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880543.1 (22)申请日 2015.12.04 A61K 31/56(2006.01) A61P 3/10(2006.01) (71)申请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 地址 5302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 五合大道 13 号 (72)发明人 霍丽妮 韦建华 陈睿 李培源 卢汝梅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69 代理人 靳浩 (54) 发明名称 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 中的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
2、的应用, 所述倒地铃提取物 为蒲公英赛醇和 / 或 3- 赤杨醇, 经 - 葡萄糖 苷酶抑制实验表明, 蒲公英赛醇和 3- 赤杨醇均 能抑制 - 葡萄糖苷酶活性, 其抑制性与对照品 阿卡波糖高相近, 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等疾病。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5534990 A 2016.05.04 CN 105534990 A 1.一种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倒地铃提取物为蒲公。
3、英赛醇或3 -赤杨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药物制剂为包括有效量的倒地铃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药物制剂为注射剂、 片剂、 丸剂、 胶囊、 悬浮剂或乳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34990 A 2 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地铃提取物中的应用。 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地铃提 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
4、02 倒地铃是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干燥全草, 又名 假苦瓜、 鬼灯笼、 三角灯笼, 生于旷野、 田边、 灌丛中。 主要分布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等西南 各地, 民间多用于治疗糖尿病、 肺炎、 黄疸、 淋病、 风湿、 跌打损伤、 蛇咬伤等。 本课题组对倒 地铃降血糖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时发现, 其乙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 和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 筛选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为降血糖的有效部位, 从有效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 其中包括蒲公英赛醇、 3 -赤杨醇等化学成分。 -葡 萄糖苷酶( -glucos。
5、idase)能催化淀粉或蔗糖消化的最后一步而产生丰富的糖类物质, 目 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靶点之一。 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阿 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 米格列醇等, 但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 找一种安全、 疗 效可靠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 本研究以倒地铃有效部位的主 要成分蒲公英赛醇、 3 -赤杨醇为研究对象, 以 -葡萄糖苷酶为靶点, 对其体外抗糖尿病的 作用进行进一步筛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 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
6、病的药物制剂中 的应用, 倒地铃提取物, 即蒲公英赛醇和3 -赤杨醇均能抑制 -葡萄糖苷酶活性, 其抑制性 与对照品阿卡波糖高相近, 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等疾病。 0005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 提供了一种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 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0006 优选的是, 所述的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所述倒 地铃提取物为蒲公英赛醇或3 -赤杨醇。 0007 优选的是, 所述的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所述药 物制 剂为包括有效量的倒地铃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0008 优选的是, 所述的倒地铃提取物在制备治疗。
7、糖尿病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所述药 物制剂为注射剂、 片剂、 丸剂、 胶囊、 悬浮剂或乳剂。 0009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倒地铃提取物-蒲公英赛醇和3 -赤 杨醇有望用于治疗糖尿病等以 -葡萄糖苷酶为靶点的相关疾病, 经 -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 表明, 蒲公英赛醇和3 -赤杨醇均能抑制 -葡萄糖苷酶活性, 其抑制性与对照品阿卡波糖高 相近, 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等疾病; 该药物可以制成药学上的常见剂型, 包括制成注射剂、 片剂、 丸剂、 胶囊、 悬浮剂或乳剂。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534990 A 3 0010 通过体外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实验, 证明了。
8、倒地铃提取物-蒲公英赛醇和3 -赤杨 醇对 -葡萄糖苷酶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对 -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0.82mg/ml和 0.78mg/ml。 0011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 部分还将通过对本 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不同浓度的3 -赤杨醇对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 0013 图2为不同浓度的蒲公英赛醇对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 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5 需要说明的是, 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
9、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所 述试剂和材料, 如无特殊说明, 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163 -赤杨醇的结构式为: 0017 一、 提取过程 0018 1、 原料准备 0019 倒地铃全草采于广西南宁郊区, 经广西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廖月葵高级实验 师鉴定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干燥全草。 标本存于广西中 医学院中药化学教研室。 0020 2提取与分离 0021 倒地铃干燥全草粗粉25kg, 用95乙醇渗漉提取, 收集10倍量渗漉液; 药渣再用 60乙醇渗漉提取, 收集10倍量渗漉液, 合并渗漉液, 减压浓缩得到总浸膏。 浸膏。
10、加适量水 悬浮后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 醋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回收溶剂, 得到相应部位的萃取物。 0022 石油醚部位140g经硅胶柱色谱, 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 得到化合物1 (1.98g)和5个粉末粗结晶A、 B、 C、 D、 E, A和B粉末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2(30mg)和3 (6.5mg); C、 D、 E、 F粉末经石油醚-醋酸乙酯反复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192.4mg)。 0023 醋酸乙酯部位80g经反复硅胶柱色谱(氯仿-丙酮)分离和氯仿-甲醇反复重结晶, 得到化合物2(452mg); 0024 其中, 化合物1: 白色针状结晶(氯仿), Lieberman。
11、n-Burchard反应呈阳性。 EI-MS m/z:426M+,408,393,274,259,245,205,173,119,109,95,69,55。 1H-NMR(400MHz,CDCl3) :1.15,1.09,1.04,1.00,0.98,0.94,0.93,0.85(3H,s,CH38),3.46(1H,br s,H-3),5.62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534990 A 4 (1H,d,J4.8Hz,H-12); 13C-NMR(100MHz CDCl3) :19.6(C-1),27.8(C-2),76.3(C-3), 40.8(C-4),141.6(C-5)。
12、,122.1(C-6),23.6(C-7),47.4(C-8),34.6(C-9),49.7(C-10),33.1 (C-11),30.3(C-12),37.8(C-13),38.9(C-14),34.5(C-15),34.8(C-16),30.1(C-17),43.0 (C-18),35.0(C-19),28.2(C-20),32.0(C-21),39.3(C-22),28.9(C-23),25.4(C-24),16.2 (C-25),18.2(C-26),18.4(C-27),32.4(C-28),32.0(C-29),36.0(C-30)。 以上数据与文献 报道基本一致, 故鉴定化合物1。
13、为3 -赤杨醇。 0025 化合物2: 白色针状结晶(氯仿), mp 248249, Li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 性。 与蒲公英赛醇对照品共薄层, 在3种展开系统中Rf值完全一致, 且显色相同, 故鉴定化合 物2为蒲公英赛醇。 0026 二、 实验研究 0027 1、 体外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0028 所有测试都是用Microplate reader ELX808TM型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 在37 条件下测定。 数据分析软件使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使用阿卡波糖作为对照品。 0029 1.1酶促反应体系的选定 0030 在酶标版上加入170ul的P。
14、BS缓冲液, 再分别加入 -葡萄糖苷酶(1u)10ul, 在反应 温度37条件下放置20min后。 加入10ul不同浓度的底物, 即浓度分别为0.3125mg/ml、 0.625mg/ml、 1.25mg/ml、 2.5mg/ml、 5mg/ml的对硝基甲酚葡萄苷(pNPG), 迅速混合均匀后于 反应温度37放置20min后, 测定混合溶液在400nm处吸光度(OD), 通过调节底物浓度不同, 对混合液的吸光度进行检测, 筛选出合适的底物浓度, 以配成最佳的酶促体系。 0031 表1底物不同浓度时混合溶液的OD值 0032 0033 由表1可知, 混合溶液的吸光度OD值发现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
15、增加, 而OD值过高 或者过低, 都会导致测出来的数据不准确, 最佳的OD值为0.7-1.0左右, 因此可以确定最佳 底物浓度为1.25mg/ml, 因此选定酶促反应体系为: 170ul的PBS缓冲液; 10ul的 -葡萄 糖苷酶(1u); 10ul的底物(浓度为1.25mg/ml的对硝基甲酚葡萄苷), 此种酶促体系下, 有 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0034 1.2 IC50值的计算 0035 根据实验结果, 将没有加入样品时的酶活力定为100, 那么加入不同浓度样品后 的酶活力为相对活力百分数(即残余活力百分数): 0036 作图可知, 相对活力为50时将对应样品浓度时, 即为IC50值; 0。
16、037 其中, 将市面上普遍用来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作为对比; 0038 1.2.1 3 -赤杨醇的IC50的计算 0039 由图1可以知道, 在测定赤杨醇对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中, 3 -赤杨醇的IC50值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534990 A 5 为0.75mg/ml, 相比对照品阿卡波糖(IC500.8mg/ml)要好, 并且随着3 -赤杨醇浓度的增加 抑制率也随着升高, 其通过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 -葡萄糖苷酶, 使淀粉类分解为葡 萄糖的速度减慢, 从而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降低餐后高血糖, 从而达到有效 治疗糖 尿病的目的。 0040 。
17、1.2.2蒲公英赛醇IC50的计算 0041 在测定蒲公英赛醇对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中, 由图2可以知道, 蒲公英赛醇的 IC50值为0.82mg/ml, 与对照品阿卡波糖(IC500.8mg/ml)相近, 并且随着蒲公英赛醇浓度 的增加抑制率也随着升高, 其通过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 -葡萄糖苷酶, 使淀粉类分 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 从而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降低餐后高血糖, 从而达到有效治 疗糖尿病的目的。 0042 表2.化合物对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50值 0043 0044 综上所述, 蒲公英赛醇、 3 -赤杨醇对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对照品阿卡波糖 相近。 本发明为研究开发新的抗糖尿病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0045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 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 运用, 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 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 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 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534990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5534990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