生在 肝脏的病变。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 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 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乙肝病毒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疾病, 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超过2.8亿,中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目前有现症的慢性 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每年国内死于乙肝后肝硬化者有40万人。

肝病种类按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I病毒性肝病:是由多种不 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II非病毒性 肝病包括以下几种:a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b 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 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c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体内对某种物质新陈代谢不良所导致 的肝病。d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导致肝细胞 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原因有酗酒、糖尿病、血脂肪过高、体重过重等。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340706.8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化痰散结、清肝祛湿功效的能够治疗痰 湿中阻型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组成为:昆布12-18重量份,决明子12-18重量份, 胡黄连6-10重量份,石决明12-18重量份,瓦楞子12-18重量份,蛤壳12-18重量份,牡 蛎12-18重量份,熟大黄6-12重量份,山楂12-18重量份,泽泻6-12重量份,甘草3-9重 量份。发明专利申请201410280305.2提供了一种具有清肝祛湿、益肾明目、清热利湿、理气 疏肝功效的酱汁海鲜豆干,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豆100-110、草决明1-2、南瓜酱 2-3、鼠尾草1-2、云木香3-4、海米20-25、鲜救心菜5-6鲜姜1-2、面酱2-3、花椒面1-2、 金鱼草0.8-1、海青菜、荠菜根条1-1.2、猪皮冻5-6、白糖1-2、4-5、羊栖菜4-5、石膏2-2.5、 营养添加剂4-5。

现有技术中,具有清肝祛湿功效的产品还可被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带下病等。《运用清肝 祛湿汤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一文记载,配方为柴胡10g,黄连10g,木通5g,泽夕10g,公英30g, 地丁30g,蝉蜕10g,全蝎6g,连翘10g,生地30g,元参30g,赤芍10g,丹皮10g,苦参10g,车前子 12g;炒栀子10g,当归10g,甘草10g的清肝祛湿汤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达84.4%。《和肝法治 疗带下病述要》中提到,利用疏肝健脾、养血柔肝、清肝祛湿等方法调肝气、助肝用,既可 调理气血,又能助脾运化水湿以治带下病症的几组配方,分别是柴胡、荆芥、玫瑰花、绿萼 梅、川芎;当归、白芍、阿胶、山萸肉;栀子、茵陈、龙胆草、椿根皮;熟地黄、山茱萸、 补骨脂、菟丝子。

综上而言,目前市面上仍然有待进一步开发出更多具有清肝祛湿功效的新产品用于治疗 和/预防上述病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全新配方的、能治疗肝病、带状疱疹及带下病的、具有清肝祛湿功 效的制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肝祛湿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的原料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鸡骨草10份-30 份、溪黄草10份-30份、车前草10份-30份、土茯苓20份-40份。

所述原料药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鸡骨草10份、溪黄草10份、车前草10份、土茯苓20份;

鸡骨草12份、溪黄草12份、车前草12份、土茯苓23份;

鸡骨草13份、溪黄草14份、车前草13份、土茯苓22份;

鸡骨草15份、溪黄草15份、车前草15份、土茯苓25份;

鸡骨草20份、溪黄草20份、车前草20份、土茯苓30份;

鸡骨草23份、溪黄草22份、车前草23份、土茯苓32份;

鸡骨草24份、溪黄草23份、车前草22份、土茯苓31份;

鸡骨草26份、溪黄草25份、车前草26份、土茯苓34份;或

鸡骨草30份、溪黄草30份、车前草30份、土茯苓40份;

所述制品在制备治疗肝病、带状疱疹和/或带下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 的药效组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品。

一种治疗和/或预防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的药物,其药效组分包括所述的制品。

所述药物,其剂型包括:汤剂、丸剂、粉剂、颗粒剂。

所述药物,还包括制备成所述剂型所需的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成分。

一种制备清肝祛湿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药包括重量 份比例呈10-30∶10-30∶10-30∶20-40的鸡骨草、溪黄草、车前草和土茯苓。

一种治疗和/或预防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步骤:采用重量份比例呈10-30∶10-30∶10-30∶20-40的鸡骨草、溪黄草、车前草和土茯苓做为药 效成分。

所述步骤还包括: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成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清肝祛湿的制品,原料药包括重量份比例呈10-30∶10-30∶10-30∶20-40 的鸡骨草、溪黄草、车前草和土茯苓,能够有效缓解肝病/带状疱疹/带下病患者的各种症状, 安全有效,原料组合简单,防/治兼顾,是肝病/带状疱疹/带下病患者可以长期服用,能起到清 肝祛湿作用的药物/保健品。

采用的原料药分述如下:

鸡骨草,中药名。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pulchellussubsp.cantoniensis (Hance)Verdc.)的干燥全株。味甘、微苦、性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之功 效。常用于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鸡骨草还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 汤作食疗。《中国药植图鉴》中有记载,鸡骨草能“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 热药。”

溪黄草,中药名。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溪黄草(Rabdosiaserra(Maxim.)Hara)和线纹 香茶菜(Rabdosialophanthoides(Buch.-Ham.exD.Don)Hara)的干燥全草。味苦,性寒。归 肝、胆、大肠经。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 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常用中 草药彩色图谱》中有注:溪黄草“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痰。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

车前草,中药名。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asiaticaL.)或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或新鲜全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 解毒的功效。主治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中医 古籍中有记载,车前草可用于“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 小虫。”(《别录》);“王旻《山居录》,有种车前剪苗食法,则昔人常以为蔬矣。今野人犹采食 之。”(《本草纲目》)。

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 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 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 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 疥癣。在《本草汇编》、《本草纲目》、《本草正义》、《本草拾遗》、《本草图经》、《滇南本草》、 《生草药性备要》、《本草再新》、《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等医书古籍中都有关于土茯苓功效、 用法的记载。

本发明所述的清肝祛湿制品的配方是经仔细研究、科学组配、反复验证后得到的具有全 新原料药配方和更好效果的配方,与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的清肝祛湿产品,如现有技术《运 用清肝祛湿汤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一文提到的“清肝祛湿汤”相比较,本发明所述制品仅采用 4种原料药制成,不仅成分更简单、安全,而且经临床病例验证统计,本发明所述制品在治 疗肝病、带状疱疹、带下病方面都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

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可以取所列数值范围内的任一数值,具体而 言,鸡骨草的重量组分可以是10、11、12、13、……、17、18、19、20、……、25、26、 27、28、29、30份;溪黄草的重量组分可以是10、11、12、13、……、17、18、19、20、……、 25、26、27、28、29、30份;车前草的重量组分可以10、11、12、13、……、17、18、 19、20、……、25、26、27、28、29、30份;土茯苓的重量组分可以是20、21、……、 25、26、27、28、29、30、……、36、37、38、39、40份。选择这些数值所得的组合物 都能实现如具体实施例部分几个代表性配方所呈现的组方内原料药之间的协调增效作 用。

临床治疗实例验证了本发明制品在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将本发 明所述的制品应用于不同的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患者临床病例,通过1-5个疗程能显著改 善和缓解所述患者的患病症状,具体而言,治疗肝病的平均有效率为92%,治愈率86%;治 疗带状疱疹的平均有效率为100%,治愈率100%;治疗带下病的平均有效率为98%,治愈率为 95%。

本发明所述制品可以被具体实施成以重量份比例呈10-30∶10-30∶10-30∶20-40的鸡骨草、溪 黄草、车前草和土茯苓作为药效成分的用于治疗和/或预防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的药物, 同时还请求保护所述制品在制备治疗肝病、带状疱疹和/或带下病的药物中的用途。采用具有 全新原料药配方的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制品,可有效地治疗和/或预防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 为上述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为上述疾病对应的现有药品市场提供了新选择。

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本发明所述制品和/或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任何规模的基于商业目的 的生产制作行为,都落入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侵犯了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专利权,所述 行为主要包括采用重量份比例10-30∶10-30∶10-30∶20-40的鸡骨草、溪黄草、车前草和土茯苓作 为药效成分的原料药来生产用于清肝祛湿制品和/或,治疗和/或预防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 病的药物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制品,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下述所采用的试剂与材料均可商购获得,所采用的方法均为常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品指鸡骨草取10-30份之间任一数值、溪黄草取10-30份之间 任一数值、车前草取10-30份之间任一数值、土茯苓取20-40份之间任一数值所得的原料药 组合所制备而得的制品,以下实施例1-9的制品为其中9个组方部分组方。

实施例1~9、本发明的1-9号代表性清肝祛湿制品的制备

制备步骤:

汤剂:

步骤1.按照表1的配方称取原料药

表1.1-9号制品原料药配方

步骤2.加原料药总质量3-4倍的水,大火烧沸,小火煎煮1-1.5小时,取汁液,再重复 两次加水煎煮取汁,合并三次药液,直接服用或者浓缩干燥后用于后续步骤制备丸剂,粉剂, 颗粒剂等。

丸剂:

将汤剂的制备步骤2所得的原料药提取液浓缩干燥后,或者直接采用表1中所述重量份 的原料药进行粉碎后,再根据周立法等人于2011年8月20日在《医药工程设计》期刊上发 表的《中药丸剂的制作与工艺质量控制》一文中公开的制备方法制成丸剂。

粉剂:

1.按照表1的配方称取原料药。

2.淘洗:浸润和泡制方法,使药材软化和干净,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进行水处理,其方法有:

(1)淘洗法:将药物投入清水中,除去表面附属的泥土或其他不洁物。

(2)浸润法:是洗和泡浸等水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方法。浸润法可使水分或液体辅料徐 徐入内,达到药透水尽,药物有效成分损失最小,药材完整,鲜艳美观,保证药材质量。

(3)泡法:是将药物加清水或其他液体浸泡:目的是使药材柔润,便于切片,井兼有降低毒性、 改变药性的作用,泡时应根据药物的大小粗细、季节之寒暖等不同情况,适当掌握,以保证 药材质量。

3.烘干:是从湿物料中除去水分的操作过程,其本质是水分或其他溶媒从被干燥物的内部 扩散作用达到表面,并同时从物料表面受热汽化。其目的在于:

(1)提高药物或制剂的稳定性,以利保存;

(2)便于药物或制剂有一定的规格标准;

(3)便于进行有效处理。

干燥方法与设备:在实际生产中常用:卜燥方法有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吸湿干燥 法、红外绒干燥法,此外尚有减压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沸腾干燥法等。设备主要有烘箱、 煤火烘箱、减压干燥器、喷雾干燥、沸腾干燥等。

4.粉碎:也就是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药物碎成适用程度的操作过程:其目的:

(1)便于中药材的干燥、贮存;

(2)加速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浸出;

(3)有利于制备各种剂型;

(4)便于调制、服用和挥发作用。

中药的粉碎,应根据中药的性质和制剂对药粉细度的要求,结合粉碎设备条件来选择粉 碎方法,以保证药粉的质量符合粉剂的需要,药粉的粉碎类型可分为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

(1)干法粉碎:指药物处于干燥状态下直接进行粉碎的方法,采用混合粉碎或分制粉碎进行

①混合粉碎:指将药物预先按炮制后掺混均匀共同粉碎的方法。又称共研法。适于处方中某 些药物性质和硬度相似药物的粉碎,可避免一些黏性药物单独粉碎的困难。

②分别粉碎:系将硬度和性质等不同的药物,分别进行粉碎的方法。具体操作又可分为串研 法、串油法、单独粉碎法等二种。

串研法:对于粘度较大的中药,可将处方中其他药物先粉碎成粉末再与上述粘软的药物配合 成块状,低温(60℃)充分干燥后,再粉碎至所需细度。

串油法:对于含油脂的中药,操作时,先将此类药物压碎或捣成泥状,再将其他药物碎成粗 粉,用此粉再收油脂后,陆续对入,其粉碎至所需细度;

倘若粘软药物,油脂药物比较小,亦可与其他药物共同粉碎,不必分别用串研法或串油法。

(2)湿法粉碎:指药物与适量水或其他易于除去的液体共置粉碎工具中进行粉碎的方法。

常用有水区质及湿润法:

①水碎法:适用于要求有较高细度的某些矿物药如滑石、雄黄等。

②湿润法:将药物置于被湿润乳钵中或于少许清水下进行粉碎:如天然牛黄、冰片等。粉碎 的器械:中药的粉碎,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如硬度,脆性、纤维性、韧性、水分、黏性、大小、 数量等以及粉碎度的要求来选择粉碎器械。

(1)以截切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常用有切药刀和切片机。

(2)以研磨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乳钵,研船、电动碾船、石磨饥、胶体磨。

(3)以挤压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如石碾等。

(4)以撞击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冲钵、球蘑机、中药粉碎机、万能粉碎机等。

(5)以挫削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羚羊囟粉碎机等。

5.过筛:指药料通过网孔性工具,按照大小加以分类的操作过程,目的:及时将适量药粉筛 出,避免过度粉碎,减少能量消耗、损失粉碎效率:为了控制粉末粗细的标准,新版药典规 定了;药筛的规格和粉末的分等标准,1~9号筛以筛孔与粉末的粗细依次渐细,一般的药膳 菜肴有80~100目以上。

6.包装、贮存:药膳粉剂常用塑料袋包装,应封严口,装入后附上标签,应密闭贮存,防止 受潮。

颗粒剂:

将汤剂的步骤2所得的原料药提取液浓缩干燥后,或者直接采用表1中所述重量份的原 料药进行粉碎后,再根据罗超等人于2014年11月15日发表在《甘肃科技》期刊上的《颗粒 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公开的制备方法制成颗粒剂。

实验例1、本发明所述制品用于肝病患者的临床验证统计

临床观察病例100例,分成10组,9组90个患者分别服用实施例1-9的制品。

主诉症状:面色晦暗、皮肤发黄;消化道不适(恶心、厌油腻、食欲差);肝区不适、疼 痛;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出血倾向(牙龈、痔疮、胃肠道);肝掌、蜘蛛痣等。

服药量及次数:每天服用量相当于220g原料药,7天一个疗程。

统计结果:90例临床患者服用本发明制品后,大部分患者获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主要 表现为:皮肤发黄、肝掌、蜘蛛痣等表观症状消失,不适、疼痛、出血等症状显著缓解直至 消失;身体恢复活力;有效率92%,治愈率86%。

典型病例简述:

典型病例一:张XX,女,48岁,2006年被确诊为乙肝,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畏食、 恶心、腹胀、肝区疼痛;服用本发明的6号制品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明显缓解甚 至消失。

典型病例二:王XX,女,29岁,2014年11月甲型肝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畏寒、 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黄疸、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服用本发明1号制品4个疗程 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消退、食欲恢复、身体充满活力。

典型病例三:闫XX,男,38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区肿大、肝功能 异常;服用2号制品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直至消失,经医院化验诊断,乙 肝抗原转阴。

典型病例四:吴XX,女,41岁,长期患有脂肪肝,主要表现为,舌炎、口角炎、皮肤 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服用本发明4号制品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恢 复正常。

典型病例五:赵XX,男,31岁,2012年被确诊为丙肝,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劳、食欲 欠佳、腹胀、黄疸;服用5号制品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直至消失,经医院 化验确诊,丙肝抗原转阴,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六:柴XX,女,32岁,患有酒精性肝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黄疸、 肝脏肿大和压痛,并伴有蜘蛛痣、肝掌等;禁酒并服用本发明9号制品4个疗程后,上述症 状明显得到减轻,黄疸、蜘蛛痣、肝掌消退,经化验,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七:周XX,男,25岁,因肥胖患有脂肪肝,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倦乏 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下肢水肿;每天合理的运动减肥,并服用本发明7号 制品5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直至消失。

典型病例八:陈XX,女,30岁,长期患有慢性乙肝并引起轻度肝硬化,主要表现为, 脸消瘦、面黝黑、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乏力、易疲倦、 体力减退;服用本发明8号制品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显著减轻,身体机能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九:徐XX,女,41岁,2015年2月突发急性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 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并伴有乙肝典型的临床症状;服用3号制品5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得 到缓解,身体恢复健康。

典型病例十:林XX,男,32岁,患有轻度脂肪肝,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疲倦乏力, 偶感肝区或右上腹隐痛;服用1号制品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到目前为止没 有再出现过肝区疼痛和不适。

实验例2、本发明所述制品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验证统计

临床观察病例100例,分成10组,9组90个患者分别服用实施例1-9的制品。

主诉症状:轻度乏力、低热、食欲减退、患处皮肤灼热感或疼痛、患处皮疹并伴有神经 痛。

服药量及次数:每天服用量相当于220g原料药,7天一个疗程。

统计结果:100例临床患者服用本发明制品后,所有患者经1-5个疗程的治疗后,上述症 状均消失,获得痊愈,有效率100%,治愈率100%。

典型病例简述:

典型病例一:谢XX,女,23岁,2013年春季突发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肋间皮肤出现 集簇性疱疹并伴有肋间神经痛;服用本发明的6号制品2个疗程后,疱疹和疼痛消失。

典型病例二:张XX,女,42岁,2014年秋季突发带状疱疹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 乏力、纳差、患处皮疹并伴有灼热感;服用本发明1号制品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 缓解,继续服用两个疗程,症状消失,身体痊愈。

典型病例三:钟XX,男,38岁,2015年春突发带状疱疹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皮肤 灼热感或疼痛并伴有颈神经痛;服用2号制品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直至消 失。

典型病例四:阮XX,女,31岁,2011年秋突发面部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下颌部现 集簇性疱疹,伴有三叉神经痛;服用本发明4号制品3个疗程后痊愈,至今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五:李XX,男,41岁,2009年患过带状疱疹,当时经医院常规治疗至症状消 失,但留下后遗神经痛症状,初步诊断是由于病毒未清除彻底所导致,服用5号制品3个疗 程后,后遗神经痛症状消失,到目前为止也未再发病。

典型病例六:孙XX,女,32岁,2013年秋突发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腰间皮肤呈集 簇性皮疹,并伴有腰骶神经痛,全身低热、纳差、乏力;服用本发明9号制品2个疗程后, 上述症状明显得到减轻,皮疹消退,但仍有轻微神经痛,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彻底消 失,身体痊愈。

典型病例七:程XX,女,55岁,2014年底被确诊患有急性眼带状疱疹,主要表现为, 患处疼痛剧烈,并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连续服用本发明7号制品5个疗程后,疼痛 明显减轻,直至消失,炎症消除。

典型病例八:涂XX,男,30岁,2013年被确诊为患有急性带状疱疹,患处为腰间和肋 间,主要表现为,患处集簇性皮疹、瘙痒、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服用本发明8号制品3个疗 程后,上述症状完全消退痊愈。

典型病例九:刘XX,男,28岁,2014年秋被确诊为耳带状疱疹,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 疱疹;服用3号制品1个疗程后,疱疹消失。

典型病例十:吴XX,女,42岁,2014年春患上急性带状疱疹,患处为腰骶神经支配区 域:腰间、背部等,主要表现为,患处现出现簇集成群水疱,并伴有明显的腰骶神经疼痛; 服用1号制品4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直至消失。

实验例3、本发明所述制品用于带下病患者的临床验证统计

临床观察病例100例,均为女性,分成10组,9组90个患者分别服用实施例1-9的制品。

主诉症状:带下过多者: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 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带下过少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减少,阴道干涩、痒 痛或萎缩,部分患者伴有性欲低下、性交疼痛,月经量少或月经延后。

服药量及次数:每天服用量相当于220g原料药,7天一个疗程。

统计结果:100例临床患者服用本发明制品后,大部分患者获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主 要表现为:带下量及其色、质、味恢复正常;外阴、阴道等不适症状消失;经期规律、经量 正常;性生活恢复正常。有效率98%,治愈率95%。

典型病例简述:

典型病例一:郭XX,23岁,长期月经不调、经量少;服用本发明的6号制品2个疗程 后,月经恢复规律,经量正常。

典型病例二:陆XX,32岁,平时带下量较多,有异味;服用本发明1号制品3个疗程 后,带下量恢复正常,异味消失。

典型病例三:黄XX,28岁,带下量长期较少,阴道干涩、痛痒,服用2号制品3个疗 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直至消失。

典型病例四:尹XX,41岁,长期带下量、色、质、味异常,性交疼痛,且2014年开始 出现闭经现象;服用本发明4号制品4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五:欧阳XX,31岁,外阴、阴道瘙痒,并伴有疼痛,影响性生活,从而导致 性欲低下;服用5号制品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直至消失,性生活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六:洪XX,32岁,月经周期不规律,有赤带现象,淋漓不尽;服用本发明9 号制品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减轻,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月经恢复规律正常。

典型病例七:黄XX,35岁,因术后感染导致产后不洁从而引起阴户生疮、红肿热痛、 脓水淋漓等症状;服用本发明7号制品5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阴道恢复健康。

典型病例八:万XX,40岁,白带发黄,并伴有异味,偶尔出现不规律阴道出血症状; 服用本发明8号制品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九:何XX,28岁,2013年被确诊为带下病,并由此导致不孕,主要表现为, 带下量较少,阴道干涩、疼痛,性欲低下,闭经;服用3号制品4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 得到缓解,直至消失,月经恢复规律,性生活恢复正常,并于2014年初成功受孕。

典型病例十:叶XX,35岁,阴道不规律出血、月经不调、带下量较多;服用1号制品 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直至消失,月经变得正常,身体恢复健康。

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肝祛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中医药/保健品领域。所述制品的药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鸡骨草10份-30份、溪黄草10份-30份、车前草10份-30份、土茯苓20份-40份。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品能够有效缓解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患者的各种症状,安全有效,原料组合简单,防/治兼顾,是肝病、带状疱疹和/带下病患者可以长期服用,能起到清肝祛湿作用的药物/保健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