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腔出血可导致贫血。中医认为与肝、肺、口、脏关系最为密切,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气不足血中所藏,外邪袭肺,肺火上炎、肺阴亏虚、脏燥失养等均可致鼻衄的主要原因。
公布号CN104398651A(申请号201410661424.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鼻出血的药物,包括生地黄,黄芩,生地,生白芍,柏叶炭,侧柏叶,旱莲草和怀牛膝。公布号CN104857344A(申请号201510286624.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鼻出血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黄芩9份、旱莲草9份、仙鹤草12份、桑白皮12份、血余炭9份、大蓟9份、白茅根15份、龙胆草6份、钩藤15份、茜草12份。公布号CN103893537A(申请号201410146529.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麦冬10-30g,元参10-45g,生地10-60g,牛膝10-40g,瓦松10-70g,乌贼骨10-45g,灯心草10-50g,凤尾草10-50g,连钱草10-50g,老鹤草10-60g,甘松10-35g,玫瑰花10-50g。
目前治疗鼻出血的方法,西医主要采用冷敷、压迫、填塞等物理方法,治疗效果较差,病情容易反复,因此需加强对中药配方的研究,争取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可靠、使用安全的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白茅根8-16,玉竹6-14,大田基黄5-9,凌霄花7-15,岩春草6-9,黄金线4-8,蜀葵苗5-10,款冬花3-7,小芸木4-9,狗蚁草6-11,红天葵5-12,竹叶参4-10,蚌兰叶5-8,上树鳖3-6。
优选方案为,白茅根10-14,玉竹8-12,大田基黄6-8,凌霄花9-13,岩春草7-8,黄金线5-7,蜀葵苗6-9,款冬花4-6,小芸木5-8,狗蚁草7-10,红天葵7-10,竹叶参6-8,蚌兰叶6-7,上树鳖4-5。
更加优选的是,白茅根12,玉竹10,大田基黄7,凌霄花11,岩春草7.5,黄金线6,蜀葵苗7.5,款冬花5,小芸木6.5,狗蚁草8.5,红天葵8.5,竹叶参7,蚌兰叶6.5,上树鳖4.5。
所述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取凌霄花、蜀葵苗、款冬花和蚌兰叶洗净切碎,加原料药质量0.1-0.3倍的冰糖粉混合(优选的:加原料药质量0.2倍的冰糖粉混合),再加入醋水搅拌呈糊状,置于容器内,加热至干燥,取出碾碎;
(2)将小芸木和红天葵除去杂质,置于蒸锅内,隔水蒸22-34分钟(优选的:隔水蒸26-30分钟;更加优选的:隔水蒸28分钟),取出切丝,放入炒制容器内,加入食盐混匀,文火翻炒9分钟,取出;
(3)取粳米洗净,与粳米质量1倍的黄酒拌匀闷润,武火炒干,加入洗净切片的白茅根、玉竹和竹叶参,文火翻炒至原料药表面变黄,取出;
(4)将大田基黄、岩春草、黄金线、狗蚁草和上树鳖洗净,置于砂锅内,加水浸泡12-22分钟(优选的:加水浸泡14-20分钟;更加优选的:加水浸泡17分钟),武火加热煮沸,转文火煎煮22-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5)将步骤(1)(2)(3)所制原料药粉碎,再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武火煮沸,过滤收集滤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过筛,制成药粉,即得外用制剂。
所述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1)加入醋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1-2倍(优选的:加入醋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1.3-1.7倍;更加优选的:加入醋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1.5倍)。
所述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加入食盐量为原料药质量的0.2-0.5倍(优选的:加入食盐量为原料药质量的0.3-0.4倍;更加优选的:加入食盐量为原料药质量的0.35倍)。
所述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3)拌匀闷润5-15分钟(优选的:拌匀闷润8-12分钟;更加优选的:拌匀闷润10分钟)。
所述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6-9倍(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8倍;更加优选的:加水量为所煮原料药质量的7.5倍)。
所述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转文火煎煮24-28分钟(优选的:转文火煎煮26分钟)。
所述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5)粉碎过80-160目筛(优选的:粉碎过100-140目筛;更加优选的:粉碎过120目筛)。
本发明提供的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不仅组方科学,且制备方法简单,产品使用方便。除此之外,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本发明所得产品疗效显著,复发例数少,总有效率高;
2、本组方完全符合中医药原则,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等功效;
3、本发明所用原料安全无刺激,使用无不良反应,临床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10g):白茅根8份,玉竹6份,大田基黄5份,凌霄花7份,岩春草6份,黄金线4份,蜀葵苗5份,款冬花3份,小芸木4份,狗蚁草6份,红天葵5份,竹叶参4份,蚌兰叶5份,上树鳖3份。上述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凌霄花、蜀葵苗、款冬花和蚌兰叶洗净切碎,加原料药质量0.1倍的冰糖粉混合,再加入原料药质量1倍的醋水搅拌呈糊状,置于容器内,加热至干燥,取出碾碎;
(2)将小芸木和红天葵除去杂质,置于蒸锅内,隔水蒸22分钟,取出切丝,放入炒制容器内,加入原料药质量0.2倍的食盐混匀,文火翻炒9分钟,取出;
(3)取粳米洗净,与粳米质量1倍的黄酒拌匀闷润5分钟,武火炒干,加入洗净切片的白茅根、玉竹和竹叶参,文火翻炒至原料药表面变黄,取出;
(4)将大田基黄、岩春草、黄金线、狗蚁草和上树鳖洗净,置于砂锅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6倍的水浸泡12分钟,武火加热煮沸,转文火煎煮22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5)将步骤(1)(2)(3)所制原料药粉碎,再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武火煮沸,过滤收集滤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过80目筛,制成药粉,即得外用制剂。
实施例2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10g):白茅根16份,玉竹14份,大田基黄9份,凌霄花15份,岩春草9份,黄金线8份,蜀葵苗10份,款冬花7份,小芸木9份,狗蚁草11份,红天葵12份,竹叶参10份,蚌兰叶8份,上树鳖6份。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凌霄花、蜀葵苗、款冬花和蚌兰叶洗净切碎,加原料药质量0.3倍的冰糖粉混合,再加入原料药质量2倍的醋水搅拌呈糊状,置于容器内,加热至干燥,取出碾碎;
(2)将小芸木和红天葵除去杂质,置于蒸锅内,隔水蒸34分钟,取出切丝,放入炒制容器内,加入原料药质量0.5倍的食盐混匀,文火翻炒9分钟,取出;
(3)取粳米洗净,与粳米质量1倍的黄酒拌匀闷润15分钟,武火炒干,加入洗净切片的白茅根、玉竹和竹叶参,文火翻炒至原料药表面变黄,取出;
(4)将大田基黄、岩春草、黄金线、狗蚁草和上树鳖洗净,置于砂锅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9倍的水浸泡22分钟,武火加热煮沸,转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5)将步骤(1)(2)(3)所制原料药粉碎,再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武火煮沸,过滤收集滤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过160目筛,制成药粉,即得外用制剂。
典型病例:xxx,女,33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单侧鼻出血,血量较少;病史:患者自半年前有鼻出血症状,出血量较少,多数为鼻涕中带有血丝,后出血次数逐渐增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体虚乏力,精神较差,曾服用不少药物,症状改善不明显。
经人介绍使用本实施例所得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每天2次,每次1-2g,吹入鼻腔内,6天一个疗程。患者使用一个疗程后,出血次数减少,身体有所好转,坚持使用两个疗程,鼻出血症状全部消除,身体好转,停药后随访半年内,病情无复发。
实施例3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10g):白茅根10份,玉竹8份,大田基黄6份,凌霄花9份,岩春草7份,黄金线5份,蜀葵苗6份,款冬花4份,小芸木5份,狗蚁草7份,红天葵7份,竹叶参6份,蚌兰叶6份,上树鳖4份。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凌霄花、蜀葵苗、款冬花和蚌兰叶洗净切碎,加原料药质量0.1倍的冰糖粉混合,再加入原料药质量1.3倍的醋水搅拌呈糊状,置于容器内,加热至干燥,取出碾碎;
(2)将小芸木和红天葵除去杂质,置于蒸锅内,隔水蒸26分钟,取出切丝,放入炒制容器内,加入原料药质量0.3倍的食盐混匀,文火翻炒9分钟,取出;
(3)取粳米洗净,与粳米质量1倍的黄酒拌匀闷润8分钟,武火炒干,加入洗净切片的白茅根、玉竹和竹叶参,文火翻炒至原料药表面变黄,取出;
(4)将大田基黄、岩春草、黄金线、狗蚁草和上树鳖洗净,置于砂锅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7倍的水浸泡14分钟,武火加热煮沸,转文火煎煮24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5)将步骤(1)(2)(3)所制原料药粉碎,再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武火煮沸,过滤收集滤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制成药粉,即得外用制剂。
实施例4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10g):白茅根14份,玉竹12份,大田基黄8份,凌霄花13份,岩春草8份,黄金线7份,蜀葵苗9份,款冬花6份,小芸木8份,狗蚁草10份,红天葵10份,竹叶参8份,蚌兰叶7份,上树鳖5份。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凌霄花、蜀葵苗、款冬花和蚌兰叶洗净切碎,加原料药质量0.3倍的冰糖粉混合,再加入原料药质量1.7倍的醋水搅拌呈糊状,置于容器内,加热至干燥,取出碾碎;
(2)将小芸木和红天葵除去杂质,置于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取出切丝,放入炒制容器内,加入原料药质量0.4倍的食盐混匀,文火翻炒9分钟,取出;
(3)取粳米洗净,与粳米质量1倍的黄酒拌匀闷润12分钟,武火炒干,加入洗净切片的白茅根、玉竹和竹叶参,文火翻炒至原料药表面变黄,取出;
(4)将大田基黄、岩春草、黄金线、狗蚁草和上树鳖洗净,置于砂锅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8倍的水浸泡20分钟,武火加热煮沸,转文火煎煮28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5)将步骤(1)(2)(3)所制原料药粉碎,再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武火煮沸,过滤收集滤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过140目筛,制成药粉,即得外用制剂。
典型病例:xxx,男,56岁。病史:患者反复性鼻出血,出血量较大,且短时间内无法控制,入院检查时,患者中度贫血症,鼻粘膜表面充血肿胀,面色苍白,体弱无力,曾坚持用药一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
经打听得知本发明所得外用制剂效果好,遂决定使用,采用每天2次,每次1-2g,,吹入鼻腔内,6天一个疗程。患者使用一个疗程后,鼻出血量明显减少,不适症有所缓解,继续使用一个疗程后,鼻出血症状基本消除,身体素质增强,巩固一个疗程后,患者不适症全部消除,随访一年内,无复发。
实施例5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10g):白茅根12份,玉竹10份,大田基黄7份,凌霄花11份,岩春草7.5份,黄金线6份,蜀葵苗7.5份,款冬花5份,小芸木6.5份,狗蚁草8.5份,红天葵8.5份,竹叶参7份,蚌兰叶6.5份,上树鳖4.5份。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凌霄花、蜀葵苗、款冬花和蚌兰叶洗净切碎,加原料药质量0.2倍的冰糖粉混合,再加入原料药质量1.5倍的醋水搅拌呈糊状,置于容器内,加热至干燥,取出碾碎;
(2)将小芸木和红天葵除去杂质,置于蒸锅内,隔水蒸28分钟,取出切丝,放入炒制容器内,加入原料药质量0.35倍的食盐混匀,文火翻炒9分钟,取出;
(3)取粳米洗净,与粳米质量1倍的黄酒拌匀闷润10分钟,武火炒干,加入洗净切片的白茅根、玉竹和竹叶参,文火翻炒至原料药表面变黄,取出;
(4)将大田基黄、岩春草、黄金线、狗蚁草和上树鳖洗净,置于砂锅内,加入所煮原料药质量7.5倍的水浸泡17分钟,武火加热煮沸,转文火煎煮26分钟,过滤收集滤液;
(5)将步骤(1)(2)(3)所制原料药粉碎,再与步骤(4)所得滤液混合,武火煮沸,过滤收集滤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过120目筛,制成药粉,即得外用制剂。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白茅根: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性味:甘;寒。归经:肺;胃;心;膀胱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主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
玉竹:基原: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于口渴,内热消渴。
大田基黄:基原: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红根草的全草或根。药性:苦、辛,凉。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消肿。主治黄疸,泻痢,目赤,吐血,血淋,白带,崩漏,痛经,闭经,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流火,瘰疬,跌打,蛇虫咬伤。
凌霄花:基原: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性味:酸,寒。归经:入肝经。功能主治:凉血去瘀。治血滞经闭,症瘕,血热风痒,酒齄鼻。
岩春草:基原:为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虎尾铁角蕨的全草。药性:苦、甘,凉。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平肝,利尿。主治湿热黄疸,肺热咳嗽,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指头炎。
黄金线:基原:为龙胆科植物香港双蝴蝶的全草。性味:甘;辛;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止血。主肺热咳嗽;咯血;肺痈;小便淋涩;乳痈;疔疮疖肿;外伤出血。
蜀葵苗:基原: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茎叶。性味:甘;凉。归经:肺;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热毒下痢;淋证;无名肿毒;水炎烫伤;金疮。
款冬花:基原: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性味:味辛;微甘;性温。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新久咳嗽;气喘;劳嗽咳血。
小芸木:基原:为芸香科植物小芸木的根、树皮或叶。性味:味苦、辛;性温。归经:胃;膀胱;肺经。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温中行气;散瘀消肿。主流感;感冒咳嗽;胃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
狗蚁草:基原:为豆科链荚豆属植物链荚豆的全草。药性:甘、苦,凉。功用主治:活血通络,消肿接骨,清热解毒。主治跌打损骨折,筋骨酸痛,外伤出血,疮疡溃烂久不收口,腮腺炎,慢性肝炎。
红天葵:基原:为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的球茎或全株。性味:味甘,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主外感高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竹叶参:基原:为百合科植物万寿竹的根及根茎。性味:味苦;辛;性凉。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活血;清热祛痰止咳。主风湿痹证;关节腰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虚劳;骨蒸潮热;肺痨咯血;肺热咳嗽;烫火伤。
蚌兰叶:基原: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性味:甘;凉;淡。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止血。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泻痢;跌打损伤;瘰疬;疮疖。
上树鳖:基原:为萝藦科眼树莲属植物眼树莲的全株。药性:《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微酸,性寒,无毒。”功用主治:清肺化痰,凉血解毒。主治肺热咳痰,咳血,百日咳,小儿疳积,痢疾,疔疮疖肿,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医治鼻出血的外用制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
选取人群:2014年6月-2015年4月,依据就诊病历,筛选在四所医院收治的鼻出血患者275例,年龄3-60岁,平均年龄28.7±2.0岁,病程1个月-6年,其中男性患者146例,女性患者129例。纳入标准:1.非外伤引起的鼻出血;2.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多次的鼻出血;3.无原发性精神疾病并排除妊娠产妇;4.所选患者均服从自愿原则。
试验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产品,每次1-2g,一天两次,吹入鼻腔内,6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其他常规药物(安络血片、止血宁胶囊、云南白药等)。用药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疗效标准,(1)治愈:鼻出血停止,鼻腔粘膜恢复正常,随访三个月未复发;(2)显效:鼻出血停止,鼻粘膜恢复正常,随访三个月内偶有复发,出血量减少;(3)无效:鼻出血次数及血量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临床结果: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治愈109例(72.7%),显效38例(25.3%),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70例(56.0%),显效36例(2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症状。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访一年内,实验组复发6例(4.1%),对照组中复发19例(17.9%),由此可知,本发明所得产品的防复发效果好。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中药,凉血止血的白茅根,养阴润燥的玉竹,清热利湿的大田基黄,凉血去瘀的凌霄花,清热解毒的岩春草,止咳止血的黄金线,清热利湿的蜀葵苗,润肺下气的款冬花,疏风解表的小芸木,活血通络的狗蚁草,清热凉血的红天葵,舒筋活血的竹叶参,化瘀止血的蚌兰叶,凉血解毒的上树鳖,多种药材协同作用,共奏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