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6740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26213.7

申请日:

20151119

公开号:

CN205181612U

公开日:

201604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13/02,A61L15/42

主分类号:

A61F13/02,A61L15/42

申请人: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加娜,熊亮

地址:

51530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流沙南东埔工业区科技楼

优先权:

CN201520926213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郑永泉;李志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耗材功能性敷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敷料层和剥离层组成,并依次紧密粘结,敷料层由吸液层、止痛层、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敷料层由吸液层、止痛层、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所述的止痛层的下表面为粘贴层,所述止痛层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并有部分止痛层不被吸液层与敷芯层覆盖,所述的吸液层与敷芯层呈“H”字形状排列,所述的敷芯层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泡沫敷料设计合理,是一种既然高效吸液、止血抑菌,又能减少伤口疼痛、不粘连伤口的复合型泡沫敷料。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敷料层和剥离层组成,并依次紧密粘结,其特征在于,敷料层由吸液层、止痛层、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所述的止痛层的下表面为粘贴层,所述止痛层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并有部分止痛层不被吸液层与敷芯层覆盖,所述的吸液层与敷芯层呈“H”字形状排列,所述的敷芯层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液层的平面形状呈“凹”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液层的厚度小于敷芯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芯层与防粘连层形状和面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层为格拉辛硅油纸,所述的格拉辛硅油纸的克重为40-90g/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贴层为低致敏性的无纺布压敏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液层为聚氨酯多孔泡沫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痛层为聚四氟乙烯片,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片载有电荷和远红外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芯层为藻酸盐无纺布、壳聚糖无纺布、止血绷带或纱布中的一种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粘连层为软聚硅酮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耗材功能性敷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背景技术

皮肤破裂或受损是人的一生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皮肤受损按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等级,严重的将形成伤口。对于伤口,通常需要使用敷料来护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伤口的护理,而对于另一些伤口往往伴随着疼痛,如产后术后伤口、肛周脓肿等,伤口和疼痛是已然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就伤口而言,由于其种类的多样性和形成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一般普通单一功能的敷料很难让其得到有效地愈合,如一些急慢性伤口,其表现出诸如感染、化脓、红肿、疼痛、渗血等症状。对疼痛而言,较典型的是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除此之外,部分特殊的伤口也会让病人痛苦不堪。以往对于伤口和疼痛的处理,通常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如伤口主要根据其特点选择有效的敷料对其进行护理,但由于当前敷料功能的单一导致对伤口的护理经常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敷料,这样不仅增加的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频繁地更换也加剧了病人的疼痛,甚至有时候引起二次损伤。对于疼痛,往往需要依靠药物缓解,因而容易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对于疼痛型伤口的护理与治疗是当前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既能高效吸液、止血抑菌,又能减少伤口疼痛、不粘连伤口的复合型泡沫敷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敷料层和剥离层组成,并依次紧密粘结,敷料层由吸液层、止痛层、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敷料层由吸液层、止痛层、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所述的止痛层的下表面为粘贴层,所述止痛层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并有部分止痛层不被吸液层与敷芯层覆盖,所述的吸液层与敷芯层呈“H”字形状排列,所述的敷芯层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

优选的,所述的吸液层的平面形状呈“凹”字形状,增加了吸液层的面积,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吸液能力。

优选的,所述的吸液层的厚度小于敷芯层的厚度,为吸液层吸收渗液膨胀提供一定的容纳空间。

优选的,所述的敷芯层与防粘连层形状和面积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剥离层为格拉辛硅油纸,所述的格拉辛硅油纸的克重为40-90g/m2。

优选的,所述的粘贴层为低致敏性的无纺布粘胶。

优选的,所述的吸液层为聚氨酯多孔泡沫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止痛层为聚四氟乙烯片,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片载有电荷和远红外粉,该层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止痛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优选的,所述的敷芯层为藻酸盐无纺布、壳聚糖无纺布、止血绷带或纱布中的一种组成,敷芯层除具备护理伤口必须的功能外,还能充分吸收渗液并向两边多孔吸液层渗透,充分发挥该复合型敷料的吸液、止痛、护创等功能,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优选的,所述的防粘连层为软聚硅酮层,能防止敷料粘连伤口而造成的二次伤害,由于其含硅酮成分,还起到减少疤痕产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敷料层虽具备多层结构,但是其结构紧密,不同敷料层之间的功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体表现为:1)直接与伤口接触的为防粘连层,能防止敷料粘连伤口而造成的二次伤害,减少疤痕的产生;2)敷芯层直接通过防粘连层能充分吸收伤口渗液并向两边的吸液层渗透;3)吸液层位于中心敷芯层的两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吸收渗液的功能;4)中心夹层止痛层的设计,因其载有离子电荷,其作用于皮肤时可产生持续微电流,刺激兴奋了周围神经纤维,使脑内释放出内原性吗啡样物质,并在损伤部位直接产生止痛因子;而负离子粉与细菌结合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细菌死亡,另一方面负离子粉微粒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能为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止痛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复合泡沫敷料透过剥离层与防粘连层时的俯视图。

图2是该复合泡沫敷料横截面图。

图3是该复合泡沫敷料透过剥离层与防粘连层时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说明:1为粘贴层;2为止痛层;3为吸液层;4为敷芯层;5为防粘连层;6为剥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1、敷料层和剥离层6组成,敷料层由吸液层3、止痛层2、敷芯层4和防粘连层5组成;所述的止痛层2的下表面为粘贴层1,所述止痛层2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3,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4,并有部分止痛层2不被吸液层3与敷芯层4覆盖,所述的吸液层3与敷芯层4呈“H”字形状排列;所述的敷芯层4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5,所述的吸液层3的厚度小于敷芯层4的厚度;所述的敷芯层4与防粘连层5形状和面积相同;剥离层6由克重为40-90g/m2的格拉辛硅油纸组成;粘贴层1由低致敏性的无纺布粘胶组成;吸液层3为聚氨酯多孔泡沫材料;止痛层2为聚四氟乙烯片,负载有电荷和远红外粉;敷芯层4为藻酸盐无纺布、壳聚糖无纺布、止血绷带或纱布中的一种组成,从而发挥敷料的多重功能特性。防粘连层5为软聚硅酮层,除防粘连外,由于其含硅酮成分,还起到减少疤痕产生的作用。

使用时,揭开剥离层6,将敷芯层4部位对准患处,然后轻柔四周的胶布以便使胶布固定于皮肤伤口处即可。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1、敷料层和剥离层6组成,敷料层由吸液层3、止痛层2、敷芯层4和防粘连层5组成;所述的止痛层2的下表面为粘贴层1,所述止痛层2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3,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4,并有部分止痛层2不被吸液层3与敷芯层4覆盖,所述的吸液层3与敷芯层4呈“H”字形状排列;所述的敷芯层4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5,所述的吸液层3的平面形状呈“凹”字形状,所述的吸液层3的厚度小于敷芯层4的厚度;所述的敷芯层4与防粘连层5形状和面积相同;剥离层6由克重为40-90g/m2的格拉辛硅油纸组成;粘贴层1由低致敏性的无纺布粘胶组成;吸液层3为聚氨酯多孔泡沫材料;止痛层2为聚四氟乙烯片,负载有电荷和远红外粉;敷芯层4为藻酸盐无纺布、壳聚糖无纺布、止血绷带或纱布中的一种组成,从而发挥敷料的多重功能特性。防粘连层5为软聚硅酮层,除防粘连外,由于其含硅酮成分,还起到减少疤痕产生的作用。

使用时,揭开剥离层6,将敷芯层4部位对准患处,然后轻柔四周的胶布以便使胶布固定于皮肤伤口处即可。

应该注意的是,此说明书之附图及以上对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26213.7 (22)申请日 2015.11.19 A61F 13/02(2006.01) A61L 15/42(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530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流沙南东 埔工业区科技楼 (72)发明人 韦加娜 熊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郑永泉 李志强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属 于医疗器械耗材功能性敷料技术领域。本实用 新型从下到上依次由粘。

2、贴层、 敷料层和剥离层组 成, 并依次紧密粘结, 敷料层由吸液层、 止痛层、 敷 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 ; 敷料层由吸液层、 止痛层、 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 ; 所述的止痛层的下表面 为粘贴层, 所述止痛层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 层, 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 并有部分止痛层不被 吸液层与敷芯层覆盖, 所述的吸液层与敷芯层呈 “H” 字形状排列, 所述的敷芯层上表面设置有防粘 连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泡沫敷料设计合 理, 是一种既然高效吸液、 止血抑菌, 又能减少伤 口疼痛、 不粘连伤口的复合型泡沫敷料。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181612 U 2016.04.27 CN 205181612 U 1.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 敷料层和剥离层组成, 并依次紧密粘 结, 其特征在于, 敷料层由吸液层、 止痛层、 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 所述的止痛层的下表面 为粘贴层, 所述止痛层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 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 并有部分止痛 层不被吸液层与敷芯层覆盖, 所述的吸液层与敷芯层呈 “H” 字形状排列, 所述的敷芯层上表 面设置有防粘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液层的平面形状 呈 “凹” 字形状。。

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液层的厚度小于 敷芯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敷芯层与防粘连层 形状和面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剥离层为格拉辛硅 油纸, 所述的格拉辛硅油纸的克重为40-90 g/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粘贴层为低致敏性 的无纺布压敏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液层为聚氨酯多 孔泡沫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

5、于, 所述的止痛层为聚四氟乙 烯片,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片载有电荷和远红外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敷芯层为藻酸盐无 纺布、 壳聚糖无纺布、 止血绷带或纱布中的一种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防粘连层为软聚 硅酮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181612 U 2 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耗材功能性敷料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复合型 泡沫敷料。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破裂或受损是人的一生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 皮肤受损按程度可分为不同的。

6、 等级, 严重的将形成伤口。 对于伤口, 通常需要使用敷料来护理, 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伤口 的护理, 而对于另一些伤口往往伴随着疼痛, 如产后术后伤口、 肛周脓肿等, 伤口和疼痛是 已然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0003 就伤口而言, 由于其种类的多样性和形成机制的复杂性, 使得一般普通单一功能 的敷料很难让其得到有效地愈合, 如一些急慢性伤口, 其表现出诸如感染、 化脓、 红肿、 疼 痛、 渗血等症状。 对疼痛而言, 较典型的是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 肩周炎、 坐骨神经痛等, 除此之外, 部分特殊的伤口也会让病人痛苦不堪。 以往对于伤口和疼痛的处理, 通常分别采 取不同的方式, 如伤口。

7、主要根据其特点选择有效的敷料对其进行护理, 但由于当前敷料功 能的单一导致对伤口的护理经常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敷料, 这样不仅增加的病人的经济负 担, 同时频繁地更换也加剧了病人的疼痛, 甚至有时候引起二次损伤。 对于疼痛, 往往需要 依靠药物缓解, 因而容易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 对于疼痛型伤口的护理 与治疗是当前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既能高效吸液、 止 血抑菌, 又能减少伤口疼痛、 不粘连伤口的复合型泡沫敷料。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复合型泡沫。

8、敷料, 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 敷料层和剥离层组成, 并依次紧密 粘结, 敷料层由吸液层、 止痛层、 敷芯层和防粘连层组成; 敷料层由吸液层、 止痛层、 敷芯层 和防粘连层组成; 所述的止痛层的下表面为粘贴层, 所述止痛层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 层, 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 并有部分止痛层不被吸液层与敷芯层覆盖, 所述的吸液层与敷 芯层呈 “H” 字形状排列, 所述的敷芯层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 0007 优选的, 所述的吸液层的平面形状呈 “凹” 字形状, 增加了吸液层的面积, 提升了本 实用新型的吸液能力。 0008 优选的, 所述的吸液层的厚度小于敷芯层的厚度, 为吸液层吸收渗液膨胀提供。

9、一 定的容纳空间。 0009 优选的, 所述的敷芯层与防粘连层形状和面积相同。 0010 优选的, 所述的剥离层为格拉辛硅油纸, 所述的格拉辛硅油纸的克重为40-90 g/ m2。 0011 优选的, 所述的粘贴层为低致敏性的无纺布粘胶。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181612 U 3 0012 优选的, 所述的吸液层为聚氨酯多孔泡沫材料。 0013 优选的, 所述的止痛层为聚四氟乙烯片,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片载有电荷和远红外 粉, 该层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止痛作用, 促进伤口愈合。 0014 优选的, 所述的敷芯层为藻酸盐无纺布、 壳聚糖无纺布、 止血绷带或纱布中的一种 组成, 敷。

10、芯层除具备护理伤口必须的功能外, 还能充分吸收渗液并向两边多孔吸液层渗透, 充分发挥该复合型敷料的吸液、 止痛、 护创等功能, 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0015 优选的, 所述的防粘连层为软聚硅酮层, 能防止敷料粘连伤口而造成的二次伤害, 由于其含硅酮成分, 还起到减少疤痕产生的作用。 0016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敷料层虽具备多层结构, 但是其结构紧密, 不同敷料层之间的功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具体表现为: 1) 直接与伤口接触的为防粘连层, 能防止敷料粘连伤口而造成的二次伤害, 减少疤痕的产生; 2) 敷芯层直接通过防粘连层能 充分吸收伤口渗液并向两边的吸液层渗透; 3) 吸液。

11、层位于中心敷芯层的两侧, 能最大限度 的发挥其吸收渗液的功能; 4) 中心夹层止痛层的设计, 因其载有离子电荷, 其作用于皮肤时 可产生持续微电流, 刺激兴奋了周围神经纤维, 使脑内释放出内原性吗啡样物质, 并在损伤 部位直接产生止痛因子; 而负离子粉与细菌结合使细菌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 导 致细菌死亡, 另一方面负离子粉微粒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 有利于血氧输送、 吸收和利用, 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增强人体肌能, 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 因 此, 本实用新型还能为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止痛作用, 促进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该复合泡沫敷料透过剥离。

12、层与防粘连层时的俯视图。 0018 图2是该复合泡沫敷料横截面图。 0019 图3是该复合泡沫敷料透过剥离层与防粘连层时的俯视图。 0020 附图中标记说明: 1为粘贴层; 2为止痛层; 3为吸液层; 4为敷芯层; 5为防粘连层; 6 为剥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 实施例1 0023 如图1、 2所示, 本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1、 敷料层 和剥离层6组成, 敷料层由吸液层3、 止痛层2、 敷芯层4和防粘连层5组成; 所述的止痛层2的 下表面为粘贴层1, 所述止痛层2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

13、3, 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4, 并 有部分止痛层2不被吸液层3与敷芯层4覆盖, 所述的吸液层3与敷芯层4呈 “H” 字形状排列; 所述的敷芯层4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5, 所述的吸液层3的厚度小于敷芯层4的厚度; 所述 的敷芯层4与防粘连层5形状和面积相同; 剥离层6由克重为40-90 g/m2的格拉辛硅油纸组 成; 粘贴层1由低致敏性的无纺布粘胶组成; 吸液层3为聚氨酯多孔泡沫材料; 止痛层2为聚 四氟乙烯片, 负载有电荷和远红外粉; 敷芯层4为藻酸盐无纺布、 壳聚糖无纺布、 止血绷带或 纱布中的一种组成, 从而发挥敷料的多重功能特性。 防粘连层5为软聚硅酮层, 除防粘连外, 由于其含硅酮成分。

14、, 还起到减少疤痕产生的作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181612 U 4 0024 使用时, 揭开剥离层6, 将敷芯层4部位对准患处, 然后轻柔四周的胶布以便使胶布 固定于皮肤伤口处即可。 0025 实施例2 0026 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型泡沫敷料, 从下到上依次由粘贴层1、 敷料层和 剥离层6组成, 敷料层由吸液层3、 止痛层2、 敷芯层4和防粘连层5组成; 所述的止痛层2的下 表面为粘贴层1, 所述止痛层2的上表面两端覆盖有吸液层3, 中间位置覆盖有敷芯层4, 并有 部分止痛层2不被吸液层3与敷芯层4覆盖, 所述的吸液层3与敷芯层4呈 “H” 字形状排列;。

15、 所 述的敷芯层4上表面设置有防粘连层5, 所述的吸液层3的平面形状呈 “凹” 字形状, 所述的吸 液层3的厚度小于敷芯层4的厚度; 所述的敷芯层4与防粘连层5形状和面积相同; 剥离层6由 克重为40-90 g/m2的格拉辛硅油纸组成; 粘贴层1由低致敏性的无纺布粘胶组成; 吸液层3 为聚氨酯多孔泡沫材料; 止痛层2为聚四氟乙烯片, 负载有电荷和远红外粉; 敷芯层4为藻酸 盐无纺布、 壳聚糖无纺布、 止血绷带或纱布中的一种组成, 从而发挥敷料的多重功能特性。 防粘连层5为软聚硅酮层, 除防粘连外, 由于其含硅酮成分, 还起到减少疤痕产生的作用。 0027 使用时, 揭开剥离层6, 将敷芯层4部位对准患处, 然后轻柔四周的胶布以便使胶布 固定于皮肤伤口处即可。 0028 应该注意的是, 此说明书之附图及以上对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是为清楚 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凡在本实用新型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181612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181612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181612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