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5588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23 CN 203555880 U (21)申请号 201320674856.8 (22)申请日 2013.10.30 A61F 7/12(2006.01) A61M 3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安徽英特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区兴华路 169 号 (72)发明人 董建军 万波 陆松涛 赵立群 (74)专利代理机构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4102 代理人 王琪 (54) 实用新型名称 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浴槽自动。
2、进排水结 构, 包括水浴槽槽体, 槽体内有液位传感器, 槽体 底部连有第一管路, 第一管路自上而下依次装有 第一电磁阀、 单向阀和自吸泵, 第二管路通过三 通阀连接在第一管路上, 第二管路的上管口位于 第一电磁阀和单向阀之间, 第二管路的下管口位 于自吸泵下端, 第二管路上装有第二电磁阀。进 水时, 第一电磁阀和自吸泵开启, 水通过第一管路 进入水浴槽 ; 排水时, 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开启, 水浴槽内的水靠重力排出, 无论进水还是排 水, 都能够实现自动化, 无需人工操作, 节省劳动 力, 方便、 快捷。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3、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55880 U CN 203555880 U 1/1 页 2 1. 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包括水浴槽槽体、 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槽体内有液位传感 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管路安装在槽体底部, 第一管路上装有第一电磁阀 ; 第二管路连 接在第一管路上, 第二管路的上管口位于第一电磁阀和自吸泵之间, 第二管路的下管口位 于自吸泵下端, 第二管路上装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液位传感器、 第一电磁阀、 自吸泵和第二 电磁阀与计算机。
4、相连。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其特征在于 : 第一管路上装有单向阀, 单向阀位于第二管路的上管口和自吸泵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55880 U 2 1/2 页 3 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具体是一种肿瘤热灌注治疗仪用水 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水浴槽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方式向水浴槽内加水, 待水浴槽内水达到足够水位 时, 停止加水 ; 排水时也是利用人工将槽内水排出或利用抽水工具将水槽内水排出, 不仅费 时、 费力, 而且如果不注意就会使水浴槽中的水溢出。 实用新型内容。
5、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肿瘤热灌注治疗仪用水浴槽自动进 排水结构。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包括水浴 槽槽体, 槽体内有液位传感器, 槽体底部连有第一管路, 第一管路自上而下依次装有第一电 磁阀、 单向阀和自吸泵, 第二管路通过三通连接在第一管路上, 第二管路的上管口位于第一 电磁阀和单向阀之间, 第二管路的下管口位于自吸泵下端, 第二管路上装有第二电磁阀, 所 述液位传感器、 第一电磁阀、 自吸泵和第二电磁阀与计算机相连。 0005 当水浴槽内的水量适当, 不需要进水也不需要排水时, 第一电磁阀、 自吸泵和第二 电。
6、磁阀均关闭 ; 当水浴槽内水位过低时, 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控制开启 第一电磁阀和自吸泵, 使水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水浴槽 ; 当水浴槽内水位过高, 需要排水时, 液位传感器也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控制开启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使水浴槽 内的水靠重力排出。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无论进水还是排水, 都能够实现自动化, 无需人工操 作, 节省劳动力, 而且避免了水浴槽内水量出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方便、 快捷。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08 图 2 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09 图 3 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
7、010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1 实施例一 0012 如图 1 所示, 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包括水浴槽槽体 11, 槽体 11 内有液位传感 器, 槽体 11 底部连有第一管路 21, 第一管路 21 自上而下依次装有第一电磁阀 31、 单向阀 4 和自吸泵 5, 第二管路 22 通过三通 61 和三通 62 与第一管路 21 连通, 第二管路 22 的上管口 说 明 书 CN 203555880 U 3 2/2 页 4 位于第一电磁阀 31 和单向阀 4 之间, 第二管路 22 的下管口位于自吸泵 5 的下端, 第二管路 22 上装有第二电磁阀 32,。
8、 所述液位传感器、 第一电磁阀 31、 自吸泵 5 和第二电磁阀 32 与计 算机相连。 0013 当需要向水浴槽内加水时, 计算机控制自吸泵 5 和第一电磁阀 31 开启, 水由自吸 泵 5 吸入, 经过单向阀 4, 沿第一管路 21 自动进入水浴槽中 ; 当需要将水浴槽内水排出时, 计算机控制第一电磁阀 31 和第二电磁阀 32 开启, 水浴槽内的水靠重力沿第一管路 21 和第 二管路 22 自动排出。 0014 实施例二 0015 如图 2 所示, 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包括水浴槽槽体 11, 槽体 11 内有液位传感 器, 槽体11底部连有三个第一管路支路21a、 21b和21c, 。
9、第一管路支路21a、 21b和21c靠四 通 71 与第一管路 21 连通, 第一管路 21 自上而下依次装有第一电磁阀 31、 单向阀 4 和自吸 泵 5, 第二管路 22 通过三通 61 和三通 62 与第一管路 21 连通, 第二管路 22 的上管口位于第 一电磁阀 31 和单向阀 4 之间, 第二管路 22 的下管口位于自吸泵 5 的下端, 第二管路 22 上 装有第二电磁阀 32, 所述液位传感器、 第一电磁阀 31、 自吸泵 5 和第二电磁阀 32 与计算机 相连。 0016 当需要向水浴槽内加水时, 计算机控制自吸泵 5 和第一电磁阀 31 开启, 水由自吸 泵5吸入, 经过单向。
10、阀4, 沿第一管路21和第一管路支路21a、 21b和21c自动进入水浴槽槽 体11中 ; 当需要将水浴槽内水排出时, 计算机控制第一电磁阀31和第二电磁阀32开启, 水 浴槽内的水靠重力沿第一管路支路21a、 21b和21c进入第一管路21, 并通过三通61进入第 二管路 22, 最终由第二管路 22 排出。 0017 实施例三 0018 如图 3 所示, 水浴槽自动进排水结构, 包括第一槽体 11 和第二槽体 12, 第一槽体 11 和第二槽体 12 内有液位传感器, 第一槽体 11 底部连有三个第一管路支路 21a、 21b 和 21c, 第二槽体12底部连有三个第三管路支路23a、 2。
11、3b和23c, 第一管路支路21a、 21b和21c 靠四通 71 与第一管路 21 连通, 第三管路支路 23a、 23b 和 23c 靠四通 72 与第三管路 23 连 通, 第一管路 21 上装有第一电磁阀 31, 第一管路 23 上装有第三电磁阀 33, 第三管路 23 靠 三通 63 与第一管路 21 连通, 第一管路 21 上位于三通 63 的下方连有第二管路 22, 第二管 路 22 靠三通 61 和三通 62 连接在第一管路 21 上, 第一管路 21 在与第二管路并联的位置上 装有单向阀 4 和自吸泵 5, 第二管路 22 上装有第二电磁阀 32, 所述液位传感器、 第一电磁。
12、阀 31、 第二电磁阀 32、 第三电磁阀 33 和自吸泵 5 与计算机相连。 0019 当需要向第一槽体 11 中加水时, 计算机控制自吸泵 5 和第一电磁阀 31 开启, 水由 自吸泵 5 吸入, 经过单向阀 4, 沿第一管路 21 和第一管路支路 21a、 21b 和 21c 自动进入第 一槽体 11 中 ; 当需要向第二槽体 12 中加水时, 计算机控制自吸泵 5 和第三电磁阀 33 开启, 水由自吸泵 5 吸入, 经过单向阀 4, 沿第一管路 21、 第三管路 23 和第三管路支路 23a、 23b 和 23c 自动进入第二槽体 12 中 ; 当需要同时向第一槽体 11 和第二槽体 。
13、12 中加水时, 计算机 控制自吸泵 5、 第一电磁阀 31 和第三电磁阀 33 开启, 水由自吸泵 5 吸入, 经过单向阀 4, 沿 第一管路 21 和第三管路 23 进入第一槽体 11 和第二槽体 12 中 ; 当需要将两个水槽内水排 出时, 计算机控制第一电磁阀 31、 第三电磁阀 33 和第二电磁阀 32 开启, 两个水槽内的水靠 重力沿第一管路 21 和第三管路 23 进入第二管路 22, 最终由第二管路 22 排出。 说 明 书 CN 203555880 U 4 1/3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80 U 5 2/3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80 U 6 3/3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5880 U 7 。