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烫伤、烧伤、电灼伤以及毒脓疮的医药制剂,具体涉 及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 疗不当,就很容易造成伤口的感染、化脓、溃烂,留下永久的疤痕,更有甚者 会危及生命。目前在治疗烧烫伤方面,临床上应用的中成药普遍存在药方复杂, 成本高;在治疗烧烫伤方面存在共同问题是疗效差,疗程长,抗感染效果差, 透皮吸收慢,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交叉感染,重者危及生命,轻者植皮或遗留疤 痕,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及 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獾脂32-48重量份、 大鲵32-48重量份、芝麻油12-18重量份、虎杖1.6-2.4重量份、黄芩1.6-2.4重 量份、冰片0.8-1.2重量份。
进一步地: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包括的原料及各原料的重量份为:包括 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獾脂40重量份、大鲵40重量份、芝麻油15重量份、 虎杖2重量份、黄芩2重量份、冰片1重量份。
一种治疗烫伤药膏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1)按上述重量份比例分别称取冰片、大鲵、虎杖、黄苓,分别粉碎为粉末, 备用;
2)将步骤1)中所得的大鲵粉末与芝麻油混合发酵得发酵物,将所得的发 酵物与獾脂及步骤1)中所得的虎杖粉末、黄芩粉末、冰片粉末进行搅拌均匀 得膏状物质,将所得膏状物质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即得治疗烫伤的药膏。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大鲵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将冷冻的大鲵洗净后 解剖,剔骨去内脏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7-8%备用。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虎杖、黄芩进行如下预处理,分别称取所述虎 杖、黄芩,洗净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7-8%后备用。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獾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在獾的冬眠季,将 其宰杀,取其脂肪物入锅,加入相当于其脂肪物质量1/9-1/10的水,用文火炖 至混合物的水分完全蒸发,析出脂肪,然后将所得脂肪过滤即得獾脂,最后将 所得獾脂在0℃的低温下保存备用。
在獾的冬眠季宰杀,此时獾的脂肪最厚,容易取得。所述文火文火是火力 小而缓,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獾脂的澄清过滤为自然沉淀一周,取 上层清脂滤掉杂质。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芝麻油自然澄清60天 后,取上层清油,将所述大鲵粉末加入所述清油中,常温发酵10周,每隔48 小时搅拌一次,即得。
将大鲵粉末于芝麻油中发酵是为了让各自的成分完全释放互溶,以便人体 吸收,使损坏的细胞复活,加速活体细胞的分裂。
进一步地:步骤1)中采用球磨进行所述粉碎处理,粉碎处理后所述冰片、 大鲵、虎杖、黄苓的粉末粒径均为140目以上。
球磨是利用下落的研磨体(如钢球、鹅卵石等)的冲击作用以及研磨体与 球磨内壁的研磨作用而将物料粉碎并混合,可用于干磨或湿磨;操作条件好, 粉碎在密闭机内进行,没有尘灰飞扬;可间歇操作,也可连续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得膏状物质的密封保存时间为9-12周。
优选地:上述药膏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药膏直接涂敷于烫伤创面处,或将 药膏涂于纱布上或制成油膏纱布后敷于烫伤创面处。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对本发明中的原料及药效作进一步阐述。
獾脂:由獾子的脂肪提取的油脂,是治疗烫伤、烧伤的有效药物。
大鲵(拉丁学名:Andriasdavidianus),大鲵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UFA) 高达71.13%,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42.1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为28.15%,具有保健作用的ω-6型PUFA为13.10%,ω-3型PUFA为15.15%, 大鲵皮肤中含有大量活性胶原蛋白(COLLAGEN)及表皮活性变白因子(CHF), 能够使人体皮肤保持弹性、润滑细腻、健康白嫩,被称为养颜美白圣品,具有 极强的美容功效,鲵皮粉可以治疗烧伤、烫伤,尤其是对面部的烧烫伤的治疗 不留疤痕。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 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 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 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科学的民间药草》记载:外洗创口,有防 腐作用。
芝麻油:含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居各种植物油之首。还含 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其胆固醇含量远远低于 动物脂肪,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亚油酸具有降低血 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作用。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 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 重结晶而得,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工艺而得。其可用于闭证神昏、 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清洗后直接涂覆于伤处,或将药膏涂于纱布上(或制 成油膏纱布)敷于创面。视创面情况每日换药或隔日换药1次。对无感染的创 面经一般消毒后即可上药,有感染的创面需清除分泌物后才可上药。对浅Ⅱ度 烧伤平均治愈天数2-3天,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7-10天,治愈后皮肤光 滑如初,毛孔复生,不留疤痕,具有显著的治愈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根据中医有关理论,肺主皮毛、胆主权衡,将上述 药物合用,配伍合理,疗效确切,用于烫伤处,止痛防感染,并可抑制患者灼 面细胞坏死,加速细胞的分裂,见效快,治愈后无疤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 发明不局限于下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 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 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包括的原料及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獾脂:32重量份、 大鲵32重量份、芝麻油12重量份、虎杖1.6重量份、黄芩1.6重量份、冰片 0.8重量份。
其制作步骤为:1)在獾的冬眠季,将其宰杀,取其脂肪物入锅,加入相当 于其质量1/9的水,用文火炖至混合物的水分完全蒸发,析出脂肪,然后将所 得脂肪澄清过滤即得獾脂,将所得獾脂在0℃的低温下保存备用。
将黑芝麻在成熟后60天内压榨成油,然后自然沉淀55天,取其上层清油, 在-4℃的低温下保存备用。
将冷冻的大鲵洗净后解剖,剔骨去内脏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10%;
将虎杖、黄芩洗净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10%后备用;
2)将冰片及处理后的大鲵、虎杖、黄苓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并球磨为140 目粉末备用;
3)将步骤2)中所得的大鲵粉末按比例加入芝麻油中,自然发酵10周, 每隔42小时搅拌一次得发酵物,将所得的发酵物与獾脂及步骤2)中所得的虎 杖粉末、黄芩粉末、冰片粉末按比例搅拌均匀得膏状物质,将所得膏状物质密 封保存10周即得治疗烫伤的药膏。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包括的原料及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獾脂40重量份、 大鲵40重量份、芝麻油15重量份、虎杖2重量份、黄芩2重量份、冰片1重 量份。
其制作步骤为:1)在獾的冬眠季,将其宰杀,取其脂肪物入锅,加入相当 于其质量1/10的水,用文火炖至混合物的水分完全蒸发,析出脂肪,然后将所 得脂肪澄清过滤即得獾脂,将所得獾脂在0℃的低温下保存备用。
将黑芝麻在成熟后60天内压榨成油,然后自然沉淀60天,取其上层清油, 在0℃的低温下保存备用。
将冷冻的大鲵洗净后解剖,剔骨去内脏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8%;
将虎杖、黄芩洗净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8%后备用;
2)将冰片及处理后的大鲵、虎杖、黄苓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并球磨为200 目粉末备用;
3)将步骤2)中所得的大鲵粉末按比例加入芝麻油中,自然发酵10周, 每隔48小时搅拌一次得发酵物,将所得的发酵物与獾脂及步骤2)中所得的虎 杖粉末、黄芩粉末、冰片粉末按比例搅拌均匀得膏状物质,将所得膏状物质密 封保存10周即得治疗烫伤的药膏。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包括的原料及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獾脂48重量份、 大鲵48重量份、芝麻油18重量份、虎杖2.4重量份、黄芩2.4重量份、冰片 1.2重量份。
其制作步骤为:1)在獾的冬眠季,将其宰杀,取其脂肪物入锅,加入相当 于其质量1/8的水,用文火炖至混合物的水分完全蒸发,析出脂肪,然后将所 得脂肪澄清过滤即得獾脂,将所得獾脂在2℃的低温下保存备用。
将黑芝麻在成熟后60天内压榨成油,然后自然沉淀65天,取其上层清油, 在-4℃的低温下保存备用。
将冷冻的大鲵洗净后解剖,剔骨去内脏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6%;
将虎杖、黄芩洗净后自然风干至水分为6%后备用;
2)将冰片及处理后的大鲵、虎杖、黄苓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并球磨为250 目粉末备用;
3)将步骤2)中所得的大鲵粉末按比例加入芝麻油中,自然发酵10周, 每隔48小时搅拌一次得发酵物,将所得的发酵物与獾脂及步骤2)中所得的虎 杖粉末、黄芩粉末、冰片粉末按比例搅拌均匀得膏状物质,将所得膏状物质密 封保存10周即得治疗烫伤的药膏。
使用本发明外用药的方法:烧烫伤未起水泡,直接将药膏涂于患处。若起 水泡,可将药涂在水泡周围,不刺破水泡,在水泡上少量涂覆。伤势较重表皮 脱落,用无菌组织纱布蘸药敷于伤面,待伤面干燥改为直接涂药。对于I度烫 伤,每日用药1至2次,3天左右即可痊愈,II度烫伤,每日用药3至4次, 3-5天即可痊愈,III度烫伤,烫伤之日起3天内,每日用药3至4次,3-7天 内,每天药2至3次,7天后,每天药1至2次,通常7-10天即可痊愈。涂药 后出现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忌用。本发明既可治愈烧烫伤,对刀伤、枪伤、 电灼伤以及毒脓疮等也均可治愈。
临床疗效示例:
焦先生,陕西省安康人,于2010年11月15日在家中不慎失火烧伤,烧伤 面积达65%,在西安市某医院治疗数天未见好转,使用本发明治疗,只用3天 烧伤处明显好转,连用此药9天基本痊愈,毛孔复生,无疤痕,治愈效果显著。
梁女士,外出发生车祸,玻璃碎渣大面积划伤皮肤,止血清理伤口后,用 此药治疗5天痊愈,肌肤恢复如初。
王先生,陕西省某公司电工,在工作中胳膊不慎被电灼伤,自行清理包扎 后,起水泡,伤口长12cm,宽4cm,使用烫伤膏贴敷,两天后恶化,红肿流浓, 一阵阵刺痛,第3天用本药治疗,2天后好转,6天后脱痂痊愈。
临床应用统计:
烫伤可分为I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II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 水泡)、III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削落)。为证明药效,发明人有选择地挑选60 例病例观察,II度以下烫伤人数45例,III度烫伤人数15例,并选择病史、病 情、年龄、性别及原治疗方法相当的烧烫伤患者60例为对照组,这些患者从 住院部及专科门诊作为选择病例对象,用已确诊的烧烫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 中男、女性各30例,年龄为70岁以下,病程不限。试验组:在使用或不用 初期常用法处理的基础上,停止用药,使用本发明外用药。对照组:按常规治 疗方法处理、用药。用药两个组用法、用量相匹配,观察期不多于三个月。
观察结果如下:
使用本药治疗后,II度以下烫伤治愈人数45人,治愈率100%,有效率100%, 均无疤痕,III度烫伤治愈人数15人,治愈率100%,有效率100%,均无疤痕。
组别 病例数 II度以下烫伤治疗效果 III度烫伤治疗效果 实验组 60人 症状消除,创面愈合 疼痛消失,表皮愈合 对照组 60人 消除症状的3/5 消除症状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